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儿童的视角”: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声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6887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的视角”: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声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儿童的视角”: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声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儿童的视角”: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声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儿童的视角”: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声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儿童的视角”: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声音王子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 201600)摘要:世界是多视角的存在。“儿童的视角”一词主体是儿童,是基于儿童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思想和形象来表达的一种视角。“儿童的视角”不仅是对儿童中心主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而且为其提供了实践的指导,同时也是儿童本位价值观的体现。但当前学前教育实践中“儿童的视角”遭到了误读,如“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概念界定不清造成价值观偏差及“儿童的视角”相关研究方法的应用存在误区。基于此,“儿童的视角”相关研究应做到厘清概念;倾听儿童的一百种声音,根据儿童的观点不断反思、调试自己的教育行为,最终达到提高学前教育质

2、量的目标;灵活使用马赛克法,真正做到“参与式儿童研究”。关键词:“儿童的视角”;儿童视角;儿童研究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7-146-04Childrens Perspectives Important but Often NeglectedWang Zix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1600 Abstract There are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 the world.The subjec

3、t of the term children s perspectives is the child and it is a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child s understanding of objective things expressed in the child s own language thoughts and images.The children s perspectives is not only a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theory of child-centeredness but also provide

4、s a guidance for its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child-centered values.However the children s perspectives has been misinterpreted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uch as the concept of children perspectives and children s perspectives is not clearly de-fine

5、d resulting in the deviation of values and the mis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related to children s perspectives.Based on this the research on children s perspective should clarify the concept listen to the hundred voices of children and constantly reflect and ad-just one s own educational behav

6、iour according to children s perspective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flexibly use the mosaic method to truly achieve participatory children research.Keywords children s perspectives children perspectives children research 儿童视角相关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儿童

7、的视角”是指儿童自己的语言、思想和形象来表达的一种视角。但当前学前教育实践中“儿童的视角”遭到了误读,如“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概念界定不清造成价值观偏差及“儿童的视角”相关研究方法的应用存在误区,形同虚设。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从“儿童的视角”内涵及价值出发,澄清当前“儿童的视角”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学前教育实践正确把握“儿童的视角”的具体措施。一、“儿童的视角”(一)“儿童的视角”的内涵“视角”一词英文为“perspective”,最早可追溯到拉丁语,意为“看、看穿、检查”。在绘画透视学中,“视角”指绘画者为使物体展示出距离和深度,看起来立体所采用的角度,是一种在平面或曲面上的物体空

8、间关系的表现技术或过程;后来该词被应用到文学领域,表示作家看待事物的某种方式和态度。世界本就是多重视角的存在,那么何谓“儿童的视角”?该词源于北欧的儿童研究者索默尔(Dion Sommer)等人。从主谓结构来看,该词的主体是儿童,是基于儿童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思想和形象来表达的一种视角。(二)“儿童的视角”是对儿童中心主义的进一步深化从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而掀起的教育史“哥白尼革6412024 年 4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8 期)教育命”,到 198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一部有关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约定儿童权利公约

9、对儿童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四项儿童基本权利的保护,再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童年社会学对传统的“童年研究”所持有的“从成人视角”视儿童为“未成熟”和“发展中”的个体的立场的否定而带来的童年认识论上的新突破与童年研究的新范式1,即新童年社会学更多强调童年的研究焦点应转向“真实的儿童”2,强调童年的社会文化性,将儿童由被动的接受者视为积极的社会行动者3。儿童中心主义在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和变迁后,“儿童的视角”研究热潮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反思和超越的契机。儿童中心主义主张尊重儿童,把儿童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这种尊重并不止于此。“儿童的视角”在此基础上强调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关注他

10、们的世界,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尊重和理解,即“儿童的视角”是对儿童中心主义在理论上的深化。同时,“儿童的视角”为儿童中心主义提供了实践的指导,为教育者提供了如何去理解和关注儿童的指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好地实践儿童中心主义理念。(三)“儿童的视角”是儿童本位价值观的体现1.有权:儿童有是否参与研究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基本人权中最主要、最受关注的部分,规定了缔约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亦称为四大支柱。从人权理念和权利所表达的价值来看,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属于支柱型权利,它们在保护儿童脆弱性的同时,强调“儿童生命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儿童权利公约第十二

11、条提出的“儿童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特别是在与自己利益有关的活动中表明自己的意见”,即尊重儿童表达意见的权利则并未采取这种传统的“保护”方式,强调从儿童自身的完整人格和社会参与出发,要求承认儿童对自身事务以及社会决策的自主权,因此这种价值观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儿童的地位,使他们不再仅仅是受成人保护的对象,而是成为影响社会决策过程的重要参与者4。“儿童的视角”相关研究必须以保障儿童权利为基础,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下,才能真正揭示并理解儿童的视角和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成长支持。2.有知:儿童能够建构自己的知识“儿童的视角”强调儿童的知识建构和创造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知识不是通过他人传授习得

