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顺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为加强安顺市环境监督管理,竭力防止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市环保局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做到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力量及时到位,各项处置办法得当,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导致损害,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增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1.2编制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2、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7)石油化工公司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保部 10号)(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 113号)(9)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告知(环发 197号)(10)贵州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11)贵州省公司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行办法(试行)(7月1日)(12)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安顺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4)安顺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3合用范畴本预案合用于在安顺市行政区域
3、内发生较大环境事件(级)及以上级别,除核与辐射以外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同步适应安顺市界外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影响我市状况。发生普通环境事件时,以启动县级环保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为主,必要时市环保局作应急增援或进行技术应急增援。本预案对各县、区(管委会)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具备指引作用。1.4工作原则在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方针,贯彻如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防止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监测、监控并实行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防止、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解决能力,尽量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事件
4、导致中长期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高度注重人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并切实加强相应急救援人员安全防护工作。(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在市环保局统一领导下,加强各科室、各直属单位之间协调与合伙,提高迅速反映能力。实行领导责任制,各有关科室、各直属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搞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解决工作。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科室专业优势,使采用办法与突发环境事件导致危害范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实行分级响程序,依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限度,划分事件级别,拟定相应级别预警信
5、号,采用相应预警办法,以避免事故在不知情或准备局限性状况下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导致环境损失。(3)依法处置,职责明确各有有关科室、各直属单位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依法实行应急管理、处置工作,维护公众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明确其在应急工作中职责,防止职责交叉。(4)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运用既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习,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我市行政辖区及周边区域提供服务,在应急时迅速有效。(5)防治结合构筑全市环境事件防范体系,切实贯彻“防止为主”方针,逐渐建立环境事件防范长效机制,最大限度
6、减少环境事件发生。2区域概况2.1社会环境概况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毗邻贵州省省会贵阳。全市总面积9267平方公里,总人口282.26万人,安顺市辖一区、五县、三个正县级派出机构,即: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果树风景名胜管理区、龙宫风景名胜管理区。2.2自然环境概况2.2.1地形、地貌安顺市地处苗岭西段,长江水系与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分水岭,苗岭山脉东西横贯中部。形成中部高、南北部地地势。境内山地区面积占46.8%,丘陵区面积占38.2%,山间平坝区面积15%。最高点位于关岭县中部,永宁镇旧屋基东
7、面大坡,海拔高程1847米,最低点在镇宁县南部良田乡北盘江出境处,海拔高程359米,平均海拔高程1219米。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全市处在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部河谷地区别布着低中山乃至中山山地,中部有少量河谷盘地。境内大多数地区分布有石灰岩和白云岩,岩溶发育。中某些水岭地带保存较为完整山盆期剥夷面,土层较厚,发育峰林、峰从谷地,安顺、平坝一带为典型锥状岩溶峰林区。北部和南部,地势起伏较大,多发育着岩溶地貌组合形态。2.2.2气象特性安顺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南部和西南河谷区具备亚热带季风温暖春干型气候型特点。区内冬无寒冷,1月平均气温4.3;夏无酷暑,7月平均气温21.9,全年舒服期长达
