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_刘燕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992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_刘燕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_刘燕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_刘燕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3747/ki.bdxyxb.2023.04.013摘要: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点环节。随后,各地高校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开展了多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实践中,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依然存在目标价值定位不明晰、课程思政示范带动不足、教学设计因循守旧、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考核评价体系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明晰价值定位、创设示范课程、优化课程设计、提升师资素质、健全考核评价等方面探寻实践进路。关键词:法学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

2、码:A文章编号:16742494(2023)04008107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刘燕玲(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收稿日期:20230127基金项目: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论高校法学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完善”(XYJ202004)作者简介:刘燕玲(1971-),女,河南上蔡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行政法学、政府法治建设、法学教育研究。2023 年 7 月保 定 学 院 学 报Jul.,2023第 36 卷第 4 期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Vol36 No4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

3、育事业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高校法学专业应当肩负起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任。加强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将其贯穿于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实现法学专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一、理念溯源: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定位(一)遵循“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价值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深刻地揭示了“德”在一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习近平

4、总书记近年来在考察调研高校座谈时、历次回信中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2。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正是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务实之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深入剖析法学专业学科特点,充分发掘其中德育内涵,将思政元素融入法学

5、专业课程体系,切实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方针编纂课程教材、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案、丰富教学活动、强化师资培训、完善考核体系,进行系统科学规划,力争实现法学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闭环”育人合力,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81保定学院学报2023 年第 4 期(二)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为根本目标2017 年 5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就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人才培养和青年成长成才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

6、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32020 年 11 月 16 日至 17 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4。其中“十一个坚持”中明确提出“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5。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起点在高校法学教育教学,其不再是过往“填鸭式

7、”教学下的唯高分取向,而是从对知识教学的维度提升到全面育人的价值维度,在法学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设融入模式,创新融入技巧,丰富教学内涵,充分领会法学教育课程思政实旨,系好法科生职业的“第一粒扣子”6,实现“德”与“法”兼修、“德”与“才”兼备的多重育人价值目标。二、指导原则: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一)坚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对法治人才教育培养的方向性原则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必须坚持法学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法学院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

8、引,全面提升育人能力,培养大批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新时代高校法治人才培养必须以“德法兼修”为培养标准,教育学生在“修法”的同时更要“修德”,加强对学生法治信仰、法治情怀、法治精神的培育,不断强化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法治人才培养与党和国家法治事业发展的适应度。(二)坚持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塑造的统一性原则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塑造相统一原则。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要以专业发展为出发点构建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创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将价值引领寓于

9、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实现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二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化法学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把立德树人融入法学专业知识教育、法律实践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等各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各领域,积极推进落实,提升法学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度。(三)坚持专业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示范性原则高校要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转化,必须坚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带动作用。首先,要鼓励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

10、教、以德育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树榜样”的好老师;其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动践行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在各类重要考核评价中对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第三,要不断强化师资培训,增强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打造师德师风过硬、育人能力高超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充满思政特色的样板示范课程,提高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82的美誉度。(四)坚持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原则首先,坚持全课程覆盖原则。在法学院系所有专业、所有课程全面推进思政建设,深入

11、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全课程覆盖、思政内容丰富、授课层次多元、各课程同向同行的法学课程思政体系。其次,坚持全过程推进原则。结合专业课特点和法学专业培养要求,将思政教育从课堂教学拓展渗透到实践教学、学生实习、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社会调研、“互联网”等第二课堂,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学会做人做事,将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第三,坚持全方位育人原则。将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立足基础在课程、重点在融入、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系,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推进,积极构建各部门、各院系、各教研室、各研究中心、各课程组等各方主体各司其职、各

12、守其责、各环节配合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将法学教育“修法”与“修德”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提升法学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实效。三、问题审视: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困境(一)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价值定位亟需明晰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各地高校各类学科开始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探索实践中,因长期以来课程思政教育未受到重视,出现了价值取向不明、目标定位不清的问题。首先,未能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完全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之中,学生的培养方案与“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目标要求尚有差距。其

13、次,法学专业教学同思政教育相脱节,教师未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深刻领会课程思政主旨,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融入,导致法学专业学生一味追求法律法规条文的记忆,而忽视法条背后的法理意蕴和立法精神,致使法科学生思维逐渐固化,成为所谓的“法条生”。故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亟需明晰价值取向、明确目标定位,找准方向、系统施策,高效推进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工作。(二)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带动不足目前,各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缺乏具有示范引领性的优质课程教学,部分地区高校存有“走过场”的看客心态,缺乏德育意识,追求简单化、表面化课程思政建设。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未能切实将中华优

14、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法学课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未能够将思想、情感、人格等元素囊括进去,仅仅追求使学生“会记法条、能拿高分”,抑或在课堂教学上追求“点到为止”,未能深入挖掘法学专业体系内部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法学理论背后蕴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同时教学方式陈旧、死板教条,导致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典型性、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不足。同时,高校对于法学专业课程思政优质示范课程、优秀教师队伍和优秀教学经验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未能形成“选树一批、带动一片”的生动局面。(三)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因循守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法学专业教学亦应如此。高校法学专业

