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南京栖霞区土地利用总体综合规划.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952789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63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栖霞区土地利用总体综合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南京栖霞区土地利用总体综合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南京栖霞区土地利用总体综合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南京栖霞区土地利用总体综合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南京栖霞区土地利用总体综合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京市栖霞区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方案栖霞区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六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一节 计划目标1第二节 指导思想1第三节 基础标准1第四节 编制依据2第五节 计划范围6第六节 计划期限6第二章 计划背景7第一节 区域概况7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和特点8第三节 计划中期评定11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挑战和机遇12第三章 计划目标18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18第二节 土地利用计划目标19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21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1第二节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23第五章 土地利用调控26第一节 土地片区发展引导26第二节 土地用途分区28第六章 农用地保护和利用30第一节

2、优先划定城市周围永久基础农田30第二节 划定全域永久基础农田31第三节 严格保护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32第四节 构建城市型农地利用模式33第七章 建设用地节省和集约利用35第一节 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35第二节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38第三节 产业集聚集约用地40第四节 强化建设用地空间管制43第五节 合理安排交通水利用地44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46第一节 严格保护生态用地46第二节 土地生态环境整改关键47第三节 完善生态用地管理48第四节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49第九章 流量指标归还50第一节 村镇建设控制区调整情况50第二节 流量指标归还计划51第三节 可行性分析

3、52第十章 重大工程和关键建设项目55第一节 关键交通建设项目用地55第二节 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用地56第三节 其它关键建设项目用地56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计划58第一节 中心城区计划范围58第二节 优化和合理配置中心城区建设用地58第三节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分区59第十二章 计划实施保障方法61第一节 强化计划实施责任和管理61第二节 加强土地计划法制实施62第三节 利用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经济手段63第四节 完善计划实施技术确保63第五节 提升土地节省集约利用水平64第六节 建立计划实施公众参与机制65第十三章 附则66第一节 结果组成66第二节 实施期限66第三节 计划解释权66附表67附

4、表1 计划关键控制指标改变情况表67附表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68附表3 关键计划指标分解落实表69附表4 关键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计划表70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计划目标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新要求,深入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础农田保护,促进土地节省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保障土地资源可连续利用,依据国家、江苏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南京市栖霞区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方案。第二节 指导思想全方面落实党十八大以来中央系列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决议布署,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保护资源、节省集约、维护权益、创新改革”工作要求,根据“保

5、护为先、优化为本、调控为要”标准,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前提,以节省集约用地为关键,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把握“一带一路、江北新区、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加紧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国土开发格局,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强富美高”新栖霞提供基础保障。第三节 基础标准一、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优先划定永久基础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形成合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总量控制、布局优化综合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形成功效清楚、协调有序城镇建设开发格局。三、

6、节省集约、城镇统筹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用好流量、提升质量”节省集约用地“五量调整”战略实施,引导经济结构和发展方法战略性调整。四、多规合一、公众参与围绕“多规合一”目标,推进“三线划定”。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亲密协作;坚持开门计划,充足征求群众、教授学者及部门意见。第四节 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1)中国土地管理法(修订)及实施条例;(2)中国城镇计划法();(3)中国环境保护法();(4)基础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5)中国水土保持法及实施条例;(6)中国森林法;(7)中国水法;(8)中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9)中国基

7、础农田保护条例;(10)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修订);(11)村庄和集镇计划建设管理条例;(12)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编制审查措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13)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管理措施(省政府令第105号)。二、规范性文件(1)相关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国发28号);(2)相关加强土地调控相关问题通知(国发31号);(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相关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编制指导意见通知(国土资厅发51号);(4)相关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结果核查工作通知(国土资发8号);(5)相关印发江苏省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编制审批措施通知(苏政办发61号);(6)省政府相关严格规范城镇建

8、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改工作实施意见(苏政发68号);(7)相关落实落实通知(苏国土资发18号);(8)相关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实施管理通知(国土资发2号);(9)相关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实施管理相关事项通知(苏国土资规发4号);(10)国务院相关依靠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国发39号);(11)国土资源部相关推进土地节省集约利用指导意见(国土资发119号);(12)国土资源部相关江苏省推进节省集约用地工作方案批复(国土资函54号);(1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相关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通知(国土资厅函1237号);(14)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相关印发江