8、8个月。年降水量11601397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250小时,全年无霜期280多天。灾害性天气重要有春旱、夏旱、倒春寒、冰雹,秋绵雨和雨凇等。2.2.3水文全市河流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地处两江分水岭,北部属长江流域有边界大河乌江,南部属珠江流域有边界大河盘江。各流域支流、伏流、断头河众多。河流下游普通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如发生水污染事故,影响面较广,喀斯特地貌突出,易导致地下水污染。2.3辖区内重要潜在环境风险源及危险性分析安顺市当前重点风险源重要有: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贮存、运送、经营、处置过程中发生燃烧、爆炸、泄漏等事故引起环境事件;危险废物在收集、转移、处置过程中发生丢失
9、、泄漏等事故引起环境事件;工业废水直排或事故排放导致对受纳水体、地下水、周边土壤或饮用水源地导致污染;工业用油泄漏事故;公司尾矿库溃坝或渗漏导致对受纳水体、地下水、周边土壤污染;公司环保设施破损等导致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所引起次生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等。2.3.1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引起环境事件危险化学品爆炸(泄漏)事故发生,可导致危险品随水流作用或大气飘移作用影响周边区域,其涉及范畴广,人口多,影响大。危害性重要体现为如下几点:(1)危险化学品事故也许会由于装置、设备材质、安装、制作、施工缺陷,人员误操作,外界突发事件(如:停电、断水、运送过程中交通事故等)引起,具备明显突发
10、性特点。(2)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经营、运送、使用和废弃解决等环节均有也许发生事故,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危险性复杂,一旦发生事故(燃烧、爆炸、泄漏等)往往随着新危险物质产生,给事故防止、判断和救援带来很大难度,具备复杂性特点。(3)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如不能及时控制危险源,事故将呈不断蔓延、扩大之势,甚至引起其她危险源连锁事故;同步,事故产生泄漏以及燃烧、爆炸后产生有毒、有害、燃烧、爆炸性物质会随着空气、水体和大地扩散进入周边环境,导致新危害或事故,具备扩散性特点。(4)危险化学品事故扩散性决定其不但对事故现场人员和财产导致损失,也会对周边相称范畴内人员和环境导致危害。同步,危险化学品事故
11、除可导致人员伤亡外,也可引起人体器官系统暂时性或永久性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或致畸、致癌,甚至影响后裔,具备危害性大特点。(5)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引起交通阻断、人员紧急疏散、环境污染等事故,导致社会恐慌,具备典型社会性特点。2.3.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医疗废水非正常排放事件安顺市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分水岭地带,是典型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若公司废水或居民生活污水集中解决设施未进行严格解决或处置不当极易直接排入河流,可对受纳水体、地下水、周边土壤导致严重污染,同步对人类身体健康也带来极大危害。厂矿废水中具有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致病微生物等。一旦非正常外排,可导致
12、周边区域水体、土壤、生态环境等不同限度危害;污染物质还也许经地表径流或地下暗流转运作用导致河流和地下水污染,其危害后果及严重限度随排放物质种类和排放数量不同而变化。某些污染物质对人体具备“三致”作用,不但对身体健康导致极其严重影响,同步对后代身体和智力发育亦有很大后遗作用。2.3.3工业用油泄漏事件辖区内工业生产需用到油制品,若生产运营不当,极易导致油泄漏,一旦泄漏油进入土地或水域,极易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特别是饮用水源地,其导致危害是不可预计。油在水体中存在形式有三种:漂浮在水面上油膜、溶解后分散状态、凝聚后残存物。漂浮在水面上油膜是水生生物及周边野生动物第一杀手。油膜是油输入水体初始状态,
13、进入水体中油一时难以挥发和溶解,在风力作用下汇集在岸边,可形成一层厚厚油膜。油膜减少了光通透性及水气互换能力,从而减少了水中溶解氧含量,水生生物被窒息而死,影响了生态渔业和旅游业发展。燃油溶解后分散状态和乳化状态是由油膜经溶解、分散等一系列过程转化而来,这一过程极易产生各种有毒化合物质。致命是,水面浮油内某些有毒物质会进入水生生物食物链。据分析,被污染水域内鱼、虾等生物体内致癌物浓度明显增高。由此可知,燃油泄漏一方面污染了水域水质,毒害水生生物,另一方面可通过食物链最后富集在人体,从而对人类健康导致严重危害。2.3.4固体废物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导致污染事件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及
14、危险废物。(1)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危险废物非正常排放或处置不当,在人为或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影响下发生溃坝或泄漏事故,可对周边环境导致严重影响。有毒有害工业危险废物在雨水淋溶或水体浸泡下极易溶解出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并随处表径流进入河道或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受污染地表径流或河水进入饮用水水源补给区或直接流入饮用水源地,均会给水源供应区居民带来极大危害。(2)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和城乡化建设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都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大量堆积垃圾可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对周边大气、土壤、水体导致严重污染;特别在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极易导致周边土壤及水源地污染。若解决不当
15、极易导致垃圾散落或渗滤液泄漏引起各种疾病,给人类健康导致不同限度危害。(3)危险废物具备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映性或传染性,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在操作、储存、运送、解决和处置不当时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带来重大威胁废物。随着工业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危险废物日益增多,由于危险废物带来严重污染和潜在严重影响,公众对危险废物问题十分敏感。危险废物污染特性不象废水、废气那样敏感直观,危险废物污染必然会导致对本地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损害。控制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一种重大环境问题。2.3.5工业、公司环保设施损坏等导致大气污染事件安顺市辖区范畴
