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9-10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890797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4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19-10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9-10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本文档共10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将课程开发的方法视为“工作分析”的是 A.博比特B.哈罗普C.贾德D.查特斯 正确答案D (2).提出课程是“具体存在的个体”的“活生生的经验”的是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B.存在现象学课程论C.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D.批判课程论 正确答案B (3).下列属于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的是 A.实物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教育性教学D.学案导学 正确答案A (4).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卢梭 正确答案B (5).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的教学设计理论是 A.科学教学论B.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C.行为主义教学设计理论D.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 正确答案B (6).要学会在高二历史课和高二地理课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这种学习经验的组织过程是 A.纵向组织B.横向组织C.圆圈组织D.三角组织 正确答案B (7).先行组织者策略常见于 A.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B.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 C.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D.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 正确答案B (8).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目中的教育目标是 A.学习成绩提高B.安度生活C.自我实现D.参与政治生活 正确答案C (9).学生能够理解交流内容中所包含的文字信息的目标行为或者反应。这一目标领域属于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D.知识领域 正确答案A (10).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是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C (11).目标问题是学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其中,认为学校教育主要包括“训练”、“教学”和“引导”三个过程的教育家是 A.布卢姆B.斯腾豪斯C.艾斯纳D.彼得斯 正确答案B (12).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被称为 A.课程目标B.课程选择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正确答案B (13).教学对话的范型是 A.基础教养术B.自然教育论C.精神助产术D.发生认知学 正确答案C (14).教师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是 A.示范B.呈示C.展示D.口述 正确答案D (15).适合于“集体思维过程”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发现教学法B.提示型教学法C.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法D.自主型教学法 正确答案C (16).在下列课程类型中,古希腊、古罗马学校中的“七艺”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综合课程 正确答案A (17).以开发、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的课程是 A.校本课程B.经验课程C.学科课程D.地方课程 正确答案B (18).教学论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杜威D.福禄倍尔 正确答案C (19).下列不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课程形态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活动课程 正确答案D (20).杜威提出的“附带学习”从实质上来说就是 A.正式课程B.显性课程C.隐性课程D.实际课程 正确答案C (21).下列不属于微观层面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同步学习B.班级授课C.分组学习D.个别学习 正确答案B (22).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被称之为 A.运作的课程B.理解的课程C.理想的课程D.正式的课程 正确答案D (23).“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种观点属于课程实施取向中的 A.创生取向B.忠实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消费取向 正确答案A (24).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其中,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 A.评价关注的焦点B.评价的作用性质C.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D.评价的方法 正确答案C (25).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这种评价是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 正确答案B (2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是 A.会话B.协作C.意义建构D.情境 正确答案D (27).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这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 A.情境教学B.随机访问教学C.支架式教学D.合作式教学 正确答案A (28).随机访问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主义理论C.认知统觉理论D.认知弹性理论 正确答案D (29).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从本质上支配其的是 A.技术理性B.解放理性C.实践理性D.变革理性 正确答案A (30).下列属于课程忠实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基本特征的是 A.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 B.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 C.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 D.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正确答案A (31).简述发现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1、发现学习的涵义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2、特征:(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2)注重直觉思维(3)注重内部动机(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32).简述普遍性目标存在的缺陷。 普遍性目标存在的缺陷:这种目标取向所给出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而不是具体的目标菜单,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对这些目标创造性地作出解释,以适应各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这类目标在逻辑上往往不够彻底,不够完整,往往以教条的形式出现,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33).简述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问”,应符合的基本要求。 恰当提问的三点基本要求:⑴再现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⑵目标明确,内容清楚;⑶机智提问,富有艺术性。 (34).简述经验课程论的三种典型理论形态。 经验课程论的三种典型理论形态:⑴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有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齐、德国福禄贝尔。⑵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是杜威。⑶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35).简述班级授课组织的基本特征。 班级授课组织四个基本特征:⑴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⑵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⑶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⑷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 (36).请论述程序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意义。 1、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1)积极反应原则,(2)小步子原则,(3)即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2、意义:(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催生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并影响了世界教学改革运动。它不仅促进了学习理论的科学化,加速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这在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改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仍极具启发意义。(2)斯金纳的教学主张,如重视教学的个别化问题、重视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积极反应原则与自定步调原则,这些主张客观上为学习者的人格独立与自由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习者人格的发展。 (37).请谈谈您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认识。 1.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2.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的依据。 3、两者的区别:(1)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2)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对教育效果的判断;(3)形成性评价更多地强调评价的改进功能和导向功能;(4)总结性评价更多与分等鉴定、做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做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等相关。 (38).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夸美纽斯在其“泛智课程”思想中构建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比如,在他的出生至6岁这个阶段的“母育学校”里,就开设了20种科目形而上学基础、物理学基础、光学初步、天文学入门、地理学初步、编年史基础、历史入门、算术初步观念、文法学、修辞学入门、文学、音乐初步、经济学基础等,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他的身上。”材料2:赫尔巴特认为应当培养人的“六种兴趣”,根据这“六种兴趣”设置相应的课程。第一种兴趣是“经验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这些科目为了使学生获得自然的知识。第二种兴趣是“思辨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数学、逻辑学、文法等,这些科目指向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种兴趣是“审美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图画、音乐、文学等,这些科目指向于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感。第四种兴趣是“同情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国语、外国语等,这些科目旨在培养友爱、谅解的精神。第五种兴趣是“社会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有公民、历史、政治、法律等,这些科目旨在培养群体合作精神。第六种兴趣是“宗教的兴趣”,适应这种兴趣的科目是神学。材料3: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斯宾塞将“完美生活”分为五个领域,相应地,其课程体系也就由五个部分所构成。第一部分是生理学、解剖学。第二部分是读、写、算,以及逻辑学、几何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第三部分是心理学、教育学。第四部分是历史、社会学,这是合理地调节自己行为所必须的知识。第五部分是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这是了解和欣赏自然、文化、艺术的知识。从课程类型的分类来看,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种课程类型?请结合材料,谈谈您对这种课程类型的认识。 1、三则材料分别提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课程”说、赫尔巴特的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和斯宾塞的功利主义理论课程,他们的理论思想体现的是学科课程。2、学科课程的涵义:以文化知识(学科,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指示组织为学科。3、学科课程的类型有:(1)科目本为课程:由各自具有的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材料中提到的属于科目本位课程的四种思想形态中的三种。(2)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这种课程形态是课程内容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学术性,结构性,专门性。(3)综合学科课程,是把两门或多门以上的学科整合起来,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它可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等。4、学科课程的特征:⑴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⑵课程组织循着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5、学科课程的优点与缺陷。优点主要有:⑴有助于系统传授人类文化遗产;⑵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⑶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缺陷主要有:⑴学科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⑵容易导致忽略火热的当代社会的现实需要;⑶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⑷变革起来难度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