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摘 要本文以中国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产业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FDI以其强大的资本存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外部效应,这种资本存在由于其规模巨大,对东道国的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外在的影响,因此,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有其必要性。FDI外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又加剧了国民收入的差距;另一方面,FDI带来了总就业量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的就业的挤出。FDI对其他方面,如环境、对外经济关系的负面影响,更是日益严重。因此,目前我国已为利用FDI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并且FDI已对我
2、国产业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用外资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新形势,本文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跨国公司及其FDI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把促进中国本土企业、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实现中国的自立发展作为引进外资的战略目标。为此,从对外的引资政策和国内的配套政策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关键词:国外直接投资,产业安全,外部效应,引资政策 The Status Atation, Impact of Factors and Trend Analysis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3、 the impact of FDI-induced externalitie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ost countries and takes China as a case study.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studying the impact of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mere capital exis
4、tence of magnitude can also cause immense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macro economy, which make it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FDI externalities on domestic macro economy.Consider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DI trends, the article conclude that the role and status of FDI in Chinas econo
5、my should be reexamined and China should set up new FDI strategy focusing on fostering local enterprises.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the associated polic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article.Key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Industry safe, Externalities, FDI strategy目 录一、引言3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及特
6、点3(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概况3(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特点41. 跨国公司对第二产业投资仍占主导地位42.R&D本土化是重要新特征但核心技术尚未流入中国5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不平衡64.港澳台等华人地区仍是对华直接投资主要来源地6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影响因素8(一)FDI的区位选择优先性8(二)降低成本和占领市场是在华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9(三)中国产业集群的逐渐完善10(四)中国的市场规模及成长性对跨国公司的吸引10(五)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消除了在华投资的顾虑10四、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趋势分析11(一)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11.第三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112加大对华高科技产
7、业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档次12(二)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本地化经营131.产业本地化更加明显132.加速投资在华的研究与开发13(三)跨国公司并购趋势显现13五、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分析14(一)对我国引资政策的分析141.逐步从优惠政策转向竞争政策142.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力度15(二)对国内配套政策的分析161.消除制度障碍,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162.加强基础建设和积极培育本土企业能力17参考文献19一、引言 国际直接投资不仅充当了全球化的催化剂,而且促进了全球性企业跨国公司的迅速成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FDI流入、流出总量持续增长,其
8、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增速,成为世界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FDI导致国际产业分工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并导致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吸引的FDI令世界瞩目,数以百亿计的跨国资本正在涌入中国,如何利用国外资金发展本土经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策略变化,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如何实现政策目标等等,我国面对的挑战和机遇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重点在宏观的层面上分析如何解决我国在引进外资和发展本土企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及特点(一)跨国公司在华投
9、资概况 近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呈高速增长态势。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简称FDI)均以高于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速度增长,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额达18333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9%,流出额达1996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50.9%。1993年后中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战略,国外投资大举进入。1993年以后,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年增幅达20%以上,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400多家通过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截止至2008年,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已达到8647亿美元
10、。伴随着1993年后进入中国的外资在绝对数上的增长,为历年实际使用金额(见图1),中国吸引外资占全球FDI流量的比重也在急剧上升。 数据来源 根据商务部外资司官方网站根据2008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与基础设施的挑战公布数据,2007年世界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依次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分别为: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中国,2007年国外对中国直接投资较2006年增加近1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2.3%。FDI投资来源地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承接国也以发达国家为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在发展中国家稳居第一。(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特点总体上看,
