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985430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第10课:杨氏之子1.【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解词】甚:很惠:同“慧”,智慧的意思。诣:拜见乃:就,于是示:给看曰:说未:没有。3.【课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爸爸,恰巧他爸爸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

2、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4.节奏划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或“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巧妙地反驳孔君平。”)6.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

3、的机智幽默。7.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反映了这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文中“甚”的意思是很;“诣”的意思是:拜见。9.“此是君家果”中的“君”是指:你,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是指:先生,孔君平。10.重点句子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翻译: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1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翻译: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爸爸,恰巧他的爸爸不在,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段话说明两家关系很好,所以孩子的爸爸不在,孔君平就叫出

4、这个孩子,一定与孩子很熟。)为设果,果有杨梅。翻译: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这句话说明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并且,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11.课后习题:P492.妙在孔君平和孩子都在姓上做文章,孩子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最

5、妙的是孩子没有生硬地去说,而用幽默、礼貌、婉转的方式回答。第11课:晏子使楚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2.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3.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

6、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4.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或者“机智、勇敢、爱国”)5.文中出现2个“水土”,第1个“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第二个“水土”指的是社会风气和制度。6.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是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7.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答: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借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晏子将计就计: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走城门旁边的洞;楚王要认为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

7、?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第二次,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才。晏子大义凛然,说齐国人多得很,先贬低自己无能,是下等人,再贬低楚国,因“我”无能,才访问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晏子在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下回击了楚王,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当盗贼,想以此贬低齐国。晏子则举了“南橘北枳”的道理,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

8、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8.晏子是1个有胆有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爱国的人。文章开头写楚王想侮辱齐国,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开头和结尾时首尾呼应的。第12课:半截蜡烛1.本篇课文是1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2.半截蜡烛是1个短小的剧本。文中的母子三人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半截蜡烛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第13课:打电话1.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1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2.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里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