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商业银行综合评价指引(试行)商业银行是以货币和信用为经营对象的金融中介机构,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对其进行尽职调查和综合评价显得尤为复杂。为了对拟投资的商业银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并在投资过程中对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包括上市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务,特制定本指引。本指引是对银行经营要素的综合评价,包括资本充足状况评价、资产安全状况评价、管理状况评价、盈利状况评价和流动性状况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加权汇总后的总体评价。本指引将尽职调查提纲和评分标准糅合在了一起,作为尽职调查和评分评级两项工作的指导制度。要求分别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和打分评级报告,两份报告一起作为商业
2、银行投资价值报告的重要材料,直接服务于投资决策。本指引不适用于银行业投资与其他行业投资的区别,不专门说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和外部环境,仅用于行业内不同银行的比较和分析。第一部分 背景调查1. 基本情况:主要历程、注册资本、主要财务数据2. 股东和管理层:前十位股东情况介绍和持股比例、董事会成员、董事长和总经理履历、高级管理人员的聘用机制、管理人员酬金及合约、主要管理人员变动情况3. 经营范围:主要产品/服务说明、50家最大客户的贷款额明细、50家最大客户的存款额明细、占总业务80的客户名单4市场份额/竞争者:地域范围、经济发展情况及潜力; 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及市场份额;主要竞争者及对竞争者市场
3、份额的估计; 与竞争者在市场空间、收入水平、不良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帐贷款等方面的比较; 在竞争环境下的机会与风险; 行业发展潜力及趋势; 加入WTO的影响;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对本行的影响; 本地优良企业外移对业务的影响5.员工和人事政策:部门、地域、设施人员分布状况; 员工统计(年龄、教育程度、工资水平);吸储、信贷、中间业务等业务系统人员和业务支持系统人员的比例; 劳资关系;人员更替统计;罢工记录;对具体关键人员的依赖6.不良资产:金额及演变情况、为解决不良资产已采取的措施的效果、为解决不良资产拟采取的措施7、其他:表外项目、诉讼、政府关系、税务审计、财务报表(最近三年)、
4、企业章程第二部分 评分说明1.单项运作要素的评价对银行运作要素的评价标准为:评分85分以上为良好,评分75分85分为一般,评分6075分为关注,评分5060分为欠佳,评分50分以下为差。2.综合评分标准综合评分采用加权汇总评分法,即各要素评价分值乘以相应权重后进行相加,其总和为综合评分。各要素的权重分别为:资本充足状况10%,资产安全状况20%,管理状况30%,盈利状况25%,流动性状况15%。3.投资评级 从评分角度,将对商业银行的投资评级分为四种:A类建议投资:单项要素评级“良好”,且综合评分不低于90分B类可以考虑:单项要素评级“良好”或“一般”,且综合评分不低于80分C类观望:单项要素
5、评级为“一般”或“关注”,且综合评分不低于70分D类回避:单项要素评级为“欠佳”或“差”,或综合评分低于70分第三部分 评分细则一、资本充足状况评价(一)定量指标(60分)1.资本充足率(30分) 10%以上:30分;8%10%:2530分;6%8%:1425分;2%6%:014分;2%以下:0分2.核心资本充足率(30分)6%以上:30分; 4%6%:2530分; 2%4%:1025分1%2%:010分; 1%以下:0分(二)定性因素(40分)1.银行资本的构成和质量(6分)主要考察银行资本构成的稳定性、市场价值及其流动性。评分原则:核心资本在资本中的比重越高,资本构成越稳定,评分应越高。要
6、分析核心资本构成的稳定性,如果银行存在资本未足额到位或资本抽逃等问题,不得分。要分析附属资本构成的稳定性,稳定性越高,市场价值越大,评分应越高。分析附属资本构成主要考虑银行的债务性资本(监管机构确认的银行以对外承担债务形式持有的资本),包括其市值变动情况和流动性状况。上市银行得分应高于非上市银行。资本构成要素存在不稳定性对银行承受风险能力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得分应在3分以下。2.银行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对资本的影响(8分)主要分析银行财务状况对银行资本的影响。评分原则:好的盈利状况能增强或保持银行的竞争能力,利于银行扩充资本,评分应越高。银行财务状况不佳(出现亏损)并可能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形成不良
7、影响的,得分应低于4分。累计亏损严重以致净资产出现负数的银行,不得分。3.资产质量及其对资本的影响(8分)主要分析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对银行资本的影响,重点考察银行资产损失程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及其对银行资本构成的影响。评分原则:不良资产呈现恶化趋势,并可能对银行资本构成不利影响的,得分应低于4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不足的,得分应低于3分;不足程度越高,得分越低。对贷款以外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银行得分应高于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的银行。4.银行进入资本市场或通过其他渠道增加资本的能力,包括控股股东提供支持的意愿和实际注入资本的情况(8分)主要考察银行通过外部融资解决资本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银行在资本
8、充足率不足时,是否能及时增加资本,包括控股股东增加注资的可能性。评分原则:如果银行股东承诺并能够实现承诺将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或者银行通过其他方法将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且能够充分抵御风险的,得满分。当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8%,而银行股东和董事会未能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得分应低于4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没有成功的,不得分。5.银行对资本的管理情况(10分)主要考察银行资本的管理政策,重点分析银行制定资本计划的情况,包括制定计划的程序和依据。(1)银行是否根据自身规模,通过对资产年度增长目标和利润目标进行合理可靠的预测分析来确定银行资本的最佳需要量。(2)银行是否在预测资本需要量的基础上,确
9、定多少资本可以通过利润留存从内部产生,多少资本需要通过外部融资解决,并通过测算筹资成本确定最佳筹资手段。(3)银行的利润分配政策是否稳健,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过度的分派红利会削弱银行的资本金,而过低的分派红利会妨碍发行新股,因此,要考察银行盈利的留存比率是否适当,并能够及时按资本计划补充资本金。评分原则:银行如果缺乏明确的资本管理政策,没有制定补充资本计划,得分应低于5分。银行累积未分配利润为负数而进行利润分配的,不得分。银行资本充足率未达到监管要求而进行利润分配的,不得分。 二、资产安全状况评价(一)定量指标(60分)1.不良贷款率(15分)5%以下:15分;10%5%:12分15分;15
