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 题:01填空题:0102A01.一种完整尺寸涉及 、和 。0102A02.可见轮廓线用 线绘制;不可见轮廓线用 线绘制。0102A03.轴线(中心线)用 线绘制;断裂边界线用 线绘制。0102A04.比例是指 之比。0102A05.机件真实大小应以 根据,与图形大小及绘图精确度无关。0102A06.绘制圆对称中心线时,圆心应是 相交。0102A07.整圆或不不大于半圆圆弧标注 尺寸,并在数字前面加注符号 。0102A08.圆弧半径尺寸应标注在 投影上。0102A09.等于半圆圆弧标注 尺寸,符号是 。0102A10.平面图形尺寸有 、。0102A11.假想轮廓线用 线绘用。0102A12.
2、放大比例是指 。0102A13.缩小比例是指 。0102A14.原值比例是指 。0102A15.斜度是指 。0102A16.锥度是指 。0102A17.丁字尺工作面是用来画 线。0102A18.斜度符号是 ,锥度符号是 。0102A19.圆弧连接是把 和另一线段(直线或圆弧) 。0102A20.平面图形线段分为 、。0102A21.具备定形尺寸而无定位尺寸线段叫 。0102A22.图样中书写文字、数字、字母都必要做到 、。0102A23.中文应采用 ,并写成 。0102A24.在同一图样中,同类相应线宽度 。0102A25.尺寸线终端形式有 和 。0102A26.尺寸界线表达尺寸 、位置。01
3、02A27.EQA含义是 。0102A28.C2含义是 。0102A29.尺寸线用 绘制,不能用 代替。0102A30.标注尺寸数字时,垂直尺寸数字字头 ,水平尺寸数字字头 。0103A01.投影法分为 和 。0103A02.平行投影法分为 和 。0103A03.直角三角形法中涉及要素有 、。0103A04.两投影面体系是由互相垂直 面和 面构成。0103A05.在点投影图中,点水平投影与正面投影连线 。0103A06.点面投影到X轴距离等于空间点到 距离。0103A07.空间点到正面距离等于水平投影到 距离。0103A08.三投影面体系有 、投影面。0103A09.点水平投影坐标有 和 ;正
4、面投影坐标有 和 。0103A10.当空间两点处在对某投影面同一条投影线上时,这两点在该投影面上投影就会 。0103A11.直线相对于投影面有 线、线、线。0103A12.直线上点投影依然在 。0103A13.直线上点投影分割直线投影 。0103A14.平面表达办法有 和 。0103A15.平面迹线是指 。0103A16.互相垂直两直线要在投影面上反映直角唯一条件是 。0103A17.两平行直线投影性质是 。0103A18.两相交直线投影特点是 。0103A19.点在平面内几何条件是 。0103A20.直线上两点在一平面内,它一定是 直线。0103A21.始终线垂直于平面内正平线和水平线,则直
5、线 该平面。0103A22.正平线正面投影反映 及 、水平投影 。0103A23.求线段实长可 法,也可用 。0103A24.平行投影法中档比性质是反映点分线段之比等于其 。0103A25.重影点坐标具备两个 坐标值。0103A26.鉴别重影点可见性时,坐标值 点可见,坐标值点 不可见。0103A27.投影反映实形有 线和 面。0103A28.标注尺寸数字时,垂直尺寸数字应在尺寸线 。0103A29.标注尺寸数字时,水平尺寸数字应在尺寸线 。0103A30.不可见轮廓线应画 ,粗度为粗实线 。0104A01.不在圆柱同一素线上两点间距离以 线为最短。0104A02.绘制对称中心线或轴线时,首末
6、两端应是 。0104A03.平面立体是 。0104A04.曲面立体是 。0104A05.截交线是 。0104A06.相贯线是 。0104A07.各棱线互相平行立体叫 。0104A08.回转面是由 绕着而 形成。0104A09.回转面上任一位置母线称为 。0104A10.纬圆是母线上任意一点绕着 。0104A11.截交线是 共有线。0104A12.圆柱截交线形状分为 、。0104A13.圆锥截交线形状分为 、。0104A14.球截交线形状为 。0104A15.相贯线形状是 ,特殊状况下是 或 。0104A16.求截交线和相贯线普通办法是采用 。同类图线宽度应 。0104A17.当圆柱体轴线是铅垂
7、线时,水平投影则 。0104A18.当圆锥体轴线是侧垂线,圆锥面上所有点在 全可见。0104A19.球水平投影中, 是转向轮廓线,表白 可见。0104A20.辅助平面法中辅助平面应选取投影面 。0105A01.三视图投影规律是 。0105A02.主视图反映物体尺寸 和 。0105A03.左视图反映物体尺寸 和 。0105A04.组合体组合方式有 、。0105A05.画图和看图基本办法是 。0105A06.组合体尺寸标注规定是 、。0105A07.组合体三视图主视图选取原则是 和 。0105A08.尺寸基准是 。0105A09.图样中所标注尺寸,以 为单位时,可 标注单位代号或名称。0105A1
8、0.机件尺寸,应标注在 图形上。0106A01.轴测投影图分类有 和 。0106A02.定位尺寸是 尺寸。0106A03.机件尺寸,应标注在 图形上。0106A04.定形尺寸是 尺寸。0106A05.直线与平面相对位置有 和 。0106A06.换面法中新投影面必要 原投影体系中一种投影面。0106A07.换面法中,点新投影到新投影轴距离 等于旧投影到旧投影轴距离。0106A08.把普通位置直线变换为投影面平行线时要通过 次变换。0106A09.把普通位置平面变换为投影面平行面时要通过 次变换。0106A10.图样中所标注尺寸,以 为单位时,可 标注单位代号或名称。02 判断题0202A01 判
9、断空间几何元素相对位置关系0202A02 判断空间几何元素相对位置关系0202A03 判断空间几何元素相对位置关系0202A04 判断空间几何元素相对位置关系0202A05 写出下列各平面名称0202A06 写出下列各平面名称0202A07 写出下列各平面名称0202A08 写出下列各平面名称0202A09 写出下列各平面名称0202A10 判断直线ABCD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0202A11 判断直线AB、CD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0202A12 判断直线ABCD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0202A13 判断直线ABCD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0202A14 判断并填写两直
10、线相对位置0202A15 判断并填写两直线相对位置0202A16 依照直线两面投影,判断其对投影面位置,画出第三投影0202A17 依照直线两面投影,判断其对投影面位置,画出第三投影0202A18 依照直线两面投影,判断其对投影面位置,画出第三投影0202A19 依照直线两面投影,判断其对投影面位置,画出第三投影0202A20 按各平面对投影面相对位置,填写它们名称和倾角0202A21 按各平面对投影面相对位置,填写它们名称和倾角0202A22 按各平面对投影面相对位置,填写它们名称和倾角0202A23 判断下列直线对投影面相对位置,并填写名称0202A24 判断下列直线对投影面相对位置,并填
11、写名称0202A25 判断直线AB、CD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0202A26 判断直线AB、CD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0202A27 判断直线AB、CD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0202A28 判断直线ABCD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0202A29 判断下列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互相位置关系(平行、垂直或倾斜)0202A30 判断下列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互相位置关系(平行、垂直或倾斜)0202A31 判断下列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互相位置关系(平行、垂直或倾斜) 0202A32 判断下列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互相位置关系(平行、垂直或倾斜)0202A33 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
