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等教育经历会提高信任水平...——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_程新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364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经历会提高信任水平...——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_程新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经历会提高信任水平...——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_程新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等教育经历会提高信任水平...——基于CFPS的实证研究_程新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6 卷第 3 期2023 年 6 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Vol 36 No 3Jun 2023收稿日期:2023 02 25作者简介:程新斌(1987),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基金项目:江苏省第五期“333 工程”科研项目资助计划“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乡镇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研究 以江苏 1+4 改革模式为例”(BRA2020279)本文引文格式:程新斌,孙宇,范炜烽 高等教育经历会

2、提高信任水平吗?基于 CFPS 的实证研究 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4 92DOI 编码:10 19847/j ISSN1008 2646202303 011高等教育经历会提高信任水平吗?基于 CFPS 的实证研究程新斌1,孙宇2,范炜烽1(1 南京理工大学 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2 清华大学 国内合作办公室,北京 100084)摘要:信任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性概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对信任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中国情境下其影响机制和效果仍有待深入的实证分析。采用 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

3、据(CFPS),分析中国情境下高等教育经历对于个体信任水平的影响,从熟人信任、陌生人信任、专业人员信任和政府官员信任四个主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受教育者的信任水平,其中对陌生人信任提升幅度最大,对熟人信任提升幅度较小;第二,从收入机制和信息机制两个方面检验了高等教育对信任的影响机制,发现收入提升的中介效应对陌生人信任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其他类型信任影响较小,而信息在教育对不同类型信任的影响中均有中介效应。这表明,教育更多的是以非经济效应的方式塑造了信任关系。关键词:高等教育;信任;中介效应;非经济效应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 2646(2

4、023)03 0084 09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信任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性概念,信任是指个体对个体、系统、知识、政策等不同对象的可靠性所抱持的信心,当个体与不同对象发生关系时,通过一系列给定的后果事件,个体的这种信心表达了在事件中对对象可靠性、真理性的依赖。从信任对象来看,信任可以分为熟人信任、陌生人信任、政治信任与专家信任,在现代社会,涵盖上述四种信任关系的社会总体信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1 现有关于高等教育对信任影响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教育对信任的提升会产生积极影响,信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Hooghe 等基于 2009年荷兰生命周期追踪调查数据分析证实了教育和信任之间强正相关

5、关系,2 类似的结论在美国3、英国4 和欧盟5 也都得到证实,高等教育水平有利于建立一种信任的氛围,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倾向于更加信任他人。除了讨论高等教育与信任之间的关系外,研究还关注到高等教育对信任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从两个方面展开:物质层面(经济效应)与非物质层面(非经济效应)。经济效应从经典人力资本理论出发,将高等教育与个体经济收入进行归因,认为信任他人的可能48性与个体的收入和地位成正相关;6 而非经济效应则是指高等教育通过对个体价值观培养、公民品格塑造与公民信息接收的影响增强了陌生社会群体间的信任水平,使得个体能够开放性地接受异质群体的差异性,并在差异性中寻求共时性规范,由此作用于信

6、任。7 但现有研究对主要作用机制仍存在一定分歧,如黄健与邓燕华的研究基于实证分析指出在中英两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中国主要受到经济效应影响,而英国则主要受到非经济效应影响。8 而蔡蔚萍以线性时间为主要关注点,提出不同时期的主要机制可能存在不同,在 2003 年两种机制均发挥主要作用,而在 2013 年,高等教育的影响则主要通过非经济效应发挥作用。9 综合上述文献,目前就“高等教育程度与信任水平关系”这一主题来看,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亟待深入研究的地方:一是高等教育与信任之间是否仍然存在正相关关系。尽管多数研究都得出了二者呈现正相关的结论,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正处于信任结构的转型时期,同时也进入

7、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新的时期,尚无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检验。二是高等教育对不同类型信任的影响。多数研究将信任默认为陌生人信任,并未严格区分熟人信任、陌生人信任、政治信任与专家信任,当前,中国正处于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对不同类型的信任产生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这就导致现有研究无法精准描绘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对信任的影响程度。三是高等教育对信任的作用机制与提升路径。一方面,无论是经济效应还是非经济效应,其对不同类型的信任会产生何种具体影响目前还尚未得到讨论;另一方面,现有研究的数据无法描述最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与我国社会中信任结构的特点,因此,还需要结合最新的统计数据来对