9、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通知(苏国土资办发47号);(15)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相关全方面划定永久基础农田实施特殊保护通知(国土资规10号);(1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相关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完善工作通知(国土资厅函1096号);(17)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开展市、县级“十三五”土地整改计划编制工作通知(苏国土资发39号)(18)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委员会相关深入加紧推进县级城市(镇)周围永久基础农田划定工作通知(苏国土资发117号);(1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相关预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完善关键指标通知(苏国土资发277号)。三、技术规程(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编制规程(TD/T1

10、024-);(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制图规范(TD/T1021-);(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4)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编制规程(TD/T1025-);(5)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制图规范(TD/T1022-);(6)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数据库标准(TD/T1028-);(7)相关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完善指导意见;(8)江苏省永久基础农田划定工作指导意见。四、相关计划(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纲要(-)调整方案;(2)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方案;(3)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方案;(4)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计划纲要(-)

11、;(5)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计划();(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计划;(7)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计划;(8)南京市城市总体计划(-);(9)南京市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10)南京市栖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11)南京市栖霞区总体计划(-2030 );(12)南京市栖霞区近期建设计划(-);(13)南京市栖霞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计划()。第五节 计划范围南京市栖霞区土地利用总体计划(-)调整完善范围为栖霞区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包含尧化街道、迈皋桥街道、燕子矶街道、马群街道、龙潭街道、栖霞街道、仙林街道、西岗街道和八卦洲街道,区域土地总面积为395平方公里。第六节 计划期限计

12、划基期年,计划调整基期年;计划期限-,计划调整期限为-。 第二章 计划背景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区位条件栖霞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在南京市东北部,东和镇江市句容市接壤,南和本市江宁区毗邻,西接南京市主城区,和玄武区和下关区交界,北依长江,和六合区和仪征市隔江相望。栖霞区现下辖尧化街道、迈皋桥街道、燕子矶街道、马群街道、龙潭街道、栖霞街道、仙林街道、西岗街道和八卦洲街道9个街道,和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栖霞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二、自然条件栖霞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6.2,整年日照1899.3小时,降水量1106毫米。全区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一

13、部分。全区拥有长江岸线81.2公里,其中可利用岸线约40.0公里,占南京市可利用岸线三分之一。三、社会经济条件末全区常住人口为66.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94万人,农村人口8.8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86.74%。多年来栖霞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全区实现地域生产总值772.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00.5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5.1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百分比深入优化为0.91:64.77:34.32,产业结构发展更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全方面提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0.1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179元

14、/人,同比增加11.5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914元/人,同比增加6.13%。全区人均收入全方面增加,城镇差距深入缩小。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和特点一、土地利用现实状况底,栖霞区土地总面积39543.61公顷,其中:农用地14666.92公顷,占全区总面积37.1%;建设用地17282.94公顷,占全区总面积43.7%;其它土地7593.75公顷,占全区总面积19.2%。1、农用地末,全区农用地总面积14666.9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177.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0.7%;园地面积264.51公顷,占0.7%;林地面积3644.24公顷,占9.2%;牧草地面积3.22公顷,占百分比

15、不足0.01%;其它农用地面积2577.73公顷,占6.5%。2、建设用地末,全区建设用地总面积17282.94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3870.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5.1%,城镇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10925.97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2944.26公顷;交通水利用地3134.27公顷,占7.9%;其它建设用地278.44公顷,占0.7%。3、其它土地全区其它土地面积为7593.7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为6819.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7.2%;自然保留地面积为774.14公顷,占2.0%。其它土地关键分布于龙潭街道、八卦洲街道和栖霞街道。二、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耕地

