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价值共创框架下的高校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_刘晓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097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共创框架下的高校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_刘晓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价值共创框架下的高校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_刘晓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价值共创框架下的高校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_刘晓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822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1 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商科背景下 以赛促学 型 营销策划 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项目“新商科背景下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GYB168);湛江科技学院品牌提升计划项目“工商管理重点专业”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PPJH2021002)。作者简介:刘晓丽(1982),女,山东威海人,湛江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创新管理。价值共创框架下的高校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刘晓丽(湛江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94)摘要 目前高校学科

2、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存在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思政能力不足,学生课程思政认识偏颇的困境。以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模型为基础,构建师生价值共创概念模型,分为价值促进、价值共创和价值独创三个阶段,对共创模型中教师、学生各自的角色和作用,以及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深入分析。在此框架下,根据师生价值共创的分析,针对性地从教师自身、教师对学生、高校三个维度提出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路径。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与能力;积极响应学生需求,与学生进行全方位互动;高校应做好价值共创支持与保障工作,教师、学生、高校三方合作,共同提升师生价值共创产出。关键词 价值共创;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12008204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1203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引言2019 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学校要深挖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思想理论政治课同向同行,实现“三全”育人。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 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从思政课程进化到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重大转折和进步,这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能

4、够走出以往思政课程的樊笼,通过更广阔、更多维的渠道和方式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长期以来,在许多高校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下,学科专业课程作为工具理性的主要载体,教育内容与教育技术均以培养工具理性为主导,而价值理性建构的任务主要由思政课程来承担。大学生更看重能够帮助提升能力、解决就业的显性的专业课程学习,而对思政课程解决心理需求,培养健全人格等的功能无感。这种现状的持续造成大学教师育人能力的“退化”,大学生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断裂”,工具人格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性发展受到阻碍。价值共创作为近年来营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逻辑从商品主导逻辑演变为服务主导逻辑,对价值创造的认识亦由“商品的交换价值由企

5、业生产创造”向“企业和顾客共同创造使用价值”转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经历了教师“填鸭式”教育到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育模式的变迁。因此,营销学领域价值共创理论的相关观点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基于价值共创视角,构建师生价值共创模型,并根据师生价值共创的机理提出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的实现路径。一、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学科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是 纲要 中课程思政建设最根本的抓手。但是,就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和客体,教师和学生都尚未完全做好实施课程思政的准备。(一)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思政能力不足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

6、”的现象长期存在。根据对多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中思想政治课程和专业课程依旧“泾渭分明”,即使在培养目标中新加入了关于道德提升、人格培养等价值引领方面的目标,依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相对独立的局面。部分学科专业课程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讲授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客观和价值中立(以自然科学类课程居多),只“育才”,不“育人”,也使得两类教育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随着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强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许多专业课程教师已经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和尝试。但是作为接受“灌输式”“填鸭式”思想政治教育成长起来的

7、大学教师,许多教师缺乏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知识的能力,课程思政能力不足,导致“工欲善其事,无法利其器”,也严重阻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二)学生:课程思政认识偏颇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许多大学生对学科专业课程的兴趣和投入度远大于思政类课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课程具有显性的工具理性属性,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专业课程能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形成某个领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而思政课程、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全、价值取向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体会不到思政教育的“功利性价值”,因此对这方面的教育兴趣缺乏。大学生对接受思政教育“不感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专业知识的复杂性、高阶性相比,思

8、政教育的许多理论相28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对比较“浅显”,很多理论可能是初中、高中甚至小学阶段就已经反复学习过的,例如爱党、爱国等思想;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在许多高校思政类课程依旧生硬灌输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认为学科专业课的思政教育无非是“新瓶装旧酒”,因此思想上未引起重视。二、师生价值共创概念模型根据高校教师和学生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结合高校“三全育人”的目标,构建师生价值共创概念模型。师生价值共创模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价值促进阶段、价值共创阶段和价值独创阶段。在价值促进阶段(教学准备、设计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出价值主张,开

9、发、设计、生产学生所需的生产性资源(教学设计),并将这些资源传递给学生,为价值共创提供先决条件。学生通过提供建议、参与开发等方式,参与到教师的资源生产过程(教学设计)中,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成为生产合作者。在价值共创阶段(教学阶段),学生作为操作性资源(时间、精力、知识、观点、经验等)的拥有者,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教学),通过与教师的资源交换、互动、对话和合作,与教师共同完成价值共创,创造体验价值。在价值独创阶段(后学习阶段),学生作为价值创造主体,运用已有资源,结合自身的思想、知识、技能、经验等,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价值独创。三、师生价值共创的深度解析(一)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在价值促进阶段,教

10、师负责资源的生产,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任务的准备、教学平台的使用等,这些资源被输入学生的价值创造过程;同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整合教学资源,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助学生建立与自己的联系,因此,教师促进了价值的创造。在价值共创阶段,学生的消费(学习)和价值生产过程同时进行,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接受能力,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形式,通过互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创造,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价值产出,成为价值创造的合作者。(二)学生的角色和作用在价值共创阶段,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再加上自己独特的操作性资源(例如已有的知识基础、对知识的理解、

