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避世与救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的诗词创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8448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避世与救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的诗词创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避世与救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的诗词创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避世与救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的诗词创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6Jan.2024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2024年1月Vol.46,No.1第4 6 卷宜春学院学报期第避世与救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的诗词创作王子恒(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结社是韩宝忠晚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是研究韩宝忠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他参加的众多社团中,兼具宗教、慈善与文学三重内核的悟善社最为特别,深刻影响了民国的社会与文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积极地进行诗词唱和,这些诗作反映出他们在避世与救世两种选择之间的挣扎:一方面,官场的失意让他们萌生避世的想法,将宗教信仰当作人生依靠,过起“出家”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

2、与世隔绝”,利用宗教的教化作用以及自身影响力,在动乱的时局中传道布教、普济广施,积极进行救世。从悟善社诗词出发,既可以考察乱世文人的复杂心态,也可以探究宗教与文学、社会等错综复杂的联系,是回溯民国文学与历史的绝佳窗口。关键词:悟善社;韩宝忠;江朝宗;诗词中图分类号:12 9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1-38 0 X(2 0 2 4)0 1-0 0 7 6-0 6Avoidance and Salvation:Poetry Creation of HAN Bao-zhong and Members of Wushan SocietyWANG Zi-heng(School of Lit

3、erature and Journalism,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Abstract:Associ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social activity of Han Baozhong in his later years,and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studying Han Baozhong.Among the numerous clubs he participated in,the Wushan Society,which combines

4、religion,charity,and literature,was the most unique and deeply influenced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Han Baozhong and his colleagues in Wushan Society actively engaged in poetic har-mony,reflecting the struggle of Han Baozhong and others in choosing between seclusion and salva

5、tion.On the onehand,the frustration in the officialdom led them to develop the idea of seclusion,using religious beliefs as ameans of life and living a“monastic life;On the other hand,they are not willing to be“isolated from the world,and use the enlightening role of religion and its own influence t

6、o preach and spread knowledge in turbulent times,actively saving the world.Starting from the poetry of Wushan Society,we can not only examine the complex men-tality of literati in turbulent times,but also explore the intricate connections between religion,literature,society,and other aspects.It is a

7、n excellent window to trace back th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Key words:Wushan Society;Han Baozhong;Jiang Chaozong;poetry韩宝忠(18 7 519 39),字剑芝,祖籍安徽望江,生于北京,有不如痴斋诗草三册存世。近年来,韩宝忠逐渐进入学者视野,成为研究晚清民国诗词、书法与吏治的典型案例。结社是韩宝忠晚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在这些社团中尤以悟善社最为特别,这是一个宗教团体,以民国政要为领导核心,本不属于诗词结社,但是悟善社同人将诗词视

8、作传播教义、遣兴抒怀的媒介,每期集会必互相唱和,这些诗作反映出民国纷乱的世态与韩宝忠等人复杂的心态。悟善社在多方面深刻影响了民国的社会与文化,值得深人挖掘,但是目前悟善社并没有受到学界足收稿日期:2 0 2 3-11-2 0基金项目:四川省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长江书院2 0 2 3年课题“文学与宗教韩宝忠结社研究”。作者简介:王子恒(19 9 9 一),男,江苏准安人,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代文学与文化。77第1期第4 6 卷王子恒:避世与救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的诗词创作够的重视,只有宁鑫 1、密素敏 2 等人从宗教学的角度有所论及。从诗词创作而言,悟善社的作品体现出韩

9、宝忠等人在避世与救世两种选择之间的挣扎:一方面,悟善社员大多深陷政治风波而绝缘于官场,仕途的失意让他们萌生避世的想法,将宗教信仰当做人生依靠,过起“出家”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与世隔绝”,利用宗教的教化作用以及自身影响力,在动乱的时局中传道布教、普济广施,积极地救世。此外,在晚清民国的旧体诗词研究领域,既往研究多关注“当行”作家与诗词社团的创作,并没有涉及到“宗教结社”的诗词书写。事实上,悟善社员的多重身份:官员、文人、信徒,让悟善社诗作突破文学的边界而具有多重价值。从悟善社出发,既可以发掘旧体诗词的别样形态,也可以探究宗教与文学、社会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宗教、慈善与文学:悟善社的多

