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亳州童谣的分类、功能及审美意蕴研究_焦伟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004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亳州童谣的分类、功能及审美意蕴研究_焦伟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亳州童谣的分类、功能及审美意蕴研究_焦伟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亳州童谣的分类、功能及审美意蕴研究_焦伟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非遗语境下亳州地区民间歌谣的语言学视角分析及其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作者简介:焦伟娜(),女,安徽亳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及方言。亳州童谣的分类、功能及审美意蕴研究焦伟娜(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合肥 )摘要:民间童谣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折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情感体验等。通过对流传于亳州地区的童谣进行调查梳理,依其内容分为游戏类、催眠类、生活类、风俗类、颠倒类五大类童谣,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其所具备的游戏娱乐、道德教育、认知世界的三大社会功能,以及韵律美和形象美的审美意蕴。以期为融媒体时代下亳州民间童谣的开发

2、与传承助力。关键词:亳州童谣;分类;功能;审美意蕴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亳州别称“谯城”,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它北接黄河,南襟淮河,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作为国家级历史名城,亳州距今已有 多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亳州童谣就根植于这片独特的黄淮文化沃土。亳州童谣是亳州地区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文学形式,是以儿童为主要接受主体的形式简短,且朗朗上口的传统韵文。这些以亳州方言为传唱载体,且多出自妇孺之口的短小童谣,折射了亳州民众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情感体验等。本文以笔者所搜集到的百余首亳州童谣为研究对象,在探究亳州童谣类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社会功能及

3、审美意蕴。一、亳州童谣的分类(一)游戏类童谣游戏是儿童快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趣味活动。游戏类童谣则是孩子们在做游戏时吟唱的歌谣,这类童谣既是对游戏场景的描述,又可为游戏助兴。在亳州童谣中,以 趣味游 戏 为 题 材 的 作 品 俯 拾 即是。如:()碰,碰花瓶,东屋里点灯西屋里明。碰。碰花瓶,西屋里点灯东屋里明。(碰花瓶)这首亳州童谣多为女孩子做游戏时诵唱,且游戏人数为四人。四儿童扯成圈圈并两两相对,相对的二人挺着胸脯朝里走,直至相碰,接着再后退,另一组相对的两个儿童再碰。他们边碰边唱,如此反复,碰乱或唱错者皆为输,罚作表演节目。此外,亳州童谣中除了上例由儿童在游戏时演唱的之外,还有一类是成

4、人在哄逗幼儿做游戏时所吟唱的弄儿之歌。如:()盘,盘盘脚,亚腰葫芦水拨拉。拨拉西,拨拉东,拨拉北,拨拉南,拨拉到南地里种荞麦,荞麦开花一片白,大白白,二白白,都上俺家洗脸去。大脚站那里洗,小脚坐那里洗,羊肚子手巾一丈一。朱家楼娶媳妇,啪啪炸一个。(盘盘脚)这首亳州童谣中所描述的“盘盘脚”游戏,是由大人哄着几个小孩围成一圈坐定后,每人伸出两脚,由大人边唱边随着节拍依次轻拍小孩的脚。唱到最后一拍,落在谁脚上谁就盘起一只脚,两只脚先蜷完者为赢。上述游戏类的亳州童谣不仅充满了童趣,而且具有一定的韵律,让孩子们在律动的吟唱中愉悦了身心且收获了与小伙伴们合作畅玩的无穷乐趣,而亳州地区孩童们绚丽多姿的趣味生

5、活也在这欢快的唱诵声中被展现。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年第期DOI:10.19371/ki.issn1008-6021.2023.02.010(二)催眠类童谣催眠类童谣又称“摇篮曲”,大多是母亲为了哄儿童入睡时所哼唱的简短歌谣。为了让孩子在温馨恬静的氛围中安然入睡,这类童谣具有温柔亲切,优美舒缓的特点。催眠类童谣在亳州童谣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如:()毛娃睡,毛娃乖,毛娃不睡眼睁开。毛娃睡着了,娘去干活了;毛娃睡醒了,娘去烙饼了。(毛娃睡)()小宝宝睡觉吧,姥姥送花来到了,啥花?枣花?一棍打死个老鸹。(小宝宝睡觉)这两首催眠类童谣在亳州地区流传甚广。童谣在一声声“毛娃”和“小宝宝”的亲切称呼中起句,体

