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序号名称编号122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专用技术规范(范本)2804001-0220-0122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对于项目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可在专用技术规范中提出。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技术规范“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1)改动通用技
2、术规范及专用技术规范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 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覆冰厚度、耐地震能力等条件。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技术规范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技术规范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4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单位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5本
3、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6对于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其保护部分的技术要求参见相关保护装置的技术规范。目次22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3191总则3211.1引言3211.2供方职责3212技术规范要求3212.1使用环境条件3212.2工作条件3222.3标准和规范3242.4技术性能要求3272.5系统集成3412.6屏体及其他要求3413试验3423.1工厂试验3423.2现场验收试验343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3444.1技术服务3444.2设计联络3464.3工厂验收347附录A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控范围348A.1模拟量348
4、A.2状态量349A.3控制量3501总则1.1引言 投标人应具有ISO 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宜具有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必须具备国家电网公司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证书。提供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装置应在国家或电力工业检验检测机构通过DL/T 860、动模试验、电磁兼容及型式试验。提供的交换机设备必须是工业级的,且应在国家或电力工业检验检测机构通过电磁兼容及型式试验并具有国家电网公司交换机入网检测A类产品资质。投标人应满足国家电网公
5、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以及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2009年版),满足变电所无人值班的要求。招标方在专用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投标人也应满足。提供的产品应有省级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中标单位应按买方要求开展相关检验测试。(注:第一批招标项目可暂不提供鉴定文件,相关检验测试报告在供货前提供。)1.1.1本技术规范提出了对基于DL/T 860(IEC 61850)标准的220kV智能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技术参数、功能、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1.2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技
6、术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1.1.3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有与本技术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中列出。如果没有不一致的地方,必须在“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中写明为“无偏差”。1.1.4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1.1.5本技术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1.1.6本技术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1.1.7本通用技术
7、规范各条款如与专用技术规范有冲突,以专用技术规范为准。1.2供方职责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2.1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1.2.2提供国家或电力工业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1.2.3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的说明书。1.2.4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1.2.5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他资料。1.2.6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1.2.7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1.2.8如标准、规范与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有明显的冲突,则供方应在制造设备前用书面形式将冲
