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毕业设计(论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991895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0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毕业设计(论文)-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单位 教育学院 学生学号 201283024018 编 号 JY2016JYJ018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 教育技术学 指导教师 2016 年 5月 5日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实行素质教育、提升科学素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包括硬件、系统软件和课件。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指导促进其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现代化现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做了

2、全面调研,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给问题提出了出了一些可行的意见建议,希望可以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有所帮助。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农村中小学;现状分析;解决策略I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teaching means modernization

3、 has beco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an important issue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The system consists of hardware,software and coursewar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4、to carry out the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research, in order to guide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current.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rural primary and seco

5、ndary school education,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do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analysis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achers bas

6、ic situation,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factors,and find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7、 information from.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ry to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help the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Key words: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ural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Solution strategy II

8、目 录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1) (一)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情况(1) (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情况(3)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组织与管理(5)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7) (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率不高(7) (二)落后的教育观念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8) (三)学校信息化经费配置与管理制度不完善(9)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议(10) (一)完善硬件环境与提高设备利用率(10) (二)转变各级领导与教师的认识观念(11) (三)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2)注释和参考文献(13)谢辞(14)附录1.开题报告(15)2.结题报告(16)3.答辩报

9、告(17)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己经开展了近二十载,尤其在最近这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政府不惜人力和财力。大部分中小学都接入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和信息化应用率都大大的提高了。据有关统计,我国85%的中小学落实了网络接入,77%的中小学已经拥有自己的多媒体教室,43%的中小学实现多媒体教室的全覆盖。在北京、上海等省市率先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互联网接入并拥有多媒体教室,但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和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国中小学阶段,教育不公平现象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而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最为突出的表现则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不均衡。本文所指的中小学

10、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当中的一部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程,其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师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管理及教育信息化评价,以及潜在的校园环境、课堂氛围、国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都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在教育过程中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和管理自动化等是教育信息化具体呈现出的特点。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

11、情况 1.学校信息化硬件总体情况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农村有初中1603所,拥有计算机的学校有1314所,台数共计47822台,有校园网的学校有283所;农村有小学12036所,拥有计算机的学校有2298所,台数达36302台,有校园网的学校有586所;农村教学点2762所,拥有计算机的有60所,台数达1538台,有校园网的学校有56所。农村平均每79个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到2015年底,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地区增加计算机台11364台,忽略优质资源共享,仅生机比就上升到每68人一台计算机。在拥有校园网的学校中,教师认为该校校园网能够很好或较好满足师生需要的占33.8%,而认为一般的占

12、36.4%,另有29.9%的教师认为较差或是根本无法满足。在“校校通”工程的推动下,一部分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发展较快,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应用需求。多数学校对于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采用集中管理,学生与教师上机机会不多,计算机利用率较低,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在调查过程中,有29.5%的教师学校给其配置了专用的个人计算机,66.7%的教师配有办公计算机,还有剩余2.3%的教师并没有计算机配置。12.学校信息化软件建设情况图1 农村中小学校软件建设与应用情况 图1反映的是农村中小学在软件平台建设和应用的总体情况,由图可知:90%以上的学校建设了校园门户网站,校园门户网站得到经常使用的学校达到 90%。

13、校本资源库、家校通管理系统建设的学校也在80%左右,而且使用率也较高。所建平台与使用情况基本上呈正相关性,除在线讨论已建学校达47%,但使用率只有26%左右。已建设学生博客群、师生电子邮件服务、教学测评系统软件平台的学校所占百分比最少,均低于30%。 3.学校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情况 图2反映的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来源情况,通过图可知:学校部分教学资源来源学校教师自制,约占资源总数56%;其次是区级层面提供的资源,约占19%;随后是市级层面提供的资源,占总数的15%左右;向社会购买的资源占资源总数10%左右。图2 农村中小学校教学资源来源分布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农村数字化教学资

14、源出现两极化,如有的学校100%的资源来源于区级层面,有的学校98%资源来源市级提供资源,有的学校96%的资源来源自制资源,还有的学校70%的资源部来源于向社会购买。调研中发现一线教师对强制性组织采购实用性不强的资源很有意见,普遍认为市场上的电子资源与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入很大,能采用的很少。2 (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情况 1.教师信息技术时间投入情况表2.1反映的是农村中小学在教育信息化师资投入方面的总体情况,通过表可知,其中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天数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校长每学期的平均培训天数为4.6天,教师培训方面,平均为7.2天,校内4.5天,校外2.7天,多于校长培训天数。