10、%10%:6分12分25%15%:0分6分;25%以上:0分2.估计贷款损失率(10分)3%以下:10分;6%3%:8分10分;9%6%:6分8分12%9%:4分6分;15%12%:0分4分;15%以上:0分估计贷款损失率=(正常类贷款1%+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0%+可疑类贷款40%+损失类贷款100%)/贷款余额3.最大单一客户、集团客户授信比率(10分)评分时取两项得分中较低一项分值。最大单一客户授信比率6%以下:10分;10%6%:8分10分;12%10%:6分8分14%12%:4分6分;16%14%:0分4分;16%以上:0分集团客户授信比率15%以下:10分;25%15%:8
11、分10分;35%25%:6分8分45%35%:4分6分;55%45%:0分4分;55%以上:0分4.拨备覆盖率(20分)100%以上:20分;70%100%:14分20分;40%70%:8分14分15%40%:0分8分;15%以下:0分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5.非信贷资产损失率(5分)2%以下:5分;4%2%:4分5分;8%4%:2分4分;10%8%:0分2分;10%以上:0分(二)定性因素(40分)1.不良贷款和其他不良资产的变动趋势及其对银行整体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5分)主要考察银行不良贷款总量和不良贷款率及其变化趋势。要具体分析
12、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升降原因,要区分存量和增量因素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不良贷款比率升降的原因,要区分“分子”和“分母”因素的影响。评分原则: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得满分。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得分应低于3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的,不得分。视不良贷款变动的具体原因调节评分结果。2.贷款行业集中度以及对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5分)主要考察银行贷款行业的集中程度,分析贷款集中行业的风险状况,包括行业当前整体状况、国内外情况对比,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和指导意见,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及依据等,以及风险状况对银行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3.信贷风险管理的程序及有效性,是否建
13、立完善的信贷决策程序和制度,包括贷款“三查”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能否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的发生(10分)主要通过对银行不良贷款增量的原因分析,判断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1)是否建立贷款调查制度以及贷款调查报告的质量。(2分)(2)是否建立严格、独立的贷款放款审查制度并严格执行。(2分)(3)是否建立贷后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2分)(4)是否存在违规发放的贷款,是否存在逆程序发放贷款的行为。(2分)(5)贷款档案是否完整规范。(2分)评分原则:银行未建立贷前调查制度、贷中审查制度和贷后检查制度的,得分应低于5分。存在违规贷款或逆程序发放贷款行为的,不得分。4.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14、10分)(1)银行是否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制定分类的具体标准以及五级分类的内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包括贷款分类的操作、认定和审核等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分类工作是否全面涵盖各项授信业务。(3分)(2)银行是否根据日常风险变化情况对各类贷款进行监控和分类;银行是否配备了专业人员从事分类工作;是否加强了贷款五级分类的业务培训。银行的贷款分类是否定期接受检查监督,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2分)(3)银行的分类工作是否严格执行了有关监管规定以及内部管理规定;分类标准在操作过程中是否保持一致;五级分类结果是否准确。(3分)(4)银行是否建立了与分类工作相配套的信息系统,保证管理层能够及
15、时获知有关贷款分类的重要信息;银行是否按照监管要求及时报送贷款分类数据和相关分析报告。(2分)评分原则:银行五级分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或分类结果严重失实的,得分应低于3分。银行未建立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不得分。5.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及其管理状况(5分)主要考察银行是否制定了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的管理规定,是否对保证人资格、保证责任和保证合同,抵(质)押品、抵(质)押权和抵(质)押率,抵(质)押品的登记与评估、抵(质)押期限、抵(质)押品的保管和处置做了明确的规定,银行是否严格执行了这些规定。考察银行保证贷款和抵(质)押贷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如何,还要分析银行抵(质)押品的流动性和价值稳定
16、性及其对资产安全状况的影响。6.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状况(5分)主要分析银行是否针对非信贷类资产,特别是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制定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管理责任;银行对各类挂账、垫款、待清理资产是否制定了具体的清收、清理、处置办法和措施;银行对造成非信贷类资产损失的违法违规违纪人员是否追究责任。通过对以上要素的综合分析,判断银行识别、控制非信贷资产风险的能力。评分原则:银行未建立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制度的,不得分。 三、管理状况评价(一)银行公司治理状况,公司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0分)1.银行公司治理的基本结构(10分)(1)银行是否构建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主体的银行治
