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跨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_卫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8100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_卫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跨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_卫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跨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_卫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5月第41卷 第3期May 2023Vol.41 No.3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跨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卫力,焦洋,赵振(兰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730050)摘要 互联网持续发展的时代,跨界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和企业发展方向,而跨入新领域匹配和建立新模式是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基于组态视角探究跨界战略导向、多维知识搜寻和吸收能力的条件组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利用fsQCA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维知识搜寻与

2、吸收能力的组态路径中各前因条件均存在,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两个维度分别包含两条组态路径,条件组合各有特点,将组态不同内在条件的组合进行分析,为企业如何有效实施跨界,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路。关键词 跨界战略导向;多维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组态分析;fsQCA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1710(2023)03-0173-11DOI 10.15886/ki.hnus.202106.2301一、引 言现代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地域行业界限进一步拉近,企业已经不再将互联网立足于单一的技术层面来对待,而是作为企业价值延伸、发掘

3、用户价值的有力工具,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要素纷纷拓展商业版图,谋求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从早年我们所熟知的飞利浦公司由制造业跨入个人牙齿健康领域,与牙医、用户形成了独有的商业模式,到现在历经疫情之后的各大互联网企业加快进驻社区,发展社区团购、蔬果销售等零售业务,还积极拓展金融、生活、科技等多元业务板块,利用自身强大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进一步延伸企业边界。跨界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多元化的内涵可以阐述的,而是区别于多元化的简单横向扩张,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新渠道等实现产业融合的行为1,是战略领域中突破原有界限和边界的战略扩张行为。现有的关于跨界现象的研究多聚焦于商业模式创新等几个领域2,探索企业跨界对商业模式创新

4、的影响对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具有较重要的意义。跨界战略导向的概念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起源于公司创业领域,重在解释和阐述公司在创建伊始的战略行为与决策3,对于现代企业行为来说,跨界已经不仅仅是存在于企业成立初期的行为,它贯穿了企业发展的全周期。根据Hwang4、邵晓琳5及王侃6等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跨界战略导向是指导企业开展相关跨界运营活动,实现良好绩效和跨界发展的导向性原则。学者持续关注于战略导向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战略导向对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会产生不同的作用7,战略导向与企业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可以推动商业模式的演化和升级,二者的协作形成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8。还有学者将注意力放

5、在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开拓与完善上,实现对商业模式创新全过程的关注9。现阶段更多是基于战略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二者整体关系的研究10,对二者间可能存在的具体影响路径还存有争议11,更进一步的对跨界战略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也鲜有见到12。收稿日期 2021-06-23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CGL012)作者简介 卫力(1973-),女,山西柳林人,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工商管理173第3期2023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因此,本文创新性地在跨界战略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引入多维知识搜寻与吸收能力这两个变量,构建“跨界战略导向-多维知

6、识搜寻-吸收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路径,回答“跨界战略导向通过何种途径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此途径中各维度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等问题,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组态视角深入分析跨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通过发掘变量间不同维度的相互影响细化各因素之间的互动机制,将此逻辑进行展开式的剖析,尝试丰富相关研究。二、理论背景与模型构建(一)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使用结构方程与线性回归研究问题,无法更深层次地解读各个变量间协同作用的复杂关系,降低发现各个层次之间多个作用路径的可能,难以使研究得到更为稳健的结论13。基于组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加强前因条件与结论间的

7、整体性。近年来,QCA方法分析复杂条件相互作用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研究中14,它用更为全面的视角分析多重并发的前因条件,从而更加适用于战略研究中对多个等效组态路径的发现和分析。本文研究的问题是跨界战略导向下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的建立与演化,在探讨各变量间线性影响的同时,用fsQCA方法发现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条件组态,探讨各个变量不同维度组成的组态路径如何驱动跨界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创新,使研究更具整体性与连续性。fsQCA方法的应用也有规范的分析流程,首先要通过对于文献的研究和归纳构建出研究对象的前因,再根据所收集数据特点进行校准,将变量校准到不同的集合归属,当必要性因素检验通过后,就可以进行最优

