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包法利夫人》的符号学解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_李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985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法利夫人》的符号学解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_李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包法利夫人》的符号学解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_李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包法利夫人》的符号学解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_李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今古文创包法利夫人 的符号学解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李 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后期,社会弊病愈加暴露,人们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幸福,失望情绪也愈加弥漫。这样的背景下,浪漫主义幻想和现实生活的冲突是必然的,包法利夫人 的出现也是必然的。但是,福楼拜冷静客观的笔墨让我们难以窥探他的内心偏向:批判浪漫主义或是鞭挞了现实生活。在二者难以协调的时世里,他的批判与控诉都显得那么拥挤。他对俗不可耐的尘世感到愤慨,骂资产者为“一种兽,一点也不了解人的灵魂”。而爱玛寄托了他的激情与幻想,所有当被问到谁是包法利夫人原型,他回答:“我自己。”但当福楼拜躲进艺术的殿堂时,他

2、也并没有获得心灵上的真正宁静。“我要的是无限的美丽,我寻见的只是怀疑。”他对人世的怀疑并不是在走向对社会的探索,而是价值的虚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 包法利夫人 里构成“想象”的悲剧,而悲剧中蕴含着福楼拜面对人生的虚无与荒诞时的嘲弄。包法利夫人 诞生至今,它已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内涵。但是,在符号学视角为 包法利夫人 提供了新的解读空间。一、矛盾与双重表征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本力量侵入了社会生活。社会环境被他们重塑,以符合其特定的利益与目的,人与物质客体的自然关联被摧毁,留给广大人民的只剩下失落与剥夺感。作家从感官世界中隔离开来,被非人性的灰暗工厂排斥,只好在对现实的讽刺或对过去的

3、浪漫想象中寻求庇护。这两种逃避现实的方式,都体现在福楼拜的作品中:布瓦与贝居榭 是蔑视现实的百科全书,萨朗巴 是虐待【摘要】包法利夫人 里“想象+悲剧”与“现实+无谓”表征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它属于爱玛,也属于福楼拜。在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视域下,这样的矛盾具有深层意味,即“想象”“反想象”“非想象”“非反想象”之间构成一种对立又对话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爱玛形象的双轴关系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其悲剧性。而小说里类似症候表现的疑团,与作家创作中的无意识趋向紧紧相连。【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符号学;爱玛;福楼拜【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

4、28-0016-03【DOI】10.20024/ki.CN42-1911/I.2023.28.005狂的典型白日梦。不过,这两种方式在 包法利夫人 里通通失效,福楼拜解剖刀下的现实是静态的、缺乏生机与知觉的存在,对社会的批判不是探索而是失望。而浪漫的理想也宣告破灭,爱玛不断追求“幸福”,却反而不断失败,最终走向了痛苦与绝望。福楼拜对浪漫主义持久地批判,但那份厌恶与绝望却恰恰是针对现实的。面对资产阶级庸人,他自然不屑,可是他同样悲观地看待一切向上的挣扎。所以他否定了一切欲望或追求,走向虚无。但是他如果真的信守虚无,抛弃掉理想追求,便不会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中感受到巨大痛苦。这样一种矛盾,在小说

5、里呈现出来的是“想象+悲剧”与“现实+无谓”双重表征。爱玛是一个不容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她切盼她有奇遇,她的灵魂充满了这种绚丽非凡的幻想。但是想象隔绝了她与人世的接近,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虚伪就是真实,想象就是生存。但是当想象破灭,她对自己人生的谎言无法维系时,就只剩下毁灭。而包法利先生永远地活在现实之中,他没有一点灵性、精神,也没有任何使人高于现实的意义或价值存在。他所有的需要,都仅仅是生存的需要。二、符号矩阵视野下的 包法利夫人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不仅便于分析 包法利夫人 的人物关系,更为研究其内涵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有利于深入挖掘小说文本。无论是对内部结构或现实意义,都让读者对经典文本有

6、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一)符号矩阵的建构及约束规则格雷马斯在 结构语义学 中提出了著名的“符号矩文学评论172023 年第 28 期阵”。他否定了单一目的项意义的存在可能,认为意义必须生发于项间关系中。而对于项间关系,他认为“分离”与“并合”同等重要,并强调感知层面的断续性。根据这一观点,格雷马斯从二元对立原则发展起符号矩阵,他假设,语义轴 S(内容层实体)的形式层面上串联着两个相反的义素:S1 S2,它们之间是绝对否定的反义的关系,表示语义轴的两极,语义轴收纳这两个对立义素,使之接合成为意义。每一个对立都构成了语义的轴线,它们共同构成了意义生发的区域。义素同时具有反义、矛盾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

