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_杜和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064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_杜和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_杜和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_杜和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第 期总第 期黑龙江高教研究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微文化背景下研究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创新研究”(编号:)。作者简介:杜和军,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陈 旭,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认知与非安全依恋的干预与机制。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杜和军,陈旭(西南大学,重庆)摘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是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生成的,满足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需要以及促进时代新人健康成长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与人格。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心

2、理健康素养是满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迫切需要以及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通过对当前一线辅导员进行访谈,发现当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整体较好,辅导员心理助人意愿较高,同时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一方面应从提升其内生性动力包括辅导员工作价值与认同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外源性动力包括构建协同心理育人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全生涯周期的督导与培训进行系统化构建,寻求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培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

3、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当前对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更多是从外在职业视角进行讨论如职业倦怠、职业压力、角色紧张等,而对于辅导员自身内在心理健康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则较为缺乏,与新时代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高校辅导员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仅可以帮助其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还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助力时代新人培育。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造就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应当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学生健康成长等三个层面进行认识。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立德树人是教育

4、的根本任务。“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核心议题。对于社会主义高校而言,这里的“德”从内容看不单是道德品质,还应包括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从对象来看这里的“德”不仅单是指向学生,也同时也指向教师。作为德育共同体,教师的“德”极其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教师的“德”应当是对教师一般伦理道德的超越,它要求教师除了在学校环境中以外,还要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中重构自身整体性素质,教师素质的整体性发展

5、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当前,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过程中,师德师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辅导员作为育德与育才的主力军,在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中始终发挥着双重影响。辅导员既要扮演好教师角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化,也要作为管理者指导和引导学生言行品德,这都需要辅导员不断注重提升自身素养。心理品质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道德品质是心理品质发展的高级样态。教育本身蕴含着道德,同时蕴含着健康。有学者认为,“健康是教育的基本议题之一,教育是面向心灵的大健康”。教育者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健康和促进健康,在学生中播下健康种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有助于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进而升华

6、为高尚的道德品行。因此,心理健康素养应该成为高校辅导员的必备素养。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的迫切需要从专业化、职业化角度来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DOI:10.19903/23-1074/g.2023.07.014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职责规定为三个方面:一是要能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排查;二是能够组织学生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是终极目标,即帮助学生培育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内容简短,但实际要求却非常高。比如,能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排查,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识别心理问题

7、的知识与能力,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那辅导员可能就无法识别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也会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排查的结果,更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危机不能及时得到发现和干预;对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辅导员要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的技能,更要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团辅、排练心理剧、拍摄心理健康微视频等。而学生健康心态的培育,则要求辅导员必须拥有较高的心理健康素养,而且心态的培育对于时空条件要求更为苛刻,辅导员更多是通过助人来实现学生的自助,帮助其学会成长。因此,不论是从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角度,还是从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角度都应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水

8、平,补齐短板,进而不断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较大冲击。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后大学生抑郁检出率较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不仅仅关乎青年的整体素质和风貌,更关乎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与青年大学生最为亲近的人,高校辅导员无疑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有效应对疫情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冲击,需要高校辅导员能够有效识别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情绪困扰与心理困惑及时进行疏

9、导和调适,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压力、合理认识自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群与己、得与失、利与义之间的关系,进而养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这些工作都需要辅导员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素养作为基础。拥有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素养,不但可以保证辅导员牢牢把握住新时代青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能够保证其始终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领航员”。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结构 本研究在遵循学界对于心理健康素养的经典定义、遵从高校辅导员职业特性和育人规律基础上,提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对其内在结构进行分析,深化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规律性认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基本内涵

10、所谓内涵,从词义上说是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综合。如何界定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关系到研究的整体把握和内容指向。本文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应遵从学界对于心理健康素养的经典定义。心理健康素养()又译作精神健康素养、精神卫生认识能力、心理卫生素养,最早是由澳大利亚学者焦耳姆()等人于 年率先提出的,主要是指“帮助人们认识、处理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和信念”。经过多年发展,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逐渐成熟和丰富,学者普遍认同焦耳姆关于心理健康素养的定义,结合心理学发展的实际,国内学者从心理疾病应对 心理健康促进和“自我他人”两个维度界定心理健康素养,提出“心理健康素养是个体在促进自身

11、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新概念在结构上包含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等三个方面。该概念符合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际要求,不仅包含了心理疾病应对,更突出心理健康促进;不仅关注主体自身,更强调他人。二是体现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反映辅导员的实践本质。辅导员最重要的实践本质就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从这个角度来看,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素养既要具备一般心理健康素养的功能性,也要具备较强的育人性。所谓育人性就是其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和道德境界的提升。综合以上两点,本文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定义为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

