收藏 分销(赏)

甘肃非遗文化平行语料库建设研究_柳淑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113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非遗文化平行语料库建设研究_柳淑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非遗文化平行语料库建设研究_柳淑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非遗文化平行语料库建设研究_柳淑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5 期甘肃非遗文化平行语料库建设研究柳淑瑛苏俊安张燕丽(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741001)摘要:甘肃非遗文化数字化建设尚未与国家和省级非遗名录同步,极大影响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及对外传播。本文以国家和甘肃省公布非遗名录为指南,以官方公布资料信息为主,民间收集资料为辅;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语料采集与整理、语料翻译与校正、语料标注与对齐及语料检索工具配置,探索如何建设甘肃非物质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以便捷网络传输、迅速检索及调用为特点的语料库,可为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对外宣传提供较完整、规范的智库数据,也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提供数据语料。关键词:甘肃非遗;平行语料库;建设研究中图分类

2、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33(2023)05-0056-05引言语料库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来承载语言知识,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而形成的一种基础资源1,这些通过科学取样和加工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已成为语言学及其它领域研究的重要支柱,为研究者进行相关的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持。平行语料库是由某一源语语言文本及其对应的目的语文本所构成的双语语料库2。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使不同语言的文本之间构成一定的平行对应关系,除了帮助对中介语的研究,在教学中开展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对外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特别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3、的今天。至 2020 年 5 月,据甘肃省文旅厅非遗处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民政府分四批共公布了总计 493 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83 项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 3 个项目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以其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和古老风俗本真性的留存,展示了甘肃各族人民的信仰、伦理、情感,留存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记忆,不但凸显了陇原大地自身的文化风貌,也是外界认识“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多彩、独特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甘肃省人民政府非常重视非遗工作,2022 年 6 月 2日经第十三届

4、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了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已于 2022 年 8 月 1 日施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甘肃非遗文化的保护已正式进入议事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所致,这些非遗项目在整理、保护传承及对外传播方面依然与所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文化名录尚未同步,特别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所以,建设一个保护甘肃非遗文化语料库就显得非常必要,不但能为研究者方便查阅、研究各民族历史和文化提供数据语料或源语资料;为博物馆、文化馆及非遗中心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比较完整的智库数据,而且汉英双语语料库的建设是直接对外宣传甘肃非遗文化的主要桥梁。一、甘肃非遗文化数字化建设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

5、gible Cultural Heritage,文化长廊562023 年第 5 期简称为 ICH),由一个民族最富特色的文化组成;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目前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如同全国大部分地方,一般都由博物馆、当地文化馆及民俗文化中心负责管理。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达成共识。在中国知网等权威网站,以“甘肃非遗;数字化;数据库;语料库”等关键词搜索显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在理论探讨与构想方面已达到广泛共识。如建议采用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保

6、存、展示及传播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34。也有研究者提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不仅能够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有效进行整合,也可以通过这种海量存储能力和安全数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有些研究者以具体非遗项目为例,提出建设数字化数据库,如刘勐和胡文静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花儿”出发,探讨“花儿”特色数据库的构建方案和数据库建设中的现实问题;6赵双柱、刘晓娜和张婷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例,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7吴倩、何辉以裕固族民歌为例来分析甘肃少数民族音乐数字化展示平台的构建与实现。8王敏、王联国、代永强等从技术选择、模式架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并分析了水印技

7、术在庆阳剪纸数字版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9陆斌、方元以甘南夏河拉卜楞寺的酥油花艺术作品为例,提出要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藏族这门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就需要借助现代数字手段。10张娅琼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非遗文化数字化建设保护的现状、特征及现实意义。11语料库建设也初成规模。最为显著的是敦煌文化翻译语料库的建设,它创建了由英汉、汉英双向翻译文本构成的敦煌文化翻译语料库,来开展对敦煌文化原生文本与翻译文本语言特征、及原生文本与翻译文本语言对比研究等。12除此以外,为了永久保存敦煌壁画中美轮美奂的袖舞场景和千姿万态的乐舞形象,袖舞语料库也正在拟定建设之中,切望为同类图像乐舞的学术研究与

