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手册.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879128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基础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一、总则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三、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四、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五、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六、人员健康监护制度七、生物安全检查制度八、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九、实验室菌种安全保管制度十、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一、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十二、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十三、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记使用规定十四、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十五、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十六、生物安全原则操作规程(一)生物干净安全柜原则操作规程(二)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三)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四)离心机操作规程(五)实验室操作人员洗手、消毒操作规程十七、其她必要管理性和技术性

2、文献(一)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二)防火安全制度(三)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四)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一、总则1、目 为保证明验室全体人员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有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须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2、根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3、合用范畴 合用于进入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4、修订 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单位成立生物安

3、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生物安全工作。负责人:单位法人2、微生物检查科实验室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一级生物安全管理:微生物检查科科长(1)由微生物检查科科长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献制定。(2)督促、检查各个实验室遵守、贯彻生物安全状况。(3)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4)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学习生物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二级生物安全管理:各个实验室负责人(1)负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2)全面贯彻生物安全管理关于本组有关制度。(3)对本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贯彻记录。(4)实验室内监督员:由该实验室负责人兼任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员。(5)全面传达有关会议内容,在本实验室内

4、要达到知晓率100%。三级生物安全管理:微生物检查科所有成员(1)认真执行关于生物安全各项法规、制度。(2)服从实验室负责人工作安排。(3)行为监督员:每一位工作人员均是行为监督员。均具备规范、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范责任和义务,不但要规范自己行为,还具备随时纠正不符合规范行为义务。3、有关文献3.1 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3.2 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3.3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规定(GB 19489-)3.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3.5 人间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名录3.6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3.7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三、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为

5、保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保证生物安全。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规定(GB 19489-),因我单位微生物实验室只进行食品、公共场合等微生物指标检查,评估仅有普通危险性,可以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普通状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防止办法微生物。评估我单位微生物实验室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四、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目 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资格规定,避免不符合规定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有关工作导致生物安全事故。2、

6、范畴 合用于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3、职责3.1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监督和实行。3.2 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要以本规定规范自己工作。4、内容4.1 所有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要在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4.2 从事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要进行上岗前体检。4.3从事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必要具备有关专业教诲经历,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纯熟掌握自己工作范畴技术原则、办法和设备技术性能。4.4从事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纯熟掌握与岗位工作关于检查办法和原则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查和成果解决,分析和解决检查工作中普通技术

7、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工作质量。4.5从事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纯熟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4.6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下列状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4.6.1 身体浮现开放性损伤;4.6.2 患发热性疾病;4.6.3 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导致抵抗力下降状况;4.6.4 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4.6.5 妊娠;4.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状况,理解所从事工作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关于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办法等内容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理解意外事件

8、和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4.8外单位来微生物实验室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有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普通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五、人员培训考核制度1、目为保证微生物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有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须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2、范畴 合用于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3、内容3.1 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筹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行。3.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办法、原则、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

9、案、紧急事件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对的使用、菌(毒)株及样本收集、运送、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处置、急救等。3.3每年组织全员(涉及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生物安全培训、考核。3.4 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基本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3.5 培训应当由获得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人员进行。 3.6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用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 3.7 对考核合格工作人员颁发有关岗位上岗证。3.8 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培训、

10、考核档案。3.9 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评估工作,为制定年度培训、考核筹划提供根据。3.10 对新上岗、转岗员工进行生物安全有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生物安全风险。3.11 进入实验室外单位人员,由实验室依照所从事工作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人员指引下进行。3.12 当关于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原则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有关内容培训和考核。3.13 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有关记录。六、人员健康监护制度1、目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防止、控制实验室污染。2、范畴合用于微生物实

11、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3、职责微生物检查科科长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组织实行。4、内容4.1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4.1.1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要进行上岗前体检,不符合岗位健康规定不得从事有关工作。4.1.2 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状况下从事有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导致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状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从事有关工作。4.1.3 微生物检查科科长在批准外来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理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时可先行安排进行暂时性体检,档案保存。4.2 发生事故后人员管理4.2.1 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普通生物

