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_郝润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292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_郝润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_郝润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_郝润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2023 年第 3 期(Social Sciences Edition)(总第 272 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 郝润华摘 要:王之涣凉州词一诗,作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性作品,流传甚广,但其文本却较为复杂。由于明代以前版本的稀少,近代以来的学者从艺术特色、地理空间、时代环境等角度对此诗文本的差异性多有推测性讨论,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无一定论。其实,从文献学方法的解读视角也可透视出此诗文本的一些信息。“黄河远上”本,从历代注家的诠释角度考察,其所以通行,文本语言具有一定

2、合理性;反观历代诗歌的评点阐释,其艺术特色也远超“黄沙直上”本。关键词: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文献学视角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23)03-0130-09作者简介:郝润华,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汉籍调查编目、珍本复制与整理研究”(20&ZD276)的阶段性成果。盛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又称出塞凉州),作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性作品,以其苍凉高远的意境,高超的艺术魅力在当时即“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历代家传户诵,声名远播。然而,此诗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复杂的文本,究竟

3、哪一个版本是原始文本,哪一种文字是正确文字,历来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众说纷纭,最终亦无定论。在一些代表性成果中,主要研究结论的获得,也主要是从分析诗歌地理空间、时代环境以及艺术表现三个方面切入。本文无意为凉州词文本定性,主要尝试从文献学方法的视角,在中外唐诗选本与古注、古评本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的材料依据,运用以注证诗、以注释诗的方法,探寻凉州词接近原貌的文本状态。一、凉州词异文及其载体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共有九种版本:第一种:031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按,这是四部丛刊景明本国秀集卷下的文本文字。中唐时期芮挺章编国秀集,系今见最早收录

4、王之涣诗的唐诗选本,可惜明代以前版本今均不存。此诗第一句与第二句,与常见版本(以下简称“通行本”)次序有倒,通行本“远上”,此作“直上”;“春风”,此作“春光”。此是四部丛刊景明本国秀集中文本文字,理当反映的是明代凉州词文本。关于首句与次句之次序,有人认为:这大约是为了使此诗符合格律诗“粘”的要求。“羌笛”的“笛”是仄声,要求第二句的第二字也应是仄声,否则就是“失粘”,把“一片孤城万仞山”调整为第二句,二三两句就“粘”上了。其实,凉州词是一首古绝,对“粘”是不讲究的。“粘”的规则是中唐以后才严格起来的,中唐以前格律诗失粘的现象比较常见。这种说法不失为一种较合理的解释。第二种:一片孤城万仞山,黄

5、沙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按,这是宋本文苑英华卷二九九的文本,题作凉州。第三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按,这是今天我们普遍阅读到的文本,即通行本。明代以后绝大多数唐诗选本与诗话文献采用的是这一文本,如明唐汝询唐诗解、胡应麟诗薮、清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等,其中唐诗三百首影响远播,对于这一文本的固定、流传与经典化发挥了绝对作用。第四种: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按,这是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六的文本,通行本之“黄河远上”,此作“黄沙直上”。此书南宋原刻本已散佚不存,今存最早之明刻本

6、疏漏舛误颇多,文字不足凭信。第五种: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按,这是全唐诗卷十八“横吹曲辞”所收王之涣出塞诗的文本,但首句“沙直”下有小注:“集作河远。”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二、明刻本文苑英华卷一九七文本皆与此相同。通行本“黄河远上”,此作“黄沙直上”;“春风”,此作“春光”。全唐诗校勘记所谓“集”,非是指王之涣诗集,因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王之涣集,宋代现存公私书目亦未见著录,明清时期坊间也未有王之涣集行世。全唐诗前面二十卷乐府诗中所注“集作”,其实是指后面每个诗人名下诗作中的异文,此首凉州词所注“集作河远”,指全唐诗卷二五三“王之涣”下所收凉州词文本的异文

