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会宁县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5809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会宁县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会宁县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会宁县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13 期冯娜娜(甘肃省会宁县文化馆,甘肃 会宁 730799)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是白银市辖县,总面积 6439 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近现代的会宁,更是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之地和状元县而闻名全国。会宁县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和诞生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重重困境。如何让曾经在人类历史文明中灿烂辉煌过的非遗再次“活”起来,并融入现代生活,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索。一、会宁县非遗的概况非遗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而

2、存在的,并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世世代代相传承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色性和地域性。会宁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多民族融合发展,为当地留下了众多的非遗和历史文化遗迹。目前,会宁县非遗项目概况如下:国家级非遗项目 1 项:会宁剪纸;省级非遗项目5 项:会宁剪纸、会宁石磨炒面制作技艺、会宁皮影戏、会宁民歌、曹氏中医正骨法;市级非遗项目 25 项:会宁舞狮,会宁剪纸,会宁皮影戏,会宁皮影制作技艺,会宁民间文学,会宁刺绣,会宁民歌,会宁唢呐曲,葬礼-领羊,会宁太平鼓,会宁高跷,会宁擀毡制作工艺,会宁地毯制作工艺,会宁浆水制作技艺,会宁石磨炒面,会宁罐罐茶制作技艺

3、,会宁醋、酱油制作技艺,会宁送灶神,会宁寒衣节,会宁腊八节,会宁铁木山庙会,会宁桃花山庙会,曹氏中医正骨法,和氏中医正骨法,春节(会宁跷火堆习俗);县级非遗项目 323项。截至 2022 年,会宁县有省级传承人 9 人,市级传承人 58 人。2022 年,白银市为加强非遗传承,编撰出版了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 会宁剪纸和 黄河灵韵(西厢调)等多部非遗专辑。会宁县则出版发行了会宁历史文化丛书(非遗专著),包括会宁剪纸 会宁民歌 会宁皮影 会宁民风民俗会宁民间故事 等;还出版发行了会宁民歌光盘 会宁民歌 王家的哥 以及会宁剪纸纪录片 时代印记 非遗奇葩。二、会宁县非遗保护与传承存在的不足

4、之处近年来,经过努力,会宁县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古老的民族记忆以及独有的民族精神,承载着各民族的智慧结晶,见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会宁县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和诞生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本文通过研究会宁的非遗及保护现状,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关键词非遗;保护;传承;传承人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13-0060-03作者简介:冯娜娜(1987-),女,汉族,甘肃会宁人,本科,研究方向:非遗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5、的保护与传承以会宁县为例60了显著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非遗普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非遗保护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其工作内容涉及历史学、医学、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其中,非遗普查至关重要,普查人员的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非遗普查的效果和质量。然而,会宁县非遗保护中心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目前,非遗普查人员较少,大多数员工身兼数职,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非遗传承后继乏人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转变,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获取信息追求“短、平、快”,而会宁县很多非遗位于偏

6、远地区,缺乏经常性、长期性的展览平台,导致其不为大众所熟知。与此同时,非遗中的许多民间技艺属于独门绝技,讲究言传身教,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而且,学习周期较长,对学员的要求高,导致部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三)保护意识有待加强一讲到非遗,人们往往会把它们与老古董联系起来。实际上,非遗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独特资源,具有多种价值属性。然而,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非遗正在加速消亡的现实。有些人甚至认为,保护非遗是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事,与自己无关,保护意识十分薄弱,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三、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首先,是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

7、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根 和 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非遗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脉络,也记录着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展现着各民族的生活愿景,是促进各民族融合交往、连接各民族情感的纽带,可以让每一位中华儿女产生认同感,从而主动加入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凝聚起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其次,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社会善治有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非遗包含了许多古老的、民间的、传统的文化元素,如剪

8、纸、刺绣、皮影、民间音乐等,这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深入挖掘非遗蕴含的文化价值,推动非遗保护利用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善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策略非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儿女,保护好、传承好非遗,责无旁贷。(一)广泛开展非遗普查摸底工作,强化非遗项目申报相关部门应根据会宁县非遗的现状及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工作成果,结合县情实际,深入农村、田间开展非遗普查摸底工作,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同时,相关部门摸排走访民间艺人,全面了解县域内非遗的历

