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七篇)与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研讨发言稿(六篇)汇编供参考.docx

上传人:h****i 文档编号:29586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8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七篇)与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研讨发言稿(六篇)汇编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23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七篇)与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研讨发言稿(六篇)汇编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23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七篇)与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研讨发言稿(六篇)汇编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23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七篇)与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研讨发言稿(六篇)汇编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23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七篇)与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研讨发言稿(六篇)汇编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七篇)与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研讨发言稿(六篇)汇编供参考2023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七篇)【目 录】党课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课讲稿:聚焦“五个坚定不移”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课讲稿:正确处理“六对”关系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课讲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课讲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

2、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二十大主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团结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奋楫扬帆、劈波斩浪,用新的伟大奋斗铸就新的历史伟

3、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我们党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贯穿始终,成为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词,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要真正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深入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概念。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性课题、世界历史性事件和世界历史性进程,主要指的是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

4、一般而言,现代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经济,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束缚资本主义的旧的生产关系,为工业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的扩展;法德等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实现了工业化,以殖民主义的方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现代世界体系。从历史的大尺度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普遍的世界交往,摧毁了神学统治和封建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构建起一个东方从属于西方、农业民族从属于工商业民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由此,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把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看成人类唯

5、一的现代化,看成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自然形态。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可逆转,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虽然资本主义现代化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具有自身的先进属性,但自身也存在对内剥削人民、对外血腥掠夺等弊端。有些发展中国家错误地将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奉为圭臬,唯马首是瞻,全盘搬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大搞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理论指导的现代化,结果深深地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等一系列现代化陷阱之中,进而出现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不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严重短缺、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理想信仰缺失等一系列严重社会

6、问题。严峻的现实说明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所谓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模式,已经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现代化陷阱”和“现代化危机”之中。实践证明,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对于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而言,要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开辟现代化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我们党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肩负起把落后的农业

7、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道,我们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障和物质基础。党的十八

8、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要求、符合世界

9、现代化进步潮流、扎根中国大地和切合中国实际以及更好地实现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现代化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新道路、新奇迹、新形态,为世界现代化版图增添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答卷。“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创新突破取得的宝贵成果

10、,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从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来看,现代化的共性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是不同国家实践现代化的过程与实践普遍性的具体方式、道路和措施会依据国情、历史不同而有所差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种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关系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普遍性在中国现代化历史实践中的特殊历史形式,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当中普遍性

11、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从普遍性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主要存在以下5个共同特征。一是共同具有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推动的发展性。现代化起源于人类的现代工业文明替代传统的农耕文明,一路发展下来,经历了若干次革命浪潮,发展的内容越来越具有现代发展的意义,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社会质态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现代化发端时用工业文明替代传统农耕文明,而是在工业文明、科技文明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现代化的提升和进步。二是共同具有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的制度创新性。现代化的发展有它所需要的制度条件,各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和方式可能不同,但共同的是,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资

12、本主义当年在英国和西欧的发展,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解放发展生产力,最终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巩固奠定了生产力的基础。之后人类现代化的革命也都伴随着深刻的制度体制变革,比如美国的现代化道路就创新采取了增量改革,通过疆土的不断扩张将改革压力和矛盾化解或缓解掉。从中国的制度创新来说,最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提出实现中国现代化、赶上西方列强,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这个能力,官僚资产阶级没有这个愿望,帝国主义不允许,所以现代化并没有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

13、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逐步确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伟大制度创新,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制度基础和条件。三是共同具有意识形态革命推动的精神引领性。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是人自身道德和社会伦理秩序发生深刻革命、精神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资本主义在推动现代化、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解放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就在道德世界和精神领域对中世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批判除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等各层面的系统检讨之外,还沉淀形成了新的道德秩序和精神世界,进而引领资本主义革命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同样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逐步实现的,这一过程中彰显出了创

14、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变革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四是共同具有人对自然能动变革的互动性。现代化一定是对人对大自然的改造和人与大自然之间进行博奔的过程,认识自然世界、改造自然世界,进而满足人类文明的要求,这就存在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互动过程。比如现代化进程最早的一些西方国家,它们的现代化就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开发。五是共同具有全球市场化推动的开放性。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源,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在开放和国际竞争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因此,现代化一定是具有开放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大都

15、伴有开放扩张等特点。我们也经历了西方列强枪口下的被动开放、改革开放后的主动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水平开放三个阶段,主动或被动地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5个方面的精准概括。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总人口也只有大约10亿。而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性地进入现代化社会,其艰巨性、复杂性、挑战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要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这个客观实际出发,具有自己的特点,从客观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同时,推进这样规模的现代化,

16、其意义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必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版图,重塑世界现代化格局,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我们不能接受两极分化的格局,我们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都有机会凭自己的能力参与现代化进程,凭自己的贡献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当然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这里面有一个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的问题;同时,共同富裕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会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十八大以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以往一些

17、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强大的物质基础、人的物质生活资料丰富当然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学家描述的那种“单向度的人”,丰富多彩的人性蜕变为单一的物质欲望,那也是人类的悲剧。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纵观世界现代化史,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通病。我们之前也走过不少弯路。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全面推进可

18、持续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遏制住了生态环境破坏势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融入了我们的制度、政策和文化之中。我们今后还要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迈向全面绿色发展之路。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我们的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我们制度决定的,也是我们文化决定的。我们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的根

19、本利益,也给世界发展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加美好的未来。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本质要求包含了领导力量、发展道路、指导原则等方面丰富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丰富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其中特别需要领会的是,