7、,此处注:“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沙直上”,此处的“一本”又是指另外一种版本,异文与宋本文苑英华卷二九九的文字相同,或指此本。第六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按,四库本文苑英华卷一九七题作出塞,首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末句作“春光不度玉门关”,明嘉靖本万首唐人绝句、高棅唐诗品汇、黄生唐诗摘钞、全唐诗,文字皆与此相同。全唐诗卷131郝润华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杨琳:“黄河远上”与“黄沙直上”的是非 兼谈李白静夜思的原始文本,古典文学知识2010 年第6 期。二五三“王之涣”下录此诗,首句小注云:“一本次句为第一句,黄河远上,作黄沙直

8、上。”第七种:黄河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按,文渊阁四库本文苑英华卷二九九题作凉州,首句作“黄河直上”,四部丛刊影印汲古阁本乐府诗集文字相同,此本实为明代刻本,亦有改动。第八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用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按,日本古注本唐诗正声笺注卷二十收录此诗,通行本“羌笛何须”,此作“羌笛何用”。第九种: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按,日本林衡编刻佚存丛书本唐才子传卷三所录,即是这一文本,首句通行本“黄河远上”,此本作“黄沙远上”。“黄沙远上”于意不甚通,此“沙”或为“河”的误字。对比以上九种版本,

9、归纳起来不外四处异文:黄河远上,一作黄沙直上;另有“黄河远上”作“黄沙远上”。何须,一作何用。春风,一作春光。两句有倒文,即第一句与第二句。其实,就凉州词一诗最终文字差异或者说最重要文字分歧,主要在于首句“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这是学界历来讨论的热点,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至于“何须”还是“何用”,“春风”还是“春光”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没有质的差别,本文不做重点探讨。从九种版本的文本来源看,通行“黄河远上”本,见于文苑英华(出塞)、万首唐人绝句唐诗解诗薮唐诗品汇唐诗合解笺注唐诗正声笺注唐诗别裁集唐诗摘钞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黄沙直上”本见于国秀集文苑英华(凉州)、乐府诗集唐诗纪事等。从表面看

10、,“黄沙直上”本多见于宋代文献,“黄河远上”本多载于明清文献,但是,我们今日所见国秀集乐府诗集唐诗纪事等也是明及以后刻本,也非原书原貌。因此,对于二本原貌既然文献无征,又不能追根溯源,那么就需另辟蹊径,从多个视角去探索。二、凉州词异文之多种解读综上所述,此首凉州词文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句“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问题,无论如何,需结合以往研究并征引相关诠释文献分两种意见对全诗文字作出基本考察。(一)以“黄沙直上”为正确文本者考察自清代以来的讨论,认为“黄沙直上”为正确文本的学者及其文献,自古至今皆有,古代如清初学者吴乔在围炉诗话卷三中说:唐诗纪事:王之涣凉州词是“黄沙直上白云间”,坊本作“黄

11、河远上白云间”,黄河去凉州千里,何得为景?且河岂可言直上白云耶?此类殊不少,何从取证而尽改之?吴乔所引唐诗纪事为南宋人计有功所编,惜无宋本可查,现存有明嘉靖洪楩本、汲古阁本,此二本误改现象严重,舛讹之处较多,恐难足凭信,今有王仲镛唐诗纪事校笺以洪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本,虽为精校本,但亦非宋本原貌。231郝润华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高棅编,东褧笺注:唐诗正声笺注,卞东波、石立善主编:中国文集日本古注本丛刊,第二辑第 7 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397 页。吴乔:围炉诗话卷三,清借月山房汇抄本。又如,叶景葵卷盦书跋: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如凉州词“黄河远

12、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明铜活字本,“黄河”作“黄沙”,恍然有悟。盖本作“沙”,讹作“河”,草书形近之故。今检此本亦作“沙”,所据必为善本。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着落,第一联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怨”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灵活矣。现代学者中持此种观点的有不少,如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云: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写其空