8、解求解,并用符号表示15。(二)跨界战略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跨界填补了互联网时代企业模糊和跨越自身边界、创造出新价值的切实需求,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核之一16。商业模式创新是交易双方之间涵盖交易内容、交易方式和治理结构的一种渠道关系网络。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掘其内在价值则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去理解17。战略导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引导作用,使企业具备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可以按照发展需要进行合理配置,推动企业绩效和创新的进一步提升18。以往文献中关于跨界战略导向与商业模式之间机制的研究还存有一些争议,因此需要结合跨界战略导向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跨界战略导向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在新的社会经

9、济背景下对于价值的更高追求,通过跨界的行为获取更广的市场价值、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渠道、构造更为新颖的结构,推动企业创新,达成企业既定目标。跨界战略导向是企业寻求向前发展的推动力,促使企业主动进行搜索,发现存在于边界交叉和模糊部分的市场机会,将资源向外延伸,驱使企业开展新业务。尤其在经历了疫情后,许多具有探索精神的企业延伸出更多的业务链条,企业边界进一步模糊,边界交叉处的商业机会大大增多,早跨界更容易抓住市场空白部分机会。后疫情时代的环境依旧具有很强不确定性,要求企业不仅需要具备很好的风险承担能力,也要具备边界突破能力,发挥优良的变革突破属性对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克服环境给企业带来困扰,同时培养和

10、建立企业独特竞争优势6,这种优势在现代往往以新的交易模式或业务组合来体现,属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范畴。(三)多维知识搜寻与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是一个复杂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企业所涉足的方方面面19,所以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的不是对某个单一模块知识的探索和追求,而是涉及多种要素和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多维知识搜索是企业跨出自身边界,为达到企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资源搜索活动,具备知识多样化、搜索跨度大的特点20。知识搜索的目的是解决企业在创新时面临的资源和知识匮乏,企业开展单一层次和方向的搜寻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复杂商业模式的需求,多维度的搜索可以让企业在获取到需求侧和供给侧知识的同时扩大企业的横向知识面,实现

11、跨地区跨领域的资源和知识收集21,可以帮助企业在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环境中克服存在于知识资源方面对创新的阻碍,更好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学者Chesbrough也认为,不只是技术可以支持企业的创新,还应该从上游供货商和下游顾客渠道以及横向市场着手,获取企业在创新目标达成时所需的知识22。企业跨界进行多维度知识搜索,跨出原有边界的局限,进一步模糊和延伸自身边界,一方面可以接触并吸收与企业内部知识互补的新知识,完善企业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则更有利于企业发现位于多边交汇处的空白市场,挖掘新的客户需求和价值,铺设新的业务渠道,创建一个异于他人的业务组合体系,推动商业模式创新,174卫力等:跨界战略导向对商

12、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带动新的市场风向。(四)吸收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于吸收能力的研究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Cohen和Levinthal23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对外部环境中新信息和新知识进行识别、吸收和利用,最终作用于企业内部商业化的能力。关于吸收能力,学者们在概念出现后大多围绕吸收能力与组织间作用关系、吸收能力分类与辨别以及吸收能力的转化等方面展开研究,而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也得到了学者的验证24。Zahra和George25在研究中详细阐述了吸收能力的内涵,他们认为吸收能力是作用于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的动态能力,具备吸收能力的企业通过判别、消化与利用知识培养组织的动态能力,形成特定组织惯