7、都起到区别义素的作用,但在同一语义轴上所处位置不同。反义关系中,S1与S2 分别占据语义轴的两端,但中间留有空隙。矛盾关系中,S1与S1 不重合,但中间不留空隙,二者占据了语义轴的全部位置。因此,S1S2,S2 S1存在着蕴涵关系。(附:反义关系;矛盾关系;蕴含关系。)(二)包法利夫人 的符号矩阵如果说木讷、呆板、迟钝的包法利具备“非想象”的所有特质,占据了语义轴上“想象”之外留下的全部位置,那么“反想象”“非反想象”同样与“想象”构成了缤纷斑斓的关系。勒乐代表了“反想象”的现实势力,与爱玛的“想象”特质呈现出反义关系,组建起小说的意义结构。包法利固然是平板现实的代表,爱玛真正面对的现实却又比

8、这更加让人沮丧。她被唯利是图的商人包围,勒乐既编织她美梦,也编织她的死亡。他同爱玛谈起巴黎服装饰品,诱导着爱玛向深渊沉沦,加速其毁灭。高台垒垒的债务逼迫她低下高傲的头颅,平俗的生活也不曾给她留出落脚之地,她既不愿与现实妥协,就只好在现实的挤压中香消玉殒。赖昂与罗道耳佛既是爱玛想象的一部分,但不能永久地存活在爱玛的想象之中,他们只能是“非反想象”的存在,与“想象”呈现蕴含关系。只有想象中的、斑斓多彩的世界才能使爱玛切身体会到幸福,但日子却过得和钟摆一样单调:没有什么可兴奋,没有什么可感受。生活圈子的人们庸庸碌碌,平凡普通的丈夫不是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的骑士,婚姻也不能带来爱情的幸福。她想要一种全

9、新的生命,却又在无情漠然的现实面前茫然无知,以至于她拥有了情人时如此激动。她在罗道耳佛和赖昂的肉身上,倾注幻想出的完美特质,以此在庸俗的现实面前构筑起浪漫的城堡。但罗道耳佛和赖昂却又并不能完全作为爱情理念的替身,他们是现实中的文书和公爵。当爱玛抛弃了现实时,到了利害关头,现实也抛弃了她。风月老手罗道耳佛则在腻味过后不愿损失财名,背叛了爱玛。赖昂也不断动摇,“一想到这个女人可能给他招惹麻烦和闲话,还不算同事早晨围着炉子的打趣,他就责备自己他就要升为首席文书,是该严肃的时候了。”简单表示这四个主要关系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附:反义关系;矛盾关系;蕴含关系。)爱玛与勒乐之间是对立的债务关系;爱玛

10、和包法利之间是基于天性上的矛盾关系;爱玛与罗道耳佛、赖昂之间是蕴含但不对等的情人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矩阵中“想象”“反想象”“非想象”“非反想象”之间也是一种对立又对话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复杂和由此再现出的想象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三、爱玛形象的双轴关系在符号学视域下,双轴即组合轴与聚合轴。前者又称为“结合轴”,具有邻接黏合的功能。后者又称为“选择轴”,具有比较与选择的功能。在此双轴关系中,表意活动得以展开。聚合是文本建构的方式,是隐藏的深层结构,是组合的根据;组合是文本构成方式,是显示的表层结构。双轴同时产生,共同组成一个接受者可见的文本。在 包法利夫人 中,爱玛与死气沉沉的周遭格格不入,她似乎

11、拥有无限的生命力。与并且不同于传统农村家庭,她接受了贵族化的教育,成长于浪漫主义爱情小说的熏陶中。她幻想上流社会的美妙生活,而非专注于一日三餐的温饱。如果爱玛是一个有待解读的符号文本,我们能看到的组合轴就是爱玛不甘平庸,追寻浪漫爱情,进而陷入虚幻情网,最终毁灭。为了挖掘她的困境根源,我们则可以解析文本中隐性的聚合轴:(一)幻想的盲目性。生活被爱玛不断虚化与诗化,她渴望也体验过“爱”,却越来越难以获得满足。她的“幸福”是缥缈的,一旦被说出来后就陈旧了,只能存于脑海里而非现实里。她试图通过变换爱的对象,无止境的寻找让“爱”成为永恒,然而寻求注定是盲目的,幻想终会破灭,“爱”并非永恒,“幸福”也不存