13、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又如,喻守真解析:“黄沙直上白云间”,“是写风卷黄沙直上云中之景,一本作黄河,殊费解”。以上学者是从地理学、文艺学、物候学的视角对凉州词作出解读。若从地理、物候的视角,竺可桢、宛敏渭物候学一书解读更为详尽:王之涣凉州词:“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很合乎凉州以西玉门关一带春天情况的。在唐朝开元时代的诗人,对于安西玉门关一带情形比较熟悉,他们知道玉门关一带到春天几乎每天日中都要刮风起黄沙,直冲云霄的。但后来不知在何时,王之涣凉州词第一句便被改成“黄河远上白云间”。到

14、如今,书店流行的唐诗选本,统沿用改过的句子。实际黄河和凉州及玉门关谈不上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改,便使这句诗与河西走廊的地理和物候两不对头。实际上,竺可桢的观点是参考廖仲安关于王之涣及其凉州词一文而来,均是认为“黄沙直上”与诗中实景比较切合。(二)以“黄河远上”为正确文本者持“黄河远上”为接近原始文本的学者,首先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予以阐释,如清代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卷五评:黄河源出昆仑,东流于边外之地。故从西望之,其渺远无际,如挂在白云间者。亦以见边地之空阔,所见惟黄河而已。城之孤而曰“一片”,见其小也。山既高削,林木必然稀少。上句“黄”字与“白”字应,下句“一”字与“万”字应,是各为自对。解读者认

15、为唐代边地空阔,只能见到远处的黄河;从修辞看,“上句黄字与白字应,下句一字与万字应,是各为自对”。现代学者中也有此看法,如沈祖棻即赏析说:这首诗的开头四字,或作黄沙直上。这异文出现较早,今天很难据底本以断其是非,而只能据义理以判其优劣。认为应作黄沙直上的人,理由是黄河离凉州很远,凉州离玉门关也很远,不331郝润华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叶景葵:卷盦书跋,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73 页。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96 页。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 1957 年版,第 333 页。竺可桢、宛敏渭:物候学,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196

16、3 年版,第 26 页。廖仲安:关于王之涣及其凉州词,光明日报1961 年 12 月 31 日。王尧衢注,单小青、詹福瑞点校:唐诗合解笺注,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35 页。应写入一幅图景之中;而且 黄沙一词,更能实写边塞荒寒之景。认为应作黄河远上的人,则认为此四字更能表现当地山川壮阔雄伟的气象,而且古人写诗,但求情景融合,构成诗情画意的境界,至于地理方面的方位或距离等问题,有时并不顾及实际情形,因此,不必刻舟求剑。照我们看来,后一说是可取的,黄河远上是较富于美感的。还有学者是鉴于此诗的写实性与地理学视角的阐释,认为:王之涣此诗,特别契合兰州的地理景象以及作为陇右重要关隘的特征,

17、当作于诗人游历金城(今兰州),登临城北之临河驿楼抑或北面山峰(今白塔山)而眺望之所见与所感:滔滔黄河自西而东,流经城北,于山峦环抱之万山丛中,一片孤城耸峙,扼守要津,莫与争锋。诗题作凉州,则为凉州曲之简称;作出塞,金城兰州,实乃陇右重镇、要塞,是西出凉州、进入河湟的必经之所,名至实归。首句黄河远上,也就不会难以理解;黄沙直上显然不通矣。从诗所摹写之景象与诗旨来看,将地点定为兰州,也相契无间,说解诗境与诗旨,绝无滞碍。认为凉州词是乐府题名,整首诗描写的是兰州的山河景象,而“玉门关”则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一个常用意象。这种观点或许是受到施蛰存先生的启发,其唐诗百话中说:“他(王之涣)先写塞上边城,在高