8、突和解决办法告知需方,并经需方确认后,才能进行设备制造。1.2.9现场服务。2技术规范要求2.1使用环境条件2.1.1海拔:3000m。2.1.2环境温度(室内):最高气温:45。最低气温:5。最大日温差:25。2.1.3最大相对湿度:日平均:95%。月平均:90%。2.1.4工作温度:间隔层设备:2555。站控层设备:545。交换机设备(户内):545。交换机设备(户外):2555。2.1.5抗地震能力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2.1.6安装方式室内安装,为无专设屏蔽、无抗静电措施的房间,室内设有空调。开关场就地安装,为无屏蔽、无抗静电措施的室外空间。2.2工作条件
9、2.2.1额定值2.2.1.1站控层工作电源额定值额定交流电压:220V。额定直流电压:220V/110V。UPS电压:AC 220V。额定交流频率:50Hz。交换机设备采用DC 220V/DC 110V,为调试方便,交换机也应支持AC 220V供电。计算机设备采用AC 220V不间断电源。2.2.1.2间隔层工作电源额定值额定交流电压:220V。额定直流电压:220V/110V。额定交流频率:50Hz。间隔层设备采用DC 220V/DC 110V,交换机设备采用DC 220V/DC 110V,为调试方便,交换机也应支持AC 220V供电。2.2.2接地与隔离要求计算机监控系统不设置单独的接地
10、网,接地线与变电站主接地网连接。系统的机箱、机柜以及电缆屏蔽层均应可靠接地。计算机监控系统各间隔之间、间隔层与站控层之间的连接,以及设备通信口之间的连接应有隔离措施。2.2.3电磁兼容性要求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开关场故障及其他强干扰作用下,计算机监控系统间隔层装置不应误动作且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监控系统间隔层装置不应要求其交直流输入回路外接抗干扰元件来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监控系统间隔层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应达到表1的等级要求。表1计算机监控系统间隔层装置的电磁兼容性能等级要求序号电磁干扰项目依据的标准等级要求1静电放电抗扰度GB/T 17626.2级2辐射电磁场抗扰度GB/T 14
11、598.9级3快速瞬变抗扰度GB/T 17626.5级4浪涌(冲击)抗扰度GB/T 17626.4级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6级6工频磁场抗扰度GB/T 17626.8级71MH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4598.13级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GB/T 17626.10级9振荡波抗扰度GB/T 17626.12级(信号端口)交换机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应达到表2的等级要求,且评价等级均为A,即在试验过程中无丢包。表2交换机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等级要求序号试验参考标准严酷等级1静电放电抗扰度GB/T 17626.2级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GB/T 17626.3级3电快速瞬变
12、脉冲群抗扰度GB/T 17626.4级4浪涌(冲击)抗扰度GB/T 17626.5级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6级6工频磁场抗扰度GB/T 17626.8级7脉冲磁场抗扰度GB/T 17626.9级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GB/T 17626.10级9振荡波抗扰度GB/T 17626.12级10直流电源暂降、暂时中断抗扰度GB/T 17626.290%2.2.4电源的影响1) 测控屏(柜)宜具备2路直流供电方式,支持手动或自动切换。各装置应具有直流快速小开关或带有熔丝的隔离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面屏(柜)上。2) 直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
13、作。直流电源波纹系数不大于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3) 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动作。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装置不应误动作。4) 各装置的逻辑回路应由独立的直流/直流逆变器供电,在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恢复)至额定电压的80%时,装置的直流变换电源应能可靠自启动。5) 当交流电源电压在80%115%额定值范围内,谐波分量不大于5%,频率在47.5Hz52.5Hz之间变化时,设备应能正常工作。2.2.5交换机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要求交换机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Q/GDW 429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中3.2.5的要求
14、。2.2.6交换机设备的电源要求1) 当电源故障时,应能够提供硬触点输出。2) 宜支持双电源热备份。3) 电源接线应采用端子式接线方式。4) 将输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性颠倒,设备无损坏,并能正常工作。5) 当电源参数在极限内变化时,设备应能可靠工作,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应符合本通用技术规范中2.4.3和2.4.6的要求。6) 设备电源模块应为满足现场运行环境的工业级产品,电源端口必须设置过电压保护或浪涌保护器件。2.2.7交换机设备的绝缘性能要求交换机的绝缘电阻、介质强度、冲击电压等方面应满足Q/GDW 429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中3.2.2的要求。2.2.8交换机设备的耐湿热性能要求交换
15、机的耐湿热性能应满足Q/GDW 429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中3.2.3的要求。2.2.9交换机设备的机械性能要求1) 交换机应能承受GB/T 15153.2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Cm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后的交换机的性能应符合本通用技术规范中2.4.6规定的要求。2) 交换机应能承受GB/T 15153.2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Cm级的冲击试验,试验后的交换机的性能应符合本通用技术规范中2.4.6规定的要求。3) 交换机应能承受GB/T 15153.2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Cm级的自由跌落试验,试验后的交换机的性能应符合本通用技术规范中2.4.6规定的要求。2.2.10交换机设备