16、后备资源不足至末,栖霞区已利用土地面积为31949.86公顷,土地利用率高达80.80%,未利用地面积为7593.75公顷,其中长江水域面积占81.61%,受地形地貌条件限制,和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汛抗洪等需要,开发利用难度很大,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2、建设用地扩展快,农用地保护压力大伴随城镇化进程推进,各项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展现快速扩展趋势。建设用地面积从底14855.79公顷增加到底17282.94公顷,增加了2427.15公顷,增加了16.34%。建设用地增加关键是占用农用地,农用地面积由底16522.28公顷降低到底14666.92公顷,降低了1855.36公顷,降低了12.6

17、5%。栖霞区作为南京市未来城市发展关键区域之一,将大力推进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青龙地铁小镇、龙潭港城建设,建设用地需求仍然较大,农用地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压力深入增加。3、门户效益日益显著,交通科教用地量大栖霞区作为南京市东大门,对接上海、苏南、浙北等长三角地域东部区域,担负着交通转换、科教研发、产业转移等多项城市职能。且伴伴随仙林大学城、龙潭港区深入发展,栖霞区桥头堡战略地位日益表现。所以,栖霞区教育科研和对外交通等用地类型总量大,百分比高。三、土地利用面临问题1、耕地快速降低,保护压力逐年加大伴随栖霞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耕地作为经济发展关键投入要素面临着巨大需求压力,耕

18、地资源日益降低。人均耕地仅为0.2亩/人。和此同时,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下建设用地惯性扩张、市场导向下农业结构调整、匮乏耕地后备资源,和高企土地复垦成本等原因,造成耕地保护压力深入加大。2、城镇用地增加快,节省集约水平仍需提升至间栖霞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22.04%,其中城镇工矿用地增加30.61%,而农村建设用地只降低了2.8%。城镇用地增加同时,农村建设用地未能如预期降低,土地利用节省集约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3、生态用地规模大,生态安全格局不完善栖霞区自然资源优势,含有生态屏障功效山林面积较大,含有生态功效面积约为3279.82公顷。但生态用地空间分布不均匀,关键集中于北面幕府山、栖霞山

19、、华侨城和仙林大道南侧,和八卦洲、龙潭街道沿江等区域。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部分旅游项目侵入生态保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待完善。第三节 计划中期评定一、计划实施成效计划实施期间,栖霞区严格实施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及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和最严格节省集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有量是计划目标121.1%,基础农田保护面积是计划目标101.8%,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和基础农田,保障了粮食安全。计划实施以来,全社会依法用地、节省用地意识显著增强,土地利用愈加规范,城市化、工业化合理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经过强化节省集约用地,全区单位GDP占用土地从107.8公顷/亿元降低到51.18公顷/亿元,促进了土

20、地产出效益和节地水平不停提升。二、计划实施存在问题计划实施过中也存在部分问题:伴随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和栖霞区南京东部桥头堡交通枢纽地位升级,全区土地资源利用经济社会要求发生显著改变,计划建设用地保障压力加大、计划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土地整改难度不停加大,伴随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不停推进,全区面临拆迁难度越来越大,拆迁成本越来越高问题,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将面临严峻挑战;计划实施机制不够健全,方法有待完善,如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难以聚焦协力等。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挑战和机遇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1、功效定位打造产城融合南京副中心城区和宁镇扬城市群中心区、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和江苏全

21、球有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关键基地、国家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关键载体和区域现代物流关键枢纽、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型仙林科技城和南京东南科技创新示范带关键区、全区群众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发展结果友好之区、文明之区。2、发展战略“功效融合和品质提升、港口建设和产业集聚、集中集约和科技创新、污染治理和环境提升、区域协调和体制创新”。以国家及区域交通设施构架为基础,推进铁路、长江港口建设,提升公路及内河航道网络,强化综合运输枢纽集疏运系统,形成衔接有序、集约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地域生产总值年均增加9%,到末突破1300亿元,三次产业比为0.2:59.8:40;通常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加9%

22、以上,到末突破1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0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9%。单位GDP能源消耗达0.5吨标煤/万元;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达省定标准;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达省定标准;林木覆盖率在30%以上;城镇污水达标率在9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域生产总值比重在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5%;工业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65%;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90%。“十三五”时期,是全区全方面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打造“南京副城、光电智谷、江海枢纽、科教强区、幸福家园”关键五年。二、土地利用面临挑战(1)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

