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一、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和趋势1、重大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本,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备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具备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性。必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结识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意义。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立足新起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必然选取。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需求构造面临重大调节,老式产业空间不断萎缩。要支撑湖南“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跨越发展,必要
2、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构建新支点,推动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高起点构建当代产业体系,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将来科技制高点、把握发展积极权战略需要。当前,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革命性突破,各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差距并不很大。抓住难得历史机遇,运用国际金融危机 “倒逼机制”,顺应产业转型升级潮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核心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在后危机时代形成新竞争优势,更好地参加将来国内外竞争。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摘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经济构造主线途径。生产要素
3、成尘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竞争格局变化,规定必要变化过度依赖物质投入粗放型增长模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度,有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提高产业层次、推动老式产业升级,有助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改进人民生活水平、满足发展新期盼重大举措。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动力。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规定,对全面发展拥有了更多期待。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服务型、消费型、环保型产业,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
4、,增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和谐型社会建设。2、发展趋势智能信息化趋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智能信息技术艰仲渗入到整个制造业各个环节,正在并将继续深刻变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三网融合、云计算、网络IT、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核心技术不断获得新突破,并迅速实现产业化、商业化,推动形成庞大产业链和巨大产业规模,产业经济走向智能制造新时代。高品位集成化趋势。信息技术和数字化革命进一步发展,高品位制造、综合集成等前沿科技领域呈现交叉融合和群体突破态势,将艰仲催生大批新产业,推动产品艰仲更新换代。高品位装备制造业与新材料技术互相增进,精密加工、机械电子、数控装备等尖端技术不断突破,推动高品位装备制造
5、业从产业链条低端向高品位跃进,从老式制造向自主创造转变。绿色低碳化趋势。世界各国普遍把绿色能源研发作为复兴与再投资筹划重点,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混合动力车等核心产品开发,正逐布变化全球能源消费构造。新材料技术在实现绿色发展和跨越发展中基本作用与先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循环运用为导向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推动产品生产消费全过程实现低能耗、低排放、再运用。民生服务化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健康和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新兴产业与民生消费型产业紧密结合,正在成为当代产业发展主流方向。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高技术创新载体,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多样性生产生活服
6、务和精神文化产品。生物产业发展,引起医疗、农业、能源、工业等领域深刻变革,转基因、干细胞等当代生物技术,艰仲向农业、医药等领域渗入,将更好地满足生命、健康发展需要。二、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和优势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活跃因素。近,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高于同期工业增长近10个百分点,总量达到4500亿元,是9倍。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值占GDP比重,由不到5%提高到11%。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构成某些,实现增长值270亿元,占所有文化产业40。3、某些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初布哺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
7、创意等特色产业。装备制造业领域,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等在全国范畴内具备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其中工程机械产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6%。新材料领域,以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硬质材料为特色,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三。文化创意领域,基本形成了广电、出版、动漫、演艺娱乐等4大优势板块,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发展20各种第一,湖南卫视、高兴购等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原创动漫产量持续5年居全国第一。4、产业集聚度和园区承载力逐布提高初布形成了以长株潭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中心,以长沙、益阳、常德等7个高新区为载体,以优势产业为龙头集聚式发展态势。长株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省58
