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7497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6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2月 第8卷第3期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李 春(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连云港 222100)【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CE-MRI)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0 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 120 例,均进行 DCE-MRI、多层螺旋 CT(MSCT)检查,以病理组织检查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过病理组织检查,120 例患者中有 87 例恶性,33 例良性;MSCT 检出 93 例恶性,27 例良

2、性;DCE-MRI 检出 85 例恶性,35 例良性;DCE-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 MSCT 检查,其中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E-MRI 检查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准确率明显高于 MSCT(P 0.05),两者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的准确率差异不显著(P 0.05);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正性增强积分(PEI)以及峰值(PV)均低于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 DCE-MRI 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磁共振动态

3、增强扫描成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24)03-0076-03肝脏占位性病变是指肝脏的正常组织中出现了异常的肿物,占据了正常组织的位置。这种病变有占位效应,一般都是块状的1。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对于良性病变,如果小于 5 cm 且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定期观察就可以;如果良性病变大于 5 cm,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来达到治愈的目的2。对于恶性病变,如果是早期的恶性病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来达到治愈的目的;如果是中晚期的恶性病变,手术切除的效果可能不是特别好,此时可以通过化疗或口服靶向药物来延长患者的生命

4、3。所以临床中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现临床中大多使用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进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MSCT 扫描使用 X 射线,因此患者可能会受到辐射暴露4。虽然现在的 CT 设备已经采用了低剂量技术,但长期多次扫描仍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通过注射对比剂来动态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间对比剂分布情况的成像技术。在动态增强扫描中,首先需要注射一种对比剂,在注射对比剂

5、后,通过连续的磁共振扫描,可以观察对比剂在病变和周围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动态增强扫描还可以根据病变的强化方式和程度来判断病变的性质5-6。本文探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 DCE-MRI 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10 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 120 例,均进行 DCE-MRI、MSCT 检查,其中男 75 例,女 45 例,年龄 32 75 岁,平均年龄(56.347.05)岁。纳入标准:(1)均签订知情同意书;(2)临床症状为右上腹部疼痛、肝大、食欲不振;(3)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均为初次检查;(

6、5)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出现认知功能障碍;(2)出现脏器功能障碍;(3)有腹部、胸腰椎手术史。1.2 方法DCE-MRI 检查:使用西门子生产的 GE 3.0T 型号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将双上肢上举在线圈的外部。磁共振平扫:将层距设置为 2 mm、层厚设置为 6 mm 采取 24 层扫描;使用3DHEAST 对患者进行冠状位扫描,层厚设置为 5 mm,使用 25 层扫描。扫描后成像,TR/TE=1 000 ms/75 ms,层数为 24 层,激励 4 次,厚度为 6 mm,层距为 2 mm,扫描完成后可使用相应的技术抑制患者腹部中的脂肪信号,这样可以消

7、除伪影。在扫描完成之后经患者肘正中静脉团注对比剂钆喷酸葡胺(0.1 mmol/kg),将注射速率控制在 2.5 mL/s,注入完成 15 20 s 后对患者进行动脉期扫描,大约 50 60 s 之后采用门脉期扫描,完成3 min 之后再次使用平衡期扫描,5 10 min 之后对患者使用延迟期扫描,序列设置为VIBE-3DT1WI,层数56层,层厚 3 mm,矩阵设置为 288224,FOV 设置为 360 420 mm。MSCT 检查:采用西门子 128 层 64 排螺旋扫描仪对患者的肝部进行增强扫描,将电流设置为 150 mA,管电压为 120 kV,时间 0.8 s,层间隔相 5 mm,对

8、患者高压注射浓度为 300 mg/mL 碘海醇 100 mL,流率设置为3 mL/s;之后采集患者 60 s 的静脉期、25 s 的动脉期、77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2月 第8卷第3期 180 s 延迟期图像。1.3 观察指标(1)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 DCE-MRI 及 MSCT 诊断结果,比较诊断效能;(2)对比不同疾病类型诊断准确率及动态增强参数变化 最大上升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最大下降斜率(maximum slope of decrease,MSD)、正性增强积分(positive enhancement in

9、tegral,PEI)以及峰值(peak value,PV)。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诊断结果经过病理组织检查,120 例患者中有 87 例恶性,33 例良性;MSCT 检出 93 例恶性,27 例良性;DCE-MRI 检出 85 例恶性,35 例良性,见表 1。表 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 单位:例检查方法例数病理结果合计(n=120)恶性(n=87)良性(n=33)MSCT恶性821

10、193良性 52227DCE-MRI恶性83 285良性 431352.2 诊断效能DCE-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MSCT 检查,其中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表 2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n/m)检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MSCT94.25(82/87)66.67(22/33)86.67(104/120)DCE-MRI95.40(83/87)93.94(31/33)95.00(114/120)20.1177.7595.004P0.7320.0050.0252.3 不同疾病类型诊断DCE-MRI 检查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检出率高于 M

