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资料(简体中文版).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955814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资料(简体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资料(简体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资料(简体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资料(简体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资料(简体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程内容I. 企业伦理1. 伦理是什么?2. 中西伦理观的比较3. 企业伦理理论4. 伦理决策思考原则5. 企业决策的伦理准则6. 企业伦理与公司治理II. 社会企业1. 社会企业为何?2. 社会企业的兴起3. 翻转社会的变革力量4. 台湾社会企业地图亮点5. 加入行动者的队伍6. 社会企业:创业实战手册III. 企业社会责任1. 企业社会责任为何?2. 股东利益与企业社会责任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4. 利害关系人与社会责任范围5. 慈善公益与竞争优势6. 企业社会责任过犹不及IV. 社会责任指数与全球化社会责任1. 社会责任的存在价值与指针2. 社会责任指数3. 全球策略外包4. 全球化社会

2、责任V. 企业聚焦I. 企业伦理1. 伦理是什么?伦理在中国的传统观念:指人际之间,各种角色关系的道德规律。在国外的认知是:在群体或社会脉络下,人际间、个人与组织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各种角色关系的行为规范。又有谓伦理是基于理性的自觉(道德自律)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角色关系,而订出彼此相互之间适当的行为准则。根据韦氏大辞典:是要符合道德标准或者是某一个专业行业的行为标准。一般而言,在法律制定未周延的范围之外,社会特别需要靠伦理来运作。所谓企业伦理(又称为企业道德),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组织都包含有伦理问题。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理问题

3、。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应当重视人性,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企业伦理观念是美国70年代提出的,最近几年日本也开始对企业伦理问题进行研究。台湾对企业伦理的认识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企业伦理的内涵尚缺乏了解。有人认为,企业是将赚钱作为主要目标的,伦理则是追求的道德规范,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没有必然联系,甚至是水火不兼容的,因此认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伦理是相矛盾的。其实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的思维方式是落后于新时代的。在当今时代,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而不考虑企业伦理,则企业的经营活动已越来越为社会所不容,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就是说,如果在企业经营活动

4、中没有必要的伦理观指导,经营本身也就不能成功。树立企业伦理的观念,体现了重视企业经营活动中人与社会要素的理念。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伦理是哲学的一股支脉,它涉及道德哲学,或是关于道德、道德问题以及道德判断的哲学思考。伦理基础与道德行为伦理哲学家将伦理学区分为两个特定群:一为目的论(teleology),一为义务论(deontology)。这两种看法代表了两个深具影响力而彼此竞争的道德理论。以行为结果来决定道德的理论,最著名的代表首推功利论(utilitarianism),又被称为目的论;另一方面,以动机或独立于行为的道德原则去判别道德的理论,则是义务论。企业随着社会商业活动的扩大应运而

5、生,企业规模也因科技的进步日益扩大,企业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与社会的互助更为密切,企业主导社会发展趋势的权力日益明显,企业伦理的观念开始受重视。 严格来说,企业伦理与伦理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只不过其范围界定在企业的层次上,企业伦理是将个人伦理规范扩充应用到企业的行为准则;Clarence Waltyon曾对企业伦理做如下的定义: 企业伦理是将伦理判断标准范围予以扩充,使其包含社会期望,公平竞争,广告审美,人际关系的运用,社会责任的界定,企业内部合作协调之行为与对外行为之协议,顾客至上的程度,合作大小的关连性,通信处理等。 伦理发生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个人对伦理规范的认知与实践也互有差异。同

6、样地,企业伦理与金业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企业伦理因企业组织的不同也互有差异,企业伦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员工的工作态度,也主导企业的经营质量与经营绩效。近来在管理方面常为大家提起之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实质上与企业伦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企业常有不公平(unfair),反伦理(unethical)或不道德(immoral)的行为发生,企业内部凝聚力自然会减弱,企业文化必然无法形成,企业的经营理念亦无法落实推动。 企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通常是被交互使用,因两者均是讨论企业应该做些什么,以及企业活动对社会之影响与冲击。Archie B.Carrol(l981)认为技术上两者不易区别,企业社

