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管理工程学报.doc

上传人:pi****t 文档编号:29417 上传时间:2020-11-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工程学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管理工程学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  理  工  程  学  报 Vol119, No11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P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5年第 1期 移动通信单向收费定价策略研究 吕志勇 ,陈宏民 ,廖 刚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 ,上海 200052) 摘要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 ,其收费模式和定价策略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本文从中国电信产业现状 出发 ,对移动通信单向收费定价策略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①网络外部性对移动通信市场有福利增加效果 ;②产 业发展早期 ,可采取呼叫付费原则发展移动通信 ;③产业发展后期 ,可采取分离付费原则增加社会福利。 关键词 :单向收费 ;呼叫付费原则 ;分离付费原则 ;网络外部性 ;双重加价 中图分类号 : F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426062 (2005) 0120065204 0 引言 近年来 ,伴随世界各国电信产业的放松管制和引入竞 争 ,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基础电信领域增长速度最快 ,发展 前景最好的业务之一。同样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中国 电信改革也推动了国内移动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 ①1993年 中国联通公司成立,移动通信开始引入市场竞争; ②1998年 邮、电分营,信息产业部成立,政企分离使得中国电信公司不 [1 ] ; ③1999年原中国电 1 基本模型 为简化推导过程,结合中国电信产业发展现状,作几点 假设如下:①模型只考察移动—固定通信和固定—移动通 信,固定—固定通信和移动—移动通信忽略。该假设基于三 点考虑:a)固定通信不在本文考察范围内; b)移动—移动通 和固定—移动呼叫占据移动通信市场较大份额,移动—移动 信因网络对称(都为移动网络) ,呼叫和终接成本相同,所以 任何一种定价策略效果想同,无需考察;c)移动—固定呼叫 中国移动、 卫星通 信和国信寻呼四公司 信公司按业务种类纵向分割为中国电信、 ,本地网接入交叉补贴的取消加速移动 通信市场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 ,通信费率大幅下跌 ,用户普 及率和通话量都迅速上升 ;只 2002年 ,我国就新增用户 613914万户 ,市场总量达 2107亿户 ,与固定通信 (2114亿户 ) 基本持平 ,移动通信已成为电信产业最主要利润源之一 [2]。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成长 ,其收费模式和定价策略 就成为新的关注焦点。目前 ,国际通行的移动通信收费模式 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呼叫付费原则 :移动通信费由呼叫方支 付 ,该方式在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实行如英国、韩国 等[3,4] ;②分离付费原则 :固定 —移动通信费由两部分组成 ① 主叫方支付固定网呼叫和中继费用 ,接听方支付移动网中继 和终接费用 ,其他业务仍维持呼叫付费 ,该方式主要在美国、 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实行 ;③移动漫游业务实行分离付费 ,其 他业务实行呼叫付费。与上述几种模式不同的是 ,我国移动 通信一直实行双向收费 ,即移动用户呼叫和接听都要支付同 样费用 ,而且固定 —移动通信的主叫方也要付费 ;从目前趋 势来看 ,今后单向收费 (呼叫付费或是分离付费 )实行的可能 性较大。接下来 ,本文就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出发 ,对 其单向收费定价策略展开研究 ,希冀能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和政策性建议。 收稿日期 : 2003203207 修回日期 : 20032092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0172001) 通信因用户普及率不高 (2002年约为 16 %[2] )而份额较低。 ②模型主要研究单向收费定价策略 ,故暂不考虑移动和固定 厂商网络竞争。