8、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根据中国家庭住户调查数据(CFPS)2018 年的数据,对高等教育是否影响邻居信任(熟人信任)、陌生人信任、政府官员信任(政治信任)与医生信任(专业人员信任)进行分析。而在分析高等教育对信任的影响机制时,本研究同样采取经济效应与非经济效应的分析路径,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在经济效应中,主要考察收入中介效应,在非经济效应中主要考察信息中介效应,通过最新的数据讨论两种机制的影响效果。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二、模型与假设1 数据本研究采用的是 2018 年最新的 CFPS 数据,CFPS2018 以 20102016 年全国调查所界定出来的家

9、庭为基础,共完成约 15 000 个家庭的访问,采集个人问卷约 44 000 份,调查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较高的可信度。在 CFPS 调查中,详细地询问了个体的受教育情况以及受教育状态。为了让样本更加符合研究的需要,本文对样本进行了以下处理:首先,本文保留了初中阶段及以上的样本,以使样本间更加具有可比性;进一步,我们保留了年龄在 18 岁到 50 岁之间,且已经完成学业的样本。因为 18 岁以前尚处于中等教育阶段,大部分个体还未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这一阶段不属于本研究的关注范围。2 模型设定与检验本文主要关注高等教育经历对不同类型信任的影响。由于在 CFPS 问卷中信任度变量为 1 10 分变量

10、,因此本文直接采用了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进 行 估 计。具 体 公式为:Trustip=0+Higheduip+Xip+p+ip(式 1)其中,Trustip为处于 p 省的个体 i 的信任水平,Higheduip为个体是否有高等教育经历,当受访者汇报最高学历为高等职业教育及以上时取值为 1,若为初中或高中教育水平则取值为 0。Xip代表了一系列可能影响信任水平的个体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城乡、民族、婚姻等,为了更好地控制省份间制度和环境因素对于信任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控制了省份固定效应 p,标准误在省份层面进行了聚类。进一步,本文采用了温忠麟和叶宝娟

11、提出的中介效应模型的方法,10 对高等教育与信任之间的潜在机制进行检验。我们提出了两种机制:首先,高等教育可能通过收入机制影响信任水平。大量文献表明,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回报,11 进而提升了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58和环境。在更高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下,高等教育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信任。第二,高等教育也可能通过信息机制提升信任水平。在这一机制中,高等教育提高了个体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通过更加丰富的信息对社会现实形成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进而提升了信任水平。具体公式为:mediatorip=1+Higheduip+Xip+p+ip(式 2)Trustip=2+Hi

12、gheduip+mediatorip+Xip+p+ip(式 3)其中,mediatorip表示本文使用的中介变量,公式 2 至公式 3 共同组成了中介效应模型。其中,公式 2 关注了高等教育对中介变量的影响,表示教育对中介变量的效应,公式3在公式1的基础上加入了中介变量,其中 表示在控制其他变量和中介变量不变时,接受高等教育对信任的直接效应。根据公式 2 和公式 3,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到教育对信任的中介效应(*)。3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本研究重点关注高等教育对个体信任的影响,因此解释变量为是否有高等教育经历。在变量定义上,本研究将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群体定义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将初中和高中

13、教育群体定义为未接受高等教育的样本。表 1 展示了描述性统计的情况。被解释变量方面,本文关注信任关系,CFPS 中采用 0 10 分量表对受访者的信任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刻画。在具体调查方式上,让受访者根据对不同群体的信任度进行打分,其中 0 分代表非常不信任,10 分代表非常信任。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关注信任的四个维度:邻居信任、陌生人信任、医生信任和政府官员信任。控制变量方面,我们控制了其他可能会影响受访者信任的因素,包括年龄、年龄的平方项、性别、城乡、民族和婚姻状态。在中介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选择受教育者的年个人税后工资性收入来进行收入机制的检验,并进行了对数处理;选择受教育者通过网络了解

14、政治信息频率来进行信息机制的检验。在 CFPS中询问了受访者在过去一周有几天通过网络新闻了解政治信息,本文采用天数来进行表征。表 1 展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其中,第(1)列至第(3)列展示了非高等教育组样本信息,第(4)至第(6)列展示了高等教育组样本信息,从表中可以看出,普遍而言,受访者对于熟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信任度较高,对于当地政府官员信任度次之,对陌生人信任度最低。分组比较可以看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邻居信任度、陌生人信任度、政府官员信任度和医生信任度的平均值情况均高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其中对陌生人的信任度提升最为明显,其次为当地政府官员信任度。这种对照为高等教育促进

