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966109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省公共课一等奖全国赛课获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10/10/1第1页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结果10/10/2第2页主要内容:v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v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v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v第四节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v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10/10/3第3页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 及其历史进程v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v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v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v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结果10/10/4第4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v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思想武

2、器。狭义:狭义:广义:广义:10/10/5第5页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既指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含继承者对它发展,即在实践中不停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了解马克思主义。10/10/6第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过程:v1、李大钊,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v2、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最最先提出先提出“马克

3、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将之,并将之写进决议:写进决议:10/10/7第7页v “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俱体革命实践相联系,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环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中国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v 论新阶段10/10/8第8页v3、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共识。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共识。七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10/10/9第9页马克思主义为何要中国化?v是处理中国问题需要;v中国革命经验概括和总结;v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要求。10/10/10第10页二、马克思主义中

4、国化科学内涵v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v第一,利用马克思主义处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v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10/10/11第11页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主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v毛泽东思想v邓小平理论v“三个代表”主要思想v科学发展观10/10/12第12页v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长久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结果。第一次飞跃理论结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理论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5、,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结果。10/10/13第1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结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历史实践中,不停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境界。10/10/14第14页2、主要意义v实践意义:事业不停取得胜利;v理论意义:强大精神支柱;v学风意义:提倡和表达了对待马克思主义 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10/10/15第15页 内容:v一、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v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v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10/10/16第16页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v 第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

6、利用和发展。第二、是被实践证实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理论标准和经验总结。第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10/10/17第17页提出:抗日战争时期v张如心 v王稼祥 v刘少奇 10/10/18第18页 一、形成与发展v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 v实践基础:革命和建设实践v详细过程:形成、成熟、继续发展v形成特点:10/10/19第19页(一)毛泽东思想形成v1 1)时)时 间:间:1921-1935v2 2)代表作:)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汇报 “谁是我们敌人?谁是我们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首要问题。”毛泽东10/10/20第20页v 中国红色政权为何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能够

7、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v3)理论表现:理论表现:a)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 b)土地革命路线形成 c)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和红军作战标准形成 d)党思想路线确实立 10/10/21第21页v 包含把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地域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中国革命新道路思想。10/10/22第22页(二)毛泽东思想成熟v1)时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v2)代表作:实践论、矛盾论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改造我们学习10/10/23第23页3)成熟条件:a)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历史经验b)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确实立

8、c)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 d)全党理论素养提升和思想路线端正 e)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指导思想10/10/24第24页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10/10/25第25页4)毛泽东思想成熟理论表现v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愈加系统vb)哲学思想臻于成熟vc)统一战线理论愈加完善vd)党建设理论愈加完备ve)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战争战略战术思想及 革命依据地建设理论愈加丰富10/10/26第26页(三)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v1)时 间: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后v2)代表作:论人民民主专政v 论十大关系v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0/10/27第27页3)理论表现:解放战

9、争时期理论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理论发展:va)提出了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标准vb)提出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思想vc)系统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0/10/28第28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发展:va)不要四面出击战略策略思想vb)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vc)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10/29第29页全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波折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v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 vb)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v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科学、文化 建设 10/10/30第30页毛泽东思想形成特点v1、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

10、义(前提前提)应用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关键关键)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归宿归宿)10/10/31第31页v2、同错误思潮不停抗争 党历任领导人.ppt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王明新投降主义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教条主义10/10/32第32页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v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0/10/33第33页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基本框架: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基本框架:1、1945年4月关于若

11、干历史问题决议,分政治、军事、组织和思想。2、1945年5月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程汇报,分成九个方面。10/10/34第34页v 3、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经过关于建国以来党若干历史问题决议:v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v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v三、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v四、关于政策和策略。v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v六、关于党建设。毛泽东思想活灵魂10/10/35第35页 4、1993年12月26日,江泽民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毛泽东是完整科学体系,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

12、和文化工作,党建设等广泛方面,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灵魂,是贯通全部这些方面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0/10/36第36页“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决议,我们都果断维护;凡是毛主席指示,我们都一直不渝地遵照”。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三、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0/10/37第37页 正正确确地地评评价价毛毛泽泽东东同同志志历历史史功功过过、确确定定毛毛泽泽东东思思想想历历史史地地位位,关关系系到到怎怎样样对对待待党党和和国国家家几几十十年年奋奋斗斗成成就就,关关系系到到党党团团结结、国国家家安安定