17、理结构,各个治理主体是否设立了专门委员会和专门办事机构;是否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和外部监事制度。(5分)(2)各个治理主体是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是否制定了完备规范的议事规则。(5分)2.银行公司治理的决策机制(10分)(1)银行的股东资格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股东是否履行诚信义务;银行是否能够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公平对待所有股东,是否存在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情况;银行股东是否有占用银行资产行为,是否有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对银行的影响;股东大会能否按照章程的规定有效发挥其职能。其中涉及关联交联授信的比例确定见监管部门制发的相关文件(5分)评分原则:(1)如果银行对一个关联方的授信余额超过银行净资产
18、的10,或者对一个关联方的集团客户的授信余额总数超过净资产的15,或者银行对全部关联方的授信余额超过商业银行净资产的25,得分应低于3分。(2)董事是否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素质;是否勤勉诚信;董事的选任是否符合规定程序。(2分)(3)董事会的结构是否合理;下设专门委员会是否具备独立性;董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能否按照章程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董事会是否制定银行的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董事会是否具备足够的控制力和调度力。(3分)3.银行公司治理的执行机制(10分)(1)从股东大会到董事会再到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传导机制是否通畅、高效。(2分)(2)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高级管理人员资格是否
19、符合监管机构规定;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业务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3分)(3)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按董事会制定的战略规划开展工作;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实效性;是否存在“内部人控制”情况。(3分)(4)高级管理层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职责分工是否合理适当;经营上是否稳健并能及时识别和管理风险。(2分)4.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10分)(1)独立董事是否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素质;是否勤勉诚信;独立董事的选任是否符合规定程序。(2分)(2)独立董事是否具备独立性,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否明确;独立董事是否尽责。(2分)(3)监事是否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
20、专业素质;是否勤勉诚信;监事的选任是否符合规定程序;监事会的结构是否合理;下设专门委员会是否具备独立性;监事会及其下设委员会能否按照章程的规定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4分)(4)外部监事是否具备独立性,是否尽责。(2分)5.银行公司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及问责(10分)(1)银行是否建立薪酬与银行效益和个人业绩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制定的激励政策及其制定程序是否合理。(2分)(2)银行是否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激励机制。(2分)(3)是否建立公正、公开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成员绩效评价的标准和程序。(3分)(4)是否按照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披露公司治理信息,有关薪酬激励的情况是否作适当披露。(3
21、分)(二)内部控制状况(50分)1.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控制文化(10分)(1)良好的治理机制:董事会是否审批银行整体经营战略和重大政策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董事会是否了解银行的主要风险并采取必要措施认定、计量、监督并控制风险;董事会是否负责审批组织结构;董事会如何确保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监督;高级管理层执行董事会决策的情况如何。(3分)(2)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设置是否清晰地表明信息报告渠道,明确了信息报告的责任;组织结构设置是否存在缺陷导致重要信息报告的缺漏;组织结构是否对银行的各级部门和各种业务都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控制。(2分)(3)内部控制文化
22、:董事会与高级管理部门是否通过其言行来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银行是否存在良好的培训、宣传机制使得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参与到控制活动之中;是否存在由于激励政策不当鼓励或诱发不适当的经营行为,例如过分强调业绩目标或其他经营结果而忽略长期风险;或者工资或奖励计划过于依赖短期业绩等。(3分)(4)员工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员工尽职情况;是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违法违规问题、与经营指导方针不一致的情况及其他违反政策规定的情况。(2分)2.风险识别与评估(10分)主要考察银行是否对所从事的业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对风险持续监控。(1)风险管理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主要考察银行是否设立了履行风险管理
23、职能的专门部门,是否制定了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3分)(2)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全面性:银行的风险评估是否考虑了内部因素(如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银行业务性质、人员素质、组织机构变革和人员的流动等)与外部因素(如经济形势变化、行业变革与技术更新等);风险评估是否既针对单一业务,又针对并表机构的其他业务;是否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其他业务都进行了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是否针对风险的可计量和不可计量两方面进行。(2分)(3)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手段与技术:银行是否建立了涵盖各项业务、全行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是否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国家及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
