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岩土工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前 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岩土工程勘察行业一系列相关规范的颁布,对岩、土的鉴定和编录提出了新的规定,描述内容和精度规定也更加严格,公司原编制的工程地质勘察岩土现场描述规程,已经不能满足现今野外工作的需要。为了推行和适应现行国家标准,统一规范我院野外描述的程序和内容,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工作,保证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详实、准确、可靠,特编制本技术规程。本规程由总则、岩石描述、碎石土描述、粘性土及粉土描述、特殊土描述和附录等章节组成。内容重要涉及描述员的工作职责和常见岩土的鉴定描述要点。岩土工程勘察描述技术规程目 次1 总则 11.1 一般规定 21.2 量尺记录 1.3 取样与
2、测试 1.4 地下水 1.5 探井验收及编录 2 岩石描述 2.1一般规定 2.2岩石的鉴定与描述3 碎石土描述 3.1一般规定 3.2碎石土的鉴定与描述4 砂土描述 4.1一般规定 4.2 砂土分类与描述 5 粉土描述5.1一般规定 5.2 粉土的鉴定与描述 6 黏性土描述 6.1一般规定 6.2粘性土的鉴定与描述 7 特殊性岩土描述 7.1 湿陷性土 7.2 红粘土 7.3 软土 7.4 混和土 7.5 填土 7.6 数年冻土 7.7 膨胀岩土 7.8 盐渍岩土 7.9 风化岩和残积土 7.10 污染土 附录 A 附录 B 现场登记表附录 C 触探实验登记表ccgec岩土工程勘察描述技术规
3、程1 总 则1.1 一般规定1.1.1 野外描述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基础内容之一,应客观反映所揭露的地层属性和层位的分布,对的记录描述岩土对象的形状、特性及包含物等,为内业资料分析整理提供准确完整的第一手资料。1.1.2 从事现场描述的人员为描述员,应持证上岗。一般由具有工程地质专业技术员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涉及在职和退休技术人员),其别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应通过本院统一组织的学习和培训,通过考核合格后,颁发岗位证书,持证上岗。1.1.3 以我院名义从事的描述员工作,必须使用院统一的记录纸和相应的表格标签。描述记录一律使用铅笔,不得用橡皮擦拭,需要改正时,可将更改内容划一横杠,把对的内容在旁边写
4、出。土(岩、水)样标签或回次卡可使用圆珠笔或钢笔填写。1.1.4记录应在钻探进行或井探过程中同时完毕,记录内容应涉及岩土描述、地下水观测及钻进过程记录。登记表应符合附录B、附录C的规定。1.1.5 钻探现场登记表的各栏均应按钻进回次逐项填写。在每个回次中发现变层时,应分行填写,不得将若干回次,或若干层合并一行记录。野外描述应内容齐全,所有记录栏目都要留有印记,不得出现漏项,严禁事后追记,注意保持记录的整洁。一个钻孔(探井)描述完毕后,描述员一方面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在相应的责任栏上签字,及时送交项目技术负责人。现场记录不得誊录转抄,误写之处可以划去,在旁边作更正,不得在原处用橡皮擦拭涂抹修改
5、。1.1.6 岩土定名应符合现行岩土工程分类标准的规定。描述术语及记录符号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鉴定描述以目测、手触方法为主,可辅以部分标准化、定量化的方法或仪器(涉及袖珍贯入仪、点荷载仪、孟塞尔色标、砂土粒度样模等)。1.1.7关于钻进过程的记录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使用的钻进方法、钻具名称、规格、护壁方式等;钻进的难易限度、进尺速度、操作手感、钻进参数的变化情况;孔内情况,应注意缩径、回淤、地下水位或冲洗液位及其变化等;取样及原位测试的编号、深度位置、取样工具名称规格、原位测试类型及其结果;钻探施工时间,岩芯采用率、RQD值等;其它异常情况。1.1.8钻探成果钻探成果应涉及下列各项