15、信任提升提供了一个证据,在后文的分析中我们将做进一步进行检验。表 1描述性统计定义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1)(2)(3)(4)(5)(6)meansdNmeansdN年龄33 829 1819 50731 317 1003 559年龄平方项1 228637 19 5071 031486 73 559性别(女性=1)0 4690 4999 5070 5090 5003 559民族(少数民族=1)0 0790 2709 4080 05830 2343 499婚姻(已婚=1)0 7450 4369 5070 6590 4743 559城乡(城市=1)0 5600 4968 5880 7880 4093

16、 235收入(对数)10 250 8994 54410 740 8242 610一周通过网络了解政治信息天数3 7882 8467 0534 8492 5973 138邻居信任度6 6721 9928 4216 6911 8673 234陌生人信任度2 4292 1378 4113 2952 1383 238当地政府官员信任度4 6562 5208 3925 0042 2493 230医生信任度6 5672 3338 4186 7881 9553 23568三、实证结果分析1 高等教育与信任关系检验表 2 展示了基线回归结果,第(1)列至第(4)列分别汇报了高等教育对邻居信任程度、陌生人信任程

17、度、当地政府官员信任程度和对医生信任程度的影响。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经历对于不同类型的信任均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且均在 1%的水平上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等教育对信任的提升总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通过比较各列系数可以发现,在四种信任关系中,高等教育对陌生人信任的提升幅度是最大的,接受高等教育经历可以提高陌生人信任约0 83 分,相比样本均值提升了约 31%,是一个极大幅度的提升。此外,我们也发现高等教育经历对当地政府官员信任的提升也很明显,为 0 44分,提升幅度约 9 2%。这表明,接受高等教育对建立积极的政民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相比之下,高等教育经历对邻居信任提升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说明

18、传统熟人社会的信任关系较难通过高等教育提升来进行改善,福山所描述的以熟人信任为主导的信任关系仍然在中国发挥一定作用。表 2基线回归结果变量(1)(2)(3)(4)邻居信任度陌生人信任度政府官员信任度医生信任度高等教育0 170 830 440 29(0 049)(0 056)(0 048)(0 040)性别(女性=1)0 320 600 150 36(0 045)(0 042)(0 056)(0 062)民族(少数民族=1)0 120 17*0 480 17(0 107)(0 099)(0 189)(0 084)年龄0 020 090 160 12(0 019)(0 015)(0 027)(0

19、 024)年龄平方项0 00*0 000 000 00(0 000)(0 000)(0 000)(0 000)婚姻(已婚=1)0 070 160 230 02(0 069)(0 062)(0 086)(0 064)城乡(城市=1)0 210 120 240 30(0 049)(0 043)(0 046)(0 072)常量6 924 367 018 67(0 325)(0 243)(0 502)(0 395)实测值11 28911 28211 25911 287拟合度0 0240 0690 0270 028效应是是是是注:括号内为省份层面聚类标准误,*、分别表示系数在 10%、5%和 1%水平上

20、显著。2 城乡高等教育的影响差异在基线回归中,本文发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背景的巨大不同,城乡间居民的信任水平差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本节中我们分别讨论高等教育对城乡不同类型信任的影响。表 3 呈现了回归结果。总得来看,接受高等教育对农村与城市居民的信任均有显著提升。其中,接受高等教育对城乡居民对陌生人信任均有较大影响,分别为 0 75 与 0 84,且在 1%水平上显著。高等教育对城乡居民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就四种信任关系来看:农村居民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对邻居的信任水平提升幅度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农村中邻居关系更加密切,彼此互动程度更高。而城市居民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对政府官员和医生的信任提升较

21、高。这也表明高等教育在对城乡不同类型信任的影响上具有异质性。78表 3高等教育对信任的影响:按城乡分组的结果变量农村城市(1)邻居信任度(2)陌生人信任度(3)政府官员信任度(4)医生信任度(5)邻居信任度(6)陌生人信任度(7)政府官员信任度(8)医生信任度高等教育0 260 750 370 18*0 140 840 470 33(0 094)(0 083)(0 094)(0 095)(0 061)(0 065)(0 054)(0 045)性别(女性=1)0 400 630 170 430 270 580 150 34(0 049)(0 049)(0 064)(0 067)(0 060)(0

22、 054)(0 069)(0 071)民族(少数民族=1)0 220 190 420 19*0 050 160 54*0 18(0 150)(0 164)(0 122)(0 094)(0 126)(0 130)(0 279)(0 144)年龄0 020 070 180 150 050 100 150 11(0 031)(0 032)(0 036)(0 030)(0 024)(0 020)(0 038)(0 034)年龄平方项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1)(0 0

