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当代农业发展规划() 在工业化、城乡化进一步发展中同步推动农业当代化,是“十二五”时期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呈当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长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规定。为贯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引全国“十二五”当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呈当代农业重要机遇期。(一)发呈当代农业基本更加坚实。党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所有工作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
2、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长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老式农业向当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持续八年增产、产量持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分,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构造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明显改进,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获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持续八年增幅超过6%。通过近年努力,国内农业发展获得了长足进步,农业当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
3、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呈当代农业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呈当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乡化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迅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老式农业提供了当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乡化加速推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都市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实行,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辽阔空间。二是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随着国内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当代农业发展物质基本更加牢固。三是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低
4、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当代农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四是外部环境将更加优化。全党全社会关怀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动当代农业发展新局面,广大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三)发呈当代农业规定更加迫切。国外经验表白,在工业化、城乡化迅速推动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风险,必要倍加注重农业当代化与工业化、城乡化同步推动和协调发展。当前,国内工业化、城乡化迅速发展,但农业当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基本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问题更加凸显;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
5、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偏低矛盾较为突出;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极为艰巨;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限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依然明显;全球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加深,国内当代农业发展面临更多外部不拟定性。 “十二五”时期,必要爱惜、抓住、用好难得历史机遇,坚持用当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当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当代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用当代经营方式推动农业,用当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
6、瓶颈制约,努力摸索出一条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农业当代化道路。二、指引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的(一)指引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在工业化、城乡化进一步发展中同步推动农业当代化规定,坚持走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农业当代化道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和增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重要目的,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增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原则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完善当代农业产业体系,
7、提高农业当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当代化建设提供具备决定性意义基本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农业基本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供应稳定、储备充分、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前提下,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坚决防止以发呈当代农业为名逼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化土地农业用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
8、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重要依托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加。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勉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动当代农业发展。 坚持分类指引、重点突破、梯次推动。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因地制宜地采用有选取、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重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勉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农业当代化,推动其她地区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农业当代化水平。(三)发展目的。 到,当代农业建设获得明显进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农业构造更加合
9、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运用率明显提高,东部沿海、大都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当代化。 展望,当代农业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应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新格局,重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当代化。专栏:“十二五”当代农业发展重要指标类别指标年均增长(%)农产品供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亿亩)棉花总产量(万吨)油料总产量(万吨)糖料总产量(万吨)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总产量(万吨)奶类总产量(万吨)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10、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5.016.4859632301792627633748537394.85.416.07003500140008500290050006000963.271.623.121.410.975.932.231.2农业构造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309.31.736102.260.70.5农业物质装备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运用系数农机总动力(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0.59.2520.53106040000.031.688农业科技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村实用人才总
11、量(万人)5282055130036.8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量(亿户)奶牛规模化养殖(年存栏100头以上)比重(%)生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500头以上)比重(%)1.0728351.338503.971015农业生态环境适当农户沼气普及率(%)农作物秸秆综合运用率(%)3370.25080179.8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农林牧渔业增长值年均增长率(%)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9198310540007注:1. 内为五年合计数;2. 820万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底数; 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按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三、重点任务 从加快转变
12、农业发展方式核心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当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八个方面建设。 (一)完善当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构造,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行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积极推动南方稻区“单改双”,扩大东北优势区粳稻种植面积,稳步推动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当区“籼改粳”。稳定小麦面积,发展优质专用品种。稳定增长玉米播种面积,积极恢复和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积极开发和选育马铃薯优质专用高产品种,提高脱毒种薯供应能力。继续加强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13、建设,稳定发展油糖生产,多油并举稳定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基本满足国内棉花消费需求,实现糖料基本自给。 积极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扩大大中都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建设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等国家南菜北运重点生产基地。推动苹果、柑橘等优势园艺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和蛋禽,加快发展肉禽和奶牛,稳定增长水产品养殖总量,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加强重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都市郊区集中。启动实行农产品加工提高工程,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