6、:野外描述记录;岩土芯样;1.1.9 野外作业开展之前,技术负责人应向涉及描述员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说明该工程技术要点,施工条件和注意事项,预计的勘探点深度和数量,取样和测试规定等,并将收集了解到的场地地层、地下水等情况进行必要的介绍。在现场描述过程中,描述员如发现异常(如遇溶洞、人防或特殊地层等),应及时把情况反馈给技术负责人。对于有特殊规定的勘探孔,每回次应完整保存孔内取得的岩土样品,并填写回次卡,标明样品的名称和回次深度,按先后顺序存放在岩芯盒中,终孔后,经技术负责人验收合格后方可放弃。1.2 钻探知识1.2.1 钻孔规格1.2.1.1 钻孔口径和钻具规格应按附录A选用。 1.2
7、.1.2 钻孔口径应根据钻探目的和钻进工艺拟定。采用原状土样的钻孔,口径不得小于108mm,仅需鉴别地层的钻孔,口径不宜小于36mm;在湿陷性黄土中,钻孔口径不宜小于150mm。1.2.1.3 深度超过100m的钻孔以及有特殊规定的钻孔涉及定向钻进、跨孔法测量波速,应测斜、防斜,保持钻孔的垂直度或预计的倾斜度与倾斜方向。对垂直孔,每50m测量一次垂直度,每深100m允许偏差为2。对斜孔,每25m测量一次倾斜角和方位角,允许偏差应根据勘探设计规定拟定。钻孔斜度及方位偏差超过规定期,应及时采用纠斜措施。1.2.2 钻进与护壁1.2.2.1 钻进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规定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
8、均应采用回转方式钻进,取得岩土样品。碰到卵石、漂石、碎石、块石等类地层不合用于回转钻进时,可改用振动回转、冲击等方式钻进。(2)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中应进行干钻,不得使用冲洗液,不得向孔内注水,但可采用能隔离冲洗液的二重或三重管钻进取样。(3)钻进岩层宜采用金刚石钻头。对软质岩石及风化破碎岩石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头钻进。需要测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外径75mm的双层岩芯管钻头。(4)在湿陷性黄土中应采用螺旋钻头钻进,亦可采用薄壁钻头锤击钻进。操作应符合“分段钻进、逐次缩减、坚持清孔”的原则。1.2.2.2 对也许坍塌的地层应采用钻孔护壁措施。在浅部填土及其它松散土层中可采用套管护壁。在地下
9、水位以下的饱和软粘性土层、粉土层和砂层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在破碎岩层中可视需要采用优质泥浆、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护壁。冲洗液漏失严重时,应采用充填、封闭等堵漏措施。1.2.2.3 钻进中应保持孔内水头压力等于或稍大于孔周地下水压,提钻时应能通过钻头向孔底通气通水,防止孔底土层由于负压、管涌而受到扰动破坏。1.2.2.4 预计采用原状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钻孔,应按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及其它相应的测试标准的规定钻进。1.2.3 采用鉴别土样及岩芯1.2.3.1 在土层中采用螺旋钻头钻进时,应分回次提取扰动土样。回次进尺不宜超过1.0m,在重要持力层中或重点研究部位,回次进尺不宜超过0.5m,并应满足鉴别
10、厚度小至20cm的薄层的规定。1.2.3.2 在水下粉土、砂土层中钻进,当土样不易带上地面时,可用对分式取样器或标准贯入器间断取样,其间距不得大于1.0m。取样段之间则用无岩芯钻进方式通过,亦可采用无泵反循环方式用单层岩芯管回转钻进并连续取芯。1.2.3.3 在岩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超过岩芯管长度,在软质岩层中不得超过2.0m。岩芯采用率应逐次计算。完整岩层岩芯采用率不宜小于80%;破碎岩层的岩芯采用率不宜小于65%。对需要重点研究的破碎带、滑动带,尚应根据工程规定提高取芯率,必要时尚应进行定向连续取芯。1.2.3.4 钻进过程中各项深度数据均应丈量获取,累计量测允许误差为5cm。1.2.