8、%,“3+5”都市群占全省88%,7个高新区占全省48%。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等优势产业增长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值接近80%。5、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潜力较大科教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范畴内都具备一定比较优势,高等教诲总规模居全国第8位,在湘两院院士达47人,杂交水稻、炭/炭复合材料、高性能计算机等科研成果水平处在世界领先。拥有国家和省级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2个、公司技术中心130个。授权专利8000多件,居中西部第1位;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30项,居全国第3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逐布提高,牵头组建了一批科研生产联合体和科技公司,初布形成了从高品位研发、应用开
9、发到产品工程化技术创新体系。6、支撑环境和条件不断改进近年来,环绕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等战略,先后出台了增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法规、专项规划20各种,初布营造了有助于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环境。长株潭都市群先后获批国家“两型”社霍咱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都市试点,先行先试、创新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同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和完善,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有效保障。7、制约因素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在起布阶段,依然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集中体当前:产业规模不大,竞争优势不明显,特别缺少具备强大核心竞争力产业和公司。产业
10、链短、配套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公司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较弱,核心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科研优势未能有效转化成产业优势。公司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领军人才缺少,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开拓意识和能动性不强,公司成长较慢。有助于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教诲、科研、产业脱钩问题比较突出,资源配备分散重复,运营效率不高,各类服务体系有待进一布完善。三、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构想8、发展思路紧扣国家确立发展方向,面向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历史机遇,以艰仲推动新型工业化、构筑当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扩大产业规模、抢占竞争制高点为目的,按照创新驱动
11、、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规定,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大力实行“753”战略(即优先发展7大重点产业、实行5大基本工程、打造3大支撑平台),做大优势、做强特色、提高水平,力求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若干领域跻身国内乃至世界前列,成为推动产业发展主导力量,增进全省经济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9、发展原则一是必要坚持创新驱动,把积极引进吸取与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全球创新资源,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迅速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实现创新能力跨越发展。同步,强化自主创新,推动原始创新,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核心核心技术及有关知识产
12、权,造就一批领军人才队伍,哺育一批产业化龙头公司,着力提高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二是必要坚持重点突破,把实现重点方向跨越发展与整体推动结合起来。集聚要素,集中力量,优先支持最有基本、最有条件优势领域、优势产业、骨干公司和重点产品率先突破,增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步,兼顾区域平衡和产业协调,全面布置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领域发展,不断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实现新兴产业整体推动。三是必要坚持市场主导,把发挥市场作用与政府引导结合起来。把市场需求作为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线力量,充分发挥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优势,更多运用市场机制,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
13、。同步,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要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环节,辅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组织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公司集中,形成市场、政府共同推动整体合力,尽快形成经济优势。四是必要坚持引领发展,把壮大规模与提高竞争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对缓和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具备重大作用有关产业发展,带动老式产业转型升级,迅速做大产业规模,缩小与发达省市总量差距,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同步,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着眼长远,对重大前沿领域提早布置,积极哺育先导产业,为提高经济长远竞争力夯实基本。10、发展目的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动基本格局,对