13、性;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吸收能力类型的相关界定,将知识的获取和消化界定为“潜在吸收能力”,将知识的转化与利用界定为“现实吸收能力”,这对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商业模式创新涉及组织内外的变革,需要企业根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敏锐感知新的机遇,及时吸收消化外部资源,随时随地对经营惯例进行调整和重构,其内核是通过新的手段获取、创造和传递新的价值,体现于资源获取、管理应用与服务创收等各个企业的业务环节之中26,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成长和财务盈利。吸收能力是企业内外部资源转化的关键驱动因素,能推动企业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活动中及时识别内外部环境变化,获取时效性强、有用性高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及时转化、合理利

14、用,进而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五)理论模型构建存在于企业外部的知识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在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环境中,跨界战略导向帮助企业突破原有的行业及业务限制,体现了企业对目前市场知识的需求,这种需求直接影响企业的跨行业交叉发展。跨界战略导向具有创新性、冒险性和超前行动性的属性。其中,创新性要求企业主动进行探索,从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汲取创新所需的显性和隐性知识,突破单一市场和行业造成的知识匮乏局面,构建出多渠道的信息源以满足多变的创新需求;冒险性方面,跨出原有边界对外界知识进行探索是具备风险性的行为,企业不仅需要承担跨界搜索产生的大量成本还要克服面临的知识复杂性挑战,所以具备高冒

15、险性的企业能更好适应知识获取的过程;超前行动性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着眼点,对企业的知识积累和知识范畴提出要求。超前的行动需要企业能力的支持,而更为先进和全面的知识是塑造新能力的重要环节27。因此,跨界战略导向有利于企业开展多维知识搜寻,多维知识搜寻也对跨界战略导向形成不可或缺的支撑。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将搜索得到的跨边界、多维度知识内化为企业实际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实际价值,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企业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是提升企业知识搜索速度与转化效率的关键。根据苏艳林28的研究,企业吸收能力与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之间具备紧密联系,知识搜索对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同样具备提高作用,吸收

16、能力与知识搜索会在促进创新的过程中呈现互补的态势,在企业经营中相互影响和联系。跨界导向下的企业会衍生出新的业务组合和服务类型,促使企业更加详细和全面地了解市场信息,形成积极的跨界导向,企业对外界资源的吸收内化受到战略导向的影响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样的,知识搜索过程中搭建的诸多渠道和更新的信息获取方式,都有利于提高组织转化利用资源的能力28。图1 模型构建综上所述,跨界战略导向、多维知识搜寻和吸收能力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商业模式创新,据此建立模型如图1所示。175第3期2023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研究设计(一)数据收集本次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

17、式进行数据的收集,用来调查跨界战略导向、多维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问卷发放之前,对学校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MBA学生等进行小范围的预调研,并根据预调研反馈进行问卷的修改和完善。正式调查时的对象为具有跨界行为的企业或有跨界条件的企业,地区涵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浙江、山西、河北和西北地区,调查范围较广,被调查的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和制造业占据了绝大多数,分别占比33.4%和29.8%,零售业和服务业分别占比16.0%和12.7%,剩余其他类型企业占比7.8%。调查时间从2021年2月开始,到2021年5月结束,历时三个多月,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153份,剔除明显规律

18、性问卷、前后存在重大矛盾及数据存在缺失的问卷共17份后,最终获得13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4.8%。数据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二)问卷设计与变量校准问卷中各个题项的数据通过李克特7级量表来表示和获取,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为保证量表可信度,题项的设置参考国内外权威期刊中学者使用的成熟量表。由于是单人进行该问卷的填写,会结合预调查的结果和来自专家与MBA学员的意见进行相关题项的优化和简化,尽可能在维持原有题项所表达含义的基础上更容易让问卷填写者理解。在跨界战略导向的测度上参考王侃、孙会中6的研究,将跨界战略导向从创新程度、超前行动倾向和冒险倾向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具体