6、现了妈妈对幼儿的温存与爱抚。而后又缓缓吟唱“娘去干活了”“娘去烙饼了”“姥姥送花来到了”等生活常见之景象,词句简单、韵律和谐。怀中的孩子便在母亲这音韵柔和而又充满爱意的哼唱中渐渐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三)生活类童谣童谣作为民间歌谣的一种,因此其题材内容更多的是对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几乎每首童谣都是生活的一个侧面,日常的一事一物、一菜一汤都是童谣取之不竭的源泉。亳州童谣也像是亳州地区人民群众市井生活的风景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之美。如:()小板凳,摞摞,里头坐个大哥。大哥出来砍柴,里头坐个爷爷,爷爷出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梳头,里头坐个娃娃。娃娃出来掂尿罐

7、儿,咔嚓两半儿。你一半儿,我一半儿,咱俩回家做豆馅儿。(小板凳摞摞)这首亳州童谣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连缀不断地勾画了“砍柴”“买菜”“烧香”“梳头”“掂尿罐”“做豆馅儿”等亳州民众典型的一些生活场景,极具乡村生活气息。此外,对于旧社会儿童的凄苦生活,亳州童谣中也有生动体现。如:()小公鸡,挠草垛,亲娘死了不好过。跟鸡睡,鸡叨我,跟狗睡,狗咬我,娶个晚娘搂着我。又掐我,又拧我,狠心的晚娘不疼我。(小公鸡挠草垛)(四)风俗类童谣民风民俗是民间生活的浓缩,是民间智慧和民间文化的集中体现,有了这些风俗,才使平凡的生活显得丰富而富有情趣 。亳州地区岁时节令的习俗在当地童谣中也有所记录。如:()腊八祭灶,

8、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衣裳,老头子打饥荒。(腊八歌)()马大嫂,手真巧,两把剪子一起铰。铰个桃,桃有毛;铰个杏,酸又酸,铰个蝴蝶飞上天。(马大嫂)()小扁食,两头尖,下到锅里底上翻。金勺子舀,银碗子端,欢欢乐乐过新年。(过年歌)()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门儿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粽子香)每当佳节到来,孩子们无疑是最开心的,而他们所吟唱的节日童谣,把那些富有趣味的习俗和美味的节日食品都囊括其中,如上例亳州童谣中就展现了“祭灶、买花、买炮、穿新衣、剪窗花、挂艾叶、插桃枝”等节日习俗,以及“吃饺子、吃粽子”等节日美食。传统的婚俗在亳州童谣中也能有

9、所管窥。如:()小毛娃,你别哭,前院办事娶媳妇。狗拉车,猫抬轿,八个老鼠吹洋号。你说可笑不可笑?(逗笑曲)这首亳州童谣借用童话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新媳妇坐轿子嫁入夫家的传统婚俗,语言诙谐幽默,童趣十足。()扯一罗,捞一罗,俺给毛头说个婆。说个婆子三条腿,气得毛头噘着嘴,噘着嘴。(扯罗罗)()小纺车,转得欢,纺个棉穗两头尖。棉锭子不转线不转,啥事俺爹娘说了算。(小纺车)这两首亳州童谣都运用比兴的诗歌表现手法,讥讽了旧社会中男女婚配依“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五)颠倒类童谣颠倒类童谣别称“古怪歌”“滑稽歌”,这类童谣往往把儿童所熟知的事物特性或现象故意颠倒过来说,其内容明

10、显违背生活常识和思维逻辑,而这一听即明的谬误,却能引发孩子们发现错误的好奇心和纠正错误的浓厚兴趣,并产生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在亳州童谣中颠倒类童谣又被称作“瞎话”“颠倒话”“胡诌”,因为它想象新奇、情节怪诞、语言幽默,而被孩子们所喜闻乐见。如:焦伟娜:亳州童谣的分类、功能及审美意蕴研究()月姥娘,黄黄,草咬绵羊。瞎子看见,瘸子撵上。哑巴骂一晚上。(月姥娘)()小花鸡,喔喔叫,梧桐树上结花椒、吹边鼓,敲喇叭,马棚拴在马底下。奶奶哭,孙孙抱,奶奶饿得嗷嗷叫。奶奶奶奶你甭哭,孙孙给你喂妈头。又是吸,又是嚼,哄了半天才睡着。(小花鸡)()乌黑陡暗一天星,树梢子不动刮大风。五黄六月下大雪,开水锅里结冰凌

