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钱维城《回部四果》卷看乾隆帝平定回部的意义_隋晓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304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钱维城《回部四果》卷看乾隆帝平定回部的意义_隋晓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钱维城《回部四果》卷看乾隆帝平定回部的意义_隋晓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钱维城《回部四果》卷看乾隆帝平定回部的意义_隋晓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47美术学 FINE ART RESEARCH史学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从钱维城回部四果卷看乾隆帝平定回部的意义隋晓霖内容摘要:钱维城回部四果卷描绘了回部进献的四种水果,看似是一幅描绘静物的绘画,实际上是对乾隆告成西域伟业的宣扬。本文依据画面内容,分别从御制回部果诗、画卷跋文、钱维城其人等角度阐述回部四果卷的寓意与风格。关键词:钱维城 回部四果 乾隆帝 回部故宫博物院收藏清代钱维城绘回部四果手卷一幅,为纸本设色,画卷纵30.4厘米,横192.8厘米(图1)。画卷首有钱维城书乾隆帝“御制回部果诗”,落款:“臣钱维城恭录”,钤盖“臣钱维城”白文方印、“染翰”朱文方

2、印。其后依次笔绘回部四果:木瓜、石榴、苹果、梨。画后有钱维城题跋及辞四首。落款“臣钱维城恭画并敬赞”,钤盖“臣钱维城”白文方印、“染翰”朱文方印。据跋文,乾隆三十一年(1766)十一月,钱维城蒙受乾隆帝恩惠,得到赏赐的回部四种水果,感念皇恩遂绘制此画卷进献给乾隆帝。此画卷后被皇室收藏,宣统年间仍存放在乾清宫。1此图为钱维城众多作品中唯一的一幅水果题材作品,看似是对四种果实的描绘,实则是对乾隆平定西域功绩的颂扬。对于该卷的研究,3赵执信谈龙录 三,载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4孙星衍刑部尚书王公传,见钱仪吉编碑传集“卷十八”,载清代碑传全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

3、987年版,第121页。5薛雪一瓢诗话 三一,载王夫之等撰清诗话,第684页。6梁章钜退庵随笔学诗二,载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82页。7朱则杰清诗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06207页。8刘冰欣康熙文治举措对文人声誉的影响以朱彝尊、王士禛为线索的考察,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8卷第5期。9董元度旧雨草堂诗“卷六”,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10宋荦诰授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阮亭王公暨元配诰赠夫人张夫人合葬墓志铭,载王士禛撰,孙言诚点校王士禛年谱(附王士禄年谱),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10页。11 范菲

4、菲清罗聘烟雨归耕图 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2期。12朱万章袁枚到底长什么样?,读书2018年第9期。13李志纲罗聘冬心先生像与金农的佛画因缘,澳门艺术博物馆编像应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艺术博物馆2011年版,第268275页。14薛永年罗聘的两种小像,载澳门艺术博物馆编像应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60267页。15参见名人书画集,载蒋华编扬州八怪题画录,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页。16朱万章两件毛奇龄朱彝尊合像考,收藏家2022年第9期总第311期。17 同9。18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十六 秘阁集二”,清刻本。19毛文芳揄扬声誉:

5、王士禛的画像题咏,载毛文芳图成行乐:明清文人画像题咏析论,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547页。20严迪昌清诗史(上),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8页。21 同9。22陈仁涛金匮藏画评释补遗,载金匮藏画评释(下册),香港东南书局1956年版,第11页。23武佩圣近年所见海外清宫佚出书画散记,辽宁省博物馆编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3辑,辽海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页。24朱万章屈大均传世书迹探微,粤海风2015年第2期。25铃木敬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二卷),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年版,E15151,第186页。26王凤珠、周积寅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5

