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版质量手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新版)新版质量手册 质 量 手 册 文件控制编号:NW/QMA-01(第一版) 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 文件控制状态:受控 非受控发放编号: 编 制:审 核:批 准: 公布日期:11月20日 实施日期:1月1日某某环境监测站公布授权书和不干预说明第03页 公布令 第04页1、概述第05页2、质量手册说明第06页3、质量手册管理第08页4、评审要求第10页4.1组织第10页4.2人员第12页4.3设施和环境条件 第14页4.4设备第16页4.5管理体系 第19页4.5.1管理体系第19页4.5.2质量方针和目标第21页4.5.3公正性申明
2、第23页4.5.4文件控制 第24页4.5.5协议评审 第26页4.5.6检测分包第27页4.5.7服务和供给品采购第28页4.5.8服务用户第29页4.5.9投诉第30页4.5.10不符合工作第31页4.5.11纠正方法第32页4.5.12预防方法第33页4.5.13改善第34页4.5.14统计第35页4.5.15内部审核第36页4.5.16管理评审第37页4.5.17检测方法第38页4.5.18测定不确定度第41页4.5.19采样第42页4.5.20样品处理第43页4.5.21质量控制第44页4.5.22结果汇报第46页5、附录 第49页5.1职员行为规范 第49页5.2组织机构图 第50
3、页5.3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 第52页5.4各部门职责 第54页5.5各岗位职责 第55页5.6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第59页5.7权利委派 第62页5.8授权签字人识别一览表 第63页5.9程序文件目录 第64页5.10管理体系框图 第66页5.11检测能力表 第67页5.12XX环境监测站平面图 第68页5.13量值溯源图 第69页6、修订页 第70页 授权书和不干预说明我作为某某环境监测站法人代表,现任命近平为某某环境监测站站长。为规范XX环境监测站管理,确保检测结果正确,确保让用户满意,现授权其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建立XX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以规范XX环
4、境监测站管理和运作。同时,依据相关法律要求,委托其行使我XX环境监测站给予法律职权,推行对应法律义务。代理我行使我对XX环境监测站各项管理,确保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开展管理各项检测活动。我申明不会干预XX环境监测站检测结果,亦不准XX环境监测站其它部门及领导以行政、经济等方法干预检测结果。我承诺根据中国民法通则要求负担对应法律责任。 法人代表签字: 被授权人签字: 委托日期: -11-20 被授权日期: -11-20 质量手册公布令为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检测工作质量,向用户提供公正、正确检测汇报,XX环境监测站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特编写本质量手册(
5、第2版)。本质量手册(第2版)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各条款要求进行了具体描述和要求,是XX环境监测站各项质量和技术活动依据和准则,现予同意公布,自11月20日起实施。XX环境监测站全体人员须认真学习并落实实施,确保各项质量活动有效运行。 XX环境监测站站长: 11月20日 1.1某某环境监测站介绍某某环境监测站成立于1981年4月5日,经某某市工商管理局同意设置,座落于某某市某某区某某路某某号。5月5日,经“某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由“某某环境监测站”变更为“某某环境监测站”,并迁址到某某市某某区某某路某某号。含有独立法人资格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现占地面积1900m2,其中试验室面
6、积为1200m2。XX环境监测站经营范围:主营(产):试验室检测、技术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咨询、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咨询、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不含技能培训)、企业安全管理策划、会议及展览服务、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档案;企业安全咨询、检测,工作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环境保护咨询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职业卫生检测。我XX环境监测站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编写质量手册,按其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及连续发展。1.2通讯资料单位名称:某某环境监测站负 责 人:xx通讯地址: 邮 编:联络电话: 2.1质量手册2.1.1说明XX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和要求,要求了组织结构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向社会展示