14、组织化限度,哺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大型加工和流通公司集团。强化流通基本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优势产区当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冷链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动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贯彻鲜活农产品运送“绿色通道”政策,减少农产品流通成本。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 (二)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确农业科技公共性、基本性、社会性地位,加强基本性、前沿性、公益性重大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当代农业发展全局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国际合伙。改进农业
15、科研条件,调节优化农业科研布局,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当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大力发呈当代农作物种业。整合种业资源,哺育一批具备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原则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当代种业集团。构建以产业为主导、公司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当代种业体系,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公司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
16、和市场监管能力。实行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哺育重大专项,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加快优质超级稻、专用小麦、高油大豆、耐密玉米、双低油菜、杂交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新品种推广,加强小麦“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水稻大棚和工厂化育秧、玉米地膜覆盖、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甘蔗健康种苗、机械化深松整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运用、迅速诊断检测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核心技术集成应用。推动联合育种,加快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进程。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规模开展高产创立,在有条件地区实行整乡整
17、县(场)推动,力求实现优势产区和重要品种全覆盖。大力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当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 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以实行当代农业人才支撑筹划为抓手,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环绕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社会管理和涉农公司用工等需求,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行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哺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先进人才投身当代农业建设,勉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三)改
18、进农业基本设施和装备条件。 大规模开展高原则农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动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原则农田。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开展农田整治,完善机耕道、农田防护林等设施,推广土壤有机质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肥地力技术。完善高原则农田建后管护支持政策和制度,延长各类设施使用年限,保证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持续稳定提高。改进养殖业生产条件。加速哺育一大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和谐当代化养殖场。加快实行畜
19、禽良种工程,支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社区)开展原则化改造和建设。加大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和川西北等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建设投入,加快草原围栏、棚圈和牧区水利建设,配套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健全水产原良种体系,开展池塘原则化改造,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渔港和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全面贯彻农机具购买补贴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先进合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农业机械研发推广,优化农机装备构造。加快推动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机械化,重点突破棉花、油菜、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积极推动养殖业、园艺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农用航空。加快实行保护性耕
20、作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支持农用工业发展,提高大型农机具和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生产水平。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合理、原则适度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开展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源高效运用等重大技术研发应用,强化气象灾害、草原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快国家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和重点地区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工程建设。加强种子、饲草料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条件建设,推广相应生产技术和防灾减灾办法,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四)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动农业原则化。以农兽药
21、残留原则为重点,加快健全农业原则体系。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履行统一原则、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集中创立一批园艺作物原则园、畜禽养殖原则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国家级农业原则化整建制推动示范县(场)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国家、省、市(地)、县(场)四级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健全检查检测体系。建立协调配合、检打联动、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实行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
22、管理。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公司建立诚信制度。 (五)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发展综合性政策,启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选取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龙头公司予以重点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龙头公司集群发展。引导龙头公司采用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公司集团,支持龙头公司跨区域经营,提高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勉励龙头公司采用参股、合伙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强化农民专业合伙社组织带
23、动能力。广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原则化生产,实行品牌化经营。加大合伙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加强合伙社辅导员队伍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伙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店、大公司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勉励农民专业合伙社开展信用合伙,在自愿基本上组建联合社,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扶持合伙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发展各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本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各种形式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哺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严格规范
24、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伙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实行“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六)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改进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创新运营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大力履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力求在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和应急解决机制,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努力减轻人畜共患病危害。 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哺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公司等各类社会化服
