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HA 07/2023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TU985.12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07-0090-06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 2022-09-20摘 要摘 要 当前,我国大量城市建成区密度较高,现存绿地往往具有面积小、分布散等特点,难以形成连续性、系统性的绿色空间网络结构。部分地区城市建设忽略了城市空间与自然资源的联系,加之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年代久远,小品设施陈旧且种类单一、功能匮乏、品质不足,城市建成区的公共空间缺乏空间活力与人文气息。该文从“公园城市”理念出发,深入挖掘“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的价值特征,并且以宜宾市兴文县
2、古宋河两岸存量绿地改造更新为例,结合“公园城市”基础价值、核心价值与组织价值,从绿地布局优化、交通组织完善、公园场景营造、景观风貌塑造、功能业态增补5个方面提出了“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存量绿地规划实践路径。关键词关键词 公园城市 存量绿地 价值系统 规划策略AbstractAbstract At present,the density of built-up areas in a large number of cities in China is relatively high,and the existing green spaces are often characterized by s
3、mall areas and scattered distribution,making it difficult to form a continuous and systematic green space network structure.Urban construction in some areas ignor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urban space and natural resources.In addition,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ublic activity spaces such as parks and
4、 squares has a long history,and the sketch facilities are outdated,single in type,lacking in functions and insufficient in quality.The public space in urban built-up areas lacks spatial vitality and humanistic atmosphere.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Park City,we deeply explore the value characterist
5、ics of urban green space under the concept of Park City.Taking the renov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existing green space on both sides of the Gusong River in Xingwen County,Yibin City as an example,combining the basic value and core value of Park City value and organizational value,from five aspects of
6、 green space layout optimization,traffic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park scene creation,landscape style shaping,and functional business supplementation,we propose the practice path of inventory green space plann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Park City.KeywordsKeywords Park city,Inventory green space,Value s
7、ystem,Planning strategy“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地更新研究“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地更新研究以宜宾市兴文县古宋河两岸为例以宜宾市兴文县古宋河两岸为例Urban Green Space Renewal Under the Concept of Park City:Taking Both Sides of Gusong River in Xingwen County,Yibin City as an Example胡诗雨|Hu Shiyu 王中德|Wang Zhongde何佳栖|He Jiaxi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空间资源制约下城市发展由“增量型外延
8、扩张式”逐渐向“存量型集约内涵式”转变1。但目前我国大量城市的存量区域仍然存在着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功能结构失衡和交通出行不便等系列问题,城市公共空间匮乏且功能品质不足2。通过对既往城市的存量绿地研究,发现从改造更新对象来看,以往的改造多是针对单个公园绿地,现阶段的存量绿地更多是针对片区或街道多片绿地的统筹改造提升3;从改造思路、方法手段来看,当前对于存量绿地的改造研究集中在具体的、单一的方法手段之上,或从设计、施工、养护角度提出改造策略,或从水质净化、乡土植物、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改造思路4-5,缺乏更加系统化、多层次、人性化的改造思维。“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从历史文脉延续、生态环境提升、公