7、XX环境监测站检测业务能力。本质量手册落实了公正检测、服务用户和风险防范标准,是XX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和质量活动准则,是全方面、正确落实国家相关检测活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纲领性文件,是确保检测公正、有效地向用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最高层次管理体系文件。2.1.2编写依据2.1.2.1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1.2.2 ISO/ISH1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标准2.1.2.3 VIM国际通用计量学基础术语2.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本质量手册引用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标准和国际通用计量学基础术语及相关质量通常定义引用了ISO9000定义和术语。对ISO9000中给出定义和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标准
8、和国际通用计量学基础术语给出定义不一样时,XX环境监测站优先采取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标准和国际通用计量学基础术语中给出相关术语和定义。2.1.3.1国际单位制(SI):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一个一贯单位制。2.1.3.2量值:通常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表示特定量大小。如:1000N,1.0等。2.1.3.3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含有一个或多个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特征,用以标准测量装置、评定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一个材料或物质(注:标准物质能够是纯或混合气体、液体或固体)。2.1.4(计量器具)检定:查明和确定计量器具是否符正当定要求程序,它包含检验、加标识和(或)出具检定证书。2.1
9、.5溯源性:经过一条含有要求不确定度连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值能够和要求参考标准,通常是和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络起来特征。2.1.6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相联络参数,表征合理给予被测量之值分散性。2.1.7 检测:指根据要求程序,确定给定产品、过程或服务一个或多个特征所组成技术操作。2.1.8 XX环境监测站:均指某某环境监测站。2.2质量手册编写要求2.2.1质量手册应明确表示良好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针、目标,并向社会、客户做出应有承诺和确保;2.2.2质量手册应要求出XX环境监测站内部关系、工作分工和质量职责;2.2.3质量手册应展示XX环境监测站开展检测判定服务能力;2
10、.2.4质量手册应反应出XX环境监测站资源配置;2.2.5质量手册应具体描述XX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及其质量活动所包含全部要素和质量要求。2.3适用范围本质量手册适适用于XX环境监测站从事全部检测活动及其管理活动,是XX环境监测站全体职员必需遵守活动准则。 3.1总则3.1.1质量手册管理关键是对其运行进行控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性,明确管理者和持有者责任,以确保管理体系连续适应性和有效性。3.2职责3.2.1质量手册由质量责任人归口管理,具体负责组织编写、审核、修订、宣贯和管理,并负责其现行有效性,综合部资料管理员负责质量手册日常管理(印制、归档、发放、借阅和回收等)工作;3.2.2质量手册由XX
11、环境监测站站长同意公布实施;3.2.3当质量手册编制完成或做出重大修订后,应由质量责任人组织XX环境监测站全体职员进行学习并遵照实施;3.3质量手册版本和改版3.3.1质量手册分正本(一本)和副本(若干本),受控本和非受控本,并加以明显标注;3.3.2受控正本由资料管理员保留,受控副本编号登记发放;3.3.3质量手册内容修订后,应对受控副本进行跟踪更换,更换下来手册或换页应立即加注“作废”标志,归档或销毁,以保持其现行有效;3.3.4非受控本仅进行发放登记,不作发放编号;3.3.5碰到下列原因时可考虑对质量手册进行改版:3.3.5.1认可证书到期复审;3.3.5.2认可标准改版;3.3.5.3
12、XX环境监测站组织机构发生重大改变;3.3.5.4检测标准发生重大改变;3.3.5.5XX环境监测站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发生改变;3.3.5.6检测资源发生较大改变;3.3.5.7管理评审时发觉管理体系出现了较大问题;3.3.5.8法律、法规改变和认可机构有特殊要求。3.4质量手册维护和修订3.4.1XX环境监测站全体职员全部有权对质量手册提出修改意见;3.4.2.1手册中条款不适应实际工作;3.4.2.2实际实施中发觉手册有不完善之处;3.4.2.3现行手册条款和认可标准和法律、法规有矛盾;3.4.2.5内审、管理评审和外部评审中认为要进行调整。3.4.3质量责任人提出修改申请并报XX环境监测