13、定,也也关关系系到到党党和和国国家家未未来来发发展展道道路路。这这是是毛毛泽泽东东同同志志逝逝世世以以后后我我们们党党碰碰到到一个全局性、紧迫、至关主要问题。一个全局性、紧迫、至关主要问题。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诞辰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100周年大会上讲话周年大会上讲话10/10/38第38页1 1、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历史功劳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历史功劳2 2、把毛泽东晚年错误同毛泽东把毛泽东晚年错误同毛泽东 思想区分开来思想区分开来3 3、提出要完整准确地了解毛泽东、提出要完整准确地了解毛泽东 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主持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正确评价毛泽东及

14、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 10/10/39第39页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v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结果v2、中国革命和建设科学指南v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精神财富10/10/40第40页思 考 题?v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思想、毛泽东晚年思想三者关系。10/10/41第41页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v一、邓小平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v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v三、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0/10/42第42页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v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10/10/4

15、3第43页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 “是在是在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历史条历史条件下,在我国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当改革开放和当代化建设代化建设实践中,在实践中,在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经验并借鉴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衰成败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成和发展起来”。10/10/44第44页党十二大党十二大(1982)第一阶段:提出理论命题提出理论命题 邓小平第一次明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确提出了 “走自己走自己路,建设有中国特色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这一科这一科学命

16、题。学命题。10/10/45第45页理论轮廓形成理论轮廓形成第二阶段党党 十三大十三大(1987)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10/10/46第46页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确立理论体系确立理论体系第一次使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0/10/47第47页党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党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果命名为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10/10/48第48页 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么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

17、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10/10/49第49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外部条件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道路政治确保战略步骤领导依靠祖国统一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教育10/10/50第50页 内 容:v社会主义本质理论v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v改革开放理论v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0/10/51第51页三、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v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科学认识v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科学指南v3、党和国家必须长久坚持指导思想10/10/52第52页第四节“三个代表”主要思想v一、“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形成

18、和发展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反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改变对党和国家工作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10/10/53第53页时代背景:1)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2)对当代中国发展改变科学认识3)对党现实状况科学分析10/10/54第54页 1 1)1989年“主要意见”,十三届四中全会 2 2)1995年11,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三个代表”主要思想酝酿(1989、6、1)10/10/55第55页2、“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提出(、2、6)只要我们党一直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

19、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并率领人民不停前进。.2,广州党建工作座谈会讲话。10/10/56第56页3、“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形成(、7、10)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贺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上全方面阐述了“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内涵、基本内容、相互关系、指导意义以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系等重大问题作了全方面科学阐述。要求全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建设。10/10/57第57页4、“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深化(、11)党十六大将“三个代表”主要思想载入党章。v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列入宪法。

20、10/10/58第58页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v 深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党、怎样建设党问题10/10/59第59页1)一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2)一直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3)一直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统一整体,相互联络,相互促进1)是基础和前提2)是主要思想确保3)是目标,其中人民群众是主力10/10/60第60页v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v公有制为主体、各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各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思想;社会

21、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思想;v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思想;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思想;v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思想;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思想;v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思想;展思想;v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思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思想;v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思想;v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思想;v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v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思想;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思想;v巩固党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群众基础思想巩固党

22、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群众基础思想。10/10/61第61页三、“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强大理论武器10/10/62第62页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v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主要思想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表达,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落实重大战略思想。10/10/63第63页v发展观:v科学发展观v为何发展,发展

23、什么,怎样发展10/10/64第64页一、科学发展观形成v背景背景: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发展要求提出来。10/10/65第65页v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根本依据。v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现实基础。v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主要借鉴。10/10/66第66页十七大v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久形成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加方式还未根本改变;v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v人民生活

24、总体上到达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镇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v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微弱、农村发展滞后局面还未改变,缩小城镇、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10/10/67第67页v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停发展、依法治国基本策略扎实落实,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v社会主义文化愈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v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

25、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改变,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很多新课题;v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压力长久存在,能够预见和难以预见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10/10/68第68页过程v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全方面发展。”第一次提出v10/10/69第69页v二、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10/10/70第70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关键v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v第二,以人为本表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10/10/71第71页v第三,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依

26、靠人民、发展结果由人民共享。三者之间关系v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全方面发展统一起来。10/10/72第72页基本要求: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 v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方面发展v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城镇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友好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0/10/73第73页10/10/74第74页v第三,科学发展观要求主张可连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友好,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确保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久远发展关系;既要遵照经济规律,又要遵照自然规律;既要考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考究生态环境效益10/10/75第75页10/10/76第76页10/10/77第77页黄河兰州段红水污染带 10/10/78第78页10/10/79第79页v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0/10/80第80页 三:指导意义v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理论。v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表达。v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落实重大战略思想。10/10/81第81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