9、园场景营造、功能业态植入等多方面、多角度为城市绿地的更新提供了方向与实践路径,将单个绿地的改造提质置于城市整体、城市片区优化调整的背景之下,强化绿地与绿地之间的联系、绿地与周边地块的联系,从而完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本文以城市绿地更新为切入点,结合“公园城市”理念下的价值系统构建,以宜宾市兴文县古宋河两岸绿地为例,探索“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地更新设计策略。1“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的价值本质1“公园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的价值本质国内学者认为“公园城市”价值体系以生态价值为基础,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多价值融合。例如林凯旋认为“公园城市”具有普惠大众的美学价值需求、美好人居的文化
10、价值、绿色生态的经济价值以及现代治理的社会价值6。范颖认为“公园城市”价值系统包含以生态价值为主的基础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导价值以及“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组织价值7。此外,公园城市具有生态性、公共性、融合性、关联性与DOI:10.13942/ki.hzjz.2023.07.01891Planning Garden规划 园林 丨丨 多样性等特征8。生态性是“公园城市”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公园体系是“公园城市”生态特性的空间载体,公园城市建设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底。公共性是“公园城市”最核心的特征,公园城市建设应当面向普罗大众,为城市居民公平享有。融合性、关
11、联性、多样性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从“公园城市”内涵来看,“公园城市”本就是美好生活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生产环境的有机统一。在这里结合前人对“公园城市”的特征与价值解析,将“公园城市”的价值系统归纳为基础价值、核心价值与组织价值三类(图1)。1.1 基础价值在“公园城市”价值系统中,生态价值占据基础性地位,“公园城市”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生态视野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规划布局高质量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9,优越的自然生态基底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注重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绿色空间进行赋能,实现基础生态价值的延伸,实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转化。1
12、.2 核心价值纵观我国城建史与“园林公园”的演变历史,我国“城市”与“公园”之间的规划建设关系也由最初的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为主的阶段,发展到建设了大量面向公众开放、为普罗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园阶段,园林的公共属性逐渐加强。“公园城市”理念的诞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产物,因而“公园城市”价值系统最核心的价值为人本价值、公共价值。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与公园体系将成为人居环境中“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进行公园城市建设时应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绿地与全民共享的城市公园。1.3 组织价值融合价值是“公园城市”价值系统的组织价值特征,“公园城市”的
13、融合价值包含空间形态融合、功能业态融合与地域文化融合三个方面特征。目前徐立超10、吴承照11、李倩芸12等学者对“公园城市”的空间形态与空间融合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公园城市”的融合不仅体现在空间形态的融合,也体现在功能、产业上的融合。在空间形态与功能图1 “公园城市”价值系统图2 现状绿地类型图3 “公园城市”价值系统下的实践路径92HA 07/2023融合的基础之上,公园城市建设应当具有更高阶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即融合地域文化,满足美好人居的文化价值需求,这是在实现了自然山水本底资源、城市功能活动空间与人群活动需求的耦合之后更高层次的价值需求,也是公园城市建设的灵魂所在。2 研究区域概况
14、及现存问题分析2 研究区域概况及现存问题分析2.1 研究区域概况本项目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古宋旧城片区,紧邻兴文火车站与兴文汽车客运中心,交通便利,是成都市与兴文县旅游景点的中转地。研究范围为古宋旧城片区临河区域,以临河第二条市政道路为界,包含城市河道、驳岸,道路、建筑、绿地等用地,总面图4 总体结构图5 公园服务半径覆盖图6 交通组织93Planning Garden规划 园林 丨丨 积约为139.02hm2;改造设计对象为古宋河两侧滨河绿地,总面积约为58.63hm2,涵盖了文化公园、廉政广场等公共绿地,周边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设计范围内河道长度为5.3km。古宋河,上游称宋江河,源于川