10、重内核悟善社成立于19 19 年,解散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社员曾一度高达五千余人,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新兴宗教社团。作为一个现代宗教团体,悟善社许多方面表现出“新”的特质,它以宗教为根本,但又与超脱世外、潜心修行的传统宗教有着本质不同,它通过慈善行动积极扩大自身影响力,让社员再次回归世俗,实现自我的尘世价值。此外,其核心成员大多是在科举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传统文人,他们雅善诗词、博学能文,经常以悟善社为媒介进行诗文交谊、抒发情感,同时也借用诗文来传播教义,因此文学书写也是悟善社的另一特色。总之,悟善社是一个以宗教为骨骼,以慈善为主要对外活动,以诗文唱和增进交流的复杂社团,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人部析。从宗

11、教的角度来看,悟善社起源于河南的广善坛,以扶乱为主要活动。19 19 年河南广善坛的三名信众王锦、迮以增、郑景樵奉命来到北京,得到了张恩涛、周学仕、朱焕文等人的支持,在北京开设了悟善总社。3J(P4 8 5)无论是广善坛还是悟善社,其本质都是“乱坛”。扶乱仪式在中国历史悠久,近代扶战可以回溯到唐朝的“紫姑神”,4(P)映晚清民国时随着社会巨变,原本秘密进行的“扶战”活动飞速发展,很快席卷全国。梁启超曾用“乱坛盈城,图識累读 5(P96)来来描述战坛发展的盛况。悟善社也在这股“扶乱热”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在济南、南京、甘肃、哈尔滨、云南、烟台、天津等地成立分社,甚至有大批外国人加人其中。作为新

12、兴宗教,它融合了儒、佛、道、耶、回五教的教义,五教并尊,博采众长。这种办教理念让悟善社并不囿于一端,而是与时俱进,不断改革,这也让它得以在波云诡的民国社会中持续发展。慈善事业直接促进了悟善社在底层民众中的发展,也是悟善社成员“救世”行为的代表。起初由于规模太小,悟善社的慈善活动并未能产生太大影响,19 2 0 年8 月,原步军统领江朝宗正式加入悟善社,皈依为弟子,由“吕祖”赐名慧济,并拉拢因学潮而下野的原国务总理钱能训一同加人。由于钱能训的名望地位与资历品德,他很快便成为“吕祖”钦定的教统,江朝宗任副教统。自此,悟善社的组织架构发生了根本转变,钱能训、江朝宗等人成为了新一代的核心领导人,并且得

13、益于他们在军政界的强大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下野高官如段祺瑞、吴佩孚、曹汝霖、陆宗奥等纷纷加入,悟善社大幅扩充了自身实力。当时由于连年战乱,再加上水灾、旱灾等在华北频发,民众的生活陷人极度困顿,而政府对于如此情形难以应对,“只有让渡部分资源给民间各慈善组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赈济工作”。6 1(P16)在这种情况下,悟善社以“救护兵之苦民”为职志,“拯救贫民、赈救灾难、抚恤伤亡、筹备生计”,门多次前往灾区施放食物、棉服和现洋,并建立多家公益机构,帮民众渡过难关。这些举措使得悟善社获得了民众的好感,收获了众多信徒,并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办分社。慈善事业的有效推行离不开钱能训等下野政要的努力,他们不但积极捐

14、款,还促使“外交部与赈务处各助款洋二万元。6 1(P19)悟善社的慈善特性也体现出,钱能训、江朝宗等人不甘心在政治失意后聊当寓公,因而“另辟蹊径”,通过宗教团体来实现抱负,为宗教赋予“救世”的意义。作为一个以“乱坛”为主的宗教社团,悟善社的文学特性似乎“与生俱来”。在中国古代,战坛的形成总有文人的参与,它为文人聚会提供了一种与神仙诗词唱和、抒情遣兴的娱乐方式,因此备受欢迎。“乱坛”唱和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在悟善社内,每次仙人降战之时,除了颁布神训,总要与社员互相唱和,或吟咏风物,或阐明教义,又或祖露真情。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组成,悟善社的成员大多学识渊博,如钱能训、袁永廉、王人文等人是进士出身

