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_张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064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_张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_张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_张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SSN 1008-9446CN13-1265/TE承 德 石 油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Journal of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第 25 卷第 3 期,2023 年 6 月Vol.25,No.3,Jun.2023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张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我国在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前,先迎来了人口老龄化。人口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未富先老问题,针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中需要破解的难题,针对我国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关键词:老年人力资源;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中图分类号:D669.

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446(2023)03-0090-05Reemployment of the Young-old PeopleZHANG Jian(Hebei Jiaot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00,Hebei,China)Abstract:China is facing an aging population before entering the rank of developed countries.Pop-ulation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soci

3、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we need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issue of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rich.This article aims to deal with difficulties existed in the reemployment of the young-old,andproposes relevant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

4、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Key words:human resources for the aged;the young-old people;reemployment收稿日期:2021-11-25第一作者简介:张健(1984-),女,湖北黄冈人,中级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专业研究,E-mail:280489491 。2021 年 11 月 24 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提到,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这是时隔 20 多年后,国家层面出台的关于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文件。第七次人口普

5、查显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18.7%,这一比例比 2010 年提高了 5.44%1。人口老龄化已经不是趋势,而是正在成为现实。我国在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前,先迎来了人口老龄化。人口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未富先老问题。1研究低龄老年人就业的必要性1.1中国人口老龄化长期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状态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课题组的预测,在接下来的 40 年人口老龄化将持续存在。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高达 4.83 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34.1%。随后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但是这并不是说人口老龄化的

6、程度在减轻。2055年老龄人口数量减少,但是相比 2055 年,老龄人口的比重增加了 0.8%,到 2070 年老龄人口的比重仍高居 32.2%。这说明人口老龄化将长期存在,而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达到峰值以后再快速降低2。1.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本质其实是经济问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着劳动供给不足、财政开支和社会养老开支的增加、老年贫困等问题。劳动力供给不足。自 2011 年开始,我国劳动人口开始逐步减少,20112050 年将由 9.40 亿缩减到7.13 亿,减少 24.2%。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位年龄快速上升,老龄化加剧,到 2030 年,

7、45 岁以下劳动DOI:10.13377/ki.jcpc.2023.03.005张健: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年龄人口将减少四分之一。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财政开支和社会养老开支的增加。根据养老保险融资的方式,养老保险的制度分为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采取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基金在年度内要实现收支平衡,不足部分由财政补齐3。现收现付制的主要风险就是人口风险。当开始步入到老龄社会时,这意味着缴费的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而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养老保险基金可能会面临入不敷出的情况,财政也将陷入困境。从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积累,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

8、筹”相结合的制度。这是一种部分积累、部分现收现付的制度。但是,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养老金制度在实际运转中必然存在“空账”问题。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非常快,在养老基金的支付上,财政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出现老年贫困的现象。养老金替代率指退休工资占工作时收入的比例。目前我们国家养老金替代率大概为 50%。随着老龄化持续,替代率下降也是个大趋势。2020 年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原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我们的养老金全国平均替代率接近50%,而且今后随着老龄化可能还会下降。”1997 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的 76.4%而到了 2018 年降到 45.9%,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9、。这意味着未来老年人的退休收入会不断减少,而同时老年人多有身体疾病,每月都有医疗支出的需求,当收入不足以覆盖支出时,难免出现老年贫困现象。1.3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具有可行性按照目前的退休政策,我国退休人群的退休年龄平均不到 55 周岁。退休年龄过早导致老年劳动力市场包含巨大的潜力。据预测到 2050 年,6069 岁的人口占比达到最高值,将超过 30%。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支出不断增加,我国老年群体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据统计,2015 年我国 6069 岁老年人专科以上学历占比 3.2%。老年人的学历越高,其劳动生产效率下降的越缓慢,越有利于老年人再就业。按实际情况来看,开发中高龄

10、老年人力资源还有很强的限制性,因而在研究老年人再就业问题时,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对老年人这个群体的内部结构进行划分,把研究重点放在低龄老年人上。在本文中,低龄老年人指的是指 60 69 岁的老年人口。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中,60 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 55.83%以上。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身体相对健康,精力相对充沛,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技术,还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所以,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极大的可行性。2低龄老年人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9 年数据,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了,如图 1 所示4。2011 年 城 镇