16、内有各种废气排放公司,若此类公司环保设施发生故障将会有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排出,可对周边环境导致严重影响。公司在生产中发生大气污染物事故排放,重要污染物为烟(粉)尘、SO2、氮氧化物、硫化氢、氨气等。烟(粉)尘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对人体健康导致极大危害。进入呼吸道深处和肺部,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癌等;若侵入到肺组织或淋巴结,可引起尘肺。SO2进入大气后,在空气作用下生成硫酸雾危害植物生长,并且会导致土壤酸化,使农作物减产。受SO2影响,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周边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产生,减少人们健康水平。氮氧化物是评价空气质量控制原则之一,空气中氮氧化物重
17、要涉及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重要来源于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化肥等生产排放废气,以及汽车排气。氮氧化物是引起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害物质。硫化氢是一种具备刺激性和窒息性无色气体。低浓度接触对呼吸道及眼有局部刺激作用,高浓度时会浮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氨气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皮肤组织均有腐蚀和刺激作用;氨气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浮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步也许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2.3.6交通事故引起次生环境污染事
18、件道路交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重要承担各种各类生活、生产等物品转运工作。在危险物品运送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交通事故,危险物品泄露未能及时得到解决,可对周边土壤、水体导致一定影响,甚至危及下游水源地水质。2.3.7自然灾害导致环境事件安顺属典型喀斯特地貌,人为对山体频繁填挖活动加上降雨对山体土壤软化作用,极易导致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灾害事故。此类灾害重要以物理性和社会性危害为主,事件发生可导致道路毁坏、阻断交通,或摧毁房屋,沉没农田、耕地等,甚至导致人员伤亡。森林是地球制氧机、空气净化器,同步,森林还可以给人类带来愉悦感和经济效益,但若管理不善,在人为或自然条件下发生如火灾
19、、生物虫灾等事件,可对森林带来毁灭性损害。一旦火势未能及时控制并向周边区域蔓延,其导致损失是不可预计。森林燃烧导致了巨大经济损失,同步破坏本地生态环境,变化植物群落构造和野生动物生长栖息地,使野生动植物种类减少;此外,森林燃烧释放出大量浓烟和黑雾,对大气环境导致影响,进而危害到人类健康。森林虫灾发生得不到及时控制,害虫可将青山一夜之间变成秃地,甚至导致树木死亡;某些虫害对人类还具备一定感染性,人体一旦接触到其留下残液或粪便会引起身体不适。3突发环境事件分级依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限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普通(级
20、)四级。预警信号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3)因环境污染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4)因环境污染导致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5)因环境污染导致地市级以上都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6)1、2类放射源失控导致大范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也许影响邻省和境外,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原则”属于3级以上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按照“国际核事件分
21、级(INES)原则”属于4级以上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原则”属于4级以上核事故;(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如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如下中毒;(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如下;(3)因环境污染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1亿元如下;(4)因环境污染导致区域生态功能某些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5)因环境污染导致县级都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
22、、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汇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7)一、二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导致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原则,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事件;(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如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如下中毒;(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如下;(3)因环境污染导致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万元如下;(4)因环境污染导致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5)因环境污染
23、导致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导致环境影响;(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级:普通突发环境事件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突发环境事件。4组织机构与职责建立健全安顺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依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工作需要,由市环保局局长统一领导,成立市环保局应急工作指挥领导小组(如下简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中心;并依照市环保局构成部门及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设立应急组织构造,组织构造如下图所示。 图1应急组织机构图4.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重