13、站站长同意后,由质量责任人组织实施,修改后手册报XX环境监测站站长同意后公布实施。3.4.4手册修改通常采取换页方法,不许可进行手写改动,修改内容应在修改页记录;3.5质量手册发放和回收3.5.1质量手册由资料管理员负责登记发放,并由接收人(即保管人,下同)署名确定,受控版本保管人调离XX环境监测站时其所持有质量手册由资料管理员收回;3.5.2受控正本存于资料管理员处,受控副本发给XX环境监测站站长、技术责任人、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责任人等相关人员,非受控副本发给上级主管部门、认可机构及必需用户;3.5.3受控本更换下来后由资料管理员立即回收并加注“作废”标志。3.6质量手册借阅3.6.1受控质
14、量手册及其相关文件属XX环境监测站知识著作和内部文件,一律不得外借和带离XX环境监测站;3.6.2质量手册及其相关文件借阅须经质量责任人书面同意,由资料管理员负责办理对应手续,本手册任何人不得私自复印.3.7质量手册受控版本事用人责任3.7.1部门责任人应组织本部门职员认真学习质量手册,熟悉其全部内容,全部员工必需自觉按质量手册要求和要求规范自己行为;3.7.2手册持有些人须妥善保管手册,不得自行更改或涂改其内容,不得自行外借和复制,质量手册一旦遗失,应立即汇报质量责任人,并由其作出立即处理。3.7.3换版本或修订本一旦下发,应立即实施换版本或修订本要求。3.8质量手册宣贯3.8.1质量手册及
15、其换版本和修订本一旦公布,质量责任人应立即作出宣贯计划并组织宣贯;3.8.2手册宣贯应做到常常性、持久性、形式多样,并有统计;3.8.3各岗位要严格遵照手册要求,开展质量活动;3.8.4质量责任人负责组织对各岗位人员实施手册情况实施监督。3.9质量手册解释4.1组织4.1.1XX环境监测站是经工商注册含有独立法人地位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关键任务是提供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及职业卫生检测。4.1.2XX环境监测站严格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开展检测活动,满足客户、法定管理机构、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相关法律法规需求。4.1.3XX环境监测站现阶段全部检测活动均被管理体系
16、所覆盖。4.1.4XX环境监测站站长和全体职员应忠诚于XX环境监测站公正和老实,实现承诺诺言并落实于自己行动之中。为预防XX环境监测站决议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检测人员受到来自外部、内部不良干预,来自商业行为、财务和其它方面不良压力,而影响检测活动,造成检测结果不公正。XX环境监测站以公正性申明形式向用户做出了不受干预确保承诺,并制订了职员行为规范(详见附录5.1职员行为规范),来约束全体职员以公正、独立、老实态度和精神推行自己职责。4.1.5保护用户机密信息和全部权,这是XX环境监测站一贯实施标准,并一直坚持落实一直。为预防出现意外失密或失误,特制订保护用户机密信息程序进行控制。4.1.
17、6XX环境监测站制订了确保检测公正性程序和相关文件要求,其目标是以此来约束XX环境监测站职员行为,避免卷入任何可能会降低对其技术能力、结果公正性、独立判定、运作老实性信任程度一切活动。4.1.7组织机构XX环境监测站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设置了组织和管理机构,XX环境监测站组织机构图见附录5.2组织机构图。4.1.8XX环境监测站建制4.1.8.1管理层XX环境监测站实施XX环境监测站站长负责制,XX环境监测站站长负责XX环境监测站全方面工作,XX环境监测站领导层包含XX环境监测站站长、质量责任人,技术责任人,检测部主任,业务部主任,综合部主任,财务部主任。4.1.8.2部门设置X
18、X环境监测站站长,质量责任人,技术责任人,检测部,业务部,综合部,财务部。4.1.9 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表(见附录5.3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表)。4.1.10各部门职责(见附录5.4各部门职责)。4.1.11各岗位质量职责、权利和相互关系(见附录5.5各岗位职责)4.1.12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见附录5.6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管理真空,对关键管理人员委派了代理人,关键管理人员为:a) XX环境监测站站长;b) 质量责任人;c) 技术责任人。(见附录5.7关键管理人员委派代理人一览表)4.1.14质量监督4.1.14.1依据检测工作要求设置了足够质量监督员;4.1.14.2质量监督员由熟悉检测
19、方法、程序、目标和结果评价人员担任;4.1.14.3监督贯穿于日常检测全过程,关键监督检测人员检测方法、程序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是在培人员;4.1.14.4监督过程中如发觉不符合应立即纠正,对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检测行为有权中止,扣发相关汇报,并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处理。4.1.15授权签字人(见附录5.8授权签字人一览表)4.1.16对于政府下达指令性检验任务,由技术责任人对其进行评审,并编制检测计划,组织检测部根据检测计划实施,确保检测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4.1.17当XX环境监测站责任人或技术责任人发生变更时,应上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定。4.1.18XX环境监测站配置两名或以上