25、务主体,提高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合法权益。 (七)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保。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继续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保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科学保护和合理运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增效农业,继续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坚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履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实行草原保护重大工程。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强化水生生态修复和建设。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勉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
26、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运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解决运用,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重要原料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哺育门类丰富、层次齐全综合运用产业,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运用长效机制。继续实行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动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大力推动农业节能减排。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型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裁减报废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加快老旧渔船更新改造,推动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方式,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创立国家当代农业
27、示范区。 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高原则、高起点、高水平创立300个左右国家当代农业示范区。以粮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及某些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大示范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哺育主导产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强化物质装备,培养新型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大力增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原则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当代农业发展典型和样板。 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摸索具备区域特色、顺应当代农业发展规律建设模式。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带动周边地区当代农业加快发展。引导各地借鉴示范区发呈当代农业好做法和好经验,推动创立不同层次、特色鲜明当代农业示范区,扩大示
28、范带动范畴,形成各级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良好格局。四、重点区域 综合考虑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基本等因素,按照分类指引、突出重点、梯次推动思路,以“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为核心,着力建设重点推动、率先实现和稳步发展三类区域,引领全国当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重点推动区域。涉及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新疆等“七区二十三带”重要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水土资源匹配,农业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农业生产条件具备良好基本,是国内粮食生产核心区和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水果、蚕茧等其她农产品主产区,承担着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主体功
29、能。加快推动该区域当代农业建设,事关全国农业当代化进程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粮食生产核心区。重要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拟定24个省(区、市)80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场)。“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该区域粮食安全基本保障作用,调动各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以建设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优势产业带为重点,进一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原则农田建设,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大力开展高产创立和科技指引服务,推广防灾减灾增产核心技术,加快选育应用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当代化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业,完善粮食仓储运送设施,引导龙头公司向
30、优势产区集聚,增进就地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其她重要农产品优势区。重要指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拟定棉花、油菜、甘蔗、天然橡胶、苹果、柑橘、马铃薯、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出口水产品等12种农产品优势区,以及蔬菜、蚕茧等农产品生产主体区域。“十二五”期间,以建设区域内各类农产品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推动规模化种养、原则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资源运用率和加工转化率。继续巩固棉油糖、水果和蔬菜等产品供应保障地位,着力强化技术装备支撑,突破瓶颈制约,提高当代化生产水平。继续巩固生猪、牛奶等大宗畜产品供应保障区主体地位,强化出口水产品生产基地功能,加快当
31、代养殖业发展。 (二)率先实现区域。涉及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以外直辖市、省会都市等大都市郊区和大型集团化垦区。该区域交通、区位、市场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资本、技术等当代化生产要素集约化限度高,是国内集约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和多功能农业发展较好地区。加快该区域当代农业建设,对于引领全国当代农业加快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东部沿海先导农业区。重要指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保持耕地面积不减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为重点高效农业、精品农业、
32、外向型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摸索公司化、集团化发展模式,大力推动原则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信息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大都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重要指沿海地区以外直辖市、省会都市等大都市郊区。“十二五”期间,统筹推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合理拟定大都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园艺产业和畜禽水产业,提高大都市“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在稳定都市副食品供应保障能力基本上,进一步挖掘农业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各种功能,提高农业效益,增长农民收入。 农垦规模化农业区。重要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等19个大型集团
33、化垦区。“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规模优势,全面推动机械化、原则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农田基本设施和当代农业装备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商品粮供应重点保障区,建设天然橡胶、棉花、糖料、牛奶、种子等大型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垦区当代农业发展水平,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并在农业“走出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稳步发展区域。重要指草原生态经济区,涉及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原地区,涉及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3个省(区)。加快该区域当代农业建设,对于保障全国生态安全具备不可代替战略作用。“十二五”期间,牢固树立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基本方针,加强草原生态环保和建设,
34、稳步推动退牧还草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强以节水灌溉饲草地为重点牧区水利建设,建立草原增长碳汇和生态补偿机制。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布局和畜群构造,提高科学饲养和经营水平,加强农牧互补、牧养结合,增进草畜平衡,发展生态畜牧业。五、重大工程 环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核心、最薄弱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行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实当代农业发展物质基本。 (一)旱涝保收高原则农田建设工程。完善田间灌排沟渠及机井、节水、小型集雨蓄水、积肥设施、机耕道路及桥涵、农田林网等方面基本设施。开展土地平整,贯彻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办法,加快先进合用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新建旱涝保收高原则农田4亿亩。(二)新增千
3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在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市、区、场)统筹实行水源和渠系工程、田间工程、良种繁育、防灾减灾、仓储物流和粮食加工等工程,逐渐建设成为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仓储条件配套、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 (三)棉油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加强新疆、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强化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和黄淮海地区花生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南方甘蔗和北方甜菜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改进田间基本设施、良种科研繁育设施等生产条件。 (四)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加强园艺作物原则园建设,扩大畜禽原则化规模养殖场(社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规模,强化质量安全办法。建设