12、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生成的,能够满足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需要以及促进时代新人健康成长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与人格。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应该是一个整体,在对其界定时要注重整体性,而不能以偏概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贯穿于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始终,根本目标在于促进辅导员自身的全面发展和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内在结构通过分析可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结构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人格等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高校辅导员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以及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时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其中,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素养更多表现为显性素

13、养,具有可观测和可测量的特征,并且对其能够进行科学评价。态度和人格素养则表现为隐性素养,是心理健康素养中的深层次内容,往往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稳定性。借鉴胜任特征模型理论,本文认为,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功能性。首先,核心层是心理健康人格素养。知识、技能与态度都受制于人格,人格素养发挥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统领的作用,具有动力和调节的机能。辅导员心理健康人格素养虽然不直接作用于个体心理健康,但是其一旦形成不仅决定着辅导员对于心理自助与助人的态度,还影响其对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其次,中间层是心理健康态度素养。态度与人格紧密相连,态度虽然看

14、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辅导员心理健康态度素养居于中间更多发挥着调节作用,态度素养调节着个体对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影响着辅导员心理健康人格素养的形成。辅导员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态度素养,往往表现在对待心理健康维护时更加积极,主动愿意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更容易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的良好人格。最后,外层是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素养。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素养既是基础,也是前提。心理健康知识素养和技能相对其他部分来说,比较容易改变。需要注意的是:增加心理健康知识和提升心理自助技能虽然有助于改变个体的心理健康态度与形成健康人格,但是并非存在直接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辅导员并非

15、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素养越丰富,其心理健康态度素养与人格素养也会越高。从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各因子发挥作用来看,知识和技能素养属于沟通性素养,在于帮助个体了解和获取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信息;态度和人格素养属于批判性素养,它直接影响个体如何作出决策来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以及保持何种态度来看待心理问题,是否愿意尝试作出改变,从而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增强适应能力。从整体上看,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是一种终身素养,它贯穿生命全过程,从根本上在于提高个体生命质量,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升。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现状为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现状,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一线辅导员进行访谈。

16、依据前期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研究结果,于 年 月在重庆市某公立综合性高校选取了 名辅导员作为访谈对象。访谈者基本信息见表。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姓名以英文字母排序的方式命名。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说明访谈的目的、过程和要求。研究者结合访谈提纲所列的问题由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素养、心理健康素养由哪些部分构成、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素养和技能素养的获得、对待心理求助的态度、如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等内容组成。与每位受访者的访谈时间为 分钟,访谈地点为受访者所在学院的办公室,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在资料分析时,综合运用情境分析和类属分析,将分析与归纳相结合,尽可能符合受访对象真实情况。高校辅导员心理

17、健康素养整体较好由于个体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性格特征、工作环境的差异,使得参加访谈的辅导员对心理健康素养的认识出现了一定的个体差异。在访谈中,在辅导员对于心理健康素养的认识上,有的将其归纳为一种能力,即认为能够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以及能够维持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能力;还有的认为心理健康素养就是个体保持心理平衡,能够做到自我协调。这些认识都表明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能够积极适应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探求大学生健康成长规律,积极帮助大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做好心理疏通与引导,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高校辅导员心理助人意愿较高在访谈中,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

18、样的心理问题。在进行心理帮扶的过程中,辅导员都表现出较强的奉献精神。如访谈中个案,面对割腕学生,经常和其保持交流,并在其发病时一直守护在身边,甚至为防止自伤邀请其回家,用温暖与关怀来帮扶学生。访谈中的辅导员都具有较强的担当精神,在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时,都能够迎难而上,在助人过程中,始终进行耐心帮扶和指导,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辅导员的职业人格是辅导员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结构中最为核心和深层的部分,它决定着辅导员心理健康助人和自助行为。程海云和朱平()提出辅导员的人格表现与职业活动密切联系,当高校辅导员以职业角色出现并按照职业要求与社会期待履行职责时,逐渐形

19、成高校辅导员稳定的、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人格特征。从访谈内容来看,辅导员表现出共同的职业人格特征有尽责性、奉献性、忠诚性、务实性、亲和性等。这些人格特质融合了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特征,渗透于心理健康素养内容中,影响着辅导员心理助人与自助行为,应该将其纳入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结构。教育与接触会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在访谈中,位辅导员都接触过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有研究证明,教育和接触是降低心理疾病患病率、增强求助意愿的重要措施。通过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对心理疾病的看法以及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都能够给予正面回应,同时对自身的心理问题也持有正面和开放的态度。除此之外,相关研究也证明学校教育干

