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看见天地万物浑为一体”...彝族诗人倮伍拉且的生态诗歌_汪树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294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看见天地万物浑为一体”...彝族诗人倮伍拉且的生态诗歌_汪树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看见天地万物浑为一体”...彝族诗人倮伍拉且的生态诗歌_汪树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看见天地万物浑为一体”...彝族诗人倮伍拉且的生态诗歌_汪树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学报.年 月 .,:“我看见天地万物浑为一体”论彝族诗人倮伍拉且的生态诗歌汪树东(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摘 要:彝族诗人倮伍拉且创作了不少富有生态意识、艺术韵味悠长的生态诗歌。他深受彝族传统文化中万物有灵论的影响,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顽固立场,摆正了人在大自然中的合适位置。他的生态诗歌还非常善于描绘万物一体的灵性境界,展示了对于大凉山鲜明的地方归属感,对现代文明展开了严厉的生态批判。尤其值得肯定是,他能够从更宏观的生态视角来理解生命的永恒节律,感悟生死循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境界。他的生态诗歌在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关键词:倮伍拉且;生态诗歌;彝族;万物有

2、灵;生态批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史暨生态文学大系编纂()”()作者简介:汪树东(),男,江西上饶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生态文学、世纪中外文学。关注当代生态诗歌,对大凉山诗人群不可不细加勘察。大凉山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横断山脉纵横千里,雪山巍峨,层峦叠嶂,更兼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大江大河流贯其间,森林密布,植被丰茂,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自然生态区域。从文化上看,大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人居住区,彝族传统文化保存得较为完好,被誉为彝族文化圣地。从 世纪 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一大批以汉语创作的彝

3、族诗人,如吉狄马加、倮伍拉且、阿库乌雾、吉木狼格、巴莫曲布嫫、霁虹、阿苏越尔等,他们往往具有鲜明的彝族认同,对彝族传统文化颇为眷恋,同时他们也具有较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对现代文明颇为憧憬,因此他们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世界性。可以说,大凉山诗人群在当代中国诗坛上是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不过,笔者更为关注的是他们的生态书写姿态,这些诗人深受彝族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大凉山的自然万物怀有款款深情,创作的许多诗歌都是具有鲜明的生态意识、高卓的艺术魅力的生态诗歌,例如吉狄马加的我,雪豹感恩大地等。在大凉山诗人群中,倮伍拉且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位彝族生态诗人。他浸润于彝族传统文化

4、之中,深爱故乡大凉山的山山水水、自然万物,具有明确的生态意识。倮伍拉且的生态诗歌试图回到彝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处,诗意地呈现万物有灵、万物一体的生态意识,颠覆人类中心主义,重建生态整体观,抒发诗人的大地情结,积极地回应当前生态危机,并试图通过人与大自然的融合探寻文明的新方向、现代人的终极境界。一、万物有灵与颠覆人类中心主义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倮伍拉且生态诗歌的核心是一种万物有灵论。现代人所持的自然观大多为一种机械主义的自然观,把大自然视为受特定规律控制的机械,认为只要人类认识了大自然的规律就能控制和征服大自然。这种自然观主要是由伽利略、牛顿等西方经典物理学家奠定的,从、世纪以来渐渐演变为波及全世界、

5、主宰现代人的自然观。机械主义自然观是对大自然进行客体化的结果,它使得大自然丧失了内在的生命灵性,蜕变为仅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库和垃圾场。这种机械主义自然观无疑是导致当今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彝族传统文化对待大自然却持一种万物有灵论,相信万物都具有内在的生命灵性,而不是物质的机械、物理式的杂乱堆积。倮伍拉且深受彝族的万物有灵论的影响,断然拒斥对大自然的机械主义降格,相信自然万物的生命灵性,例如他在诗歌庄稼和树木同样长着眼睛和耳朵里写道:“我的故乡大凉山宽厚的善良的怀抱里 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生长着荞麦燕麦小麦 生长着玉米和土豆 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和茂密的森林 生长着茂盛的牧草和一群群牛羊 牛羊

