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和对写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923585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89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和对写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和对写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和对写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和对写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和对写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卷诗歌鉴赏杜甫月圆第1页 月圆月圆唐 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绮逾依。未缺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列宿列宿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独悬天空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江面之上,又反到屋门之上闪动。绵延波折起伏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愈加破旧。秋天深夜里高悬着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廖。想到遥远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月光之中。1 1这首诗是杜甫在大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历元年(766766)秋天)秋天月圆之夜,寓居夔州月圆之夜,寓居夔州时写。时写。

2、这里指光彩愈加柔美这里指光彩愈加柔美这里指光彩愈加柔美这里指光彩愈加柔美月月圆圆众星众星第2页【赏析】: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绮逾依。未缺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列宿列宿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停改变,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思念。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闪动,视角不停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生动传神月亮。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月色,又从写江上月光转到写屋内月光。颈联诗人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视星空。尾联诗人由眼前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故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美好愿望

3、和真情祝福,也是自己长久滞留异乡,久久难归无可奈何告慰。第3页【赏析】: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停改变,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思念。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闪动,视角不停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生动传神月亮。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月色,又从写江上月光转到写屋内月光。颈联诗人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视星空。尾联诗人由眼前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故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美好愿望和真情祝福,也是自己长久滞留异乡,久久难归无可奈何告慰。第4页小结: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

4、到万里之外。但不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一直摆脱不了一个孤独与寂寞感觉,作者远在异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个对亲人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愿望。第5页真题链接:真题链接:1.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那几幅画面?请用简练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那几幅画面?请用简练语言进行概括。语言进行概括。答案: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答案: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本诗最终两句

5、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角度进行赏析。本诗最终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角度进行赏析。(4(4分分)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示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结合,表示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美好愿望。圆美好愿望。知识链接:对写法知识链接:对写法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第6页古典诗歌中古典诗歌中“对写法对写法”“

6、对写法对写法”是古代是古代思亲思乡思亲思乡诗中一个独诗中一个独特特写作技法写作技法。原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原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情形对方思念自己情形,从而,从而委婉含蓄委婉含蓄地抒地抒发深挚情感。这种发深挚情感。这种“主客移位主客移位”方法,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使得作者或作品中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详细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得详细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又强化主题。第7页一、落笔对方一、落笔对方 诗人不直抒自己

7、内心情感,而是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情感,而是从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经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写自己,是经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这是推进一层写法,这么写愈加显得情深意推进一层写法,这么写愈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回味和遐想。这是诗厚,并给人以无限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词中“对写对写”艺术手法最常见一个表现艺术手法最常见一个表现形式,经常使用一些诸如形式,经常使用一些诸如“忆忆”“”“想得想得”“”“遥知遥知”“”“遥怜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篇。第8页如王

8、维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弟兄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两句是前两句是“直写法直写法”,使,使“每逢佳节倍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格言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格言式警句;式警句;后两句作者采取了另一个方式后两句作者采取了另一个方式“对写法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来写自己“遥想遥想”这一天这一天“弟兄弟兄”们想们想念自己情景和念自己情景和“少一人少一人”心理活动,衬心理活动,衬托出对弟兄思念之情,情感波折有致,托出对弟兄思念之

9、情,情感波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更浓郁,更鲜明。第9页如杜甫如杜甫月夜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飞来。”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取一个特殊表现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取一个特殊表现手法手法“对写法对写法”。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情形:

10、起,使意思深入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情形:“闺闺中中”指代自己妻子;颔联以指代自己妻子;颔联以“长安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自己;代指流落到长安自己;颈联深入猜测妻子在夜已深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情景:颈联深入猜测妻子在夜已深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祝福作结,意味隽永。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祝福作结,意味隽永。备受观赏是颈联描绘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备受观赏是颈联描绘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难过落泪。作者巧用然伤神,自己也不禁难过落泪。作者巧用“对写法对写法”,将,将对亲人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爱恋表示得淋漓尽对亲

