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两篇: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发言材料范文.docx

上传人:马** 文档编号:28993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篇: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发言材料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两篇: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发言材料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两篇: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发言材料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两篇: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发言材料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两篇: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发言材料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亲自谋划制定了“千万工程”目标要求、实施原则、投入办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为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重要批示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省委常委会、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就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出安排部署。我们将在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基础上,谋划制定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梯次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2、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学习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正确政绩观,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一个实施意见,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要求后,我们研究认为建设和美乡村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保持政策连续性,在原有政策和工作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升。由此,我们提出打造稳定示范载体,对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县、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等相关工作进行统筹整合,将乡村振兴示范区升级为和美乡村示范区,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创,到2025年所有村庄建成人居环境达标村,1万个以

3、上村庄建成和美乡村,创建35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后,再制定新一轮行动方案,持续深化、迭代升级。二、学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优化分级创建、梯次推进的路径设计。浙江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纯农业村庄,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开展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们将立足村庄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农村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一是分类制定标准,立足村庄产业基础、文化特色、地理风貌、区位禀赋,因村施策,选择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和路径,分别确定人居环境达标村、和美乡村、和美乡村示范村的建设标准。二是分级开展创建,以县级为主体,优选有条件的区域,逐级创建和美乡

4、村示范区,形成分级创建、梯次推进的机制。三是成线连片建设,省级示范区不少于40个行政村,市级示范区不少于20个,县级示范区不少于10个,建一片成一片。三、学习系统观念和统筹理念,着力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浙江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我们将围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一是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水路电气讯暖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加快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二是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瞄准京津冀市场需求,实施奶业、中央厨房、蔬菜、

5、中药材、精品肉类五大千亿级产业工程,一体推进集群、园区、项目建设。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突出环京津等重点区域,连片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聚焦1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多维度搭建招商平台,梳理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实施一批战略合作重大项目。规范引入工商资本,与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实现优化组合、高效配置,合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四、学习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工作导向,健全完善农民全过程参与机制。浙江坚持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激发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推动实现“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转变。我们在建设和美乡

6、村过程中,一方面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村庄,怎样建设村庄”,紧贴农民群众的意愿需求,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和时序进度,真正把和美乡村建设工程办成民心工程。一方面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参与村庄规划,共议村庄建设定位、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举措;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村庄建设,支持村级承担实施小型公益项目;探索推广农民自管方式,支持农民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管护。五、学习压实责任、比学赶超的推进机制,健全完善和美乡村建设高效工作体系。浙江通过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承担起“千万工程”领导责任,营造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我们将认真学

7、习推广“四个一”工作机制,一是强化五级书记一起抓,每年召开高规格的现场推进会,观摩典型、交流经验;将村庄提档升级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村级党组织书记换届连任的重要依据,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二是完善多元投入机制,财政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引入工商资本重点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众筹和社会捐赠办好民生实事。三是举办和美乡村建设“燕赵大擂台”活动,搭建典型引领的有效载体,推出一批富有燕赵风韵的和美乡村示范样板。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座谈会发言如果把视线拉回到20年前的浙江,安吉县鲁家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联合国的

8、领奖台上;开化县金星村的老百姓不会相信“空气也能卖钱”;淳安县下姜村不会坚定写下“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将之江大地上这些“不敢想”变成现实的,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和倡导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2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美好未来。“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都是垃圾村;走过几十个垃圾村,才找到一个示范村。”这是21世纪初浙江农村的普遍现象。当时,全省3.4万个村庄里环境较差的有3万个。村与村、乡与城之间的发展落差,摆在了刚刚履新的习近平面前一边是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经济水平跃居全国前列

9、;一边是乡村的水脏山秃、垃圾成堆,环境问题严峻,群众健康受到威胁。如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002年12月15日,习近平走进梅林村考察调研。梅林村,杭州萧山33个“样板式新农村”之一。在这里,新式住宅、中心公园,水、电、煤气等配套一样也不少,连片绿地沿1800米长的村道铺展。看到村庄整洁,规划有序,百姓安居乐业,习近平提出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翌年5月,习近平来到宁波奉化滕头村调研。过去,滕头村“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时任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讲述了滕头村的变迁1993年,村里成立村级环境保护委员会,上任何项目都先由环