15、,夏同更是高中状元,陆宗舆、龚心湛等人还有留学经历,可以说,悟善社是一种文化结社,因此他们十分属意于诗词唱和。悟善社每周“扶战”,并且成员众多,产生了许多作品,韩宝忠曾在其诗作中写道“文坛遍珠玉”,并在诗下自注“悟善社内附文坛,唱和无间”,8 J(P159)从中可以管窥当时78第1期第4 6 卷宜春学院学报盛况。这些作品本属游戏之作,在中国古代往往不会被保存下来,但是悟善社本着“一世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赈灾无货,惟劳笔墨口舌以图挽救”9 的精神,在成立初期便创办社刊灵学要志,记录“神仙”与社员的诗词作品。此外,韩宝忠的不如痴斋诗草中也存有许多相关作品,让我们在今天仍可以阅读这些奇特的诗词。

16、总之,悟善社兼涉宗教与慈善,前者代表了悟善社成员在人生落魄时的“避世”心态,后者体现出悟善社员充分利用自身能量进行“救世”,曲线地谋求人生价值。这两种矛盾心态在他们心中此消彼长,通过诗词创作被记录下来,成为民国历史中的一段隐秘叙事,有待被层层揭示。二、不如痴斋诗草中的悟善社诗词韩宝忠大约在19 2 4 年加悟善社,从19 2 5年到19 38 年间持续创作了数十首与悟善社有关的诗作,完整地记录了自已在悟善社中的唱和经历,他在诗中显现出内心的纠葛与矛盾,对剖析他晚年的生活与思想至关重要。相比于参加稀园诗社、梁园诗社,韩宝忠的悟善社经历由于宗教神秘色彩而被研究者们忽视。如邓稳教授分析韩宝忠的感时诗

17、时写道:“这首诗题后注云恭步冯真人锲坛元韵,实是辞官初期诗人为排遣郁闷多与僧道交往的反映。10(P212)事事实上,这首诗是作者参加悟善社乱坛时与“仙人”唱和而创作的,冯真人即为道教中的冯道真,是当时“临战”写诗的神仙而并非现实中的僧道,悟善社也不只是韩宝忠“排遣郁闷”的工具。由于资料的缺失,关于韩宝忠与悟善社的信息并不能完全考据,仅可以从韩宝忠手书两卷金刚经中瑞度一二。第一卷金刚经写于19 2 4 年,落款为“弟子韩宝忠薰沐敬录”。悟善社五教并尊,因此佛教经书亦受尊崇,这时韩宝忠应当已经人教。第二卷金刚经写于19 2 7 年,落款为“天运丁卯年三月朔日弟子韩双修薰沐敬书”,韩宝忠此时已经被赐

18、名“双修”。韩宝忠的悟善社诗词最早出现在19 2 5年,这距离他被迫辞官还不足两年。作为宦海沉浮多年、一直勤勉政事的中下层官吏,他仍然对国家以及自我满怀忧虑。他在和朱悟慈寄赠元韵中写道:“不尽兴亡感,相逢酒一后。河山成破碎,尘海尚奔驰。7(P18)朱悟慈与韩宝忠同为悟善社成员,在不如痴斋诗草中唱和颇多。这首诗透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哀叹,只能用诗词创作来逃避烦恼,这与大多数悟善社成员的“避世”方式如出一辙,借着交际饮酒、推敲诗句来使自己无暇顾及现实的忧愁。或许一开始韩宝忠是为了寻求知音与发泄内心的痛苦,但是随着社团活动的不断深人,他开始沉迷于宗教本身,诗作之中再无“尘世之感”。这样的心态在上已春日

19、即事孚佑帝君诞辰演剧敬赋二律 7(P160-164)等等诗中持续显现。在正阳帝君诞敬赋一律中达到了极点。正阳帝君,姓钟离,名权,四月十五日生,1(8 0 0)那天悟善社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诗人记录了当时的盛况:“曲奏羽霓天共寿,瓢倾花露月当空。今宵恍赴瑶池宴,高会群仙策紫第。7(P165)情悟善社用祝寿活动创造出了一个超脱世外的极乐仙境,这与破碎衰败的现实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韩宝忠流连其中,不愿醒来。随着悟善社通过慈善等方式不断活跃于“俗世”,并且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韩宝忠又无法抑制自己的抱负,开始畅想悟善社的救世之道。他深知当下的中国“荆棘满前途余 7 (P166)难以复苏。但是同时又