23、00)婚姻(已婚=1)0 19*0 230 260 030 240 120 190 02(0 108)(0 086)(0 125)(0 099)(0 081)(0 095)(0 093)(0 099)常量5 753 767 908 827 274 716 578 41(0 530)(0 515)(0 589)(0 475)(0 392)(0 344)(0 664)(0 532)实测值4 2714 2644 2634 2687 0187 0186 9967 019拟合度0 0340 0650 0270 0290 0240 0700 0320 034效应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注:括号内为省份层面聚类标准

24、误,*、分别表示系数在 10%、5%和 1%水平上显著。3 中介效应分析(1)收入中介效应表 4 给出了基于收入机制,受高等教育程度对社会信任影响的机制分析。其中,第(1)列因变量为受访者收入水平。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收入水平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初高中受教育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收入水平高出约 44%。第(2)列至第(5)列进一步给出了加入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加入收入变量后,高等教育仍对不同类型的信任有促进作用,且系数均在 1%水平上显著,这证明了教育对信任具有直接效应。收入变量方面,收入机制仅对陌生人信任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而对邻居信任、医生信任和政府官员信任的

25、影响均不显著。表 4高等教育对信任的影响:收入机制变量方程 1(1)收入方程 2(2)邻居信任度(3)陌生人信任度(4)官员信任度(5)医生信任度收入(对数)0 050 160 020 00(0 030)(0 030)(0 040)(0 029)高等教育0 440 150 830 490 35(0 026)(0 055)(0 074)(0 075)(0 059)性别(女性=1)0 430 250 520 14*0 38(0 025)(0 051)(0 053)(0 074)(0 079)民族(少数民族=1)0 020 160 230 35*0 14(0 052)(0 100)(0 151)(0

26、 183)(0 111)年龄0 110 020 020 09*0 09(0 013)(0 037)(0 026)(0 048)(0 041)年龄平方项0 000 000 000 000 00*88续表 4高等教育对信任的影响:收入机制变量方程 1(1)收入方程 2(2)邻居信任度(3)陌生人信任度(4)官员信任度(5)医生信任度(0 000)(0 000)(0 000)(0 001)(0 001)婚姻(已婚=1)0 060 120 070 17*0 06(0 025)(0 092)(0 068)(0 097)(0 077)城乡(城市=1)0 130 190 020 220 23(0 017)(

27、0 052)(0 051)(0 058)(0 088)常量8 976 251 365 588 21(0 223)(0 763)(0 634)(0 833)(0 753)观测值6 8866 8506 8486 8316 852拟合度0 2110 0260 0690 0280 031效应是是是是是注:括号内为省份层面聚类标准误,*、分别表示系数在 10%、5%和 1%水平上显著。(2)信息中介效应表 5 给出了信息中介效应的回归结果,我们采用个体一周通过互联网关注政治新闻的天数作为个体信息能力的代理变量。其中,第(1)列给出了教育与信息能力关系。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个体的数字信息素养具有显著促

28、进作用。第(2)至第(5)列给出了控制信息能力后教育对各类信任的影响。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系数仍然是显著的,这也再次印证了教育本身对信任的直接效应。中介变量方面,信息机制对提升邻居信任、陌生人信任、政府官员信任与医生信任均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教育与信任中存在信息中介机制。表 5高等教育对信任的影响:信息机制变量方程 1(1)一周通过网络了解政治信息天数方程 2(2)邻居信任度(3)陌生人信任度(4)官员信任度(5)医生信任度一周通过网络了解政治信息天数0 030 060 040 04(0 010)(0 008)(0 008)(0 009)高等教育1 010 130 740 400 26(0 0

29、87)(0 057)(0 062)(0 047)(0 034)性别(女性=1)0 810 300 570 150 37(0 095)(0 041)(0 035)(0 052)(0 061)民族(少数民族=1)0 010 110 150 460 24(0 219)(0 125)(0 118)(0 212)(0 101)年龄0 05*0 04*0 100 180 12(0 027)(0 022)(0 022)(0 028)(0 024)年龄平方项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婚姻(已婚=1)0 290 110 13*0

30、 200 05(0 078)(0 073)(0 072)(0 081)(0 055)城乡(城市=1)0 250 240 110 220 25(0 056)(0 060)(0 041)(0 052)(0 070)常量3 177 094 227 258 61(0 370)(0 376)(0 341)(0 497)(0 394)观测值9 8749 8689 8659 8439 867拟合度0 0670 0290 0740 0310 031效应是是是是是注:括号内为省份层面聚类标准误,*、分别表示系数在 10%、5%和 1%水平上显著。98(3)中介机制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比较分析表 6 分别从收入