11、4 地下水观测1.2.4.1 钻进中碰到地下水时,应停钻量测初见水位。为测得单个含水层的静止水位,对砂类土停钻时间不少于30min;对粉土不少于1h;对粘性土层不少于24h。并应在所有钻孔结束后,同一天内量测各孔的静止水位。水位量测可使用测水钟或电测水位计。水位允许误差为1.0cm。1.2.4.2 钻孔深度范围内有两个以上含水层,且钻探任务书规定分层量测水位时,在钻穿第一含水层并进行静止水位观测之后,应采用套管隔水,抽干孔内存水,变径钻进,再对下一含水层进行水位观测。1.2.4.3 因采用泥浆护壁影响地下水位观测时,可在场地范围内此外布置若干专用的地下水位观测孔,这些钻孔可改用套管护壁。1.3
12、 量尺记录1.3.1 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以及全风化或强风化地层,每回次钻进0.5米左右为宜,最多不得超过1.0米,中档风化未风化岩石回次进尺不宜超过2.0米,每回次记录一次。当出现变层时,应准确记录分层界线。1.3.2 回转钻进进尺控制可采用机上余尺法,任一时刻孔底深度D用下式计算:D=SLH 式中 S钻具总长(m),涉及机上钻杆、钻杆、钻头(或取土器、标贯器)和各种接头的长度总和;L机台高,孔口表面至钻机转盘顶面的垂直距离(m);H机上余尺,钻机转盘顶面至机上钻杆顶端的距离(m)。1.3.3 冲击钻进进尺深度控制可采用刻度标记法。从钻头开始,在吊锤及钢丝绳上,自下而上每隔0.5米用粉
13、笔或其他标记物做出明显连续的标记。起钻前,量测孔口至地面以上第一个标记线的距离,当次孔底深度等于累计标记线尺寸减去该距离。1.3.4 每回次起钻之前,必须量测机上余尺或刻度距离,以便随时掌握当次的孔底深度;假如某一回次深度内发生变层,则变层界线为孔底深度减钻头底端至变层部位的高度。记录分层界线精度规定误差不超过0.1米,对于土层中的夹层,当厚度大于0.5米时,应单独分层。1.4 取样和测试1.4.1 为取得高质量的土试样,应根据钻进地层,使用适合的钻进方法和取土器。在取样之前,认真检查刃口的完整性,铁皮(塑料筒)安装牢固到位。国内目前常用的取土器的规格及性能见表1。1.4.2 对黄土类土,土样
14、直径不应小于120mm,其他类别的土样不小于108 mm。采用冲击钻进时,取样前宜使用120 mm取土器进行清孔,并保持孔底干净,残留的虚土厚度不应大于5 mm。从钻孔(探井)内取出的原状土样,应即刻封存;可以及时(当天或次日)送达实验室的土样可用胶带封存,否则应使用蜡封。封土时注意将填写完整的土试样标签粘贴在取土筒的侧面(避开取土筒的闭合缝),笔迹上端为土样的上方。同时在描述登记表右侧栏中填写土样编号和取土深度,如有其他情况,可在备注栏中标出。在土样的存放和运送过程中,要注意防晒、防冻、防摔、防振、防上下颠倒。 表1.3取土器类型面积比Ar(%)合用地层土试样质量等级备 注厚壁取土器30黏性
15、土、粉土、砂土取土时宜重锤少击中厚壁取土器1020薄壁取土器(敞口式、固定活塞式)10黏性土、粉土回转式二重管取土器黏性土、粉土、粉细砂标准贯入器黏性土、粉土、砂土重要用于采用保湿土样或扰动砂样钻头注:1.面积比Ar是反映取土器质量性能的指标;Ar=取土器最大截面和土样截面之差与土样截面的比值;2.土试样质量等级按所取土样的扰动限度划分。级不扰动;级轻微扰动;级显著扰动;级完全扰动。 砂层中的扰动样可用土样筒或塑料袋保存,选择样品时要注意试样的代表性,可采用四分法采样,每件试样数量不宜少于2kg(标贯样品除外)。岩石试样可在钻探岩芯中选取,要注意样品在所属地层中的代表性,一般应取自层位的中上部
16、;以抗压实验为重要目的的样品,每件不得少于3块(段),直径不小于89mm,高度不小于直径的二倍。对软质岩和极软岩试样,应及时进行蜡封,以防止软化崩解。1.4.3 钻探中的测试项目重要涉及标准贯入实验和重型(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验,实验的结果应单独填写在专用的登记表中。实验时地面以上余尺不宜超过1.50m,每次实验前,认真检查标贯器刃口或圆锥探头锥尖,如发现卷刃、崩口或变形,应及时更换。标准贯入实验时,孔内虚土厚度不得超过10cm,从孔底深度算起,先预打0.15m,然后分三次分别记录0.10m的锤击数,并记录下该次实验的钻杆长度(涉及标贯器)。实验完毕后,描述员应将标贯器打开,认真观测标贯器内
17、样品的属性特性,在登记表中作出相应的描述。当技术规定需要鉴定液化时,应对标贯器中有效的样品进行编录保存,与其它样品一并送实验室进行筛分(颗分)实验。重型(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验应连续贯入,并用手扶正以保持探杆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宜保持在1530击/分钟。现场记录内容涉及:钻杆长度,打击击数,地下水位(水下实验时)。打击击数记录可选用下列二种记录方式中的一种:对于较难贯入的碎石土和密实的砂土,可采用0.10m为一记录单位;中密松散的砂土,宜采用一阵击的记录方式,一般情况下,取5击为一阵击,记录一阵击的贯入量,按式换算成0.10m贯入量的锤击数N63.5N63.5=10*n/s 式中 n一阵击的锤