20、经省计量协会内审员培训考评合格持证人员为内审员。4.1.19当XX环境监测站存在检测项目类别过多等情况时候,XX环境监测站可在内部设置技术委员会。4.1.20支持文件4.1.19.1保护用户机密信息程序 NW/QMB-014.1.19.2确保检测公正性程序 NW/QMB-024.1.19.3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NW/QMB-084.1.19.4职员行为规范 附录6.14.1.19.5组织机构图 附录6.24.1.19.6管理体系要素岗位分配表 附录6.34.1.19.7各部门职责 附录6.44.1.19.8各岗位职责 附录6.54.1.19.9各岗位任职资格条件 附录6.64.1.19.1
21、0关键管理人员委派代理人一览表 附录6.74.1.19.11授权签字人一览表 附录6.8 4.2人员4.2.1. XX环境监测站配置了充足管理和技术人员,并含有一定学历和对应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受过和其负担工作相当教育、培训和考评,并具有一定资格;同时XX环境监测站重视人员培训、知识更新和素质提升,以此作为不停改善工作质量一个确保条件,并制订人员培训程序。4.2.2. 人员能力要求4.2.2.1XX环境监测站对检测结果有影响各级人员所需能力提出具体要求。4.2.2.2依据XX环境监测站提出要求、用户要求和相关要求要求,对上述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可证实技能进行资格确定,尚不能满足要
22、求人员,则应采取方法以求达成满足相关要求。4.2.2.3当使用在培人员时,由使用部门对其能力进行监督。4.2.2.4XX环境监测站全部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评价结果、签署检测汇报人员应含有对应检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4.2.3 技能保持和提升4.2.3.1为保持人员能力,编制了XX环境监测站人员名册、搜集能力证实资料,确定培训需求及培训要达成目标,制订了长远培训计划和年度计划。培训计划制订充分考虑岗位技能、知识更新需要和目前业务开展和未来发展需要,XX环境监测站人员应接收相关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培训,并经考评确定,每次培训后应评价这些培训活动有效性,可经过能力监督评价来证实培训有效性,如经过
23、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考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价来证实人员能力取得。4.2.4 人员监督4.2.4.1XX环境监测站将确保聘用人员和各关键支持人员能力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4.2.4.2XX环境监测站将对聘用人员,在使用前对其经历教育、接收过培训、工作经验、经历和技能等综合能力,进行考评,同时受到全方面监督,确保其胜任本岗位工作,满足管理体系要求。4.2.5 其它要求4.2.5.1在XX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需由XX环境监测站和其建立劳动关系、聘用关系和录用关系。本公司将对全部些人员目前工作职责进行描述,包含本岗位进行职责;包含检测工作及计划和结果评定职责;提出意见和解释职责;方法改善、新方法制订和
24、确定职责;本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经验;本岗位所需资格和培训计划、4.2.5.2技术责任人、质量责任人、各部门责任人,检测人员、质量监督员、采样员、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特殊和关键设备操作人员等,由XX环境监测站站长授权,其授权范围包含其工作范围,工作中权利、责任、授权生效时间等。4.2.5.3由XX环境监测站建立并保留全部技术人员(包含协议人员)技术档案,档案可包含以下统计:岗位相关授权及授权时间、技术能力及确定时间、经历教育和专业资格、接收过培训、含有技能和工作经历和经验。4.2.5.4从事检验检测活感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4.2.6 支持性文件4.2.6.1统计控制程
25、序 NW/QMB-114.2.6.2人员培训程序 NW/QMB-14 4.3设施和环境条件4.3.1XX环境监测站对用于检测设施、环境提供配置和应用实施控制管理,制订了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预防设施和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不良影响,确保检测结果正确有效。4.3.2依据检测工作范围、项目标要求,提供配置适宜检测场所和办公环境,并进行合理、有效布局,预防对检测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固定场因另外现场进行抽样和检测,对环境条件要求将给予考虑。4.3.3XX环境监测站设施和环境条件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4.3.3.1确保动力电和照明用电供给;4.3.3.2对温度、湿度、振动、电源电压等要求严格控制;4.3.