11、中国引进外资以直接投资为主,间接投资为辅;引进的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以农业和服务业为辅,但服务业比重有上升趋势;对制造业又以绿地投资为主,并购模式为辅,但并购案例逐年增加;来华投资企业以中小型跨国公司为主,但大型跨国公司影响力也逐步显现。而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最为普遍的国际资本流动是间接投资,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是主体,投资模式以并购方式居多,大型跨国公司是FDI主导力量。可见FDI对中国的流入正逐步与世界接轨。1. 跨国公司对第二产业投资仍占主导地位目前发达国家对外资本转移的主体已经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业对外投资已占到60%以上,但中国目前所承接的外资产业仍以制造业为主导,但所占比例呈现
12、下降趋势(见表1)表1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实际利用外资) 单位:亿美元年份20002007总额比例总额比例总计407.15100835.21100第一产业6.761.669.241.11第二产业295.7572.64428.6151.32第三产业104.6425.70397.3647.58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中国统计年鉴2008从制造业内部来看,在钢铁、化工、交通设备、办公设备、通讯器材等制成品世界出口位列头几名的发达国家中,其出口额占该产品世界出口额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与此相反呈上升趋势,尤其以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据世界首位。这表明发达国家正加快将传
13、统制造业中资本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是首要目标国。跨国公司向中国直接投资方式主要以绿地投资为主。全球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并购,占7080%,2008年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更是指出跨国并购是推动07年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创记录的主要因素(比2000年创记录水平增长21%,交易金额达到16370亿美元),而中国则以新建企业的绿地投资方式为主,占约85%左右,但近年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案例也有明显增加。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一个重要方式是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OEM代工基地。如家电行业,很多世界著名厂商
14、将部分或全部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像GE,LG,松下,西门子,东芝,飞利浦,三星等世界著名产业在中国均有OEM关联生产,而中国家电企业也有90%在做OEM。2.R&D本土化是重要新特征但核心技术尚未流入中国从子造业来看,跨国公司在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外资又以劳动密集型环节为主。国际产业正向我国只在也内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电子通讯设备行业加速转移。跨国公司在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投资比重占投资制造业比重约70%。为适应中国市场的特点和提高竞争力,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数目快速增加。2000年数目为100多家,而现今已经超过600家,累
15、计投入研发金额约4亿美元。主要分布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研发中心主要设立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科研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跨国公司R&D(研究与开发)的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一个重要的新特征。但从2004年具有规模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对比,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率最低,为25.2%,比国有及国家控股企业低7.83%。从行业结构上看,外商投资工业企业高度集中的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比比国有及国家控股企业低6%,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低2.14%。而这两个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本应该附加值高。这点说明了其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高
16、附加值环节都未流入在华产业。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不平衡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产业的主要区域是东部和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所占比重较小,截止至2005年底,中国三个地区实际使用外资所占比重分别为84.85%、8.87%、4.37%(见表2)表2 截止至2005年底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存量 单位:亿美元项目数比重(%)合同外资比重(%)实际使用比重(%)总计55296010012856.731006345.06100东部地区45794482.8211174.7686.925383.7184.85中部地区5994710.841003.077.80562.968.87西部地区350516
17、.34678.905.28277.584.38有关部门180.00120.811.90资料来源:商务部外资司官方网站FDI的区位选择的本质原因是利益预期,我国不同地域间在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进入中国的FDI在区域选择上基本集中在东部,而东部又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胶东半岛为主。外资流入区域选择呈现严重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有一下三个。第一,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经济联系上有自然条件的便利,包括与主要投资来源地的地域距离优势、来料和产成品运输成本优势。第二,中国主要外资来源地具有某些特殊性质。港澳台和东南亚华人在华投资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
18、些资本在区位选择上更倾向于在投资者的祖居地域和投资者亚文化相近地域。第三,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向沿海地域倾斜的外资政策。4.港澳台等华人地区仍是对华直接投资主要来源地 近年来,亚洲“四小龙” 、日本、欧盟、美国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金额和投资企业数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方面表明他们是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重要来源地,另一方面也表明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对东亚区域内各国及地区的贸易结合度和经济联系已经相当密切。美国虽然不属于东亚地区内国家,但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大向中国转移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办公设备及通讯器材制造业。欧盟整体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仅次于东亚地区。表3显示了进入中国
19、的FDI的来源地分布情况。表3 200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流量) 单位:万美元国别/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008年2007年增幅(%)2008年比重(%)2007年比重(%)比重增减(%)总计9239544747678923.58亚洲十国/地区5540994413833533.8959.9755.354.62香港4103640277034248.1344.4137.057.36印度尼西亚167251344124.430.180.18日本3652353589221.763.954.8-0.85澳门5816163700-8.70.630.85-0.22马来西亚2469639725-37.83
20、0.270.53-0.26菲律宾1268719532-35.050.140.26-0.12新加坡44352931845739.274.84.260.54韩国313532367831-14.763.394.92-1.53泰国12921894844.40.140.120.02台湾省1898681774377.012.052.37-0.32欧盟主要国家49945138383830.125.415.130.28美国29443426162312.543.193.5-0.31加拿大543283965836.990.590.530.06部分自由港231422722625602.2825.0530.26-5.
