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EWS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参与还是工具?模特希弗南与惠斯勒的艺术创作实验研究熊冰雪内容摘要:2022年,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相继举办“惠斯勒的白衣女子:乔安娜希弗南”主题画展。展览由惠斯勒艺术研究者合办,汇集了惠斯勒几乎所有以希弗南为模特的各类作品以及与两人相关的文件和信件等。这是历史上首次以“白衣女子”作为主题的惠斯勒作品展,不仅揭示了希弗南在惠斯勒的艺术风格和职业生涯中扮演的角色,还展示了“白衣女子”主题作品是如何影响从拉斐尔前派到克里姆特的其他艺术家。关键词:艺术家 模特 白衣女子 色调
2、实验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寻求风格突破,他们选取的模特通常体现艺术家的个性,而模特通过与艺术家的交流,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甚至潜移默化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如画家塞尚与“秘密妻子”模特奥尔丹斯菲格,雕塑家阿里斯蒂德 马约尔与“义女”迪娜 薇尔妮。詹姆斯麦克尼尔 惠斯勒(18341903)也有一位曾经的“妻子”模特乔安娜希弗南(Joanna Hiffernan,18391886)。在长达20年的相处中,希弗南作为惠斯勒的模特参与了惠斯勒艺术风格的探索实验,两人的情爱关系也体现在惠斯勒的艺术作品中。关于模特的展览?白衣女子是谁?她出生在爱尔兰,在伦敦的贫困中长大。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与姐妹们保持着密切
3、的关系。她是位红头发的女人,拥有罕见的美丽,有着快乐和热情的气质,她是有能力的管理者,耐心的模特,是惠斯勒忠实的朋友也是他儿子关心的“阿姨”。联合策展人玛格丽特麦当劳(Margaret F.Macdonald)对乔安娜希弗南的描述在“白上画白”是19世纪艺术家惠斯勒的得意创举。惠斯勒曾说,音乐是声音的诗,绘画是视觉的诗。能表现这一创举的“白色交响曲”系列三幅作品首次聚首,是历史上首次聚焦于惠斯勒艺术作品中模特和人生重要伴侣希弗南的主题展,于2022年2月23日至5月22日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展出,继而于7月3日至10月10日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4、National Gallery Of Art)展出。策展团队会聚了欧美研究惠斯勒艺术的重量级专家学者,由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史教授玛格丽特麦当劳,皇家艺术学院策展人、休斯敦欧洲艺术博物馆顾问安 杜马斯(Ann Dumas)以及英国国家美术馆策展人查尔斯 布洛克(Charles Brock)等共同策划,国际巡回展主要由塔拉美国艺术基金会赞助。无论是“白色交响曲”系列作品,还是表达中国元素的其他作品,惠斯勒画面的主角大多是红头发的乔安娜希弗南,然而直到现在,关于希弗南在惠斯勒艺术生涯中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次展览填补了这一空白。此次展览展出六十余件作品,包括绘画、素描和版画,几乎汇集了惠斯勒所有以希弗
5、南为模特的各类型作品,相关的文件和信件,展览通过时间线和人物关系线,探讨了希弗南的身份和经历,她与惠斯勒的关系变化,以及在惠斯勒创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缪斯?模特?爱人?经纪人?希弗南的多重身份解读美学运动中的著名画家惠斯勒,在19世纪60年代还是位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当他告别了巴黎的波西米亚生活,搬到了伦敦后,过上了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在这里,他遇到了乔安娜希弗南,一位爱尔兰模特,后来成为他的缪斯和红颜知己。乔安娜 希弗南是约翰 希弗南(John Hefferman)和凯瑟琳 汉南(Catherine Hannan)的第三个女儿,他们是爱尔兰天主教徒。希弗南出生于爱尔兰利默里,在大饥荒的驱使下