20、他看到,悟善社在钱能训、江朝宗等人的带领下发挥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驱使政府为其服务。因此他“日冀吾教兴”,畅想悟善社可以像神龙一样“霖雨繁苍生,尺泽润其下”。他相信悟善社可以完成救世的宏伟目标,届时天下“治将大同”。身逢乱世,韩宝忠不能无视苍生之苦,他常常忧叹:“天下如斯瘦,方知国不肥。7(P16当他为官一方时,尚可以通过各种举措保全境内百姓,但是如今身为庶民,他只能借助悟善社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韩宝忠“救世”的热情并未能持续地燃烧,相反,这股热情很快又被“避世”的心态所取代。他在自省中写道:“一向持心悟道微,畏人车马任轻肥。何须蚌相争夺,要共鱼鸢识跃飞。7 (P169)其其中“畏人车马任轻肥

21、”反用戴叔伦“长安车马随轻肥,青云宾从纷交驰 12 (P2034)白的句意,表明自己皈依悟善社,闭门悟道,不问世事的心意。或许是受到“蚌相争”的俗事的刺激,韩宝忠决意要共鱼鸢识跃飞,彻地远离尘世之扰。相似的诗意在闲居一诗中更为明显:闲披妙法颂莲华,静坐禅心养慧芽。绿蚁夜衡水酿,碧螺春醉洞庭茶。案头时有良朋笠,门外从无热客车。兴到临池聊解意,为人涂惯数行鸦。7 门(P197)此时诗人只想在宗教中寻求内心的安宁,“门外从无热客车”暗示了作者闭门闲居的状态,经书、美酒、热茶与书法成为了韩宝忠生活的全部。该诗作于19 31年,此时的中国内战不断,又经历了“九一八事变”遭受外族侵略,陷人了历史的低谷。或

22、79第4 6 卷王子恒:避世与救世:韩宝忠与悟善社人的诗词创作第1期许是他对于时局已经完全灰心,韩宝忠再没有了曾经的热情,只想在家中静坐修道,聊度此生。原本韩宝忠已经不抱有希望,19 32 年吴佩孚的加人使他的心态再次出现了转变。吴佩孚曾手握重兵,咤中国,战败后他息影北平从此离开政坛。此时悟善社已经改称“救世新教”,原教统钱能训早已逝世,吴佩孚加入了“救世新教”并且担任会长,由此韩宝忠得以与吴佩孚相识。从不如痴斋诗草来看,韩宝忠与吴佩孚过从甚密。韩宝忠有多首诗作与吴佩孚有关,如代吴子玉将军赠宋怡素7(P2)、吴子玉将军六十一初度等。韩宝忠称赞吴佩孚“人中麟凤属将军”,吴佩孚的出现让他再次燃起了

23、救世的信念,他用“壤外安邦留正气,休将成败论英雄”来评价、安慰吴佩孚,并用“风雨飘摇小劫天,代君收拾好山川”来激励他,希望他能够重整旗鼓,改变满目疮的中国。韩宝忠知道,吴佩孚“抗敌雄心竟未经,归来仍复理兵书”,7(P208-20)因此抱有很大的期待,只可惜吴佩孚并未再次出山,韩宝忠的救世理想与政治抱负未能得以实施。1938年,在韩宝忠去世的前一年,在多次的转变之后,他对悟善社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这年冬天,他写下了救世新冬至郊天时逢瑞雪江副教统宇澄赋贺廿八字,谨步元韵勉成四绝,7(P43)其一为:“雪点冰销欲换年,果谁能力可回天。鲁论半部关平治,夜访方知宰辅贤。”自19 2 4 年加入悟善社以来

24、,他对教义教规始终服膺,但是此时他却对其产生了怀疑的态度。“鲁论半部”在此处应当喻指悟善社教义,他用这首诗暗示自己不再相信悟善社的“神力”,治理、改变国家需要现实中“贤明的宰辅”。这表明上是对江朝宗的称赞,实际上是对他的讽刺,联系四绝中的第三首“向不干求避乱年,北风积素晚?天。闭门谢绝人来往,谁识袁安卧雪贤。”可以进一步理解。袁安卧雪典出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记载袁安在大雪时独居家中,宁忍冻饿也不外出援。在19 2 4 年的一次战坛中,“仙人”曾让江朝宗作诗咏袁安,因此韩宝忠在此有意提及袁安,与江朝宗进行对比。在历史上,江朝宗做出了与袁安截然不同的选择。北平被日军占领后,他非但不