21、21其他53611039077537.195.85.230.57资料来源:商务部外资司官方网站从表3中可以看出,来自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华人投资占外资比重相当大,1992年以前这类投资在外资中占主导地位。从历年中国官方公布的外资来源地数据来看,此后随着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对华投资快速增长,来自华人经济体的投资占外资总额的比重虽然仍居首位,但呈逐步下降趋势。华人经济体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领域,如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终端组装等,而美日欧发达经济体对华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领域,二者差别显著。这种不同区位来源投资的产业结构差异对国内产业升级、对外贸易结构、就业走向等都有着
22、重要的影响。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影响因素(一)FDI的区位选择优先性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顺序通常是沿着移入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路径由上向下转移,即先进入经济发展水平与FDI输出国差异不太大的国家,这这些国家有较好的产业承接能力和基础设施。随着进入这些国家投资增多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种成本相继上升,比较优势渐弱,使得下一个发展层次的国家成本优势突出出来,FDI将向其移动。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一下四个层次:(1)发达国家;(2)新兴工业化国家;(3)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4)最不发达国家。(2)(3)(4)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三个层次。FDI转移的主要顺序是从(1)经由(2)到(3)为止。
23、由于(4)的国家基础设施和产业承接能力与其他国家相去甚远,至今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盲点,也是最不发达国家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的原因。对于产业层级较高的国家来说,随着边际产业的转移,其国内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产业转移的推动主体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国际产业转移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资本配置和公司内分工的一种实现机制。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比较优势明显,投资环境和市场成长性都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表4 2002年发展中经济体各主要区域FDI流入量及比重 单位:亿美元发展中国家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南亚东南亚西亚中国总量171.014.657.87.118.1
24、5.552.7比重(%)1008.533.84.210.63.230.8表5 2007年发展中经济体各主要区域FDI流入量及比重 单位:亿美元发展中国家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南亚东南亚西亚中国总量499.753.0126.330.660.571.583.5比重(%)1001.625.36.112.114.316.7数据来源 :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2008世界投资报告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2002年中国和拉美地区投资总额就占到整个发展中国家的一半以上,那些基础条件不足、缺乏熟练劳动力、投资环境欠佳的国家和地区被排出在FDI转移潮流之外。由这2个表对比可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总额有大幅度增长,但对华直接投资
25、比例却下降很多,而中国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由此可见,对华投资的比较优势渐弱,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继而扩大承接了FDI流入量。这2个数据表也正好说明非洲是最不发达国家主要集中区域。(二)降低成本和占领市场是在华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要素成本是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投资类型,各种要素的重要程度和所占成本比重各有不同。中国与他国相比之下属于劳动密集型投资和技术密集性投资。服装和纺织行业就是在华投资的代表行业,中国在该行业供给充裕,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相对较高的劳动技术。据海关统计数据,纺织行业是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2006年,我国纺织业贸易顺差1292亿美元,占贸易总顺差的71%。
26、该数据也足以验证中国纺织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和质量是相对较高的。而中国建设有大量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北京中关村就是典型代表。中国技术的可获性和技术人才的供给与其他周边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均有较大优势。以中国港台地区为主的华人经济圈资本向大陆的产业转移中对要素成本的考虑在其投资决策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据一项对象刚在内地投资企业的调查(李小建,1996,1999)发现,83.6%的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的第一动机是降低成本,%14.6的企业以开拓市场作为第一位动机。这些投资者认为可以降低成本的因素包括:地理上接近香港、劳动力价格低廉素质较好、运输条件良好、政策优惠、人际关系等。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
27、对华投资的区位决策中第一考虑的是占领市场占47%,第二考虑的是政府政策占16%,第三位是原料市场和劳动力素质占13%,第四是基础设施占9%,第五是政府的行政效率占2%(王洛林,2000)(三)中国产业集群的逐渐完善史密斯等(Smith&Florida,1994)将产业集群定义为由于经济活动和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几种而形成的正外部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艾利森等(Ellison&Glaeser,1997)认为,产业集群会形成产业特定的溢出效应和自然优势。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集群的国家和地区会提高外来投资的利润预期,进而吸引外来投资。世界各地具有某些优势产业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建立在完善的产业集群基础上
28、,既有设计和开发能力,友友配套能力,形成整体竞争力。如瑞士的钟表行业,意大利的皮各行业,德国的工业设备制造业,日本和韩国的电子产品等。日本的达能打印机和复印机先是在广东东莞进行来料加工生产,之后又有很多配套企业跟进,最后总装厂也迁移到这里。该企业在东莞的生产成本比日本本土低约1/3,市场竞争力大增。由于东莞形成了较为齐全的打印机和复印机配套能力,兼低成本的吸引力,随后竞争对手佳能、理光等日本企业也相继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东莞,形成了一个近似产品的产业集群。类似在中国逐渐形成的产业集群会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四)中国的市场规模及成长性对跨国公司的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标国的
29、市场。从市场角度考虑投资的区位选择,涉及三个主要因素:市场切近度、市场规模和市场成长性。毛蕴诗(2005)在对国外跨国公司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动因的第一位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高成长性,低生产成本排在第五位。王洛林(2000)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以汽车产业为例,近年来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外相转移在发达经济体之外最大的转移目的地是中国,这种转移的牵引力是中国市场的规模和高度成长性。2005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570.77万辆和575.82万辆,其中合资企业占主体,但中国出口的汽车不足产量的3%。2005年世界汽车产品出口总值超过9500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量的10%,而中国汽车