18、击数(击) s一阵击的贯入量(cm)1.5 地下水试样的采集钻探过程中揭露出地下水,应及时记录初见水位,终孔后对钻孔加以保护,在24小时后量测记录地下水位。如存在多层地下水时,要采用隔水措施,分层测量地下水位。当技术规定中有采用水样项目时,一般场地取水样数量不少于2件,建筑群不宜少于3件。取水容器应使用相同水质的水清洗干净,一件水样按二瓶分装,每瓶不少于500毫升,在其中的一瓶中投放23克大理石粉。贴上标签密封后,24小时内送实验室。1.6 探井本规程中的探井涉及探井、探坑、探槽等由人工或使用机械挖掘完毕的勘探点。探井的描述由技术负责人或描述员在井内完毕,遵循先描述后取样的工作顺序,用皮尺自上
19、而下量测各层位界线,直接观测并记录下土层性状和原位特性,描述完毕后,有选择地在井壁上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级土样,土样可采用大块状,用胶带缠封后即刻送实验室,假如不能保证送验时间,应使用土样筒封存;每件土样数量依实验项目而定。一般不少于2筒;探井描述和取样完毕,并经技术负责人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回填,当探井处在基础影响范围内时,需分层回填夯实。人工挖掘探井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井下人员要佩带安全帽,在砂土、碎石土等松散地层挖掘时,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米,否则,应采用护壁措施。2 岩石2.1 一般规定2.1.1 岩石钻进时应选用适宜的钻头和钻进工艺,以提高岩芯的采用率。除2.2节记录内容外,尚应描述以下
20、现场钻探反映:钻进难易限度和进尺的快慢,是否漏水及循环水的返水情况,钻进的平稳性;使用的钻头规格,套管口径及下置深度等。2.1.2 岩石中钻进每回次描述一次,对软岩和极软岩以及强风化、全风化的各类岩石,每回次进尺不得超过1.0m,并进行标准贯入实验;在可溶岩地层中,当在预计的深度内发现岩溶时,应钻入岩溶以下完整岩石3.0m。2.2 岩石的鉴定与描述钻探中对岩石的描述信息,重要从取出的岩芯中获取,辅以区域资料的收集和钻探场地周边的踏勘调查结果。对于不同的岩石,描述记录的内容应有所侧重,一般情况下,岩石描述的内容有:地质年代;地质名称(岩性);颜色;风化限度;坚硬限度;重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岩
21、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要重点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限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限度。2.2.1 地质年代:指岩石形成时所属的地质时期,划分的限度可根据了解的区域资料情况酌情掌握。如古生界(代)、二叠系(纪)、燕山期、寒武系(纪)徐庄组等。该项内容记在描述登记表左侧成因年代栏中,不属于必须记录的项目,如描述员缺少区域资料时,也可以空缺。2.2.2地质名称:专指岩石的野外定名,根据岩芯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性拟定。例如石英砂岩、安山岩、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岩等,记录在岩土名称一栏。2.2.3 颜色:指新鲜岩石断口处的颜色,如紫红色、深灰色等;如为中
22、性非均一颜色,按次要色在前,主色在后的排列描述,如灰白色、黄褐色等。2.2.4 风化限度:岩石的风化限度一般划分为六个等级,未风化、微风化、中档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残积土,国内有的系统分级略有不同。划分岩石风化限度的测试实验指标是波速比Kv和风化系数Kf。野外鉴定标准如下表:2.21。 表2.21风化限度野 外 特 征波速比Kv风化系数Kf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迹象0.91.00.91.0微风化结构构造基本未变化,锤击声脆,有很少量风化裂隙,节理面有铁质渲染或略有变色0.80.90.80.9中档风化矿物成分基本未变,结构部分破坏,在节理面可见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芯锤击声较脆,用镐难挖