36、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引导建设优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五)当代种业工程。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保存体系,建设动植物基因信息库,研发生物育种技术,建立转基因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国家级农作物育制种基地,完善农作物品种实验和种子检测设施条件。支持畜禽育种场、原良种场、种公畜站、新品种哺育场建设。建设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和原良种场。 (六)渔政渔港建设工程。改扩建或新建一批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二级渔港、避风锚地和内陆重点渔港,建设一批大型渔政船,加强渔政基地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渔政执法能力。 (七)动植物保护工程。健全六级动物疫病防控体
37、系,健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四级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防控体系,完善监测、防控、监管等设施设备。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检测能力建设工程。改扩建检查检测实验室,建设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补充建设一批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全方位建设市(地)级综合质检中心和县(场)级综合质检站,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预警平台。 (九)乡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在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基本上,按照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填平补齐、因地制宜、原则恰当原则,改进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控、农产品检查检测、农民培训等设施设备条件。 (十
38、)农业机械化推动工程。重点支持农民、农民专业合伙社购买大型复式和高性能农机具,加大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收集打捆机具配套支持力度,改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实验鉴定等公共服务机构条件,完善农业、气象等方面航空站和作业起降点基本设施,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十一)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共享化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网络化信息服务支持系统,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 (十二)农村沼气工程。加快户用沼气、养殖社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完善沼气服务和科技支撑体系。(十三)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大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实行力度,加强京
39、津风沙源区草地治理,继续加强三江源等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开展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南方草地综合治理,加快实行游牧民定居工程。改良草原3亿亩,人工种草1.5亿亩。 (十四)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改进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设施条件,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伙社、农业龙头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中经营和管理骨干、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营销大户经营管理培训,加强对种养能手、农机手、农民信息员和涉农公司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六、保障办法 在工业化、城乡化进一步发展中同步推动农业当代化任务十分艰巨,必要从国内国情和农业发展实际出发,突出重点,
40、加大投入,强化办法,综合施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为当代农业建设获得明显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长、比例稳步提高规定,不断增长“三农”投入。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所有用于农业。严格按照关于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所有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顿规定。积极推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原则农田建设。继续增长当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
41、,充分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县域内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取存款重要用于本地发放贷款政策,贯彻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农业中长期贷款,加强考核评价。完善农民专业合伙社管理办法,支持其开展信用合伙,贯彻农民专业合伙社和农村金融关于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扩大农村担保品范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摸索完善财政支持下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引导社会资本
42、投入农业。各部门要积极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长资金时切实向农业农村倾斜。积极推动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互换关系,勉励和增进工业与都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备。进一步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参加农业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积极性。通过组织动员和政策引导等各种途径,勉励各种社会力量与乡村结对帮扶,参加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新格局。 (二)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强化农业补贴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导向作用,建立农业补贴政策后评估机制,完善补贴办法,增强补贴实效。继续实行种粮直补。贯彻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节机制。研究逐渐
43、扩大良种补贴品种和范畴,扩大马铃薯原种和花生良种繁育补贴规模;扩大生猪、奶牛、肉牛、牦牛、绵羊、山羊等良种补贴规模。扩大农机具购买补贴规模,加大农机化薄弱环节生产机械补贴力度。加大动物强制免疫补贴力度,研究将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和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纳入免疫补贴范畴。逐渐完善农业生产核心技术应用与服务支持政策,大幅度增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核心技术良法补贴。坚持和完善渔用柴油补贴政策。继续实行农业种子种苗种畜种禽免税进口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农业生产奖补制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中央财政对粮食、油料生产大县转移支付水平,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力度,规范粮食主产县涉农投资项目地方资
44、金配套,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稳步提高粮食主产区县级人均财力水平。全面实行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奖励政策。扩大草原生态保护、面源污染防控生态奖补范畴和规模,摸索实行生物农药、低毒农药使用补贴政策。研究建立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报废回收制度,摸索实行报废更新补贴。 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支持力度。完善当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继续实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哺育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农业重大科研项目;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加大国家重点基本研究发展筹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筹划、国家科技支撑筹划等在农业领域实行力度,选取某些农业科研院所予以稳定支持。将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
45、、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工作经费,实当前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所有乡镇;启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特设岗位筹划。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解决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补贴政策。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立、园艺作物和畜牧水产养殖产品原则化创立以及农业原则化示范县项目规模。继续向农民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扩大土壤有机质提高项目实行范畴和规模。继续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46、力度,对大学生涉农创业按规定予以有关政策扶持。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农产品暂时收储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吞吐和调节机制,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发挥骨干公司稳定市场作用。继续加强生猪、蔬菜等重要“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生猪、棉花、食糖、边销茶等调控预案,制定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摸索建立以目的价格为核心反周期补贴制度。 (三)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增进农业对外合伙。提高农业“引进来”质量和水平。借助多双边和区域合伙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交流合伙,加大引资引智力度,提高农业运用外资水平。继续用好国外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先进合
47、用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和吸取力度。充分运用政府间合伙交流平台,拓宽农业“走出去”渠道。 加强农产品国际贸易。强化多双边和区域农业磋商谈判和贸易增进,做好涉农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工作。进一步强化贸易增进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支持行业协会为公司维护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损害监测预警机制。运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关办法,灵活有效调控农产品进出口。 (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推动种业、农垦等方面改革。加强对国家当代农业示范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实验区工作指引和支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公司,制定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勉励政策,贯彻和完善关于税收政策。统筹城乡基本设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