31、机制和信息机制展示了高等教育对信任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情况。从表 6 中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对信任的总效应提升显著,其中以直接效应为主,约占到总效应的 80%以上,这表明接受高等教育本身就可以直接提升个体的信任水平。在两种机制中,教育通过收入中介机制对陌生人信任的影响较大,约占 7 95%。与之不同的是,收入中介效应在教育对政府官员和对医生信任的总效应中占比非常小,且 sobel z 值结果表明中介效应的影响也并不显著。相比收入机制,教育通过信息中介效应对邻居信任、政府官员信任和医生信任的影响更大,分别在总效应中占比达到了 19 92%、9 28%和12 9%,且均在 1%水平上显著。表

32、 6高等教育对信任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总效应直接效应 直接效应占比 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占比sobel_zp|z|收入信息邻居信任度0 180 1587 890 0212 111 600 11陌生人信任度0 900 8392 050 077 955 170 00政府官员信任度0 500 4998 180 011 820 510 61医生信任度0 350 35100 000 000 000 030 97邻居信任度0 160 1380 080 0319 923 250 00陌生人信任度0 800 7492 940 067 066 120 00政府官员信任度0 440 4090 720 049

33、 284 590 00医生信任度0 310 2683 870 0412 904 550 00四、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本文在 CFPS2018 数据的基础上,检验高等教育与不同类型信任之间的关系,分析城乡高等教育差异对信任的影响,探讨高等教育影响信任的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如下。首先,从整体情况来看,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与信任仍然呈现出正相关趋势,接受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信任水平。而从具体信任类型来看,提升幅度最大的是陌生人信任。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在四个维度中,陌生人信任往往被当作衡量信任最为重要的测量,反映了一种事前对于随机个体的无条件信任。大量文献表明,与

34、熟人信任相比,陌生人信任可以促进经济和金融繁荣、改善治安,以及增进社会福利。12 因此,高等教育对于提升陌生人信任的重要作用显示出其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高等教育经历对政治信任的提升则表明接受高等教育对建立积极的政民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更多公民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可能建立起更强的政治意识,并对社会中的诸种社会风险尤其是政府政策方面的信任风险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公民的政治信任,因此接受高等教育有助于建立更为积极的政治信任关系,提高政府公信力,进一步促进政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政府职能转变和现代化转型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其次,从城乡差异来看待高等教育对信任的影响。无论是城

35、市还是农村,高等教育都与信任呈现出正相关趋势。而农村居民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对邻居的信任水平提升幅度较大,城市居民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对政府官员和医生的信任提升较高。这表明高等教育在对城乡不同类型信任的影响上具有异质性,这可能因为农村人口的信任对象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邻居、熟人,而农村群体的政治信任、专业信任对农村地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观念的革新具有作用,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仍然需要持续关注转型时期城乡结构对信任结构所产生09理论上讲,在收入机制和信息机制中,教育对信任的总效应在表中应该是相同的。但由于在 CFPS 调查中,受访者可能因为受各种原因影响不汇报个人收入

36、情况,因此收入机制与信息机制回归中的样本数量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收入机制与信息机制中教育的总效应虽然在数值上是近似的,但存在一定差异。的影响,发挥高等教育在提升农村人口政治信任、专业信任中的积极作用,对社会整体信任结构进行持续优化与改善。最后,从影响信任的作用路径来看,我们发现,收入机制与信息机制均作用于高等教育对信任的提升。总的来说,从收入机制的经济效应来看,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体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往往可以获得较高的起始收入;与此同时,接受高教育劳动者的年龄收入曲线也往往更加陡峭、就业状态也更加稳定,因此有着更高的生命周期持续收入。教育通过提高收入的方式提升了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有着更高的信

37、任水平。而这种经济效应可能是因为收入机制增加了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与陌生人交流和合作的议价能力,但是对与熟人、专业人员和政府官员交往的影响较小,因此教育并没有通过收入机制影响对于他们的信任水平。其中,收入机制仅对陌生人信任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而对邻居信任、医生信任和政府官员信任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可能因为受高等教育的个体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增加了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与陌生人交流和合作的议价能力,从而更有能力应对信任关系中由欺骗与背叛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而这种行为一般产生于与陌生人的信任关系中,因此,收入机制对陌生人信任的提升表现显著,这对我国未来在经济发展领域稳中求进,保障人民收入、提高全社会