11、 男 性 退 休 后 继 续 工 作 的 比 例 为42.4%,2013 年这一比例为 59.4%,2015 年该比例进一步增加,达到 64.9%。老年人再就业比例的上升,尤其是年龄在 50 64 的人群上升最为明显。与就业率上升一致的是,男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比例在持续下降,且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比例上升较明显;而对于女性来说,这个趋势则不明显。超过强制退休年后的老年人就业率上升,这不仅表示老年人本身有继续工作的意愿,而且从客观上分析,这部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仍然良好,足以保证他们继续工作。虽然老年人的就业率有所上升,但是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9承德石油高等专科

12、学校学报2023 年第 25 卷第 3 期2.1社会关于老年人就业观念落后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青年劳动力的就业本身就存在一定压力,部分竞争激烈的行业甚至不雇佣 35 岁以上的人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老年人再就业会进一步降低年轻人的就业率,原因则是在就业上老年人对年轻人有挤占效应。但是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就业与年轻人的就业在刚开始存在正相关性,一定时间过去后,这种相关性由替代转为互补,然后逐渐呈现出完全不相关的趋势。这表明在就业市场上,老年劳动力和年轻劳动力在就业结构上不冲突,这两种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均能得到满足。2.2老年人再就业面临法律和

13、政策困境硬性退休制度造成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合同签订困难。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一条中规定退休条件用的是应当,表明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是硬性退休制度。而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这意味着男性在达到 60 周岁、女工人 50 岁、女干部 60 岁(或者 55 岁),他们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自动终止。那么退休后再就业,就不能再和用人单位就签订合同5。缺乏保障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的政策。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中针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权益没有明确的规定,增加了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损害的相关事宜处理的难度。同时,在目

14、前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下,没有设立处理老年人再就业权益损害的相关部门,这无形设置了老年人维权的壁垒。2.3缺少为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服务的平台在一项针对上海老年人再就业情况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口再就业的首要途径是熟人介绍,排在其后的依次为原单位返聘、自主创业,通过社会招聘实现再就业的人数最少。不难看出老年人口再就业的主要还是依靠熟人关系,并且他们的再就业渠道十分狭窄”6。这项研究表明,社会上为老年人再就业服务的渠道和平台很少,在老年人再就业上,人力资源机构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并且目前很多用人单位使用网络信息手段招聘,而老年人对这些相对不熟悉,这会阻碍老年人重回劳动力市场。2.4低龄老年人

15、的素质与工作岗位的需求不匹配由于历史原因,当前低龄老年人的学历大多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重仅为 13.9%。低龄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与很多工作的需求不匹配。其次,老年人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技能、获得的知识,有一些是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与现有的工作要求是不匹配的。再者,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网络信息手段层出不穷,一些低龄老年人对新技术的学习不到位,不能熟练使用互联网,这种时代给老年人划出的“数字鸿沟”使他们与工作不能匹配。3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措施低龄老年再就业既需要准确的导向,又需要谨慎的选择,既不能因为强行开发引发社会抵触,也不

16、能因为过度开发引起老年人的不满。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在应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以下四种对策:3.1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的总体水平不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老年人的就业比例为 8%,远低于国际经合组织国家 2013 年 13.5%的平均水平7。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老年群体再就业的重要性,培育积极的老龄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大力宣扬老年人发挥余热,通过再就业和自主创业最大程度实现人生价值。树立积极吸纳老年人再就业的先进典型,引导社会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帮助老年人再就业的良好氛围。引导用人单位转变观念,挖掘老年人力

17、资源的潜力,消除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年龄歧视,营29张健: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造老年人再就业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老年观,提升他们再就业的积极性。3.2完善老年人再就业的制度支撑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缺乏专门针对老年人再就业的保障和投入机制,社会保险、福利补贴等制度中缺少对老年人再就业的专项保障。政府要打出政策组合拳来有效提高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对阻碍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这样一来,再就业的老年人就不能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也不能给他们缴纳工伤保险。一旦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伤害,企业要需要自