18、山之间露出一片城墙。山下的黄河好像从白云中流出来。他把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勾勒出来了。”至于末句作“春风”,还是“春光”,根据文本也有不同解释,持“春光”者,如南宋杨万里评云:“折杨柳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三百篇之遗味黯然犹存也。”作“春光”。日本江户时代前期文学家入江南溟(16781765)撰唐诗句解亦曰:“春光不度,则杨柳不生。笛中何为吹杨柳怨声乎?全谓凉州险恶而无春色哀之。”亦作“春光”。春风与春光,平仄均没有问题,意义略有差异,但也无大碍。三、凉州词文本的文献学方法解读除了从地理学、物候学、文学、美学的角度阐释凉州词的文本文字外,我们还可以尝试用文献学方法的视角进行解读

19、,具体讲就是传统诠释学,也叫注释学。对古书加以解释,旧有传、注、说、故、训、记、解、疏、笺、章句、正义等多种名称,可统称之为古注。古注通常附本书以行世,将附有注释的文献称为注本。注本是重要的校勘资料,因为文献的正文与注文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校勘学上有一种方法,叫本校法,就包括正文与注文互校,这种校勘方法清代校勘学家运用极为成熟。如史记五帝本纪:“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王念孙校云:“西至本作西济,此涉上下三至字而误也。正义曰:济,渡也。则本作济明矣。”王念孙用史记正义的注文校正出“西至”当作“西济”。因此,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诗文文本的解读上,可称为以注证诗、以注

20、证文,因为注释也是文本的解释,这种诠释法当然也属于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在传统诠释学中另有一种所谓“解”体,是对诗文句法、文法、章法等方面的评论,宋元以后产生了431郝润华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18 页。雷恩海:兰州:王之涣“黄河远上”一诗的诞生地,光明日报2021 年 6 月 2 日文学遗产版。施蛰存:唐诗百话上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50 页。杨万里:颐庵诗集序,辛更儒:杨万里集笺校卷八三,中华书局 2007 年版,第 3332 页。入江南溟:唐诗句解卷二,卞东波、石立善主编:中国文集日本古注本

21、丛刊,第二辑第二册,第 151 页。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一,中国书店 1985 年版,第 2 页。直解与句解两种方法,诗文的解释一般以句解为主,这种句解的方法与明清时期的评点学相互结合,成为彼时文人墨客、书贾点评诗文、小说、戏曲的一种流行方法。由于此种方法是从古人注经开始延展到诗文,讲究实证,理论性与可信度较强。因此笔者也尝试将此方法运用到对凉州词文本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之中。以下分两种情形对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合理性试作探讨。(一)以注证诗:来自典故与出处的诠释从古人对凉州词的字词注解能够一窥此诗文本的一些蛛丝马迹,如清代御选唐诗卷三一注中,“黄河远上”句:山海经:昆仑山高万一千里,白水

22、出其东北,陬屈向东南,流为中国河。新论:四渎之源,河最高而长,从高注下,其流激迅。刘孝孙望河诗:回瞰黄河上,惝恍屡飞魂。何逊诗: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沈约诗:置岭白云间。“一片孤城”句:庾信文:月晕孤城,尘惊虚援。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庾信终南山铭:立壁千丈,横峰万仞。“羌笛何须”句:马融长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己。梁元帝赋:闻羌笛之哀怨。乐府解题“汉横吹曲二十八解七”注曰:折杨柳,上官仪诗:笛怨柳花前。“春光不度”句:张正见诗:春光落云叶。后汉书班超传注:玉门关,属燉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温子升凉州乐歌:路出玉门关,城接龙城坂。一统志:玉门关,

