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上的街市》研究性解读与教学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82464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上的街市》研究性解读与教学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上的街市》研究性解读与教学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上的街市》研究性解读与教学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58/2024/OI/语文教学与研究文本解读天上的街市研究性解读与教学实践田永跃田永跃,重庆市陵第十四中学校教师。摘要:统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选入的天上的街市一诗,在新诗史和语文教材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在熟悉天上的街市常见的解读与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创新。研究性解读中,如果结合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对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冲淡平和的风格,以及美学意义上韵律节奏的深入理解,将有力打破这首诗目前常规性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关键词:天上的街市;研究性解读;教学实践郭沫若的新诗天上的街市写于1 9 2 1年1 0 月,收录于作者第二本诗文集星空,

2、最初原题为天上的市街。将此诗列人中学新诗教学篇目之后,才改为天上的街市。1963年天上的街市首次选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此在后来的十余次改版中基本上没有被删掉过,这是极为罕见的。2 0 1 6 年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首次统一使用统编本教材,天上的街市仍然被选人新诗教学篇目(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这再次说明了该诗在新诗史和语文教材史上的重要地位。究其原因,其一概因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二终究还是由这首诗的审美特质所决定。依笔者之见,历来中学新诗教学普遍都是语文教师的短板,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教学也多流于形式而未能深人。鉴于此,笔者意图就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从创新性解读和教学实践两个层

3、面再来进行一番探讨。一、天上的街市的时代意义及其被选入教材的原因中学新诗的教学,除了要真正掌握新诗的形式结构及其审美特质之外,笔者一直认为,作为教师要有一种研究心态。教师要从诗歌文本诞生的背景出发,结合诗人的创作生平轨迹与创作理念,再集中到诗歌的审美内涵和时代精神的发掘上,而非仅停留于文本语言的浅表,简单做一些篇章朗读与诗句简释的工作。只有研究透了诗人生平和诗歌美学的本质,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会出彩,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然,还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审美心理,教师对所研究的内容不必和盘托出,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提炼,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郭沫若诗歌的重要性勿庸置疑,女神

4、/文本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OI/059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新诗集,其重要性甚至远超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才是中国新诗的实际奠基者。正如一部权威现代文学史如此评价郭沫若的新诗成就:“郭沫若是使新诗的翅膀飞腾起来的第一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材里不可能少了他的新诗作品只是我们会发现,为什么教材里一直会出现他第二部诗集星空里的这首诗,而非女神中类似天狗一类的诗作?文学史里有个较为中肯的说法:“星空中的诗,虽缺少女神时代的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在情感”,但技巧却趋于圆熟:结构更严谨,语言更凝练、含蓄,感情也更深沉。”2 是故,从中学新诗教学这个层面而言,我们可以简略概括以下

5、两点:一是因为女神里的大部分诗作,体现出来的正是“五四”时期那种狂突进精神,是充满破坏力的暴发之作;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百废待兴,社会需要的不再是苦闷仿湟和战斗破坏的旧时之力,而更期待充满浪漫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其二是因为,星空里诸如天上的街市一类诗作,形式上更为成熟,情感上更显内敛,其中烂漫的心思和丰富的联想,也更符合中学生的接受心理。当然我们也要认清诗人某种创作心理的客观存在,也即2 0 世纪2 0 年代初,“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已过,大革命时期还在孕育之中,诗人的创作也从高昂激越、气吞山河的豪情挥洒,转向了沉静、苦闷、不满和仿湟的心理时期。此外,从前期到2 0 年代初,新诗的形式发

6、展也从过于口语化转向传统诗美建构的回旋。综合以上,郭沫若以天上的街市为代表的星空诗作,是具有新诗发展史上的时代性意义的,是对女神价值的沉静、延伸与拓进,从而也就更具有被选人教材的自身条件。二、天上的街市常见的解读与教学模式对天上的街市常见的内容解读与教学模式,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守正模式,即不存在异议的惯常做法。问题是,仅有守正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研究之后的创新性解读与教学,对师生不仅仅是文本上的深层次发掘,更有利于恒久性的创新性思维养成。以教师常用的七年级上册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 3 为例,对天上的街市一课做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和板书等四个板块的设计。其重点在“教学过程”,

7、包括“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两大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又包括“为你读诗”“写法探寻”“古诗推荐”“为你写诗”四个具体环节。不得不说,编写者是费了不少心思的,在教学形式上为教师举出了可行的范例。不过,从“教学目标”和“板书设计”上,我们仍可直接看到常规不变的内容解读和教学模式,即主要停留在诗歌语言的音韵美、联想与想象的诗歌表现技巧,以及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主题思想升华等三个层面。如果对这三个层面真正讲透了,对师生来说也未曾不可,算得上有大收获,问题是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似乎看不出内涵的真正开掘,而仅仅停留于教学形式的多变翻新上。比如说,诗的音韵美到底美