8、实践重建提供思路。13综上所述,甘肃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已在理论和实践实施方面达成共识,语料库的建设也在积极筹备之中,但与已公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文化代表性名录、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文化依然未能同步跟进;与国家及甘肃省对于非遗文化保护的政策、计划的落实和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需求相差甚远。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甘肃非遗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黄金段上甘肃,建设甘肃非遗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刻不容缓。二、甘肃非遗文化平行语料库建设甘肃非遗文化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可以视为甘肃非遗文化数据库的生成过程。基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甘肃省政府 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

9、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本语料库对现存各级各层馆内纸质数据及电子数据库进行了梳理,主要以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官方公布资料信息为主,民间收集资料为辅,以计算机为载体,经过以下四个方面的程序:语料的采集与整理、语料的翻译与校正、语料的标注和对齐、以及语料检索工具的配置,来探讨如何建成一定规模的甘肃非物质文化汉英平行语料库。(一)语料的采集和整理英国语言学家 John Sinclair(1991:13)指出,“语料库研究的开端是语料库建设本身。语料库拟收录什么样的语料、以及这些语料以何种方式组织在一起,对这些问题的决定将制约语料库后续研究的进展。”14Graeme Kennedy 也指出,语料库设计与

10、资料搜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语料库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关系到语料库能否实现其最初设想的目的。15因此,语料库建设中语料的采集和整理、分析和处理尤为关键。以权威资料为主,进行语料采集。甘肃非遗文化长廊572023 年第 5 期语料库的建设主要针对服务地方经济需求、对外传播甘肃文化,因此该语料库主要涵盖国家和甘肃省非遗名录中所列举的内容,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与舞蹈、传统曲艺与戏剧、传统体育与竞技、美术类、民俗类等。语料的采集遵循以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和网络文献为主,非公开资料为辅的原则。具体来源于正式出版的图书、音像制品、各类论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外宣文本资料或网站资料;各类博物馆、文化馆、民俗馆等馆藏

11、资料。对于有些缺失或残缺的非遗资料,本课题组成员亲自进入预定的非遗文化人民居住地,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住居体验等方式与资料的提供者(当地有影响的手工工匠、民间艺人),或受访者(一般群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联合,以口述整理文本等方式获取准确可信的一手资料。基于真实文献,进行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是基于甘肃各民族在历代实际生活中真实经历过的语言材料,有着独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大量非遗文献已经证实早期各民族生活居住的图与文的相互参照,但需要根据这些图文并茂以及实地拍摄的图片对语料进行“原汁原味”的录入,去揭示其文本、图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并依据各民族历史文

12、化特征进行分析和处理,才能成为建设语料库有用的资源。再者,语料库的文献分类需要以区域为单位,依据国家非遗文化名录和甘肃省非遗文化名录类别进行整理和筛选,确保入库的非遗文化语料典型、均衡。(二)语料的翻译与策略汉英平行语料库不仅需要收集和选取适合的非遗文化原始语料,还需要对所收集的汉语文本进行英语翻译。甘肃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变迁与传承中显露自己特有的时代特征,具有现实生活性和民间地域性,这在其他文化中很难实现文化对等,因而,在翻译中常会出现目的语词汇空缺等现象,而且特定的名称如果描述不足就很难涵盖某个非遗项目的文化艺术内涵。所以,如何进行汉英转换翻译,尽量实现文化对等,是非

13、遗文化语料双语翻译过程中的难点所在。鉴于此,本课题组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所倡导的文本翻译三原则,抓住原文内涵,克服语用冲突,灵活使用翻译策略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确保非遗文化原汁原味的本真性;汉英双语表述的基本对等性及目的语国家人民的理解性。确保非遗文化原汁原味的本真性。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目的语中很难有现成的词语来替代各民族源语中的词语,来展示各民族非遗文化特有的本真性。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本课题组常常使用“零翻译”策略,即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出源语言中的词语,而采用音译、音义兼译、直译加注等策略,来保证非遗文化输出的原汁原味。例如,对民间乐器“埙”的翻译,就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即 Xun