6、的眼睛就是天上的星星 牛羊看到的天地间的景象 我也能够看到 穿过牛羊眼睛的风 不停地穿过春夏秋冬的风也穿过我的眼睛”112在此,倮伍拉且歌咏故乡大凉山的庄稼和树木,并不是仅仅在诗歌修辞意义上运用拟人之法,而是立场坚实的生态意识、丰沛动人的生命体验的鲜活反映。在他的生命体验中,无论是牛羊等动物、庄稼树木等植物都和人一样具有生命灵性,人也仅是万物中的平等一员,而且无论是人、动物还是植物都能够自由地交流,生命的信息流贯于所有物种,而大凉山是所有生命的父母,以其宽厚善良的胸怀一视同仁地拥抱着所有生命。这就是彝族文化孕育出的生态体验!“万物亲密地存在。”2211若要体验到万物亲密地存在的事实,人们就需要

7、重建万物有灵式的生态世界观。倮伍拉且的诗歌之所以与大量的其他当代中国诗人的诗歌具有质的差异,就在于彝族文化的万物有灵论浸润了他的灵魂,而且他对这种文化传统是具有相当的自觉性。在生长神话的山一诗中,倮伍拉且写道:“每一株植物 都在我们的注视中 闪耀着七彩光环 每一块岩石 每一汪清泉 都睁开了善良的眼睛 与我们不同的眼睛 与我们不同的方式 关注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苍苍茫茫的山啊 拥抱着我们 在苍苍茫茫的天空下歌唱 每一株植物 都在我们的歌唱中生长。”392诗人能够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异彩,也能够感受到岩石、清泉等自然万物的生命灵性,人类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着自然万物,其实自然万物也以它们的方式关注着人类的内

8、心世界,这是一个人和自然万物亲密地交融为一体的世界,萦绕万物的是永不止息的生命歌唱,是浩浩荡荡的宇宙旋律。也只有在这种万物有灵的世界里,诗人倮伍拉且才最为深切地感受到对自然万物的爱。他曾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然万物发自内心的热爱,他希望所有植物能够幸福地呼吸,所有动物能够洗涤灵魂,他的爱涤净了人类中心主义物种歧视的杂质。只要具有倮伍拉且这样广博的生态胸怀,能够像他这样体验万物的生命灵性,人就会具有安然在家之感,万物可亲,心灵安居。正如倮伍拉且在诗歌山的怀抱中写道:“滋养血液的泉水 夜夜拍打 我们的睡眠 天亮后睁开眼睛 我们要穿越房前那片树林 去收获或播种 玉米和荞子、洋芋 大凉山温暖的怀抱里 身躯

9、般挺拔的树木 棵棵树木 伸出枝桠 与我们的手掌相握 相互致以早安 并祝愿好运。”4110此处的“我们”是指大凉山的彝族人,是像诗人这样能够体验自然万物的生命灵性的人,他们酣畅地睡眠,辛勤地劳动,通过劳动与大地深深地契合一处,树木都会和他们互致问候。正是因为倮伍拉且自觉地确立了万物有灵论,他才会颠覆那种只肯定人的内在价值的人类中心主义,不承认人类相对于其他自然生命的高高在上的位置,主张恢复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合适位置。他在诗歌背景中写道:“你真的要为我画一张肖像 作为友情的纪念 那么请你先画下沉重的群山 铅灰的云块。画一只盘旋的鹰 倾斜的翅膀载几抹圣洁的阳光 然后,我的朋友 用笔尖把我点在画面的 右

10、下角。别忘了 签上你的名字 谢谢。”5肖像画自然是要突出人的,但是在倮伍拉且看来,真正需要突出的是群山、云块、盘旋的鹰、圣洁的阳光,是大自然,而与大自然相比,人只是一个渺小的点缀。因此,真正重要的是大自然,人在大自然中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没有大自然的烘云托月,人的微末小点就没有寄身之所,也毫无意义。现代文明把人类中心主义的高调吹奏得响遏行云,无限制地扩大着文明的规模,总想着让人类凌驾于大自然之上,但是舒马赫却说:“我毫不怀疑有可能赋予科技发展一个新方向,一个将它带回到人类真正需要的方向。而这也意味着,回到人类真正的大小比例。人很小,所有小的是美好的。想成为硕大无比就是自我毁灭。”6128的确