15、表2.1 农村中小教育信息化师资投入情况具体项目均值校长培训天数4.62教师培训天数(校内)4.54教师培训天数(校外)2.66培训教师总人次295.17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数2.86每学期约为15(15.4)天,约为教师培训时间的2倍,目前由于技术等原因,导致教师应用时每星期平均约要多花3(2.94)个小时,具体如表2.3所示。通过下表可发现三者的标准差与均值相比都较大,这说明各学校之间差异性较大。 表2.2 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时间投入项目信息技术培训(天/学期)信息化活动(天/学期)因技术原因,导致要多花(小时/星期)均值7.215.42.9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时由于技术原因而额外多花的时

16、间为2-3小时的学校数目最多,共22所约占52.4%;为3-4小时的约占28.6%;两者共有36所,占到81%;额外花费时间最少的为1-2小时共有3所,约占7.1%。2.教师信息技术掌握能力情况由表2.3可以看出,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情况情况如下:熟练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幻灯片制作、Windows基本操作、Photoshop等图像工具、制作音频视频素材和网络基本技能。3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一部分教师对常用的工具软件掌握程度比较差,比如,幻灯片制作和电子表格。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于网络基本技能的掌握差强人意。总体在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工具和制作音视频素材的技能掌握上,呈现出不熟练

17、甚至不会用的趋势最为明显。表2.3 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工具软件很熟练会用但不熟练不会用文字处理(word)92.84.82.4Excel电子表格14.359.226.5幻灯片制作(PPT)59.531.09.5Windows基本操作64.328.67.1Photoshop等图像工具2.445.252.4制作音频、视频素材4.850.444.9网络基本技能55386.0 3.教师信息技术效益情况由图2.3可知,认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提高信息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增加自己学习兴趣和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收益很大或较大的占有比例很高,依次是82.6%、80.7%和75.8%。还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认为,

18、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在提高自己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的理解上几乎没有或还有一定副作用,依次占有的比例是2.2%、2.2%和2%。总的来说,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增加学习兴趣和易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方面有很大的帮助。4图3 学生对老师授课收益情况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组织与管理1.学校信息化经费配置 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硬件环境建设,从中可以看出各学校硬件环境的差距较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学校领导的观念中依然存在重硬轻软的倾向,这将严重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谈及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所走访学校的校长都说“资金短缺”,现有经费无力搞好信息化建设

19、。教育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的需求是非常昂贵的。一台电脑要三四千元,一部多媒体投影机要万元以上,还有后续高额的维护费用,建成一个10台电脑规模的电子备课室要在5-6万元左右,其中还不包括购买软件的费用,如此大的投入单靠一方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探索新的运行模式。表2.4 信息化自主投入经费占政府专项投入的百分比总体情况小学中学均值29.3331.8829.9百分比10011.7%10%学校信息化自主投入经费平均占生均公用经费的10.4%,各学段的比例依次为:小学11.7%,中学10%,九年一贯制62%。当前农村学校信息化自主投入经费占生均公用经费的比例并不高,5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信息化投入相对偏低,投入

20、经费占生均公用经费的2%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比例最高,说明这类学校对信息化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平均公用经费要勇于教学各个方面,但是相当多学校的投入偏低。图4 中小学校各项经费分配情况 图4表明,中小学在硬件、软件和人力投入的比重依次约是40%、25%和30%。从而可以得出硬件的投入量最高,软件的投入最低,而人力投入居中。中学在软件和硬件投入均高于小学,而在人力投入方面小学高于中学。6由此可以反映出,农村中小学在硬件软件和人力投入方面不均衡的现象。硬件和软件不平衡的投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硬件设施闲置的状况。一个好的人力投入的措施能够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这也是我国“以人为本”的另一反应。7图

21、5 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由图5可知,在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中,计算机机房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和信息化设备管理相对完善。其次依次是学生机房管理、网站管理、教师办公室电脑管理和网管职责。最后网站文明和资源上传管理相对来说最不完善,资源上传管理制度不完善情况最为突出。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率不高 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己初具规模,大部分学校己经开始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学校信息发布、教育教学管理,师生互动、教学测评以及家校联系等,其中学校门户网站和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普及率最高,通过这些管理平台的使用提高了学校行政办公效率,节省了教师完成教育教学

22、任务的时间,对促进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调查显示,学校门户网站已建成率接近100%,8教务管理系统建设与使用情况也良好,相比之下,师生电子邮件、家校通管理、师生电子邮件、教学测评系统等建设与使用率不高。学校门户网站建设就好比基础建设,教务管理系统、行政事务管理则是较浅层次的管理应用,而教学测评系统则是更为深入的应用,师生联系与家校通联系是学校管理信息化更为全面的应用。这也能说明目前农村中小学管理信息化工作还处在简单应用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与全面应用。在各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来看,小学应用明显比中学更为积极。由于认识的

23、不足造成了信息化工作在有些学校只能停留在表面上的重视。 (二)落后的教育观念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制约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缺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育的正确理念。学校对信息技术课及任课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尽人意,抑制了教师教课的积极性。许多教师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一成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导致学校教育与时代的发展极不合拍。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的时间不长,在升学不考这门课的情况下,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家长都很少重视它。尽管一些学校已经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了课堂,却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既没有引发教学模式的改变,又未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没能充分体现出现代信息