25、“闭门谢绝人来往”,反而积极活动投靠侵略者,出任伪北平市长。6 1(P4-46)韩韩宝忠对此大感失望,因此作诗暗讽,并连带着对江朝宗领导的悟善社也失去了信心。这是韩宝忠不如痴斋诗草中最后一首与悟善社有关的诗,此后悟善社在他的生命中再也没有出现,而韩宝忠本人则真正践行了袁安的精神,避世独居,保全了节操。从韩宝忠的生平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名很有政治抱负的干吏,因此当他突然被迫离开官场后,他变得极不适应。他很想效仿陶渊明那样悠闲隐居,但是又放不下国家与同胞,矛盾心态贯穿了他的晚年生活。不如痴斋诗草中的这段独特经历,向世人展示了一名民国中下层官吏的心路历程,也为民国历史与旧体诗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三、

26、灵学要志中的诗词唱和除了不如痴斋诗草,悟善社的社刊灵学要志中也记载了大量诗词,成为研究悟善社同人的重要资料。灵学要志19 2 0 年9 月创刊于北京,由迮仲良担任主编,设有论著、诗词、记事、轶闻、附录等栏目。其中的诗词分为两类,第一为“诗词类”栏目,专门记录各路神仙临时创作的诗词,署名为各“仙”、各“尊者”、各“真人”等,其实当然是扶乱手们所作。这类诗词主要是为了彰显神仙降临的神迹,其内容大多单调空洞,具有程式化的特征。第二为“唱酬类”栏目,记载神仙与社员之间的诗词唱和作品。这些作品也是在“乱坛”上写成的,署名多为社员道号,因此可以回溯出真实的作者。悟善社内有许多人热衷于此类活动,每次开坛必有

27、诗作,且数量颇丰,他们很珍视自已与“仙人”的唱和作品,如江朝宗曾将其作品编为天人感应唱和集,以传后世。和韩宝忠“避世”与“救世”心态的此起彼落不同,悟善社同人的状况更为复杂。在这些人中,最为特别的是江朝宗。19 2 0 年,江朝宗由汪仲高介绍加入悟善社,此时的他在政治斗争中落败,“终日养和息虑”,F6(P10))而此时的悟善社也只是一个小社团,无法支撑起他的政治野心。江朝宗参加悟善社,本出于对吕祖飞鸾显化之种种神迹的钦仰,在亲身见证悟善社的神力之后,他被彻底折服,便决心归附。江朝宗对教务极为上心,正是在他的运作下,悟善社才得以进一步发展。由此看来,此时的江朝宗似乎不关心政治,只倾心于宗教事务,

28、并且他的诗作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特征。他最爱吟咏风物,描摹村居生活,书写从和心境。如“数点青山紫烟,远笼村落接遥天。声声爆竹迎新岁,良地风来筑有年。131又如“岚光重叠献清奇,山静林幽客吐词。鸟语枝头花照眼,挥毫又自写新诗。14 1再如“浓阴笼四面,万绿拥楼前。林深鸣山鸟,清磐响村烟。雨天容净,偷然鹤亦仙,远峰留夕照,有客伴云眠。”这类诗篇数量众多,不一而足。在他的悟善社诗词中,看不到任何的功名之心,有的只是对自然80第4 6 卷宜春学院学报第1期美景的陶醉,仿佛他对闲居生活非常满意。甚至在许多诗中,他还明显地流露出了“避世”的想法,如“息影莲池暂作家,门临溪水引情赊负郭平畴盈豆谷,到门野老话桑麻

29、。”151韩宝忠在不如痴斋诗草中对此也有记述:“莲池,在西便门外,元明为丽泽溪。溪水发源玉泉山,方塘半亩,满目荷,夏日为诗人游集之所。近归江字澄将军,改作别墅。7)(P171)江朝宗改造莲池以作别墅,以明“息影”隐居之心。在另一首诗中,他表现得更为惬意:“雨歇江头放钓船,一篇撑破水中天。今朝喜得金鳞鲤,不向邻翁借酒钱。131诗人未必真做渔夫,但渔隐之乐已经跃然纸上。遍观江朝宗的诗作,难以找到任何壮志未酬、想要舒展抱负之类的想法,仿佛他已经厌倦了政治斗争,一心只想隐居。但是实际上,他是悟善社中最向往权力的人,他始终不断地谋求政治地位,这与他的诗歌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随着政府威信力的下降,以及悟