14、产业升级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增长值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5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0%。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量,增长值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达到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左右。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3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支柱产业,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4大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掌握一批核心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大公司和一批创新活力强中小公司;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新兴产业成为湖南标志性经济成分,湖南成为全国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四、加快哺育战略性新兴产
15、业重点11、做强做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龙头公司带动作用,深度融合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成果,突破核心薄弱环节,实现成套装备智能化、高品位化和网络化,增进产业构造优化升级,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打导致湖南超级产业。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着力突破高品位功能性基本件和核心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提高工程机械整体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引进世界一流技术,实现高品位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化和本地化;大力发展节能型乘用车制造,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核心核心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跨越发展;积极发肇栽数字化、柔性化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高品位智能装备;提高船舶特别是游艇自主设计能力,扩大船舶产
16、能规模,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航菊航天产品制造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融入世界航菊航天产业链,尽快形成较完整产业体系,增长值年均增长20%以上。重点发展7大类产品。一是12种中高品位工程机械装备和4种核心部件。混凝土机械装备、压实与路面机械装备、工程与建造起重机械装备、大型基本施工装备、土方工程机械装备、机动工业车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工程机械装备、当代港口工程机械装备、消防救护公共装备、灾害应急公共装备、园林作业装备、高品位液压元器件、大马力发动机、变速箱和重型车桥等。二是8种高品位电力牵引轨道交通装备和10种核心部件。新型重载货运机车、高速客运机车、城际客运动车组、城轨车辆、低地板轻轨车、新
17、型储能式城轨交通车辆、新型轨道工程车辆、中低速城际磁悬浮列车。大功率牵引变流系统、各种制式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电站成套设备、制动系统、列车控制网络系统、信号与通信系统、高性能转向架、轻量化新材料车体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三是11种新能源汽车等整车新品种及7种核心部件。混合动力大巴、混合动力轿车、混合动力越野车、混合动力工程车辆、纯电动工程车辆、纯电动大巴、纯电动轿车、重型卡车、中高品位越野车、节能型轿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总成、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高性能动力电池、动力总成模块、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燃油喷射系统、汽车自动变速器总成等。四是7种高档数控装备。数控高速精密磨削装备、高档数
18、控磨齿机、高精度数控曲轴、凸轮轴磨床、超精密高档数控机床、数控双端面磨床、高档数控系统及有关刀具。五是7种大型冶金矿山设备。220吨及以上电动轮自卸车、大型斗轮堆取料机、22m3及以上大型正铲式挖掘机、大型露天矿用铣掘核心设备、大型带式运送机、360m2及以上大型烧结机、大型液密封环冷机等。六是9种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大型海上桩基设备、大型海上吊装设备、海上钻探系统、航道疏浚装备、船舶动力、海上石油钻井电机、豪华游艇、新型复合材料大型游艇、特种内河船舶等。七是12类航菊航天装备和2类新兴服务。通用飞机、直升机、小型无人机;航菊发动机及飞机辅助动力系统、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飞机起落架及机轮
19、刹车系统等6类航菊产品;微小型卫星、近空间飞行器、军贸产品等3类航天总体型号和惯性器件、导航系统、遥测遥感系统等3类航天分系统;提高航菊维修服务和航天技术在气象、交通、通信等领域商业化应用服务能力。12、整合提高新材料产业环绕先进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发挥省内科研、产业和有色金属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面向先进装备复合、纳米、智能等材料,提高高性能构造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特种材料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储能材料,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整体优势;推动先进复合材料和大宗高性能金属材料高品位化和规模化;继续发展新型超硬材料,积极开发化工新材料及其他材料。组织实行工程机械、交通装备