11、人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爱恋表示得淋漓尽致。无怪后人称致。无怪后人称月夜月夜:“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第10页二、移情于物二、移情于物诗人本欲表示自己对某人诗人本欲表示自己对某人、某某事或某物一个情感,但在详细表示时事或某物一个情感,但在详细表示时却有意将自己感情移注于另外人、事、却有意将自己感情移注于另外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眷顾更深,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倍增情感”效果,效果,这就是诗词中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对写法”另一另一个

12、表现形式。个表现形式。第11页如戎昱如戎昱移家移家别别湖上亭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有些人评说有些人评说“主客移位主客移位”是这首诗构是这首诗构思巧妙之处。作者采取思巧妙之处。作者采取拟人化拟人化手法,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情感,借景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情感,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经过对柳条、藤蔓、抒情,移情于物,经过对柳条、藤蔓、黄莺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黄莺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示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之情。蓄地表示了诗人对湖上亭依恋之情。第12页再如李白再如

13、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感情,江水流过蜀地也就是山水怀有深挚感情,江水流过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他故乡,首次离别,怎能不无限曾经养育他故乡,首次离别,怎能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我”远行,怀着深情厚

14、意。从对面写来,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第13页 三、反弹琵琶三、反弹琵琶古人说: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诗歌创作还有这么一个现象,歌创作还有这么一个现象,即诗人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个情感,但在表示时本欲表现某一个情感,但在表示时却有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却有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正常心理,有意从反面落笔,经人正常心理,有意从反面落笔,经过反弹琵琶方式来表现诗人情感,过反弹琵琶方式来表现诗人情感,这其实也正是这其实也正是“对写法对写法”一个表现一个表现形式。形式。第14页如戴复古如戴复古江阴浮远堂江阴浮远堂:横冈

15、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忧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情思在诗中表沦丧而产生忧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情思在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是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是“最苦无山遮望眼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一句,该句也最为人称道。在这里,诗人借山寄愁,利用该句也最为人称道。在这里,诗人借山寄愁,利用“对写法对写法”,一反古人,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登高望远”惯常技法,独辟蹊径、琵琶反弹:惯常技法,独辟蹊径

16、、琵琶反弹:只因无山遮隔,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因为生悲。因为“无山无山”,故能,故能“极目极目”,因,因“极目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万里愁”。诗人经过望之。诗人经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矛盾心理,充分表示出了国耻难不忍、不望又不能矛盾心理,充分表示出了国耻难忘极度悲愤感情。忘极度悲愤感情。第15页再如韦庄再如韦庄菩萨蛮菩萨蛮词: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

17、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词中利用词中利用“对写法对写法”是是“未老莫还乡未老莫还乡”一句一句,这里这里作者正话反说,作者正话反说,写得写得“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说说“莫还乡莫还乡”,实则正是因为想到了还乡,表面上写,实则正是因为想到了还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蕴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蕴涵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郁结感情。涵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郁结感情。因为词人以避乱因为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所以,所以,“未老莫还乡未老莫还

18、乡”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词人思乡怀人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史环境下词人思乡怀人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第16页另外,另外,宋之问宋之问渡汉江渡汉江:“:“岭外音书断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写思乡之切,却正却正意反说意反说,愈近故乡愈近故乡,愈不敢问及故乡愈不敢问及故乡,担心听到坏消担心听到坏消息息,从而更加好地表示出作者思乡之切。从而更加好地表示出作者思乡之切。陆游陆游秋秋思思:“日长似岁闲方觉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纵然是天大事也一醉罢休是天大事也一醉罢休,

19、但真能但真能“醉亦休醉亦休”吗吗?诗人不诗人不过是过是正意反说正意反说,表面放达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愁苦。释怀愁苦。岑参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自觉谏书稀”,一样利用对写法一样利用对写法,揭露和讽刺了封建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统治者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示了诗人对唐王朝表示了诗人对唐王朝失望之情。失望之情。不难看出,不论哪种样式,不难看出,不论哪种样式,“落笔对落笔对面面”都能够填补直抒胸臆那种一泻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都能够填补直抒胸臆那种一泻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是一个富有余味富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是一个富有余味富有意境表现手法。有意境表现手法。第1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