24、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信誉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3分)(4)风险控制制度、技术和方法的及时更新:银行是否针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情况及时修改完善风险控制的制度、方法和手段,以控制新出现的风险或以前未能控制的风险。(2分)3.控制行为与职责分工(10分)(1)全面、系统的各项业务政策、制度和程序,包括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主要分析银行是否建立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包括董事会与高级管理部门要求下级部门定期报送业绩报告,以检查银行在实现其目标方面的进展;中层管理部门每天、每周或每月都应收到并审阅规范标准的业务报告和专题报告;是否针对不同资产建立了审批和授权制度。
25、(2分)(2)各部门、各岗位、各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分离、相互制约措施:各部门、各岗位、各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是否合理明确,是否遵循了必要的分离原则。(2分)(3)是否有较为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岗位设置和会计操作规范与规章制度。(2分)(4)各种会计账表、统计信息真实完整的控制措施。(2分)(5)各种应急制度及法律风险控制措施。(2分)4.信息交流与沟通(10分)(1)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与信息反馈机制:主要分析银行在各级机构、各个业务领域之间是否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信息能否在各级机构、各个业务领域之间充分、有效的交流与利用;是否建立信息反馈机制。(3分)(2)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
26、的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析银行是否具备充分而全面的内部财务与业务经营数据库;是否有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建立电子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风险的防范措施。(2分)(3)是否有良好的客户信贷档案管理制度,能否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3分)(4)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主要分析银行决策层获取的有关财务状况和业务经营状况的综合性信息,以及与决策有关的外部市场信息是否是有意义的、可靠的、随时可得的,并且可以前后对比。(2分)5.监督与纠正(10分)(1)对银行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的日常监督:主要分析银行对关键性风险的监督;是否有不同领域(包括业务领域本身、财务控制和内部审计)的人员共
27、同监督内控机制的有效性;日常监督与独立评估的执行与效果如何。(4分)(2)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主要分析银行是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且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与评估,并将结果直接报告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同时报告高级管理部门;内部审计及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如何。(3分)(3)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纠正机制:主要考察银行的内部控制缺陷被发现和被报告后是否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和纠正,高级管理部门是否建立记录内部控制弱点并及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制度。(3分) 四、盈利状况评价(一)定量指标(60分)1.资产利润率(15分)1%以上:15分;0.75%1%:12分15分
28、;0.5%0.75%:9分12分0.25%0.5%:6分9分;0%0.25%:06分;0%以下:0分2.资本利润率(15分)20%以上:15分;15%20%:12分15分;10%15%:9分12分5%10%:6分9分;0%5%:0分6分;0%以下:0分3.利息回收率(15分)95%以上:15分;85%95%:12分15分;75%85%:9分12分65%75%:6分9分;55%65%:0分6分;55%以下:0分4.资产费用率(15分)0.75%以下:15分;1%0.75%:12分15分;1.25%1%:9分12分1.5%1.25%:6分9分;1.75%1.5%:3分6分;2%1.75%:0分3分
29、;2%以上:0分资产费用率营业费用/资产总额。(二)定性因素(40分)1.银行的成本费用和收入状况以及盈利水平和趋势(15分)主要通过银行利润构成分析考察盈利水平和趋势,通过同业比较和历史比较分析判断银行收入的来源构成及其稳定性,分析影响银行收入来源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变化可能对银行盈利产生的影响。要分析银行成本费用的主要构成,预测成本费用的增长趋势;应综合考虑收入、成本费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重点考察银行净营业收入的变化,以此判断银行盈利的变化趋势。2.银行盈利的质量,以及银行盈利对业务发展与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影响(15分)主要分析银行是否严格按照监管机构的规定核算应收未收利息,是否足额提取应付
30、未付利息,是否足额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及其他资产损失准备。要分析应收未收利息、应付未付利息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对银行盈利状况的影响。评分原则: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第六条的规定进行相应调整后,经营成果为亏损的,得分应低于8分。3.财务预决算体系,财务管理的健全性和有效性(10分)主要分析银行是否制定本年度利润计划与预算;银行预决算体系是否健全;银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及其执行状况。本项目主要从财务管理制度入手,分析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评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弄虚作假的,不得分。由于财务管理问题造成盈利状况严重不实的,不得分。 五、流动性状况评价(一)定量指标(60分)1.流动