6、00页。27王春法主编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 英国大英博物馆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259261页。28梁章钜退菴诗存“卷二十”,清道光刻本。朱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图1 清 钱维城 回部四果手卷 纸本设色 30.419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048美术学 FINE ART RESEARCH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目前尚无人做过专门论述,笔者不揣浅陋,请教于方家。此画分为四段,第一段为钱维城仿乾隆字迹抄录“御制回部果诗”,卷首钤盖“石渠宝笈”方印;第二段描绘木瓜、石榴形象,钤盖骑缝章“乾隆御览之宝”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方印;第三段为苹婆果和梨,在木

7、瓜、石榴与苹婆果、梨衔接处,钤盖骑缝章“宣统御览之宝”圆印;第四段画尾处钤盖“三希堂精鉴宝”“宜子孙”方印。画与题跋衔接处,钤盖“乾隆鉴赏”圆印。此画卷为清宫旧藏,民国十一年(1922)十二月初一,留居故宫的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此画带出宫,又至长春藏于伪皇宫,由长春金石斋古玩铺李植甫从伪满洲小朝廷中收购,之后交给原东北博物馆收藏。20世纪50年代,国家文物局调拨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2画卷流传有序,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现将画前“御制回部果诗”、画后跋释文、创作缘起介绍如下,并探讨钱维城其人以及此画的寓意与风格。一、御制回部果诗此卷首钱维城恭录“御制回部果诗”,诗云:大

8、宛天马早歌徕,果品惟三致自回。张协金牙斯漏赋,牂牁蒟酱此殊开。讵曾燕赵移根往,且共琼琚包贡来。慎德何须却食物,兢兢敢诩版章恢。据记载,此诗原题为叶尔奇木驿贡石榴苹果木瓜三种诗以纪事,作于乾隆庚辰(二十五年,1760)。年初南疆回部叶尔奇木驻守大臣以当地所产石榴、苹果、木瓜三种水果来贡,乾隆帝为此作诗以纪其事。3按,叶尔奇木,又称叶尔羌,位于新疆西南边陲,现为喀什地区辖县。钦定河源纪略记载:“为汉莎车国地,北魏名渠莎,周、隋间并于于阗。唐名斫句迦种,一曰沮渠。今其地距京师一万二千三百八十五里。莎车在汉为西域大国,东接于阗,北连疏勒。今考:和阗为于阗,喀什噶尔诸城为疏勒西境,叶尔羌在喀什噶尔东南、

9、和阗西北,实为莎车故壤。”4该地既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又是军事驻守重地。康熈二十一年(1682),其地回酋阿布都里什特为准噶尔所执。至三十五年(1696),准噶尔为清兵所破,阿布都里什特偕其妻子来朝,赐冠服、银币,遣官护送至哈密,俾归国。后为准噶尔所阻,不获内附。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后,回部大小和卓发生叛乱。乾隆二十三年(1758)八月,清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平定回部,兆惠等人带领清军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叶尔羌回众投诚,清朝亦在此地“设官定赋,去

10、其苛政”5。作为战功的体现,乾隆帝在叶尔奇木立碑,记叙平定回部经过,6又作叶尔羌回众投诚拟平定回部凯歌诗十首。其中一首云:“整军三路进攻齐,早虑同逃不暇赍;哈什哈尔才纳款,叶尔奇木又来徯。”并为诗作注曰:“将军兆惠、富德议兵分往定两城,朕以二酋势蹙或弃其人畜辎重而遁,屡命将军等熟筹详计,以偏师遮其要路,周防潜窜”7,记载自己神机妙算,亲自指挥战役,实质上此次战役也成为大清帝国在西域构建政治秩序的转折点。乾隆二十五年(1760),叶尔奇木遣使至京,献上贡品三果表示臣服。乾隆帝即兴画回城三果图一卷,并作诗纪事。8首句“大宛天马早歌徕”是指汉武帝的天马歌。9据记载,汉武帝非常喜欢骏马,为了得到真正的