7、会责任,主宰公司管理决策者的政策制度,而公司政策与经营哲学,常取决于少数的个人;学理上企业社会责任着眼于整个公司或组织的现象,企业伦理着取决于企业政策的管理者个人。国内管理者徐木兰(1989)认为企业伦理包括:老板与员工,老板与社会和公司与消费者的关系。员工方面的企业伦理包括:员工彼此间关系,员工与老板和员工对消费者的关系。企业伦理并非单纯的利他行为,而是在利他的考虑下,追求自利的表现,从自利的过程中达到利他的效果。企业伦理的实践就是追求企业与社会互利的行为。如果说伦理是人类行为表现和做事态度的根源与重心,那企业伦理就是决定企业经营理念和绩效表现的基本因素,它不但是企业管理的源头,更是展现企业

8、竞争优势之法宝。伦理是人与人相处应遵守的原则,也就是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人如果只是孤独的个人,就如漂流到荒岛的鲁宾逊,当然可以无拘无束照自己的意思为所欲为。不过即使只是孤独一个人,也不能不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以免破坏了所寄身的环境,最后自食恶果。因此伦理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涉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守伦理是开明式的自利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伦理的诞生是自然理性(natural reason)的结果。试想在一种没有伦理规范约束、也没有法规制度节制的原荒状态(The state of nature),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存利益而争,人与人的利益相冲突,

9、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敌人,这时只有最聪明、最强悍的人才能打败敌人,取得他想要的利益。不过即便是头脑最好、体力最强的人也不能不提心吊胆,处处设防,以免为人所乘。这是一种怎样恐怖残忍、焦虑不安的生活!霍布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愿意接受若干共同遵守的原则,各自约束自己的行为。虽然每个人的自由因此受到限制,但一般而言,每个人都会因此得到更多的自由,人和人也因此可以和平相处,形成社会。这种由自然理性所产生的共同原则,霍布斯称为自然律(natural laws)。霍布斯的伦理论从自利出发。自利有其限度,自利如失去节制以致和别人的自利相冲突,反而得不到自己的利益。因此遵守伦理、自我约束,是一种开

10、明式的自利(enlightened self-interest),更能符合自己的利益。伦理出自利他的关怀不过自利只是人性的一部分,人同时也关心别人的利益。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可能是孟子的性善说。孟子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所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不忍人之心就是关怀别人的利益,看不得别人受苦。因为关怀别人的利益,所以才行王政;如果看到别人受苦而不关心,简直不是人。大多数人可能想不到,重视自利、主张追求自利可以达成公益的经济学之父亚

11、当史密斯(Adam Smith)其实和孟子一样,是一位性善论者。史密斯在他的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1759)中开宗明义就说:不论我们认为人如何自私,在他的天性中必有若干原则,使他关心他人的幸福和快乐,虽然他从中并无所获,只是乐于看到。这就是同情或怜悯,也就是当我们看到或想到别人的不幸时感觉到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向人性中的其他热忱一样,并不限于善良慈悲之士,即使穷凶恶极之辈或铁石心肠的亡命之徒,亦非全无同情之心。史密斯进一步分析,利己之心导致审慎的美德( the virtue of prudence ),使人追求财富、地位和名声;利他之心导致公

12、平的美德( the virtue of justice )和仁慈的美德( the virtue of beneficence )。公平是不伤害别人的利益,仁慈是增加别人的利益;公平必须要求,仁慈只能期盼。史密斯的经济理论建立在审慎和公平之上,但不涉及仁慈。在公平的原则下追求自利,才能使社会全体的利益增加。伦理的形成并非全出于自利的思考,也有利他的关怀。人因贡献成就而满足人聚居形成社会后分工合作,使生产力提高、所得增加,也得以积蓄财富,投资于资本与知识,使经济持续成长,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也从生物的境界提升到社会的境界。生物存在的意义无非只是个体的生存与群体的繁衍,而我们从自然现象中得到的残酷领