11、技能、经验等),为自己创造价值,这些价值最终是学生在自身相对独立的价值创造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学生在价值共创中的作用尤其突出。在该过程中,学生自己使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创造了体验价值。因此,学生是价值的主导创造者。价值是在学生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使用阶段产生的,学习可以被看作生产性的过程,教师提供的资源(教学)是学生创造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生对学习了什么不感兴趣,而是关注学习后是否能够以及能够获得多少积极效用和效果,即体验价值。例如,许多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之前都希望教师能够为其介绍学习该门课程后将来可以做什么,有什么用途。学生价值独创具有累积性特征。在师生价值共创模型中,体验价值主要体现为

12、学生工具理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和价值理性(人格)的发展和提升。与产品(或服务)的有效使用期限和折旧等特征不同,这种价值具有创造性、动态性、累积性的特征,学生在非课堂情境中可以继续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加工、升级、进化,进而获取更多的体验价值(人格的完善、能力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等)。因此,该模型中价值独创阶段存在较长的持续期。(三)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是师生价值共创的重要推动力。在营销学框架下,互动作为一个对话的过程,关注顾客的价值创造和实现。同理,在师生价值共创阶段,互动将学生的价值创造过程与教师的价值创造过程连接起来,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层次、多途径的互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效

13、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以价值创造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价值共创;另一方面,通过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产生新的深入的认识,进而修正、完善价值主张及生产性资源,并反馈到后续的价值共创活动中。因此,在价值共创阶段,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目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价值共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价值共创过程中积累知识和经验,调整自己投入资源的量、结构和比例,以求获得最大价值产出;教师在价值共创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并将价值共创的产出和效果反馈给学生和价值共创支持系统,在与学生共创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四)价值共创支持系统为保证价值共创的顺利进行,高校需要提供价值共

14、创支持系统。价值共创支持系统包括支持教学运行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硬件以及组织结构、管理与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等软件,软硬件的配套帮助和支持师生实现价值共创。四、价值共创框架下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一)教师自身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提升1调整认识,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专业课程教师要调整认识,深刻理解工具只有在价值理性和目标的指引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价值也需借助工具的操作才可能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共生共存。“教育者先受教育”,专业课程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过分强调客观和价值中立的倾向,重新认识自身“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和使命,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各类

15、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和交流,使课程思政理念入脑入心;提升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探求专业思政元素的能力,最终提高自身的思政意识和能力。2深挖专业课程的特色思政元素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更加强调对需求端的响应。在师生价值共创模型中,教师提出价值主张和生产性资源,为师生价值共创提供先决条件,教师提供的生产性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师生价值共创的产出。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深度挖掘“需求侧”实际情况,以此设计和调整“供给侧”内容输出。不同类型的知识的课程思政建设着力点存在较大的差别。对于学科专业课程,可根据不同的学科情境,发掘需着重关注的思政建设着力点,例如工学类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工匠精神,强化工程伦理教育

16、;农学类专业突出强农兴农,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等。因此,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必须挖掘思政内容的深层次含义,并在专业课程的情境下予以新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新的感悟。例如根据专业情况,分析我国相关行业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及困难38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2023 年 6 月(下)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6No12(GenNo346)Jun(last half)2023以及行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使命感。3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反馈机制,教学相长同样的专

17、业课程,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该课程相关知识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赋予专业课程以思政内涵。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教师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亦会重新审视课程的思政内涵,对课程、知识产生新的领悟,进而调节课程内容、授课方法等,继而开始新一轮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对于新的课程设计给予或积极或负面的反馈,教师根据反馈结果再次进行修正,如此往复,最终达到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显著提高,学生价值理性人格和工具理性人格的融合式发展。(二)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响应与互动1将思政元素进行工具化、具象化处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价值共创系统中,学生积极

18、参与价值共创能够有效提升价值产出。因此,要激发大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思政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需要将课程思政价值理性的显性和隐性有机结合,将思政元素进行工具化、具象化处理,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中,做到“润物细无声”。例如,在讲授 商务谈判 课程时,以其中的思政元素“职场规则”作为显性工具,通过设计真实任务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真实任务情境中有机融入谈判伦理、爱国情怀等隐性思政元素,使学生在熟悉的工具理性情境中提升价值理性认知。2设计参与性较高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显著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消费知识,而是希望在知识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有更多参与感,并愿意为之投入时

19、间、精力及智力。因此,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主题演讲、社会调研、小组任务等参与性较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对思政知识的理解、整理、加工,激发学生“思”的动力,培养学生“思”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体验,最终达到“育人”的目标。3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工具,与学生开展全方位互动互动作为师生价值共创的重要连接途径,互动的方式、频次、持续时间等直接影响共创价值的产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呈现出渠道多样化、时间碎片化、学习内容多元化、学习资源立体化等特点。因此,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一方面将课程思政课堂由线下延伸至线上,为学生推荐优秀