23、掘,劈石钻冲击不进尺,岩芯钻方可钻进0.60.80.40.8强风化结构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很发育,成分除石英外基本蚀变成次生矿物,岩芯用手可掰断或捏碎,锤击声哑,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0.40.60.4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无完整岩芯,用手可捏碎,有残余结构强度,用镐可挖,干钻可钻进0.20.4残积土结构所有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可钻进,具有塑性0.2注:1.波速比K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花岗岩类岩石可用标贯击数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2.2.5 坚硬限度:
24、反映岩石的岩性、结构、矿物及胶结成分、风化限度的一个综合性特性,共分为5个等级,野外定性鉴定参见表:2.22。表2.22坚硬限度等级岩芯定性鉴定代表性岩石硬质岩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敲击时震手,难以击碎,基本无吸水反映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砂岩等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敲击稍觉震手,击碎较难,有轻微吸水反映1) 微风化的坚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软质岩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容易击碎,泡水后用指甲可刻出引痕1)中档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
25、泥灰岩、砂质泥岩等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敲击处有凹痕,易击碎,泡水后用手可掰开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中档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砂岩、泥质砂岩等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敲击处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泡水后可捏成团1)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2) 各种半成岩2.2.6 完整性:是对岩体完整限度的定性描述,重要取决于岩体中各类结构面的发育限度。可描述为5个等级: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在现场钻探时,重要视岩芯的完整性,参照岩石质量指标RQD而定。2.2.7 岩石坚硬限度、岩体完整限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应分别按表3.2.21表3.2.23 执行。 标准工程
26、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执行。2 当岩体整限度为极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限度分类。 2.2.8 当缺少有关实验数据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 表A.0.1 和表A.0.2 划分岩石的坚硬限度和完整限度。岩石风化限度的划分可按本规范附录A 表A.0.3 执行。2.2.9 当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0.75 时,应定为软化岩石: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特殊结构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石,如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渍化岩石等。2.2.10 岩体的描述应涉及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面的描述涉及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限度、延展情况、闭合限度、粗糙限度