26、3.3当和XX环境监测站相邻区域发生对检测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隔离方法;4.3.3.4对产生有害气体作业场所,安装通风排气系统。4.3.3.5XX环境监测站应有和检测范围对应安全防护报警设施等。5.2.3 已识别确定影响检测结果设施和环境条件技术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4.3.4XX环境监测站在日常工作中对影响检测结果设施和环境条件实施监测、控制,并给予统计(包含对非固定场所检测时)。4.3.4.1若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或相关要求、方法和程序有要求时,应监测、控制和统计环境条件;4.3.4.2检测室应做好各项设施日常维护工作,定时检验设施完好情况和环境条件符合性,如有损坏应立即修复;4
27、.3.4.3监督员在推行监督职责时,发觉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和辅助设施不符合要求,应提出纠正和整改通知,必需时责成检测人员终止工作,对此间出具检验数据有效性应作分析和判定处理。4.3.4.4设施和环境监控和维护按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实施。4.3.5 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结果时,应停止检测。4.3.6检测区和办公区要保持有良好隔离,并进行标示,无关人员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进入检测区域。4.3.7检测工作安全4.3.7.1XX环境监测站应依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安全管理程序和要求,以保障检测过程中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4.3.7.2XX环境监测站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各级安全检测
28、责任制,对检验检测工作过程进行有效安全管理和监督控制;4.3.7.3XX环境监测站应对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定时安全教育培训,并确保提供安全检测所必须人力和物力资源;4.3.7.4XX环境监测站应配置对应消防设施,依据需要还应配置其它对应防范和应急装置,在必需区域配置防盗和安全保密设施。4.3.7.5为确保测试人员健康和安全,XX环境监测站制订了内务和安全管理程序。4.3.8内务管理4.3.8.1各检测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全受控状态,不得在操作间内进行和检测无关活动,存放和检验无关物品;4.3.8.2无关人员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进入操作间,尤其是有特殊环境要求工作区域,4.3.8.3应有警示标识,并严
29、格限制人员进出,以免影响环境稳定性和检测工作安全;4.3.8.4外来人员进入操作间须经许可,并应有XX环境监测站相关人员陪同,须遵守XX环境监测站保密要求及其它管理制度要求。4.3.8.4为加强XX环境监测站内务管理,XX环境监测站制订了内务和安全管理程序。4.3.9支持文件4.3.9.1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NW/QMB-084.3.9.2实施纠正方法程序 NW/QMB-094.3.9.3实施预防方法程序 NW/QMB-104.3.9.4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NW/QMB-154.3.9.5内务和安全管理程序 NW/QMB-164.3.9.6检测工作监督控制程序 NW/QMB-214.3
30、.9.7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NW/QMB-22 4.4设备4.4.1.XX环境监测站对使用仪器设备(包含软件)实施控制,规范从设备配置、使用至报废各步骤管理。为此,制订了对设备购置、验收、运输、存放、使用和有维护计划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以确保所用设备正常运转和检测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4.4.2 仪器设备配置4.4.2.1依据检测范围、项目所需方法、工作量需求及技术指标要求,正确配置所需仪器设备(包含量程范围、正确度、不确定度等选择),以满足资源要求。4.4.2.2设备更新及需增置新仪器设备时,必需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论证、设备购置及组织验收。具体工作按采购管理程序和仪器设备管理程序要求实施。4.4.2
31、.3特殊条件下,可向其它XX环境监测站或科研机构租、借仪器设备使用,确保其过程能力符合要求要求。4.4.3仪器设备标识4.4.3.1建立仪器设备台帐,统一编号、标识,设备编号应具唯一性,便于追溯和识别管理状态。4.4.3.2经识别仪器设备以标签形式标明仪器设备编号、检定/校准日期及使用期等。4.4.4 仪器设备使用管理4.4.4.1全部影响检测结果仪器设备应按周期检定或校准计划组织实施(包含新购入仪器设备),确定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对经检定或校准所得修正因子,应确保立即更新备份。(详见测量可溯源程序)。严禁对仪器设备随意调整(包含硬件和软件保护)致使检测结果失效。4.4.4.2仪器设备应