31、性比率(20分)35%以上:20分;25%35%:16分20分;15%25%:12分16分10%15%:0分12分;10%以下:0分2.人民币超额准备金比率(10分)5%以上:10分;4%5%:6分10分;3%4%:2分6分2%3%:0分2分;2%以下:0分人民币超额准备金是指扣除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的人民币准备金。3.外币备付金率(5分)5%以上:5分;4%5%:3分5分;3%4%:1分3分2%3%:0分1分;2%以下:0分4.(人民币、外币合并)存贷款比例(10分)65%以下:10分;70%65%:7分10分;75%70%:4分7分90%75%:0分4分;90%以上:0分5.外币存贷款比例(5
32、分)70%以下:5分;80%70%:3分5分;90%80%:1分3分100%90%:0分1分;100%以上:0分6.净拆借资金比率(10分)4%以下:10分;04%:8分10分;1%0:6分8分3%1%:0分6分;3%以上:0分净拆借资金比率=拆入资金比例拆出资金比例;拆入资金比例和拆出资金比例的计算方法见监管机构制发的相关文件。(二)定性因素(40分)1.资金来源的构成、变化趋势和稳定性(5分)主要分析银行存款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化趋势,判断银行资金的稳定性。重点分析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以及对公存款与储蓄存款在存款中的比重,分析一定历史时期存款的变化情况及其趋势。评分原则:存款波动较大的银行,得
33、分应低于3分。2.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和资金的调配情况(5分)主要分析银行流动性状况,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期限是否匹配,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政策是否合理。3.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情况(20分)主要考察银行是否建立稳定的流动性管理体系,较好地控制流动性风险。(1)银行是否设立流动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银行的流动性管理。(5分)(2)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银行是否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对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进行准确地测算。(5分)(3)流动性管理政策:银行是否在预测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流动性管理政策,设计多种方案(包括主动负债、转换资产、出售资产等),从中选择最优流动性管理方案。判断银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有无综合调控能力。
34、(5分)(4)日常管理:银行有无建立流动性的监测、预警机制,是否制定流动性应急方案。(5分)4.银行以主动负债形式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5分)主要考察银行在流动性不足时从外部获得资金的能力,重点分析银行通过同业拆入、证券回购、向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从国际金融市场借入资金等方式满足流动性需求的能力。分析银行同业拆借业务状况,同业拆借利率水平;分析银行在证券回购市场交易状况,证券回购业务的资金规模、收益状况,证券资产构成及其变现能力等。5.管理层有效识别、监测、和调控银行头寸的能力(5分)主要考察银行管理层是否能够及时获得关于银行头寸状况的信息;银行管理层对银行的头寸状况是否有清楚的认识;管理
35、层是否对银行资金需求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作出决策。 附件1: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未尽部分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A.商业银行计算并表后的资本充足率时,应将以下机构纳入并表范围:(一)商业银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不包括半数)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包括:1、商业银行直接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2、商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3、商业银行与其全资子公司共同拥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金融机构。(二)商业银行不拥有其过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与被投资金融机构之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将其纳入并表范围: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
36、持有该机构半数以上的表决权;2、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该机构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该机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可以不列入并表范围的机构包括:已关闭或已宣告破产的金融机构;因终止而进入清算程序的金融机构;决定在一年之内售出而短期持有其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金融机构;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突发事件影响、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附属金融机构。B.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 资本 - 扣除项资本充足率 = 风险加权资产 + 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核心资本 - 核心资本扣除项核心资本充足率 = 风险加权资产 + 12.5倍的市
37、场风险资本C. 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债务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D.商业银行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资本中扣除以下项目:(一)商誉;(二)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三)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计算核心资本充足率时,应从核心资本中扣除以下项目:(一)商誉;(二)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资本投资的50%;(三)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资本投