19、题项设置参Covin和Slevin29的量表,创新程度使用“公司的领导者相较于市场中那些久经考验的产品或服务,更倾向于进行产品和业务的创新”等两个题项进行测量;超前行动倾向使用“贵公司在行业中通常是第一个引入新产品、新主题以及新的管理、操作技术,进行跨界的企业”等两个题项进行测量;冒险倾向使用“通常情况下,贵公司管理者对高风险高回报项目的倾向更为强烈”等两个题项进行测量。在多维知识搜寻的测度方面参考王建军等21的研究,具体问项根据Jatinder等20等学者的研究量表设置,划分为供给搜索、需求侧搜寻和跨地域搜寻三个维度,供给侧搜寻使用“贵公司非常了解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仔细进行信息收集

20、”等三个题项进行测量;需求侧搜寻使用“贵公司关注和收集当前不服务的客户群体的产品偏好的信息”等四个题项进行测量;跨地域搜寻使用“贵公司了解运营所在的地理区域和邻近区域中的所有重要机会”等两个题项进行测量。吸收能力则参考Cohen和Levinthal23、Jansen30等学者的研究,基于他们的测量量表,调整后最终形成八个问项,分为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两个维度,潜在吸收能力使用“为获取新知识经常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流”等四个问项测量;实际吸收能力使用“定期讨论市场发展趋势及新产品、业务开发事宜”等四个问项进行测量。商业模式创新从效率型商表1数据样本统计选项企业年限企业性质行业类型类别5年以下5

21、10年1020年20年以上国有民营外资其他互联网行业制造行业零售行业服务行业其他频数42592015178812194541221711百分比30.9%43.4%14.7%11.0%12.5%64.7%8.8%14.0%33.4%29.8%16.0%12.7%7.8%176卫力等:跨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两个维度进行测度,根据Zott和Amit17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时所使用的成熟量表,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使用“贵公司商业模式减少了业务模型中参与者的成本”等六个题项进行测量;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使用“该商业模式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的新组合”等七个题项进行测量。使

22、用fsQCA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校准,我们可以得到各变量不同维度的校准点,在这里我们参考Ragin31的研究,将各个维度数据的5%、50%和95%分位点分别设定为完全不隶属点、交叉点和完全隶属点。各维度校准信息如表2所示。(三)信度与效度检验本文采用SPSS 25.0和AMOS对问卷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各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均大于0.7,四个变量的组合信度系数CR值也均大于0.8,CTIT值均大于0.4,说明该量表数据具有较好的信度。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除题项A12的为0.562,其他题项的因子载荷均达到0.6以上,量表整体KMO值为0.825,大

23、于0.6,方差解释率为79.8%,说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使用AMOS做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显示量表中各变量的AVE值均大于0.5,CFI、NFI、IFI等拟合指标均大于0.8,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聚合效度。表3信效度分析结果跨界战略导向跨界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创新程度超前行动倾向冒险性倾向供给侧搜寻需求侧搜寻跨地域搜寻潜在吸收能力A11A12A21A22A31A32B11B12B13B21B22B23B24B31B32C110.6900.5620.7190.7920.6260.9570.8570.8640.8260.8680.5890.8030.7660.8260.8840.8280.4

24、370.6490.7380.7940.8390.8370.8170.8150.7190.7450.8750.8450.8570.9150.5290.650.6540.8680.9430.936变量维度题项载荷CTITCronbachsAVECR表2数据校准点设定维度创新程度超前行动倾向冒险倾向供给侧搜寻需求侧搜寻跨地域搜寻潜在吸收能力实际吸收能力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完全不隶属点2.503.003.003.333.754.503.254.254.004.00交叉点5.505.005.005.335.385.505.385.635.335.29完全隶属点7.006.006.506.