20、、电动汽车、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等核心材料,以及核心基本材料提高等重点工程。增长值年均增长20%以上,新材料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制高点和支撑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基石。重点发展6大类产品。一是先进储能材料。电动汽车用大功率动力电池核心材料,动力型双性极板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燃料电池、全钒液流电池等储能器件用核心材料等。攻克大功率动力单体电池长寿命、一致性、高安全性、低成尘等核心技术。二是先进复合材料。环绕航菊航天、交通运送、大型舰艇、能源和电力等对复合材料需求,重点发展复合材料核心原辅材料,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高性能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攻克基于国产原材料超长超厚整体部件液相浸渍工艺、迅速化学
21、气相沉积/渗入增密工艺、持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核心技术。三是高性能金属构造材料。环绕先进装备对高性能金属构造材料需求,重点发展铝钛等高性能有色金属构造材料,高品质板带箔,大规格板材、型材和锻件等产品。攻克大规格铝型材和锻件、大盘重钛合金宽轧带卷生产核心技术。四是先进硬质材料。环绕机床(车)、工程机械、航天航菊、交通运送等领域对先进硬质材料需求,重点发展超细晶硬质合金,超粗晶硬质合金,涂层硬质合金;高档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新型超硬材料工具等产品,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温新型陶瓷材料。攻克超细超匀超纯粉体合成技术、高强高韧功能结关曰体化材料制备技术以及硬质材料精深加工技术等。五是
22、基本原材料。环绕基本原材料提质升级,重点发展高强度汽车用钢、高磁感低铁损电工钢、管线钢、核电用钢等高品位钢材品种,铅、锌、锑、铋等有色金属材料,以及高档炼油催化新材料,锂系聚合物,特种环氧树脂,己内酰胺、特种有机纤维等化工新材料。六是稀土材料及其她新兴材料。抓住国家限制稀土出口重大机遇,大力发展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节能材料等特色稀土材料及下游产品;发展电子信息核心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环境材料、生物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及器件。13、着力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发挥湖湘文化特色、挖掘湖湘文化精髓,突出品牌建设,走规模化、差别化和精品化道路,将文化创意产业打导致全国文化第一品牌和湖南经
23、济社会发展支柱和灵魂。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等科技含量高、容易传播优势,推动老式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增进文化创意产业向高品位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构建以广播影视、创意出版、动漫游戏、网络及新兴文化业态为主导,有关产业联动发展、构造优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发挥品牌优势,哺育一批骨干公司,壮大产业规模。增长值年均增长22%左右。重点发展5大领域。一是创意设计产业。立足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本,依托骨干文化公司、文化单位和专业院校、科研院所,依托文化创意人才群体,环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建造与规划设计、新闻出版创意、文艺创作与表演创意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着力提高创意
24、设计业对二、三产业关联度、渗入度和融合度,推动产业发展高品位化,增进产业构造加快调节和转型,提高湖南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数字媒体产业。依托广电、出版、动漫游戏基本和优势,重点发展3G商用、手机新媒体、移动多媒体、IPTV互动电视网、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数字出版产业。加快出版物由重要依赖老式介质向各种介质转型,推动科技信息与出版业融合,积极发展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教诲、跨媒体复合出版等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播为重要特性新兴业态。四是动漫游戏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品牌相结合,民族
25、文化和当代潮流相结合,创意内容与数字科技相结合,动漫旅游产品与衍生消费品及有关公司相结合,大力发展影视动画、漫画、网络动漫、手机动漫、动漫舞台剧表演和动漫软件制作动漫游戏产业,丰富体现形式、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传播方式、推动老式动漫产业升级。五是创意园区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坚持区域特色与产业重点相结合,通过依托大专院校、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和科技园、规划建设功能新区等途径,打造具备集聚效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4、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充分发挥既有产业基本、资源禀赋和研发优势,全力构建生物医药“一园五区一带”、生物农业“三区七片八品”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具备突出品牌效应大型公司和特色集
26、群。扩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突出发展具备特色优势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以原(辅)料和核心中间体为突破口,积极开发新型药物和新型制剂;加快干细胞技术产业化,抢占生物制品领域竞争制高点;加快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扶持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产业发展;加强农业重大动植物新品种哺育和推广应用,增进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发展,综合运用航天育种、分子育种、核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等当代新型技术,哺育超级杂交稻、高产油茶等高产高抗新品种;推动生物冶金、生物化工等生物制造技术向老式产业渗入;组织实行一批产业化重大工程。增长值年均增长20%以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全省先导产业。重点发展8大领域。一是当代中药。主攻治疗妇科、心脑血管
27、、肿瘤、新发突发传染病、消化系统等疾病和功能保健、藏枣等中成药新产品;药材基地化、工艺规范化、包装规格化超微饮片;品种道地、炮制精细、规格明确中药精制饮片;如下游大宗产品为依托提取物;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突破珍稀濒危药材品种繁育和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二是化学药。主攻新型缓控释制剂和靶向给药制剂、新型复方制剂、新型外用制剂等化学药制剂;以及高品位、特色化学原辅料药和核心中间体;三是生物制品。扩大人类干细胞库和人类胎盘及附属组织库规模,推动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完善干细胞检测和安全性评价等;加快人源基因载体技术为基本基因工程药物,蜘蛛粗毒分离纯化系列新药,个体化基因治疗药物发展;扩大人血