11、“天马”,曾动员几十万军队,两次发动对大宛的战争。当时大宛是西域的大国,分布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一带,有人口三十多万。汉军击败大宛后,威震西域。大宛同意每年向汉朝廷进贡两匹汗血马,武帝因大宛马雄壮,独名为“天马”,并作天马歌。“天马之战”是汉帝国在西域构建政治秩序的转折点,到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汉帝国的版图。乾隆在诗中赞颂汉武帝得到了大宛天马,实际是说自己平定回部的功劳可以和汉武帝开拓西域媲美。来自回部的果品,如同汉代进贡的大宛天马,彰显了清朝廷对西域的权利,“慎德何须却食物,兢兢敢诩版章恢”。此诗也可以说是一首纪功诗,表露出乾隆

12、帝以德威临,最终完成对西域地区的统一,进一步扩大清代的版图,这在他政治生涯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10。钱维城将乾隆帝得意的诗句恭录此画卷首并进献,一方面是感念乾隆帝的恩宠,一方面是宣扬平回的功勋取悦乾隆帝。二、画卷跋文此画卷后有钱维城题跋及辞四首,跋文云: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臣维城蒙恩赐回部果:木瓜、石榴、苹果、梨四种。臣伏考,汉书西域传载物产甚略。前后发使十余辈,抵宛西诸国求奇物,特采得蒲陶、目宿种,而张骞所持归,亦不过卭杖、枸酱、安石榴,未尝言其花木果实有类中土者。盖西域至武帝,始通中国,自葱岭以东,距汉境仅六千余里。都护尽护三十六国,乃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

13、百余里耳,不特极西诸国,为汉使所不通,即都护所部,大都苟且,縻未得。按诸图籍,物土宜而上之也,故其大山川尚不可详,覈况外此者焉。今蒲陶、目宿、石榴,所在多有。卭竹产蜀中,枸子蔓生类荜茇,政和本草云:交州、爱州人家种之,则并西域持归,亦不足信。张骞语多诬失实,同时司马迁固以凿空疑之。我皇上德威所被,无远弗届,已尽平四卫拉特及诸回部,拓地二万余里,其重译来朝者,又不止是。既立安西郡县玉门、渊泉、燉煌,复瓜沙之旧,乃以伊犁为都护,阿克素、叶尔羗、和阗候尉相属。第其蒲陶园,广铸腾格,以利化居,益大兴屯田,和气所煦,岁必大熟。诸回宅宅田田,忘其荒远如隶畿甸,风雨和甘,滋液渗漉,果蓏之属,宗生类长,硕大繁

14、多。于是驻部天臣,毎岁秋有所奏请,辄附驿以进,皇上颁赐群臣及内廷翰林,亦岁以为常。臣以薄劣,簪笔西清,幸叨异数,得尝殊品。窃以即一果实之微,而圣天子德化遐鬯,户闼万里之象,有可征焉,且以证前史之陋而补其缺。因绘为图,恭录“御制三果诗”于卷首,不揣弇鄙,缀辞末行。其辞曰:中州之产,著于卫诗;孰云投我,自蒲昌西。香海所濡,盈握芳旨;状佛手柑,而不枝指。木瓜。049美术学 FINE ART RESEARCH史学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夙传顿逊,漉汁成酒;薄采其房,非昔所有。迴晞柳谷,色明红霞;博望移根,是耶非耶。石榴。本是佛果,色香味胜;畴撷中园,拈蒂以证。有骑西来,包

15、以贝多;传示震旦,是真频婆。苹果。形如鸭嘴,味如香水;西京记云,是产瀚海。瀚海芒芒,实我之疆;厥包来王,怀我甘棠(甘棠如梨而小)。梨。由跋文可知,钱维城创作此画、撰写跋文和四首辞,主题鲜明,内容大致有三。一是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钱维城蒙受乾隆帝恩惠得到赏赐的回部水果:木瓜、石榴、苹果、梨四种。二是“证前史之陋而补其缺”。按“证前史之陋”,即钱维城对清以前史书所记张骞出使西域,带回多种物产的说法进行考证,认为“张骞语多诬失实”。指出汉书西域传载物产甚少。大汉“前后发使十余辈,抵西诸国求奇物”,这些使节带回“蒲陶、目宿种”,而张骞带回的亦不过“卭杖、枸酱、安石榴”,未曾说过那里的花木果实。西域至汉