25、676.757.006.756.756.506.43177第3期2023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商业模式创新实际吸收能力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C12C13C14C21C22C23C24D11D12D13D14D15D16D21D22D23D24D25D26D270.8270.7830.8600.8090.8620.8120.5910.7180.8240.7230.6630.5150.7730.7230.8960.7330.7890.7290.7060.6400.8240.8110.8190.8710.8970.8640.5370.936表3(续)变量维度题项载荷CTITC

26、ronbachsAVECR四、研究结果(一)单因素必要性分析利用fsQCA对数据进行校准后,在进行组态分析之前,要检验单个前因变量维度是否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如果某数据集合是某一个因变量数据集的子集,即该因变量出现的情况下这个影响条件必然出现,一致性水平会表现出大于0.9的数值,我们将0.9作为衡量必要条件的标准。表4是各个维度必要性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所有维度的一致性都小于0.9,均不是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表4单个因素必要性分析创新程度创新程度超前行动倾向超前行动倾向冒险倾向冒险倾向供给侧搜寻供给侧搜寻需求侧搜寻需求侧搜寻跨地域搜寻0.8480.6330

27、.8410.6150.7930.6220.7430.70.8510.6280.8150.7940.5790.7950.5570.810.5260.8360.550.8150.5620.8360.8330.640.8350.6190.7850.6170.750.680.8640.620.80.8090.6080.8190.5820.8310.5420.8770.5540.8590.5760.852条件结果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一致性覆盖率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一致性覆盖率178卫力等:跨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跨地域搜寻潜在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实际吸收能力实际吸收能力0.6490.8270.644

28、0.7850.6690.5470.8230.5560.8450.5430.640.8320.6240.7770.660.560.8590.560.8690.555表4(续)条件结果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一致性覆盖率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一致性覆盖率(二)多要素组态分析使用fsQCA进行组态条件分析之后,在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组解,分别为复杂解、中间解和简约解。参考徐广平32等学者对解的解读,认为三种解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了逻辑余项以及使用了什么性质的逻辑余项。通常认为由于必要条件不会被中间解简化和忽略,所以在汇报时要将中间解和简约解结合,进一步区分核心条件和边缘条件。根据杜运周15等学者的研究,若是解中

29、的条件同时出现在中间解和简约解中,则视为核心条件,否则视为边缘条件。在实际运算中,利用fsQCA3.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必要性分析后,在真值表的分析中默认将频数设定为1,一致性大于0.8,筛选排序后进一步剔除PRI值低于0.7的因变量路径样本,分别计算前因变量维度对多维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结果显示,跨界战略导向三个维度对多维知识搜寻三个维度分别产生一个组态;跨界战略导向和多维知识搜寻对吸收能力两个维度分别产生两个组态;跨界战略导向、多维知识搜寻和吸收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两个维度分别产生两个组态(如表5)。在跨界战略导向促进多维知识搜寻的组态中,三维度对应组态的总体覆盖率均大于

30、0.5,总体一致性供给侧搜寻对应组态为0.787,需求侧搜寻和跨地域搜寻组态均达到0.8以上。在供给侧知识搜寻的组态中,创新程度、超前行动倾向作为边缘条件存在,冒险倾向作为核心条件存在。对于需求侧知识搜寻和跨地域知识搜寻的组态,跨界战略导向的三个维度均表现为核心条件。组织和企业的行为需要目标的驱动,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受到战略的指引,根据以上的组态路径可知,跨界战略导向的三个维度均对促进供表5组态分析结果条件创新程度超前行动倾向冒险倾向供给侧搜寻需求侧搜寻跨地域搜寻潜在吸收能力实际吸收能力ConsistencyRaw covergeUnique coverageSolution coverge

31、Solution consistency多维知识搜寻供给侧G10.7870.6740.6740.6740.787需求侧X10.8700.6340.6340.6340.870跨地域K10.8660.6760.6760.6760.866吸收能力潜在Q10.9630.5720.0010.5500.967Q20.9560.6330.056现实S10.9130.6550.0540.5780.940S20.9130.6550.054商业模式创新效率型L10.8890.3490.1000.6110.933L20.9800.5110.262新颖型Y10.9780.3570.0410.5600.986Y20.9