32、由经过授权检测人员操作,对检测设备实施维护和操作应使用最新版本作业指导书(包含说明书、使用手册等),并方便操作及相关人员使用。4.4.4.3操作者在使用设备前后,应对该设备进行运行状态检验,以证实其能够满足规定标准要求。4.4.4.4操作中如发生过载或处理不妥、出现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点、超出要求限度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立即标识、处理,预防误用。同时检验分析这些缺点或偏离对以前检测质量影响,实施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落实相关4.4.4.5按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要求要求,对使用频率高、漂移性较大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给出结果可信度;若可行,标准物质在使用期内使用时也需进行期间
33、核查。4.4.4.6对脱离了XX环境监测站直接控制租借出仪器设备实施控制管理。设备返还后,由相关人员对设备核查验收,以满足再次投入使用需求。4.4.5 仪器设备维修4.4.5.1 维修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组织验收统计。4.4.5.2设备降级使用需经确定同意方可使用。4.4.5.3 设备报废由质量责任人同意。4.4.6仪器设备统计和档案仪器设备及其软件多种统计、资料统一归档管理,并建立关键仪器设备档案。详见仪器设备管理程序。4.4.7标准物质管理4.4.7.1标准物质由各部室依据工作需要,提出采购申请,由检测部统一做出采购计划,技术责任人同意后,检测部进行采购验收和保管,各部室人员随用随领。
34、4.4.7.2标准物质溯源应由有证物质合格证书确保,可能时应溯源到国际单位制单位,并保留溯源见证资料,应有表明其校准状态识别标志。4.4.7.2标准物质超出有效使用期或出现异常、变质现象时,应停止使用。标准物质应指定专员保管。XX环境监测站按检测工作需要配置必需标准物质。4.4.7.3应建立标准物质管理目录,具体按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实施。4.4.8量值溯源4.4.8.1测量溯源性是确保检测结果一致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关键手段。对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检测设备(标准物质),均应经过检定(校准)对其进行量值溯源,使其出具检测结果可经过连续比较链和相关国家最高计量基准相联系。对检测设备及标准物质溯源进行控制
35、,确保其量值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基准及国家计量基准。4.4.8.2XX环境监测站对检测结果正确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全部仪器设备、包含辅助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均进行检定和校准,经过制订文件化设备检定计划和程序,来对其实施有效控制,(详见测量可溯源程序)。4.4.8.3特定要求4.4.8.3.1溯源XX环境监测站进行检定/校准。4.4.8.3.1.2对无法溯源到(SI)基准或国家计量基准设备应经过使用可靠有证标准物质,依据可接收校验方法来提升其检测可靠性。4.4.8.3.2标准物质4.4.8.3.2.1标准物质:XX环境监测站将尽可能采取有证标准物质,并确保其在使用期内使用,并对其进行期间核查。4
36、.4.8.3.2.2运输和储存:在标准物质管理程序中要求了对标准物质等进行妥善安全处理、运输、储存和使用,预防污染或损坏,保护其完整性。若在本公司以外地点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检测活动时,如需要则制订附加程序。4.4.8.3.3当因检定/校准产生一组校正因子时,XX环境监测站应有方法确保全部统计能得到更新。4.4.9 支持性文件4.4.9.1采购管理程序 NW/QMB-064.4.9.2不符合检测工作管理程序 NW/QMB-084.4.9.3统计控制程序 NW/QMB-114.4.9.4仪器设备管理程序 NW/QMB-224.4.9.5测量可溯源程序 NW/QMB-234.4.9.6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37、 NW/QMB-244.4.9.7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程序 NW/QMB-25 4.5管理体系4.5.1管理体系4.5.1.1管理体系建立4.5.1.1.1XX环境监测站站长主持建立和XX环境监测站业务、检测活动范围、工作内容相适应管理体系,制订XX环境监测站质量方针和总体目标,质量目标应在管理评审时加以评审,并配置对应资源,使管理体系实施运行,并不停寻求改善,方便保持管理体系有效性。4.5.1.1.2质量责任人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和XX环境监测站质量方针,组织相关各方和人员建立文件化管理体系。4.5.1.2管理体系文件组成XX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文件组成份为四层,包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单统计等,确保检测结果达成要求质量程度。第一层:质量手册是XX环境监测站管理体系运行纲领性文件,描述XX环境监测站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各要素要求、职责及路径;第二层: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支持性文件,对管理体系运行中各项质量活动具体、明确描述(详见附录6.9程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