16、武帝,始通中国,虽设西域都护府管辖三十六国,但不仅极西诸国为汉使所不通,“即都户所部,大都苟且,縻未得”,对物土、气候、山川“尚不可详”,又何谈物产。今蒲陶、目宿、石榴西域多有,而卭竹产自蜀中,枸子蔓生类荜茇,政和本草云,“交州、爱州人家种之”。交州、爱州,为今中国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和中部,说是张骞由西域带回亦不足信。钱维城“证前史之陋”,表面是批评张骞话有不真实处,同时代的司马迁故以“凿空疑之”。实际是说汉代虽然将西域纳入版图,但没有全面控制,对于其地认知不多,史书亦缺乏对其物产交流活动的记载。按“补其缺”,即钱维城对乾隆打赢平准、平回战争,在天山南北构建政治、经济秩序进行赞颂。西域是清朝

17、入关以来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乾隆帝历时八年平定四卫拉特和回部,完成了统一西域的伟大功绩。乾隆三十一年,距战争结束不过7年,清朝“既立安西郡县玉门、渊泉、炖煌,复瓜沙之旧,乃以伊犁为都护,阿克素、叶尔羗、和阗候尉相属”,将西域纳入大一统的帝国怀抱。回部诸地既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而且土壤丰沃、日照充足,也是著名的瓜果之乡。乾隆帝下令“第其蒲陶园,广铸腾格,以利化居,益大兴屯田,和气所煦,岁必大熟”,“果蓏之属,宗生类长,硕大繁多”。钱维城表面是说回疆驻守大臣,毎年秋有所奏请,辄将当地水果附驿进贡,“皇上颁赐群臣及内廷翰林,亦岁以为常”。实际是说,乾隆帝通过平回战役不仅收复西域,而且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

18、效的边疆治理政策,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三是创作缘起。跋文云,“臣以薄劣,簪笔西清,幸叨异数,得尝殊品。窃以即一果实之微,而圣天子德化遐鬯,户闼万里之象,有可征焉因绘为图”。钱维城作为乾隆帝身旁的词臣画家,在得到赏赐后感念一果实虽微小,但显示“圣天子德化遐鬯,户闼万里”,遂绘制回部四果卷赞颂其德威远扬,借此迎合统治者的政治意图。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乾隆三十一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如意馆:二十日,接得员外郎李文照押帖一件。内开十二月初九日,首领董五经交钱维城回部四果手卷一卷。旨:着将手卷配匣,扔配袱样子,发往南边,依前做法照样做来。钦此。”11可知,十一月钱维城得到赏赐的回

19、部水果,十二月初九日前便绘制完成回部四果手卷,进献给乾隆帝。乾隆帝得画卷后下旨“依前做法照样做来”,后将画卷存放在乾清宫。可见,此画卷深得帝心。三、钱维城其人及回部四果卷的寓意与风格钱维城,字宗磐,号纫菴,晚号稼轩。武进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生,乾隆三十七年(1772)卒。乾隆十年(1745)得中殿试一甲第一名,走入仕途。随即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中允,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入值南书房。常跟随乾隆帝到木兰围场狩猎,又被钦命随侍南巡。其诗集鸣春小草中收录了他恭和乾隆所作的745首诗,足以证明他的诗文为乾隆帝倚重和偏爱。其死后被授予谥号“文敏”,清史稿有其小传记载。12钱维城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