32、850.5180.203注:“”代表核心条件存在,“”代表边缘条件存在,“”代表核心条件缺乏,“”代表边缘条件缺乏179第3期2023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给侧搜寻产生作用,但冒险倾向在其中占据核心主导,相较于创新和超前行动,冒险的跨界行为对供应商一方的知识信息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冒险行为的高风险属性促使企业更为全面地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不全面的信息会导致企业的失利;在跨界行为中,对需求侧和跨地域搜寻的高要求,需要更全面的战略作为指引和支撑,而创新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地域市场对新产品、新服务的需求。为更好了解需求,需要企业发挥主动性,超前的行动可以让企业在跨界竞争时占据先机,更早更快展开

33、针对目标市场信息资源的搜索。所以跨界战略导向的三个维度均会对企业的多维知识搜寻产生影响。吸收能力对应的组态根据维度分为两组,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分别对应两个组态路径。潜在吸收能力的组态总体覆盖率为0.550,总体的一致性达到0.967;现实吸收能力的组态总体覆盖率为0.578,总体一致性达到0.940。跨界战略导向和跨界知识搜寻整体对吸收能力形成促进作用,在四个组态中创新程度和供给侧搜寻均作为核心条件存在,说明企业创新行为和上游变化产生的信息变动均会对企业获取、吸收和转化知识形成促进,创新的正向影响和供应商的信息支持成为企业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潜在吸收能力提升的第一个组态中,冒险倾向和需

34、求侧知识搜寻同为核心条件,面向未知市场领域需求的进一步探索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信息获取和内化能力,确保企业在面对新事物和环境变化时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对现有市场的知识搜索开发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异质性信息,这些信息中蕴含的优质资源促进了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其余冗余信息形成的压力要求企业能更好地识别信息种类。潜在吸收能力提升的第二个组态中,跨地域搜寻作为核心条件,使搜寻的知识种类很大程度上超出企业原有的知识库范围,形成横向的知识界限突破,知识种类新且杂,提升潜在吸收能力的同时也对企业对知识的获取与吸收提出新要求。在促进现实吸收能力的两个组态中,创新程度、供给侧搜寻、需求侧搜寻均为核心条件,第二个组态中冒

35、险性也作为核心条件存在。现实吸收能力强调对知识信息资源的转化与利用。跨界对产品和服务创新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供给侧的知识经过转化应用于需求侧,需求侧的信息反馈也会反作用于供给侧,而企业的现实吸收能力保证了企业创新时供需信息的相互转化和递进。第二个组态中,冒险程度作为核心条件,表明在了解供需双方并推行创新的基础上,跨界中的冒险行为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现实吸收能力,冒险带来的高风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高回报,成功的风险性活动所获得的优质知识资源往往会超出企业原本的预期,更能增加企业知识组合的丰富程度,形成企业原本不具备的优势,运用时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提升企业的现实吸收能力。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对于效率

36、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促进分别有两个组态,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应的两个组态总体覆盖率为0.611,总体一致性为0.933,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应的两个组态总体覆盖率为0.560,总体一致性为0.986,根据它们的不同组态分布我们分别为其命名:1.吸收能力缺失弥补型。在L1构型中,吸收能力作为核心条件缺失,创新程度、冒险倾向和供给侧搜寻作为边缘条件缺失,但是跨地域知识搜寻作为核心条件,超前行动行为和需求侧知识搜寻作为边缘条件三者结合可以弥补吸收能力的缺失。跨地域知识搜寻强调的是企业跨界时不仅要跨出业务边界还要跨出地域边界,表现为企业对陌生市场的主动探寻和了解,通过对陌生市场信息的先