9、史渊源、分布区域、传承谱系和保护措施。截至目前,相关部门累计走访 28 个乡镇(街道)200 多个村,普查发现各类非遗项目 15 类41 项。在开展非遗普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坚持以特色促申报、以申报促保护、以保护促传承。经过多年的努力,会宁县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比如,2011 年,会宁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以说树立了会宁剪纸发展的里程碑。(二)积极选派传承人,建立非遗传习基地相关部门应积极选派责任心强、传承水平高的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省市类非遗专项培训,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同时,充分利用农闲课余时节,在县城、学校开展县级非遗项

10、目集中培训,以此提高传承人的传承能力,也培养年轻一代浓厚的学习兴趣,让非遗传承工作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还可以建立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传习所以及传承基地。例如,2022 年,白银市设立了会宁剪纸艺术馆等非遗传承场所 20 处。通过“非遗+景区+特色小镇+节庆+展销”等保护发展模式,传承展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饮食类非遗项目,打造“吃非遗”“玩非遗”“赏非遗”“学非遗”“购非遗”等供需平台。新文化612023 年第 13 期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在会宁县文化馆开设了会宁县民俗展览馆,依托会宁县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成立了“会宁剪纸”“会宁刺绣”“会宁皮影戏”等非遗展览馆。而且还在会宁二中、汉唐

11、街新馆、田家坪和王咀社成立了会宁剪纸传习所。(三)建立非遗保护机制,形成保护传承合力2006 年成立的会宁县非遗保护中心,挂靠于会宁县文化馆。2007 年成立的会宁县非遗保护领导小组,分门别类建立了当地的非遗名录体系,依据县域内非遗实物和资料,列出非遗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提出长远目标和工作任务。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比如,将学校、企业、村(社区)等城乡基层作为非遗保护传承的主要阵地,担负起保护和传承非遗的职责。同时,相关部门还设立了非遗保护专职队伍,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非遗保护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另外,县财政局将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县文化馆申

12、报非遗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四)以演出活动为载体,营造文化氛围一是广泛开展与非遗相关的文艺活动。开展皮影戏进军营、送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剪纸进校园等文艺演出。比如,今年春节期间,会宁县开展了会宁皮影戏展演、会宁剪纸传承展示、会宁刺绣和香包等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和制作等系列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广泛宣传与非遗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等,通过发放传单、宣讲等方式,大力宣传与非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们认识到保护非遗的重要性,提升相关法律意识。三是广泛开展非遗巡展活动。相关部门已在北关广场、

13、汉唐街、会师中学、丁家沟初级中学、新添堡回族乡沙家湾小学、南川田园综合体等开展了非遗项目巡展上百次。(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非遗的影响力一是全面运用报纸、书刊、电视台、网站等各类载体,设立非遗专题、专栏等,并结合多媒体资源和新媒体力量,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二是利用各种文化场馆、市民广场等,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非遗,也让各级非遗传承人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潜力和价值,营造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三是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会宁县文化馆开展非遗保护宣传、民间艺术品展览、非遗作品赠送以及非遗节目下乡展演等系列活动,在推动非

14、遗保护和传承、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助力全面小康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五、结语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时代命题,它既需要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撑,通过多向发力,才能突出重围,得以全面复兴。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系于传承创新。如何利用好非遗,关键在于让其“活”起来,这意味着其不能“束之高阁”。今后,相关部门应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力争挖掘一批、认定一批、保护一批、传承一批,以此带动一批文化潜能巨大、价值较高的非遗项目建设,从而推动会宁县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实现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参考文献1雒树刚.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J.智慧中国,2018(08).2雷永珍.守护非遗根脉传承传统文化J.艺术百家.2014(S1).3胡和平.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学习贯彻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05).4姜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7(06).(责任编辑魏乐姜巧玲)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