23、保护双重压力首先,要确保经济社会连续快速发展,各项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其次,全区宜耕后备资源有限,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又不宜对其它农用地和生态用地过分垦殖,未来栖霞区将面临着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压力。(2)土地需求量大且后备资源紧缺作为未来南京市发展关键区域之一,栖霞区是优异制造业聚集关键区域,科技教育优异区域,大型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集散地,亦为市中心区人口疏散提供宜人居住地,这些原因均从不一样方向驱动了不一样类型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再加上城镇统筹发展,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停加大,各项事业发展,全部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直接造成了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紧缺后备资源无法满足不停增

24、加土地需求。(3)土地利用节省集约要求不停提升城镇化水平不停提升,人口和生产生活要素逐步往城镇集聚,造成对建设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加,而伴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和保护耕地战略确实定,生态、生活、生产用地布局和结构面临新形势要求,怎样利用最少土地产生最大效益成为亟待处理问题,均对未来栖霞区土地节省集约利用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三、土地利用面临机遇(1)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为缓解结构性用地矛盾提供了条件江苏省政府于5月正式公布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一体化计划(-);第二年7月,江苏省城镇体系计划(-2030年)经国务院同意。含有沿江港口、历史文化和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南京将发展成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域

25、发展关键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栖霞区作为沿江城市群和宁镇扬大城市区关键节点,坐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和龙潭港区”,人才、交通等资源优势显著,全区坚持“协调推进城市化、区域发展差异化、建设规模集约化、城镇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道路,关键打造区域空间优化、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高端服务现代化、住房供给体系完善、漂亮乡村建设等工程,推进科学发展,将栖霞建设成为经济高效、空间集约、环境优美、含有较强竞争力区域枢纽关键。新型城镇化建设意在实现城镇、交通、生态保护、重大基础设施空间一张图,是指导全区城镇化空间布局法定依据。为有效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计划和城镇计划关系,优化国土空间格

26、局,促进全区产业发展由零碎、破碎状态逐步走向集聚、高效融合发展状态,栖霞区将主动推进 “多规合一”,使全区建设用地指标布局和国土空间格局有机协调,为加速栖霞区产业梯度转移、缓解结构性用地矛盾提供了关键外部条件。(2)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计划为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调整指明了方向在党十八大汇报提出“激励有条件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后,历时十二个月多研究制订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计划于4月取得国务院同意。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区域现代化建设为专题战略计划。计划提出了主动探索苏南地域经济现代化、城镇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模式,走出一条含有中国特色、符合苏南实际、表现时代特征现代化发展

27、之路。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计划提出推进宁镇扬地域同城化发展,加强南京和镇江重大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合作和公共事务协作管理,推进龙潭、仙林等跨界区域共建共享,打造要素集聚、资源共享、互动发展宁镇(扬)大城市区。为适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计划实施,栖霞区将深入加大区域统筹发展力度,将以仙林新区建设为关键,以燕子矶滨江新城、新尧新城、龙潭新城建设为关键,打造南京“沿江东部发展轴”和“沪宁城镇发展轴”,建设现代化江滨区。合理调整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和形态,统筹安排生态用地,形成统一衔接、功效互补、相互协调国土空间结构。(3)江苏省节省集约用地“双提升”为土地利用方法转变创新了路径为落实国土资源

28、部相关江苏省推进节省集约用地工作方案批复,江苏省政府于5月召开全方面推进节省集约用地工作会议,在全省正式开启节省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节省集约用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关键实施“空间优化、五量调整和综合整改”三大战略,以土地利用方法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法转变,努力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为落实落实江苏省推进节省集约用地工作方案,栖霞区结合实际,制订了包含农村土地综合整改、节地提效保发展、国土资源管理转型创新、转变土地利用方法创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等在内一系列工作制度,集中力量突破,经过制度创新促进工作转型,为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资源支撑和保障。(4)长江经