30、善社在一次次慈善活动中的突出表现,他开始重视起悟善社的力量,以此来间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他是悟善社的实际控制者,在他的运作下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下野政要加入其中。首任社长钱能训,第二任社长吴佩孚,以及前国务总理段祺瑞、前驻日公使陆宗舆等人都是由他介绍人社。江朝宗将悟善社当成了施展才华与抱负的跳板,又凭借悟善社强大的资源与人脉不断游走在政治舞台的边缘,最后凭借日本人的力量重新掌握了权力。或许对于江朝宗而言,他的避世诗作只是逢场作戏,又或许他一直在避世与救世之间挣扎,只有在战坛唱和时,他才能放下俗世名利,获得暂时的安宁。这些诗作的存在,为这位民国历史人物又增添了许多矛盾特征。与江朝宗相比,王锦菓的诗作

31、则将自已真实地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王锦,河南人,道号悟真,别号秋渠,曾任盐务署第二科科长。6 (P45)在政治与文学史上他籍籍无名,但是在悟善社内部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 19 年他受广善坛的派遣来到北京,成为了悟善社的六位创立者之一。王锦并非专业的诗人,他的诗并没有太多技巧,全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作为创社者,他起初一定带有“普度众生”的宏愿,因此在面对惨痛的社会现实时充满了忧郁。他用“雨雪严冬万木摧”来形容当时的中国,用“底事春灯尚贺年,可怜千里户无烟。脂膏供尽山火,几处鸿嗽杂管弦 16 写出民众生存的艰难。国事如此,作为小人物的他无法凭一已之力扭转,只能寄希望于刚刚成立的悟善社,在一次乱

32、坛中他写下了“悲观不尽苍生劫,先遣阳春大地回。17 将悟善社比作了拯救苍生的“阳春”。不过久而久之,他发现悟善社在江朝宗与钱能训的带领下逐渐偏离了初衷,自已的宏愿无法实现,发出了“壮志消磨无可说,一灯独对影寒寒 17 的哀叹。在此背景下,他对宗教也产生了怀疑“尘缘久厌学仙游,不作欢歌亦不愁白云尚在龙门远,紫气难逢屋浪浮。欲向钱塘问圆泽,青溟何处是瀛洲。18 1他开始明白,自己曾经追求的仙境不过是幻影,依靠悟善社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实现救世的愿望。和王锦菓一样抱有救世期待的还有汪仲高,他也是悟善社初期的关键人物。当时外来的悟善社并没能成功打开北京“市场”,是汪仲高不遗余力地“为本社扬名声辟阑言”19

33、 并且介绍江朝宗加人悟善社,让悟善社“社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6 (P45)他的诗歌总是饱含热情,如“万古凌霄一羽轻,安良除暴最关情。等闲富贵非吾愿,愿建奇勋答帝京。2 0 1与江朝宗汲汲名利的心态不同,他并不在乎“等闲富贵”,他所追求的是社会大同的终极理想,只可惜也以失败告终。后来他也趋于避世,用“一江风月是吾家”2 1的诗作表明自已的选择。王锦菓和汪仲高是早期悟善社社员的代表,这类社员怀有救世的决心,想要用教义感化民众,使得民众能够脱离苦海。但是现实并没能按照他们设想的方案推进,相反,从2 0 世纪2 0 年代开始,中国持续经历了内战与抗日战争,国家每况愈下,惨痛的现实让他们不再抱有期待,

34、也导致了“避世”心态的流行。在悟善社中,和韩宝忠最像的是林炳华,他一直在痛苦中纠结。他时而胸中“块垒如山”,想要有所作为、施展抱负,时而“尘心洗净天心见,秋水南华读几回。2 沉醉于宗教之中,不问世事。他的“振衣翔步万山巅,地老天荒鹤不前。欲度众生还自笑,此身犹在软红天 2 31一诗能够充分说明他的矛盾。“软红”典出苏轼“半白不羞垂领髪,软红犹恋属车尘”,2 4 (P402)指繁华喧闹的都市。他很想将众生接引到其乐无穷的仙界,可是他自己也身处红尘,不能超脱,又何谈助人呢?这让他找不到人生方向。和韩宝忠不同的是,他沉迷在宗教仙境的幻虚幻之中:“仙人拍手笑,世人何自苦。尘海厌浮沉,慈航倘可度。2 3