12、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基于自身的经验自主建构的结果。儿童知识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不断重新编码和社会协商的过程5。“儿童的视角”和儿童自主建构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儿童的视角”相关研究体现了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主动性、创造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即“儿童的视角”是自主建构知识的表现和结果;同时,自主建构知识又是“儿童的视角”的前提和基础。3.有能:儿童比成人更能理解儿童“儿童的视角”强调儿童的自我认知和理解能力。瑞吉欧教育的创立者马拉古奇提出坚信“儿童富有潜在的和强大的能力”。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儿童具有独特的认知和思考方式,除了口头和书面语言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戏

13、剧、故事讲述等方式表达内心的声音,这些都是儿童与世界互动、理解自我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桥梁”,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同龄人的需求和想法,进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基于“儿童的视角”的相关研究是尊重儿童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的体现,能够为儿童的自我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二、当前学前教育实践中对“儿童的视角”的误读(一)“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概念界定不清近些年来,研究者对有关儿童视角相关研究的关注度日益上升,但同时存在相关概念界定不清而造成的价值观偏差问题。“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仅一字之差,两者所体现的价值观却不尽相同6。索莫尔等人就二者概念进行了对比区分,提出“儿童视角”一词在社会学、人类

14、学和教育研究以及各种与儿童相关的专业中具有广泛的含义。在最新版的丹麦语教育心理学手册(2006 年版)中,“儿童视角”被定义为看到、理解并同情孩子的需求、动机、意图、行为等7,即本质上是“对儿童的特定看法”和“一种看待儿童的方式”。但这一定义事实上是一个科学定义,并不特定于任何一个学科,任何社会学、心理学或教育学陈述只要涉及儿童及对儿童的看法都可以被认为是“儿童视角”,换句话说,即使这一定义试图尽可能接近儿童的经验世界,但强调的是成年人对儿童世界观的理解和共情,这意味着,无论关于儿童和童年的大量知识在其他背景下有多么合理,这些都不属于儿童视角7412024 年 4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8 期

15、)教育范畴。因此,这一过于宽泛的定义造成“儿童视角”概念在儿童相关的科学话语中几乎毫无意义。“儿童的视角”概念的提出,使得关注事物的主体由成人转向儿童自身,摆脱了“儿童视角”中潜在的成人偏见,更加专注于儿童自身的观察、理解和体验。同时,“儿童视角”和“儿童的视角”两个概念之间存在一种潜在逻辑关系,即成人首先要具备“儿童视角”,在对儿童进行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捕捉“儿童的视角”8。因此,只有厘清儿童研究中“视角”转变蕴含的价值体系,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握研究脉络,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二)“儿童的视角”相关研究方法的应用存在误区新童年社会学的代表性人物科萨罗提出的“阐释性再生产”理论,在方法论上的

16、儿童中心表现为创造性地发明了儿童参与童年研究全过程的“参与式方法”,如“以儿童为中心的访谈”“儿童民族志”和“马赛克研究法”(以下简称“马赛克法”)等9。其中,“马赛克法”在近些年的儿童研究中应用较为普遍。该方法起源于儿童研究项目,由英国学者克拉克与莫斯提出,是一种主要针对 5 岁以下儿童融合传统质性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与参与式方法的研究方式10。马赛克法通过丰富多样的研究工具获得每个儿童的信息就如一个个色彩缤纷、镶嵌式的“马赛克”。马赛克法秉持“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专家”理念,重视儿童在实际研究中的参与11。尽管马赛克法在教育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幼儿园仍然在观

17、念和行动上存在误区。马赛克法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一是信息生成与采集;二是信息汇总与处理;三是结论反思及实践改造12。首先,在信息生成与采集过程中存在“钟摆立场”,即一种“非黑即白”的二维观点,不少研究者在马赛克法应用过程中只关注儿童的主体地位而完全忽视成人的作用13。例如在让儿童通过拍照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时,由于儿童对工具不熟悉或操作不熟练造成过多无意识、无选择的拍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儿童内心想法的表达14。如果成人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适当的指导,这一研究工具就会仅仅流于形式。其次,在以访谈法为主的信息汇总与处理阶段存在方法过于同一性而忽视儿童个性化表现的现象。访谈的主要目的是对上一阶段搜