14、(Chinese:埙),anancientChineseegg-shaped,holedwindinstrument.;“咪咪儿”可译为:“Mimier”,afolkinstrument,alike a flute,made of bamboo with 6sound holes,帮助目的语国家人民更好地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确保汉英双语表述的基本对等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变迁与传承中常会显露自己特有的时代特征,具有现实生活性、民间地域性,在其他文化中很难实现完全的文化对等。对此,本课题组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即把一些概念或名称用西方人熟悉的语言词汇表达出来,让目的语国家人民能够清晰理解这些非

15、遗文化所指内涵。如将“菩提树”翻译为 gain spiritual enlightenment(获得“智慧和心智”);对“邪恶”的翻译,结合西方人所信奉的基督教文化概念,翻译为“evil”,这样的翻译无疑拉近了以基督教文化为基础的西方读者与中国“佛学”文化之间的距离,更有益于目的语国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再如,对一些丈量单位的翻译,通过对中西两种丈量单位的比较来进行,如,对中国常见表示长度单位的“寸”(相当于 1/3 分米)翻译为:Cun,a traditional Chinese unit of length,equal to文化长廊582023 年第 5 期1/3 decimeter.

16、;“尺”相当于 1/3 米,等于 10寸,可翻译为 Chi,a traditional Chinese unit oflength,equal to 1/3 meter and ten cun.确保目的语国家人民的理解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属于表达型文体,主要代表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基因,独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直接进行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翻译,难以诠释非遗项目所隐含的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确保目的语国家人民的理解性。因而,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以叙事的方式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进行补充或解释。例如,在裕固族婚俗中,男女双方结婚需要选一个黄道吉日(Auspiciousday),即一个吉祥

17、的日子(lucky day)。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说明黄道吉日选择的依据,主要根据中国的黄历(皇历),一种历书(目前依然在使用中),里面除了呈现日历外,还附有大量与避邪有关的规则和内容,以此来确定一个吉祥的日子作为结婚日。所以,在翻译“黄道吉日”时,必须对这一切进行英文解释和说明。再如,对甘肃文县非遗文化项目傩舞“池哥昼”的介绍,这是流传在甘肃陇南白马民族为数不多而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具有祭祀礼仪性质的原始舞蹈,因表演时头戴各种面具,也被称为“白马面具舞”或“鬼面子”。在翻译傩舞“池哥昼”(ChigeDance)时,必须对这个名称的由来进行说明。在白马藏语中,“池哥”为山神之意,“昼”表示舞蹈。因傩

18、舞“池哥昼”在表演中,需要佩戴各种傩面具,这些“傩面具”是代表傩文化的一种外在形象标识物,其特定的形态再现着傩文化的神灵世界及其信仰观念。因此翻译中,不能逐字逐句进行对等翻译,而需要对这些面具的构图、造型、乃至于色彩使用等方面进行一一说明,否则面对狞厉的图腾神形象(大多数傩面具在外观上会呈现头上长角、眉发剑竖、双眼突露、胡须横扎等,来表示其力量的强大威猛),不了解傩文化背景的读者会产生眼目缭乱,甚至会出现恐怖、不知所云的感觉。而这些傩面具在白马族人民心目中是一种神祇魔力,它们可以降山妖木魅,使得危害人间的鬼怪闻声而逃。白马族人民至今还在继续传承戏文化,就是在内心深处依然渴望能改变生存现状,祈求

19、过上幸福康宁的日子。(三)语料的标注、对齐及检索工具平行语料库的创建需要将源语篇章与目的语篇章建立起段落或者句子层面(甚至是词语层面)的对应。“语料间的对齐在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使用中都是一个关键步骤。”16甘肃非遗语料库的建设主要是为实现原始非遗语料的机读化。为了提高信息检索效率,本课题组按照国家非遗文化名录 10 项分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体育类、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采用篇头标注和文内标注。篇头标注包含:非遗标题、内容类别、语料来源、译者简介等;文内标注可将文本背景、有各民族非遗文化内涵的特色词句(文化负载词)等进行详细标注。标注采用机器(借助Tm