11、。四个瘸子抬大轿,四个瞎子打灯笼。四个哑巴唱大戏,四个聋子围着听。周岁小孩骑骏马,九十老翁放风筝。(胡诌)亳州童谣中的这些颠倒歌谣通过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构建出了荒诞不经的生活情景,如上述童谣中的“草咬绵羊”“瞎子看见”“瘸子撵上”“哑巴骂夜”“梧桐树结花椒”“奶奶哭孙孙抱”“树梢不动刮大风”“六月下大雪”“开水锅结冰凌”“瘸子抬轿”“瞎子打灯笼”“哑巴唱大戏”“聋子围着听”“小孩骑骏马”“老翁放风筝”等,这些看似不着边际而又反常无比的叙述,可以引导儿童从悖逆事理的现象中去辨别是非真伪,从而在表面的荒诞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强化了他们对合理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极具趣味性和讥讽性。二、亳州童谣的功能

12、世代传承的亳州童谣孕育于亳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示了亳州人民的情感体验、生活认知以及价值评判等。对亳州儿童具有游戏娱乐、道德教育、认知世界等多方面的功能价值,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当地儿童的成长。(一)游戏娱乐功能童谣之于儿童,最首要的价值当属其游戏娱乐功能。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而游戏又必有童谣相伴。在儿童娱乐方式不甚丰富的旧时,邀三五伙伴,一起玩游戏,便成了当时孩子们闲暇时的主要生活内容,而玩游戏时童谣的伴唱则往往贯穿始终。亳州童谣中的游戏歌谣不胜枚举,它们形式简短、声韵和谐、节 奏 欢 快,语言谐趣,具有鲜明的游 戏 娱 乐功能。如在亳州地区孩子们颇为喜欢的一个游戏“杀羊羔”,就是在童谣的配合下

13、进行的。游戏开始之前,一群孩子吟唱着:()杀羊羔,卖羊皮,谁不来,是赖皮。以此来召集更多的儿童加入游戏。而后选定一人当“捉羊人”,一人当“羊头”,其余孩子则依次牵着前面人的后衣襟尾随其后。接下来游戏开始,“捉羊人”开始逮“羊”,“羊头”张开双臂随之跑动护住身后的“羊群”,而“羊群”则在其后左躲右闪。如若有“小羊”遇到险情,即将被捉,“羊头”可随即大喊“卧龙”,这时“小羊们”听命蹲下,“捉羊人”则不可再捉。而当危机解除,“羊头”又可喊:“起龙”,“小羊们”再都站起,捉羊游戏继续进行。但若“小羊”被逮住,便罚他纺花,口中还要唱道:嗡嗡,纺花哩,老鳖不给点灯哩捉完“小羊”后,便再捉“头羊”,最后“捉

14、羊人”问“纺花的”:问:“纺花的纺好了吗?答:纺好了。问:纺的花呢?答:搁洞眼儿里了。问:洞眼里没有。答:猫吃了。问:猫呢?答:猫上树了。问:树呢?答:树叫黄水冲跑了。问:水呢?答:龙喝了。问:龙呢?答:上天了。”最后捉羊人又说:“天塌了,地陷了!”羊群则回应道:“捉羊人,完蛋了!”这则“杀羊羔”的游戏和全国各地孩子们玩的“老鹰捉小鸡”的主要游戏规则差不多,但两种游戏区别最大之处在于,前者有童谣相辅,而后者则是单纯的游戏者跑动。这首亳州童谣一方面有儿童对成人世界及社会生活的模仿与扮演,如“杀羊羔”“卖羊皮”“捉羊”“纺花”,从而让他们在对成人角色的体验中获得了愉悦;另一方面又通过连问连答的形式

