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材料与“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专题心得研讨发言稿(四篇)供参考2023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千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同志们:“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寻和把握“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
2、义。“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2003年6月,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重点,从全省近4万个建制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年,这一工程扩展到所有村庄整治建设。2010年,浙江绝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完成全省村庄整治任务。2011年,浙江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县、
3、示范县。2021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一2025年)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致力于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共奔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浙江乡村图景。20年来,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从环境整治的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化提升,再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建设。“千万
4、工程”引领浙江山乡巨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善了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千万工程”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创新实践,其中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千万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进步,增进农民福祉。2022年,浙江农
5、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我们看到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生态工业等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看到新社区、新农民、新风尚呈现出乡村人文善治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浙江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浙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各项行动,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绿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等相
6、结合,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久久为功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我们看到新时代的浙江农村,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千万工程”给农民带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攻坚要增强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实施“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调研,在充分掌
7、握省情农情进而分析问题症结基础上作出的决策。20年来,浙江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每5年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或行动计划,创新制度供给,稳定财政投入,持续加快推进力度,“千万工程”与时俱进,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比如,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是系统处理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千万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20年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向农村流动特别是配置
8、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基层治理能力。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5。在全面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中,未来乡村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着力点已深入拓展到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风貌、基层治理等各个领域。比如,探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以数字化改革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内涵,助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把握运用科学理论赋能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
9、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纵观“千万工程”20年来的成功实践和迭代升级路径,可以看到,“千万工程”,一方面,强调顶层设计,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地情农情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擘画各领域各方面协同增效的实施蓝图;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根据各地的禀赋能力和资源特色,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但不搞整齐划一。“千万工程”开创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河,不仅形成了
10、省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典案例,也为其他区域推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提供了规律性认识和实践启示。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资政建议。“千万工程”的实践也表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幅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可行的。从其规律性认识来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经济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些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其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国家
11、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治理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和中国智慧。2023年关于学习“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1280字范文“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和实践的现实明证,我们要做好统筹推进、传承创新。千万工程”“浦江经验”中人民至上的价值底色,充分彰显了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为推动“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思想魅力、实践力量
12、和真理光芒提供了持久深厚的动力。“心无百姓莫为官”“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拎着鸟纱帽为民干事”“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对坚持人民至上作出许多重要阐释,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民”二字为原点,二十年来,“千万工程”推动浙江探索走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二十年来,持续践行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浦江经验”成为社会治理的“金钥匙”,进发出强大生命力。为民爱民不仅是情怀,也是不断开创新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密码,蕴藏着习近平新
13、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正因为心怀百姓,习近平同志初到浙江工作,就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从解决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着手,理顺千头万绪、破除千难万难,把“千万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增进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最终改写了浙江几万个村庄的命运。正因为心怀百姓,面对当时浙江信访热点问题突出状况,他第一次下访就选择信访大县浦江,需求在哪里就把工作做到哪里,全力瞄准问题,让“天下第一难事”成了一举多得的好事,开辟了信访工作的新探索和新思路。重温习近平同志亲自实践、亲自推动两项工作的经历,就能深刻体悟到为民情怀里有方法、有智慧、有力量。读懂“千万工程”“
14、浦江经验”中的为民情怀,就找到了在未来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弘扬践行“浦江经验”的大方向。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千万工程”迭代升级,加快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千万工程”新画卷,破解新征程上的基层治理深层问题、结构性难题,自觉地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真正把为民办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弘扬践行“浦江经验”,“一把手”更要一竿子插到底,亲自接待群众、亲自阅批来信、亲自协调处理、亲自督查督办,真正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
15、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亿万农民拥有美丽家园,让群众难题被听见、被看见、被解决,就是共产党人初心的生动写照。永葆为民赤子心,全省党员干部要有信心、有本事、有目标,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中,“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2023年学习“浦江经验”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在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把金华浦江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在现场解决群众难题,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浦江经验”由此形成。历经岁月,常谈常新。近日,XX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16、把学习践行“浦江经验”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行业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浦江经验”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下沉在一线,在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烟农、零售户、消费者、行业基层职工等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以“浦江经验”解基层之难,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钻劲。当前行业正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很多人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的“三门”干部,迫切需要架起“情感桥梁”、补上“群众课堂”。要坚持实事求是,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到烟田、车间、市场和实验室等蹲点调研。虚心向基层学习,聚焦急难愁盼,真正把
17、问题发现出来,把意见反映上来,把经验总结出来,把行业基层的主动性创造性转化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智慧库、动力源。以“浦江经验”解基层之难,要有敢当“热锅蚂蚁”、敢接“烫手山芋”的韧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推进行业现代化建设也已拉开序幕,“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时少”。要对标“浦江经验”,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行业基层单位开展调研,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带头攻坚克难,通过“抓前端、治未病”,及时发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让每一次走下去,都成为对基
18、层工作底座的一次加固夯实。以“浦江经验”解基层之难,要有将实情转化为实策的干劲。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的长效机制,强化调研成果的综合运用,把调研的成果融入具体工作中。把个体问题和共性问题、局部问题和全局问题结合起来,从深层次的制度机制上找原因,通过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批问题、一类问题。特别是对于行业基层普遍关切的问题及时开题作答、解疑释惑、回应诉求,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让我们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打通联系服务烟农、零售户
19、、消费者、行业基层职工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厚植行业发展优势、巩固良好态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夯基砌墙”“固本强梁”。2023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230字范文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深刻意义。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续写初心不改、实干为要、担当在前的“时代篇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续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
20、”。“千万工程”以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人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模式为路径,不仅改善生态“提颜值”,而且数字赋能“增智慧”,更是拓新业态“涨价值”,最终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无数个“余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金饭碗”,无数个“下姜村”走进了“梦开始的地方”。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的初心篇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能顾好乡村的这一头,既要扮靓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还要让村民“富了脑袋”,走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21、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续写“栉风沐雨奋劲蹄”的“实干篇章”。“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深入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民情后,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也是浙江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基于广泛深度的调研工作,契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接续奋斗深化推进的战略成果。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重实践”的作为篇章,守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从实际出发来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基层直奔着问题去、瞄着困难上,不被“虚情假象”迷惑,不畏“浮云阴暗”遮蔽,真正摸清摸透一线情况,找准“症结”,精准“开方”,
22、坚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匠心精神,保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病除”。坚持“从发展中来,向发展中去”,踏破“千难万险”,续写“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篇章”。国家和城市发展是螺旋向上、创造辉煌的过程,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捍守“不畏艰险,永不停步”的战略定力,保持“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进取姿态,坚持“一根红线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科学贯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成,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跨越,最终实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蝶变。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建新功”的担当篇章,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勇于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善于在行动本领上“破局”,主动跳出“舒适区”,积极适应“新角色”,既做“大管家”又做“店小二”,冲破能力瓶颈的“天花板”,始终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