13、悟是,群体的繁衍比个体的生存更重要,我们看蚕的一生,忙着吃桑叶、不断长大,时候到就做茧自缚,又破茧而出化为蛾,交配、产卵,而后力竭而死,但种族却因此得以延续。我们再看蝉;蝉的寿命只有一、两星期,他们在这段短暂的时间中忙于求偶、交配、产卵而亡。而后蝉的卵深藏于地下数年甚至十数年,才有机会钻出幽暗,重历轮回。和这些昆虫不同的是,人在社会中有贡献、有成就,并从贡献与成就中获得地位、名声,感到愉悦与满足。孟子和他所代表的中国思想家着眼于贡献、成就,重视利他的美德。史密斯着眼于财富、地位和名声,重视审慎的美德。人也在社会的人际互动中展现爱恨情仇。人生有忠恕、有情义、有悔恨、有归属、有依恋,也有不如归去的

14、叹息!有社会才有文化,社会提升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生命。有一副对联说得好: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的生活。如果没有伦理,下联的境界就不可能存在。伦理是目的,还是手段?视伦理为功利思考的结果,认为人为了自己长期的利益才接受共同互利的原则,属于伦理的目的论(teleological theory)。认为伦理出于利他的关怀,属于伦理的义务论(deontological theory)。目的论视伦理为手段,以达到共同的利益,最后是自己的利益。义务论视伦理为目的,将伦理的实践当作目的本身而努力追求,而非藉以达到其他的目的。亚当史密斯的话说明,人有利己之心,也有利他

15、之心。不过利己之心强烈,利他之心薄弱,这是大自然物种生存自然的道理。史密斯说,我们饥思食、寒思衣,好喜乐而恶苦痛,都可以视为大自然的声音,要我们趋吉避凶,维护身体的良好状况,留得青山在才有柴烧。不过以伦理为手段,以自利为最后的目的,则在遵守伦理不能达到目的时,就可能被弃伦理而改采其他有效的手段,这是我们在各式各样的企业丑闻中普遍看到的现实。然而将伦理当做一种目的加以实践,则可能与自利冲突而十分困难,虽然有时候可能只是短期的自利。所以修身君子必须不断检讨自己。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和信都是伦理的目标,习是对学习目标的实践。古时君子以利他的关怀为先以下

16、让我们看几则我国古人对伦理目标的坚持:论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富贵贫贱,是自利的关怀,人是利他的关怀。儒家的义接近史密斯的公平(justice),儒家的仁接近史密斯的仁慈(beneficence),仁比义有更高的境界。富贵或贫贱如果违背伦理的原则,纵然得到也不要或不去。君子的人格中如果失去仁,还有什么名声可言呢?我们如果将这段话和史密斯的审慎的美德放在一起看,我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以史密斯思想为基础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之间的异同就非常清楚了。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7、自利已经太为人重视了,所以不宜再加强调。在看孟子。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富是财富,爵是官职、地位,两者都属利己的目标,包含在史密斯的审慎的美德之中,仁和义则是利他的目标。世俗看重的是利己的目标,君子看重的是利他的目标。人人可能都认为利他是更崇高的情操,可是有几人会因此放弃眼前切身的利益呢?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驰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高堂华屋、锦衣美食、饮酒游乐,虽然很多人向往

18、,但孟子并不放在心上。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年间被诬陷入狱。他出狱后在一封给老朋友文彦博的信中说:轼始得罪,仓皇出狱,死生未分,六亲不相保。然私念所及,不暇及他。但顾平生所存,名义至重,不知今日所犯,为己见绝于圣贤、不得复为君子乎?抑虽有罪不可赦,而犹可改也。苏轼这次入狱差一点断送了性命,但他出狱后最在意的却是名声、道义以及是否仍然是一位君子,为圣贤之士所接纳。哪里像今日台湾曾为国家元首的政客,在位时玩法弄权、贪污收贿,A国家的钱再利用人头藏到国外,下台后东窗事发,遭司法究办,不但国人尽知,而且成为国际丑闻,自己却夸夸其谈、恬不知耻。人格的高下真是如天壤之别!人有品德和智慧,才能在财富

19、、地位和权力上淡泊。所以孟子才会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伦理是目的而非手段视伦理为手段,欲达到的目的是社会的互信、和谐、秩序与安定,并且以此为基础达到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然而社会的个别分子,如果没有视伦理为目的而奉行的道德修养,反而可能利用伦理来获得自己的利益。例如人人诚实,所以我说谎别人容易相信;人人讲信用,所以我才可以借到钱。不过违反伦理而从社会的诚信中获利的人,纵然得逞于一时,终必为社会所唾弃。孟子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仁义忠