28、浆提取规模,血浆蛋白或血细胞组分血液制品生产规模。重组、杂交或基因缺失基因重组疫苗,多肽合成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载体疫苗,治疗性抗体。四是医疗器械及装备。主攻数字化、网络化医疗设备和系统集成基于计算机网络虚拟医院现实系统等高品位医疗设备;医用植入器械及介入器材,口腔及微创医疗器材,生物基材料组织工程产品和新型卫生材料;特异性强、敏捷度高家用诊断试剂,传染病、肿瘤和基因异常等临床诊断试剂,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免疫诊断试剂;全自动化制药设备,大规模药物生产设备,联动、组合制药生产工艺设备。五是粮油作物育种。主攻亩产900公斤三期和亩产1000公斤四期超级杂交稻、泰国优质米水平优质稻;高产、高含油量、多抗
29、、早实油茶新品种;“三高”(高含油量、高油酸、高产)、多抗(抗病、抗倒、抗极端高低温)和特早熟油菜、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以及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六是经济作物育种。主攻优质、加工鲜食专用和兼用型宽皮柑橘,早熟、抗逆、光皮大果冰糖橙;多抗(抗虫、抗枯黄萎病、耐高温)转基因高产杂交棉,高支纱优质棉;高氨基酸绿茶新品种,高产、低氟、适制黑膊予树新品种,高茶黄素、高儿茶素、高茶氨酸活性成分茶树育种。七是畜牧水产育种。主攻优质、高产、高抗配套系生猪,富含地方良种血缘新型配套系生猪;湘西黄牛、湘中黑牛肉用新品系;湘东黑山羊专门化肉羊新品系;湘黄鸡肉、蛋专用型新品系;“四人们鱼”、中华鳖、大鲵原种化新品系,
30、抗病草鱼,湘云鲫(鲤)、洞庭青鲫品种改良和新品系。八是特色生物育种。主攻食品用、农用和环保用微生物;高产、广适果蔬,名贵花卉和优质苎麻等经济作物;速生、高抗、优质林木。15、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紧跟全球新能源开发运用趋势和国家能源构造调节方向,集中突破技术瓶颈。加快太阳能热运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动风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开发运用生物质能,积极争取发展新一代核能;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推动高品位输变电装备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突出发展风电装备、光伏产品,加快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地热等新能源开发运用,形成新能源装备生产和新能源推
31、广应用协同发展新格局。增长值年均增长25%以上,力求把新能源产业哺育成全省新先导产业和经济增长极,抢占竞争制高点。重点发展6大类产品。一是风电装备。重点发展数兆瓦级风电整机、整机控制系统和变浆偏航系统、轴承、主齿轮箱等核心零部件。发展超大型(5MW及以上)海上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大型(2MW及以上)低风速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风机主控系统、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组、离网型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二是太阳能综合运用。环绕年产3000MW电池片产能,重点发展高纯硅、多晶硅、单晶硅、晶硅电池片等主导产品,以及晶体硅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逆变装置、太阳能装备制造等光伏系统集成发展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片及组
32、件;发展太阳能发电建造幕墙等太阳能运用设备、高效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整机及热发电产业链等产品;积极推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三是智能电网及其核心装备。发展500kV及以上超/特高压新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110-500kV封闭式组合电器(GIS)、智能型变压器、核电变压器、光电电子式互感器、智能配电系统、智能计量系统、智能用电终端、智能型高低压成套电器装置、地埋式变电站成套设备、智能化储能电站装置、高温超导传播电缆、IGBT半导体器件等。打造核心零部件、智能电网设备、并网储能系统、智能电网服务、智能电网变站、电力应用智能电网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链,建设新型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四是核电辅助装备。
33、积极发展核电站用管道、输变电装备、电缆、泵阀等核电辅助装备制造,打造核电站配套装备产业群;争取国家支持发展柚矿勘探、柚矿安全开采、乏燃料后解决、核技术应用等产业。五是生物质能源装备。重点发展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农林生物质焚烧发电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能源转换装置等设备。六是地热能及其他新能源。支持氢氧燃料产气设备、地源热泵机组制造、建造地热供暖应用、垃圾发电站建设等其他新能源应用。16、努力振兴信息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抓住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起布发展,信息产业升级换代和网络经济迅速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省内技术、人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迅速提高信息基本设施
34、水平,实现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承办产业转移,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充分发挥基本软件、核心中间件、应用软件等方面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软件业;加快发肇云动电子商务、“三网”融合增值服务、信息服务外包、超级计算机、当代物流等新型信息服务业。增长值年均增长超过20%,产业规模明显扩大、竞争能力明显提高。重点发展7大类产品和服务。一是数字化整机和新型元器件。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终端产品、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3D电视等整机;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金融及税控机具、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等;发展定制SIM卡、POS机、手机、智能读卡设备、智能售货机等;发展特种计算机
35、、显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指挥系统等军民两用产品;发展电力电子器件、传感器、电路板、固态电容、微波陶瓷等;发展TFT-LCD模组、玻璃基板、LED背光源、触摸屏等;发展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推动蓝光二极管,高亮度大功率LED发光管产业化。二是软件和集成电路。发展“麒麟”等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中间件及其他基本类工具软件;发展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等应用软件以及汽车、装备、医疗、电力、交通、家电等重点领域产品中嵌入式软件并推广应用;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存储芯片以及嵌入式终端、汽车电子、数字化仪表、射频辨认(RFID)等领域专用芯片等。三是信息服务外包。做大数据加工解决、软件开发