20、门第,不仅工诗书亦擅长绘画。最初从族祖母陈书学习写意折枝花果,后转学山水,经董邦达指授,画风气韵沉厚、笔墨苍郁,对元四家、清四王的笔意已有兼收并蓄。他擅于花卉,精于山水,绘画作品多蒙御题且大量被清内府收藏,仅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续编 三编的作品达一百六十余件。另外一些作品由诸多原因,最终未被著录和收藏。钱维城虽为文官,但作画为其主业。在乾隆朝,词臣画家群体最具规模,钱维城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与乾隆帝的统治思想有关。为了维系满清统治,缓和满汉矛盾,不断吸纳汉人参与政治活动,但他们极少能够进入中枢机构。以钱维城为代表的词臣画家,侍奉在皇帝身边奉命创作,将皇帝中意的诗句及主题作为绘画题材,来满足统治者的

21、审美需求和愿景。绘画也是取悦皇帝的手段和途径。为了迎合圣意,钱维城自乾隆十五年(1750)充日讲起居注官,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去世,创作了多件与西域相关题材的绘画、诗词作品。其中诗文主要有平定准噶尔诗 恭和御制宴都尔伯忒亲王车楞郡王车楞吴巴什等于万树园诗以纪事元韵 恭和御制上巳日凯宴成功诸将士元韵等;绘画作品以平定准噶尔图 山水图卷等山水画为主,皆是描绘在陡峭艰险环境中的战争场面。回部四果卷不同于其他战图作品,表现的是西域四种果实的静物绘画卷。其实,这也是乾隆帝喜爱并多次亲笔画过的题材。乾隆帝首次画回城三果图,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叶尔奇木遣使至京进贡的三果。其图“水墨画石榴一枝、

22、木瓜一盆各三实、苹果二,皆回部土贡”13。此前一年,清军刚刚打赢了叶尔奇木战役,底定西域。图中的回部贡果,表现出乾隆帝以图像彰显战功的思想内涵,此画也可以说是一幅纪功画。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府,稳定西域政局。乾隆二十八年(1763),“叶尔羌岁贡石榴、苹果、木瓜分赐内廷,诸臣作回城三果诗,董东山(邦达)宗伯绘三果”14。乾隆帝亦执笔绘制弘历岁朝图(图2),画中有“红磁盘一,内盛石榴、苹果、木瓜”,再次出现诸回部贡果这一主题,并亲笔题跋表明画中050美术学 FINE ART RESEARCH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物品的象征含义。15乾隆三十年(

23、1765)回疆发生“乌什事变”,乾隆及时调整治回政策。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将叶尔羌岁贡石榴、苹果、木瓜、梨分赐内廷,应该是有宣示功勋、鼓舞士气的含义。钱维城绘制并进献回部四果卷,固然迎合了乾隆帝的立意和情趣,也传达出个人的政治素养和眼界见识。画中的四种水果形象自然,采用勾勒晕染的方式,线条流畅变化丰富,层次鲜明。重色将果实的纹理表现得当,亮色将果实的饱满状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把每种果实的形态刻画细微,而且将果实与树叶、枝杈的生长层叠结构表现得自然、真实。这幅画的风格与钱维城以往的作品不同,更多吸收了流行于清代宫廷的西洋画法,这也有迎合宫廷审美之意,可以代表乾隆帝对此种绘画形式和语言的独特兴趣。画

24、面首先呈现的是木瓜和石榴的形象。画中有木瓜三,两颗果实挂在枝叶上,暗黄色卵形。钱维城作辞云:“中州之产,著于卫诗;孰云投我,自蒲昌西。香海所濡,盈握芳旨;状佛手柑,而不枝指。”意思是说:中国原生品种的木瓜,记载于诗经;赠送我的木瓜,来自蒲昌西。果实润泽,芳香美味;形状似佛手柑,但不生枝指。据记载,新疆木瓜学名榅桲,别名木梨,原产于伊朗、土耳其一带,我国晋、唐、宋古籍均有记载,可见引入历史悠久。目前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以阿克苏为最多。喜光耐高温,既不怕干旱,又不怕潮湿,在含沙粒丰富的肥沃壤土上栽培生长最适宜,果实味美,又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果二 榅桲:“榅桲盖榠楂之类,生于北土者,故其形状

