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聚集理论综述目前产业集聚在社会生产和实践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创新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更能,现在国际上诸多政策的制定已经将产业集聚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或者目标。产业集群(有时被成为产业集聚或产业簇群)是产生聚集经济的表现形式,由相关联的产业为赢得竞争优势,通过协同定位在特定空间集聚形成,集聚的空间为新产业区。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都是高新技术的产业集聚形态。早在一个世纪之前,马歇尔便阐述了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由此,学术界对产业集聚理论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愈加深入
2、的研究。一、 马歇尔的外部性区位集聚 马歇尔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人,于1890年发表了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亚当斯密国富论、李嘉图税赋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马歇尔主要是通过对工业组织生产要素的研究表明企业区位聚集的原因分别是: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效应。即企业为了追求外部的规模经济达进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而产生集聚。二、 韦伯的工业区位聚集19世纪中叶,西欧机器大生产空前发展。在此背景下,阿尔弗雷德韦伯是德国著名经济学家、近代工业区位论创始人,韦伯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从经济区位的角度上,解释了工业区位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依
3、据,给世界区位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韦伯首先提出了决定工业区位的最小成本理论,解释了工业在区位选择中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利益成本的节约,这一基本理论时至今日依然对产业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韦伯第一次提出了“区位因子”的概念,系统地阐述了决定工厂最有位置的因子是运费指向、劳动力指向、聚集因素,并且提出了衡量这些区位因子的基本公式和标准,对于工业的区位选择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韦伯的理论离开了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因素,单纯从资源的角度上研究工业布局,与现实中的工业布局有一定的差距。三、 胡佛的产业聚集最佳规模论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在1948年发表的经济活动的区位中,从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对产业
4、集群进行了研究,通过把运输成本细化,修正了韦伯的理论,提出了重点区位论和转运点区位论,并认为产业集群是具有“集聚体”规模效益的企业群体,聚集的主要原因是内在的规模报酬、本地化经济和都市化经济。胡佛的主要贡献是指出了产业聚集存在一个最佳的规模,即如果集聚的企业太少、集聚的规模太小,就达不到聚集产生的最佳外部经济;如果聚集的企业太多,则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聚集的整体效益反而下降。四、 波特的产业群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在其研究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产业集聚的概念,认为一个国家的优势产业往往在地理上产生集聚。波特提出了“产业群”,他认为企业集群是在特定
5、区域的,在业务上互相联系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包括提供零件的上游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属于其他产业的企业。波特主要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说明产业集聚,他认为,企业之所以形成产业群,就是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而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而这四大因素的两个变数就是市场和政府。波特的理论将产业群落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从理论基础上推动了市场经济中的产业集聚。五、 克鲁格曼的地理聚集论 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表人,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研究国际贸理论中发现,受报酬
6、递增作用影响的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产生贸易的一个独立原因,即贸易的优势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有规模收益递增。克鲁格曼首先将空间的观念引入了规范的经济学研究中,他认为决定产业聚集的三大基石是: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运输成本。详细来说就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累积效应导致了产业聚集的自我强化,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进一步强化了产业聚集,运输成本的最小化进一步推动产业聚集。西方学者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十分的深入透彻,然而他们主要着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集聚的研究,与中国中小企业的集群北京有所差异。对于产业集群的现象,我国学术界也开始了高度的关注。中国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结合中国现有的产业经济形式,从聚集经济、专业
7、化分工、知识溢出等角度分析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益及创新体系的形成过程等。仇保兴揭示了小企业集群的内涵问题,认为小企业集群是由众多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并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聚集而建立起来的产业组织。车维汉提出了产业集聚效果的新内容,一是存在更细致且灵活的分工,二是企业间相互接触的利益,三是如果磁场一样的有利于企业家创业氛围的形成。石培哲归纳了中国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认为资源禀赋是最初诱因,人力资源是推动力量,交易成本的降低是市场决定因素,创新网络经济的形成是制度保证。上述理论的共同点都是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入手分析外部性产生的机制,以及外部性对产业集聚区内相关企业的影响。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分工格局的持续演进背景中,我们发现了长期持续高增正的显著特征,即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以及产业机构优化具有同一性。直接的现实意义就是维持快速增长态势的因素较为明显地依赖于以区位和要素禀赋为特征的区域外生比较优势。然而实践证明外省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拉动或者投资推动型的经济增长都是难以长期持续的。因此,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讲外生优势转化为经济的内生优势。即依靠产业集聚,优化产业机构,从而是经济增长内生化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自然选择。可见,产业集聚的研究对于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