20、信、或者说品德,是老天爷赐予我们的荣耀,公卿大夫、或者说官职,是世俗给予我们的地位。孟子所说的古之人是指古时候的君子,今之人是指今日的小人。古时候的君子以伦理为目的,修养品德,世俗的地位荣华自然随之而来,例如传说中的尧传帝位于舜。今日的小人以品德伦理为手段骗取世俗的名位,记得到名位,则原形毕露,恢复其卑鄙龌龊的本性。但林肯说,我们可以欺骗一部分人于一时,但不能欺骗所有人于永久。最后只有自取败亡。只怕以伦理为手段欺世的小人多了,使社会互信日愈败坏,形成反淘汰的状况,这时候诚笃君子往往成为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2. 中西伦理观的比较所谓中西伦理观的比较,严格说应该是现代西方的伦理观和我国传统以儒家思

21、想为代表的伦理观之比较,不幸我们当前流行的文化已相当西化或所谓现代化了。幸福函数由各种价值构成我们已在前面介绍英哲亚当史密斯的美德说。世人多知道史密斯是经济学鼻祖,知道他的名著富国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1776),但较少人知道史密斯原是道德哲学、也就是伦理学教授,后来才发展他的经济学体系。他在富国论出版前十七年出版道德情操论,是他在道德哲学方面的名著。史密斯认为,人有利己之心,也有利他之心。他说:我们关心自己的幸福,所以产生审慎的美德(the virtue of prudence);我们

22、也关心他人的幸福,所以产生公平的美德(the virtue of beneficence)。他的审慎是指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包括财富、地位和名声。我们需要财富以维持健康的生活让我们可以生存成长;我们也需要财富以维护地位和名声。史密斯认为人们对地位和名声的追求比对财富更强烈。我们所追求的目的(ends)就是所谓价值(values)。目的有最终目的(ultimate ends)和中间目的(intermediate ends);中间目的是用以达到最终目的的目的,严格说是手段,而价值是指最终目的。我们虽然常常谈价值,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也很少静下来想一想价值是什么?一切价值来自欲望的

23、满足。欲望的满足产生经济学所说的效用(utility),效用产生价值。利己之心的满足和利他之心的满足都产生价值。所以不能说追求自己的利益就成为罪恶。我们可以将史密斯审慎美德中对财富的追求,解释为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这是经济学中狭义的价值;我们对地位和名声的追求,可称为社会价值(social value);对公平和仁慈的向往则可称为伦理价值(ethical value),这是当前社会上谈到社会良心或企业良心常说的另外一种狭义价值。伦理价值是由于心存善良、公正、仁慈而感到平安喜乐的一种心境。孔子说:仁者不忧。此外,在史密斯的审慎美德中增加一项精神价值(spiritual va

24、lue)。精神价值是指不以物喜,不为己悲而怡然自得的一种自由闲适的心情。苏东坡在徐州时有一首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诗中有下面的句子: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徐州是山城,徐州的酒也许不是很好,但在月明花香之夜,月光投射到酒杯中却很美,让我们且饮杯中之月吧!可是良夜尚早,明月依然皎洁,为什么洞箫声歇,曲终人散呢?因为担心月亮落下去,杯中的月就不见了。苏东坡在超然台记中曾经说: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在儒家的伦理系统中,经济价值相当于利或富,社会价值相当于名或贵,伦理价值包含仁和义,相当于史密斯思想中的仁慈与公平。又社会价值是孟子的人爵,伦理价值是

25、孟子的天爵。以上的比较可以用下表来表示经济价值(EC)、社会价值(SO)、精神价值(SP)和伦理价值(ET)共同构成我们的幸福(H)函数(F),可写成下式: H=F(EC,SO,SP,ET)重视成长vs.重视稳定每个人赋予不同价值不同的重要性,这些不同的重要性大致反映他所处社会的价值系统(value systm),以及他成长的环境对他人生态度的影响,也有或多或少的成分是他自己的学习和修养的表现。因此同样社会环境、同样成长背景下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选择。我们大致可以说,亚当史密斯代表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强调利己,认为在伦理规范下追求自利可以有效达成公益;传统儒家思想强调利他,虽不否认自利的