15、,叙述了一些荒诞的事件,从而实现戏弄“捉羊人”的目的,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此外该童谣以三字格为主,并交织有五字格和七字格,句式长短交错,富有节奏感,对游戏者的动作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上述种种无不凸显了亳州童谣的游戏娱乐功能。(二)道德教育功能民间童谣的道德教育功能也是不可小觑的。礼记本论 有云:“童谣乃有声母乳,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深。”亳州童谣是亳州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不仅储藏着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而且还蕴涵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对培养儿童道德情操,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我们公民的道德基石,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更是促进家庭和 谐 幸 福,

16、社会 和 谐 稳 定 不 可 或 缺 的 精 神 基础。亳州童谣的道德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多数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年第期童谣所蕴含的孝道文化。儿童们在吟诵此类童谣时潜移默化地会受到积极影响,促进良好道德观念的养成,进而顺利实现亳州童谣的道德教育功能。如:()小拐棍,拐棍低,娘有病要吃黄酥梨。“天有雨,地有泥,哪里去买黄酥梨!”咋恁巧媳妇生了病,也是要吃黄酥梨。“孩他妈,你别急,我这就去买黄酥梨!”打着伞。踏着泥,东集没有赶西集。三天赶了九个集,买了一兜黄酥梨。莫声张,莫削皮,梨核扔到后院里。别叫咱娘看见了,咱娘看见生闲气。(黄酥梨)这首在亳州地区广为传唱的童谣,其用质朴简练、浅显易懂的语言,叙述

17、了老娘和媳妇生病想吃黄酥梨,却遭到了截然相反的对待。通过这种戏剧化的对比,对不孝子忤逆的行为进行了讽刺与谴责。而歌谣在传唱的过程中,自然也对儿童进行了道德启蒙教育,教育他们要孝老爱亲,知恩感恩,具有极好的寓教于乐的价值。(三)认知世界功能民间歌谣往往是某个地区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对了解当地社会风貌、生活习俗及地方风物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亳州童谣就直接或间接地折射了亳州地区民众的生活世界,儿童在悠悠吟唱中,便犹如打开了一幅亳州民俗风情画卷,为他们认知世界提供了形象依据。如:()我拍皂荚一月一,一个丸子一碗鸡。我拍皂荚二月二,二人和面包扁食。我拍皂荚三月三,吃完大馍吃枣山。我拍皂荚四月四,虾米粉

18、条包包子。我拍皂荚五月五,糖糕粽子过端午。我拍皂荚六月六,木耳蘑菇炖猪肉。我拍皂荚七月七,糯米干饭蘸蜂蜜。我拍皂荚八月八,葱姜豆腐炖麻虾。我拍皂荚九月九,清吃山药和鲜藕。我拍皂荚十月十,俺俩来吃西红柿。吃罢宴席吃水果,撑死馋猫别怨我。(拍手歌)这首亳州童谣列举了诸多地方风物,其中“扁食”“枣山”“糖糕”“麻虾”等物品的称说更是亳州地区所独有的,而且其运用了铺陈的手法,从“一月一”吟唱到了“十月十”,详细地介绍了亳州习俗节令时的特色美食。此外因为 拍手歌 是随着孩子们有节奏的拍手而诵唱,因此非常注重音节押韵,上例歌谣中就通篇采取了随韵的押韵形式,即每两句一换韵,韵律和谐,节奏鲜明,郎朗上口,易于

19、传诵。而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孩子学会了数数,记住了自然数列,还有助于他们认识了亳州地区的传统风物,了解了当地的节令食俗。如此,亳州童谣在儿童认知世界方面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三、亳州童谣的审美意蕴亳州童谣在口耳相传、世代相承的过程中,历经岁月的洗礼,沉淀了深刻的审美内涵。音韵和谐的韵律美,具体可感的形象美,无不彰显着其独特而鲜明的审美意蕴。(一)音韵和谐的韵律美韵律主要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亳州童谣的传唱一般在当地妇女儿童之间进行,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女虽不可能对童谣的用韵像传统格律诗词那么严格,但对音节押韵却尤为注重,从而体现了亳州童谣音韵和谐的韵律美。亳州童谣的用韵形式灵活多