8、在哪里?诗人为什么在诗中产生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即从形式到内容上,对这首诗没有进行较为060/2024/0I/语文教学与研究文本解读彻底的解剖式教学。当然,这有一定难度,一般教师也视之为畏途。教师如若意图超越指导书提供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对诗人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再择要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教授,如此过程或许会成为一次难得的创新尝试。对于天上的街市的浅表解读与通常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普遍,在笔者平常的听课中与阅读相关的文章后,更证实了这一想法。现以一篇课堂教学实录为例来加以领略。在这篇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4 中,教师以购物逛街导人课文标题“街市”,继而带出诗歌这一体裁与作者生

9、平及其创作简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两次朗诵诗歌,然后讲解不同诗节中的重点词语,这是第一环节。第二环节主要讲解这首诗的诗节内容,重点提到牛郎织女这一民间传说,然后教师通过朗读诗句的停顿,顺便提到诗歌节奏的问题。第三个环节,可谓进一步逐节讲解,主要通过诗中牛郎织女的传说,探讨作者写作这首诗的初衷,也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相关诗句的释读,讲解联想这一主要手法,过程中让不同学生反复读诗,再次强调诗歌的节奏。第四个环节深化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再次升华这首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题,全课结束。按平常眼光来看这堂课,整体上平稳而无争议,也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其最大的长处在笔者看来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与

10、学生互动良好,而且过程完整,一般挑不出太大毛病。然而在笔者看来,如此讲授模式可能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认同与仿效的,但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里。讲授了无新意,没有体裁之分,没有深层挖掘,没有创新性的拓展,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与刻意追求过程的完整上。整体上来看,如此教学是不值得提倡的。简单来说,这样的课堂至少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其一,就诗歌体裁而言,教师并未说出中国新诗与其他诗体,比如与中国旧体诗的区别、与外国自由诗的关系。那么,在讲这首诗的内容与主题时,就很难讲清其特别之处,就拿向往美好生活这一主题来说,与讲其他任何体裁的课文毫无二致。其二,在讲诗歌的节奏时,教师并未深究什么才是真正的节奏,只是通过朗诵时

11、简单的停顿来传达节奏的意义,在此不是反对感性教学,但仅仅是粗糙的表层感性,很明显是远远不够的。其三,在讲到诗人向往美好生活时,依笔者看来,教师并未做到知人论世这一点,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毫无涉及,所以很难让学生真正懂得向往美好生活的真正内因,从而使诗思仍只停留于表面。所以,笔者反对过于常规性、模式化的讲授解读,包括常识或知识的传输、字面意义的解释、逐节讲解诗节大意和随之出现的修辞手法等。一句话,纯粹、简单、固化的表演性课堂,我们都应该拒绝。三、研究性解读及教学实践探索先来探究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冲淡平和的整体风格。读诗首先是一种感知与感觉,而非知识的认知与拆解,这可能是诗歌教学与其他体裁教学的本质

12、区别。女神是“呐喊”,星空是“仿”5 ,这个基本判断已成共识。其中概因诗人创作前者时,折射的是“五四”时期风云翻涌的时代突变,反映的是社会心理的整体煊变;而到创作后者时,/文本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4/0 I/061“五四”高潮已退,难免出现复杂的苦闷仿情绪。由此,直接、纯粹、单一是前者的风格,而含蓄内敛与温情成为后者的必然。所以,天上的街市在情感表现风格上一改狂突进的热烈而转向仿之下的温软平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先结合中国现代发展的历史,从整体上来把握诗的风格,从而为解读这首诗定下基调,否则很难理解透为什么诗人会向往美好生活这一主题内蕴。说到底,诗都是诗人人格与情感的外化,而社会语

13、境又是影响人格和情感的重要外因。在郭沫若眼中,诗是“内在律”居多的,而“内在律”正是人格与情感的诗化。在谈到“真正的诗”与“真正的诗人”时,他提到:“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是人格创造冲动的表现。”6 其实郭沫若所谈及的“内在律”只是就诗本身而言的,其“内在”变化受“外在”社会影响他谈得并不多。时过境迁,回头再来看历史,通过对郭沫若不同时期创作风格变化的考察,就会发现从女神到星空的风格或者说体现在诗中的人格变化的轨迹。郭沫若也曾形象地表述过不同时代境遇中的诗心差异:“我想诗人底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像一张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翻波涌浪起来,