12、(平行、相交、垂直相交、交叉、垂直交叉)0202A34 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相交、交叉、垂直交叉)0202A35 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相交、交叉、垂直交叉)0202A36 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相交、交叉、垂直交叉)0202A37 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相交、交叉、垂直交叉)0202A38 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相交、交叉、垂直交叉)0202A39 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相交、交叉、垂直交叉)0202A40 判断两直线相对位置(平行、相交、垂直相交、交叉、垂直交叉)0202A41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
13、置(提示:可先作图)0202A42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置(提示:可先作图)0202A43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置(提示:可先作图)0202A44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置(提示:可先作图)0202A45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置0202A46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置0202A47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置0202A48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置0202A49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置0202A50 判断AB与CD两直线相对位置0202B01 判断下列点C与否在直线AB上0202B02判断下列点C与否在直线AB上0202B03判断下列点C与否在直线AB上0
14、202B04判断下列点C与否在直线AB上0202B05判断下列各图中点、线与否在平面上0202B06判断下列各图中点、线与否在平面上0202B07判断下列各图中点、线与否在平面上0202B08判断点K与否在直线CD上0202B09判断点K与否在直线或平面上0202B10判断点K与否在直线或平面上0202B11判断点K与否在直线或平面上0202B12判断点K与否在直线或平面上0202B13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上0202B14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上0202B15阐明三棱锥上直线AB、AC是何种位置直线0202B16阐明三棱锥上直线SA、SB是何种位置直线0202B17不作图判断下列平面相对投影面位置0
15、202B18试判断直线与平面ABC与否平行0202B19在AB、CD上作对正面投影重影点E、F和对侧面重影点M、N三面投影,并判断可见性0202B20作图判断E、F与否垂直AB、CD平面0202B21作图判断两平面AB、CD和KL、MN与否互相平行0202B22判断ABC与DEF与否平行0202B23判断三直线1、2、3相对位置0202B24不作图判断下列平面是什么平面0202B25试判断两平面与否垂直0202B26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是平行还是相交,若相交求出交点或交线,并判断可见性。0202B27 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是平行还是相交,若相交求出交点或交线,并判断可见性。020
16、2B28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是平行还是相交,若相交求出交点或交线,并判断可见性。0202B29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是平行还是相交,若相交求出交点或交线,并判断可见性。0202B30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与否垂直,求出交点或交线,并判断可见性0202B31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与否垂直,求出交点或交线,并判断可见性。0202B32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与否垂直,求出交点或交线,并判断可见性0202B33判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与否垂直,求出交点或交线,并判断可见性0202B34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上0202B35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上0202B36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上020
17、2B37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ABCD上0202B38作图判断点K与否在直线AB上,已知点M在直线AB上,试画出m0202B39作图判断点A、B、C、D与否在同一平面上0202B40试判断点K与否在直线AB上0202B41试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上0202B42试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上0202B43试判断点K与否在直线AB上0202B44试判断AB、CD、EF与否在一种平面0202B45试判断直线BD与否垂直于平面ABC0202B46试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ABC上0202B47试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内0202B48试判断直线BE与否垂直于平面AB CD0202B49试判断点K与否在平面内0202B50试判断