16、的结构、外观及其他要求1) 交换机可以根据用户要求采用前出线或后出线方式,为便于安装和运行维护,现场安装宜采用后出线方式。2) 交换机的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蚀措施。3) 为便于安装,在变电站内核心层交换机建议采用标准19in机箱,高度采用1U的整数倍,深度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他环境应用交换机暂不做规定,可以采用机架式安装或者导轨式安装。4) 交换机设备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具有可靠接地端子,并应有相应的标识。5) 交换机背面接线端口应标明端口序号或名称,电源端子上方应标注接线说明。6) 交换机前后均设有按端口序号排列的指示灯。7) 交换机应采用自然散热(无风扇)方式。8) 一个屏
17、柜中交换机数量宜小于6个,最多不超过8个。2.3标准和规范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遵照最新版本的电力行业标准(DL)、国家标准(GB)和IEC标准及国际单位制(SI),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表3为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表3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标 准 号标准名称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表3(续)标 准 号标准名称GB 2894安全标志 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6593电子测量仪器质量检测规则 GB/T 7261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 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
18、线电骚扰限制和测量方法 GB/T 981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T 11287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 GB/T 13729远动终端设备 GB/T 13730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 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42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3部分:总则术语 GB/T 14537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 GB/T 14598.3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 14598.9电气继电器第22-3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
19、磁场骚扰试验 GB/T 14598.10电气继电器第22-4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1部分:1MHz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4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GB/T 14598.17电气继电器第22-6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的抗扰度 GB/T 14598.18电气继电器第2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 GB/T 14598.19电气继电器第22-7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
20、置的电气骚扰试验工频抗扰度试验 GB/T 15153.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 15153.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GB/T 15532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16435.1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 GB/T 17463远动设备及系统第4部分:性能要求GB/T 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
2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表3(续)标 准 号标准名称GB/T 17626.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0Hz150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GB/T 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DL/T 451循环式远动规约 DL/T 478静
22、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 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630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 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 60870-5-104网络访问 DL/T 667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3篇 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DL/T 72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柜、屏通用技术条件 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7电测量及电能计