24、要职责负责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组织领导,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组织指挥和协调。下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专业工作组。组长:官松涛常务副组长:环游副组长:刘芝伦、上大勇、马玉星、陈健、俞涛成员:李文铭、杨梦涛、赵耀、勾清莉、段正才、赵刚、周勋华、张春昵、李洁、梅晶、田路、刘丽、张忠磊、伍婷婷4.2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如下简称“应急办”)职责应急办设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中心,负责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寻常工作,在应急状态下负责应急事件信息接受、核算和汇总,按报告制度规定及时报告、上报和通报,传达上级指令,反馈指令执行状况并做好记录。主任:市环境应急中心负责人成员:污防科、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监测
25、站、饮用水源保护处负责人构成4.3各专业工作构成员单位及职责设现场处置组、事故调查组等7个专业组,各专业工作构成员单位重要由市局各成员科室和部门构成,成员单位及职责如表1所示。 表1专业工作构成员单位及职责组织机构名称成员单位职责现场处置组组长单位市环境应急中心指引、协助、参加市政府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关于查找、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对事态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分析,为事发地应急救援指挥部提供污染源控制、污染危害扩散控制、污染监测监控等方面指引,防止污染扩散等现场处置工作。按照技术方案组织协调专业救援队伍迅速消除现场污染,并指引事发单位按规范,安全、稳妥解决现场残留物,消除环境污染事件隐患。成员污防科农村
26、环保科环评科市环境监察支队饮用水源保护处事件调查组组长单位市环境监察支队迅速、精确地查明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现状、事发因素及责任,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备案调查,做好现场取证工作,编制有关调查报告,提出解决意见,参加污染损害评估,为后期污染损害补偿、生态修复等提供参照根据。成员法规科环评科市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中心评估中心现场监测组组长单位市环境监测站依照事故性质,负责对事发地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拟定污染区域范畴和污染物质成分及浓度。对事件导致环境影响出具环境监测报告,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消除污染提供科学根据。同步指引、协助各区(县)环保部门开展环境监测,布置跨区
27、域、流域监测工作,调查污染状况。技术支持组组长单位评估中心组织专家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提出应急解决方案和安全办法,参加污染限度、危害范畴、事件级别鉴定,为污染区域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办法决策提供技术根据;现场指引污染消除工作和污染物后续解决工作,指引环境应急工作评价,参加事件污染损害评估。成员污防科市环境监测站饮用水源保护处外聘专家宣传信息组组长单位宣教中心负责组织对突发环境事件正面宣传报道工作,依法发布环境事件信息。成员信息中心后勤保障组组长单位办公室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信息传送,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所需车辆、经费。成员规财科其她核与辐射
28、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按有关规定执行。5防止和预警5.1防止工作5.1.1建立事故防止、检查及报警系统市环保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负责开展全辖区污染源调查,对生产、储存、运送有毒有害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普查,掌握全市污染源产生、种类及分布状况;采用有关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等综合防止办法,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意外泄漏事故发生;在易产生泄漏位置设立监测仪,当发生泄漏事故时能及时报警,使事故可以得到及时遏制;重点工作场合设立相应消毒、通风、灭火及报警设施,保证突发环境事件可以及时得到控制并保证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5.1.2加强寻常监督管理加强管辖区域范畴内重点潜在环境污染风险源监督和管理工作,对风险源环保设
29、施、生产、运送工艺设备运营状况进行定期巡检,检查其封闭性,安全性及正常使用状况,使使用、储存、输送和处置过程都在正常状况下进行,防止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废物泄漏。5.1.3加强信息联动机制开展对环境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管理及应急技术科学研究,组织环保事故防范和处置宣教,建立第一时间获取环境突发事件信息关于渠道。5.2预警办法5.2.1预警支持系统建立区域内重点污染源排污强度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预案系统及区域环境安全评价科学预警系统。5.2.2预警行动(1)预警发布程序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限度和也许波及范畴,对突发环境事件预警进行分级。依照事态发展状况和采用办法效果,预警可以升级
30、、降级或解除。突发事件预警分为三个级别,其预警级别及发布程序为: 普通(级、蓝色)环境事件由事发地县(区)、管委会环保局(分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后发布。 较大(级、黄色)环境事件由事发地市环保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后发布。 重大(级、橙色)、特别重大(级、红色)环境事件由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发布。(2)信息报告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事发地县区环保部门应急人员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尽快核算状况并对突发环境事件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办报告。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程序如图2所示。 图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程序图5.2.3预警办法进入预警状态后,应急指挥