24、技术的优势。9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信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禁锢在课堂和实验指导书上,为100分而奋斗,10极大地限制了对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这种传统的“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的封闭式、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重“教”轻“育”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反感。于是,一些学校把建好的网络教室空置不用,购置的设备宁愿闲置,要升学的班不开信息技术课,把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留给所谓的“差生”消磨时间。 (三)学校信息化经费配置与管理体制不完善在学校的信息

25、化建设过程中经费配置不均衡现象,首先体现在“资金短缺”,从学校自主投入经费占政府投入的百分比来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相对于多校的投入来说比较偏低。其次体现在硬件、软件和人力的经费分配上,重硬轻软是其重要的表现,硬件的投入情况要略高于人力投入。学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信息化设备管理、网站管理、网站文明、网站职责、教室办公室电脑管理、学生机房管理和资源上传管理等方面。其中,资源上传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现象表现的最为明显。网站管理、网站文明和网管职责等制度的完善是我们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定期的资源上传有助于教育教学成果的分享。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26、是我们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们要不断的使其越来越完善化。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一)完善硬件环境,提高设备利用率1.完善硬件环境在注重扩大经费投入的同时更应注重效益的提高,合理使用来之不易的经费,要强调处理好投资与使用的关系。同时,经费应给资源内容建设、教师的培训和应用效果奖励预留一部分经费,要把应用效益作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硬件建设应根据实际而定。硬件的投入不一定要高档、全面,更不能为充门面供参观所用。面对着种类繁多、技术先进的硬件设备,应该以满足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作为硬件资金投入的出发点。设备的选购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以

27、满足需求为目标。而且,硬件建设好之后,还应建立完善的维护、维修等技术保障机制,以确保硬件设备的可持续运转。2.提高设备利用率学校应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统一管理、合理安排,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市信息中心有责任对设备的高效使用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硬件环境建设,使多媒体设备进每一间教室,同时增加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教室的数量,尽量创造条件,使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与网络,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此,可以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的

28、积极性,充分发挥区、县教研室的作用,构建教研网络,各学科教研员在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中小学校要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使教师尽快接受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样才能把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联系起来。(二)改变各级领导、教师的认识观念1.更新教育观念任何体制或制度创新,观念的更新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大量研究表明:造成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滞后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陈旧落后的教育体制和观念之束缚。对校长、教师的访谈也反映出观念问题是制约白银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所以教育主管、校长、教师务必要进

29、行一次观念革命,把教育思想!观念等潜件建设放在首位。以现代管理为依托,大胆创新,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多元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个性心理、文化知识的全面发展。可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讲座、行政和经济手段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教育行政人员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培训切忌空谈理论,必须创造环境让领导切身体验和感受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变革,要有可操作性。2.领导教育观念转变不少学校的多媒体制作只在于为教学改革装演门面,制造表面效果,偏离了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为了应用于日常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使用需要学校管理层的大力推进,尤其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第

30、一负责人,校长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校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变革管理模式,树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学校信息化持续发展。教育主管人员自身信息化理念的更新和各相关人员的观念统一,必将在当地教育系统内形成有利的信息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校长亲自领导和规划学校信息化建设,带头应用好信息技术,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全校教师是一种无形却强有力的督促。11在良好的氛围中,教师会自觉地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对信息技术的态度逐渐从“要我用”向“我要用”转变,以至“必须用

31、”的层次。3.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革新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广泛而自觉的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更需要每位教师的积极努力和主动配合。许多教师,特别是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在技术的应用上存在畏惧心理。教师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责任者,教师的观念转变也非常重要。首先要转变教学的任务,在信息化教育下,教师表现从前台走到了后台,主要任务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选择是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课堂

32、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21世纪的教师应当努力走在21世纪的学生前列,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教师要具备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师能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教学过程的心理学原理,事先挑选、组合甚至用著作工具编写教学软件,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使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三)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多渠道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从调查的结果得知,农村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于国家扶持,而学校的资源来源结构比较单一,一些设备购置以后由于缺乏资金,出现故障也只

33、能废弃一旁。多数学校反映设备价格昂贵,政府虽然在大力支援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分摊下来所剩无几了。中小学与信息化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必须考虑多元化的集资结构。学校应加强自主运营的能力,由政府牵线,积极争取社会各领域加入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去,组成由国家专项拨款、地方政府资金拨付、政府和学校及家庭共同承担、银行贷款、企业或个人捐助、学校自筹等多元化的集资结构。由政府牵线,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社会捐赠、单位自筹、政策性收费等形式,形成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2.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中小学教育信