6、,她随家人搬到了伦敦。在贫穷的环境中,没能接受较好的教育,但她的聪明才智使她很快融入伦敦的艺术圈。她住在拉斯本广场,一条满是艺术家和艺术家供应商的街道。希弗南靠给艺术家当模特挣钱,她很有敬业精神,能整个半天保持一个姿势。成为惠斯勒的主要模特后,还帮助惠斯勒管理工作室和财务。惠斯勒很依赖她,对她的外表赞不绝口,尤其是她的头发。惠斯勒曾说:“你那最漂亮的头发,红色不是金色而是铜色就像梦幻般的威尼斯人!如果你愿意的话,皮肤是金黄色、白色或黄色还有美妙的表情。”希弗南和惠斯勒虽然都是伦敦的外来者,但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离开祖国的原因也不相同。希弗南一家是因大饥荒逃离了爱尔兰。惠斯勒是为了追求艺术梦
7、想,于1855年离开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到巴黎学习艺术。作为英国社会的局外人,他们不顾维多利亚时代严格的道德准则和英国人对爱尔兰人的偏见,以未婚夫妻的身份生活在一起。这种亲密关系因惠斯勒母亲的造访而打破。当惠斯勒的母亲在1864年从美国来到伦敦时,代表保守的新英格兰家庭对希弗南的偏见,使两人的感情变得非常困难。艺术家的模特经常需要裸体展示,裸体女性几乎被视为性工作者。因此惠斯勒家族反对两人在一起,在惠斯勒母亲的逼迫下,希弗南搬离了惠斯勒的家。两人的恋爱关系承受着惠斯勒家族的压力,躲避家庭的注视,两人才能喘口气。1865年秋天,惠斯勒和希弗南创造一087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
8、EWS国际论坛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个机会,与法国艺术家古斯塔夫 库尔贝(18191877)到法国西北海岸的特鲁维尔创作。库尔贝被希弗南的美貌和气质吸引,之后创作了至少四幅由希弗南作为模特的作品。其中,在美丽的爱尔兰人乔(图1)中,希弗南一手持镜,秀出长发,暗示一位美丽女人的力量,性感魅惑。特鲁维尔的相遇,使得本来被惠斯勒家族排斥的希弗南与库尔贝或许产生了感情。多年后,库尔贝向惠斯勒写信还对特鲁维尔和希弗南念念不忘,“你还记得特鲁维尔和乔吗,那些开心的晚上,她常常唱爱尔兰歌曲,唱得那么动听,她对艺术很有感觉,也很有天赋我还有乔的肖像画,我将永远不会卖掉它”一年后
9、,惠斯勒赴智利,希弗南留在巴黎处理惠斯勒的事务。在此期间,库尔贝再次以她为模特作画,创作了耐人寻味的沉睡者(Le Sommeil),此画被土耳其外交官哈利勒 贝伊收藏。人们普遍猜测,希弗南和库尔贝在这段时间有过短暂的恋情。1866年,伤心的惠斯勒参加西点军校征召赴智利。临走之前,给已处在分手边缘的希弗南授权,让她成为遗嘱中的唯一继承人。当惠斯勒回到英国后,他和希弗南的爱情也走到了尽头。1870年,惠斯勒曾与一位名叫路易莎范妮汉森的年轻女子有过一段短暂的风流韵事并生了个儿子查理汉森,他的母亲没有养育他,而是被送到别人家看管。查理十岁的时候,惠斯勒把他交给希弗南照顾。希弗南和她的妹妹抚养了这个男孩
10、。这个男孩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成为希弗南和惠斯勒之间的主要联系人。1880年5月,惠斯勒写信给查理:“我非常渴望回到你们身边,听听乔姨妈对你们所有的好话。我真高兴,我亲爱的孩子,知道你们学习这么好,很听你那慈祥的乔姨妈的话。把我的爱告诉她,她必须马上收到我的来信就像我明天要写的一样如果我不每天都是工作的奴隶,我也会经常写信给你们。”1886年,希弗南死于支气管炎,可能与她早年在工作室接触有毒的艺术材料以及伦敦雾有关。艺术风格实验中的情感暗线1.主角位置的模糊“配角”。从19世纪60年代,惠斯勒与希弗南初识。惠斯勒的风格有着早期在法国巴黎时对库尔贝的崇拜和模仿痕迹。油画瓦平(Wappin
11、g,18601864,图2)展现希弗南与两个男人坐在以运河背景的码头场景。瓦平地区靠近泰晤士河,是工人阶级为主的居住区,居住着水手、桅杆制造商、造船商、仪器制造商、食品制造商和其他支持海运行业的人们。惠斯勒的瓦平非常写实,密密麻麻的桅杆被刻画得清清楚楚。如同日本浮世绘常用的构图,画中的人物群被搁置在画面一角。希弗南处于画面的核心位置,但面部却是模糊的。她的姿势和着装(包括领口,在当时的观众看来可能有点低俗)似乎表明,她是伦敦成千上万通过从事性工作获得收入的女性之一。惠斯勒对他的朋友亨利 方丹拉图尔(Henri Fantin-Latour)说,(这幅画中)乔看起来像个“妓女”。希弗南对面的男士只
12、露出少部分身体。单从作品的题目和画面元素看,无法读出画面的主题和叙事,与同时代英国画坛流行的道德和叙事的主旨大相径庭。似乎惠斯勒从早期创作时就笃定了他“为艺术而艺术”思想。希弗南在画中的意义似乎是为了完成惠斯勒对画面构图的平衡和色调的搭配。2.中国幻想的错误演绎。尽管惠斯勒一生没有到过中国,然而他在1864年完成了第一幅体现中国趣味的油画紫色与玫瑰红:六字款瓷器上的高个子女士(下文简称高个子女士,图3)表现中国题材的室内场景。他在1864年举办的英国皇家展览上没有提交已令他声名远播的版画,而是提交了这幅油画1,说明他对这幅画应该很满意。与同时代大多数画家不同的是,这幅油画中的瓷器,不仅作为画面