31、领导小组及时采用如下办法:(1)发布预警公示。(2)及时启动应急预案。(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也许受到危害人员,并进行妥善安顿。(4)指令各应急救援成员进入应急状态,并及时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状况。(5)针对突发事故也许导致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关于场合,中断也许导致危害扩大行为和活动。(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保证应急保障工作。6应急办法6.1应急启动(1)发生普通突发环境事件时事发地县区环保部门应及时研究采用必要应急办法,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办报告。(2)发生较大或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迅速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本应急预案
32、,应急办公室告知各成员单位,同步告知事件所在地环保部门应急领导小组。应急人员接到应急告知后,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发地点,并按应急告知规定迅速做好应急准备。当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因故离位或一时无法获得联系时,向常务副组长报告或明确,必要时进一步设法获得联系。6.2应急处置在采用以上“(2)”办法同步,市环保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尽快对突发环境事件性质、类别、危害限度、影响范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按照本预案关于规定及时采用控制办法并依照实际状况报告上级部门。6.2.1应急行动受领任务。各应急成员单位受领任务内容重要有:事件基本状况;本单位任务、分工及准备工作规定;出动时间、行进路线、进入应急现场时机
33、及方向;指挥关系与方式,报告程序及办法,通信联系办法;协作单位任务及协作办法与规定等。组织准备。各应急单位受领任务后及时组织本单位成员,研究本单位行动筹划,明确人员分工,检查准备器材、车辆,组织向事发地出动。进行防护。各应急成员到达应急现场附近后,依照环境事件级别、危害限度及范畴、地形气象状况等,组织进行个人防护,而后进入应急现场。实行应急解决与处置。各应急单位依照任务和职责分工,按照应急处置程序及规范,采用相应办法,协助事发地应急队伍实施应急救援活动,并及时将应急解决与处置过程中关于状况和数据上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织第二梯队。依照任务需要适时组织第二梯队增援前方,始终保持充分战斗力。完毕应
34、急任务后行动。各应急单位完毕规定应急任务或接到应急终结告知后,组织本单位人员协助事发地应急队伍对遭受污染仪器设备实行消毒或消除污染,组织返回,并进行应急总结。6.2.2记录应急过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在应急过程中,精确及时记录应急过程,为总结应急经验教训,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提供根据。记录工作专人负责,记录状况有:事件发生、发展与终结;指挥程序,出动力量规模与性质;任务分工与完毕任务状况,各个接口衔接度;应急组织、工作人员、仪器设备适应性及完毕任务能力;公众采用重大防护办法及其效果;地形、气象对危害区域及应急行动影响等状况;其她各类有必要记录状况。各类公示、公报、通报、通令、告知及重要指示
35、,均进行收集整顿。各种状况记录均有时间、地点、执行单位及其负责人记载。应急终结后交市环保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存档。6.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手段为能及时判断突发环境事件污染范畴和影响限度,有效处置并控制事态蔓延,市环保局配备有如下应急监测手段。表2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仪器序号类型配备仪器1土壤大容量低速离心机、磁力搅拌加热板、电子天平、旋转振动器、万用电炉、电热恒温数显水浴锅、电热鼓风干燥箱、原子吸取2水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原则采样器、水质迅速测定仪、酸度计、pH计、电导率仪、离子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多功能红外分光测油仪、原则COD消解罐、压
36、力蒸汽灭菌器、气相色谱仪3大气便携式大气检测仪、黑度计、测烟望远镜、烟色分析仪4噪声声级计、声级矫正计、噪声振动测量仪5放射辐射计、个人计量仪6其她应急车辆、GPS、手机、对讲机、相机、电脑、车载导航仪、车载冰箱、药剂6.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为能及时解决也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市各县(区)环保部门均储备有如:应急工作服、口罩、胶手套、雨鞋、雨衣、电筒、创可贴、铁铲、沙袋、灭火器、隔离带等应急抢险救援物资;重要潜在污染源公司储备有针对该公司生产、使用或处置关于危险物品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用于应急处置物资,并定期更换以免过期使用。同步,市环保局针对市辖区内潜在重要风险源,储备有相应应急物资,如表
37、4所示。表3市环保局应急物资储备名录序号名称数量存储地点管理调用单位1声级计5部应急物资库市环保局2酸度计5部3车载GPS卫星定位仪5台4数码照相机3部5摄像机3部6原则采样设备2套7水质迅速检测仪1套8放射性个人计量报警仪1套9辐射防护服1套10对讲机10部11录音笔2部12烟气分析仪5台13GPS定位仪1部14测烟望远镜1个15辐射计1个16以便铲2个17烟色分析仪2台18车载冰箱1台19噪声振动测量仪1台20离子计1台21多功能红外分光测油仪1台22原则COD消解器2台23湿度计2台24电导率仪1台25防毒面具10副26自给式正压呼吸器5副27应急车辆2辆市环保局内28活性炭0.3吨应急
38、物资库29围油栏100米30消油剂0.2吨31吸油毡0.2吨32石灰0.3吨33碳酸氢钠0.2吨34次氯酸钠0.2吨6.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监管为有效防止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安顺市环保局针对重要风险源潜在风险特点,在有关单位及县(区)配备有相应应急物资,并相应急物资种类、数量及时效性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应急物资实用性和有效性。7应急响应7.1应急响应程 图3应急响应程序流程图7.2信息报送与解决7.2.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1)报告时限应急办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及时进行核算,并对突发环境事件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发生较大以
39、上突发环境事件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必要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及省环保厅报告。(2)报告程序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依照事故级别,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令决定对广大公众采用防护行动。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也许涉及相邻行政区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并向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区域人民政府通报建议。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级别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按照重大(II级)或者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报告程序上报: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导致或者也许导致影响;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动人群;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金属污染;因环境污染引起群体性
