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导与练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5种群和群落近3年真题模拟.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938461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5种群和群落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导与练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5种群和群落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导与练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5种群和群落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导与练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5种群和群落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导与练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15种群和群落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8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15种群和群落考点四十七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高考试题 1.(2013年浙江理综,T4,6分,)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出生率的计算、影响出生率的因素、年龄结构的含义,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

2、生的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比,该种群开始个体总数为100,一年内新出生个体数为2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100%=20%,A项错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参与生殖的个体数越多,出生率就越高,B项正确;推迟性成熟期,则会降低出生率,C项错误;年龄结构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体现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差值大小的关系,由于不知死亡率的大小,三种类型的种群出生率大小无法比较,D项错误。答案:B2.(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T5,6分,)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

3、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群落的丰富度和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解析:鹰捕食黑线姬鼠,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引起黑线姬鼠数量的减少,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的变化,A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

4、,B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而不是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C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第三营养级鹰含的能量最少,D正确。答案:C3.(2012年新课标全国理综,T6,6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点睛:本题以分析坐标图的方式考查种群的特征等知识。考查

5、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该种群12月份几乎没有未成熟个体,说明该种群10月份种群出生率降低,出生率也可能是0;天敌迁入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可能会改变种群的各年龄段个体数量;该种群的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衰老个体的百分比可随着月份变化而变化,说明种群年龄结构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雌雄个体交配机会减少,种群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可能会下降。答案:D4.(2012年重庆理综,T4,6分,)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

6、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考查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为容易。解析:Ob段,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a点数量大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ab段,蝗虫种群增长率下降,种群密度仍在增大,故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不呈正相关;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后,会改变性别比例,蝗虫种群内雌雄比例失调,交配机会减少,导致种群出生率降低,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de段,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被啃食的植物较少,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

7、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5.(2012年浙江理综,T5,6分,)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是对理解问题能力的考查。解析: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存在捕食关系;三种生物的数量基本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旅鼠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植

8、物数量和天敌数量的变化;植物增多引起旅鼠增多,就会引起植物减少,旅鼠增多会引起旅鼠天敌增多,从而引起旅鼠数量减少,植物增多,这种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D6.(2011年海南单科,T2,2分,)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点睛:本题考查酵母菌结构的有关知识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相关实验知识,较为综合,考查理解能力。解析: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及线粒体,二者均有DNA的分布,A项正确。酵母菌

9、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为CO2和酒精,其跨膜运输方式都为自由扩散,B项错误。培养早期,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相对充足,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项正确。在营养物质含量不同的培养液中环境容纳量不同,D项正确。答案:B7.(2011年重庆理综,T4,6分,)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进化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0、考查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环境对种群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黑暗是选择因素并不是诱导因素,A项错误;由于盲鱼生活于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因此限制其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应为食物和水中的溶解氧等,B项错误;盲鱼进行有氧呼吸,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C项正确;盲鱼作为科研材料是生物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功能。答案:C8.(2010年海南单科,T17,2分,)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

11、,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甲种群幼年个体最多,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期个体数相同,为稳定型;丙种群老年个体最多,为衰退型。答案:A9.(2010年山东理综,T8,4分,)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点睛

12、:本题考查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及应用。考查理解能力和根据坐标图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此时不利于对有害动物的控制,在种群数量越小时控制效果越好。控制人口的数量关键是控制出生率,我们是不可能控制人类死亡率的。K/2值时捕捞得到的不是最大日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应在K值时得到。答案:C10.(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T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

13、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其中涉及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空间结构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有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因素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多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人的主观因素,否则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4

1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表现为分层现象;水平结构表现为镶嵌分布。答案:(1)生产者(2)出生率死亡率(3)随机取样(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11.(2013年重庆理综,T7(),10分,)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