18、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梳理与补充,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有些儿童性格内向拒绝访谈或儿童表达能力较强超出研究预期等现象,研究者和教师“一刀切”而非灵活调整的方式不利于获取具有不同身心发展特点的儿童的声音。最后,在结论反思与实践改造阶段存在儿童的声音得不到跟进的现象。儿童的看法得到倾听后,并没有相应的处理跟进,这种“虚假的倾听”将导致教育决策未能充分反映儿童的经验和想法,从而使他们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得不到保障。此外,这种不尊重儿童声音的做法还会破坏儿童对教育者的信任。三、学前教育实践如何正确把握“儿童的视角”(一)擦亮眼:实现“儿童视角”向“儿童的视角”的转变厘清概念是教育实践的基础,从而实现“儿童视角

19、”向“儿童的视角”的转变。“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的本质差异在于研究立场不同。前者从一种带有成人偏见的立场出发,探索儿童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后者则更加关注儿童本身,强调儿童自身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只有明晰概念才能为今后“儿童的视角”相关教育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教育工作者应正确把握这两个概念中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和潜在的逻辑层次,即成人要先拥有“儿童视角”,愿意了解儿童的世界,乐意做有益于儿童的事,才有可能继续捕捉“儿童的视角”,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倾听儿童内心的声音,实现教育的本义。(二)俯下身:倾听儿童的一百种声音2023 年 4 月 27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 2023 年全国

20、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并宣布当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为“倾听儿童,相伴成长”。除此之外,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重点内容“教育过程”的关键指标“师幼互动”中有一项评估要点,“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克拉克认为马赛克法可以促成“倾听文化”的形成。相较于“观察”这种带着审视、评价、先入为主的单边活动,“倾听”这种包含更多的思考和共情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首先,教师和研究者要明确倾听的质量比数量重要,以“共同建构者”和“合作伙伴”的身份在敬畏儿童的基础上放下自我,将倾听从有意转变成无意,变成一种自然的行为,只有靠近儿童的内心世界,实现和儿童的情感共振,才能8412

21、024 年 4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8 期)教育确定如何于儿童开展一场有意义的对话。其次,研究者和教师需要倾听儿童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如一幅画、一首歌、一段舞蹈等,必要时可通过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其大胆地表达,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被接纳感。最后,在倾听中应根据“儿童的一百种声音”不断反思、调试自己的教育行为,实现和儿童的共同成长,最终达到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目标。(三)伸出手:真正做到“参与式儿童研究”事实上,马赛克法是“参与式儿童研究”的代表性方法,二者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和研究者首先要明确仅仅运用马赛克法并不是

22、判断该研究是否基于儿童的视角的标准,儿童的参与程度才是“儿童的视角”的价值展现。研究者应合理调整儿童参与研究的程度,确保儿童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包括选择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以及解读和传播研究结果,只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掌握研究过程的主动权,并被视为真正的参与式儿童研究。首先,“参与式儿童研究”和“马赛克法”重视“慢知识”的建构,强调成人放慢自己做决定的脚步,通过反复倾听和与儿童互动决定介入的时机和方式。换句话说,“参与式儿童研究”并非完全无视成人的作用,必要时需要成人向儿童提供指导和帮助。因此,合理掌握儿童参与和成人介入之间的“度”以达到二者关系的动态平衡至关

23、重要,如在儿童拍照过程中,成人可以为相机使用不熟练的儿童演示拍摄方法,以便研究过程的顺利进展,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和研究者要将自己所有的期待和预设附加到儿童身上。其次,研究者在马赛克法的运用过程中应保持其灵活性与开放性,避免同一性。马赛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白方块”,代表那些可能被添加进来的新的研究工具,同时也说明马赛克法不是预设的,而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有研究者提出“参与式儿童研究”方法可划分为以下五种,即观察法、口头语言法、书面表达法、视觉法和积极参与法10。因此,只有摒弃“一刀切”的研究方法,为研究适当“留白”,基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或组合更加灵活有效的研究工具,采用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形

24、式才能真正读懂儿童。例如,在倾听过程中难免会有保持沉默的儿童,这些沉默不应被无视或冷落,教师应结合该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沉默背后的原因是害羞、害怕抑或是不知如何表达等,进而让儿童选择合适的研究工具辅助其表达。最后,研究结束后可采取“儿童会议”“魔毯活动”等方式邀请儿童对本研究展开讨论,以“儿童的视角”对研究全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谈谈自己的收获及研究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四、结语我国当前的“儿童的视角”研究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受我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成人本位”思想的影响,“成人的视角”在向“儿童的视角”转变过程并未真正做到为儿童赋权,所谓的“儿童的视角”不过是“儿童本位思想带着镣铐跳