25、功用皆相仿佛。”16画中有石榴三,分挂于二枝叶上。石榴外形硕大饱满,果实晶莹剔透,枝头的一颗似要压倒枝杈。石榴别名:安石榴、丹若、沃丹、冉若、金罂、金庞、天浆、涂林等,原产地位于古代波斯、伊朗及周边地区,汉代传入中国。钱维城作辞云:“夙传顿逊,漉汁成酒;薄采其房,非昔所有。廻晞柳谷,色明红霞;博望移根,是耶非耶。”按“顿逊”,为古代南海国名。梁书诸夷传扶南国云:“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属扶南。顿逊之东界通交州,其西界接天竺、安息徼外诸国。往还交市又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数日成酒。”17“博望”,即张骞,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册封为“博望侯”。据

26、博物志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由此普遍认为,石榴由张骞从西域安石国引入。而西方学者多认为,“石榴”得名与中国史籍记载的安息王朝有密切关系,因在我国历代典籍中,西域并无“安石国”的记载,张骞也并未到访安息国。钱维城基于史书记载,对“博望移根”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是耶非耶”。无论何种说法,石榴作为舶来品,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外来物种的不断认知,也由于自身生长属性带有吉祥多福的寓意,深得人们的喜爱。画面接着呈现的是苹果和梨的形象。画中有苹果三,挂于一枝叶上。钱维城作辞云:“本是佛果,色香味胜;畴撷中园,拈蒂以证。有骑西来,包以贝多;传示震旦,是真频婆。苹果。”按“频婆

27、”,为外来语名词,源出梵语。佛光大辞典释“频婆”一词,谓为梵语及巴利语bimba音译,原意“身影”。又称印度有频婆树,乔木类,果实鲜红色,意译“相思树”。18“贝多”,亦为梵语音译词,意为树叶。贝叶树,常绿乔木,产于印度。叶子用水沤后可当纸用,古印度常以多罗树叶写经。19“有骑西来,包以贝多”,即指在我国佛教历史上广为流传的“白马驮经”故事20。“震旦”,图2 清 乾隆帝 弘历岁朝图 纸本设色 51.1916.0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051美术学 FINE ART RESEARCH史学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为汉传佛教经典中,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一种称呼。21显然,钱

28、维城的意思是说,苹果一名来自“频婆果”,“频婆果”本为产自古印度的一种佛果,色香味胜,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佛果,即佛教中的供养水果。修佛所达到境界为果位,用苹果做供养,又带有得证道果的寓意。“频婆”果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亦有多种说法。张帆先生曾撰写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一文,认为:“汉语中苹果一名,源于佛经中的 频婆果。两果原非一物,其名称的混同,属于中印文化交流中的 误读 现象。元朝后期,中国绵苹果的一个新品种由西域输入内地,时人开始借用佛经中的 频婆果 一名来称呼它,到明朝后期正式出现了苹果这一名称。岭南地区原有一种亚热带坚果,很早也被称为频婆果,但它与苹果没有任何关系。李时珍本草

29、纲目等书认为频婆果是柰的别称,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22无论何种说法,苹果作为曾经的舶来品,亦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外来物种的不断认知,也由于自身生长属性带有平安吉祥的寓意,深得人们的喜爱。画中有梨五,挂于二枝叶上。钱维城作辞云:“形如鸭嘴,味如香水;西京记云,是产瀚海。瀚海芒芒,实我之疆;厥包来王,怀我甘棠。”按西京记即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佚事传闻的笔记体小说,书中不少传说故事被后人引为典实,对诗词、戏曲、小说的创作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中“西京”指西汉的首都长安。据记载,“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丽梨十瀚海梨,出瀚海北,耐寒不枯。”23可知,瀚海梨在汉代就被作为贡