26、重要性,但并不赋予优先的地位。不过传统儒家思想所反映的是社会上层菁英的价值偏好,他们承担的使命是促进全民的福利,而不是他们自己的福利,或者是说他们和一般老百姓有不同的幸福函数。现代西方重视进步与成长,传统中国重视稳定与和谐,反映不同时代技术条件的不同。在工业革命前技术停滞的时代,利用自利动机追求财富增加,并不能促成经济进步,只会引起社会不安。3. 企业伦理理论企业伦理的行为判断准则,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了解到伦理问题的本质和决定何种行为较合乎伦理规范。有三种模式被使用于评估个人和管理决策以及引导行为的道德标准。表是该三种模式的简单说明。表:企业伦理发展模式模式决定因素伦理行为限制功利模式

27、Utilitarian成本利益之比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总利益大于总成本。人性因素与社会因素之成本不易衡量,大多数人可能忽略少数人的权益。权利模式Rights个人权益。基本人权受到重视。权利冲突时如何取得平衡点。公平模式Justice公平分配、利益和负担之分配。成本与利益之公平分配。成本与利益不易衡量,公平分配的观点不一致。功利模式功利模式或效用模式(Utilitarian model)是一种成本利益分析方法,对于企业的决策、政策或行为的决定,主要是针对投入的总成本和所产生的总利益做比较,而其决定因素则是总利益超过总成本,成本与利益的考虑因素主要应包括经济因素、人性因素和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28、是从数量因素来考虑,常以货币之总金额来比较:人性因素和社会因素则牵涉到非数量因素,考虑其对个人心理上或情绪上的冲击,和对社会整体的影响。功利模式趋向于以“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方式做为取决准则,重点在行动所产生的结果与投入做比较,它基本上不重视其行为动机,只要其正面的结果超过负面的结果,则被视为伦理的或道德的行为。我们可以用图1来说明在社会中个人抉择对其他人之影响:第一象限代表双方互利、第二象限代表只有己方获利但损害他人、第三象限代表双方均受到伤害而第四象限代表他人获利而己方受害;各象限内又可加以细分,譬如在第一象限中为互利的结果但如决策低于45度线则代表己利多于他利为利己利人,而高于45度线

29、则为他方获利多于己方,其结果为利人利己,譬如说个人的捐血行为或慈善捐款,您说它是利己多还是利人多呢?直觉上,第三象限的情况不太可能会发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例子来验证害人害己的情况。譬如,厂商间的恶性削价竞争最终结果将造成双方均没有利润。此外,在竞标场上因周遭气氛渲染不断往上喊价最终将造成得标者付出过高的价格购买商品而其他竞标者没有购买到期望商品的局面。自由竞争市场的经济体系下如以功利模式做道德分析,当一家公司的竞争行为可能造成其他公司的经济损失或破产,此种行为在功利模式下是道德的。因为其前提是能提供消费者更低价格和更佳质量,大多数的消费者能获得益处,而少数公司破产,以及造成少数员

30、工短期失业的负面影响,则被视为利伯维尔场的短期必然结果,长期它是可创造企业与社会共荣的好处。图1:社会利益图解权利模式权利模式(Right Model)就是个人对某事的资格。当一个人被赋予某种行为的资格或对他人采取某种行动的资格时,他就拥有权利。此种资格的赋予,可能源自于法律制度的允许授予个人在特定情况下采取行动,此种权利称之为合法权。譬如:美国宪法保证所有公民演说自由权,商业法令详细规定每个团体对有效契约有权要求他人履行契约。权利也可源自于道德标准,譬如工作权,被认为是人类所应有的权利,称之为道德权或人类权。它是基于道德的规范和原则,说明人被允许去做某些事情,是每个人、各民族都应拥有的权利,