13、的装饰,而且通过与画中人物建立关系,介入了画面的叙事,勾勒出惠斯勒对中国室内装饰的想象。更可贵的是,他有意识地选取陪衬瓷器的物品,如旗袍、藤椅、毛笔、瓷器等,制作画框的“大清康熙年制”的标记,以整体的氛围来强调瓷器来源。高个子女士是希弗南,她的旗袍装束与惠斯勒对瓷器的热爱和精妙的描绘联系在一起。希弗南穿白底彩花的中国旗袍2,她的长袍松散地悬挂着,也许她并不知道怎么正确地穿戴。内套黑色和服,旗袍上有着蝴蝶、牡丹刺绣等图案,蝴蝶围着鲜花也叫蝶恋花,蝶恋花是刺绣以及瓷器上常用的题材,有欢喜、好运、象征爱情的意义。蝶恋花的图案经常被用在结婚礼服以及妇女的衣服上3。希弗南“装模作样”地在瓷器上“作画”,
14、七件形状不同的瓷器环绕着她。如彭内图1 古斯塔夫库尔贝 美丽的爱尔兰人乔 布面油彩 18651866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图2 惠斯勒 瓦平 布面油彩 1860-1864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088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EWS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尔所说:“高个子女士坐在椅子上,她永远不会坐在她的服装来的地方。她周围的瓷器和鲜花在(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京或广州。”4惠斯勒在给方丹拉图尔的一封信中声称这张图画中的所有瓷器都是他的,并描述这幅画:“我会尽力向你描述这个灵感:一个女孩安静、闲适地坐着,(假装)在她的膝盖上的美丽的瓷瓶上画画。她身
15、边的架子上,架子上覆盖着中国浅黄色的席子,席子上面是一些漂亮的中国扇子,似乎展供出售。地上铺着地毯,女士脚边有一个大瓷瓶。这些布置就像我的画室一样。”5惠斯勒的母亲安娜在信中也说此画中的瓷器是对画室里的(瓷器)的“复写”,画板还在工作室里,因为惠斯勒要用专业的模特“写实”6。尽管整个画作中是杂糅的东方物品合集,但惠斯勒认为自己努力呈现出了“中国”形象。在给方丹的信中,他对这幅画信心满满:“(画中)这些收藏是从我自己的藏品中拿出来的最棒的,它们形式和色彩都很好表现是一个瓷器经销商,一个中国女人画瓷器这幅画很难画,我擦去了很多。”7对于惠斯勒来说,希弗南虽然在画面上是“主角”,但不是作品主题的主角
16、,实乃物化的装饰。希弗南是惠斯勒创造出来对中国艺术承载空间的想象,瓷器、毛笔、藤椅与衣着旗袍的希弗南,只是为了体现中国艺术品的集成,希弗南的表情虽可辨认为正在认真地用毛笔在瓷器瓶上作画(尽管中国人都知道瓷器成品上的画不是用毛笔直接画在外部而成的)这种类似于“摆拍”的效果,依然不影响惠斯勒作为西方人对中国艺术形成的想象。惠斯勒的研究者认为紫色与玫瑰红:六字款瓷器上的高个子女士是惠斯勒的第一幅“瓷器图”,标志着惠斯勒从现实主义走向唯美主义。此画并未完全脱离库尔贝的现实主义影响,但蕴含着他意图从中国趣味中寻找灵感和技法的突破。威廉 罗塞蒂(但丁 罗塞蒂的弟弟,美术批评家)说,“她的姿势是僵硬的,她衣
17、服的色彩是艳丽的。如果说他1864年的瓦平标志着 现实主义的奖杯,那么紫色与玫瑰红:六字款瓷器上的高个子女士就是 色彩的胜利。”83.色调实验的“人体工具”。惠斯勒有意识地进行色调实验是从“白衣女子”系列作品开始的。这个系列作品表现了惠斯勒正在试图脱离法国现实主义,转而追求唯美主义。白色交响曲一号:白衣女孩(图4)是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当时被皇家科学院和巴黎沙龙拒绝。画中希弗南呆立的姿态、空洞的眼神曾为当时艺术评论诟病的对象,但惠斯勒最清楚,他只是用希弗南作为色调实验的一个载体。画中,希弗南穿着一件非正式的白色束腰长裙,出现在白色窗帘前,她深红色的头发与奶油色的主色
18、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映。这幅画引起了争议,有些人觉得画面很“奇怪”,还有人觉得作品“不完整”。她的脸被一些人认为不讨人喜欢,还有人认为她看起来像一个“幽灵”。手持枯萎的百合花被批评人士认为代表了这名女子在婚礼后“失去纯真”的表现但惠斯勒并不认为他的作品有更深的含义。尽管惠斯勒不承认评论界用象征意义解读希弗南手中半蔫的百合花、脚下的兽皮,但他刻意保留了这种神秘感,并运用自己的“宣传”天赋,雇佣一个人身前身后绑着两个板子,像三明治一样在大街上宣传“白衣女子”。当时,“白衣女子”的命名被舆论认为借鉴了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广受好评的神秘小说。惠斯勒驳斥了这一联系,声称“我的画只是表