14、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7 而今看来,女神就是“大波大浪的洪涛”,星空即为“小波小浪的涟漪”,基于此种比较,郭沫若认为前者是“雄浑”的诗,后者是“冲淡”的诗。教师有了以上研究性认识,适度告诉学生社会(外在)和诗人(内在)的变化对诗歌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再来教学星空中的天上的街市一诗,学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该诗充满了孩童稚气般的联想与想象,以及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上相携而行的温馨爱情场面。天上的街市中的韵律节奏感,几乎是所有教师在讲课时都要讲到的,众所周知诗里的节奏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解读该诗的教学过程无法绕过去这道坎。遗憾的是,现实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对诗中节奏讲解的手段只停留在朗读阶段,

15、最多附带地讲到诗中的韵脚。感性的朗读和客观的文字捕捉,其实并不能真正理解诗中的节奏感,教师也决不能止步于此。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才会不让新诗教学浮于浅表,也不致新诗教学被视为畏途。自胡适的尝试集开始,新文化之后的几年,自由体新诗创作蔚然成风,中国新诗自此发韧。但不得不说,在诗体尝试建构的混乱初期,面对强大而成熟的中国旧体诗词,新诗显得力不从心,成果质量也显良莠不齐,于是新诗渐遭质疑,其中由于过于口语化而带来的诗无韵律与节奏感的后果饱受病。回到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上来,女神的节奏多是内在情感上的,星空则兼具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的节奏,从天上的街市这一首来看就足以为证。在教师常规性解读和通常的教学中,对该

16、诗外在形式上的韵律与节奏领略这一点上,是不让人担心的。令人担心的是,教师对自由新诗的节奏并不能真正从本质上掌握。我们甚至可以斗胆说,本诗的教学,探寻其中的节奏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郭沫若曾为新诗而写论节奏专篇,深入探讨新诗的节奏问题。郭沫若“五四”时期是泛神论者,在他看来,宇宙一切皆有节奏,寒来暑往四时代062/2024/0I/语文教学与研究文本解读序是时令上的节奏,高陵溪谷、陵谷相间、岭脉蜿蜓是地壳的节奏,宇宙的一切没有一样是死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节奏 8 。具体到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来讲,共四个诗节,每个诗节共四句,全诗共四个韵脚,这是否暗合了郭沫若“节奏论”中所言之寒来暑往四时代序时令的节奏

17、感?或者是全诗起、承、转、合的内在的情感节奏?尽管诗无达话,只要作者没有明确认定,我们就只能是猜测,但通过一再读诵该诗,对其作如此节奏上的猜测也未必不对。当然,从微观来看,可再具体到每行诗的语词节奏感上,对应的每行诗字数大致相同,而且每句基本上都是“二字词”和“三字词”交错出现,这给朗读带来直接而鲜明的节奏感知。但凡这些表面上的韵律节奏,一般教师能够领略,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指明给学生,故无需多担心。教师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在教学之前从美学意义上对节奏有一定程度上的研究。比如郭沫若提到,对于诗来说情绪在诗中应有一种波状的形式,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又或者抑扬相间,这就是诗中的内在节奏感。郭沫若坚定地

18、认为,诗的节奏是诗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1 9 节奏的成分包含两种重要关系,即时间的关系和力的关系。其中的原理很复杂,但可以做最简单的类比说明,即“简单的一种声音或一种运动,是不能成为节奏的。但加上时间的关系,它便可以成为节奏了。譬如到晚来的一种寺钟声,那假如一声一声地分开来,那是再单调没有的。但它中间经过一次间歇,同样的声音接续又来,我们便产生出一种怎么也不能说出的悠然的,或者超凡的情趣。”这就是“时”的节奏。如果根据钟声的强弱关系,我们也很容易推理出“力”的节奏来。从“力”与“时”不同而产生的节奏中,我们也可以辨别出诗歌风格的激越与沉静来。为什么要如

19、此举例来谈该诗的节奏,主要出于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心理,过于复杂的理论阐述是不利于教学效果产生的。如果通过这一例比,让学生感性认知诗歌中的节奏原理,再通过师生的朗读来加以强化,想必学生对天上的街市中的韵律节奏会有更深的理解。对天上的街市的研究性解读,自然不仅限于风格和节奏这两个层面,其中与教学实践融合的拓展也会涉及多个方面,不过限于篇幅,在此并不打算全面展开。比如说,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对其创造的影响,该思想对诗人创作这首诗,以及对学生理解作品都可能产生正面的启发作用。其中星空与街市、明星与街灯的联想,流星与牛郎织女提灯笼的想象,这些都还可去作进一步的探讨。此外,该诗所用到的虚实相间手法,如果细加分析与体味,对提升学生的新诗审美能力同样大有神益。注释:12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83,85,84-85.3温儒敏,王本华总主编.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七年级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2 0:2 3 7-2 4 1.4王旭明天上的街市课堂实录.语文建设,2018(4)67郭沫若,郭沫若选集.第四卷.论诗三札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7:3 7 9,3 8 3.8910郭沫若.论节奏,创刊月刊,1 9 2 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