11、,倮伍拉且也从大凉山的生活中也体悟到了小的是美好的生态智慧,他的生态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在大自然面前都是谦卑的,渺小的,但又是充满灵性的,诗意盎然的。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僵硬立场,倮伍拉且才能更好地融入自然万物之中,尽情地体验万物一体的生命胜境,展示出当代中国诗歌少有的天人合一的灵性氛围。例如他在诗歌变奏之:毕摩的声音中写道:“清清亮亮的水 环绕在植物动物 和我们之间 我们与万物结为一体。”333在诗歌大自然与我们之三中,他又写道:“天地结亲的日子,有雨的日子。到山坡上去,到庄稼地去,到林子里去。我们与万物,浑为一体。”7157众所周知,现代文明的根本特点之一就是蔓延的城市化、去自然化倾向,越来

12、越多的现代人栖身城市中,远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闻不到泥土的气息,无法触摸动植物的生命节律,从而有意模糊了人类生命的自然根源和自然特征。对于这种倾向,生态思想者是视若寇仇的。后现代的生态思想就是要打破现代性的远离大自然的玻璃盒子,重新回到大自然的生命律动中去。倮伍拉且对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万物一体的诗意表达,与后现代生态思想无疑是如出一辙的。俄国思想家弗兰克曾说过:“仿佛一棵树上的树叶是彼此分离和相互独立的,不直接相干,但实际上它们靠共同的树根和树干所传送的汁液而生活,靠共同的土壤来供养,同样,人们从外部看是彼此孤立和封闭的存在物,实际上他们通过与包容一切的生命源泉的沟通联系而内在地融合于一个完整

13、统一的生命之中。”8142弗兰克更看重的是人与人的精神联系,其实,更直接的联系乃是大自然把人和自然万物包容为一个整体,生态诗歌反复抒发的就是对这种生态整体观的深刻体验。倮伍拉且在诗歌永不熄灭的红红的火中写道:“有了永不熄灭的红红的火 就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 我的生命我的短暂的生命过程 与大凉山的所有动物和植物血肉相连 息息相通 故乡土地上一块普通的石头 与我的呼吸也有着相同的节奏。”113该诗歌中渗透着凉山彝族的火崇拜情结,更鲜明地表现了倮伍拉且感受到的人和动物、植物乃至石头等自然万物血肉相连、节奏相通、融合为一的生态境界。二、高峰体验与地方归属感现代性造成的人与大自然的隔离绝境,最终让人陷入莫

14、名的意义空缺状态,孤独、焦虑、荒诞、虚无成为与现代人如影随形的负面生存体验。而与之迥然相异,倮伍拉且融入自然万物,与万物结成一体后,完全脱离了这种负面生存体验,获得幸福的高峰体验。例如他在诗歌背影中写道:“走进大凉山 走进大凉山 你们就会发现 庄稼是我们的背影 树林是我们的背影 岩石是我们的背影 走进大凉山 走进大凉山 你们就会发现 庄稼和树林的背影 岩石和山峰的背影 我们和你们的背影 交融在一起 织成另一个背影 织成另一个背影 在碧蓝天空下 幸福地震颤。”4102在此,人以庄稼、树林、岩石为背影,并不是人居于中心地位,把大自然排挤到边缘,而是人投身于庄稼、树林、岩石等自然万物中,栖居其中,因

15、此才会有“幸福的震颤”。个体生命结束了自我意识的隔离,在自然生命的洪流中获得与整体生命的共振,于是摆脱了孤独与虚无,获得生态的圆融与幸福。在大自然与我们之五中,倮伍拉且还写道:“缠绕我们,大凉山森林的每一棵树木。缠绕白天的遐想,黑夜的梦幻。我们微笑或忧伤的面孔都荡漾着它们的影子。我们都脱胎于那片森林它们,大凉山森林的每一棵树木缠绕着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神经;缠绕着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灵魂。这一切不会腐烂。我们的肉体,在腐烂前也都要躺在木柴上,让熊熊火焰,化为青烟 无穷天地间荡漾着我们的影子。”7158大凉山森林茂密,凉山彝族人也具有浓郁的森林崇拜情结,倮伍拉且认为彝族人的根源在森林,森林不但保证了