19、现一个穿着白色衣服的女孩站在白色窗帘前”。几年后,惠斯勒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声称这幅画是一种类似于音乐的审美体验,是“白色交响乐”。在英国时,惠斯勒把此画送往皇家艺术学院展览到被拒绝,随后在伯纳斯(Berners)美术馆展出,为标榜自己的前卫艺术家身份,惠斯勒坚持在展出图3 惠斯勒 紫色与玫瑰红:六字款瓷器上的高个子女士布面油彩 1864 美国费城博物馆藏图4 惠斯勒 白色交响曲一号:白衣女孩布面油彩 18611863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图5 惠斯勒 白色交响曲二号:白衣少女布面油彩 1864 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藏089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EWS国际论坛美术观察 ART
20、 OBSERVATION2023-06的画作目录上表明此画是“被学院拒绝”,表现自己与学院派的决裂。1863年,惠斯勒将这幅画交给“落选者沙龙”,其展出位置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相去不远。针对此画的评论有很多,其中有人质疑此画中除了白色还有其他颜色时,惠斯勒回应说,“难道F大调的交响曲就只有F音吗?傻瓜!”1864年的白色交响曲二号:白衣少女(Symphony in White No.2 The Little White Girl,1864,图5)展示了希弗南的侧颜。尽管惠斯勒笔下的主角是画面一角的瓷器,但惠斯勒用希弗南的目光作为画面叙事的引线,镜前的希弗南有着洁白优雅的颈线,镜内影像却是忧伤、蜡
21、黄的脸。镜外的世界作为现实世界,人物是美丽优雅的,镜内的世界是虚幻世界,人物却是忧伤难过的。究竟哪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惠斯勒留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但他不会承认他的作品与任何主题相关,只是用色调纯粹表现纯粹的美。诗人斯温伯恩受到惠斯勒的照片的启发,因此他创作了一首诗歌“镜前”作为回应。这首诗并非解释这幅画,更像是诗人的即兴发挥:“愉快,但不至于红了脸颊,既然欢乐已成往事;悲伤,但不至于无法承受,既然悲痛感已逝去;在闪闪发光的玻璃深处,她看到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所有甜蜜的生活原来是谎言流淌。”9惠斯勒对这首诗很满意,将它印在金纸上并粘贴在框架上。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这幅画关于遐想和伤感的主题
22、。这种以诗配画的方式在维多利亚时代并不少见,许多照片的衬边上都会印上与内容相关的诗节,以强调作品的涵义。惠斯勒选择刻画这枚青花瓷可以说明,在1864年间他已经对瓷器上的画面语言与自己的创作主题之间有意进行关联,通过瓷器图案等背景信息,表现画面主体的身份。需要注意的是,女子的侧脸在白色纱衣的衬托下,显得恬静优雅,而镜中的女子面容却很哀伤。如何解释这一强烈对比,答案或许可以在女子对青花瓷的凝视中寻找。青花瓷是脆弱的,这如花期短暂的鲜花和青春易逝的容颜。青花瓷的图像与镜子映照了女子的未来,表现对未来家庭的渴望和忧虑,似乎暗示了她心中所期待的与惠斯勒结婚生子的想法不会成为现实。事实上,惠斯勒这幅画与他
23、当时的处境相关。画中女子与他已是同居关系,希弗南的父亲称他为女婿。惠斯勒在伦敦的生活因为有姐姐一家的帮助,脱离了在巴黎时期的“波西米亚”式生活,过上了中产阶级的体面生活,然而惠斯勒的家庭对希弗南并不接受,这为日后惠斯勒和乔安娜的分手埋下了伏笔。惠斯勒与乔安娜的无果而终也许从这幅画中已经预示。通过模糊实际与虚拟、熟悉与陌生、存在与缺失、体现与解构、亲密与距离之间的界限,白色交响曲二号的设计体现了审美沉思的体验,内心充满了动态的紧张关系10。时代对这幅画的评论是:“平淡的外表下是思想和激情,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11白衣女子通过凝视与瓷器达到了主客一体。瓷器是女子在镜子内外的两个世界的综合表现,即
24、精致与柔弱共存。镜子里映射出的青花瓷图案,预示着女子的未来,镜中女子的面容也如同青花瓷一般,美丽却脆弱。通过白衣女子的凝视,瓷器在画面中成为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场景与人物内心叙事的象征。1865年至1867年,白色交响曲三号完成(图6),这是白色交响曲一号和白色交响曲二号的延续,主人公乔安娜在“白色交响曲”系列中使用同一件衣服。画面上是两个红色头发的女子,一个斜倚在沙发上,一个坐在地板上,这似乎是惠斯勒把一个人的两种姿态临摹到画面上。然而这两个造型既不自然也感觉不舒服:一个人的左胳膊和一个人的右胳膊在沙发上伸展着,以达到水平线的布置。跪在地上的女孩左手持一枚日本团扇,身后还有一些花在画面