12、在。(二)现18今古文创实选择的有限性。作为女性,爱玛缺乏价值确立的依据与价值实现的途径,她能想象到的、自己能够实现的最高价值是依附一个英勇的男性。她虽有近乎男子,有着强烈的性格,却没有男子的自由。(三)经济社会地位。贵族的“风雅”是需要财富作后盾的,她所神往的那种爱情,需要富贵的光彩,但她只是个乡下人的妻子。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莺等诗情画意往往让爱玛感受到种种新奇美妙,使她浑身充满丰富的、想要宣泄的情绪情感。她着迷于“欢愉”“热情”“迷恋”等字眼,恨不能自己亲身体验个透彻。爱玛痴迷贵妇人的生活方式,更想将可操作的聚合轴变成宽幅选择。主观上她比周围人都更向往崇高,但实际上她所处的地位比那

13、些目光短浅、唯利是图、毫无英雄气概的资产者更为不利,现实的冷酷阻止了聚合轴操作的宽度的延伸。由此在爱玛的浪漫幻想与庸俗的外省环境之间的冲突背后,还可以推测到另一种更为广阔的历史性的社会冲突一种资产阶级小市民生活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冲突。四、症候下的符号学意义文学批评应该深入作者的态度与腹案,探索作家创作的心理过程,“探寻他虚构人物的潜在动因,以及他的作品与读者的无意识联系。”包法利夫人 也含有类似症候表现的疑团,与作家创作中的无意识趋向紧紧相连。(一)风格的断裂这往往是揭示作品潜在意义的指标。绝对完美无缺的风格形式是不存在的。在传统阐释中,包法利夫人 中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作者对“爱玛”与“包法利夫

14、人”称呼的交换使用。象征着无穷渴望与欲求的“爱玛”,被禁锢在象征着世俗平庸婚姻的“包法利夫人”身体里。那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包法利夫人”身体里不停挣扎,而爱玛宁愿在肉欲的快乐中沉沦也不愿成为众人赞誉的贤妻良母。显而易见,作者极力烘托的积极向上的力量正是他用“包法利夫人”来展示的东西。这种风格的不一致,也正指意性地说明了爱玛的悲剧性和最终的结局。(二)叙述盲区牵强的巧合往往指示盲区的所在。包法利夫人 中爱玛不断追求浪漫情人,丈夫却分毫不察。对此作者的解释是“查理由于尊重起见,或者由于从缓查看的一种快感,从没有打开她本人的抽屉看过”,但看似合情合理,丈夫愚钝至此,难道邻居也全蒙在鼓里吗?显然,有更

15、深层的心理动机。面对世俗,福楼拜骄傲又畏怯,“他从来反对宣露他的私人生活 我不欢喜人家知道我的情绪,迎头扔来我的情绪,做拜访谈话的资料。”他决不走出自己的角落,让人零零碎碎的褒贬,就如同他不愿让爱玛走出虚假的浪漫,让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福楼拜从人生中躲进艺术,爱玛从现实中躲进幻想。符号学意义就是社会文化意义,福楼拜作为叙述者,使被叙述者爱玛具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执着与热忱。但是,我们看到这内容与形式之间充满了裂缝和盲区,使得叙述者和被叙述者时不时突然分裂,这种“症候”比表面说出的内容揭示出更多的东西。注释:(法)福楼拜:一个疯子的日记,转引自(中)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6、 年版,第 42页。(美)乔治斯坦纳著,李小均译: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年版。(法)A J格雷马斯著,蒋梓骅译:结构语义学,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第22 页。(法)A J格雷马斯著,蒋梓骅译:结构语义学,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第21页。(法)A J格雷马斯著,蒋梓骅译:结构语义学,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第24 页。钱翰,黄秀端: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的旅行,文艺理论研究 2014 年第2 期。(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年版,第297 页。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159 页

17、。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161页。(苏)伊瓦青柯著,盛澄华、李宗杰译:福楼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9 年版,第14 页。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第205 页。李健吾:福楼拜评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3 页。参考文献:1(法)福楼拜.一个疯子的日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美)乔治 斯坦纳.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M.李小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4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5(苏)伊瓦青柯.福楼拜M.盛澄华,李宗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6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7(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8钱翰,黄秀端.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的旅行J.文艺理论研究,2014,(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