12、安全事故后,由单位拟定有关人员救治、医学观测方案,发现异常,由单位决定人员暂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暂时调离岗位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要进行体检,体检成果达到岗位健康规定后由人力资源部门批准其上岗。4.2.2 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公司制定并上报有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测方案,同步采用有效办法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畴,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审批。医学观测发现异常,由单位决定人员暂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暂时调离岗位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要进行体检,体检成果达到岗位健康规定后由分管领导批准其上岗。七、生物安全检查制度1、目为保证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办法贯彻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2、范畴合用于微生

13、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3、职责微生物检查科科长负责微生物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4、内容4.1微生物检查科科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涉及: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营状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否完善、与否贯彻、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与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防护、控制状况、废物处置状况等。4.2 各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涉及: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运送、保存、使用、销毁状况、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和灭菌状况以

14、及感染性废物解决状况、生物安全设备运营、维护状况、防护物资储备状况。4.3 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寻常工作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涉及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状况、个人防护规定执行状况、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操作与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4.4 对于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办法或实行整治,并进行跟踪验证。4.5 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4.6 将自查发现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筹划解决。八、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1、目 为规范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卫生行为,操作习惯,使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办法贯彻到位,避免生物安全

15、事故发生。2、范畴合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3、内容3.1 吸烟(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2)点燃香烟是易燃液体潜在火种;(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途径。3.2 食物、饮料及其他(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也许其他物质(2)实验室工作区内冰箱禁止存储食物。3.3 化妆品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容许并建议经常洗手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3.4 眼睛和面部防护(1)解决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保护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步使用护目镜或面罩。(3)使用、

16、解决可以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试剂,或有也许发生试剂溅溢状况时,必要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3.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服装,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有时还需要佩戴其他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2)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及时更换。3.6 鞋在工作区内,应穿舒服、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鞋。在有也许发生液体溅溢也许是,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3.7 头发和饰物留长发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等正在运转器械保持一定距离3.8 胡须蓄有胡须男性工作人员必要遵守

17、上项(3.7)规定。3.9 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当洗手。接触菌种后,应及时洗手。3.10 用口移液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应使用助吸器具。3.11 锐利物品谨慎解决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避免扎到手部。3.12 工作环境(1)“清洁”区和“污染区”区依照实验室详细工作状况由公司选取并拟定“清洁”和“污染区”工作区,在清洁区和污染区区之间设“缓冲室”。被指定为“清洁”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 被指定为“污染区”区域,所有这些物品表面都以为是不清洁。在做完实验后应及时彻底洗手。 “清洁”和“污染区”区都应保持整洁。“污染区”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

18、、消毒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消毒。在解决溅溢样品或严重污染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适当消毒剂清除所有溅溢物。(2)冰箱、培养箱、水浴和离心机应当定期清洗和消毒(时间由QC主管来决定),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3)实验服、工作服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置、以及有明火地方,不要挂在灭火器上。“清洁”和“污染区”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储。(4)垃圾解决: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5)装饰: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6)为便于清洁消毒,实验室内不应有织物装饰用品或椅子。(7)个人物品:实验工作区不得存储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茶杯、预

19、包装食品和药物等。(8)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如应急洗眼装置,酒精等消毒用品。(9)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10)实验室内应安装防蚊蝇装置,应定期投放灭蟑螂药物。(11)用后废弃物品:实验工作区内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如下。较大废弃物容器应接近地面存储。(12)出口通路:实验室出口和通道必要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安全门必要保持畅通,不得堵塞。注意:无论任何时间、何种因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道路。3.13 玻璃器具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1)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玻璃器具。(2)

20、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塞子。(3)接触过传染性物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行消毒。(4)破裂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单独、不易刺破容器里。(5)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6)在不影响实验质量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器具。3.14 离心机(1)气溶胶: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产生在最低水平。(2)操作: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干启动。(3)为防止气溶胶飞溢,应在离心停止30分钟后打开离心物。(4)清洗: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规定清洗离心机。(5)平衡:离心时应保持适当平衡,以保证离心顺利进行。九、实验室菌种安全保管制度1、目 为保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保管安全,避免微生物实验室菌种

21、生物安全事故发生。2、范畴合用于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3、职责微生物检查科科长负责微生物实验室菌种安全保管。4、内容4.1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菌种保藏,双人双锁,并建立所保藏菌种名录清单,保证菌种安全。4.2 保管人员变动时,必要严格交接手续。4.3 菌种应有严格登记,涉及购进日期,使用、销毁状况,销毁人、办法、数量等。4.4 各菌种应按规定期间接种,普通接种不超过五代,同步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污染时,应及时更换。4.5 菌种保存范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规定执行。4.6 所有存在菌种应具备清单。4.7 使用菌种工作时,如发生严重污染环境或实验室人身感染事故