40、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为有必要报告其她突发环境事件。7.2.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1)报告方式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解决成果报告三类。初报是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初次上报;续报在查清关于基本状况、事件发展状况后随时上报;解决成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解决完毕后上报。初报为从发生事件后1小时内上报,为了保证上报时限,尽量采用电话、传真等当代化通讯手段,必要时派人直接报告。续报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基本上,报告关于处置状况。解决成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解决成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基本上,报告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办法、过程和成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
41、、社会影响、解决后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状况。解决成果在应急行动结束后15天内报告。(2)报告内容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状况,并在24小时内填写事件紧急报告,内容涉及: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排放污染物类型、数量及潜在危害限度;导致污染事件单位(人为因素引起时)类型、经营规模;事件简要通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初步预计;事件因素、性质初步判断;事件急救解决状况和采用办法,并附示意图;需要关于部门单位协助事件抢险和解决关于事宜;事件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7.3指挥和协调7.3.1指挥和协调机制依照需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指引、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1)应
42、急指挥领导小组依照突发环境事件状况告知关于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及时派出关于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和处置规程,互相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行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2)应急状态时,应急抢险人员依照事件进展状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对策和意见;专家征询组对突发环境事件危害范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为急指挥领导小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根据。(3)发生环境事件关于部门要及时、积极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提供应急救援关于基本资料。7.3.2指挥协调重要内容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挥协调重要
43、内容涉及:(1)提浮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规定;(2)派出关于专家和人员参加现场应急救援应急指挥工作;(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行应急增援行动;(4)协调受威胁周边地区危险源监控工作;(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拟定重点防护区域;(6)依照现场监测成果,拟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7)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进展状况。7.4应急监测应急监测工作详细方案依照事件发生地点、事件级别、当时天气状况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等状况进行拟定。7.4.1监测组织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建立各行业、公司应急监测系统,构成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网络,并可在紧要时刻进行应急监测。建立和
44、完善监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监测资源,调动全市应急监测力量共同参加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监测工作。7.4.2监测布点原则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有关规定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现场进行布点监测。(1)大气污染监测布点原则依照气象特性、保护目的、地形特性等进行大气监测布点。对大气监测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下风向按一定间隔扇形或圆形布点,并依照污染物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步在事故点上风向恰当位置布设对照点;在也许受污染影响居民住宅区或人群活动区等敏感点设立采样点,采样过程中注意风向变化,及时调节采样点位置监测因子:颗粒物、有毒有害气体,突发环境事件特殊污染物。监测时间及频率:事故发生后应持续取样,直到恢复正常;取值时间、采样频率、监测分析办法按规范执行,并依照事故发生状况及时开展监测。(2)水污染监测布点原则依照事故发生点地表水流向及该地区水域特性进行水质监测布点。对江河监测,按规范规定在事故发生地及其下游布点,同步在事故发生地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点);如江河水流流速很小或基本静止,可依照污染物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在事故影响区域内饮用水取水口和农灌区取水口处设立采样断面(点)。监测因子:悬浮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