20、预对于提升个体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性。绝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开展心理健康素养的相关培训是必要的,赞同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但是对于培训的方式和内容,普遍认为应该提升内容与工作的衔接度,要有实操性,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培训方式更应该具有情境性。访谈中受访者 曾经考取过二级心理咨询师,这一学习和培训经历对其心理健康素养产生重要影响。受访者 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明确的认识和态度,愿意主动去寻求心理咨询,能够正确看待辅导员的心理问题,表现出较少的病耻感和较强的求助意愿,对自己整体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给出了 分的高分评价,这表明教育和培训对于提升个体心理健

21、康素养有很大帮助。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存在内外影响因素在访谈中,位辅导员都谈到了工作压力对于其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较大的工作压力会给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带来最直接的冲击,同时也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满意度。在访谈中也发现,辅导员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和情绪调节是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积极领悟学校组织、家庭、朋友对于自身支持的辅导员,会具有更高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且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态度更加积极,表现出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同时善于进行个人情绪调节的辅导员也往往表现出积极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认同,从而主动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体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在访谈中也发现,如果辅导

22、员表现出一般的情绪调节能力,则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往往不能够进行合理调节,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方面意识和态度较为被动,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缺乏一定主动学习的意愿。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素养与各种内在(如人格特质、情绪调节能力)和外在因素(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表 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专业背景职称所带 学 生 人数是否获得过校级及以上优秀辅导员称号访谈时间女 年教育学讲师 人否 年 月男 年分析化学讲师 人是 年 月女 年戏剧与影视学讲师 人是 年 月女 年交通工程讲师 人是 年 月女 年公共关系学讲师 人否 年 月男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讲师 人否 年 月四、高

23、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培育路径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及其履职情况。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应将其纳入“大思政”格局中进行一体化建设。重在围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培育时代新人,一方面应注重辅导员自身内生性动力如工作价值的认同与提升;另一方面,应从外源性动力,如从构建协同心理育人体系、建立职业全生涯周期的督导与培训进行系统化构建。提升辅导员的工作价值与认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与其先天的基础以及后天的养成都有关系。先天是以生理为基础,个

24、体与生俱来的气质、能力以及天赋,后天则强调通过知识学习、实践锻炼、文化熏陶、环境影响所具有的综合性能力。总体来看,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对于其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具有根本性影响。如果仅仅从辅导员自身主体角度来看待辅导员工作价值,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可以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更多体现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是一种外在体现。自我价值则是辅导员的自我感知、自我体悟,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辅导员的工作价值可以直接转换为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的内驱力。当辅导员工作的社会价值得到彰显时,会形成辅导员社会地位的提升,就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中,这样就保证了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的先天基础

25、。同样,当辅导员工作的自我价值得到认同时,可以从内部激发辅导员发展的内驱力,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就有了方向性,辅导员自身就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如此良性循环,保证了心理健康素养的自觉和自为发展。让人感到欣喜的是,近年来辅导员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社会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这离不开党和政府对这支队伍的充分信任和高度重视,如在全国高校设置的辅导员培训基地、高校辅导员精品项目、教育部专项课题、辅导员访学计划、辅导员读博计划、每年组织“最美辅导员”选拔、“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等等。通过新闻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让社会大众真正了解了这个职业,体会到辅导员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辛勤付

26、出,随着高校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辅导员自身的荣誉感和幸福感也得到了巨大提升,不仅推动了辅导员队伍建设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迈进,也使得高校辅导员真正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完善辅导员协同心理育人体系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必须满足其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这既是前提也是出发点。心理育人是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三全育人”改革、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心理育人工作对于育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主体的专业化、职业化要求较高,辅导员在心理育人过程中经常面临

27、的问题就是协同工作内容“粗放”有余而“精细”不足,这些都影响到高校心理育人质量。高校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借助协同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协同心理育人的理念、内容、实践、方法等方面综合创新,不断拓展辅导员心理育人的“新路”和“心路”。首先,要明晰辅导员心理育人的职责和边界。实现心理育人体系的优化,重要前提还是在于各个心理育人主体之间职责清晰,既有边界,也有共识,才能有利于各种心理育人元素、资源有效地流动和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育人主体的作用。其次,要强化各育人主体同频共振。作为辅导员应该努力同其他育人主体达成共同育人愿景,形成积极参与的氛围。具体来看,一是要加强与心理健

28、康教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二者工作的交集;二是辅导员还要加强同班主任的协同合作,班主任一般都由专业教师担任,由于自身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权威性,其在学生中往往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三是应加强同教学、管理、服务、安全等育人主体的联系。学生健康心态的培育,需要多主体协同配合。可以说没有畅通的信息沟通,就不会形成系统的协同配合。这就需要高校建立相应的协同实施机制包括信息共享、应急预警以及评价监督等。最后,要积极拓展辅导员家校共育实践。辅导员要不断为家长赋能,通过联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定期举办校园开放日,针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帮助家长去除心理疾病的“污名化”态度,提升父母的心理育人能力,在校园

