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肢常见穴位和意义下肢常见穴位和意义腧穴的腧穴的主治特点主治特点腧穴的基腧穴的基本定义本定义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溪”等名称。甲乙经中称为“孔穴”、圣惠方中称为“穴位”。1、近治作用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2、远治作用远治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3、特殊作用特殊作用-某些穴位具有双向的良性调 整作用和相对的特 异治疗作用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筋、十二和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经别、
2、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和浮以及十五络脉和浮络、孙络等。络、孙络等。腧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1.解剖标取穴法解剖标取穴法2.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法手指同身寸法 中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 拇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 横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法:固定标志,如人体的五官,固定标志,如人体的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毛发,爪甲,乳头,脐窝,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标志。可以作为取穴标志。活动标志活动标志各部关节,肌肉,皮肤岁各部关节,肌肉,皮肤岁患者活动而出现的空隙、患者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尖端等凹陷、尖端等手指
3、同身寸法手指同身寸法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临床上常用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例如:两耳尖直上取“百会”;两手虎口交叉取“列缺”;垂手中指端取“风市”;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血海。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以骨节为标志测量周以骨节为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按比例折算为并依其按比例折算为定穴的标准定穴的标准经络主治概要足阳明胃经主治概要: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的其他病症足太阴脾经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症及神志病主治概要:胃肠疾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
4、的其他病症足太阳膀胱经经络主治概要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主治概要:肝胆病,胸胁病以及经络循行的其他病症主治概要: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以及与肾有关的心、肝、脑病及咽喉、舌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主治概要:肝胆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以及经络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掌握穴位掌握穴位:梁丘、犊鼻、足三里、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丰隆、解溪、内庭梁丘梁丘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犊鼻犊鼻定位
5、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配伍 配阳陵泉、足三里治膝痛。足三里足三里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2、下肢痹痛,水肿3、癫狂等神志疾病4、乳痈,肠痈,脚气等外科疾患5、虚劳诸症附注:足阳明经所人为足阳明经所人为“合合”。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常,常用于温用于温灸法灸法。丰隆丰隆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配伍 配风池治眩晕;配膻中
6、、肺俞治痰多咳嗽。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解溪解溪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附注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内庭内庭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附注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掌握穴位掌握穴位涌泉、太溪涌泉、太溪涌泉涌泉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1、头顶痛,头晕,眼花2、咽喉痛,舌干,失音3、小便不利,大便难,4、小儿惊风,
7、足心热,癫疾5、霍乱转筋,昏厥。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附注肾经井穴。太溪太溪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1、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2、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3、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附注肾经腧穴、原穴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掌握穴位:掌握穴位:隐白,三阴交,地机,阴隐白,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陵泉,血海三阴交三阴交-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呕噎阴交不可饶,死胎阴交不可缓呕噎阴交不可饶,死胎阴交不可缓【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後缘
8、【主治】1、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症,消化不良;2、月经不调、崩漏、经闭、带下,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3、心悸,失眠,高血压,湿疹、水肿;4、下肢痿痹;阴虚诸症。【操作】直刺 l15寸。孕妇禁针。阴陵泉阴陵泉【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功能】健脾渗湿,益肾固精【主治】1、腹胀,腹泻、暴泄,水肿,黄疸,喘逆2、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3、膝痛。【操作】直刺12寸血海血海【定位】屈膝,在髕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功能】健脾化湿,调经统血【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2、股内侧痛;3、瘾疹,皮肤湿疹,丹毒。【操作】直刺
9、l15寸。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掌握穴位:掌握穴位:承扶、委中、承山、昆仑、承扶、委中、承山、昆仑、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承扶承扶【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作用】:疏经活络【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昆仑昆仑【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主治】:急性腰痛,足跟肿痛。难产。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小儿惊风。【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类别】:经穴委中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作用】:舒筋利节,清热解毒【主治】: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丹毒,皮疹,周身搔痒,
10、疔疮,发背。腹痛吐泻 遗尿,小便不利。【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合穴承山承山【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主治】:痔疮,便秘。腰腿拘急疼痛。脚气。【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掌握穴位掌握穴位环跳、风市、阳陵泉、悬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钟、丘墟环跳环跳【定位】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主治】1、腰胯疼痛 2、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操作】直刺23寸。可灸风市风市【取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或简便定位法:直
11、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主治】1、半身不遂、下肢痿痹2、股外侧皮神经痛3、腰病及脚气的治疗4、保健。【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阳陵泉阳陵泉【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 下方凹陷处。【主治】1、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2、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3、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4、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掌握穴位掌握穴位行间、太冲、膝关行间、太冲、膝关太冲太冲【取穴】穴位取穴法:人体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主治】1、头痛,眩晕,疝气2、月经不调,癃闭,遗尿3、小儿惊风,癫狂,痫证4、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5、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6、夜晚磨牙。【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行间行间【定位】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肝经风热所致病证。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病证。遗尿、癃闭等泌尿系病证。疝气。胸胁胀痛膝关膝关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主治 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刺灸法 直刺.寸;可灸。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