30、产品出后仅占世界汽车出口量的1.1%。这与其他汽车主要出口国相比差距很大。这显然不是以成本为导向而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五)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消除了在华投资的顾虑政治制度、政治稳定性、政策连续性、社会秩序、文化环境等都是跨国公司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政治稳定性决定了投资的大环境,稳定的政治环境可以减少海外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减少海外投资的预期风险。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政局稳定,一直积极的改善投资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确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赋予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政策,其中一点提出了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这些年经
31、济的强劲走势也反证了政治的稳定性。这些都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消除了顾虑。文化因素对跨国公司区位选择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果跨国公司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比较大,则外来投资者与东道国在谈判、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文化冲突、外来管理者与本土雇员的沟通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投资的预期成本。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FDI流向倾向于与母国文化差异较小的国家,比如英美两国相互投资的密切程度就高于他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等地华人经济体资本更倾向于在中国大陆投资。四、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趋势分析(一)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第三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第三产业在世界直接投资的资本中占到60%以上份额,说明第三产业
32、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重要目标产业。入世后,我国第三产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该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表6 20032005年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变化对比产业名称2003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2004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2005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2006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2007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第一产业1.871.840.990.861.11第二产业74.2274.9861.7261.1951.32第三产业23.9123.1837.2837.7947.58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外资司官方网站由表6可见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在第三产业增速较
33、快。其中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和增幅较大(见表7)。2004年世界前50零售业巨头就已经有35家在中国建立了268个商业企业和4502的分销点,在很多中心城市外资企业的营业额已经占到当地商业营业额的一半左右。在金融业中在华外资银行发展较快,但仍受到一定局限。承接服务外包也是吸收外资的重要增长点。我国是新兴的服务外包承接国,而且我国是亚太地区IT产业的巨大市场,在信息产业链专业分工和市场竞争影响下,我国通过承接服务外包吸收外商投资份额还会继续扩大。表7 历年第三产业中各行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单位:亿美元第三产业行业名称2004年实际使用额2005年实际使用额200
34、6年实际使用额2007年实际使用额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7318.1219.8520.0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1610.1510.7014.85批发和零售业7.4010.3917.8926.77住宿和餐饮业8.415.608.2810.42金融业2.52123.0167.4190.10房地产业59.5054.1882.30170.8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8.2437.4542.2340.1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2.943.405.049.1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91.391.952.7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582.605.047.23教育0.380.1
35、80.290.3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870.390.150.1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483.052.414.51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外资司官方网站2加大对华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档次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档制造业,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则越来越多的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热点。例如,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巴斯夫集团共同投资26亿美元创建的世界级高科技石化基地。诺基亚公司退出在北京建立工业园区计划,计划将该园区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和开发点心设备的中心。摩托罗拉在中国增资19亿建设天津半导体集成生产中心和亚
36、洲通信产品生产基地,等等。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弥补了我国产业链中的空白,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为其配套,逐步形成产业群,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二)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本地化经营1.产业本地化更加明显跨国公司为了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开拓中国市场,纷纷来华投资,中国的综合优势也增强了外资投资的信心,并对中国推行全面的本土化策略。他们不仅利用中国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在中国生产产品,而且将全球经营网络部分核心都在向中国转移,在生产、研发、管理、采购、品牌各个方面都加强了本土化进程。比如联合利华在上海设立全球采购中心,将中国的质优价廉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商品同跨国公司在全球强大
37、的销售网络相结合,既为跨国公司实现了全球的资源配置,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动力,也扩大了中国的出口。2.加速投资在华的研究与开发在制造业转移的基础上,跨国公司加快了研发本土化的战略调整,将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作为其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使中国成为其地区研发中心或全球研发基地。其显著特点就是:一是设立研发中心的速度明显加快。2002年以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不足200家,但2007年底,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数目则达到了1160家。这些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二是对研发中心的资金投入加大。三是研发中心技术成果显著,基础研究加大。如
38、今跨国公司开始将部分基础研究放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来进行,这表明,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跨国公司投资需要考虑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水平提高,从而适应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趋势。(三)跨国公司并购趋势显现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跨国并购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外资以跨国并购方式进入我国提供了比较透明的法律环境,因而跨国并购正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越来越青睐的方式,这一点也符合国际直接投资潮流,2008年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更是指出跨国并购是推动2007年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创记录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近些年跨国公司在华大型并购案例也明显增多,例如娃哈哈、乐百氏已