30、品,进献给帝王诸侯。此处“瀚海”应泛指回疆塔里木盆地一带,此地瓜果资源丰富,“梨”指出自库尔勒的香梨。据清回疆志记载:“梨亦回疆之佳果也。其树之枝、干、花、叶悉与内地同,结实各异唯一种著实小而头长者,皮薄肉厚,味极甜而多水。”24“甘棠”,即棠梨,出自诗经中的召南 甘棠。此诗通过对甘棠树的感叹,表达对召公的赞美和怀念。此处钱维城的意思是说,毎年朝觐时,回疆驻守大臣将当地特产香梨附驿进贡,是为了表达对乾隆帝功业的赞美和怀念。正如清圣祖实录所记,“夫贡物何足珍贵,正鉴其诚敬之心耳”。综上所述,钱维城回部四果手卷,看似是一幅描绘静物的绘画,实际上是对乾隆告成西域伟业的宣扬。叶尔奇木作为西域重镇,自古

31、就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也是各种文化传播交流的中心。西域是清朝入关以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乾隆帝历时八年平定四卫拉特和回部地区,完成西域的统一大业,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乾隆帝赏赐的四种水果皆来自西域,钱维城作为重要的词臣画家,进献此画卷是对乾隆帝的歌功颂德,通过作品中画前“御制回部果诗”、画后跋文,以及此画的寓意与风格,更好地将乾隆帝所期许的“慎德何须却食物,兢兢敢诩版章恢”的内容表达出来。此画颇得乾隆帝喜爱,深藏宫中,既是宫廷统治的需要,也代表着乾隆对钱维城有政治上的宠信和艺术上的肯定。(本文系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物与史料整理研究”的成果之一)注释

32、:1 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清宫陈设档第五册,乾清宫乾清宫存书画档册(正册),故宫出版社2013年版,第73页。2参见杨仁恺国宝沉浮录,辽宁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62页。杨丹霞清宫百年遗珍之钱维城台山瑞景 ,私享艺术2017年第二辑,2017年9月。3 清高宗(乾隆)御制诗全集第五册“卷九十三 石榴”条记:“回部平定时,驻守大臣以彼中所产石榴、苹果、木瓜三种来贡,曾为诗以纪其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66页。4 钦定河源纪略“卷二十六 纪事一 叶尔羌”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7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06页。5 清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御制平定回部勒铭叶尔

33、羌碑文”,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0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410页。6同上。7 清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十八 疆域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00册,第413页。8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第八册“卷六十二”,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162页。9 史记“卷二十四 乐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43册,第546页。10 清实录第26册“卷一四一四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冬十月”,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18页。1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编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案总汇第30册“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如意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12 清史稿“列传九

34、十二 钱维城”条,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0518页。13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第八册“卷六十二”,第162页。14阮葵生撰茶余客话“卷十三 天文地理”,清光绪十四年(1888)本,第248页。15故宫博物院编钦定石渠宝笈三编第三册“延春阁藏五 高宗纯皇帝御笔岁朝图一轴”,第299页。16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73册,第624页。17 梁书 诸夷传扶南国“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八 诸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60册,第463页。18慈怡主编佛光大辞典,台湾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年版,第63656366页;织田得能佛教大辞典,东京大仓书屋1917年版,第1504

35、页;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9页。19 佛说自誓三昧经:“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为证;诣贝多树,汝复为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木篇:“贝多,出摩伽陁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娑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汉翻为叶。贝多婆力叉者,汉言叶树也。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20参见二十四章经,南朝梁高僧传记载“永平十年(67)”,大正新修大藏经本。21 一切经音义“卷十八 振旦或作震旦,或言真丹,皆一也,旧译云汉国”。清海山仙馆丛书本。22张帆频婆果考中国苹果栽培史之一斑,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第十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3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35册,第6页。24 清 永贵、固世衡编撰回疆志“卷三”,清乾隆间抄本。隋晓霖 故宫博物院馆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