23、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Q/GDW 140交流采样测量装置运行检验管理规程 Q/GDW 213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工厂验收管理规程 Q/GDW 214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验收管理规程Q/GDW 38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394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 429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Q/GDW Z 414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44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IEC 61588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
24、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IEC 62351Power systems management and associated information exchange Data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功率系统管理和联合信息交换数据和通信安全性)IEEE 802.3Information TechnologyIEEE 1588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IEEE Std 802.3TM电信和系统间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求第3部分: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和
25、物理层规范YD/T 1099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YD/T 1627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YD/T 1693基于光纤通道的IP存储交换机技术要求RFC 2544网络互联设备的评测方法RFC 2889网络交换设备的评测方法2.4技术性能要求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符合DL/T 860(IEC 61850)标准的体系结构,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前提下,应支持电子式互感器与合并单元,其设备配置和功能要求应满足无人值班设计要求。信息一体化平台应为变电站内统一的、唯一的信息平台。宜整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及智能辅助系统的独立后台主机,将其功能融入信息一体化平台,实现全景数据监测与
26、高级应用功能。2.4.1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计算机监控系统宜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结构,由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可选)以及网络设备构成。站控层设备按变电站远景规模配置,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按工程实际建设规模配置,但应考虑终期规模的应用。站控层设备布置在变电站主控制楼内的计算机室及主控制室内,间隔层设备分别布置在相应的继电器室内。过程层设备根据需要布置在配电装置现场或者相应的继电器室内。计算机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要求。2.4.1.1系统设备配置1)站控层设备:a 监控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用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维护、管理,可完成数据库的定义、修改,系统参数的定义、修
27、改,报表的制作、修改,以及网络管理维护、系统诊断等工作;负责收集、处理、存储站控层数据;作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人机界面,用于图形及报表显示、事件记录及报警状态显示和查询,设备状态和参数的查询,操作指导,就地顺序控制的显示和操作,单个操作控制命令的解释和下达、闭锁逻辑功能、AVQC等。在进行维护和监控操作时应有可靠的登录保护。根据变电站运行需要,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可采用单机配置,也可按双机冗余配置。b 远动通信设备:应采用双套专用独立设备,无风扇设计,无硬盘,直采直送,通过专用通道点对点方式以及站内的数据网接入设备向各级调度传送远动信息,应具备顺序控制服务、源端维护等基本功能,宜具备支撑经济运
28、行与控制等功能。c 防误工作站(可选):根据变电站的防误闭锁方案,可选择配置防误工作站,通过防误工作站实现对全站设备的防误操作闭锁功能。在防误工作站上可进行操作预演,可检验、打印和传输操作票,并对一次设备实施防误强制闭锁。防误锁具按本期规模配置。d 智能接口设备(可选):用于将站内智能设备的通信协议转换为DL/T 860(IEC 61850)标准协议的转换终端,无风扇设计,无硬盘,该设备为专用设备。设备组屏(柜)布置。e 打印机:配置激光打印机(A3、A4幅面任选),用于打印事件、报警信号、报表等。打印机应具有网络打印功能。f 音响报警装置:由工作站驱动音响报警,音量可调。g 网络报文记录分析
29、仪(可选):网络分析仪、记录仪独立组1面屏。h 信息一体化平台主机:用作站控层全景数据包括一次设备状态监测分析结果数据、二次设备可视化数据、智能辅助系统状态数据、测控及保护数据、故障录波数据等的各种数据收集、处理、存储的中心。应具备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策、设备状态可视化等高级应用功能。宜将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子站系统的功能集成在信息一体化平台中,不再独立配置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子站硬、软件,相关的功能技术规范见智能变电站保护信息管理子站技术规范。信息一体化平台通过专用通道点对点方式以及站内的数据网接入设备向远方传送状态监测、保护信息等全景数据信息。设备宜采用组屏(柜)方式布置在计算机
30、室。i 数据集中器(可选):当I/O测控装置具备同步相量计算时,应配置数据集中器,用于采集I/O测控装置同步相量数据,并送往调度。数据记录的保存应满足相量测量装置通用技术规范的要求。2) 间隔层设备:a I/O测控装置具有状态量采集、交流采样及测量、防误闭锁、同期检测、就地断路器紧急操作和单接线状态及数字显示等功能,对全站运行设备的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处理和传送。I/O测控装置还应配置有 “就地/远方”切换开关。b I/O测控装置可以具有同步相量计算和暂态数据记录功能,通过站内数据集中器将同步相量送往调度,装置支持远方和当地暂态数据文件查询获取功能,同时装置能将整秒同步相量结果和暂态事件上送当