11、SCT(P 0.05),两者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 0.05),见表 3。表 3 不同疾病类型诊断结果对比 n(%)检查方法肝脏海绵状血管瘤(n=33)肝转移瘤(n=29)原发性肝癌(n=58)MSCT22(66.67)26(89.66)56(96.55)DCE-MRI31(93.94)27(93.10)56(96.55)27.7590.2190.000P0.0050.2401.0002.4 动态增强参数变化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最大上升斜率(MSI)、最大下降斜率(MSD)、正性增强积分(PEI)以及峰值(PV)均低于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见表 4。表 4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动态增强参数对比(x-s,%)类型例数MSIMSDPEIPV肝脏海绵状血管瘤33261.9468.4741.0516.21192.4549.58401.3438.55肝转移瘤29367.0773.7349.3518.42227.5663.95498.0569.87原发性肝癌58492.4489.3558.3723.45298.5376.38578.4771.33F94.1469.89735.414109.352P 0.001 0.001 0.001 0.0013 讨论肝脏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缺乏特

13、异性。例如,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疲劳、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在很多疾病中都可能出现,因此很难仅凭症状做出准确的诊断。肝脏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复杂,且个体差异大。不同的病因和病情发展阶段可能导致不同的病理变化,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所以在临床诊断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肝脏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类。为了能够针对性治疗,在临床中需要及时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7-9。DCE-MRI 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技术进行动态增强的成像方法,它通过在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对目标器官或组织进行连续的动态扫描,以观察对比剂在目标器官或组织中的分布和变化10。在动态增强扫描成像中,通常使用

14、快速序列进行扫描,以获得对比剂进入目标器官或78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2月 第8卷第3期 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这个曲线可以反映对比剂在目标器官或组织中的分布和扩散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11。本文结果中,MSCT 检出 93 例恶性,27 例良性;DCE-MRI 检出 85 例恶性,35 例良性;DCE-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 MSCT 检查,其中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表明使用 DCE-MRI 检查的准确性明显高于 MSCT。DCE-MRI 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后,通过观察组织对造影剂的摄取和排泄情况,来评

15、估组织血流动力学特征的成像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DCE-MRI 可以提供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相比之下,MSCT 是利用 X射线进行断层扫描的成像技术。虽然 MSCT 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对肝脏微小病变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能力可能不如 DCE-MRI。使用 DCE-MRI 检查原发性肝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的准确率更高,其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E-MRI 利用 MRI 技术观察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获取关于肝癌的多种信息,能够清晰地显示肝癌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和程度;同时,DCE-MR

16、I 还可以评估肝癌的血管生成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12。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DCE-MRI 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微小的肝癌病灶。此外,DCE-MRI 还可以提供血流动力学信息,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风险。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 MSI、MSD、PEI 以及 PV 值均低于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在 MSI、MSD、PEI 以及 PV 值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具体差异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或临床研究结果来确定。MSI 是基因组不稳定的一种表现,可能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存在。肝海绵状血管瘤、肝

17、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的 MSI 值可能因肿瘤的基因组稳定性不同而有所差异。MSD 是指基因组相对稳定,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的 MSD 值也可能因肿瘤的基因组稳定性不同而有所差异13。PEI 是一种评估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可能包括肿瘤的大小、数量、浸润深度等因素。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的PEI值可能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不同而有所差异。PV 值可能与肿瘤的血供有关,也可能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的 PV值可能因肿瘤的血供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疾病的MSI、MSD、PEI 以及 PV 值会有所差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诊断,这样能够

18、避免出现误诊或者漏诊。DCE-MRI 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连续、重复、快速扫描,获取对比剂注入前后的图像,追踪低分子对比剂通过肿瘤血管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来评估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该检查方法可以反映组织血管通透性及局部区域血流灌注等微观功能的信息,这是传统增强扫描无法获得的。DCE-MRI 还能够评估病变、组织、肿瘤血管生成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预测不同脏器肿瘤的生物学进展和临床疗效。综上所述,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 DCE-MRI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可以准确地诊断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 MAHMOUD E A,AHMED A M,IBRAHIM Y M.Mu

19、lti-phas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hemodynamic interchanges in hepatocarcinogenesis J.Egypt J Radiol Nucl Med,2023,54(1):2174-2183.2 吴明玉,胡为俊,陆东海.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与 MRI 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 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0):67-70.3 薛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2):77-79.4 邓和平,张宇,杨学刚,等.光梭径向采

20、集技术在屏气配合欠佳状态下肝脏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J.放射学实践,2023,38(5):631-635.5 孙玮,罗志东,邹茜.磁共振成像平扫及多 b 值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肝脏良恶性占位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6):137-140.6 龚杏红,郑亚军.呼吸训练及心理疏导在肝脏 MR 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1):184-186.7 李婧,姜言梅.肝脏增强 CT 技术与肝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对比 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6):633-635.8 朱文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强化扫描在鉴别肝脏良恶

21、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1,5(21):59-62.9 赵建青.增强 CT 与 MRI 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1):125-127.10 张德龙,京芳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研究 J.上海医药,2021,42(12):30-32.11 江锦赵,邹立秋,张豪,等.Gd-EOB-DTPA动态增强MRI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J.磁共振成像,2021,12(6):66-71.12 于雪萍.MRI 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55-56.13 回瑾,张卓,邱建星.腹部磁共振增强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44(1):163-1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