16、彝族人的精神健康,而且让他们死后化为青烟,融入无穷天地。人只能在大自然的生态循环中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与身心寄托。“中国诗歌早就远离大地母亲,因无根而贫乏,无缘而虚妄。”961应该说,对于许多诗人而言,北岛的批评是犀利的,是切中肯綮的,但是对于像倮伍拉且这样的彝族诗人而言,就显得有失偏颇了。倮伍拉且的诗歌并没有远离大地母亲,而是深深地扎根于大凉山的大地之中,例如他在诗歌我就是大地之子中就自比为大地之子。众所周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就隐喻了人的身体和山河湖海、自然万物之间的隐秘联系,倮伍拉且也认为人的生命和大地不但血脉相连,而且形神兼肖,因此自比为大地之子,就是对生命根源的清晰确认。在土豆一诗中,

17、倮伍拉且还赞美了大凉山最常见的食物 土豆,彝族人亲近土豆,尊敬浑圆朴实的土豆,进而也尊敬土地。诗人并没有像大部分现代人一样远离大地、土地,遗忘生命之根,而是通过食物与土地保持着原初的相通状态。生态诗人一般都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归属感,普遍不愿意像典型的现代人一样寄身于远离大自然的都市里,或者成为漂泊于都市的现代游牧人,他们更愿意栖居于特定的地方,而且那个地方往往就处于大自然的包围中,或具有鲜明的自然辨识度。倮伍拉且对大凉山就具有强烈的地方归属感,他曾说:“我在抒情长诗大自然与我们的扉页上这样写道:有一根无形的链子把我们连在一起。“我们”是指我和生我养我的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生长的所有植物和动物。这

18、是无法摆脱的。所以,我的语言、声音甚至呼吸都弥漫着大凉山美妙的气息。”12把大凉山视为诗意栖居的家园,而且把大凉山以及大凉山上动物、植物和人都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生态整体,他的身心安居于斯,歌咏于斯,把大凉山提升到了美妙的诗意境界。倮伍拉且就是他所说的大凉山新诗潮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精神就是大凉山赋予的,他也以出色的诗歌反复吟咏着对大凉山的地域认同、处所依恋。例如他的诗歌古里拉达就反复吟咏大凉山的古里拉达峡谷,“深深的峡谷 其实你就是根 我们是花 我们的歌 在风雨里结果”4118。诗人深深地依恋大凉山,不愿意离开它,也无法离开它。在诗歌有刺的土地中,诗人更是表达了他对大凉山深深的乡恋情怀,

19、每当诗人离开故乡,他就感到有刺扎进心房,只有当他回到故乡,心中的刺才会纷纷脱落,扎进脚下的土地。该诗把诗人对故乡的处所依恋表达得极为耐人寻味,极富有诗意。倮伍拉且的诗歌与群山一同存在还写了诗人到北京后,连睡眠都不安稳,他意识到自己终生只有与大凉山相偎依时才能够找到身心的落定与归宿。也许在漂泊于都市的现代人看来,倮伍拉且这样的处所依恋情绪恰恰是羁绊了他,使他不得自由,但是他需要的不是没有实质内涵的异化自由,而是与故乡大地融合、与大自然同在的丰盈生命。如果说对于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堂,是信仰的上帝,那么对于像倮伍拉且这样的彝族人而言,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大凉山,是大自然。他在诗歌安放灵

20、魂的山中写到灵魂必须安放在大凉山上,“所有的灵魂 所有的 人的灵魂 必须放在山上 放在山上 灵魂 才能安静 才能安宁”359。大凉山对于诗人而言具有安顿灵魂的意义。在灵山一诗中,倮伍拉且还认为大凉山能够净化身心,“灵山面对大地 沉默无语 我们渴望净化身心 千万遍祈求 千万遍祷告 即使灵山沉默无语”4106。也许人们会责怪灵山的无语,认为这是大自然无情的明证,但是孔子曾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庄子也说“天地有大美而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自然不会以人的语言来回应人,却以森然的律令催生着万物,造就着大美。倮伍拉且能够感悟大自然的不言之教,因此灵魂能够获得安宁,身心