23、在甘肃卫故瓜州西北一十八里。众所周知,汉魏六朝诗歌是唐诗创作的渊源之一,尤其是唐诗用典常常取自六朝人诗句,李善文选注发明了以先秦汉魏六朝诗歌训解文学作品的方法,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李善引沈约:“婉娈则千载不忘,金石之交,一旦轻绝,未见好德如好色。”第三首“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注曰:“颜延年曰:左传季孙氏有嘉树。”又第十首“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注曰:“颜延之曰:史记龟策传曰:无虫曰嘉林。”这种诗歌解释方法直到现在还在沿用。因此,引马融、庾信、江淹、刘孝标、温子升等人诗赋作品指出凉州词语词出典,既是诗歌注释的最常用方法,也在情理之中。针对前述吴乔的观点,清代吴骞批评

24、指出: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计敏夫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此别本偶异耳。而吴修龄(乔)据以为证,谓作“黄河远上”者为误,云:“黄河去凉州千里,何得为景?且河岂可言直上白云耶?”然黄河自昔云与天通,如太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尉迟匡“明月飞出海,黄河流上天”,则“远上白云”亦何不可?正以其去凉州甚远,征人欲渡不得,故曰“远上白云间”,愈见其造语之妙。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真小儿语矣。吴骞的看法也是基于“黄河”“白云”的出典来解读“黄河远上”文本的语言魅力与艺术效果。531郝润华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冯浩菲: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

25、55 页。御选唐诗卷三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李善注:文选卷二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中华书局 1977 年影印本。吴骞:拜经堂诗话卷四,拜经楼丛书本。上海博古斋 1922 年影印本。(二)以评解诗:一种反观文本的解读明清时期文学评点之风十分盛行,这不仅是受到注经句解的启发以及宋元时期诗文注释的影响,也与当时科举考试、诗文结社等密切相关。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式,就其最有民族特点、同时又使用得最为广泛而持久者言之,有选本、摘句、论诗诗、诗格、诗话和评点。放在整个中国文学批评的体系中看,评点所最为倾心的是文本本身的优劣,它努力挖掘的是文学的美究竟何在以及何以美,它注重对文本的结构、意象、遣词造

26、句等属于文学形式方面的分析,同时也不废义理和内容的考察,尽管这在评点是次要的。中国文学批评在这一方面的贡献,是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抉发的。评点,既是文学批评,又是文献诠释学中诗歌解释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说来,文学评点的目的有三方面:知人论世,分析艺术手法(写作技巧),解读文学思想。有学者认为“黄沙直上”语意与意象描写更符合西北边塞的景象,以为于情于理均能解释得通,那么照此推论,“黄河远上”是否就不合乎情理呢?这或许可以从明清人对凉州词一诗的选录与评点中得到一些答案。明清时期唐诗选本与诗话、诗评中凉州词评语多达一百余条,从一些评点文字中,可以发现不少对于认识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有用信息,如,明

27、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六:此状凉州之险恶也。河出昆仑,东流渐下,今西向视之,则远上云间矣。城在万山之中,犹为险僻,是真春光不到之地也。春不至,则柳不生,羌笛何须怨之哉?黄河源出昆仑,东流渐下,今征人西向视之,则其似远上白云之间,这一评解对于我们理解“黄河远上”颇有启发意义,后来很多学者解释此诗都受到唐汝询的影响。再如,清黄生唐诗摘钞卷四评:“黄河远上”句:颜色点缀。“一片孤城”句:数目点缀。黄河、白云是强调其视觉效果,一片孤城、万仞山则强调一与多,在数目上形成强烈反差,可见此诗的艺术冲击力。黄生从颜色与数目两方面的解读,对于我们反观凉州词的文本样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清人李锳诗法简易录对“黄河远上”

28、句也有诠解:白云间,言其地之高也。西方地势最高,岑嘉州亦有“走马西来欲到天”之句。黄河源出极西,其流东下,今云“黄河远上”者,言征人之溯黄河而远上也,上字,属人说。孤城,凉州城也。万仞山,言其地之险。二句但言地之高险,而地之寒苦,已包在内。其中“白云间,言其地之高”,“言征人之溯黄河而远上”,对“黄河远上”一句的解释笔者以为十分贴切,也尤为详尽。日本江户时期汉诗人入江南溟在唐诗句解中对凉州词也有较详细的注解:黄河远上:“黄河则东流,我则西向,与黄河相逆而渐上。”白云间:“凉州险峻在云间。”一片孤城句:“孤城在山中,而谓一片,谓孤城不厌重复。唐人语不拘拘。”唐诗句解中“黄河则东流,我则西向,与黄

