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术学视角下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86239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学视角下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术学视角下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术学视角下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炫动漫百科论坛 293 美术学视角下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程亚瑞郑州西亚斯学院 河南郑州 451100摘要: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备与其他一般学科教育不同的特点,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逐渐明显,但在艺术教育实践教学中仍存在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美术学的视角出发,就艺术教育的概念、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时代价值及实践教学创新路径进行研究,希望为未来的高校艺术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关键词:艺术教育、创新路径、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一、艺术教育的概念艺术教育范畴十分广泛,是一种以美

2、术、音乐、文学等内容进行的审美教育活动,主要任务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创作能力以及鉴赏能力11。艺术教育有广义和侠义之分,通常认为狭义的艺术教育是专门针对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较高艺术审美性的人才。广义的艺术教育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22。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艺术发现“美”是构成审美教育的核心要素。大千世界中有很多自然景象都存在美,如向日葵的花心由许多依次渐变的点组成,点的排列形成了一条条向外发散的螺旋线,体现了植物生长的韵律与舒展。翻犁过

3、的耕田呈现出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味出线的魅力,感受到美的对象给我们带来的愉悦。美的事物无处不在,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从自然界或生活中发现美。形式美是指事物外在形态自然物理属性(物体的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所体现出来的美,是构成学中形式的审美特性。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旋律、比例与分割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当然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除了发现“美”还包括对学生技巧的训练,掌握形式美法则及基本形式的运用。二、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一)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积极方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4、,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强调要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1许秀芳,周梦华.高校艺术教育的时代价值以及实施策略研究J.艺术教育,20242聂丽娟,王秀君.艺术教育培养的创新能力研究 J.大众文艺,2022近年来,国家层面对美育高度重视,这也是一百多年以来最重视美育的时期。使艺术教育发展与美育提升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为此,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艺术教育也必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美育的发展助力。各大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院校规模不断上升,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不断探索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艺术教育新形式。(二)高校艺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1

5、、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模式陈旧我国大多数高校学校艺术教育,不管是艺术专业课还是通识课,艺术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模式大都采用传统授课形式进行讲解,模式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缺乏对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2、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目前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扩大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升学,选择学习艺术,考前只是进行了以素描头像、色彩静物和速写为主的练习,以应试为主,对于其它的训练涉猎较少,其实艺术课程所包括的学习面广,不仅仅是考前的三门课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知识还不够深入,对创造性设计的认识比较模糊,在学

6、习过程中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普遍缺乏深度研究,缺少文化自信,这就导致学生的艺术素养普遍偏低。而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通识类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艺术的理论知识了解不足,基本的艺术修养不高。3、艺术教育缺乏实践性高校的艺术教育主要以公共课为主,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重点是理论知识的传输,实践资源、艺术实训基地较少,这就导致与社会脱轨,不能满足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三、高校艺术教育的时代价值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审美环境艺术教育可以提高自己认识美、创造美、交流美的能力,从而达到陶冶心灵、培养情怀、享受人生的终极XUANDONGMAN百科论坛 294 目标。从

7、社会发展来说,美育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内涵,是创造高品质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从个人角度来看,学会自我教育,学会自我娱乐、休闲,是一生幸福的保障,也是良好心理和高尚品德的催化剂。这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缓解心理焦虑和压力,尤其有特殊的意义。2、有利于培养创意思维意识高校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学会用美术的方式进行观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头脑风暴,把与关键词有关的元素进行联想细分、向外延展、再延展,充分发挥联想的创造力。然后思维再跳出来,把这些之前创造性的想法都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出创意的火花。如图 1:“杯子”图形创意设计,作品通过对其形

8、式特征的把握,将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概念与视觉形态上彼此互换结合。这种训练的方式是从一点来引发众多联想,以有限来带动无限,用联想思维的能力来创造新的图形。作品既塑造出创新形态,也保持元素的可辨识性,体现其创意思维的表现。图 1 “杯子”图形创意设计3、有利于提升感知能力感知中的视听觉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世界最有效的路径,艺术教育可以训练学生运用自己的五感感受世界的变化,如:用自己的双眼来观察世界的变化,用自己的耳朵来聆听社会的交响,用自己的双手来触摸时代的脉搏,艺术教育会让每一个人品味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会用一种更有效地方式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

9、度全面认识、观察物象,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观察自然世界中存在的构成形态,感知世界。4、有利于激发创新力培养艺术的功能已不仅在于审美创造,更是一种激发创新能力、推动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会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艺术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推动力量,创新既是艺术的生命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艺术教育既要在现代学院体系中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的传习方法,又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艺术教育应该强化它的创新特性,寻找有效途径,通过艺术的方式,激发创新力和无限的创造潜能。5、有利于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新文科中的文、史、哲、经、管、法、教、艺八大门类之间相互支撑,艺