25、的右角落。白色色调的画面上是白色的衣服和沙发上,女孩的红色头发显得更生动。橘色的扇子在灰色和绿松石色的背景中醒目,绿色和淡紫色的花朵在画面边角点缀,地板上是绿松石色和白色的十字交叉图案。这张作品的构图与摩尔类似,画中两个女子是希弗南与她的分身还是不同的两个人,惠斯勒从未给出答复,对惠斯勒来说,希弗南依然只是他色调实验的一个载体。“这幅画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依赖于戏剧性的或传奇性的,艺术应该独立于一切哗众取宠的东西应该是独立的,应该吸引艺术家的目光不要把它同奉献、怜悯、爱、爱国等等完全陌生的情感混淆起来。”这种断言是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历史画家的一种直接的对比,也是对他们的:这些画家都是正统艺术
26、的宠儿。惠斯勒的反抗使他无法得到公众的认可。他需要一个坚定的同伴来支持他与世隔绝。三幅“白衣女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音乐愿景:“白色交响曲”。这些精心布置的内饰预示着当时激进的思想“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家努力表现纯粹的审美关切,即色调、色彩和形式,而不是试图真实地描绘一个场景。相比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看,与欧洲传统色彩表现最显著的不同即用色的静、淡、雅,惠斯勒的作品中这种在欧洲传统现实主义绘画中表现是特别的,这与他的中国趣味是相符的。在对于色调的处理上,惠斯勒把握了中国艺术基于简约化的特征,他似乎理解了“中国的艺术懂得含蓄和空寂的妙处,这是其他国度的艺术所不知道的,它运用着空白空间所具有的效能”。12
27、交响与共鸣:白衣女子主题化的百年延伸对多数的惠斯勒研究者来说,希弗南只是成就他艺术主张和风格的一个“工具”。本次展览改变以艺术家为主的叙述图6 惠斯勒 白色交响曲三号 布面油彩 18651867 英国伯明翰大学巴伯美术学院藏090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EWS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模式,聚焦于模特希弗南的全方位追溯。展现了希弗南在作品中不被定义,没有性格,不自带标签,因此成就了惠斯勒变化中的艺术风格。最具显示度的“白衣女子”主题也被视为经典,不断被解读、模仿和创造。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展出19世纪受到惠斯勒“白衣女人”系列作品影响的欧洲和美国艺术家作
28、品,如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的天使报喜、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的灰色之光 和约翰 埃弗雷特 米莱的梦游者(1871)、阿尔伯特赫特的贝西肖像(伊丽莎白牛顿小姐)(1892),古斯塔夫 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赫敏加利亚的肖像(1904)和安德烈卡尔佩莱斯的白色交响曲(1908)等画作。值得注意的是,惠斯勒的“白衣女子”系列以“The Women In White”作为标题,而其他画家的相似主题作品只能是“Women In White”,以此强调惠斯勒的“白衣女子”已经成为打着惠斯勒专属印记的主题作品。乔安娜希弗南的“白衣女子”形象激发了之后的艺术家
29、们创造自己版本的“白衣女人”。不仅突出了其他艺术家如何在他们的作品中以白色为主色调的技术挑战,也展示了一些维多利亚时代观众所持有的更广泛的文化联想,从时尚、通灵到性别、种族等角度看,相关艺术家的尝试,扩展了惠斯勒“白衣女子”主题的可能性。安德烈的白色交响曲(1908)是此次展览中唯一一幅由一位女性绘制的“白衣女子”肖像,安德烈在其中注入了一种自豪感的展露。“白衣女子”主题也成为美国摄影界的试金石。20世纪早期,时尚摄影作为一种广告媒介刚刚开始占据优势。1901年,美国艺术摄影师鲁道夫(Rudolf Eickemeyer,Jr.)以16岁的美国合唱团女孩、艺术家模特和演员伊芙琳 内斯比特为主角,
30、拍摄伊芙琳内斯比特(图7),运用了惠斯勒白色交响曲一号中几乎所有的元素。伊芙琳 内斯比特的身影和面孔无处不在,出现在大量发行量的报纸和杂志广告上,成为时尚名人。她的职业生涯始于费城,在纽约继续,在那里她为一群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做模特,其中,查尔斯达纳吉布森把她理想化为“吉布森女孩”。2000年后,混合媒介艺术家维克 穆尼兹(Vik Muniz)为惠斯勒的绘画创作了一幅充满力量的真人大小的拼贴画,其中融入了数百张杂志上的女性图像,用不同寻常的材料重现了历史艺术品,然后将其拍摄下来。1961年出生在巴西的他,起初是一名雕塑家,之后转向摄影,其作品以同一风格的系列展示,善于将石头、糖、线、巧克力糖浆和