29、河相逆而渐上”这句,注解大意显然受到上述唐诗解解释的影响。照此看,此句也符合我国传统诗文的修辞手法,同时也使得诗句表现出深远的意蕴。“黄河631郝润华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590-591 页。唐汝询选释,王振汉点校:唐诗解卷二十七,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91 页。黄生撰,李媛校点,何庆善审订:唐诗摘钞卷四,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364 页。李锳:诗法易简录卷一四“七言绝句”,道光二年刻本。入江南溟:唐诗句解卷二,卞东波、石立善主编:中国文集日本古注本丛刊,第二辑第二册,第 151 页。则

30、东流,我则西向,与黄河相逆而渐上”,此句应该是点题之笔,道出了“黄河远上”的书写意义。再看看近人的评赏,俞陛云诗境浅说云:“首二句笔势浩瀚,后二句言莽莽山河,本皇恩所不被,犹春风之不度。”显然,他认为首二句“黄河”与“万仞山”相对为文,边地的山河“本皇恩所不被,犹春风之不度”。再如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注解曰:“黄河句”和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句同意,形容黄河上游地势极高。“孤城”指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这是说,出征军人走向边塞,首先看到像是从云端挂下来的黄河,随后又走到万仞高山中的一片孤城 凉州。最后,还得走出玉门关外。这时,羌笛吹奏着的折杨柳还可以反映自己的愁怨。如果再往西去,出了

31、玉门关,似乎连春风都吹不到那里,连杨柳都不生长了。羌笛虽怨也不济事,又何必再吹呢?这条评点重点揭出诗歌的时间与地理上的跨度,从东到西,从黄河到沙漠,从中原赶赴边塞的征人,从东向西行进途中,依次看到黄河、孤城、高山、沙漠,再往西就是春风不度的荒凉的关外。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中也有类似的评析。如上所述,诗文评点关注的是作品的优劣和美感,注重对文本结构、意象、遣词造句的分析,同时也包括对义理和内容的考察。以上学者文人对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评点,就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的。就评点者而言,撇开几位古人的水平不谈,上述俞陛云、沈祖棻、施蛰存等都是现代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也都极精于古典诗词赏析与研究,因此

32、,他们对于“黄河远上”文本的感受与解读应该具有一定权威性,也就反观出了“黄河远上”的文本内涵和意蕴。结语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历代注解凉州词一诗,无论是从注释还是评解的角度看,“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一通行本,应该是相对比较接近原貌的文本,原因有三:第一,典故的恰当运用使诗歌更富情趣,更有韵味、更有意境,展示出言简意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思想性。所以古人作诗多喜用典故,尤其喜用前人语典,唐人作诗喜用汉魏六朝诗中的语典,清人所注凉州词通行本即着重注出诗中的六朝诗语典,如指出此诗首句来自刘孝孙望河诗:“回瞰黄河上,惝恍屡飞魂。”次句源自何逊诗:“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

33、中。”以及沈约诗:“置岭白云间。”可见,此首凉州词中多用六朝人语典,词汇创新之处并不多。因此,“黄河远上”句本有其出处。第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唐人边塞之作中的词汇意象,多采用惯用语词。如盛唐边塞诗中最常出现的词汇意象有大漠、沙碛、黄河、烽烟、胡笳、刁斗、白云、青海等,据任二北唐声诗研究,唐人边塞诗尤其是绝句,是用来歌唱的,所以常常出现套语与程式化写作现象,因此,此凉州词中出现的黄河、万仞山、玉门关等,只不过是几个描写边塞题材常用的词语搭配而已,将这些词语放在一起的确会产生地理错乱现象。这种地理概念的错乱在唐代边塞诗中实属常见,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与玉门关之间