18、行承担赔偿费用,这是企业不愿也承担不起的风险。此外,当出现劳务纠纷时,因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能会损害再就业老年人的权益。因此,需要对劳动合同法以及工伤保险的政策进行修订,确实维护再就业老年人的权益。再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权益,只有宏观层面的描述,却没有明确、具体的保障措施,导致老年人再就业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重重。因此政府需要对现有条款进行细化,明确各主体在老年人再就业的各个环节中肩负的责任,让老年人再就业有法可依。出台保障老年人再就业权利的法律。目前我国政策法律基本没有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更遑论针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保障与反歧视。政策法律不仅从根

19、本上保障老年人的各种权益,而且也能强有力的支持老年人积极重返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尽快出台各种保护再就业低龄老年人权益的各种政策法律,如针对老年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保障法、反就业歧视法、老年人再就业福利法等法律。出台鼓励企业吸纳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政策。2021 年中央出台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意见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在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雇佣老年人。对于社区家政服务等行业,招用低龄老年人超过一定比例时,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同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有贷款意愿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雇佣低龄老年人的比例,相应增加贷款额

20、度,并给予优先办理。3.3构建成熟的终身教育体系,提升老年群体的综合素质为了提高社会参与度的质量,老年人需要对知识持续进行更新。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在所有国家,终身教育和培训是老年人参与就业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抓好老年群体教育培训工作,为有再就业意愿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培训8。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2021 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指出截至 2019 年底,我国现有老龄学员 1300 万余人(含远程教育),仅占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仅依托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教育远不能满足需求的。需要采取多种措

21、施,扩大老年教育资源的供给。一是促进高校开展老年教育。鼓励高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老年教育。针对实际需求,依托学校的优势专业开发老年课程,加强与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共享课程与教学资源。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教育事业,通过制定政策、出台激励措施,完善社会资源运行管理老年教育的机制,支持社会力量通过项目合作或购买劳务的方式参与老年教育;探索实施老年教育集团化合作模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三是老年大学要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对辖区内的老年教育进行业务指导、共享课程资源,将老年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辐射。丰富老年教育内容。现在大多数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仅停留在

22、闲情爱好上,偏重书法、乐器等兴趣班,缺少对老年人技能的培训。老年大学要探索搭建老年人才培养体系,针对老年人再就业缺乏的技能开设课程,帮助老年人提高个人素质,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3.4搭建老年人力资源平台,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载体支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成立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的机构,搭建老年人再就业保障工作平台。依托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老年人再就业援助制度,对急需再就业的老年人实施重点帮助,针对老年人的就业需求提供就业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岗位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平39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 年第 25 卷第 3 期台的服务功能,健全工作手段,强化业务培训,提

23、高工作质量,落实工作经费,切实做好老年人再就业工作。推进老年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老年人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针对老年人再就业的难点、痛点,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要优化业务办理流程,逐步实现老年人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推动各级老年人再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定期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掌握职业供求情况,了解实时工资水平。完善信息系统的智能匹配功能,为老年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提高老年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效率。在开发系统时要注重适老化的设计,减少老年人使用系统的难度,帮助他们更好的使用系统。政府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参

24、与的力量。政府还可以通过颁布优惠政策来吸引具有商业性质的老年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再就业服务。参考文献:1中国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据EB/OL.http:/ J.经济体制比较,2020(1):53-64.3苏春红.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选择D.济南:山东大学,2010.4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调查EB/OL.(CHARLS).http:/ 基于上海市的调查J.社会科学研究,2013(6):114-117.7万海远,韩丽丽,申萌.中国老年人低就业率成因:与俄罗斯的跨国比较J.统计研究,2020(4):87-100.8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课题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

25、战略研究总报告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4.(上接第 66 页)年代的“红嫂精神”,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厉家寨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开发区精神”、“兰田商城精神”等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在高校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机制,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持续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断整合沂蒙精神教育资源,从而使沂蒙精神不断为大学生所接受,持续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操守,切实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参考文献: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人民日报,2020-09-01(01).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编N.人民日报,2016-12-09(10).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在山东考察EB/OL.2013-11-29.http:/ 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5(8):11-14.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