该假设也基于两点 :a)移动通信市场上 ,中 国移动公司仍占据主导地位 ,签约用户数远大于中国联通 (截至 2002年底 ,后者市场份额尚不及前者一半 [2] ) ;b)固定 通信市场上 ,原中国电信公司一直垄断本地接入业务 ,虽然 2001年国务院将该公司横向分割并组建新的电信和网通集 团 ,但截至目前为止 ,两厂商都还呈现为南、北区域垄断 ,网 络竞争短期内难以实现 ;此外 ,虽然中国联通和中国铁通公 司也经营固定业务 ,但前者只在天津、成都、重庆铺设有本地 网 ,后者的固定网则多分布于铁路周边地区 ,两者市场份额 极小 ;所以从某一特定地区移动通信的本地网接入来看 ,还 是呈现独家垄断 ,只不过原来是中国电信全国独占 ,现在 图 1 移动通信市场模型 作者简介 :吕志勇 (1976 —),男 ,安徽宣城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 ,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管制经济学和电 信等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化改革研究。 ① 固定 —移动通信指固定网用户呼叫移动网用户 ,移动 —固定、移动 —移动、固定 —固定通信都依此类推。 — 65 — 出现[5 ,6 ]。出现[5 ,6 ]。 吕志勇等 :移动通信单向收费定价策略研究 是网通和电信分区域垄断。③考虑到电信开放趋势 ,移动和 固定厂商可自主设定网络接入和终端通信费率。 上述假设条件下的移动通信市场模型如上图 1所示 : 图 1显示 :①任何一次移动 —固定或固定 —移动呼叫都 由固定网和移动网互联互通完成 ,且两网络连接一一对应 , 不存在旁路 (bypass) ;②厂商 F经营固定网业务 ,其入网用户 呼叫量为 qF ,厂商 M经营移动网业务 ,其入网用户呼叫量为 qM ,两厂商都进行线性定价 ①;③网络 F接入和中继的边际 成本为 cF ,单位时间接入费为 tF ;相应的移动网则分别为 cM 和 tM ,两厂商固定成本皆忽略不计 ②。 2 呼叫付费原则 呼叫付费原则 (Caller Pay Principle ,CPP)作为国际上通行 的一种传统付费模式 ,其每次移动通信费都由呼叫方支付 , 因此图 1中的移动和固定厂商利润函数分别为 : ΠM =( pM -cM -tF ) qM ( pM )+( tM -cM ) qF ( pF , qM ) (1) ΠF =( pF -cF -tM ) qF ( pF , qM ) +( tF -cF ) qM ( pM ) (2)    CPP时两厂商利润皆由呼叫和接入费收入组成。考虑 到移动通信处于上升较快时期 ,网络外部性效用明显 ,即移 动业务入网人数越多 到来自于固定网的呼叫也就越多,所以固定—移动呼叫量 qF与qM有关[4] ;并且有λ= 9qFP9qM >0,λ可视为网络外部 (移动 —固定呼叫量越大 ),相应的接听 性效用函数 ,固定和移动用户接听效用忽略 ③。又因为固定 —移动呼叫和移动 —固定呼叫成本结构相似 ,目标用户等同 (大多数移动用户同时也是固定用户 ),故假定两者需求价格 弹性相同 ,即 :ε=-99pqMM pM =-99pqFF pF ,且ε>1 ④。 qM qF 211 两厂商为垂直一体化或垂直约束时 cM + cF tM = cM , tF = cF , pF = 1 1Pε , ( cM + cF )(1 -λP(ε-1)) pM = 1-1Pε   定理 1:垂直一体化或垂直约束下两厂商进行边际成本 的接入费定价 ,不存在纵向外部性导致的双重加价 (double marginalization) ,两厂商联合利润最大 [5]。 212 两厂商垂直分离时 由式 (1)、(2)的一阶条件 9ΠM = 9ΠM =0, 9ΠF = 9ΠF =0 得均衡解为 ⑤: tM = λ( cF + tM ) cF ε-1 tF = 1-1PεMF 定理 2:网络外部性效用越强 ,移动 —固定呼叫定价越 9pM 9tM 9pF 9tF cM ( tF + cM )-λ( tM -cM ) ; pM =; 1-1PεFM 1-1Pε cF + tM ; pF = 1-1Pε 低 ,移动厂商为其用户提供的呼叫补贴越多 ;而固定厂商也 接入费降价越多以维持呼叫量平衡。 证明 :由 dpMPdλ<0知 ,网络外部性效用越强 , pM降低 越多 ,厂商 M的移动 —固定呼叫定价越低。特别是当 λ很 大时 ,有可能出现 pM ≤cM + cF ,移动厂商希望通过呼叫补贴 吸引更多人入网 ,然后凭借网络外部性效用获取固定 —移动 呼叫的接入费收入。而与此同时 ,由 dtFPdλ<0知 ,厂商 F为 避免过多的接入费支出 ,将不得不降低 tF ,增加接入流量以 维持呼叫平衡。 推论 1:当不存在网络外部性时 ,会出现两厂商接入费定 价和呼叫定价的双重加成 ,纵向外部性使得厂商利润和消费 者剩余同时减少 ,社会福利受损。 证明 :当不存在网络外部性 ,即 λ =0时 ,有 tF = cF cF + tMcM cM + tF 1-1PεMF , pF = 1-1Pε; tM = 1-1PεFM , pM = 1-1Pε,两厂商的 接入费和呼叫定价皆出现价格 —成本加成 ,双重加价使社会 总福利受损。 实际上,当不存在网络外部性时,厂商F和厂商M就等 同于非网络产业中互补的上下游厂商间关系,双重加价必定 推论 2:呼叫付费原则下的网络外部性有福利增加效果 , 所以网络外部性越强 ,呼叫付费原则越可行。 证明 :网络外部性导致 tF和 pM下降 , tM和 pF则仍维持 双重加价 ,移动 —固定呼叫定价中的纵向外部性内部化使得 厂商利润和社会福利增加 ,且网络外部性越强 ,增加效果越 明显 ,所以呼叫付费原则也就越可行。 3 分离付费原则 分离付费原则又称接听付费原则 (Receiver Pay Principle , RPP) ,是近年来在有关国家移动通信市场和国际漫游业务中 广泛应用的另一种定价策略 ,与传统的呼叫付费原则 (CPP) 不同的是 ,RPP通常将每次的固定 —移动呼叫分成两部分 , 主叫和中继费用向由固定厂商向主叫方收取 ,终接费用则由 移动厂商向接听方收取 ,其中固定厂商的呼叫价格一般等同 于固定一固定呼叫价格。