29、济带发展建设为土地利用布局制订了重大战略决议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既是构筑国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战略决议,也是提升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重大机遇,同时还是促进南京市新一轮开发开放关键之举。9月,国务院公布了相关依靠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对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效、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提出了新战略目标和要求。南京是长江经济带关键二级中心城市,栖霞区作为南京市东大门和桥头堡,拥有长江“黄金岸线”81.2公里,其中可利用岸线约40.0公里,占南京市可利用岸线三分之一,是长江经济带上关键节点和枢纽。为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全区立足新起点、打造新平台、构建

30、新机制、形成新格局,优化港口功效布局,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区域性物流中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努力成为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行军。 第三章 计划目标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一、土地利用任务正确处理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关系,严格保护耕地和基础农田,保障合理用地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国土空间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础农田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升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发挥国家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带动功效。二、土地利用基础策略1、划定三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优先保护各

31、类生态本底资源,划定生态红线;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础农田保护红线;科学计划城市用地规模,引导城市用地理性拓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2、节省集约,控制国土开发强度经过“控总量、盘存量、提效率、优结构”等路径,调整盘活存量用地,大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不停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内部结构,有效抑制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趋势。3、统筹城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强化栖霞发展整体性、协调性,着力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主城和新城、新市镇协调发展、跨区域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时发展,努力在协调发展中挖掘潜力、拓展空间、增强动力。第二节 土地利用计划目标一、土地利用规模调控目标完

32、善土地利用和保护利益调整机制,有序保障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确保耕地和基础农田数量不降低、质量有提升。至,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18251.00公顷、14760.80公顷以内;耕地保有量及实有耕地面积保持在7398.40公顷以上,基础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3119.50公顷以上。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农用地中高标准农田、优质园地和林地比重显著提升,交通水利设施用地规模满足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效及流域、区域水利治理要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有效缓解资源有限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约束。至,建设用地百分比提升至46.2%,农用地、其它土地百分比控制在38.6%、15.2%。农用地中耕地百分比稳

33、定在18.7%,林地百分比稳定在9.2%;建设用地中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百分比提升至8.8%,农村居民点用地百分比从7.4%降低至5.8%。三、城镇用地布局优化目标“迈燕地域、仙林副城、龙潭新城、马群地域、八卦洲新市镇”五大功效区城市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一带(沿江产业带)三核(仙林副城现代服务中心、迈燕地域中心、龙潭新城中心)多组团(物流组团、旅游组团和农业组团等)”产业布局结构凸显。至,耕地、基础农田向农业生产基础和潜力很好八卦洲街道、龙潭街道靖安片区集中,城镇工矿用地集中于七乡河以西、长江以南中心城区以,并向龙潭新城、综合保税区、青龙地铁小镇聚集,农田、水面、山林有序穿插于城市组团之间,经济

34、发展和生态建设、耕地保护友好统一。四、土地节省集约利用目标土地配置政府和市场协同机制愈加完善,各类各业用地标准得到严格实施,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得到充足挖掘,土地利用方法逐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至,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达成1500万元/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83.2平方米以内。五、土地综合整改目标“农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城镇土地统筹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土地综合整改投入不停加大,耕地补充任务得到严格落实,基础农田质量显著提升。-土地整改补充耕地义务不低于509.60公顷。六、土地生态建设目标生态建设力度不停加大,山林、河湖及滨水地带完整性和自然生态保留良好,生态红线保护区域

35、有效落实区域永久性生态屏障形成,生态质量显著改善。至,生态红线保护区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率稳定在5%之上,林木覆盖率达成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成50%。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农用地结构调整适应城市发展和现代城市农业发展需要,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提升优质耕地面积和比重,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产能提升工程。至,全区耕地面积净减量控制在778.82公顷之内,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降幅控制在2.0%。使拥有优质耕地八卦洲街道、龙潭靖安片区基础农田保护区集中连片,发挥集中优势,加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园地利用坚持用养结合,预防土地退化,在稳定面积基础上,扩