15、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种群与群落相关知识,涉及种群密度调查、群落演替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解析:(1)对植物和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结合题中材料,图中表示一年生草本植物,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示灌木。决定种群密度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中Oa,物种的种群密度上升,数量增多,说明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段,群落由多年生草本阶段向灌木阶段过渡,灌木取代了多年

16、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的水平,说明能耐受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并在该环境下保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c点后,若气候条件适宜,高大的乔木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取代灌木的优势,成为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2)该地区经过治理,增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同时增加的植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碳元素(CO2),增加了农林产品的产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答案:(1)样方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弱光乔木(2)碳元素(CO2)12.(2013年山东理综,T26,8分,)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根据下面的取样调

17、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只/m2。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以促进水稻的生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成分的知识,涉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害虫的防治规律、生物防治的优

18、势和意义,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进行数据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5+18+15+19+15+14)6=16只/m2。(2)由曲线图可知,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越大,所需防治成本越低,作物价值也越低,但其变化幅度不同。收益等于作物的价值减去防治成本,其随着控制后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先增后减,因此,曲线代表作物的价值,曲线代表防治成本;要获得最大收益,即曲线减曲线的差值最大,应将有害生物的密度控制在B点。(3)生物防治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

19、水稻的生长。答案:(1)随机取样16(2)B(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无机物13.(2012年四川理综,T31,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与曲线相比,曲线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

20、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点睛:本题以坐标图的形式考查种群特征及相关知识,较为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1)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为农作物,大豆田中的主要成分为大豆;肉食性猛禽可以捕食田鼠。(2)决定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点以后株冠形成,一方面为田鼠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株冠的掩护,有利于躲避敌害。(3)曲线所示每隔100 m设桩,为猛禽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场所,猛禽数量增加,田鼠数量减少;农田周围合理植树为猛禽提供栖息场所,猛禽捕食田鼠,田鼠捕食农作物减少,更多的能量流向人类。答案:(1)大豆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21、率和迁出率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能量流动模拟试题1.(2013淄博摸底)下列调查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解析:本题结合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考查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种群内不同个体的快速混匀的生物类型,如灰喜鹊;样方法则适用于不移动的生物(如植物)或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土壤中小动物)。答案:D2.(2013金华模拟)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

22、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解析:分析题图,、分别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答案:D3.(2011广州三模)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解析:K值的含义是环境容纳量,因此环

23、境变化,K值也随之变化,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以使K值提高,A正确。“S”型增长曲线在达到K值之前,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达到K值增长速率为零,但在K值之前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B项错误。b对应的点为K/2值,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c对应的点为K值,为环境容纳量,b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数量增加,所以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项正确。曲线Y是在存在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形成的,其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过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D项正确。答案:B4.(2013瑞金模拟)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在“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

24、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约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解析:种群在“S”型增长过程中,达到K值之前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而“J”型增长的增长速率是一直增大的。答案:B5.(2013南宁质检)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养料、空间、温度和有毒代谢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25、一般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的操作方法错误。答案:D6.(2012南京质检)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

26、录的数目是。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尾。若上述结果成立,那么前提条件是什么?。(3)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生,理论上种群数量应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次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做曲线向上延伸与Y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农田(12

27、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捕获次数12345678每次捕获数(只)7263443223171615捕获积累数(只)72135179211234251267282依数据作图。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在样方中计数时,对位于边线上的个体只计相邻两边及顶角处的个体即可,取样时要考虑样方的大小、数量及随机性取样。(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其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数为N1=200(尾),第二次捕获数为N2=160尾,其中有标记的数为N3=10尾

28、,则种群总数N=(N1N2)/N3=3 200尾。在调查过程中标记个体不能死亡、外迁等,否则结果误差很大。(3)若种群的数量是稳定的,则捕获量随捕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如题干中的数据,若捕获量不随捕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说明种群数量增加,而种群特征中直接使种群数量增加的为迁入率和出生率的增加。答案:(1)8样方的大小和数量,要进行随机取样(2)3 200鲫鱼种群无出生与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等(3)如图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或出生数量较多)。考点四十八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高考试题 1.(2013年福建理综,T3,6分,)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