22、时,应及时解决,并向本地卫生局报告。十、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1、目 为保证微生物实验室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规定归档、保存。2、范畴合用于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3、职责微生物检查科副科长负责微生物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4、内容4.1 与生物安全有关各类活动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4.2 微生物实验室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5年。4.3 微生物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涉及: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解决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种、运送、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

2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4.4 微生物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4.5 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4.6 超过保存期限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讨论、鉴定,批准与否实行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行,做好销毁记录。十一、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1、目 将操作,收集、运送、解决废弃物危险减少至最小;将其对环境有害作用减少至最小。2、范畴合用于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废弃物收集、运送、解决。3、职责微生物检查科副科长负责微生物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4、内容4.1 废弃物消毒及解决4.1.1 微生物实验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黑色垃圾袋装生活垃圾,白色垃圾袋装微生物实验垃圾;4.1.2 装

24、盛微生物实验垃圾应用脚踏式,或加盖。4.1.3 微生物实验垃圾应预先灭菌,然后装袋,定期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4.1.4 普通化学废弃物可直接排入下水道;4.2 重复使用检查器材解决4.2.1 重复使用器材,清洗后灭菌、烘干、备用;若染菌则先灭菌、再清洗、再灭菌、烘干、备用。十二、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1、目为保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安全,避免发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安全事故。2、范畴合用于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3、职责微生物检查科科长负责微生物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检查。4、内容4.1 工作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操作须穿干净工作服,胶鞋,戴口罩、手套。4.2 使用合格一次性检

25、查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解决。4.3 各种器具应及时清洗、消毒;各种废弃样品应分类解决。4.4 检查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4.5 各种设备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紫外线消毒每日至少1次;在进行各种检查时,应避免污染;若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及时解决,防止扩散,并视污染状况向上级报告。十三、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记使用规定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入口明显位置必要张贴生物危害标志。标志上应明确标示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级别,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紧急联系方式等。见图1图1:生物安全实验室标记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级授权人员方可进入责 任 人:紧急联系电话:凡是盛装生物危害物质容器、运送工具、进行生物危险物质操作

26、仪器和专用设备等都必要粘贴标示有相应危害级别生物安全标志。十四、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1、目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解决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解决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2、范畴合用于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3、职责3.1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解决和报告程序;3.2 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控制实行;3.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验人员职业暴露解决培训和考核,并保存关于记录;3.4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寻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执行。4、内容4.1 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该种污染物生物安全危害度

27、评估成果,迅速有效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边环境污染和扩散;进行暴露人员医学观测等原则和环节进行解决。4.2 依照既往进行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和暴露限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微生物对暴露人员伤害;同步,有效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防止污染物对周边人员和环境污染。4.3 普通性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状况和解决办法,以及时发现解决中疏漏之处,使解决尽量完善妥当。4.4 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同步,要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状

28、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及时协调现场紧急解决和周边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伤害限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防止该污染物感染,力求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防止性用药,并同步进行医学观测。4.5 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及通过;暴露方式;损伤详细部位、限度;接触物种类(菌液、菌种)状况;解决办法及解决通过(涉及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构成员以及专家);与否采用药物防止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状况、初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状况(涉及肝、肾功能化验成果);定期检测日期、检测项目和成果。4.6

29、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边环境防控污染办法,实行形式,人员、范畴,评估防控解决效果;总结和评估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与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实验操作等过程与否存在失误,整治办法和实行。4.7 意外事故现场解决办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玻璃碎片扎伤,菌种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及时进行紧急医学处置。依照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限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限度和选取解决方式。4.7.1 化学污染4.7.1.1 及时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4.7.1.2 及时到急诊室就诊,依照导致污染化学物质不同性质用药。4.7.1.3 在发生事件后12小时内向实验室负责人

30、报告。 4.7.2 针刺伤,玻璃碎片扎伤4.7.2.1 被污染针头、玻璃碎片或其她锐器刺伤后,应及时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步用流动水冲洗伤口;4.7.2.2 用75%酒精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4.7.2.3 意外受伤后必要在12小时内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4.7.3 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4.7.3.1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菌液或其她化学物质时,应及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4.7.3.2 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在12小时内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十五、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根据我单位突发事件紧急预案规定,结合微生物实验室特点,为保证人员安全及环境不受污染,