当实行 RPP时 ,由图 1知两厂商利 润函数分别变为 : ΠM =( pM -cM -tF ) qM ( pM , tM ) +( tM -cM ) qF (αF , tM , qM ( pM , tM ) ) (3) ΠF =(αF -cF ) qF (αF , tM , qM ( pM , tM )) +( tF -cF ) qM ( pM , tM ) (4)    RPP时两厂商利润仍由呼叫和接入费收入组成 ,但式 (3)、(4)和式 (1)、(2)的不同体现在此时的固定 —移动呼叫 ① 此处的入网用户指占用某种电信资源 (如电话号码 )的用户 ,与现实有所不同 ,也包括各类电话卡用户。 ② 考虑固定成本并不能改变本文相关结论 ,只会使模型推导更复杂。 ③ 实际上 ,移动 —固定呼叫中也同样存在网络外部性 ,即固定网用户越多 ,移动 —固定呼叫量也越大 ,只是固定通信普及率已经很高 ,产 业增长又较慢 ,所以这一效用相比于前者要低得多 ,可忽略不计。 ④ 若ε≤1,则市场需求弹性不足 ,厂商就会持续提价直至 ε>1为止。 ⑤下文中的 εFM为 qF和 tM的交叉价格弹性 :εFM =-( 9qF)P( 9tM ) ( tM)P( qF) εMF定义依此类推。 —66 — Vol119, No11管 理 工 程 学 报 2005年第 1期 量 qF要取决于三个变量 : ①αF — ———固定网呼叫定价 ,固定用 户要愿意呼叫移动用户 ; ②tM — ———移动网用户接听价格 ,移 动用户要愿意接听来自固定网的呼叫 (而 CPP时的接入费 tM 由固定厂商支付 ,所以移动用户通常都愿意接听固定网呼 叫),而且 tM还会影响移动厂商入网人数和呼叫量 qM ; ③ qM — ———网络外部性效用对固定 —移动呼叫的影响 ,移动用户 越多 ,固定 —移动呼叫量也越大[4]。 同样 ,由式 (3)、(4)一阶条件 9ΠM = 9ΠM =0、 9ΠF = 9ΠF =0得均衡解为 ①: 9pM 9tM 9αF 9tF cM tM = ; 1 qM ( cM + tF )-λ( tM -cM ) εMM 1-1 εFM qF tM ε-1 ( tF + cM )-λ( tM -cM ) cF + tMPε pM =;αF = 1-1Pε 1-1Pε ; λ( cF + tM ) cF ε-1 cF + tM tF =; pF =αF + tM = 1-1PεMF 1-1Pε 定理 3:与呼叫付费原则相比 ,分离付费原则时有εMM >0。 由厂商M向厂部性效用必然减小取分离付费原则来增加社会福 利。 ,就应采 所以应实行呼叫付费原则。产业发展后期,随着居民收入增 加、生活水平提高和网络规模拓展,求价格弹性和网络外 证明 :显然 ,RPP时的移动用户数及其呼叫量与接听价 格 tM负相关 ,所以有εMM >0;而在 CPP时 , tM 商 F收取 , qM与 tM无关 ,故εMM =0。 推论 1:因为εMM > 0 ,RPP时固定 —移动通信的双重加价 改善 ;但移动厂商呼叫补贴动机减弱 ,移动 —固定通信的双 重加价恶化。 证明 :由εMM >0知 tM下降导致 pF下降 ,固定 —移动通 信的双重加价会改善 ;与此同时 , tM下降导致 tF、pM上升 ,移 动 —固定呼叫中的双重加价会恶化。 实际上 ,正因为εMM >0, tM和 pF设定中的纵向外部性得 以内部化 ,因为过高的 tM虽能增加接入费收入 ,但却导致入 网人数和呼叫收入减少 ,厂商 M必须考虑本网用户支付意愿 (因为此时移动用户数不仅取决于 PM ,还取决于 tM );而伴随 tM下降和接入费收入减少 ,厂商 M将会抬高 PM ,增加呼叫 收入以防止总收入减少。 推论 2:与呼叫付费原则相比 ,分离付费原则的福利效果 有不确定性。 证明 :固定 —移动通信中的双重加价改善与移动 —固定 通信中的双重加价恶化使得两市场的总福利效果具有不确 定性。 定理 4: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网络外部性效用又较弱时 , 分离付费原则有福利增加效果 ;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或者网络 外部性效用很强时 ,两种收费原则的福利效果是无差异的。 证明 :如表 1所示 ,当需求弹性不太大 ,网络外部性效用 又很弱时 ,RPP时的 tM和 pF比 CPP的低 ,而 tF和 pM则与后 者相同 ,RPP有福利增加效果 ;而当需求弹性很大或者网络 外部性效用很强时 ,RPP和 CPP的 tM相同 , tF也因 tM相同而 ① εMM为 qM和 tM的交叉价格弹性 :εMM =-( 9qMPqM )P( 9tMPtM ) 维持不变 ,两种收费原则下的社会福利是无差异的。 表 1 CPP和 RPP定价比较 CPP RPP cM cM tM = λ→0且 tM = 1-1PεFM 1- 1 1- qM cM + tFεMM εFM qFtM ε-1 εn + ∞ cF tF = cF 1-1PεMF tF = 1-1PεMF ε→+∞或 cM cM tM = tM = cM + tF λ→1-1PεFM 1-1PεFM tM -cF   推论 1: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早期可采取呼叫付费原则 ,发 展后期应采取分离付费原则。 证明 :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早期 ,网络外部性效用较强 ,需 求价格弹性较大 ,CPP和 RPP福利效果是无差异的 ,但 CPP 更易促进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 (因为 RPP的接听付费会导致 移动用户减少或者经常关机 ,不于移动通信市场的成长利), 实际上 ,文献 [3]、[4]关于韩国和英国移动通信市场的 研究都表明 ,需求价格弹性和网络外部性效用对定价策略的 福利效果确实影响很大。韩国近年来移动通信的超常规发 展使得需求价格弹性越来越小 ,网络外部性效用逐渐减弱 (因为网络外部性也同样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当网络规 模很大后 ,新增加用户对现有用户的效用增加就很小 ,若出 现网络堵塞 ,边际效用甚至有可能为负[6] ) ,呼叫付费原则就 导致固定 —移动通信高价和社会福利受损[7 ]。