29、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丰富度及演替的类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A项正确;森林恢复后,群落的结构变复杂,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提高,B项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自然恢复林

30、相比,人工恢复林植物种类少,丰富度低,C项正确;题中两块林地的恢复方式都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的情况下形成的,属于次生演替,D项错误。答案:D2.(2013年江苏单科,T10,2分,)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

31、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转换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解析:由图表知,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后能为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次生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阶段后即保持稳定,D项错误。答案:B3.(2012年福建理综,T3,6分,)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

32、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等,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析:A选项错,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问题,纯茶园物种种类最少,所以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弱,最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选项错,10月份杉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据此推测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大;C正确,因为6月份梨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其营养结构最为复杂;D错误,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自然也能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4.(2012年大纲全国

33、理综,T4,6分,)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知识。考查了识记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析: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有利于利用不同层次的太阳能;群落中植物的分层决定了动物的分层,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植物接受光照的强度,会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答案:D5.(2012年广东理综,T4,4分,)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

34、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的结构等知识。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是容易题。解析:土壤中的动物分布于不同的土层,因此也存在分层现象,所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能只扫取表层土取样。土壤中的动物存在各种种间关系,例如捕食、竞争等。土壤的盐碱度不同,会导致植物分布不同,也会导致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区别,故选C。答案:C6.(2012年北京理综,T3,6分,)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

35、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有关知识。考查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解析:由题意可知,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为互利共生关系,金合欢蚁采集金合欢树的花蜜,表明金合欢树的能量流向了金合欢蚁;金合欢蚁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动物伤害,实际上是为自己驱逐竞争者;这两种生物互利共生关系的形成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也将会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C7.(2011年安徽理综,T6,6分,)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

36、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查理解能力,较为容易。解析:该岛屿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故最初发生在该岛屿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错误;初生演替需要经过漫长的历程,故D正确。人为影响可使演替以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故C正确。答案:B8.(2011年海南单科,T24,2分,)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

37、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较容易。解析: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种类、数量及优势种等不断变化,B正确。初生演替是生物种类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演替速度较次生演替慢,C正确。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应为次生演替,D错误。答案:D9.(2010年安徽理综,T6,6分,)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38、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物种8物种9物种10甲类群样本155100151204202110样本252300231304102212样本348200201503902011乙类群样本13340124001025111522样本23560104101230141721样本334501835011261216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

39、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点睛:通过调查活动考查对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理解,考查从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为综合。解析:甲类群中有七个物种,乙类群中有九个物种,两个类群比较,乙类群物种丰富度大,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两类群中物种的种群密度相比较,物种4的种群密度甲小于乙,物种7的种群密度乙小于甲,因此正确答案为C。答案:C10.(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T32,6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

40、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析:(1)由题意可知,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后又逐步恢复;该过程属于群落演替类型中的次

41、生演替。该常绿阔叶林虽然遭到过度砍伐,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由此可推断草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常绿阔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导致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进而使动物分层现象也较复杂。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11.(2013年安徽理综,T30(),12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1)某池塘中有水草

42、、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 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

43、水深25 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相关计算能力。解析:(1)按照题中给出的各种生物的食性特点,依次用箭头进行相关的连接。(2)水溞和轮虫有共同的食物:绿藻,故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3)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相结合的问题: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以上公式可以用三种形式来表示:O2的量、CO2的量、有机物的量,本题用O2的量来表示。黑瓶测定呼吸

44、作用速率,24小时消耗氧气量为(A-C)mgL-1,白瓶测定净光合作用速率,24 h氧气的增加量为(B-A)mgL-1,根据以上公式得出结果。白瓶坠落到池塘底部时,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会影响C3的还原,C3含量短时间内增加。答案:(1)如图(2)竞争(3)B-C增加(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12.(2012年新课标全国理综,T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