34、相隔一千多里,望也望不到的。正如有学者所说:“唐代诗人们之所以不顾地理形势的实际,使其作品中的地名出现互不关合的方位或过于辽远的距离的情况,很显然地是为了要更其突出地表现边塞这个主题。”第三,凉州词是一个当时流行的乐曲名,文苑英华前后两录,题名一为731郝润华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二,北京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195 页。程千帆、沈祖棻选注:古诗今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版,第 236 页。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张伯伟编:程千帆诗论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第 105 页。出塞,一为凉州即是表明其为乐曲

35、,此题所写歌词主要是反映西北边塞题材,不一定非得写凉州(今甘肃武威)地方的实景,前人所谓“黄河去凉州千里,何得为景”之论,显得过于实证。如果非要扣住地理概念的凉州,那也应该是汉代的凉州,而不是唐代的凉州,以汉喻唐也是唐代诗人创作时的一个修辞手法,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在此不赘。第四,从历代诠解此诗艺术技巧来看,此凉州词创作手法具有时间跨度与地理跨度,描写征人由东向西奔赴塞外途中的所见所感,他们由东向西而行,首先看到远处的黄河,然后看到高山下的孤城,进而走向边塞深处的玉门关,走向更西的西域,如电影中快步行进的战士,镜头一直处于跨时空的动感状态,而不是静止的画面。由此就很容易理解“黄河远上白云间”与

36、“春风不度玉门关”之间的有机联系了。施蛰存唐诗百话指出:许多人主张应以“黄沙”为是,“黄河”为误。理由是凉州城外没有黄河。我以为“河”与“沙”是传写之误,今天已无法确定到底原本是什么。论句法气势,则应当以“黄河远上”为较好。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同一意境,这都是当时诗人对黄河上游的印象。至于说凉州不在黄河边上,因而肯定了“黄沙”,这也有问题。因为“凉州词”是谱唱凉州曲的歌词,其内容本来不限定要描写凉州城。王之涣此诗只是写一个边塞上的戍城,“孤城”是泛用,并非专指凉州。再说,凉州也不在万仞山中,如果认为此诗是描写凉州的,那么连这第二句也得否定了。结合前文笔者的分析,唐诗百话中这一段对凉州词

37、文本的辨析,无论从文体学、艺术审美还是地理环境看,也都不无道理。在凉州词早期文本缺失以及文献几乎无征的情况下,一些学者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实证方法分析凉州词文本,并得出原始文本是“黄沙直上”,被明代人改为“黄河远上”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与否,笔者在此不论。抛开前人的说法,从传统文献诠释学的角度切入,借助明清人,包括日本古代学者的注解、今人的评析来解释凉州词文本,笔者以为也不乏是一种较为适宜的研究视角,当然得出的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结论。(责任编辑:素微)831郝润华 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按,武帝时,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郡隶属凉州刺史部

38、,领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揟次、鸾鸟、扑瞏+刂、媪围、苍松、宣威共十县,以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为治所。唐时武威郡下辖四县,辖区范围较西汉小。施蛰存:唐诗百话上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51 页。杨琳认为:“1966 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文苑英华就是用宋刻本一百四十卷和明刻本八百六十卷配补而成的。凉州词在文苑英华中出现过两次,分别收在卷一九七和卷二九九。卷二九九是宋版,原文作: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沙直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卷一九七尽管是明刻本,仍然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只是以此为首句。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苑英华卷一九七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卷二九九作:黄河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两处都把黄沙改成了黄河,后世版本对前世版本的改动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显示了古本的珍贵。”参见杨琳:“黄河远上”与“黄沙直上”的是非 兼谈李白静夜思的原始文本,古典文学知识2010 年第 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