20、的 MOOC、微课、微电影等各类课程思政资源,为价值共创提供充分的生产性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凭借雨课堂、微信、腾讯会议等信息化交流平台与学生开展多层次、持续性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强化思政意识,辨别网络上良莠不齐的思想意识形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三)高校的价值共创支持与保障1建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学生独创价值具有累积性的特征,因此,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应当是全程化的教育,思政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应该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中得以延续、强化,最终使他们精神获益,落实育人效果。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亦是思政教育的

21、重要阵地和渠道。高校要建立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的机制,科学设计第二课堂的育人内容、育人方式,以成果为导向,将第一课堂的知识性教育内容在第二课堂落地、实践、创新,突出价值引领,着重培养学生能力。例如将专业课程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或“项目式教学”等方式,在专业课程的课堂上植入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自立、创新、探索的优良品格。2构建价值共创支持系统高校作为师生价值共创的“总设计师”和“总后勤保障部门”,应当肩负起构建价值共创支持系统的职责。为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高校要营造德育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组

22、织机制、政策配套、资源配置等顶层设计上鼓励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学科建设平台,健全、完善考评体系,保证专业课程思政践行所需的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运作,构架课程思政的全过程教学体系。3思政育人工作日常化学校应打破课程思政和生活思政间的隔阂,将思政育人工作日常化,加强制度设计,将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与辅导员、班主任的生活育人相结合,挖掘团学、后勤等部门的思政育人功能,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将立德树人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结论课程思政育人是师生价值共创的过程,自价值促进阶段开始,就需要教师、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中心,挖掘特色思政元素,采用多种方式激发

23、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性,与学生开展全方位互动;同时,高校要发挥价值共创支持功能,建立第一、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将思政育人工作日常化,践行全课程、全方位、多层次、全员育人,最终提升师生价值共创产出,达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以及教师德育能力的提升。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EB/OL (2020 6 1)2021 6 2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石定芳,廖婧茜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真、阻碍与进路 J 现代教育管理,2021

24、(4)3 Vargo,S L,and Lusch,F Servicedominant logic:Continuing the evolution 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Science,2008,36(1)4 钟振东,唐守廉,Pierre Vialle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研究 J 软科学,2014,28(1)5 Kelly S,et al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of service cus-tomers J Journal of Business esearch,1992,25(3)6 万文海,王新新共

25、创价值的两种范式及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研究前沿述评 J 经济管理,2013,35(1)7 曹勃价值理性发展需求与学生认知现实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3)(下转第 90 页)48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时事热点取材,拓展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弥补了外语专业教材思政功能弱的不足,更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与专业能力发展结合的价值观塑造体验。对于智慧教学工具的作用,课题组教师在行动反思中写道:智慧教学工具的实时反馈性能强大,可以监管学习过程、观察学习习惯和思想动态,提前了解普遍的难点和问题,发现需要特别专注的学

26、生,给予个性化关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更好地突出了学生在专业学习和价值塑造中的主体地位。五、结语在精准思维指导下,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首先应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出发做好顶层设计,“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再根据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具体反馈进行顶层设计的优化,不断优化融合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从而真正实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时既形成“惊涛拍岸”的声势,也产生“润物无声”的实际效果,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1 赵鸣歧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2):4346,42 2 文秋

27、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 J 中国外语,2021,18(2):4752 3 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16 4 张琳,于建贵习近平“精准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与科学逻辑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2):4550 5 逄索高校实施精准思政的核心理念与路径选择 J 思想理论教育,2020(5):102106 6 高德胜,张耀灿整体性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件研究 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2):181186 7 郭英剑论外语专业的核心素养与未来走向 J 中国外语,2019,16(1):15

28、19Study of the Connotativ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of Foreign Language MajorsLOU Yi(Sanjiang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12,China)Abstract:Precise thinking provides methods for innovating the connotativ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curriculum Targetin

29、g the natur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the discipline of the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with a view to solv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 promo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all aspects of the curriculum takespractical and precise measures and realizes the unity,coordination and b

30、alance with ideological educationKey words:precise thinking;majors of foreign languages;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connotative integration(责任编辑:范新菊)(上接第 84 页)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Discipline Courses underthe Framework of Value Cocreatio

31、nLIU Xiaoli(Zhan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94,China)Abstract:At presen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disciplin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 adilemma of wea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of teachers,insufficient ideologic

32、al and political ability,and biased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nowledge Based on the value co creation model under the serviceoriented logic,a conceptual model of teacherstudent value cocreation is constructed,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value promotion,value cocreatio

33、n and value originality The roles and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ocreationmodel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analyzed in depth Under this framework,according to theanalysis of the value cocre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

34、n path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disciplin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eachers themselves,teachersto students and colleges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ability;actively respond to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conduct

35、allround 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thesupport and guarantee of value creation,and cooperate with teachers,students and colleges to jointly promote the valuecreation outpu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Key words:value cocreation;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raction(责任编辑:桂杉杉)09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