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87180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6基金课题0 引言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和审美情感的培养。2023 年 12 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这一通知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学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强调关注个体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关系等,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指导1。1 美育浸润的特征与多元价值美育浸润作为当代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理念与实践,其深刻内涵和多元价值受到学

2、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更是一个深层次的心灵触动和人格塑造过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通过让学生在自然、社会、人文等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乌卡时代 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美育示范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2023/01/41;2022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复杂社会系统 理论下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改革促进就业创业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CJRH0301多维环境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技能的传授、知识的积累、情感的熏陶、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完善等多重目标2。1.1 美育浸润的特征1.1.1 全面性美

3、育浸润的全面性体现在其能跨越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验。这种跨学科的美育实践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审美能力3。1.1.2 潜移默化性美育浸润的潜移默化性意味着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影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缓慢却又深远的。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培养起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1.1.3 互动性美育浸润强调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研究刘康平(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4、南京 210023)摘要:目的: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美育浸润的内涵与价值,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全面探讨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策略。研究旨在揭示两者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共通点和互补性,从而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全面梳理美育浸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入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和融合策略。同时,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具体的融合路径和实施策略。结果:研究发现,美育浸润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

5、具有显著的共同点和互补性。美育浸润通过艺术形式与内涵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内心的平衡与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他们应对压力与挑战的能力。两者融合能够形成协同效应,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结论: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揭示美育浸润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共同点和互补性,深入探讨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和融合策略,旨在为高校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美育浸润;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融合策略中图分类号:G641;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

6、36(2024)07-0086-0387第 37 卷第 7 期 2024 年 4 月Vol.37 No.7April 2024艺术科技地体验美、创造美,还能在互动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1.2 美育浸润的多元价值美育浸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2.1 提升审美能力美育浸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各种艺术形式,从而丰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其个人修养。这种审美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选择和言行举止上4。1.2.2 培养创造力美育浸润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其

7、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和职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而且能使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1.2.3 健全人格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正直、善良、勇敢等。这些品质将伴随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应对人生挑战和困难的法宝。1.2.4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等,美育浸润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从而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同时,美育浸润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乐观、自信、坚韧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幸福感,还有助于其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5。2 高校美育浸润工作与

8、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美育浸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各自承担着独特的使命:美育浸润作为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教育方式,本质在于通过艺术的形式与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内心的平衡与发展,致力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应对压力与挑战的能力。虽然两者在教育实践中各有侧重,但深入探究可以发现两者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是在实际操作中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6。2.1 美育浸润工作的心理学机制美育浸润工作不仅仅传授艺术素质技能,而且能够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欣赏与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

9、到美的力量,更能形塑自己的情感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美育浸润工作的心理学机制发挥着以下两方面关键作用。2.1.1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美育浸润工作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使学生在亲身感受美的同时,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的激发和表达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在美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创造美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2.1.2 能促进学生的心理调节和自我认知,帮助其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现代社会,学生面

10、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美育浸润工作则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帮助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同时,美育浸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7。2.2 心理健康教育在美育浸润工作中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在美育浸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为美育浸润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方法指导,还帮助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2.2.1 心理健康教育为高校美育浸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

11、教育为高校美育浸润工作提供了一种理解和体验艺术作品的心理学视角,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索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动机和意境,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美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为美育浸润提供了心理学视角的理论支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更好88基金课题地理解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更深入地感受美的力量。例如,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时,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以及它们如何引发和调整情绪,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领略音乐的美。2.2.2 心理健康教育为美育浸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高校美育浸润工

12、作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实践,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管理情绪。例如,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学生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2.2.3 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多元性、包容性和深度,帮助他们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

13、学生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特点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美的创造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审美需求,而是要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相结合,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3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策略3.1 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策略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框架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创设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富有艺术气息和美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第二,鼓励艺术实践。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验艺术的魅力,从而培养他