31、而不像合法权会受到限制,其主要目的是使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或追求某种利益,其选择会受到保护。公平模式公平的伦理模式(Justice Model)系以公平、公正、不偏袒为主要基本原则,做为衡量与评估行为的准则。John Rawls提出了两项公平原则:(1)平等原则:每个人都在最大限度的平等原则下,享有与他人相当的基本自由权利。(2)差异原则:社会和经济不平等被调解,使得人们有理由希望它们对每个人都有利,并且它们所附属的职务和职位对所有人开放。Degeorge(1986)提出了四种型态的正义:(1) 补偿正义(compensatory justice):着重于某人的权利因他人的侵害而受损时,应得到适

32、当的补偿。(2) 报应正义(retributive justice):着重于做错事的人应承受他应有的处罚。(3) 程序正义(procedural justice):着重于透过一组织设计规划公平决 策程序。(4) 分配正义(distributive justice):着重于社会利益与负担分配的公平上。又可区分为几个不同的伦理准则:平均分配论、需要论、贡献论、自由选择论。4. 伦理决策思考原则 当我们面临伦理问题时,可利用图2的分析步骤,来判断某项决策是否符合伦理原则;图2同时也提供了两项一般法则来当作分析的基础。全体一致法则 如果我们想知道一项决策、政策或活动究竟是属于伦理的或非伦理的;首先,我

33、们必须回答图2的三个问题,如果回答结果皆“是”,则表示该项决策、政策或活动可能是符合伦理的;反之,若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显示我们可能做了一非伦理的决策、政策或活动。 或许你会觉得疑惑,为什么我们不能肯定的说它是绝对符合伦理,或它是绝对不符合伦理的,其主要原因有下列四点:()使用不同的信息来源;()效益与成本的衡量方法有所差异;()对公平的涵义看法分歧;()对各种权利有不同的排序。 但无论如何,当三项问题都得到全体一致的“是”或“否”的答案时,我们依然可得出符合伦理或非伦理的结论。优先级法则 当全体一致法则无法适用时,即在三项问题的回答中,有两项回答“是”,一项回答“否”,或是其他各种可能

34、组合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判断它是伦理或非伦理的呢? 此时有赖于我们的选择而定,企业经理人或员工必须决定三项伦理原则的优先级,亦即它到底是功利是权利或是公平的原则对经理人、员工或组织而言;这是最重要的排序。当然,先后顺序的决定会深受到企业文化及伦理环境的影响,譬如在一个重视法规的伦理环境里,可能会给予功利原则较高的评价;但,若是在一个强调关怀的伦理环境,则可能会较尊重员工的权利及公平对待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当然,伦理原则的选定也会受到上层经理人的价值观,以及企业决策者的个人特质影响。 图2企业行为的伦理思考模式企业伦理的涵盖范围企业伦理是提供一组伦理的规则、标准与信条以便企业在面对抉择时参考。企业伦

35、理由个人到社会包涵了社会规范、组织的政策规章以及个人行为标准等内容。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所涵盖的范围最大,下述的个人与组织都需依循社会规范的标准,社会规范包括人们行事行为所依循的准则与标准。社会规范并不全然会带来正向的效果,如刻板印象与偏见、民族主义、歧视等等也都包涵在社会的规范之中。组织的政策规章一个组织会形成不道德观念的情况多半是由于不知不觉的合作所造成,厂商发现自家的产品有瑕疵却因高阶主管不希望吸收损失为由而依然将产品推出市面,这样的情况可以视为厂商全部的员工都行使了不道德的行为吗?公司为促进销售量颁布了惩罚办法迫使员工推销不必要得产品给客户,所以该公司全部的销售人员违反了道德吗?上述的两个

36、问题中突显出组织高阶管理者的政策和组织内部伦理的规章均为影响组织道德评断的重要因素。(1).高阶管理者的政策管理者的行为对于组织整体道德的影响是颇大的,当管理者知道不合伦理的事情存在却毫无反应时就表示这些事情被允许的。告诉员工可以不择手段、为完成工作而给予绩效好得人更多的工作量、错误发生时逃避或用其他方法解决以及将工作成就归于自己等都是管理者可轻易的引导下属做出的不道德行为。(2).组织内部伦理的规章组织内部的伦理规章也是培养企业高道德标准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伦理规章的施行程度取决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管理者清楚的表示这些伦理规章都必须被严格的执行遵守,在上位的高阶管理者(如董事会会是执行长)认