31、地监控后台或信息一体化平台。c I/O测控装置可提供通信接口,接入间隔层状态监测传感器信息,用IEC 61850模型描述状态监测采集量,并上送至状态监测高级应用单元。d I/O测控装置的配置原则为开关电气设备按每个电气单元配置,母线单元按每段母线单独配置,公用单元单独配置。主变压器单元按各侧电压等级单独配置,本体单独配置。e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测控保护不就地下放时,测控、保护应分开独立配置;就地下放时,测控、保护结构上可以一体化设计,但重要的保护、测控模块应独立配置。f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单套测控装置不应在物理上跨接过程层双网,宜与SV A 网和GOOSE A网连接。gf 35kV
32、及以下母线、分段测控装置可单独配置,也可按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配置,就地布置在35kV及以下开关柜上,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具体技术要求见相应保护装置技术规范。3) 过程层设备:过程层设备包含智能终端、合并单元及智能一次设备接口等,可完成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的信号采集、处理和控制,以及互感器采样值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及智能一次设备的具体技术要求见相应装置技术规范。4) 网络设备:a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网络传输速率不小于100M,构成分布式高速工业级以太网,应经过国家或电力工业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并具有国家电网公司交换机入网检测A类产品资质。支持交流、直流供电,电口和光口数量应满
33、足变电站应用要求。具备存储转发交换、零丢包技术及多播过滤功能。技术要求应满足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技术规范的要求。网络交换机的所有光口必须是交换机本身内置光纤端口,不应采用外接光电转换器。交换机的接口类型及技术要求符合IEEE 802.3要求。网络交换机可采用光/电两种接口型式,其性能指标如下:a) 光接口性能指标:智能变电站站内应统一采用多模光器件。发光器件采用1310nm波长。发光功率:14dBm。接收器件的接收灵敏度:25dBm。光纤芯径:62.5/125m。物理接口类型:ST。b) 电接口性能指标:采用五类双绞线传输距离不大于100m,传输速度不小于端口的线速,接口统一选用RJ45接口。
34、网络交换机应具有网络管理功能。b 其他网络设备:包括光/电转换器,接口设备(如光纤接线盒)和网络连接线、电缆、光缆等。2.4.1.2系统网络结构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双以太网。站控层网络负责实现站控层设备之间的通信;间隔层网络负责实现间隔层设备之间、相邻间隔以及间隔层与站控层之间的通信,传输MMS报文、GOOSE报文。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间隔层应能独立完成就地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过程层网络负责实现过程层装置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GOOSE报文及采样值报文。1) 站控层组网需求:a 站控层网络拓扑宜采用双星形,冗余配置2台核心交换机。b 站控层核心交换机向上连接站控层设备,向下连接间
35、隔层网络交换机。2) 间隔层组网需求:间隔层网络交换机向上连接站控层核心交换机,向下连接间隔层设备。 3) 过程层组网需求:a 过程层网络拓扑宜采用星形;b 过程层网络宜配置双套物理独立的单网。4) 交换机配置基本原则a 主控制室和继电器室内网络通信介质宜采用屏蔽双绞线,通向户外的通信介质及用于交换机互联的介质应采用光缆。b 采样值和保护GOOSE报文的传输介质宜采用光缆。c 每台交换机的光纤接入数量不宜超过16对。d 每台交换机应保留12个端口作为调试端口。2.4.1.3计算机监控系统硬件要求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该用标准化、网络化、分布功能和系统化的开放式的硬件结构。所有设备部件均应采取紧锁措施
36、,抗振性能好,并且更换拆卸方便。I/O测控装置应满足工业级标准,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容易维护更换,任何一个模块故障检修时,应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应有自检及自诊断功能,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告警信号,装置本身也应有LED状态信号指示。所有I/O测控装置的部件在输入、输出回路上都必须具有电气隔离措施。一个元件故障不引起误动作,一个单元故障不影响其他单元。计算机监控系统站控层与间隔层的通信介质应为光缆或双屏蔽双绞线,室内设备之间采用双屏蔽双绞线通信,需穿越室外电缆沟的通信媒介则采用光缆。光缆应有外保护层,能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2.4.1.4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要求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
37、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应采用成熟稳定、标准版本的工业软件,有软件许可,软件配置应满足开放式系统要求,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软件及监控应用软件组成,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实时性、可靠性、适应性、可扩充性及可维护性。站控层计算机操作系统应采用UNIX或LINUX等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2) 应采用成熟稳定的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软件许可,它应包括操作系统生成包、诊断系统和各种软件维护工具。操作系统能防止数据文件丢失或损坏,支持系统生成及用户程序装入,支持虚拟存储,能有效管理多种外部设备。3) 数据库的规模应能满足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功能所需的全部数据的需求,并适合所需的各种数据类型,数据
38、库的各种性能指标应能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的要求。数据库应用软件应具有实时性,能对数据库进行快速访问;同时具有可维护性及可恢复性。对数据库的修改,应设置操作权限,并记录用户名、修改时间、修改前的内容等详细信息。4) 应采用系统组态软件用于数据生成、图形与报表编辑等数据库建模与系统维护操作。应满足系统各项功能的要求,为用户提供交互式的、面向对象的、方便灵活的、易于掌握的、多样化的组态工具,宜提供一些类似宏命令的编程手段和多种实用函数,以便扩展组态软件的功能。用户能很方便地对图形、曲线、报表、报文进行在线生成、修改;所有应用面均应汉化,用户可在画面上定义数据库和各种数据集的动态数据和各种动态字符、