27、、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2 )结构体的描述涉及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3.2.6 执行。 2.2.11 对地下洞室和边坡工程,尚应拟定岩体的结构类型。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应按本规范附录A 表A.0.4 执行。2.2.12 对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和V级的岩体,鉴定和描述除按本规范第6.5条第6.7条执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质;2) 对极破碎岩体,应说明破碎的因素,如断层、全风化等;3) 开挖后是否有进一步风化的特性;岩石质量指标RQD(Rock Quality Desi
28、gnation)是用75mm口径金刚石钻头,每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的岩芯段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用百分数表达。该项指标在现场取芯后用尺实际量测计算得出,记录在岩土特性一栏中。量测时必须严格区别岩石自然断裂和由钻进及取芯操作引起的断裂,新鲜的不规则的断裂面应忽略不计,断块纳入完整岩芯的长度中计数。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 90)、较差的(RQD=50 75)、差的(RQD=25 50)和极差的(RQD25)。2.2.13 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受成因类型所控制,现场描述时可观测岩芯断口处的特性而定。常见岩石的结构、构造参
29、见附录4。3 碎石土3.1 一般规定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为碎石土。野外描述的内容有:名称,成因类型,颜色,密实度,颗粒形状,颗粒级配及百分含量,充填物的性质及充填限度,颗粒的风化限度,假如是在探井中,尚应描述碎石土的结构等。3.2碎石土的鉴定与描述3.2.1 名称:钻探时对所取出的样品进行目测或尺量,必要时可用称重器械称重,视其粒组含量、重量比例和形状,按由大到小的累计含量,以最先符合者拟定其名称。其分类标准参见下表:3.21。 表3.21碎石土名称颗粒形状粒组含量漂石圆形或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块石棱角形为主卵石圆形或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
30、0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碎石棱角形为主圆砾圆形或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角砾棱角形为主注:泥浆钻进时,样品中的粒组含量要考虑水循环过程中较细颗粒的损失。3.2.2 成因类型:碎石土的成因重要有:冲积、洪积、冰(水)积、崩积、坡积、残积等。在不容易单独划分时,亦可描述为复合类型成因,如冲洪积、残坡积等。野外鉴定重要根据钻探样品的磨圆度和母岩成分,并参考勘探点所处的地貌单元部位综合拟定。一般情况下,冲洪积成因的碎石土,通过水流的冲刷和搬运,都有一定限度的磨圆,以圆形、亚圆形为主;坡积碎石磨圆度较差,多呈次棱角状或棱角状;残积碎石则所有为棱角状。此外,从碎石土的岩石
31、成分上判断,冲洪积碎石通过长距离的搬运,成分比较混杂,包含多种不同的岩性,坡积碎石岩性与附近山体岩性相同,而残积碎石与下伏母岩成分完全一致。3.2.3 颜色:碎石土由于岩性不一,充填物成分混杂,有时往往不容易拟定出特性颜色。在此情况下,应描述其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假如颜色杂乱难以分辨,可描述为杂色。3.2.4 密实度:在工程意义上,密实度是碎石土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按松散、中密、密实三档描述。现场鉴别可从可钻性(可挖性)和样品骨架颗粒总质量两方面判断。假如钻探过程中同时进行重型(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应结合打击击数综合拟定。见下表:3.22。 表:3.22密实度骨架颗粒可钻性可挖性N63.5(击