37、一步掌握,充分发挥先动优势,将获得的异质性信息与现有产品、业务快速结合,优化现有商业模式,率先解决陌生市场中存在的需求问题,实现目标市场中企业自身的业务模式创新,进而推动商业模式的整体转变。由此可见,异质性信息与实际需求的结合可以直接促成企业新业务体系的产生,有利于商业模式创新。2.供给侧自发转变型。在L2构型中,超前行动倾向、冒险倾向和供给侧知识搜寻作为核心条件存在,其余条件均作为边缘条件存在,根据三个核心条件的特性,将这个组态命名为供给侧-自发转变型。供给侧-自发转变指的是企业自身先动性和供给侧搜索行为,对企业的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有主要促进作用。企业大胆进行供给侧的知识搜索,率先寻求立足于

38、上游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自发的、主动的,源于企业的行动指引,企业在这个时候不再是环境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意图以自身的先动冒险行为改变现有状态,对现有模式发起挑战,更加注重企业上游与企业自身的匹配,做消费者的引领者。此组态形式虽然存在较大的冒险性,但是对于企业乃至行业会形成一种促进的态势,自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业务,以新方法提升交易效率,改变消费观感,促进商业模式的改进。180卫力等:跨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3.目标市场先占型。Y1构型中超前行动倾向、冒险倾向和需求侧知识搜寻作为核心条件存在,供给侧知识搜寻为边缘条件缺乏,创新程度、跨地域知识搜寻和潜在吸收能力作为边缘条件存在。缺乏供给侧知识

39、搜寻支持、吸收能力不足时,需求侧的知识支持得到重视,企业先于其他企业着手研究自己的原有市场,深度了解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深入的服务,供应商和企业自身成为需求市场的响应者。这样的响应是具备冒险性的,首先从需求侧方面搜索到的知识信息经过企业的消化和解读后可能存在失真的情况,其次对于市场的深度开发本就需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先行开发的过程中虽然吸收能力只有潜在吸收能力发挥作用,但是本构型强调的就是对需求的及时反馈,企业调整自身的运营策略,优化改进现有业务提供情况,促成新颖型商业模式的形成,此时企业的获取和消化吸收能力更为重要。4.跨地域业务创新型。在Y2构型中,创新程度、超

40、前行动倾向和跨地域知识搜寻作为核心条件存在,冒险倾向、需求侧知识搜寻、和吸收能力作为边缘条件存在。与Y1构型类似的是,此构型弱化了供给侧知识搜寻的作用,突出了跨地域这一条件,受到高创新程度和高超前行动倾向的影响,相较于Y1构型,创新性的促进作用更为凸显,更高的创新要求迫使企业必须走出原有市场界限,兼顾需求侧的同时展开跨地域的知识搜索,尽快实现更为彻底的跨界和创新,而陌生市场对于企业来说虽然有不熟悉的风险,但是具备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让企业进行相应的业务开发和重组;不同市场具备相应的异质性要素吸收能力作为辅助,将这些异质性要素吸收和转化,给予了企业改进原有产品、原有业务体系的机会,有利于企业形成更为

41、新颖的商业模式。五、结论、建议与展望(一)研究结论本文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了跨界战略导向、多维知识搜寻和吸收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影响,发现跨界战略导向、多维知识搜寻和吸收能力各维度之间分别存在组态路径,路径特征为各条件均存在。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组态,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分别对应两条构型路径。实现高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两条路径属于两种类型:一是在企业大部分条件缺失,尤其是吸收能力缺失的情况下,快速地开展跨地域搜寻能够弥补缺失条件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二是条件完备的情况下,更加冒险和超前的行动、高程度的供给侧知识搜寻会促进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颖

42、型商业模式创新的两条路径总体来说属于一种类型,具体表现为:第一条路径是在超前行动与高冒险性与需求侧知识搜寻的主要作用下形成,第二条路径是超前行动与高创新程度与跨地域知识搜寻的作用结果,二者条件组成相似但互有侧重,都可以促进高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二)启示与建议本研究针对企业如何跨界发展,更好地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以下建议及启示:培养企业跨界发展思维,加强企业内部能力建设。各个变量的组态分析表明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合,需要多重要素的共同作用和驱动才可以实现。在当前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疫情等重大不确定因素的威胁下,企业更要大胆探索,打破原有的界限与束缚,将企业的产品形式进一步丰富