35、1对他而言,悟善社最终变成了纯粹的精神依靠。韩宝忠与林炳华是悟善社中的大多数,他们并非悟善社的创始人,也不是悟善社的领导中,他们参加悟善社有各式各样的原因。他们都曾被悟善社的种种慈善救世行为所激励,但是又不断地被社会现实与自我处境所打败。最终,在幻想破灭后,81淳)(责任编辑:周上接第2 3页)(责任编辑:周雅春)第4 6 卷王子恒:避世与救世:韩宝忠与悟善社同人的诗词创作第1期他们要么选择深居简出,做到真正的避世,要么沉醉于宗教仙境之中难以自拔。晚清民国时期,新兴宗教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涌现。这些宗教团体以扶乱信仰为核心,以拯救世道人心、敦正社会风俗相标榜,在政府权威下降、国家法度废

36、弛的空隙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也保留了传统宗教的求仙问道、避世修禅的内核,由此构成了“避世”与“救世”的矛盾心态。悟善社的诗词书写,让许多在宏大历史叙事下被覆盖与省略的人物留下的自己的声音。韩宝忠与悟善社的诗词创作,既是一种宗教社交仪式,也是以诗言志的文人传统,更具有以诗证史的历史意义。同时这也表明,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旧体诗词转变生存方式,依然在历史的缝隙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注释:两处落款见于(清韩宝忠撰,邓稳整理不如痴斋诗草巴蜀诗社2 0 2 0 年版,正文前丁卯本金刚经照片。参考文献:1宁鑫同善社与悟善社及其思想比较研究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2 1.2

37、 密素敏从档案资料看民国时期的救世新教J世界宗教研究,2 0 11,(5):18-2 5+19 4.3兴亚宗教协会,编华北宗教年鉴 M.北京:兴亚宗教协会,19 4 1.4 】许地山,扶箕迷信底研究 M.长沙:岳麓书社,2 0 1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2.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6 5.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2.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6 3.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

38、:人民出版社,2 0 0 9.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8.5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M.长沙:岳麓书社,2 0 10.6密素敏民国悟善社研究 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7 名悟善总社创办京师地方救护团之缘起 J灵学要志,19 2 3,2(6)善业类:1-4.8清韩宝忠,撰邓稳,整理不如痴斋诗草 M成都:巴蜀诗社,2 0 2 0.9 名.灵学要志缘起 J.灵学要志,19 2 0,11)善业类

39、:1-2.10邓稳,主编,旷观时局,寓情诗书:不如痴斋诗草研讨会论文集 M.成都:巴蜀书社,2 0 2 2.11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第2 7 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14.12周振甫,主编:唐诗宋词元曲全集:全唐诗(第5册)M.合肥:黄山书社,19 9 9.13江朝宗,和作 J.灵学要志,19 2 1,1(3)唱酬类:1.14 江朝宗和作 J.灵学要志,19 2 3,2(7)唱酬类:5.15江朝宗。和作 J.灵学要志,19 2 6,3(7)唱酬类:11.16王锦王君秋渠选二 J灵学要志,19 2 2,1(12)唱酬类:5.17王锦菓。和作J.灵学要志,19 2 1,1(2)唱酬类:

40、5.18王锦菓。和作 J.灵学要志,19 2 1,1(4)唱酬类:10.19 佚名姚姬传真人赠汪仲高序J灵学要志,19 2 4,2(12)论著类:3-5.20汪仲高和作 J.灵学要志,19 2 1,1(4)唱酬类:13.2 1 汪仲高和作 J.灵学要志,19 2 1,1(9)唱酬类:8.22林炳华和作 J.灵学要志,19 2 1,1(2)唱酬类:4-5.23林炳华,和作 J.灵学要志,19 2 2,2(4)唱酬类:8.24工宋 苏轼,著邓立勋,编校苏东坡全集(上)M合肥:黄山书社,19 9 7.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6 3.12习近平。习近

41、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 0 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 0 18-0 5-0 5(0 2).1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J.求是,2021,(7):4-17.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求是,2 0 2 2,(2 1):7 14.15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 N.人民日报,2 0 19-0 1-0 4(0 1.16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 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17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