31、特制定检查科应急预案。第一条:凡符合我单位突发事件紧急预案规定事件,均按照本预案规定执行。第二条:遇有突发事件,在单位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指引,统一指挥下,成立质量部应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由单位领导、微生物检查科科长负责,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人员参加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和指挥。第三条:应急小组分工负责:单位领导、微生物检查科科长负责实验室工作安排,与其他科室及上级卫生部门沟通、协调。第四条:人员召集微生物检查科科长负责记录每一位有关员工联系电话,以便应急时获得联系,员工应保证登记电话有效,如有更改,需及时告知;各部门应记录本部门员工、各部门部长、主管联系电话,存储于资料文献夹,以便及时互相联系,

32、如有更改,及时告知。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应急事件详细工作人员召集,无特殊因素,都必要积极配合。第五条:试剂、仪器、物资准备要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应对突发事件,就要保持仪器良好工作状态,在寻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手册规定保养、维护、清洁仪器,部门负责人要掌握试剂、消耗物资使用状况,及时筹办。储备必要生物安全防护物品,如隔离衣、防护口罩眼罩等,必要时应用。第六条:应急解决(一)信息报告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按卫生部规定关于原则、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定进行微生物菌种运送,并采用有效防护办法。一旦发生病原微生物安全事故,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报告工作规范中“传染病菌、毒种丢失”事件曝光规定进行报告。(二

33、)控制办法1、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确认,并对事故性质及扩散范畴进行充分评估。2、及时封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封存标本,防止微生物扩散。3、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测并留取本低血清或者有关标本。4、对导致污染工作环境及污染物进行消毒。5、关于部门应配合关于部门开展调查。五、本方案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六、本方案自发文之日起实行。十六、生物安全原则操作规程(一)生物干净安全柜原则操作规程一、目制定本规程旨在使操作者操作规范化。二、范畴生物安全柜使用。三、负责人各实验室负责人四、内容4.1用1%新洁尔灭溶液或75%乙醇擦净生物干

34、净安全柜台面。4.2接通电源,打开照明、风机、灭菌开关,进行紫外消毒30分钟。4.4整个操作过程结束后关闭风机、照明开关和电源开关。4.5注意事项:4.5.1带有脚轮超净工作台,安放定位后必要将箱体下四只支承脚调至平稳合理,减少噪声及震动现象。4.5.2操作区空气经侧面初效过滤器和低噪音离心式风机压入静压箱,经高效过滤器从顶部均匀吹出,形成高干净空气幕,去除干净区域内原自然空气。4.5.3当工作完毕后方可停止通风机运用,生物干净安全柜禁止移动。4.6维护保养:4.6.1高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风机调到最高点时,仍不能达到抱负截面风速时,应及时更换高效过滤器(普通使用十八个月)。4.

35、6.2初校过滤器使用3-6个月,应拆下清洗。4.7仪器维修后,及时登记仪器维修记录。(二)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一、目制定本SOP旨在使操作者操作规范化。二、范畴隔水式细菌恒温培养箱使用。三、负责人各实验室负责人。四、内容4.1检查电源开关与否在“开”位置。4.2检查温度与否到达设定温度。4.3按下培养箱门上把手,把门打开。4.4打开里面一道门,放入培养皿。4.5关上两道门,培养箱内进行微生物培养。4.6登记使用记录。4.7经常清洁培养箱内部,防止污染。注:培养箱基本上是始终开着,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用时,把培养箱开关调到“关”位置,关掉电源。4.8仪器维修后,及时登记仪器维修记录。(三)生化培

36、养箱操作规程一、目规范生化培养箱操作。二、范畴生化培养箱使用。三、负责人各实验室负责人。四、内容4.1初次启用:4.1.1箱体运用底部调节螺钉调节,使箱体安顿平稳。4.1.2将培养箱背面电源插头接通220V,50Hz电源,且电源插头插座应有良好接地。接通“电源”开关,LED数码管亮,此时数码管里显示是培养室内实际温度。4.1.3温度调节:按下温度设定按钮,数字显示即为设定值、旋转温度调节电位器到所需温度值,松开按钮,数字即为培养室内实际温度值;此时,如设定值不不大于培养室内实际温度,加热批示灯亮,加热器接通电源加热,如培养室温度不不大于设定值,制冷批示灯亮,制冷器工作,如加热批示灯与制冷批示灯