38、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教育的非经济效应来看,更高的获取信息能力是教育能够产生非经济效应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而言,信息特别是数字信息素养是高校人才中的关键素养。因此我们认为,信息机制是高等教育影响信任的另一种渠道。同时信息机制对四种信任关系均具有显著影响,这可能因为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信息获取渠道大量被拓展,受教育程度有助于提升个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数字信息素养,而了解到更多与所有信任对象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具有更好的处理能力、识别能力与判断能力,改善信任关系,因此,信息机制对四种信任关系均表现显著,这也显示出充分发挥信息机制的调节作用、提高高等教育中信息的重要性对于提

39、高全社会信任、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根据上述结论,我们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要继续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持续发挥高等教育对信任的正相关作用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传统的熟人信任关系仍然存在,而与城市化进程同步的陌生人信任关系提升较快,在旧有的道德规范遭到破坏而新的规范还没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社会整体信任程度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这一时期,尽管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扩招,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在我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其中,我们尤其需要提升提升农村人口的受高等教育程度,通过高等教育持续提升农村群体的陌生人信任、政治信任与专家信任

40、,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充分释放高等教育对整体社会信任提升的潜力。第二,要注重发挥高等教育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的平台角色,着重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对于信息的接收、分辨、处理能力,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价值观念的培养,加强对受教者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我们仍然面临一系列社会信任问题,在此时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更加注重高等教育对个体信任的塑造,发挥德育对个体信任提升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社会信任的整体提升。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营造更加公平、开放和竞争的环境,加大高等教育对收入机制与信息机制两方面的影响。高等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促进个体信任提升,而且这

41、些路径并不是非此即彼,收入机制与信息机制都可以对信任产生影响,但都并非直接作用于社会效应,而是通过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输出与公民素质培养影响受教育者的收入水平与信息接受水平。因此,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更公平、更具有竞争力的环境,从收入机制与信息机制两个方面刺激信任的总体提升。参考文献:1Paxton P Social Capital and Democracy:An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2(3):254 277 2 Hooghe M,Marien S,Vroome T The Cogniti

42、ve Basisof Trust the 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Cognitive A-bility,and Generalized and Political Trust J Intelli-gence,2012(6):604 613 3 Oreopoulos P,Salvanes K G Priceless:The Nonpecu-19niary Benefits of SchoolingJ Journal of EconomicPerspectives,2011(1):159 184 4Schoon I,Cheng H,Gale C R,etc Socia

43、l Status,Cognitive Ability,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s Pre-dictors of Liberal Social Attitudes and Political Trust J Intelligence,2010(1):144 150 5 Borgonovi 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Levels of Trust and Tolerance in EuropeJ The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2012(1):146 167 6Alesina A,

44、Ferrara E L Who Trusts Others?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2(2):207 234 7 申广军,张川川 收入差距、社会分化与社会信任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1):121 136 8 黄健,邓燕华 高等教育与社会信任:基于中英调查数据的研究 J 中国社会科学,2012(11):98 111 9 蔡蔚萍 教育对信任水平的负面影响 基于武汉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动态,2017(9):77 83 10 温忠麟,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 J 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 745 11 Schult

45、z T W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 Th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 17 12 Hooghe M,Social Capital and Diversity GeneralizedTrust,Social Cohesion and Regimes of DiversityJ 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07(3):709 732(责任编辑、校对:李翚)Does Higher Education Improve Trust?A CFPS based Empirical

46、 ResearchCHENG Xinbin1,SUN Yu2,FAN Weifeng1(1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94;2 Office of Domestic Cooperation,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Abstract:Trust is a fundamental concept of social science,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

47、intain social order,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and promote social integration A deeper empirical study to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effects is especially signifi-cant within Chinese contexts This paper employs the 2018 China family tracking survey(CFPS)data and analyzes the impacts ofhigher educati

48、on on individual trust from four aspects:acquaintancestrust,strangerstrust,professionalstrust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trust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ing First,a higher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educated individualssocialtrust,with most trust increase in strangers,and least in acquaintance

49、s Secondly,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nels betweenhigher education and trust in terms of income mechanism and information mechanism It reveals that the income mediator has asignificant impact on strangerstrust,but small on other types On the other hand,information mediator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on all social trust types This provides the evidence that education may profoundly shape trust with its non pecuniary effects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social trust;mediating effect;non pecuniary effect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