21、获得净化。倮伍拉且还在大自然与我们之 中写道:“在不幸的日子,最能安慰我的是一片树林。躺在它的怀里,听阳光或雨水与它交谈。闭上眼睛,让星空般宁静的它的气息浸透我的身躯,就能理解古老而简单的传说里最深刻的隐喻。像一条鱼,在水中自然地游动。一切不幸都必然,而且 微不足道。那一片树林平平常常。”7175对于基督徒而言,能够安慰不幸的人的毫无疑问是救世主;对于多数汉族人而言,能够安慰不幸的人的常常是血缘亲情;对于倮伍拉且而言,却是一片树林,在树林中他理解到所有的不幸都是必然的、微不足道的,可以说,大自然瓦解了人惯常的自我专注,使得诗人能够以更为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死。三、生态批判与天人合一虽然倮伍拉且深受

22、彝族传统文化的万物有灵论的影响,和大凉山建立了牢固的精神联系,也从大凉山中获得了身心的滋养,呼唤着现代人的生态意识的觉醒,但是现代化浪潮毕竟无远弗届,具有销魂蚀骨的恐怖魔力,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远离大自然,对大自然采取征服支配、予取予求的消费态度,也对大凉山的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森林滥伐,河湖萎缩,水流污染,野生动物急剧减少等生态问题照样出现在大凉山地区,倮伍拉且对此也不可能视而不见,他的许多诗歌也反映了大凉山地区的生态退化问题。例如狼一诗中,倮伍拉且就写到狼在大凉山地区的日益减少的生态问题。数量繁多的狼曾经活跃在大凉山的森林中,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猎杀,狼开始难得一见,栖息地也日益收缩,

23、最终诗人偶尔见到的一只狼也只不过和一只狗一样。该诗中流露出了对狼的消亡的生态忧虑。诗歌獐子的牙则写到大凉山地区的獐子越来越少的生态问题,“拉莫说獐子这种动物 已经很少很少 森林越发孤单 日益哀伤”412。的确,当獐子、狼等野生动物寥若晨星时,森林怎么会有活力,森林怎么不会孤单、哀伤?在诗歌溪苏河里鱼中,倮伍拉且就感叹人类已经把地球破坏得太多。倮伍拉且的诗歌遗失的词写道:“这片密密的森林 有一些树木已经消失 消失的还有一些 纯净的词 这块茫茫的大地 有一些动物已经绝迹 绝迹的还有一些 神圣的词 这个圆圆的地球 有一些声音已经遗失 遗失的还有一些 珍贵的词 那些词哟 日夜撞击我们胸膛 如果想要吐出

24、 会遗失在口腔。”420在此,诗人哀叹树木消失、动物绝迹的生态退化问题,同时诗人反复说一些纯净的词、神圣的词也遗失了,这无疑是指彝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消亡问题,生态多样性的减少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互为因果,共同导致了当今世界的生态和文化的双重贫瘠化危机。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无疑是现代文明,生态文学一般都会对现代文明展开严厉的生态批判,倮伍拉且也不例外。他钟情于大凉山、大自然,旗帜鲜明地拒斥现代城市文明。例如在诗歌平原上的一座城市中,倮伍拉且曾写到他年轻时也曾迷恋过平原上城市的繁华,但最终他意识到自己注定是属于群山的,他的身心只有在群山中才能像荞麦一样生机盎然。在诗歌约惹的歌声像一朵孤单的云中,

25、倮伍拉且借彝族青年约惹的遭遇写出了自己的心声。约惹在成都的繁华中感受到的不是激动,不是幸福,而是孤独,体会到的只是人情凉薄。城市在倮伍拉且的笔下呈现出反自然、反人性的阴暗一面,令人难以面对。他的诗歌在拖乌山上还写到一位老人的遭遇。这位老人在拖乌山出生、成长,就像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样和拖乌山构成一个整体,当他有机会到城市去漫游时,他发现城市里的树、石头乃至人都失去了灵性,因此他只求尽快回到拖乌山。法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伯特兰德朱维诺曾说过:“由于世界是由城市控制的,人类在城市中是与其他种类生物隔绝开的,因此人类属于生态系统的感觉不复存在。这使我们对自己必须终生依赖的东西如水和树木采取苛刻的和急功近