37、均暗,恒温批示灯亮则培养室处在恒温状态 。4.1.4箱内不需要照明时,应将面板上照明开关置于“关”位置,以免影响上层温度。4.1.5电源接通后,调节好所需温度,这时不能随便将控温旋钮来回多次旋转,以免压缩机启动频繁,导致压缩机浮现过载现象,影响压缩机寿命。4.2常规使用:4.2.1检查电源开关与否置于“开”档。4.2.2检查温度与否达到设定温度,必要时调节。4.2.3打开培养箱门。4.2.4放入实验物。4.2.5关上培养箱门,在培养箱内进行微生物培养。4.2.6登记使用记录。4.3注意事项:4.3.1本设备外壳应可靠接地,且应安装在避阳光,阴凉地方,设备与墙必要有10cm以上距离,搬运时必要小

38、心,不可平放和倒立运送。4.3.2当使用温度较低时,应定期倒掉位于箱内底部积水盘内积水。4.3.3为了保持设备美观,不准用酸或碱及其他腐蚀性物品来擦表面,箱内可以用干布定期擦净。4.4仪器维修后,及时登记仪器维修记录。(四)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一、目制定本SOP旨在操作人员操作环节规范化。二、范畴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三、负责人各实验室负责人四、内容4.1控温(湿)仪所需值设定:4.1.1按一下“SET”键,进入设定方式,此时SV屏第一位高亮,其她位闪烁;用 可循环选用SV屏显示高亮位详细位,将高亮位移至需设定位;4.1.2用 或 变化原SV屏显示值,直至达到需要值为止;4.1.3按一下“SET”键

39、,控湿仪回到工作状态;控温仪PV显示“”,若不使用定期功能则SV屏设立为0,再按一下“SET”键,回到工作状态。4.2温、湿度控制参数变化方式:按SET键5秒钟以上(进入B菜单),当PV屏显示“AL1”或“-RH”即放开,再按SET键若干次,找到“LCK”提示符,按 键,使SV屏显示为0(即开锁)。再按SET键若干次,找到所需要调节控制参数提示符,按 或 键,使该控制参数显示为所需要值,所有控制参数可以一次调节完毕。再按SET键找到”LCK“提示符,按 键,使SV屏显示为2 (闭锁),按SET键5秒钟以上,回到工作状态模式。此时仪表执行新修改参数。(注:无键按下30秒钟后,会自动返回到工作状态

40、,但是所变化数据为视为无效)由于设备出厂前都通过严格地测试,普通不要进行修正。但在第一次开机、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或使用时环境恶劣,或外界温度与制造出厂时环境温度不一致、或在使用控制温、湿度先后值变化时,均会引起显示测量值与工作室内实际值误差或不稳定(过冲)等现象。如超过技术指标范畴可通过改参数达到出厂原则。4.3举例阐明4.3.1显示测量值与工作室内实际值误差修正4.3.1.1将0.1玻璃水银温度计或0.3湿度计放入工作室内,测量端应置于室内几何中心位置;(玻璃水银温度计或温度计上读数即为实际值)4.3.1.2当温度或湿度到达设定值并稳定12小时左右(处在恒定状态)后,比较实际值与PV显示值

41、差值,其差(实际值PV显示值)即是矫正参数需要修改值,即:SC原始SC值(实际值PV显示值)4.3.1.3依照上式计算SC值,输入即可。若一次调节不准,可重复多次,直至符合原则为止。4.3.1.4若SC已调至最大(超过范畴)不能再调节时,将SC设为0,回到工作状态;按SET键10S,进入C菜单,PV屏浮现“HL”,将HL修改为1.000,再回到工作状态;在温度或湿度量程范畴内选取两个测试点,如P1P2点,则斜率:HL务必保存小数点后三位,设立新参数值;如再不精确,则再按前三款环节调节(重复多次直至符合原则为止)。4.3.2温度不稳定(过冲偏大)抑制办法一:进入B菜单,加大参数P(比例带),每次

