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绘画构图绘画构图第1页 在美术创作中,构图普通指在平面在美术创作中,构图普通指在平面物质空间中,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位置物质空间中,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位置和关系和关系 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和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和布局,也称布局,也称“经营位置经营位置”,被认为是,被认为是“画之总要画之总要”,极受重视。,极受重视。什么是构图?什么是构图?第2页构图基本结构形式构图基本结构形式你试着任意在16开纸上摆放三个苹果,看看他们外轮廓形成什么型?答:通常要求简约,概括为基本几何形。绘画构图中,主体物及其所组成基本形,中心普通靠近画面最正确百分比分割线。第3页
2、三角形三角形在其中一条边处于水平时,有稳定、坚实感觉;有两条边成多倍地大于第三条边时(长三角形),有飞驰、向上、高尚感觉。第4页圆形圆形 在圆形构图中,在圆形构图中,圆形边线无首尾圆形边线无首尾之别,形状无方之别,形状无方向变差,张力均向变差,张力均匀,给人以流动、匀,给人以流动、饱满、完整、团饱满、完整、团实感觉。物象结实感觉。物象结组成团形,含有组成团形,含有凝聚整体感。凝聚整体感。第5页(1)使形象突出,构图中心明确)使形象突出,构图中心明确 从观赏角度,构图目标是什么呢?从观赏角度,构图目标是什么呢?构图中心不是画中央,是指表现内容中心,组成观众注意焦点。构图中心不是画中央,是指表现内
3、容中心,组成观众注意焦点。第6页(2)使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使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表现是开阔而宁静意境,利用长方形画幅和水平线给表现是开阔而宁静意境,利用长方形画幅和水平线给人以平静舒展心理作用人以平静舒展心理作用。第7页(3)使色彩与表现内容统一)使色彩与表现内容统一 利用强烈明暗对比构利用强烈明暗对比构成一个坚实、敦厚、沉成一个坚实、敦厚、沉重宏大气势,用红色重宏大气势,用红色与将太行山作为抗敌与将太行山作为抗敌历史丰碑立意相吻合。历史丰碑立意相吻合。第8页(4)构图给人以形式美感)构图给人以形式美感 第9页西画构图之形式美西画构图之形式美-多样、统一多样、统一第10页第11页中画构图之
4、形式美中画构图之形式美-山水画形式法则山水画形式法则一、取势、开合一、取势、开合 1气势盘旋S形构图 第12页2 2一波三折一波三折ZZ(之字)形构图(之字)形构图 第13页波浪式构图波浪式构图 第14页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 第15页三叠两段式构图三叠两段式构图 “三叠”是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第16页天地位置与边角处理天地位置与边角处理 第17页二、虚实、疏密二、虚实、疏密 第18页三、对比、呼应三、对比、呼应 1结构对比:主从、疏密、聚散、虚实、详略、藏露、隐显、纵横、高低、开合、争让、呼应、动静、阴阳、向背、起伏等。2
5、形态对比:大小、长短、薄厚、方圆、软硬、曲直、曲伸、凹凸、反正、多少、粗细、钝锐、滑涩、偶奇、动静等。3笔墨技法对比:轻重、强弱、浓淡、干湿、枯润、刚柔、顺逆、收放、松紧、精粗、虚实、繁简等。4色彩对比:包含色相、色温、色度和纯度对比,黑白、明暗、冷暖、深浅、进退、张缩、清浊、强弱、远近、鲜晦等。呼应山水画“呼应”,是指画面中物象彼此联络,前后、左右、上下相互关联。也称“顾盼”。第19页四、均衡、四、均衡、藏露藏露 形不见而意现 第20页中西方构图比较一中西方构图比较一“摄影式摄影式”构图:构图:西画西画“摄影式摄影式”构图构图即采取焦点透视,如即采取焦点透视,如同摄影按快门普通,同摄影按快门
6、普通,把对象造型、明暗、把对象造型、明暗、色彩、体积、空间及色彩、体积、空间及对象之间结构关系等对象之间结构关系等瞬间感觉记忆在脑海瞬间感觉记忆在脑海里以及画面中里以及画面中此此之谓之谓“摄影式摄影式”观察观察法。法。第21页中西方构图比较二中西方构图比较二“笔记式笔记式”构图:构图:“笔记式笔记式”中国中国画,即画,即“笔记式笔记式”观察法,没有观察法,没有固定视点、视向固定视点、视向和视线。画家伴和视线。画家伴随身体移动对对随身体移动对对象进行多方位观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故采取是散察,故采取是散点与移动透视法。点与移动透视法。第22页山水画构图特点山水画构图特点 一、动静相依一、动静相依 二、整体气势二、整体气势 三、内外联络三、内外联络 四、立意含蓄四、立意含蓄 五、变异奇险五、变异奇险 六、诗意入境六、诗意入境 第23页第24页第25页第26页第27页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信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信 列宾列宾 (俄国)(俄国)第28页静物静物 夏尔丹夏尔丹 (法国)(法国)第29页第30页第31页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研究构图,并不是制订各种条条框框,研究构图,并不是制订各种条条框框,而是启发我们思想,从有法到无法,从而是启发我们思想,从有法到无法,从知法到变法又不为法所囿。知法到变法又不为法所囿。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