32、)N120(击)松散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钻进较容易,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锹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立即塌落106中密骨架颗粒质量等于总质量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钻进较困难,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偶有坍塌现象锹镐可以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10N63.5206N12011密实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钻进困难,钻杆、吊锤跳动剧烈,井壁较稳定锹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井壁稳定2011 注 :N63.5 和N120均为修正后的击数。3.2.5 颗粒级配:碎石土的颗粒级配
33、是指其构成的粒径大小及各种粒径土的搭配关系。野外描述可划分为:级配良好,级配一般,级配不良三个档次。在钻探中对取得的样品颗粒构成进行目测,(在探井中可直接观测井壁上土中各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当粒径大小极不均匀,颗粒尺寸的范围很大且存在大量中间尺寸的颗粒时,鉴定为级配良好;当在观测对象中某一尺寸的颗粒占绝对优势(级配均匀),或颗粒尺寸在一个范围内,但缺少某些尺寸的颗粒(不连续级配),可定为级配不良;介于两者之间时,描述为级配一般。与颗粒级配相相应,描述中尚应记录出碎石土的一般粒径和最大粒径(可用范围值表达,单位:mm)。3.2.6颗粒形状:按四种类型划分,见表:3.23。 表:3.23颗粒形状
34、野 外 目 测 印 象圆形棱角已经所有磨平,表面圆滑亚圆形棱角基本磨掉,但仍隐约可见次棱角状角已磨蚀掉,无锋利角,但棱角仍清楚棱角状棱角锋利,明显突出3.2.7 母岩成分及风化限度:母岩成分是指与其定名相相应的颗粒岩性,当母岩成分混杂时,应描述其重要成分和次要成分;风化限度专指构成碎石土骨架颗粒的风化状态,共分为五档。上述两项鉴定标准详见第二章的有关规定。3.2.8 充填物的性质及充填限度:碎石土中充填物情况记录在现场登记表的“其它性质”一栏,当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填充限度(完全充填,不完全充填);假如充填物为黏性土或粉土,描述其状态或湿度以及其它特殊性质。当充填物含量小于5%时,可用少量
35、表达,否则要按各类填充物所占重量估计其百分含量。3.2.9 碎石土的结构、构造:该项内容在钻探时无法鉴定,假如是在探井(槽、坑)中,或是对野外的天然露头进行描述,可参照表:3.24进行鉴定。 表:3.24结构松散结构颗粒之间大部分没有互相接触,存在空隙或孔洞;位置不稳定,在震动力作用下容易错位,颗粒多呈棱角状,表面粗糙(相称于松散稍密)紧密结构颗粒之间接触点多,形状大多呈圆形或亚圆形;粒间无孔洞,震动时不错位(相称于中密密实)构造块状构造粗颗粒为主,彼此之间直接接触,非接触面之间被细颗粒充填,透水性较强斑状构造以细颗粒为主,粗颗粒被包裹其中层状构造具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或斜层理4 砂土4.1
36、一般规定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小于0.075mm(或0.1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为砂土。野外特性呈散粒状,无塑性。按其粒组含量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五个类别,以累计含量从大到小最先符合者拟定,见下表:4.11。 表:4.11砂土名称粒组含量(%)现场鉴定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2550%1/4以上颗粒比高粱粒大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1/2以上颗粒比小米粒大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1/2以上颗粒比砂糖粒大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85%4/5以上颗粒与粗玉米粉相似粉砂粒径大于0.0