20、xmall 在线语料对齐工具对语料进行处理)和人工并用的方式进行。但是,由于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性,要做到英汉语句的完全平行对齐难度很大,所以,在充分利用对齐工具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粗略对齐后,大量手工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对齐的语料一般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源语和目的语分别建成一个文件,另一种是源语和目的语混在一起建成一个文件。具体采用哪种呈现方式主要顾及两方面的因素:第一,考虑后期使用哪种语料检索工具。一般常见的平行语料库检索工具同时要求源语和目的语各自是一个文件,比如 paraconc。第二,考虑文本对齐的复杂情况。并不是所有源语和目的语的译文都是一句对一句,还有一对二,一对多,甚至没有直接对应的

21、拆分对应的情形。鉴于上述情况,考虑到目前语料库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需要后续进行完善和深度加工,所以,本语料库的建设按照非遗名录索引,采用独立建立文件夹,源语和目的语文本以 txt(纯文本)格式分开存储,汉英双语文本以句子级对齐方式生成。在汉英语料实现对齐文化长廊592023 年第 5 期后,推荐使用 paraconc 等双语平行语料库检索软件进行资料检索。当然,初步建成的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还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修正完善,或更新检索工具。三、语料库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甘肃非遗文化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是基于甘肃各民族在历代实际生活中真实经历过的语言材料,通过查考文献、实地考察、深度访谈

22、等研究方法,再进行文本分析和处理,经过英语翻译、语料录入,借助 Tmxmall 在线语料对齐等平台生成的语料库。一旦语料库建设完成,其语料可以推动诸多方面的研究。一方面,为高校、中小学非遗文化传承、博物馆保护储存、以及旅游局对外宣传提供比较完整、系统的智库数据;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研究甘肃各民族历史和文化提供方便检索的数据语料。另一方面,甘肃是一个多民族栖息地,丰富的非遗文化也可为我国其他民族非遗文化语料库的建立提供数据参考资料,为甘肃、乃至全国非遗文化语料库的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而且,语料库以其高速、便捷网络传输、方便、迅速检索及调用为特点,其比较准确的数据统计结果也可以应用到语言学研究。然而

23、,非遗语料库的建设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系统过程,需要多学科融合。如何解读非遗真实文本,实现源生主体归属;如何进行双语翻译,尽量实现文化对等;如何保持语料库创建标准与编码的统一,最小化减少语料库推广应用的矛盾,仍亟待各位同仁进一步关注和探讨。参考文献:1储诚志,陈小荷.建立“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基本设想J.世界汉语教学,1993(3):199-2052王克非.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49-55.4刘勐,李亮,杨正.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24、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J.社科纵横,2019(2):70-74.5权玺.“互联网+”: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新场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81-184.6刘勐,胡文静.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数字化探索以“花儿”特色数据库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0):99-101.7赵双柱,刘晓娜,张婷.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环县道情皮影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4):66-71.8吴倩,何辉.甘肃少数民族音乐数字化展示平台的构建与实现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4):10-13.9王敏,王联国,代永强

25、.水印技术在庆阳剪纸数字版权保护中的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9):6-7+10.10陆斌,方元.甘南拉卜楞寺酥油花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19(03):132-134.11张娅琼.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1(3):112-116.12崇天霖.敦煌文化翻译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9(04):52-5513谢佳西,敦煌壁画世俗乐舞研究 以袖舞为例D.甘肃:西北民族大学,2021.14Sinclair,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 M.Oxford:Ox

26、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1315Kennedy G.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M.Amsterdam:Rodopi,1998:6016McEnery,Tony/Xiao,Richard/Tono,Yukio.Corpus-based Language Studies: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M.London/New York,2006:50.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青宁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XMZ02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柳淑瑛(1963),女,汉族,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苏俊安(1980)男,汉族,在读博士,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张燕丽(2000),女,汉族,天水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责任编辑:马宝明)文化长廊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