43、,渠道进一步拓宽,从上到下树立建设探索型、学习型企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惯例,满足产业行业融合的趋势要求,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探索界线之间可能存在的蓝海市场,内部发力实现商业模式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从被动适应者向主动求变者转型。提升企业多维度知识搜寻和吸收能力,适应企业跨界创新的需求。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企业适应环境、形成惯例、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全方位的探索学习可以充实企业的知识库,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应积极搜寻并占据界限交错的市场空白,挖掘空白市场蕴含的知识信息等资源,将资源转化后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将不同市场界限之间的知识资源杂糅并转化。良好的知识吸收消化能力会得到

44、正面的输出反馈,体现在交易便利性的提升与新的产品和方案创造等方面,逐渐增强的吸收能力会逐渐改变原有的业务模式,实现持续创新。181第3期2023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超前的行动和大胆的决策,是跨界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看似冒险的行动与决策往往更能促进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不能单纯依赖条件成熟的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因为许多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通过企业不断摸索和尝试产生的。比如共享型商业模式,它得到社会应用之前并没用成熟的研究与反馈可以表明这样的商业模式会走向成功,成为社会的常态商业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超前的眼光、大胆的投入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胆探索,尤其在上下游市场都难以

45、进一步开拓、商业模式趋于固化时更要勇于实施更为彻底的跨界,大胆进入新的地域市场甚至是新的行业领域,挖掘新的机会,激发企业的潜力,有利于促成商业模式创新。(三)不足与展望本文的研究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受限于实际条件,样本收集范围和多样性有所欠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样本数据。通过问卷进行数据的收集,了解到跨界目前依旧是企业的热点动态,商业模式的创新随着社会发展也会呈现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今后在关于跨界和商业模式的研究中可以利用扎根理论结合实际的案例进一步分析这些现象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理,构建更为全面的研究体系和模型来探讨相关问题。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冯文娜.互联网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跨界:

46、本质与微观基础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07-117.2 章长城,任浩.企业跨界创新:概念、特征与关键成功因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1):154-160.3 METER G D,HEPPARD K A.Entrepreneurship as strategy:competing on the entrepreneurial edgeM.Thousand Oaks:Sage,2000:2-10.4 HWANG E H,SINGH P V,ARGOTE L,et al.Knowledge sharing in online communities:le

47、arning to cross geographic and hierarchical boundar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5,26(6):1593-1611.5 邵晓琳.互补资产视角下的公司跨界创业影响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8.6 王侃,孙会中.环境不确定性下跨界创业战略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线上线下互动的中介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01):54-62.7 李巍.战略导向、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绩效基于我国制造型中小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7(01):34-41.8 张璐,周琪,苏敬勤,等.基于战略导向与动态能力的商业

48、模式创新演化路径研究以蒙草生态为例J.管理学报,2018,15(011):1581-1590,1620.9 马蓝.新创企业不同战略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274(05):64-69.10 周飞,沙振权,孙锐.市场导向、资源拼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9,40(01):113-120.11 周琪,苏敬勤,长青,张璐.战略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商业模式创新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10):74-92.12 田庆锋,张银银,马蓬蓬,杨清.企业战略导向、组织学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

49、(20):15-23.13 季桓永,张静.学习导向、双元学习、新产品竞争优势与企业绩效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4):82-87.14 BENOT R,CHARLES C.QCA设计原理与应用:超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方法M.杜运周,李永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5.15 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06):155-167.16 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95-107.17 ZOTT C,AMIT R.The fi

50、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1-26.18 GATIGNON H,JEAN-MARE X.Strategic orientation of the firm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7,34(1):79-90.19 汪寿阳,敖敬宁,乔晗,杨一帆,胡毅,姜懋.基于知识管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