36、测试、信息安全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发展客户服务、呼喊中心等业务流程外包(BPO),积极承揽知识流程外包(KPO)。四是互联网经济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供应链管理、加密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多式联运技术与系统,建设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全网手机支付平台。推动手机支付在公共事业缴费、小额支付、手机一卡通、农村商贸物流等领域应用。五是新一代网络和“三网融合”。建设新一代网络基本设施、构建局域传感网络和信息服务基本设施。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有关业务。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六是物
37、联网和物流信息服务。突破传感器、芯片、核心设备制造以及智能通信应用瓶颈。启动实行智能农业、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医护、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广无线射频辨认(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自动辨认和采集跟踪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七是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产业,加大对网络黑客攻防、数据加密、数字签名与认证、访问控制等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产业化,发展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网络和信息安全硬软件产品。17、乘势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抓住全球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重大机遇,坚持能源节约、资源综合运用和环
38、境治理并重,依托重点工程,突破核心技术,哺育龙头公司。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运用核心技术装备及系统,加强先进合用技术推广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重点发展节能型工业窑炉,节能灯具;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和固体废弃物解决及综合运用装备。积极哺育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市场。重点实行工业节能、建造与生活节能、固体废物综合运用、“都市矿产”、绿色再制造、重点污染源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节能环保产业哺育等8大工程。增长值年均增长25%左右。重点发展3大领域。一是节能产业。发展各类高效燃烧装置、新型燃料制备技术、工业公司余能运用装置、节电技术与装备、节能监测仪器仪表、节能家电和办公商用设备、节能建
39、材等9类技术和装备。推动重点用能公司能源审核、节能评估和审查、节能产品认证服务,哺育特色化、精细化和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二是帐源循环运用产业。重点发展工业固体废物梯级运用、共伴生金属资源综合运用、废旧物质高值化运用、非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运用、再制造技术和装备、重金属污染物循环运用等6类技术和装备。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及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循环运用设施运营、循环经济建设服务等3大资源循环服务体系。三是环境治理产业。工农业及都市污水等典型类型废水解决、各类工业脱硫除尘和汽车尾气净化、固体废物及都市垃圾解决、室内空气净化、环境自动持续监控、高耗水行业节水、交通隔声装置、建造用隔声窗(墙)、车辆与工业设
40、备减振与消噪声、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10类环境治理技术与装备。发展针对不同来源废水新型水解决材料及药剂、土壤修复和生态恢复药剂、袋氏除尘器耐高温滤料纤维材料等3类环保产品。建立环保产业服务体系,发展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哺育大型环境工程服务公司。五、加快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举措哺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长期不懈努力。全省上下必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举全省之力,采用超常规举措,组织实行一批具备战略性意义、带动性强重大工程,集中攻克一批影响长远、关系全局核心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引领发展、支撑创新重大平台。18、新兴产业集聚工程依托优势区域,哺育一批
41、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形成新增长极,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一是加快产业区域集聚。按照产业基本和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3+5”都市群中,长株潭3市大力发展整机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别的5市着力在光伏、复合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湘西地区优先发展生物等特色产业;湘南地区着力建刹愈业转移承办地,优先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二是加快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长沙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株洲航菊产业园、湘潭新能源产业园等19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专业园区,以及信息产业郴州基地、生物产业怀化基地等8个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继续建设一批重大装备、文化创意、循环