15、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但以往的教学偏重专业理论的讲解,案例的选用和分析缺乏新意,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共鸣和自主思考。在教学设计上依然循规蹈矩,缺乏改革创新,比如在“法理学”课程中“中外立法体制对比”章节,仅仅使用表格标注方式加以对比中外异同之处,却忽略了相关制度的背景介绍、历史发展、时代特色等,不利于学生从根本上理解中外差异。同时,法科学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到政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就业,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但长期以来,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缺少情景体验式教学,还未完全构建同实务部门协同育人的沟通交流和人才培养机制,即使设有“模拟法庭”课堂,但更多地还刘燕玲: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

16、径研究83保定学院学报2023 年第 4 期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念台词走过场,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职业素养的培育以及道德情操的养成。(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法学教师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教师队伍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多样,才能够从专业课程中挖掘出思政元素,进而激发学生从“被教”到“悟学”的转变,提升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但在实践中,部分法学教师过度偏重学术研究,政治学习不够深入、思政认识不到位、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教学不生动、实践教学没经验,导致在推进法学专业

17、课程思政过程中有心无力,很难创推出优质课程。同时,还有一些法学教师在职业规划素养、师德师风传承中不能身体力行,缺乏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难以发挥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素养培育和价值观念引导的作用。此外,一些高校在岗前培训、轮岗轮训、业务交流、教学能力培训、教研活动开展等方面也缺少相应规范,进而法学教师未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对于法科学生成长成才无法起到正面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五)法学专业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不够成熟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一是对于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缺乏思政教育指标。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往往涉及要素很多,通常的考核更多侧重于学习态度

18、、学习过程、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学习效果等指标,忽略对学生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弱化了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功能。二是未建立对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和效果的专门评价体系。尽管课程思政建设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尚未形成针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和效果的专门性评价模式,仍停留在通过试卷考核方式对学生课程学习的专业性应试考核,缺乏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法治实践及法律服务能力提升等内容的考核。课程思政教育属于隐性教育,对其内容和效果的考核评价确实存在指标量化复杂、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的困难,这就更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考核评价标准,督促法学课程思政建设有目标、见成效。三是对于教师

19、教学的考核评价不够系统,缺少一个由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方案、领导小组、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编纂选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课程考试考核、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实效、项目研究成果等构成的考核体系,导致在推进课程思政进程中出现培养方案定位偏差、法学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理论课程枯燥乏味、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一系列弊病,对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形成阻碍。四、路径探索: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进路(一)明晰价值定位,树立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新理念法学专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20、法学教育中,推动法学教育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具体来讲,一是要坚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刻领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重要论述,肩负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政治责任,稳步推进科学性、系统性的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模式构建,深入挖掘法学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比如在“民法典 总则编”教学过程中深入讲解“公序良俗”之内涵,让法科学生明晰何为荣、何为耻;在“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教学过程中剖析针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救济举措,共同探讨条文背后的立法精神等,以此实现法学教育和思政教育双向发力,感召法科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逐步构建适应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的新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以建设

21、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为目标导向,全面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此目标为导向,重塑法学专业教育模式,将以往知识传授维度升级为价值涵养维度,让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法学知识的概念、原理、程序过程84中,领会立法目的和精神,以“中国式”视角和思维去深刻领会其中之智慧,消除法学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体系阻隔,融汇法律职业素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增强法科学生的法治认同、法治自信、法治自强,为将来成为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工作者打好坚实基础。(二)强化示范带动,拓展法学专业课程思政覆盖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优秀师资、优质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具体而言,结合法学专

22、业教育实践,构建“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强化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围绕通识课程进行串联,在实践课程中实现教与学的突破,并不断选树思想深刻、形式多样、适宜推广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比如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中国政法大学民法学研究所明确要在“民法总论”这门专业必修课立稳思政旗帜,深入挖掘 民法典 编纂背后的价值根脉和思政根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我国 民法典 的价值基础,在讲授具体知识点时要注重融入思政元素,将前沿的思政理念同严谨的民法条文进行有机衔接,让学生深刻领悟我国民法典宏观体系、具体条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中国政法大学迄今已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23、120 门,形成了一系列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广经验,并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开设“课程思政示范课”专栏,宣传推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育人导向、教学方式、课堂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亮点和经验做法,以此带动其他类课程教学更为充分地挖掘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选树一批、带动一片”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生动局面7。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在法学专业教育教学中的覆盖面,系统谋划,靶向发力,推动思政元素和法学教学的有机贯通,将课程思政延伸至课堂教学讲解、专业实习实践以及法学科研学术活动之中,提升思政元素同法学专业教育的融合度,有效避免法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两张皮”的窘境。(三)优化课程设计,构建法学专

24、业课程思政体系全面推进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抓好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要统筹高校法学专业基本课程,强化多学科交叉教学。在教学课程设计上,增加法律诊所、案例课程、研讨课程等实践型课程的比重,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法律服务实践活动或者设置场景式模拟演练,增加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制度自信;通过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巩固学生的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增强法学课程以案释法、以案释理、以案释德的引导功能,通过相关理论焦点问题的研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增强理论自信。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上,立足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性与局部性兼顾、深度与广度结合、理