20、变:有一韵到底的排韵,每两句一换韵的随韵,偶句入韵的偶韵,还有奇数句押同一韵,偶数句押同一韵的交韵等。如:()小白菜叶儿黄,三岁那年没了娘?。爹爹领俺还好过,给俺买衣又买糖?。自从给俺娶晚娘,生个弟弟比俺强?。弟弟是他心尖肉,俺是她的眼中芒?。弟弟吃肉俺喝汤,端起碗来想亲娘?,晚娘一边翻眼瞅,吓得两眼泪汪汪?。爹 爹 问 俺 哭 啥 子,俺 说 碗 底 烫 得 慌?。(小白菜)这首亳州童谣通篇偶句入韵,韵脚分别为“娘”“糖”“强”“芒”“汪”“慌”,押?韵。一位苦命儿备受晚娘折磨的不幸遭遇,通过传唱者情辞哀切、如泣如诉地吟唱,再辅之以交替相押、回环往复、音调和谐、悠远绵长的韵律形式,被生动形象

21、地予以了展现。此外,同字韵的押韵形式在亳州童谣中也颇为常见。如:()鸡毛缨耷拉着,拾把柴禾夹拉着。买把米兜拉着,下到锅里和拉着。舀到碗里冷拉着,喝到肚里挺拉着。走起路来跩拉着,说起话来嗲拉着。(懒婆娘)同字韵又称“字头歌”,其主要特征为诗歌中每句均以同字相押,是排韵的一种特殊形式。如上面这首脍炙人口的亳州童谣 懒婆娘,全文以动态助词“着”字为韵脚,且一韵到底,极具趣味性和韵律感。懒婆娘生活懒散的邋遢形象更是跃然纸上。这种富有韵焦伟娜:亳州童谣的分类、功能及审美意蕴研究律美的字头歌在儿童中深受欢迎。(二)具体可感的形象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通常是在头脑里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

22、行思考,而不是依靠抽象概念和判断推理来进行思考的。为了迎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亳州童谣中往往通过塑造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情达意,且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尤为常见。如:()小针夹,夹梅花,俺到东庄姥姥家。妗子南场抱柴禾,姥姥磨刀把鸡杀。鸡说:“俺的脖子矬,你咋不杀那个鹅?”鹅说:“俺的脖子长,你咋不杀那个羊?”羊说:“俺膻里膻气难下酒,你咋不杀那个狗?”狗说:“俺白天黑夜来看家,你咋不杀那个鸭?”鸭说:“俺天天给你下个蛋,你咋不杀那老犍?”老犍说:“俺长年犁地种庄稼,你咋不杀那个马?”马说:“俺备上鞍子任你骑,你咋不杀那个驴?”驴说:“俺又推磨又拉麸,你咋不杀那个猪?”猪说:“人家都怪俺不怪,俺是

23、阳间一道菜。吃你糠,还你肉,叫你外甥吃个够。”(小针夹)这首亳州童谣主要讲述了外甥到姥姥家走亲,亲人们宰杀家禽热情款待的故事内容。在情节叙述过程中,通过移情寄意,赋予了“鸡、鹅、羊、狗、鸭、老犍、马、驴、猪”九种农家习见的家畜以人的情感体验,并采用九问九答的问答形式,把它们的鲜明形象特征一一呈现。而亳州童谣具体可感的形象美,也在孩子们欢快的吟诵中得以凸显。综上,亳州童谣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功能多样,是反映亳州地区民众生活的“语言活化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本文关于亳州童谣的分类及其功能和意蕴的分析研究,对融媒体时代下亳州童谣的开发与传承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参考文献:宁峰,周亚兰 皖北童谣的特点及功能 宿州学院学报,():郑薏苡 试析民间童谣的地域文化特色:以浙江温州童谣为例 江西社会科学,():马启俊 金寨县莲花山民间童谣调查与研究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黄云生 儿童文学概论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王金禾 论鄂东民间童谣的功能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焦伟娜 安徽蒙城方言熟语的地域文化内涵 陇东学院学报 ():宁峰,周亚兰 皖北童谣的特点及功能 宿州学院学报,():李丽萍论儿歌的审美意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责任编辑夏强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年第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