26、利的态度。”10204的确,城市人对大自然的急功近利的态度尤其表现于市场经济体系中,人们总是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从而置生命、大自然于不顾。就像倮伍拉且在否定一诗中所写的,“货币支配人生的时刻 就以购买的方式 否定羊和牧草 否定 圣洁的生命”7149。当货币、市场支配人生时,人肯定不会去考虑生命的终极意义,也不会关注大自然的内在价值,那样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了。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倮伍拉且深深浸润于彝族传统文化,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建立了自觉的生态意识,从而得以从更宏观的生态视角来理解生命的永恒节律,感悟生死循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境界,给人带来珍贵的人生启示。例如他的汁液一诗写道:“河流无

27、尽的河流 在庄稼树木皮肤里荡漾 海洋无边的海洋 在山岗平坝身体内波浪 多情的汁液 默默浸泡平坝山岗 浸泡庄稼树木 浸泡我们 最初和最终的生命 母性的乳房 成熟果实的形状 饱含浓浓汁液 也是无尽河流 也是无边的海洋。”442水和水化育的汁液流贯所有生命,滋养所有生命,这一感悟道出了珍贵的生态启示。生态的眼光就是让我们能够越过万事万物的分歧看到万事万物的内在关联,而倮伍拉且对水、汁液的感悟就是生态智慧的灵光乍现。还有他的诗歌灵魂的居所写到植物的根系是万物之灵魂的唯一居所,也是能够洞察根本的生态慧眼。至于他的月琴丁当一诗则写出了万物的生命节律,诗人从月琴的丁当声中听到了血液流淌的旋律、泪珠滚动的节奏

28、、心脏跳动的声音,更感受到森林、粮食、畜群均以同样的节奏在生长。大凉山彝族人不会像多数汉族一样相信唯物论,相信人死万事空,他们更倾向于相信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是另一种轮回。倮伍拉且在诗歌中对这种生死循环观有着诗意的描绘,例如他的诗歌躺下成为一朵云就写到彝族人相信死后躺在木柴上被火焰焚烧后就会成为一朵云。他的诗歌绕山的游云还写道:“面对洁白的游云 我们悄然无语 与肃穆的山峰一起聆听 森林吟诵的无限启示 我们悄然无语 面对洁白的游云 这是一种禁忌 山是彝人之家山是彝人之母 绕山的游云 是彝人祖先净化的灵魂 面对洁白的游云 我们悄然无语 让思想脱离沾满尘埃的肉体 获得片刻安宁 我们悄然无语 面

29、对洁白的游云 这是一种自由。”771倮伍拉且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化身为绕山的游云,这看似一种比喻,一种迷信,却隐藏着非常美妙的生态洞见。在生态学看来,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个体生命会死,曾经推动它的能量不会消散,而会循环轮回到万事万物中去,因此说人死后灵魂化为绕山的游云,未尝不是一种生态学的诗意说法。由此,我们也可知,从更为宏大的生态系统来看,个体生命的死亡本不足惧,我们更应该从生死循环中获得一种生态安慰。泰戈尔曾说:“当一个人认识不到他和世界的密切关系时,可以说他是住在被墙壁隔绝的牢房里。当他认识了万物之中永恒的精神时,于是他就解脱了,因为他发现了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最完美的意义,到那时人发现自身

30、是在完全的真理中,并且与万物建立了和谐。”116泰戈尔无疑道出了生态世界观的终极真理,现代人之所以常常陷入不可自拔的虚无主义泥淖中,的确是因为他们太过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体验到与他人、与万物的有机联系;而生态意识就是呼唤现代人破除自我中心、人类中心主义,再次与他人、与自然万物重建紧密的有机联系。倮伍拉且对这种生态意识深谙于心,能够领悟到人与他人、自然万物相融为一的完美意义,例如他在诗歌常常有那样一个时刻中写道:“常常有那样一个时刻 风的声音水的声音鸟的声音 所有的声音都隐退到了时间的背后 那样一个时刻常常降临在黄昏时分 我常常在那样一个时刻 陶醉于树木的形状 树木的纹理 那样一个时刻 我常常从树