15、云山脉,全长61km,沿古宋河两端布满成片的水田及成片竹产业,是兴文县古宋镇主要风景水体,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根据上位规划,场地处于长江经济发展带之上,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科学把握滨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注重滨江地区的绿色发展。2.2 现存问题分析(1)对现状山水要素缺少积极利用兴文县地貌属于盆南山地类型,多丘陵河谷,地形崎岖。古宋旧城片区周边山脉呈指状生长趋势,东西走向,古宋河从中穿越,旧城城市开发建设选址均在两山之间与沿河的平坦之地。旧城被玉屏山、马鞍山、香水山、求雨山等山体环绕,山水格局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但在城市建设中,忽略了城市空间与自然要素的呼应关系,造成了“依山
16、之城难透绿”的尴尬局面,城市生活空间与自然山水环境相互割裂。(2)城市建成区建筑密度高,绿地匮乏,人均绿地率不达标古宋旧城片区人口约5.0万人,人口密度2.1万人/km2,现状建成区人口密度大。通过现状调研发现,古宋旧城片区现状公园绿地共计5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m2/人,人均公园绿地指标不足,远低于国家标准8m2/人;缺乏可进入、可游玩、可参与、可消费的公共活动空间。加之旧城片区开发强度低、建筑密度较高约为52%,建筑以低层、多层为主,城市开放空间不足,同时城市整体格局已经基本固定,改造余地受限。(3)绿地布局分散,缺乏有机联系通过对区域不同类型绿地的分析,发现区域内各个绿地之间大多通
17、过道路绿地连接,但大部分道路的绿地空间少,绿量小,难以构成线性绿廊,使得整个区域的绿地连接性弱,空间结构性不足。场地内部存在多个小型绿地,但彼此之间缺乏联系,且缺乏较大的绿色开敞活动空间(图2)。(4)绿地功能品质不足,文化底蕴缺失兴文县原先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是古代僰人繁衍生息和最终消亡的地方,也是四川省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县城,是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的主要策源地和转战地13。兴文县僰苗文化、竹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极具特色,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城市建设导致场地所在片区逐渐丧失地域文化特色,“千城一面”现象开始显现。古宋河上游段城市建设尚不成熟,功能策划不足,无公共活动开展,空间
18、缺乏活力;上游段与城区段驳岸渠化严重,植被稀少,景观性与生态性差。下游南段景观资源丰富,生态较好,视野开阔,具有潜在的湿地资源。区域内大部分公共绿地修建时间较长,活动设施老旧且功能单一,只具备座椅、凉亭和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植被色彩单一,观赏性差且缺乏管理,整体绿地品质有待提升。河道两岸绿化植被类型较为杂乱,行道树以常绿树种为主,缺乏季相变化。(5)步行体验较差,空间活力值不足古宋河两岸部分步行道路不连续,不成系统,可达性较差。临近城区的滨河道路普遍存在路边占道停车的情况,步行空间被挤压,人行体验较差。文化公园大部分区域有高铁穿过,桥下形成了大量消极空间,空间活力值不足,缺乏公共活动。3 古宋
19、河两岸绿地更新实践3 古宋河两岸绿地更新实践3.1 规划框架结合古宋河两岸存量绿地的现状以及“公园城市”价值系统,将“公园城市”三大价值体系下的生态价值、人本价值、公共价值与融合价值与实践案例结合,提出“公园城市”背景下的古宋河两岸存量绿地规划实践路径(图3)。3.2 总体布局(1)重构城景关系,织补绿地网络从现有景观资源入手,分析用地本底资源、自然山水格局、现状绿地分布,找出山水联系、各类绿地之间的联系。以古宋河水系为核心,构建古宋滨水生态带,串联沿河散落的绿地。打造山水景观轴打开山水联系,打造滨水活力轴、绿色人文轴提升场地活力,以楔状绿地渗透用地,界定主要生态区域,形成骨干绿化体系。以城市
20、道路为线索,提取垂直于古图7 景观风貌体系94HA 07/2023宋滨水生态带的生态绿廊,加强河道两岸的自然联系。织补各类小型绿地,完善绿色空间体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图8 活动策划场地总体结构为“一带连两轴四片,一环串四园多点”(图4);其中,一带为古宋滨水生态带,由古宋河水域空间及河岸两侧绿地构成;两轴为绿色人文轴与滨水活力轴;四园为古宋河湿地公园、碧湾公园、运动公园与廉政广场;多点为场地内部多个小微绿地。场地95Planning Garden规划 园林 丨丨 内部由一条环河绿道将各个节点串联起来,根据沿河自然资源及用地性质将场地分为四大区段,分别为:生态体验区段、中心城区段、都市活力区段
21、与田野风光区段。场地通过构建蓝绿交融生态骨架,打造城市生活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绿色空间体系。(2)优化公园布局,完善交通组织优化公园布局。强化古宋河景观轴,增加兴文旧城城市景观开放空间,并且根据相关规则条例确定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设置重要景观节点,通过古宋河生态带和节点空间改善城市景观形象。根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将城市公园绿地分类与面积确定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图5)。完善滨水交通组织。老城区沿河交通需要向周边疏解。整体路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以人为本,打造宜人的城市空间的原则,调整少部分道路等级,并且将现状车行道路断点衔接好,完善车行道路系统。为打造古宋河景观带,古宋河沿线交通流量