37、可通过此份规章;此外,规章的订立均需与员工协调和讨论以取得共识。个人行为标准每个人的道德观多少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所以每个人都需对自己做出的决策负责。我们在工作上做出的每个伦理决策也代表了个人自己心中道德衡量的标准。调查研究显示,人的行为准则受个人原本的行为特质的影响较大,而外在环境或组织压力的影响则较小。此外,年纪较大的人也较倾向做出较符合伦理道德的决定。5. 企业决策的伦理准则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在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组以企业主为中心,各种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合约,如图3所示。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者或法人,而且需要各种利害关系人的参与,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种利害关系人,就不可能支持企业的运行。图

38、3 企业的合约组合企业从生产、营销到其对环境之影响冲击之一系列决策所涵盖的伦理思维层面甚广,包括有员工雇用、产品安全、广告营销、财务管理与环境保护等等课题。工作伦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传统上关于企业与员工或雇主与雇员的关系的基本看法是一种所谓“随意雇用(employment-at-will)”的理论。从企业伦理的角度看,激励员工最好的方法是明确订立权利和责任,进而满足员工各方面的需要,而不能侵害员工的权益。员工是企业所签契约中的重要签约方一。作为契约方之一,员工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这不仅符合经济公平的伦理原则,也应当为企业管理所遵循。一个员工应当享有哪些平等权呢?如果员工与其他的契约方具

39、有平等的地位,那他就可以通过自愿协商来解决平等权的问题。然而,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员工在与企业的契约关系中往往缺乏应有的平等地位,因而无法通过自愿协商来解决问题。为了体现员工在与企业的契约关系中享有真正平等地位,必须根据经济公平的基本原则,对员工在雇用、解雇和升迁方面的基本权利做一些原则上的规定。首先,要改变员工在“随意雇用”性质的契约关系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根本的一个条件就是员工有权利不被任意解雇。不过,该怎样实现员工的这项权利呢?在实践中常运用的规则有:(1).解雇员工必须要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对此理由有异议的员工有权按适当的程序向有关方面或是向第三方提出申诉,得到公正的裁决,其中包括雇主的

40、证据出示和雇员的自我辩护等。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员工被解雇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正当的理由,如景气衰退导致的裁员、工作能力差、行为不道德以及经常迟到和旷工等;也有其正当性不那么明显的理由,譬如人际关系不和谐、对上司不尊重或是工作态度差等。当然,还有不正当的理由,如雇主由于个人的原因不喜欢某个员工、某个员工知道了企业的不法行为并可能将其泄漏出去以及拒绝了雇主的性骚扰等。显然,除非雇主不能以不正当的理由解雇员工,否则不可能实现员工的不被任意解雇的权利(2).员工被解雇时应当被告知理由,并应当尽早的提前得到通知。这是对于人的一种尊重。(3).员工在企业服务的时间愈长,就愈不应当被首先解雇。也就是说,如

41、果企业由于景气衰退或财务困难的原因而迫不得已要裁员,那最先被解雇的应当是那些最后被雇用的人员。其次,就雇用条件而言,在公平互利的雇用关系下,被雇人员有权知道自己受雇的真实条件。有些条件,如关于升迁和工资调整的条件,特别是关于雇用期和解聘的条件,一般不会出现在雇用合约中,这就可能成为雇主随意解雇员工的理由。它对受雇人员不利,除非一开始就让受雇人员知道这些条件以便让他们自己做出接受或不接受雇用的选择。再者,就升迁制度而言,员工虽然没有自动得到升迁的权力,但他们有权利得到定期的公正评估,有权利被考虑是否能够获得升迁机会;在通常应当得到升迁之时候没有得到升迁,员工有权利知道没有获得升迁的理由。同样地,

42、员工有权利得到由于通货膨胀而给予的生活补贴,有权利在合理的工资调整上得到公平的待遇。营销伦理在现实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存在着各种为牟利而损害顾客或消费者权益的不道德行为。从企业伦理的观点看,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利害关系人之一,要赢得顾客,根本的条件在于遵循经济公平的原则,满足客户这一利害关系人的需要。如果在市场营销中不遵循经济公平的原则,不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标,而把客户作为牟利的工具,这样的营销手段或许也能一时获利;但从长远来看,最终必将因损害顾客的利益而失去顾客。因此,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在市场营销中不管采取何种营销手段,都要遵循体现经济公平原则的公平交易。企业为了推销产品,创造顾

