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23 马说韩愈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提供第1页【学习目标】1.巩固上节课学习字词、重点句子,学习托物寓意写法;2.了解伯乐与千里马寓意以及二者之间关系;3.了解文章说明深刻道理,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怨愤之情。【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把握文章论证层次,学习托物寓意、以事喻理写法。了解作者对压制人才、埋没人才统治者愤恨和怀才不遇苦闷之情。提供第2页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提供第3页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一食或尽粟一石是马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骈死于槽枥之间(只是)(辱没)(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有时)(这种)(犹,尚且)(等同,一样)(怎么)(
2、通晓,明白)(面对)课堂字词检测提供第4页区分词义策之不以其道 ()策执策而临之 ()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鞭子其真无马邪 ()其其真不知马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它加强诘责语气、莫非表推测语气、恐怕不以千里称也()以策之不以其道()因为按照提供第5页1.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即使有日行千里能力,不过吃不跑,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无法表现出来。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按照正确方法驱使千里马,没有用能充分发挥它才能方法来喂养它,无法了解它嘶鸣声。句子翻译提供第6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原因。千里马和伯乐关系,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决定作用。世上不是
3、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对执策者“不知马”进行辛辣讽刺。课文共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思绪结构马说层层递进提供第7页再读课文 探究文本提供第8页1.文章开头两大句将“伯乐”和“千里马”对比列举,作者是 怎样说明二者关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是千里马对伯乐依赖关系,因为千里马跟普通马在外观上极难看出有何差异,没有像伯乐一样善于相马人,千里马往往被埋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则是说明二者数量关系,一个是常有,而另一个不常有,表示千里马被发觉几率渺茫。第一句说明千里马对伯乐依赖,第二句则表示伯乐难寻,结合起来明确了本文要叙述中心问题,即: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防止。提供第
4、9页2.在作者看来,千里马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何要强调这一特征?千里马主要特征是“一食或尽粟一石”。将千里马食量之大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作对照,批判了“食马者”无知、愚妄。千里马“才美不外见”是因为“力不足”,“力不足”又是因为“食不饱”,可见“食不饱”是千里马被埋没终止原因,而“食不饱”是由“食马者”所造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深入剖析了“食不饱”严重后果,指出千里马不只是被压抑而是被摧残了。强调千里马食量大特征是为了训斥“食马者”无知。提供第10页3.作者在结尾处自问自答,这在全篇中有何作用?“其真无马邪”承接上文“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也”则照应了这一自
5、然段前三句。而这一自然段前三句又照应了前两段内容,文章结尾自问自答既承接了上文,又照应了前两段内容,起到了总收全文作用。提供第11页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不知马提供第12页 本文采取“托物寓意”写作手法,叙述了“识才”这一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提到人才,以千里马来暗喻人才,全文看起来是在讨论千里马处境,实际上是在讨论人才问题。作者认为对有才能人需要照料其温饱,得给才识之士给予厚禄,给予一定权力,他们才能施展自己才能,才能“才美外见”。作者经过托物寓意手法,借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境遇,类比怀
6、才不遇学士,以表明自己需求、主张。4.本文叙述主要问题是什么?作者表示了怎样独特看法?提供第13页人才识他人才人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统治者千里马马说伯乐食马者提供第14页小组合作 问题探究提供第15页1.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2.全文仅一百多字,屡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方式有哪几个?各含有怎样情感?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阅读材料,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上问题。提供第16页1.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本文通篇都是用托物寓意写法,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境遇来比喻人才难遇明主境况。表示了作者渴望统治者能识他人才、重用人才,
7、期盼人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美好愿景。全文寄托作者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愤懑之情。提供第17页2.全文仅一百多字,屡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啰唆。作者提 到“千里马”方式有哪几个?各含有怎样情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反问,表示对朝廷淹没人才愤慨不满。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暗喻,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以伯乐比喻识他人才人。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类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而最终被埋没现象,揭露封建 统治者埋没人才现实。提供第18页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精巧。先正面提出:“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8、”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本文语言精练,中心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现”写食马者无知及其造成恶果,痛斥食马者无知,最终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中心句)贯通全文。提供第19页4.阅读材料,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看法。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组合作翻译,了解材料大意。唐太宗主张选拔和任用人才要“各取所长”。启示我们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
9、之长,发挥其优势。比如在选取各科课代表时,要发挥他们优点,选择该科比较优异同学来担任该科课代表。示例提供第20页课堂小测 巩固知识提供第21页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领起全文作用)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背诵课文,并从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答案(用原文回答)4.千里马被埋没直接原因:1.本文中心论点是:2.千里马悲惨遭遇是:3.千里马被埋没根本原因:提供第22页5.对“食马者”无知发出强烈训斥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觉美眼睛。”由此我们可
10、想到马说一句话:7.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句子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提供第23页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必要条件是什么:要含有良好资质或才能;后天要有坚持不懈努力精神;要能碰到善于识他人才伯乐。(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恨训斥食马者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气势,感情强烈。反问。强烈训斥食马者无知,加强了否定语气,增强了否定力量。(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说明以下句子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提供提供第24页拓展延伸 补充知识提供第25页本文所用写作手法是?托物寓意我们学过哪种类似写作手
11、法?托物言志二者有何区分?马说提供第26页托物寓意写作手法托物言志类似区分马说 把一个深刻道理经过对某一物记叙、描写、议论等表示出来。所托之物表示是其它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没有包括作者志向。把自己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所托之物表示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托物寓意包含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能够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能够说成“托物言志”。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关系提供第27页延伸讨论 假如你是一匹“千里马”,在今天社会中你会引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名言来表示自己心中愤懑吗?假如未被发觉怎么办?提供第28页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提供第29页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训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归纳中心分析问题马说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埋没原因痛斥无知以马喻人托物言志提供第30页布置作业 扎实基础提供第31页1.熟读并背诵课文。2.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 人才、人尽其才?请你联络现实谈谈自己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小短文。课后作业提供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