25、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深入梳理思政元素并将其有序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为学生量身定做系统全面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引导力。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以提升教学质效为目标,鼓励多措并举,丰富“教”“学”联通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在“教”“学”互动中,实现法学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的价值功能,帮助学生将知识入脑、理念入心、品德入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知行合一,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中国政法大学近年来积极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设了“司法实务全流程模拟教学”“同步实践教学”“法律诊所”等教学模式,推动法学理论走入实践,组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律

26、师事务所等模拟司法实体机构,推动了课程从教师灌输式“教”向学生主动“学”的实践性转变,逐步提升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全流程模拟实践中提升自身思想水平、职业素养、法治精神及家国情怀7。总之,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锚定既定目标,不断鼓励教师团队创新优化课程设计、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堂形式内容,兼顾理论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念引导,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上下真功夫、打组合拳,引导法科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此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课程思政的实效。(四)提升师资素质,把稳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方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润物无声”的言传身

27、教会影响到每一名学生。因此,大力推进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发挥法学教师队伍“主力刘燕玲: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85保定学院学报2023 年第 4 期军”的作用,把稳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方向。首先,严把法学教师准入关,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法学教师选聘的首要标准,考察其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觉悟,是否能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方针,坚决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强化法学教师队伍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考察与培养,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关键节点轮训等工作,帮助其厘清教学、科研和育人之间的关系,强化其专业素养提升和政治理论学习,使学生知法、明理、崇德。再次,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

28、出台制度文件规范法学教师队伍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优良的师德师风氛围,选树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常态化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修订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切实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最后,创设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互动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学习不同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定期开展区域性、全国性的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论坛,增进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面的交流,凝聚师德师风传承、科学有效育人方面的共识,逐步探索校际间协同育人新模式,培育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联盟,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8。总之,法学教师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

29、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自觉承担起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这一光荣任务。(五)完善考核评价,形成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闭环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进行价值评价的过程,也就是以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程设计、实施过程及其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性作出判断的过程9。要确保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出成果见实效,应当坚持系统思维,强调“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指标,突出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构建起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10。课程思政建设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内容、多个层次、多个环节、多种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说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始,那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则是该系统工程的最后

30、环节,因此,建立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对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开展全过程考核评价,就可以形成对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闭环管理”。相较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法学专业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并非像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一般理论课的应试性考核,而是在法学专业具体课程之上,融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情感价值等多重要素的考核,评价视角和评价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无法准确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和育人成效,需要重新构建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

31、。由此,应从教学师资、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成果五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对教学师资的评价应当将专业能力、思政素养、教研能力及教学水平作为考核重点;对教学资源的评价应将教材、大纲、讲义、教案、课件、案例库建设中的思政资源作为考核重点;对教学目标的评价应当立足专业培养目标和思政教育功能,把教育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实现专业教育目标和思政教育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和可行性作为考核重点;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应重点关注教学过程,具体包括对教学态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和活跃度、听课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考核,其中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不仅要契合理

32、论知识、实践能力目标要求,还要看是否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养成,比如要判断教师是否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否采用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慕课教学等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还要判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价,除了通过平时测验、考试等传统模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法律思维的培育情况进行考核外,还应增加对学生法律认知能力、法律价值判断能力、法律适用能力、法律调研能力、法律服务能力等法治实践能力的考核指标,增加学生思政修养提升方面的针对性考核。另外,还可以增加对教师在课程思政项目立项、教学研究成果发表、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的考核,督促和推进法学课程思政建设

33、多出精品课程、多出示范课程,形成课程思政发展86大格局。当然,基于发展理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应当随着法学专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全方位评价以及发展性评价,确保法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2 新华网.习近平这样阐释教育的根本任务 EB/OL.(2019-03-18)2023-01-09.http:/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

34、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 N.人民日报,2017-05-04(1).4 新华网.为千秋伟业夯基固本: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纪实 EB/OL.(2020-11-18)2023-01-07.http:/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20-11-17)2023-01-07.http:/ 曾皓.在我国法学教育中融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32(1):63-73.7 马怀德.法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J.中国高等教育,2022(6):7-9,34.8 戚静.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 D.上海:上海师

35、范大学,2020.9 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评价探析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2):13-17,27.10 罗云方,杨震.行政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析: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J.法制与社会,2020(12):191-192.Research on Practical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Law Major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U Yanling(College of Law,The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for Crimi

36、nal Justice,Baoding,Hebei 071000,China)Abstract:In May 2020,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Guiding Outli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which clarified the objectives,requirements and key link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curriculum

37、.Subsequentl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l over the country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spirit of the document,push forward the exploration andreform of multi-disciplinar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and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But in practice,there are still aseries of problem

38、s in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of law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ch as unclear target valueorientation,insufficient demons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old-fashioned teaching design,low quality of teaching staff,immature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Based

39、 on those problems,it is essential to explore practical approaches from the aspects of clarifying valueorientation,creating demonstration courses,optimizing course design,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and improving assessment.Key words:legal education;cultivating people;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责任编辑张春生)刘燕玲: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