现阶段 ,我国 移动通信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网络外部性效用也很强 ,呼 叫付费的单向收费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随着该市场的成熟壮 大 ,就应采取分离付费的单向收费来推动产业发展 ,改善社 会福利。 4 结语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 ,其收费模式和定价策略 就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本文从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现状出发 , 对移动通信单向收费的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① 网络外部性对移动通信市场有福利增加效果 ;②产业发展早 期 ,可采取呼叫付费原则推动移动通信成长 ;③产业发展后 期 ,可采取分离付费原则增加社会福利。本文的研究工作是 基于电信产业发展前景进行的 ,希望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电信 改革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鸥.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与产业政策的演变[J ].中国经济史研 究 ,2000 ,4 :87~101. — 67 — 吕志勇等 :移动通信单向收费定价策略研究 [2]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 2002年通信发展统计公报 [R].http:// [5] 泰勒尔 .产业组织理论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www. mii. gov. cn/ mii/ hyzw/ tongjigongbao2002. htm ,2003204201. 216~221. [3] Park MC,Lee SW.‘Double marginalization’problems:evidence from [6] Economides N.Theeconomicsof networks[J].InternationalJournalof the Korean fixed2to2mobile service market [ J ] .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6 ,14 :673~699. Policy ,2002 ,26 :607~621. [7] Lee D J , Katayama H , Oh H S.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the [4] Doyle C,SmithJ C.Market structure in mobile telecoms:qualifled telecommunicationmarket[J].Computersind. Engng,1997,Vol.33, indirect access and the receiver pays principle [ J ] . Information Nos 324 ,pp.841~844. Economics and Policy ,1998 ,10 :471~488. Research of the Pricing Strategy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p Unilateral Charging LB Zhi2yong , CHENG Hong2min , LIAO Gang (Aetna School of Management , SJ TU , Shanghai 200052 , China) Abstract : Many people paid attention to the charging mode and pricing strategy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with its fast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ing on the unilateral pricing strategy of Chines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ncluded that network externality would improve the social welfare. It also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adopt caller pay principle to prompt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at the beginning and adopt receiver pay principle to increase social welfare in the end. Key words : unilateral charging ; caller pay principle ; receiver pay principle ; network externality ; double marginalization 责任编辑 :许冠南 —68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质量控制/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