14、们的积极情绪。第三,强化情感交流。教师在美育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3.2 增强学生积极认知的策略积极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积极评价和看法。在高校美育浸润中,增强学生积极认知的策略如下:第一,引导正面评价。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正面评价自我和环境的能力。第二,强调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升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第三,促进自我反思。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3.3 促进学生做出积极行为的策略积

15、极行为是指个体在积极认知和情绪的驱使下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在高校美育浸润中,促进学生做出积极行为的策略如下:第一,提供行为指导。教师在美育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导,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方式参与艺术实践。第二,强化行为激励。教师要及时肯定和奖励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积极行为,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积极行为。第三,培养行为习惯。教师要通过长期的美育浸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习惯,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践行积极的行为模式。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美育浸润工作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的积极认知和促进学生做出积极行为,从而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4 结语在党和国家要求

16、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的背景下,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美育浸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人格发展的途径,与积极心理学理念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人格特质和社会关系。当下,要让学生在多维环境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必须认识到美育浸润工作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实现对学生(下转第 91 页)91第 37 卷第 7 期 2024 年 4 月Vol.37 No.7April 2024艺术科技义,让作品更加复杂。作品中的表达对象一般是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在创作时,画家通常会抽象化或简化处理所要描绘的事物,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抽象就是通

17、过抓住物体特征并进行主观性变形,使作品更加抽离于现实,表达出独特的情感和内在的音乐感。简化就是通过减少细节,强调作品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的手法,对形状的简化可以使画面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通过去除不必要的细节,艺术家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或表达更为抽象的思想。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庞薰琹在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中提出,装饰造型需要抓住两点:简与变4。简即简单、简略,在画面中表现为对物象的概括与简化处理,运用简练的线条形状提炼出物象的主体特征;变则是变化、改变,是画家突破传统的表现方式,不拘于客观物象的现实形象,对所描绘的客观事物进行主观意识的变形与夸张,使其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乔治勃拉克是 20 世纪立体主义

18、运动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大多为静物和风景画,画风简洁纯粹,几何语言经过提炼变为较自由和轻描淡写的形式,色彩朴素协调,适度折中自然主义的情趣,富有装饰意味。在勃拉克的曼陀铃中,画家对物体进行了造型上的简化与抽象处理。当时的立体派画家对曼陀铃这一乐器的喜爱主要是受到当时著名诗人马拉美的影响。在马拉美的诗集中,曼陀铃因能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而被当作艺术创造的象征。对立体派画家来说,马拉美的根本影响在于其诗歌创作中分解与重构的艺术技巧。勃拉克将客观物象分解,并将分解的碎块重新组构。整个画面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几何形块,具有极强的运动感,画面中心曼陀铃上的圆孔是画中所有交叉斜线交会的中心。抽象和简化的装饰手法在

19、油画创作中并不只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们与表现主题紧密结合,艺术家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引导观者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索。这种装饰性艺术语言不仅使画面更具艺术表现性,自身还成为表达主观情感、探索艺术形式和拓展审美体验的工具。3 结语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作品不再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而是更多探求与新的艺术思想的结合,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装饰艺术语言在油画创作中广泛应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使油画作品回归艺术的本质,得以追求艺术的本源。学习和借鉴装饰艺术语言,是油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由“写实”到“形象”的过渡,将使油画艺术更加主观化、更

20、具艺术个性。参考文献:1 张鹏.装饰性油画语言研究与实践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2 傅天仇.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3 杨伟欣.论西方主观性色彩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4 庞薰琹.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38.作者简介:黄瑞(1968),男,山东梁山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理论。徐晓声(1999),女,山东青岛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美术(油画)。(上接第 88 页)的情感熏陶、审美能力提升和人格完善。这种融合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值得深入探讨的

21、课题。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N.人民日报,2020-10-16(004).2 唐海燕.不忘体育美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对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的解读 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85-87.3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J.心理科学进展,2003(3):321-327.4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5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6 汪继彬,谢菲,马镝.新时代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索: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33-34.7 肖迎红,余文武.新形势下推动校友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2):79-83.作者简介:刘康平(1985),男,山东临沂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