39、经被并购在法国达能门下;壳牌中国控股私有有限公司(壳牌中国)在北京向媒体宣布,购买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统一石化)旗下的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统一石油化工(咸阳)有限公司75%的股份。收购统一石化后,壳牌在中国润滑油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三,将壳牌全球成品润滑油的产量提高8%,并使壳牌润滑油产品在全球成品润滑油市场占到16%的份额;2005年6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了关于战略投资与合作的最终协议:美国银行将分阶段对建行进行投资,最终持有股权可达到19.9%。首期投资25亿美元购买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建行9%的股份。以及近期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的争议。根据商务部的统
40、计,2007年外资并购占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分别为3.34%、2.98%和2.78%。其中,500万美元以下项目占全部并购案件数量的80%,制造业并购案599项占47.3%,非国有企业并购案数1170件占的92.4%。政府对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集团的反垄断调查无疑是我国经济在法律方面上的重大进步。随着反垄断法的出台,也给将来并购设置了一道警戒线,使并购会朝向对经济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并不会阻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趋势的发展。五、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分析(一)对我国引资政策的分析 1.逐步从优惠政策转向竞争政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5年6月23日发布的外国直接投
41、资与近期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决定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前四位因素分别是宏观经济形势、汇率、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变革以及放松管制和接近市场等结构性因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市场机制作为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机制,政府政策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中退居二线,只是指导和必要的补充作用。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参与市场竞争,东道国政府必须采取开放、公开和透明的政策来保护投资者受到同等基本国民待遇,从而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提高东道国的社会收益。对中国而言,巨大的市场潜力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是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最重要因素。而且真正较好的外资也不会十分看重优惠政
42、策,他们更需要的是有序的市场和公平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引资政策中的优惠成分可以逐步取消,引资政策应向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改变。但是为了避免过快的政策调整而引起的跨国公司投资活动大起大落,外资优惠政策的淡出要采取渐进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区域渐退上,即考虑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改变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是,不能一刀切。考察各国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所有国家在吸引投资者去不发达地区进行投资鼓励和补贴,而且地理位置越偏僻、经济越落后的地区,政府提供的政策就越优惠我国东部地区利用外资已经进入了较高水平阶段,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配套能力、劳动力素质、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等都已经相当成熟,
43、因此可以彻底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而在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利用外资的初期阶段,借鉴东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发展经验,仍保留适当的优惠政策,给予去中西部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较有吸引力的税收和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甚至一定补贴,但必须有相应的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作为准则。同时也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对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时所采取的政策优惠规定上线,以避免这些地区在运用外资政策吸引外资时出现恶性竞争,从而降低我国引进外资的成本。2.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力度第一,外资经济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外资投向高附加值、 低资源消耗、对环境负外部性小的产业。由于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
44、外商直接投资主体仍为工业领域,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引导外资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实质是发挥外资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需求创新方面的先导作用。为此,在引进外资是必须对各行业设立相应的指标,尤其要设立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修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相关条款。可首要考虑增加资源消耗指标、环境污染指标等。第二,在投资领域方面逐步放宽限制。先开放我国具有竞争优势、较成熟的行业。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投资领域最主要的矛盾是在第三产业。因此,产业政策投资领域方面,放宽第一、第二产业,逐步放宽第三产业,根据我国入世承诺,按原定时间表逐步开放吸引外资进入。在
45、没有列入时间表的其他一些服务领域,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市政基础建设和城市管理,则需要打破垄断,通过深化改革,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可以说,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是未来外资经济成长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也有利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长新阶段中的矛盾,实现新的目标。目前,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还有很大潜力。第三,积极引进高产业关联度的项目,促进国内相关企业发展 。在当今产品内分工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保持零件的高质量、低成本,会不断的强化为其提供零部件的供应企业的技术水平,并在供应企业中推广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技术。具有良好带动效应的汽车、电子、电器与通讯行业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推动了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类制造行业由于生产环节多,需要不同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国产化倾向比较高,因此产业关联效应也比较强。所以我国应该继续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汽车、电子、电器等制造业,并积极引导其进行生产、经营与研发的当地化,促进我国企业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之间的产品内分工。(二)对国内配套政策的分析1.消除制度障碍,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外资对国内产业带动效应不大的原因除了国内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以外还受到很多制度上的约束,诸如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重硬轻软、重生产技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