18、点K与否在平面内03选取填空题0303B01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02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03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04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05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06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07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08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09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10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
19、11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12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13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14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15按立体图上箭头所指方向,选取与之相相应视图0303B16看立体图,选取与之相相应三视图0303B17看立体图,选取与之相相应三视图0303B18看立体图,选取与之相相应三视图0303B19看立体图,选取与之相相应三视图0303B20看立体图,选取与之相相应三视图0305C01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02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03依照两视图,
20、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04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05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06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07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08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09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10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11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12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13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14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15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16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17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
21、视图0305C18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19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0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1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2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3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4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5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6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7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8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29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305C30依照两视图,选取对的第三视图04 作图题0402C01 已知线段AB对V面倾角
22、=30,求其水平投影,并判断有几种解?0402C02用换面法求点A至直线BC距离(投影和实长)0402C03完毕五边形ABCDE(平面)水平投影。0402C04求点到平面距离(投影及实长)0402C05求交点,并辨别可见性。0402C06已知线段AB实长为40mm,求其正面投影(即求b)0402C07求交点,并辨别可见性。0402C08已知矩形ABCD正面投影及BC水平投影,完毕矩形水平投影。0402C09已知AB、CD最短距离为20,求cd。0402C10已知两平行线间距离实长为20,求cd。0402D01作直线AB两面投影,其实长为25,点B在CD上。0402D02已知ABBC,求ab。0
23、402D03在平面ABC上取一点,使其距离H面15,距V面20。0402D04已知BD为菱形一对角线,顶点A在EF上,求作菱形ABCD两面投影。0402D05作一平面平行于三角形ABC,且相距20。0402D06已知直线AB实长为45,点B在CD上,画出直线AB两面投影。0402D07试在直线EF上取一点D,使其与ABC相距20。0402D08已知ABC平行于平面DE、FG,求作abc。0402D09试在平面ABC上作始终线与EF垂直相交。0402D10直线AB与CD表达两杆,试求连接其最短杆投影及实长。0403B01求圆柱体截切后H、W投影。0403B02画出半圆柱与圆台交线V面和H面投影。
24、0403B03求有关线V面投影。0403B04完毕相贯两圆柱V面投影。0403B05求带切口三棱柱H、W投影。0403B06补全圆柱截切后W面投影。0403B07补全穿孔圆柱表面交线投影。0403B08补全立体V面投影。0403B09完毕半圆球被截切后H、W面投影。0403B10 完毕立体被截切后侧面投影。0403C01补全截切圆球H面和W面投影。0403C02补全截切圆锥H面和W面投影。0403C03求圆柱和圆锥相贯线。0403C04补全截切三棱锥H面和W面投影。0403C05求两立体交线(规定求出3-5个特殊点)0403C06画出半球顶立体穿方孔后H面和W面投影0403C07画出截切圆柱体W面投影。0403C08补全截切四棱锥H面和W面投影。0403C09画出圆柱穿孔后W面投影。0403C10补全截切四棱锥H面和W面投影0403D01完毕圆球与两圆柱交线两面投影。0403D02求三棱柱与圆球相贯线。0403D03求圆柱与圆球相贯线。0403D04完毕立体交线W面投影。0403D05补全立体H面投影。0403D06完毕相贯线V面和H面投影。0403D07求圆柱与圆锥相贯线。0403D08补全截切四棱锥H面和W面投影0403D09补画图中所缺漏线条。0403D10完毕相贯线V面和H面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