43、客群,采用了各式各样的营销手段:广告宣传、人员推销以及其他各种能刺激购买的手段,如橱窗展示、大型展销、免费样品、优惠价格、赠送礼品礼券等等。但在这些形形色色的营销手段中,也存在着种种不道德的手法,譬如虚假的广告宣传、误导的人员推销以及名不符实的优惠价和礼品赠送等等,使顾客大呼上当,从此不再上门。因此,要真正赢得顾客,企业的营销活动就不能将顾客视为牟利的工具,而必须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标,遵循公平交易原则。那什么是公平交易呢?又该如何来衡量公平交易呢?最简单的一种答案就是等价交换,看看交易中所交换的物品是否在价值上相等。如果所交换的物品在价值上是相等的,那么可以说交易是公平的,否则,可以说交易是

44、不公平的,其中的一方占了便宜而另一方却吃了亏。进而我们可以追问,如何来衡量物品的价值,以便衡量它们是否等价?这是一个复杂的难题。无论我们采用何种衡量价值的办法,凡属公平的交易都具有一个本质特征:互利互惠。也就是说,如果在一项交易中,买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产品或服务并由此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卖方则为自己的生产或销售活动获得了报酬,买卖双方皆大欢喜,那么就可以说这项交易是公平的。反之,只有一方获益的交易就不能说是公平的交易。基于互利互惠的双方自愿交易,可以归纳出公平交易的三个必要条件:(1).理性条件指交易双方都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在交易时都能对自己的得失进行理性的判断,且均会为自己的权益而行动

45、,从而能够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或利益最大化。自愿交易能够成为公平互利交易的基本前提,没有理性的判断和行为能力,难以保证自愿的交易能成为互利的公平交易,是显而易见的。(2).讯息条件它是双方对交易的物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自己在交易中的所得和所失都有清楚的认识。显然,交易的任何一方如果对所交易的东西缺乏讯息,就无法对自己在交易中的得失做出理性的判断,也就不能保证交易者通过从交易得到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物品而受益。在这样的情况下,理性的思维就不会自愿的进行交易。因此,讯息条件是理性的自愿交易之必要条件。(3).非强制条件指交易双方都没有由于外在的强制、由于选择的对象或自我选择的能力受到限制而被迫进

46、行交易。这个条件是对于自愿选择的根本限定,是满足自愿交易的根本条件。它说明自愿的交易必须以广泛的选择空间为前提,因为,没有选择余地的交易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它不是根据交易者对于自己在交易中的得失进行理性判断所做出的,并不能保证交易者通过交易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物品,它就不可能是理性的自愿交易。根据公平交易的这三个条件,便可得出企业营销活动应当遵循的根本伦理原则,即为不能故意破坏可接受的公平交易的这三个条件。同时,这三个条件中的每个条件都又都构成了一个相对具体的基本伦理原则。理性的自願交易环境伦理企业活动与自然环境是以两种方式在互动:自然环境提供企业活动必须的原料(如煤、铁) 、生产基地(农产品

47、) 、观光旅游资源等;自然环境也承担企业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如河川承受污水的排放、大气承受废气排放等。當大量的廢棄物排放讓自然環境無法消化時,自然環境就會受到傷害,其結果是,生產原料的供應減少,勞工的健康受損導致生產力降低,結果最後受傷害的還是企業自己。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的提升對於企業活動產生了相當程度的衝擊,以下就四方面加以說明:(1).對投資股東的影響一些具環保意識的投資人對企業的期望不再是唯利是圖,希望企業經理人能兼顧環保,善盡社會責任,因此採取所謂的倫理性投資(ethical investment) ,選擇有責任的企業為投資對象。(2).對市場商機的影響公司對舊系統投入環保設備,採購新系統則以有環保考量者為優先選擇,可見環保問題的重視的確創造出新的商機。愈來愈多重視環保的新顧客群形成一個新市場區隔,使一些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