31、木的形状和纹理之中 看到我的父亲母亲的影子 看到我的爷爷奶奶的影子 看到我的祖先的影子 看到我的影子 我的还没有出生的子孙的影子 那样一个时刻我常常泪流满面 黄昏渐渐溶解在夜幕之中 风的声音水的声音鸟的声音 所有的声音浮出时间的水面 我满面的泪水 与满天的星光交相辉映 时间的水流静静地不息流淌 我看见天地万物浑为一体。”115从生态意识看来,世界万物都是被笼罩在紧密联系的生态之网的,每一个事物就像一个网结,凝聚着宇宙的全部信息。因此倮伍拉且聚焦于树木的形状和纹理,从中看到从祖辈到孙辈的生命连绵,洞察历史的全息图景,不但以生态的视角打通了历史与未来的阻隔,获得了超越时间的生态体验,而且从空间上破

32、除了生命的个体化隔阂,把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倮伍拉且在诗歌斗牛后面的人们中对大凉山的斗牛风俗居然没有提出严厉的生态批判,的确有点令人沮丧。无论是西班牙的斗牛,还是大凉山的斗牛,都是把人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都是野蛮时代的娱乐游戏,残存着反生态的黑暗本质,理应被具有生态意识的现代人抛弃。但是在诗歌斗牛后面的人们里,倮伍拉且主要是吟咏斗牛活动的狂热场面,凉山彝族人的豪迈与英勇,却没有看到斗牛的痛苦,没有看到人对动物的伤害,没有看到动物沦为人的玩物的可悲。四、结语整体看来,倮伍拉且的生态诗歌在他创作的诗歌中占比较高,数量较多,生态意识较为鲜明,艺术成就较高,对于推动中国当代生

33、态文学的发展而言具有较重要的价值。倮伍拉且创作生态诗歌主要是受大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彝族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识,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具有保护动物、植物的传统,把万物一体、天人合一视为文化的至高境界。倮伍拉且以他的生态诗歌对彝族传统文化做出了诗意的吟咏,不但促使他获得了更为自觉的民族身份,而且为缓解全球化时代的生态危机做出了富有地方色彩的文化贡献。现代文明所到之处,总是以机械自然观为前导,以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为理由,引诱全球人民投入对自然资源的疯狂占有和消费中,从而造成难以遏制的生态危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现代性方案统一删除全球各地的超越性的地方传统,而正是各种超越性的

34、地方传统中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识、生态智慧,例如大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因此倮伍拉且的生态诗歌是对这种现代性方案的英勇抗拒,就是对地方性的生态意识的坚决守护。我们坚信这种守护具有传之久远的意义。倮伍拉且曾经对当代汉语诗歌中那种技巧的崇拜取向极为不满,他说:“在诗人们翻来覆去的把玩中,诗歌已经被彻底肢解。如果把诗歌比作飞翔的鹰,那么诗人们把玩的就会是利爪、翅膀上的羽毛和胸脯上的肌肉等等。鹰的生命、鹰的灵性、鹰翱翔的天空、鹰掠过的大地和大地上的河流通通没有了。”14倮伍拉且说得非常好,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诗歌就像具有生命力的鹰一样,需要灵性,需要天空、大地与河流。诗歌如此,现代人也如此,现代人不能被死的物质占据,还需要灵性、天空、大地与河流,需要鸢飞鱼跃、青山绿水,需要重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参考文献:倮伍拉且大凉山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倮伍拉且大山大水及其变奏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倮伍拉且诗歌图腾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倮伍拉且背景诗刊,()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李华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倮伍拉且倮伍拉且诗歌选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弗兰克俄国知识人与精神偶像徐凤林,译上海:学林出版社,北岛青灯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戴利珍惜地球马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泰戈尔人生的亲证宫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责任编辑:杨睿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