36、大优质、优势园地规模和比重,激励生态化、规模化经营。结合栖霞区大城市近郊区特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紧发展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强农业发展活力。至,园地稳定在264.50公顷之上,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基础稳定。加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改力度,激励低效利用其它农用地调整为林地和耕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至,林地面积稳定在3644.20公顷之上,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基础稳定;其它农用地面积净降低46.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降低0.1%。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充足发挥土地载体功效,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关键,以提升城镇用地综合服务功效、优化产业集群用地为关键,

37、根据“产业集中、人口集聚、土地集约”标准,适度控制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用地规模。关键建设沿江产业带,发展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新市区、龙潭港城三个专题功效区,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至,城镇工矿用地净增加1530.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上升3.9%。根据城镇统筹发展和漂亮乡村建设要求,农村居民点用地统一计划、规范管理,加紧城中村改造,激励城镇发展优先利用近郊区居民点,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使农村居民点用地有序降低,城镇建设用地结构愈加合理。至,农村居民点用地净降低639.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下降1.6%。适度增加交通水利设施用地。以国家及区域交通设施为骨架,加紧铁路、港口、

38、公路和综合客货运输枢纽建设,着力完善区内城市交通体系,保障道路改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落实。推进防洪除涝工程、供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城镇饮用水工程建设,提升水利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至,交通运输及水利设施用地净增加77.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上升0.2%。三、其它土地地结构调整加强其它土地开发生态影响评价,严禁在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地域进行土地开发,适度开垦宜农自然保留地,提升宜林地域森林覆盖率。根据生态优先理念,进行幕燕滨江风貌带和栖霞山旅游风景区开发,打造灵山至龙王山等一批生态景观和廊道,充足表现“山水城林”特色。至,水域面积降低许控制在30.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降低0.1%;自

39、然保留地净降低10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下降幅度控制在0.3%。第二节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一、优先划定永久基础农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优先划定永久基础农田,坚持耕地和永久基础农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根据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求,将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好、集中连片优质耕地,经验收合格土地整改新增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础农田。根据促进城市“组团发展、串联发展”总体要求,将八卦洲街道、龙潭街道东部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础农田保护区,严格限制基础农田保护区周围布局高污染工业企业和园区,预防工业污染物排放造成污染。二、布设国土生态安全网络结合地形地貌,依靠自然山水,加强生态防

40、护网络和交通体系建设,引导城镇沿关键交通走廊组团间隔布局,关键保护生态功效区,构建“自然山水(栖霞山、灵山-龙王山、八卦洲洲头、幕府山)-历史文化(六朝时刻、明城外郭遗址)-现代风貌(仙林中心、燕子矶地域中心、龙潭新城中心)”三种特色生态用地结构体系,形成和栖霞国土空间格局有机融合、系统结构基础合理、生态功效趋于稳定、功效多元协调生态系统。三、协调基础设施用地廊道以国家级区域交通设施构架为基础,推进铁路、长江港口建设,提升公路及内河航道网络,强化综合运输枢纽集疏运系统,形成衔接有序、集约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和跨江通道为骨干,和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级配合理、路权明晰、安全生

41、态城市道路网体系;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路面公交为主体多层次一体化协调发展公共客运体系;构建服务城际交流、城市圈沟通和城市内部联络多层次客运枢纽体系,建设高效枢纽集疏运和换乘系统,实现不一样交通方法之间车流、客流快速集散换乘,以综合枢纽带动周围土地开发和集约利用。四、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以建设用地规模和强度双控为路径,经过整合栖霞区“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三个层次空间资源,加强区域统筹协调力度,提升土地开发集约程度,深入增强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效。构建以主城为关键,以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生态空间为绿楔,“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现代城市区格局。坚持集中、集聚、集约标准

42、,依靠省级以上开发区,优化产业用地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空间整合。主城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副城和绕越高速公路以内新城、新市镇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绕越高速公路以外新城和新市镇依靠产业园区发展优异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圈层式”二三产业布局。根据建设漂亮乡村总体要求,依据丘陵、岗地、平原地域自然地理条件,和城镇组团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用地布局相协调,推进区域范围内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从而实现农业人口适度集聚,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镇差异等发明有利条件。五、拓展农业生产和城镇绿色空间合理安排城市区、近郊区及远郊区农用地,多个土地利用方法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分层