29、与家庭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帮助大学生建立家庭社会支持,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意义感。建立职业生涯全周期的培训与督导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来看,任何职业都应有其生涯发展周期或者受到一定职业发展规律的支配,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也不例外。有研究者认为,根据工作年限,辅导员职业生涯周期一般可以分为适应探索期(年左右)、发展成长期(年)、职业倦怠期、成熟稳固期。在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辅导员面临的内外境遇都有较大差异,心理健康素养也呈现出了不同特点。在本研究中,通过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进行工作年限差异比较发现,工作在 年以上的辅导员和刚刚工作未满一年的辅导员整体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要高于工作 年和 年的。工作

30、年的对应着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成长期,年的辅导员可能正处于职业倦怠期,因此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升重点应该放在正处于职业发展成长期和职业倦怠期的辅导员。处于职业发展期的辅导员,通过前期工作积累,对工作任务基本能够胜任,表现出了较强的成长意愿,希望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而处于职业倦怠期的辅导员,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情绪、态度与行为的去个性化,表现为精疲力竭的状态,此时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应该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对辅导员进行访谈可知,一线辅导员认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目前都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的,而且往往都是理论性的,可操作性不是特别强,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综合以上分析,应该根据辅

31、导员职业生涯周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增加个性化的培训。通过邀请资深辅导员做好一对一、一对多督导,发挥辅导员“传、帮、带”作用。从督导理念来看,应注重辅导员职业生涯的整体督导,提升辅导员自助与助人意识,最终形成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从督导周期来看,既要有贯穿职业生涯周期的基础性培训,也要重视分阶段分类别的重点培训,比如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素养存在年龄和工作年限差异,综合来看工作时间久的辅导员整体心理健康素养较高,中间年龄段的辅导员应是重点培训对象。从督导内容来看,应将操作性和实用性作为重点,根据辅导员的知识素养、技能素养、态度素养、人格素养等来设置督导内容。

32、从后期发展看来,要做好后期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督导评价和保障。可以采取动态评估和周期评估,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评估体系,制定专业的评估标准。笔者自编的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为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评估提供一定参考。同时,要畅通反馈渠道,将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测评结果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个体,使其能够及时把握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状况,也可以根据辅导员反馈的建议及时调整策略,保证督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保证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能够落到实处,还必须重视相应机制的建立。至少应建立三个方面的机制:一是管理机制。建立辅导员关爱与成长中心,学校相关管理部门重视对于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的

33、专门指导,进行心理健康素养提升整体规划设计,实行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干预项目,坚持学校主导、辅导员主体来进行统筹安排。二是激励机制。将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纳入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内容中,为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提升搭建平台提供组织支持。重视辅导员优秀典型的塑造和宣传,打造辅导员心理育人名师工作室并给予固定经费和场地支持,为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评价机制。要在辅导员选拔和评选中,将心理健康素养作为重要参考。选拔心理健康素养较好的辅导员进行重点培养,并制订职业发展方案,培养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型的辅导员,保证队伍发展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郭佩佩,高 凯,叶俊 上海市高校辅

34、导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职业医学,():刘 翀,马世超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结构探索、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点及应对策略 继续教育研究,():冯 刚,钟一彪 高校辅导员角色紧张的舒缓与职业理想建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 北京:外文出版社,:戴 云 高校辅导员师德评价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黑龙江高教研究,():金生鈜 教育何以是治疗 兼论教育与人的健康的关系 教育研究,():翟文海,张 琼,闫俊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的 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曹松林,周 筠,陈慧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

35、生心理防疫机制研究 当代教育论坛,():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黄志平 长沙、西安、无锡三城市居民精神健康素养研究 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孙建胜,骆 宏,姚娟娟 国外公众的精神卫生认识现状 中国健康教育,():高 旭,李凤兰,李虹韦 大学生心理卫生素养的现状调查 高教论坛,():,江光荣,等 心理健康素养:内涵、测量与新概念框架 心理科学,():寿新宝 论高校辅导员的本质内涵及其实践向度 思想理论教育,():程海云,朱 平 高校辅导员职业人格形成机理与培育策略研究 高教探索,():田 凡,王 枫,夏 勉 教育和接触对减少抑郁症污名提高求助行为的干预研究 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明志君,陈祉妍 心理健康素养:概念、评估、干预与作用 心理科学进展,():黄友初 教师专业素养:内涵、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教育科学,():曹威威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周期超越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素养的价值意蕴、基本内涵及培育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