25、舞”。除此之外,儿童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儿童研究应秉持“伦理对称”(ethical symmetry)的原则来进行,即无论研究者是和成人,还是和儿童一起做研究,研究者和信息提供者之间的伦理关系是一样的15。因此,研究者应妥善处理研究中潜在的伦理风险,确保儿童的权利受到尊重。具体表现为,在研究开始前研究者应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确保他们对研究的知情和同意,在了解研究内容后,儿童有选择是否参与或中途退出的权利;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用复述、询问等方式确保数据是否符合儿童的本义16;在研究结束后,研究者应反思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是否受到和儿童权利不对等的影响。总之,“儿童的视角”相关研究蕴含的价

26、值不可估量,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者继续探索的领域,同时也面临许多伦理层面的挑战,“儿童的视角”相关研究势必会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儿童的声音不应被我们忽视。参考文献:1 JAMES A,PROUT A.Constructing and reconstructing child-hood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0:2.2艾莉森 詹姆斯,克里斯 简克斯,艾伦 普劳特.童年论M.何芳,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17-25.3宋家林.一个童年还是多个童年:基于新童年社会学视角J.江苏教育,2022(95):37-41.4王理万,狄磊.从“保护”走向“赋

27、权”:对儿童权利公约一般性原则的再考察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3):57-66.5王海英.儿童的知识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10-13.(下转第 172 页)9412024 年 4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8 期)教育助力其发展壮大。此外,区域内部的价值链会因国际经贸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贸易便利化措施对投资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我国的大中型制造企业亟需重新审视在经营区域内的既有价值链是否高效利用了高水平原产地标准,在管理机制方面建立有助于价值链、供应链全过程的合规性。6.出口企业应对附加关税层面的问题。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如何利用高水平经贸协定下的原产地规则,如 RCEP、

28、CPTPP 及 CAFTA 等关于原产地累积评估规则,削减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面对近年来贸易战带来的附加关税,出口企业更应研究和运用高水平经贸协定中相关原产地规则、海关税则税号归类规则等内容,确定企业出口的相关产品是否属于超限的附加关税范围。同时,出口企业应研究和运用各国公布的超限进口附加关税豁免规则,如果符合豁免条件,应积极准备资料,申请豁免,这也是避免遭受超限附加关税损失,降低出口成本的正确路径。出口企业出口产品面向的是海外市场,因此应建立自己的出口贸易合规与预警机制,以便在考虑正常关税进出口的前提下,准备好应对国外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等特别关税的冲击。参考文献:1周禛,左思明.高

29、水平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下原产地规则趋势、影响及中国应对J.国际经济合作,2021(6):37-42.2刘瑛,夏天佑.RCEP 原产地特色规则:比较、挑战与应对J.国际经贸探索,2021(6):86-101.3林黎.USMCA 原产地规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20(7):41-44.4关兵.区域贸易协定框架下原产地规则最新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产业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8(3):8-11.5王蕊.从 TPP 看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的完善J.国际经济合作,2016(10):46-50.6徐世腾,周金燕.东盟 FTA 原产地规则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6(5):57

30、-63.7罗先云.论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影响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6):116-120,184.作者简介:马祯(1976),女,汉族,陕西大荔人,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贸易便利化。(责任编辑:冯小卫)(上接第 149 页)6边霞,孙悦含.儿童研究的视角转换及其实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5):25-31.7 SOMMER D,SAMUELSSON I P,HUNDEIDE K.Child per-spectives and children s perspectiv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Ber

31、lin:Springer,2009.8魏婷,鄢超云.“儿童的视角”研究的价值取向、方法原则与伦理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21(3):3-14.9王海英.童年研究中的儿童中心主义:方法论与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27.10李敏谊,秦思语,褚怡菲.反思马赛克方法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J.学前教育,2022(19):7-11.11倪海燕.让儿童的声音在场:马赛克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启示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6):2-6.12 CLARK A.Listening to young children: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32、and using the Mosaic approach M.3rd edition.London: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2017:79.13刘宇.儿童如何成为研究参与者:“马赛克方法”及其理论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4(9):68-75.14刘宇.始于倾听,但不止于倾听:马赛克方法运用中的问题与展望J.教育家,2023(34):20-21.15CHRISTENSEN P,PROUT A.Working with ethical symmetry in social research with children J.Childhood:A Global Journal of Child Research,2002(4):477-497.16MORROW V.Ethical dilemmas in research with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bout their social environmentsJ.Childrens Geographies,2008(1):49-61.作者简介:王子昕(2000),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单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翻译与文化传播。(责任编辑:冯小卫)2712024 年 4 月上半月刊(总第 208 期)传播、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