31、垃圾等日常物品的使用融入他的实践中,创造出大胆、讽刺且往往具有欺骗性的意象,这些意象通常来自流行文化和历史图像。他的作品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和评论界的赞誉,并在世界各地展出。除了以此画致敬惠斯勒的白衣女子外,他曾用巧克力、糖、垃圾和玩具来改编和重新诠释安迪沃霍尔、马克 罗斯科、卡拉瓦乔和雅克 路易斯 大卫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如今,更多人关注到希弗南在惠斯勒作品中扮演角色的作用。2022年9月底,加塞列 鲍尔斯召集四位模特在展览现场拍照,从模特的角度感受乔安娜希弗南在惠斯勒作品中的重要作用,直言:“如果乔安娜没有如此深入地参与创作过程,我不确定他(惠斯勒)的作品会有现在这样的影响力。”结语乔安娜希
32、弗南与惠斯勒的密切关联持续20年,作为惠斯勒的缪斯、模特、爱人和经纪人,两人志趣相投。她参与了惠斯勒艺术风格的实验,无论是学习库尔贝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还是惠斯勒探究的色调主义风格,抑或是与摩尔相互影响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希弗南成就了惠斯勒的艺术探索之路,即便在分手之后,亦承担了家人的角色。尽管希弗南没有留下照片,但惠斯勒笔下的她成为艺术史上的精彩篇章。斯人已逝,艺术不朽,“白衣女子”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性主题,从继承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直到今天的艺术共鸣。图7 鲁道夫 伊芙琳内斯比特 铂金照片 1901 美国历史博物馆藏091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VIEWS国际论坛美术观察 ART O
33、BSERVATION2023-06神经艺术史的视野与困境以肖维岩洞中的熊图像为例刘珈源内容摘要:近来的艺术研究倾向于将人类的艺术行为立足在生理学基础之上。以约翰 奥奈恩斯(John Onians)为代表的研究者旨在用相关的神经学原理去分析时期与物质环境这个二维变量下不同人类群体的艺术形态的差异原由以及不同的“神经学主体”为何会有各自的审美偏好。本文将介绍主要的神经艺术史原理,进而阐述代表性图像的起源问题,最后陈述这类研究引发的思考。关键词:神经学 岩洞壁画 艺术起源 微历史近几十年,艺术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与大脑的相关运作已随着各种探测技术的进展而越发为人所识,比如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
34、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MEG(脑磁图描记术,Magnetoencephalography)、TMS(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与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其中最重要的是fMRI,它使人能追踪含氧血向大脑不同区域运动的情况1,而含氧血负责为各种神经活动提供能量。其重要性可见于一个实验:实验人员让一位专业艺术家与一名非艺术家复制同一幅画,与此同时观察二者大脑的fMRI扫描结果。由此发现了视觉皮层最为活跃的并非专业艺术家,而是非艺术
35、家(图1)。这对于人们理解艺术实践背后的某些幽微的大脑活动十分重要。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于是,带着从神经学这个新角度去重释艺术史并建构新的艺术理论体系的雄心2,约翰 奥奈恩斯教授的笔下相继诞生了他所计划的神经艺术史三部曲的前两部:神经元艺术史:从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到巴克森德尔和萨基(Neuroarthistroy:From Aristotle and Pliny 注释:1 惠斯勒在巴黎创作的法国系列(The French Set)版画成功售出70版次,1861年英国版画商托马斯(Sergeant Thomas)买下这一系列的版权并在伦敦重印。See Spencer R.,“Whistlers