39、矢量汉字。5) 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和可扩充性。具有出错检测能力。当某个应用软件出错时,除有错误信息提示外,不允许影响其他软件的正常运行。应用程序和数据在结构上应互相独立。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硬盘空间不足,不得影响系统的实时控制功能。6) 网络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软件,管理各个工作站和就地控制单元相互之间的数据通信,保证它们的有效传送、不丢失。7) 当某种功能运行不正常时,不应影响其他功能的运行。8) 计算机监控系统站控层设备(监控主机兼操作员工作站、防误工作站、远动通信设备、信息一体化平台主机)的软件宜采用统一的软件平台,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图形平台及通信平台软件,以
40、便于工程调试、维护、扩建、培训等。2.4.2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2.4.2.1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I/O测控装置实时采集模拟量、状态量等信息量,通过公共接口设备接受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数据。对所采集的实时信息进行数字滤波、有效性检查、工程值转换、信号触点抖动消除、刻度计算等加工。从而提供可应用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各种实时数据,并将这些实时数据带品质描述传送至站控层和各级调度中心。I/O数据采集单元常规输入量额定值如下:TA二次额定电流:1A、5A。TV二次额定电压:100V(线电压)、100/V(相电压)。特殊量输入:420mA,DC 0V5V。1) 采集信号的
41、类型。采集信号的类型分为模拟量、状态量(开关量)。a 模拟量包括电流、电压、变压器挡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功率因数和温度量等。b 状态量(开关量)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开关的位置信号、一次设备的告警信号、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及告警信号、运行监视信号、变压器调压分接头位置信号等。2) 信号输入方式。a 模拟量输入:通过SV网络或点对点方式获得交流量采样信息。间隔层其他电气量中的直流电压、温度通过变送器输入,可接入的变送器输出为4mA20mA、DC 0V5V。b 状态量(开关量)输入:通过智能终端采集断路器、闸刀等的信号。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机通过MMS网络获得这些数据。c 保护
42、信号的输入:站控层设备直接通过MMS网采集保护信息。d 智能接口设备: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智能接口设备采用数据通信方式收集各类信息,负责直流电源系统、交流不停电系统、火灾报警装置及主要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子系统的接入,其容量及接口数量应满足以上所有设备的接入,并留有一定的裕度,具备可扩充性以满足终期要求。3) 数据处理。a) 模拟量处理:实时采集数据并进行相应转换、滤波及数据库更新等。b) 状态量处理:实时采集状态量并进行滤波及数据库更新等。c) 同步相量处理:采用稳态采集的数据,实时计算同步相量,以设定的频率上送子站数据集装器,并上送调度。d) 暂态数据记录:装置能触发记录实时采集的模拟量和状态量
43、,生成符合要求的数据记录文件,并支持文件查询。e) 状态监测结果信息:接收状态监测分析结果信息,用IEC 61850模型描述并上送状态监测分析结果信息。数据应按照DL/T 860(IEC 61850)标准的要求加入相应的品质位,如检修态等。4) 测控装置应支持取代功能。2.4.2.2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1) 数据库的建立。a 实时数据库:存储计算机监控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其数值应根据运行工况的实时变化而不断更新,记录被监控设备的当前状态。b 历史数据库: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数据将存放在历史数据库中。应提供通用数据库,记录周期为1min1h可调。历史数据应能够在线滚动存储1年,无需人工干预。所有
44、的历史数据应能够转存到光盘或磁带等大容量存储设备上作为长期存档。对于状态量变位、事件、模拟量越限等信息,应按时间顺序分类保存在历史事件库中,保存时间可由用户自定义为几个月、几年等。2) 数据库的维护。a 数据库应便于扩充和维护,应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可在线修改或离线生成数据库;用人机交互方式对数据库中的各个数据项进行修改和增删。可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各数据项的编号,各数据项的文字描述,对状态量的状态描述,各输入量报警处理的定义,模拟量的各种限值,模拟量的采集周期,模拟量越限处理的超越定值,模拟量转换的计算系数,状态量状态正常,异常的定义,电能量计算的各种参数,输出控制的各种参数,对多个状态
45、量的逻辑运算定义等。b 可方便地进行交互式查询和调用。2.4.2.3调节与控制1) 顺序控制。计算机监控系统应支持顺序控制操作。a 满足无人值班及区域监控中心站管理模式的要求。b 顺序控制应采用站控层集中式模式,无人值班模式时,顺控服务模块统一配置在站控层远动通信设备中,远动通信设备可接收和执行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和本地自动化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经安全校核正确后,自动完成符合相关运行方式变化要求的设备控制;有人值班模式时,顺控服务模块同时也配置在监控后台主机中,就地的顺控操作通过监控后台机下发控制指令。c 宜具备自动生成不同主接线和不同运行方式下典型操作流程的功能。d 应具备投、退保护软压板功能。e 应具备急停功能。f 可配备直观图形、图像界面,在站内和远端实现可视化操作。g 宜具备与视频监控系统的互动功能,采集设备操作的视频分析结果作为顺控操作步骤判别的依据。2) 自动调节。电压无功自动调节,由站内操作员工作站或远方控制中心设定其投入/退出。计算机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并结合设定的各种参数进行判断计算后,根据调度下达的电压曲线或根据AVQC控制策略自动对电容器或电抗器断路器发出投入或切除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