10、保委把关。这些年,村里环境好了,村民环保意识也提升了,大家自发保护花草树木,全村绿化覆盖率近70%。习近平听后,很受触动:“一个人如果家里很整洁、环境很好,做人做事的信心也会提高,人改变环境,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人。”像这样的调研,习近平进行了很多次。他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沉到一线,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2003年6月5日,“千万工程”启动。习近平在启动会上作出明确部署:“今后五年,对一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一千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时任松阳县委书记林健东回忆说,农村环境整治千头万绪,“千万工程”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

11、手,整治垃圾、处理污水、硬化道路,加强整体规划,后来在整治范围、内涵上不断延伸拓展,造就了许多个美丽乡村。在那个一些地方“重城轻乡”的年代,习近平坚持拿出五年时间,让一万个村改变脏、乱、散、差的面貌,可见决心之大。作为省委书记,他亲自抓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空前。他强调,“千万工程”是“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有效抓手、造福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要让更多的村庄成为充满生机活力和特色魅力的富丽乡村”。他提倡每年办一次现场会,而且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老百姓的口碑”是现场会选点的一条标准。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千万工程”随着群众需求升级而

12、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把那些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一件找出来、解决好,不开空头支票,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金星村,钱塘江源头的一个小山村。从前,村民靠“种种砍砍”为生,山林荒芜,经济落后。自“千万工程”开展以来,金星村逐步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垃圾集中收纳等。到2006年初,金星村已经变为山林茂密、绿树成荫的生态村,成为浙江首批全面小康示范村。2006年8月16日,雨后初霁。习近平在村口对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说:“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将来通过山海协作,空气也能卖钱。”空气怎么卖钱?郑初一一时没明白这番话的含义,但他将这句话牢牢

13、记在了心里。直到十多年后,看到来自上海的游客为了呼吸新鲜空气,专程来到村里住民宿,郑初一这才恍然大悟。“千万工程”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改变的不仅是生态。安且吉兮,浙江安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里诞生。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安吉余村下决心关停了三座石矿、一家水泥厂,村集体经济和百姓收入立刻下滑。老百姓上哪儿去挣钱?村里怎么发展?村民经常向村干部“讨说法”。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来到处在转型十字路口的余村。炎炎夏日,狭小的村委会小会议室里,人们都在等待一个答案。“我从安吉的名字,想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想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想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习近平娓娓道来。他对大家说:“在熊

14、掌与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发展有多种多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天后,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评论文章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从此,在安吉乃至整个浙江出现了百个、千个像余村甚至比余村更美的村庄。“千万工程”开启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拉动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发展链条。20年来,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65元。截至目前,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0年来从2.43缩小到1.90,是全国倍差最小的省区。2018年9月27日,浙江农民迎来了

15、“高光时刻”“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颁奖词评价道:“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2006年3月27日,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文中提到的“两种人”,指的是城市居民和农民两种身份的人。当时的浙江,城乡差距是一个隐忧。人们切身感受到,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这个问题,习近平早在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会上就有着透彻的洞察。他深刻阐释: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形成合理的“城镇乡村”体系,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

16、格局,就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一次调研后,他这样展望:“将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也不是所有人都要生活在城市里,关键是农村的生活质量不差于城市,所有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千万工程”从一开始就将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落脚点,一张蓝图绘到底,跨越20年的坚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在一个走向复兴的14亿多人口的大国,托起了无数农民的共富梦;在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也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风貌;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方面,作出了“人与青山两不负”的选择;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向世界讲述了一个美丽中国的故事,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5年前,“千万工程”15周年之际,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曾说:“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未来中国是什么模样?每个人心里有不同的答案,但答案里一定都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未来,“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最终一定能够实现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