36、Early Relations with Britai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for His Art.Part II”,Burlington Magazine,Vol.136,No.1099,pp.664-674.2明清的高领最大区别在衣襟,明领一般是对襟或交领,而旗装是斜襟。清朝前中期,明式立领(方领,二枚金属扣)逐渐被满化,方领变成了弧形领,更融入了许多满洲民族要素(滚边,宽边,蜈蚣盘)。3余春明编著中国瓷器欧洲范儿 南昌大学博物馆藏中国清代外销瓷,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第261页。4Pennell
37、,E.R.,and Pennell,J.,The Life of James McNeill Whistler,5th rev.edn.,J.B.Lippincott,London,1911,p.86.5See The Correspondence of James McNeill Whistler,Margaret F.MacDonald,Patricia de Montfort and Nigel Thorp(ed.),2003-2010,http:/www.whistler.arts.gla.ac.uk/correspondence/.6See The Correspondence of
38、 James McNeill Whistler,Margaret F.MacDonald,Patricia de Montfort and Nigel Thorp(ed.),2003-2010,http:/www.whistler.arts.gla.ac.uk/correspondence/10-11 February 1864:Anna Matilda Whistler to James H.Gamble.7 It is filled with superb porcelain from my collection and is good in arrangement and colour-
39、It shows a porcelain dealer,a Chinese woman painting a pot-But it is difficult!And I wipe off so much!James McNeill Whistler to Henri Fantin-Latour,4 January-3 February,1864,GUW 08036.8Merrill L.,Whistler and the“Lange Lijzen”,The Burlington Magazine,1994,p.10.9Glad,but not flushed with gladness/Sin
40、ce joys go by/Sad,but not bent with sadness/Since sorrows die/Deep in the gleaming glass/She sees all past things pass/And all sweet life that was lie down and lie.See Algernon Swinburne,Poems and Ballads,London,1866.10Siegfried Wichmann,Japonisme,The Japanese Influence on Western Art since 1858,tra
41、ns.Mary Whittall and others,New York:Thames and Hudson,1999,pp.251-257.11 Thought and passion are under the surface of the plain features,giving them an indefinable attraction.Anderson,Ronald;Koval,Anne.James Mc-Neill Whistler:Beyond the Myth,London:John Murray,1994,pp.116-117.12 英 劳伦斯 比尼恩著,孙乃修译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88年版,第80页。熊冰雪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图1 两组脑部扫描,上下两排分别显示了艺术家(汉弗莱欧什)与非艺术家在描摹同一个肖像时大脑的活跃区域。(取自John Onians,European Art:A Neuroarthistor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16,p.7.fi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