10、术与媒体、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化时代下,未来的创新往往来自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也逐渐呈现跨学科、跨专业的发展的趋势。6、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瑰丽的艺术宝库,沉淀深厚的艺术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和文化基因。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才能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建立起个人自信心和成就感,实现文化自信。7、有利于提升全球化视野在学习艺术理论知识时,从美学和艺术学的角度进行解读,了解不同时期艺术风格及主张,明确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提升全球化视野,能够欣赏世界优秀艺术遗产,培养开放包容、择善而从的胸怀。学会和不

11、同文化背景的伙伴合作、交往,开展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三、艺术教育创新路径1、强化和普及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打破学科壁垒开设艺术相关交叉学科课程,鼓励不同专业学生交流合作。提升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的艺术观念有新的转变,对艺术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通过不同学科实现资源有效分配,强化和普及艺术教育。2、课程内容设置建设课程内容丰富性与多样性,课程开设方面,除了开设传统艺术类专业以外,还可以考虑创设相应的专业学科美育课程,如:数字艺术、艺术经济、智能交互设计等,更好的与专业进行有效衔接,也能更好满足社会需求。探索培养既熟练创作原理又精通科技手段的复合型

12、人才。同时高校艺术教育可以与政府、机构合作,引导学生参与展览等活动。借助数字化传播,结合实际需求增加专业化板块,邀请艺术机构、优秀院校教师和青年艺术家入驻媒介平台,让艺术教育向更多元、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拓展网络课程资源,如国内外优秀艺术家作品的案例、大师作品等,将教学大纲的内容按知识点细分成教学资源,通过精巧的设计、简短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使课堂变得直观、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教学内容。课下学生可以在学习通上获取丰富的多媒体教材,包括视频讲座、演示文稿、案例分析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的理论知识。炫动漫百科论坛 295 3、教学方式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运用口头

13、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知识要点和学习方法,列举知识要点,理解并应用理论知识。这个种教学方式较单一,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积极性与创造力,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以课创赛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模式,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二,小组讨论法+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的主体,应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从传统的教师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必要的课堂分组讨论+翻转课程即为重要的方式。第三,项目导向的教学策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以实践训练项目内容

14、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第四,情境教学策略,通过创建真实的情境实训中心,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这种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4、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以往的课程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以讲授为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必要对作业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度评价:结合学生线上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深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等,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作业成果评价:结合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再对

15、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中点评。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满意度、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的实用性。比较不同学期或班级的学生反馈,找出改进的空间。行业认可度:邀请行业专家共审结课作品,通过了解作品认知在行业中自身水平。学科竞赛成绩:利用学科竞赛,比较学生在相关比赛中的表现。这是一个衡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意程度的有效指标。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转换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目前很多艺术教育的教师,都是纯绘画出身的,大多数的教学理念偏传统绘画,对设计及数字技术专业的教学认识不够。因此,为了

16、能够有效贯彻实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教师更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强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手段处理的技能。6、开展高校艺术教育数字化建构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如今已进入了数字化全媒体时代,传统的艺术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根据结合时代的发展,以传统美育理论为数字化建构的理论基础,借助数字技术,树立数字美育新理念,完成对高校美育的数字化建构。数字技术不仅能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而且不断革新艺术生产与传播方式。数字化为艺

17、术教育提供了更多元的模式和表现的维度,同时也拓展了美的感知途径和形态。7、教学模式创新建立产教融合的艺术教育实践模式,积极联系企业深化合作,以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情境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商业项目、专题讲座、设计竞赛等活动,实现艺术学科与产业间的“共振”1。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艺术人才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技能、开拓视野,使其成为具有创意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着力提升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建构数字化教育体系、建立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等教学实践

18、创新,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希望对未来的艺术教育研究起到一定推广作用。参考文献1 雷腾英,杨秀,焦一梅.“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艺术教育的培育路径探索 J.大观(论坛),2022(7):113-115.2 王龙,王天雨.“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研究 J.大观(论坛),2022(6):120-122.3 聂丽娟,王秀君.艺术教育培养的创新能力研究J.大众文艺,2022.534(12):134-136.4杨蓓蓓.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创新路径的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5):118-123.5 刘洋,李晖.“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艺术大观,2022(9):129-131.6 周肖舒,霍楷.数字媒介生态下的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J.戏剧之家,2024(2)117-117.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1 年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高校美术学审视艺术教育的实践教学创新”(202101395060)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程亚瑞(1990.9)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郑州西亚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1周肖舒,霍楷.数字媒介生态下的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J.戏剧之家,20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