43、次分类型布局特色蔬菜、苗木花卉、畜禽、特种水产、休闲观光、生态循环农业等用地,形成以“城市农业生态区、近郊生产-休闲复合农业区、远郊生态农业区”为圈层结构农用地空间格局。建设生态养殖基地,优化畜禽、水产养殖等其它农用地布局,促进规模化、生态化、品牌化经营,降低对水体和周围环境不利影响。 第五章 土地利用调控第一节 土地片区发展引导一、迈燕地域南京市带动主城北部地域发展地域级中心,形成“一区(幕府山自然风景区)两心(燕子矶和晓庄地域中心)三组团(燕子矶、丁家庄、迈皋桥居住组团)”。计划期间,建设集亲水观江、湿地保护、休闲度假功效于一体滨江风光带,推进燕子矶老镇更新,开启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建设,完

44、善居住配套,建设百里绿廊风光带总部园区,完善民生设施建设,控制文化、绿地休闲空间。二、仙林副城南京对接长三角、辐射南京城市圈东部地域区域副中心,形成“一核(副城中心区)五心(仙鹤、新尧、白象、青龙、红枫片区级中心)六组团(新尧、栖霞、仙鹤、麒麟、白象、青龙组团)”。计划期间,完成仙鹤、白象片区中心区建设,完善专科医院、商业等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功效;完成南京仙林国际医学中心及灵山医养一体化养老小区建设,构建医疗养老新模式示范区;加紧羊山公园建设、开启仙林湖公园建设,优化科技城开敞空间布局;加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工业改造和升级,提档升级液晶谷地域用地和功效;推进栖霞山风景区周围旧城、旧村、

45、旧厂地块更新,完善栖霞山风景区配套建设;开启华侨城专题公园建设;新尧新城完成区文体中心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功效;改造7号线站前破旧小区;完成商务区二期建设,开启三期建设;开启7、8号线车辆段调整,加紧明外郭风光带建设;依靠地铁建设开启青龙片区建设。三、龙潭新城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物流基地,优异产业主导滨江生态新城,形成“两心(新城和片区中心)三带(沿江港口带、综合发展带、滨水生态景观带)三组团(保税物流、滨江生活、临港产业组团)”。建成龙潭港区七期通用泊位码头、汽车滚装码头及集装箱办理站等交通枢纽;建设龙潭物流基地和集装箱办理站,发展现代物流;完善综合保税区及自贸区建设,发展保税物流;在综保区东侧

46、构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在液晶谷东北侧发展汽车装备产业,发展优异装备制造;以华能电厂为基础深入完善电力制造;以港城一体化为目标,加紧龙潭港南侧和东侧居住(含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龙潭新城中心建设。四、马群地域以生活居住和公共配套功效为主地域,引导商业、商贸等第三产业,形成“两心(马群小区和麒麟生态科技创新园北部小区中心)两组团(以绕城公路为界两个居住组团)”。建设百里绿廊风光带总部园区,完善民生设施建设,控制文化、绿地休闲空间;关键发展马群新兴产业板块,打造物联网智慧产业平台。五、八卦洲新市镇以旅游服务、生态农业功效为主生态岛,形成“一心(在公民河道两侧城镇公共服务中心)两片(小江以北生态防护林片和中部现代城市农业片)三组团(城镇综合发展、东江船舶产业组团和下坝沿江发展预留组团)”。完善居住功效,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以城镇居民生活服务为主,兼顾八卦洲乡村旅游服务功效建设。第二节 土地用途分区一、基础农田保护区基础农田保护区是指关键对耕地及其它优质农用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而划定土地用途区。分布在城镇发展区以外,基础农田分布集中度较高、优质基础农田所占百分比较大区域,是全区粮食和优质农产品主产区,土地利用以基础农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为主导。计划面积3153.2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7.97%,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