22、需要向周边疏解,为此需要将宋河街、兴威路的道路等级进行提升,其他道路等级保持不变。舒适的城市环境是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元素,停车设施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现状沿河道路步行空间局促,路边乱停车现象严重;在“公园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向周边街道疏解停车空间,合理规划布置停车场位置、面积大小,打造高品质的古宋河景观带,创造宜人的滨河空间(图6)。3.3 分项引导(1)景观风貌塑造差异化景观风貌分区,建设美丽滨水格局以古宋河为依托,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策划多元共享的文化交流,进行滨水场景营造,烘托兴文水韵文化,打造古宋文化品牌。将场地分为四个风貌分区,分别为:中心城区段、都市活力区段、生
23、态体验区段与田野风光区段(图7)。中心城区段旨在通过滨水区域的触媒激活,打通兴文旧城与古宋河的发展联系廊道,将城市与自然河岸有机连接,构建滨水而兴、文化传承的城市活力水岸;都市活力区段滨水场景重在营造多元互动的体验场景与运动场景;生态体验区段旨在营造生态观光旅游、湿地观光旅游等生态游憩场景;田野风光区段旨在修复河滩生态环境,维护长江经济发展带生态文明示范的水文“标本”与自然“乐园”。(2)功能业态开展多种活动,实施生态价值转化滨河空间具有渗透性与连续性的特点,需要结合滨河道路、沿河开放空间节点组织人行路径,创造单一交通型、生态体验型、休闲游憩型的三种不同的人行体验(图8)。(3)场景营造植入地
24、域文化,营造公园城市场景僰苗文化为兴文最具特色的文化,可以提取相关文化要素融入到细部设计之中。牛角图腾元素在苗族服饰、建筑与景观小品中经常体现,在景观小品、涂鸦装饰、雕塑等设计中增加牛头纹饰。苗族蝴蝶妈妈元素,神话中蝴蝶妈妈称为苗族始祖,蝴蝶元素常体现于苗族服饰中,本次设计中提取其中图案样式,作为景观细部造型。在广场铺装图案、高架桥立柱涂鸦图案设计、景观小品装置等节点中体现牛角图腾元素、蝴蝶元素,展示僰苗文化。此外,还可以结合兴文僰人文化、苗族文化、竹文化等地域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与旅游、创意等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价值转化。发扬兴文当地的苗族“花山节”、僰人“赛神节”等民俗、节庆文化
25、活动,充分利用官方宣传、游览交流、参与体验等不同的传播途径,弘扬民俗节庆,策划文化活动,提升本地文化氛围。结语结语在存量规划的发展背景下,如何结合公园城市建设对城市存量绿地进行提质增量、织补成网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从“公园城市”理念的价值体系构建出发,探寻基于“公园城市”价值系统的存量绿地改造更新策略,并且结合古宋河两岸的存量绿地进行实践探究发现:城市存量绿地多呈现破碎化特征,大部分绿地品质不足,在进行改造设计的时候,应当从存量绿地的生态化、网络化入手,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系统性、连续性的绿色空间网络体系。其次,针对存量绿地存在的功能业态不足、景观风貌较差、人文氛围缺乏等问题,结合“公
26、园城市”的融合价值,在具体的场景中融入健身、休闲娱乐、聚会等活动,融入绿色产业和文化元素等逐一解决上述问题。资料来源:资料来源: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刘心梦.基于城市双修的绿色空间网络体系规划实践以北京德胜门-西直门周边区域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9(3):98-102.2 邹锦,颜文涛 存量背景下公园城市实践路径探索公园化转型与网络化建构J 规划师,2020(15):25-313 王丹宁,钱成裕,吴小兰.再看街心花园与美丽街区上海街区景观更新发展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21,37(S2):46-49.4 黄淑惠 初探城市老旧绿地改造升级以龙海街头绿地绿化提升工程为
27、例J 居舍,2021(11):114-1165 陈崟,仇侃,张骋 浙江中小城市旧城改造中地域特色文化的景观设计与创新J 建设科技,2021(44):83-856 林凯旋,倪佳佳,周敏 公园城市的思想溯源、价值认知与规划路径 J 规划师,2020(15):19-247 范颖,吴歆怡,周波,等 公园城市:价值系统引领下的城市空间建构路径J 规划师,2020(7):40-458 杨雪锋.公园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名城,2018(5):36-40.9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城市建设新模式的理论探索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266-270.10 徐立超,李建,陈青长.“公园城市”空间模式与实际探索以“北新泾”苏河创新公园城为例J.装饰,2020(1):88-91.11 吴承照,吴志强,张尚武,等.公园城市的公园形态类型与规划特征J.城乡规划,2019(1):47-54.12 李倩芸.基于公园城市理论的公园绿地系统连接方式思考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上册).2020:118-121.13 党史办:兴文由来.兴文县人民政府网,2022-03-02.作者信息:作者信息:胡诗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中德,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作者)何佳栖,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