38、资的50%。E.商业银行计算各项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时,应首先从贷款账面价值中扣除专项准备;其他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也应从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扣除。E.商业银行应对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计提资本。商业银行应将表外项目的名义本金额乘以信用转换系数,获得等同于表内项目的风险资产,然后根据交易对象的属性确定风险权重,计算表外项目相应的风险加权资产。对于汇率、利率及其他衍生产品合约的风险加权资产,使用现期风险暴露法计算。F.商业银行应对市场风险计提资本。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变动而导致表内外头寸损失的风险。包括以下风险:交易账户中受利率影响的各类金融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风险、商业银行全部的外汇风险和商品风险。
39、G.表内风险资产风险权重表项 目权重a.现金类资产 aa.库存现金0% ab.黄金0% ac.存放人民银行款项0%b.对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 ba.对我国中央政府的债权0% bb.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债权0% bc.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和地区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0% bd.对评级为AA-以下国家和地区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债权100%c.对公用企业的债权(不包括下属的商业性公司) ca.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50% cb.对评级为AA-以下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100% cc.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50% cd. 对其他公用企业的债权100
40、%d.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债权 da.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债权0%db.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dba.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定向发行的债券0%dbb.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其他债权100%dc.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债权dca.原始期限四个月以内0% dcb.原始期限四个月以上20%e.对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注册金融机构的债权 ea.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债权20% eb.对评级为AA-以下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债权100% ec.对多边开发银行的债权0% ed.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100%f.对企业和个人的债权 fa. 对
4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50% fb. 对企业和个人的其他债权100%g.其他资产100%附件2: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贷款余额。五级分类法: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附
42、件三:集团客户授信(具体见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商业银行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 (一) 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的; (二) 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的; (三) 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二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 (四) 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 商业银行可根据上述四个特征结合本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单一集团客户的范围。 授信业务包括:贷款、
43、拆借、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透支、保理、担保、贷款承诺、开立信用证等。附件四:非信贷类资产项目定义和损失界定标准一、表内应收利息:指截至评级日期表内应收利息余额,其预计损失额按余额的95%界定。二、待处理房改资产:指住房体制改革后形成的已售公房损失,其预计损失额按余额的100%界定。三、待处理同业拆借垫款:指拆放同业及拆放金融性公司形成的拆借垫款,其预计损失额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中损失类标准界定。四、待处理案件纠纷垫款:指经济纠纷及案件形成的垫款,包括以前年度案件结案后挂账的损失和结案挂账的涉案资金,其预计损失额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中损失类标准界定。五、待处理以前年度担保及信用证垫款:指由
44、于担保及信用证形成且尚未纳入信贷资产中统计的垫款,其预计损失额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中损失类标准界定。六、待处理其他应收款:指除以上二至五项待处理项目外的其他各种跨年度待处理垫款、挂账和非业务性暂付及应收款项。如应收赔款和罚金、诉讼办案费垫款等。其预计损失额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中损失类标准界定。七、待处理抵债资产:指行使抵押权、质权资产、受偿破产和关闭企业或其他债务人的资产等,其预计损失额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中损失类标准界定。八、待清理投资及自办实体资产:指进行的股权投资、债券投资及以前年度自办经济实体形成的待清理资产,其预计损失额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中损失类标准界定,如待清理投资及自办实体是按比例出资的,待清理资产及预计损失按投资比例计算确定。九、待清理接收资产:指待清理城信社资产、待清理信托资产、人行转来企业贷款本金和利息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转来资产等,其预计损失额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中损失类标准界定。十、应付福利费垫款:指超标准红字反映的应付福利费,其预计损失额按垫款金额的100%界定。十一、历年亏损挂账:指自身形成的亏损挂账,其预计损失额按亏损挂账金额的100%界定。十二、其他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指产权待界定资产、委托持股、委托代理业务等资产,其预计损失额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中损失类标准界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