42、增长0.5左右,同步变化参数,每次增长100秒左右,并同步变化参数D,D4,并重新升温观测,及至温度过冲符合规定为止。办法二:若仍无法消除则进入C菜单,减少OUT(输出功率)每次减少10%左右。办法三:当所需温度较低时,为减小温度过冲,可采用二次设定办法。如:所需温度为30时,应先设定28,等温度基本稳定后,再设定30,这样可减少甚至杜绝温度过冲现象。(此办法同样合用于温度控制)4.3.3温度过冲或产生静差若“过冲”则将加湿器雾气开关调小,若“局限性或产生静差”则将加湿器雾气调大。4.3.4温(温)度波动大,不稳定除调节P、I、D参数外,普通将P调小,特别当制冷功率变化后,还应考虑修正COLD

43、及-RH启动点或减小SEC来解决(但SEC最小不能低于30秒).4.4用法4.4.1工作环境4.4.1.1温度:10304.4.1.2相对湿度:不不不大于85%4.4.1.3电源:AC 200V10% 50Hz1Hz4.4.1.4周边无强磁场、强震动及可燃腐蚀性气体存在,四周通风良好。4.4.1.5不易露天或阳光直射场合。4.4.2开箱检查无破损后4.4.2.1四脚因垫平!4.4.2.2设备与四周物件或墙壁间距:前600mm,左右及顶后300mm 4.4.2.3 检查电源插座与否符合规定(电压应与设备电源插头相配)4.4.3操作环节4.4.3.1给配件加湿器注入45升蒸馏水或纯净水,并安放在设

44、备左侧,将加湿器排气管口连接到箱体左侧“进气孔”上,并把加湿器电源插头插到箱体左侧上方加湿器控制插座上。4.4.3.2将位于箱体左侧(底)带有放水塞橡皮管向外拉出足够长距离,拔掉放水塞,并用盛水盘接水。4.4.3.3开机通电,此时两个控制器面板分别显示测量/设定温、湿度,表达设备进入工作状态。4.4.3.4 按控制器操作办法,对控温(湿)仪进行所需温、湿度值设定。4.4.3.4.1 温度转换开关选取4.4.3.4.2设立温度高于环境温度5时,请选取“RT+5”4.4.3.4.3 设立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后或等于环境温度时,请选取“自动”档。4.4.3.4.4如果使用控湿仪,将去湿开关拨到“开”处;

45、4.4.3.4.5如不使用,将去湿开关拨到“关”处,此时:有湿度显示但无湿度控制输出。4.4.3.5当箱内温度达到所设立温度,并待60min左右恒定后,才干使用湿度控制(将去湿开关拨到“开”),再打开加湿器电源开关(无水时禁止开机),将其雾量旋钮调到1/3处(若箱内湿度达不到设定值,再逐渐缓慢加大进湿量),再运营12小时后,湿度能达到稳定;若温度“过冲”太大,应逐渐减小加湿量进行调节。4.4.3.6当箱内温度、湿度均达到恒定状态后,将温度转换开关拨至“RT+5”档,运用“去湿功能”来控制温度,若空控制温度较低,经一段时间温度有些回升产生误差时,再将转换开关拨至“自动”档,稳定后再拨向“RT+5

46、”档,如此重复;尽量勿将转换开关置于“自动”档同步,去湿开关置为“开”,以延长压缩机工作寿命。4.4.3.7在设备长期低温(低于环境温度时)运营时,每隔半个月,开40运营2h左右,进行“除霜”后,再投入运营。4.4.4操作注意4.4.4.1在使用降温过程中,若同步需要降温,一方面将去湿开关处在“关”状态,同步将加温器处在“增雾量开关调至最小”状态,等温度达到所需温度并恒定后,才将去湿开关打开,降到所需温度,(若温度太低可略加大增雾量),要重复几次,才会控制在所需要温度和湿度。在恒定90分钟后,温、湿度可保持恒定。4.4.4.2 如需要从高湿度降到低湿度,第一种办法:先将箱门打开,放掉潮气并让箱内湿度降到环境温度,并擦干箱内,再关上箱门,设定所需湿度。第二种办法:一方面将去湿开关处在“关”状态,然后设定温度为45,2小时后,打开箱门,并擦干箱内,再关上箱门,设定所需湿度,这样能缩短降湿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