20、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性质具有最大的中国特色,其他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模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历史反复表明,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会是“一盘散沙”,中国社会将混乱无序。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的要求和选择。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领导;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历史,决定什么样的制度安排。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行。这一本质要求还全面体现了对人民的关切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说,这是从中华文明的伟大

21、复兴,进而惠及全人类的共同福祉,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贡献,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骄傲和国际主义意义,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不仅是爱国主义的,而且是国际主义的和具有全球视野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

22、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强调的是领导力量问题。从历史经验来看,现代化进程并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发展中必然会遇到诸多来自国内外的困难和挑战。要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由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性质、特点及条件所决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发起、建设和成功。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3、,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强调的是前进方向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前进道路上,必须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

24、己手中。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强调的是发展目的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原则。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前进道路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这强调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

25、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新时代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可喜步伐。前进道路上,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强调的是方式手段问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斗争赢得主动、取得胜利,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和宝贵经验。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直同一切敌人、困难和挑战进行

26、不屈不挠的斗争,伟大斗争贯穿党的整个历史过程。新时代党带领人民以“四个伟大”统揽全局,成功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党的历史主动是由斗争赢得的,走向未来也要靠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和善于斗争。前进道路上,必须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些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中各种关系的本质概括,集中体现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实践指向,既是对以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7、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实践遵循。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

28、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总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光辉灿烂,是唯一保持5000多年延绵至今的文明主体,对人类历史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代以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历史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

29、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接续奋斗中开拓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但是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场,接连而起、轮番出台的各种救国强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

30、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成立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彻底扭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不断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铸就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风尚,另一方面真正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国地位,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新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

31、目标。1956年之后,针对苏联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日益暴露的弊端,毛泽东同志要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并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要求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工业优先、工农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自立自强、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既以博大

32、的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捍卫、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创

33、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极大地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既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成功探索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不仅实现了中华文明从近代以来的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包容的转变,而且锻造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实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从传统形态到当代中国形态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北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34、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14亿多人口的庞大规模上,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中华文明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凝聚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展示了前所未有

35、的自信。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一)引领人类文明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覆盖14亿多人口,覆盖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且用70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切合中国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现代化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致力于14亿多人口的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而且中国共产党以博大宽广的胸怀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坚持和平、发展、

36、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魅力和自信。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历史上国强必霸的老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二)坚持并联式推进从发展进程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的,而不是串联式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37、。”中国的赶超战略以及对西方的学习借鉴,使得中国并没有亦步亦趋,没有完整经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所有阶段,而具有鲜明的压缩性、并联式发展的特点,从而用短短7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多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三)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而西方的现代化,特别是早期的现代化,则是单维的。中国共产党所推动的现代化则既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38、的战略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展示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前景。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是因为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立足中国独特的国情,有着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之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39、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明确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含九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前提;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六大任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

40、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因为我们是14亿人整体推进的现代化,而不是一部分人的现代化。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它并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这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逻辑,而不是以资本作为逻辑。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说明我们的现代化并不是西方那种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而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现代化,而是可持续的现代化。我们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

41、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是要实现全世界的互利共赢,而不是以对外扩张、掠夺为支撑的现代化。可以说这五个特征从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也是人民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而不是像西方狭隘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都切实体现了这样一种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立场,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一)拓展人类文明发展路径中国的成功实践,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路径,也向世界说明了一

42、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二)丰富人类文明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有创新创造,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比如,中国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思想理念,为人类文明增添了新的内涵,提高了人类文明程度。(三)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43、四)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类文明成果空前繁荣。但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叠加。面对全球性问题,有的国家将其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筑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高墙”;有的国家以冷战思维思考问题,试图用遏制、对抗的办法解决世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五)深化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对文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分析,认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

44、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特质,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深化人类对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类文明持续发展进步。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中华文明实现的一切重大转变,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于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以

45、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大的辉煌!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志们: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踔厉奋发推进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指出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强调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

46、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和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自成立以来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

47、斗,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座又一座巍峨丰碑,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新纪元,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实现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

48、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党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彰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 2024年围绕“六项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学习教育研讨发言材料与“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材料发言稿【4篇文】.docx2024年围绕“六项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学习教育研讨发言材料与“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材料发言稿【4篇文】.docx
  • 2024年全面围绕“6项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研讨交流发言稿(4篇)供参考.docx2024年全面围绕“6项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研讨交流发言稿(4篇)供参考.docx
  • 2024年“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发言稿与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研讨发言稿【四篇文】.docx2024年“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发言稿与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研讨发言稿【四篇文】.docx
  • 2024年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发言稿与围绕“在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等六项纪律方面”研讨材料发言稿【4篇文】.docx2024年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发言稿与围绕“在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等六项纪律方面”研讨材料发言稿【4篇文】.docx
  • 2024年“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材料发言稿与围绕“六项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交流研讨发言材料(四篇)供参考.docx2024年“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材料发言稿与围绕“六项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交流研讨发言材料(四篇)供参考.docx
  • 2024年学习教育严守党的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研讨发言稿与“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发言稿【4篇文】.docx2024年学习教育严守党的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研讨发言稿与“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研讨发言稿【4篇文】.docx
  • 入团仪式主持词.pdf入团仪式主持词.pdf
  • 十二岁生日宴会主持词.pdf十二岁生日宴会主持词.pdf
  • 2024年“在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研讨材料发言稿与党纪学习教育纪律教育心得体会发言稿【4篇文】.docx2024年“在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研讨材料发言稿与党纪学习教育纪律教育心得体会发言稿【4篇文】.docx
  • 2024年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研讨发言稿与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专题学习研讨发言稿【共5篇】.docx2024年围绕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研讨发言稿与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廉洁纪律和群众纪律”专题学习研讨发言稿【共5篇】.docx
  •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