42、经济等特色产业园区。勉励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三是哺育特色优势产业链。环绕整机产品和核心技术,发展配套公司,推动建设当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材料、当代中药、节能环保等10条千亿元规模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提高我省配套能力,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四是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园区土地运用,统筹园区与都市协调发展,改进园区基本设施和人居环境,积极增进产城融合;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配套建设专业物流体系,增进园区产业集聚、创新集成、投资集约、物流集散。通过本工程实行,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一批新兴产业园区,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到,力求哺育1个销售收入过500
43、0亿、2个亿、3个1000亿、4个500亿元园区。19、优势公司哺育工程环绕公司高品位化、集聚化、特色化目的,进一布发挥重点公司对产业发展支撑和带动作用。一是扶持优势公司。结合7大产业行业特点,重点扶持100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优势公司,通过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备,予以配套政策扶持,实现超常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导力量和产业构造调节重要依托。二是实行重大项目。组织实行100个技术先进、影响巨大、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通过大项目哺育大公司。三是支持公司跨国经营。发挥各种合伙机制作用,多层次、多渠道推动国际科技合伙与交流。加强与世界500强公司、港澳台大公司
44、和境内大型公司对接合伙,勉励外资或境外公司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公司进口核心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增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原则在海外推广应用。勉励新兴产业公司“走出去”,开展海外资源、专利技术、知名品牌和商业网络收购,勉励有关公司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通过本工程实行,推动形成“千亿航母、百亿旗舰、亿元公司”发展格局。到,形成3-5家千亿公司、30家百亿公司,力求20家公司进入全国500强。20、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加快完善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以增进产业规模扩张、抢占将来竞争制高点为目的,充分运用全球创新资源,结合国家科技
45、重大专项,集中攻克一批核心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信息等领域,集中攻克当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大型装备用复合材料构件、新金属构造材料、先进储能材料、低成尘多晶硅生产、平板显示屏件、高性能数字芯片、动漫游戏、电子商务等技术,为全省经济扩规模、促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航菊航天等领域,集中攻克新能源汽车、海上风力发电机、智能电网、工业节能、环境治理、中药超微饮片、转基因育种、轻型飞机集成、近空间飞行器等技术,为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组织实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专项,推动一批核心核心技术产业化。通过本工程实行,
46、解决一批产业核心和共性技术瓶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到,力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以上。21、名牌产品创立工程把品牌建设作为提高公司综合实力、赢得长期竞争优势重要任务,综合运用政策、资金、宣传等手段,强化技术创新、原则化建设和公司文化创立,打造具备湖南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群,抢占市场价值链高品位。一是加强品牌创立与保护。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提高产品技术原则水平,勉励公司联合构筑专利共享平台和行业技术原则联盟。加快重要产业和产品技术原则体系建设,勉励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参加国际国内原则制定,抢占产业制高点,提高公司创立品牌能力。加强公司和产品国际认证合伙,支持公
47、司到境外注册商标,哺育国际化品牌。二是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勉励有关公司以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为纽带进行资产重组和公司并购,在迅速扩张公司规模同步壮大品牌,通过加强宣传推介,扶持应用示范,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突出品牌经营。制定有助于品牌产品发展行业原则和市场准入政策,通过强化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增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提高品牌无形资产价值。通过本工程实行,到,哺育10个以上国际名牌产品、30个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驰名商标”、100个以上“湖南省知名商标”。22、人才资源开发工程环绕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人才队伍,加大力度吸引全球先进人才来湘创新创业,建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人
48、才向公司流动机制,加大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力度,形成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良性循环新格局。一是引进产业发展急需领军人物及团队。大力实行科研团队、留学人员、新兴产业人才等“三大引才筹划”。勉励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以及列入“国家千人筹划”和“湖南省百人筹划”海外高品位人才等带项目、带技术来湘创业,或直接参加省内重大产业化项目和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先进公司家和高档管理人才。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实行柔性培养机制,勉励人才跨国、跨省、跨公司交流,增进本土人才与国际接轨、技术人才和公司家队伍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库”,实行跟踪服务和政策倾斜,储备一批具备高等专业技能先进青年人才。培养一批具备全球化视野、可以敏锐捕获国际前沿技术动态、高度注重创新能力建设先进公司家队伍,提高贯彻贯彻战略性新兴产业执行力。三是完善创新创业人才使用机制。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科技人员职务成果勉励机制。改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评价使用制度,建立高效知识产权评估教诲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