34、息化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开启民智,实现民族地区整体推进的基础工程。市政府应为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确保经费投入。市政府在经费投入政策上应有所倾斜,对条件较差的中小学要增加拨款和补助的比例,以加快其发展速度,缩小同先进校的数字鸿沟。通过政府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确保建设资金的持续投入,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稳健发展。同时,还应建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监督和引导机制,切实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的具体指导,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建设、量力而行,让有限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还应建立专款专用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

35、制,避免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在投资对象上,为避免资金浪费可采取考核和竞争机制,把资金拨给有资格的学校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几个方面,如上一年资金的使用方案,投入使用的效果,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作用等等,以科学的评估考核保证资金投入的效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整合的产物。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虽然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其仍旧存在这比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思想观念、物质基础和制度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36、的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表现为观念意识、物质基础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错,每一个方面都能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在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全局、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稳定有序的开展。这样才能保证该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注释1林嵬,石印辉.农村中学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困惑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03):5-6.2蒋国珍,孙雨.中国教育网络J.中国电化教育,2015(9):69-72.3顾苗丰.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0):23-35.4

37、张喜艳,解月光.教育信息化绩效特征结构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08):18-23.5 张又又,魏俊杰.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34-37.6 张润晶.中小学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J.中国电化教育,2010(04):28-32.参考文献1李葆萍,孙双.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反思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 电化教育, 2010(01):3-4. 2高铁刚.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0(03):5-7. 3解月光,邢志芳,李岩.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参与主体的需求分析与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02):8-9

38、.4王永锋,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国际前沿研究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 2010(03):12-13. 5祝智庭.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3-5.6成江荣,解月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 育,2011(02):5-9.7张喜艳,解月光,魏俊杰.教育信息化绩效特征结构解析J.中国电化教 育,2011(08):9-11.8何云峰.对农村中学电化教育的深入思考J.学园,2014(28):22-24.9孟肖.浅析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艺术科技,2013(05):18-19.10尚小敏.多媒体技术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J.中国教育

39、技术装备,2013(17):30-33.11郑东海.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J.科技信息,2010(20):17-19.谢 辞转眼间迎来了毕业季,在论文结尾的时候情绪万千。首先,要感谢我的母校宝鸡文理学院。在宝鸡文理学院学习的四年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科学知识,还习得了为人处世之道。您的培养在我的成长路上有很重大的促进作用。然后,要感谢我们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刘芳副教授,即我的论文导师。是刘老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下,尽量的抽时间出来从开始的撰写大纲到初稿二稿三稿一遍又一遍的指导我修改论文,最终完成了这篇毕业论文的写作。刘老师不管在知识的教授上,还是在日常的相处上都给力我一定的帮助。在这里衷心的感谢

40、您,谢谢您!最后,要感谢一起陪我上课的12级教技班所有同学们,是你们让我在学习的路途上不孤单。还有各科的的老师,你们让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广阔。在此,我为帮助过我的所有人深深地鞠一躬!是你们所有人的慷慨才成就了今天的我,谢谢你们!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一、选题依据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选择该题的根本原因。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和拓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为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提供参考资料。在实践上可以探索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

41、展的共同规律,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和特点,找出其问题和不足,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更好的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做出微薄贡献。二、研究内容(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1.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情况2.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情况3.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组织与管理(二)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率不高2.落后的教育观念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3.学校信息化经费配置与管理制度不完善(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建议1.完善硬件环境与提高设备利用率2.转变各级领导与教师的认识观念3.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指导教师意见经审查,(

42、同意、不同意)开题。签 名:2016年 1月15日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题报告论文题目: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课题完成情况,包括研究过程、结果及存在问题等研究过程:一月份,首先进行了课题可行性的研究,在研究时,重点查阅了相关期刊和文献,对全国及其他省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参考了大量论文资料,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课题定位和可行性分析,确定了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二月份至三月份,进行论文结构的设计,对收集和查阅的各种资料、文献进行细化、分类,同时针对研究课题的特点,开始初稿的写作,从相关文献中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分析

43、入手,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写作,直至初稿完成。四月份,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认真进行论文的修改和完善。研究结果:论文已基本完成。关于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其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存在的问题:1论文中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的来源情况缺乏一定的现实依据。 2研究范围太大,没有具体针对性。签 名:2016年5月5日二、指导教师评审意见及论文成绩该生毕业论文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选题符合专业要求。论文结构设计基本合理,论述也比较有条理性。但现状的来源缺乏实地调查。在写作中能够听取指导意见,进行修改,按时完成写作任务,达到了大学本科论文的基本要求。 成 绩: 签 名: 2016年5月5日 三、系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经审查,(同意、不同意)答辩。 签 名:年 月 日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报告论文题目: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评语: 答辩小组姓 名职 称答辩成绩签 字组 长成 员毕业论文成绩(百分制)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权重50%)答辩成绩(权重50%)总评成绩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