37、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颗粒粗细与小米粉相似砂土野外描述的重要项目有:名称,颜色,湿度,密实度,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和颗粒级配以及包含物等。4.2 砂土描述4.2.1 颜色:单一颜色的砂土不常见,复合颜色按主色在后次要颜色在前的顺序描述,如灰白色、褐黄色等。4.2.2 湿度:砂土湿度分为干、稍湿、很湿、饱和四档,现场鉴定可参照表:4.21所列特性描述。表:4.21湿度野外特性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干松散干燥,手摸时感不到潮湿,多分布于表层。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可感到潮湿。很湿颗粒松散,手摸有湿感,加水吸取快颗粒松散 ,手摸有湿感,放在纸上能浸湿,加水吸取快颗粒基本松散 ,手握有湿感,放在纸
38、上浸湿较快,表面留有水印,加水吸取较慢颗粒稍能粘结,手握有湿感,可勉强成团,稍碰即散,放在纸上浸湿不久,表面有水印,加水吸取慢颗粒能粘结,手握有湿感,可成团,稍碰即散,表面有显著水印,加水吸取很慢饱和水可以从颗粒之间孔隙中自由流动,水位以下砂土均为饱和状。4.2.3密实度:砂土密实度分为四档,现场描述可参照钻探(挖掘)的难易限度,结合标准贯入实验击数鉴定。见表:4.22表:4.22密实度标准贯入实验击数野外特性松散N10钻井时容易塌孔,涌砂严重,需下套管方可钻进,挖井需要支撑才干保持井壁稳定。锹挖容易,用手亦可挖动稍密10N15用管钻容易钻进,有时有涌砂现象,用锹可以自然挖掘,探井不能挖成梯坎
39、,井壁不稳定,有塌垮现象中密15N30冲击回转钻机皆可,但比密实的砂土进尺稍快一些,用锹挖掘时,需要用脚施压,井壁比较稳定密实N30冲击钻进困难,加压回转钻进缓慢,挖井有时需要用镐,井壁稳定 注 :N为未修正的实测击数。4.2.4 矿物成分:构成砂土颗粒的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多以石英、长石或角闪石等为主。描述时应记录其重要及次要矿物成分,如重要由石英组成,暗色矿物次之;或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次之。4.2.5颗粒形状:砂土颗粒的表形特性,与抗剪强度和密实度相关。现场描述时可目测颗粒的形态,如棱角状,次棱角状,片状或不规则状等,进行简要的记述。3.2.6颗粒级配:可参
40、照3.2.5节执行。3.2.7 包含物:当砂土中包具有粘性土、粉土或碎石土等其他成分时,应对包含物成分及特性进行描述,并估计其百分含量(重量比),对其中的碎石土,尚应描述粒径的大小。5. 粉土5.1 一般规定粉土为塑性指数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粒径含量不超过50%的土,其性质介于砂土和粘性土之间。正常沉积的粉土构成以粉粒(0.0750.005mm)为主,亲水性较差。有时,也会碰到颗粒构成中具有较多砂粒(0.075 mm)同时混有一定数量的黏粒(0.005mm的土,其室内定名也符合粉土的标准;这两类粉土工程性质有差别,描述中在“其他性质”一栏中应进行相应的纪录。 粉土的野外描述内容涉及:
41、颜色,湿度,密实度,包含物(均匀性),摇振反映,光泽反映,干强度,韧性等。5.2 粉土描述5.2.1 颜色:参照4.2.1条执行。5.2.2 湿度:粉土的湿度野外描述可划分为四档(GB50021-2023中划分三档),稍湿,湿,很湿,饱和。室内土工实验按含水量指标拟定,现场描述用手感结合目测鉴定。鉴定方法见表:5.21。 表:5.21湿度含水量(%)野外特性稍湿受摸稍感到潮,手握能成团,但稍碰即散湿手摸可感到潮湿,手握成团但不易碰散,放在纸上可留下明显水印很湿手摸有明显湿感,手摇可成饼状,放在纸上不久浸出水印饱和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5.2.3 密实度:是反映粉土密实限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可划分三档
42、描述:稍密、中密、密实。定量评价按土工实验的孔隙比拟定,现场鉴定按照钻进难易限度以及孔(井)壁的稳定性估算。见表:5.22表:5.22 密实度孔隙比鉴别特性稍密e0.9冲击钻进进尺不久,回转钻进不加压即可钻入,孔壁有事会坍塌,用锹挖掘容易,用手亦可挖动中密0.75e0.9钻进进尺较快,孔壁比较稳定,普通取土器取样需打击多次,用锹挖掘时需要加压密实e0.75冲击钻进进尺较慢,干钻不易进尺,孔壁稳定,用锹挖掘困难,有时需用镐5.2.4 包含物:当粉土的颗粒构成以粉粒为主,不具有其他成分时,可描述为土质均匀;当土中的包含物如钙质结核、砂粒、碎石土颗粒、有机质成分等含量少于5%时,宜定为土质较均匀;超过5%时可定为土质不均匀,并按目测结果估计百分含量,将包含物名称及含量等特性纪录在“其他性质”一栏。5.2.5 土的现场简易鉴定:涉及摇振反映、光泽反映、干强度和韧性四项,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