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68969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炫动漫素质教育 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冯天奇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小学 272000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明确文化育人的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诸多教育专家根据国家教

2、育方针精挑细选出来的,其文质优美、图文并茂、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教育。纵观教材中的文章,它们虽体裁不一,但每篇课文都有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有体现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有讲文明礼仪、自尊自爱的,有体现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还有讲精忠报国、诚实守信的这些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文本,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对话。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1.1 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核心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

3、化融入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欣赏传统音乐艺术、学习传统礼仪习俗等,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世界多样性的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思想、智慧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等美德,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平衡等观念,佛教思想强调慈悲、智慧等素养。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传统节日、名人事迹等,学生能够

4、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尊重,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诗歌、辞章等文学形式,这些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吟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理解、掌握和运用传统文化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学生可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同时,传统文化的美学追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知能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符号、象征和形象,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例如中国画、剪纸、民间故事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

5、。1.2 塑造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有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文化传承观念的重要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中可以引导小学生接触并学习传统文化,基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逐渐塑造文化传承的意识,还能够提高文化理解能力,进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千百年来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到这些精神追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明确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使命感,愿意主动去发扬光大中华

6、文化。XUANDONGMAN素质教育 122 2 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缺失。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是启智益思、学以致用,即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和创造。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善于通过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能做到旁征博引、举一反三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当教师列出一个句子让学生仿写时,只有少数学生能做到逻辑合理、文采斐然、表述准确。这表明,小学学生思维创造方面的能力较为匮乏,其根本原因是其接受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不懂得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创造奇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大胆创新。3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策略3.1 挖掘教材价值,体会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内容都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价值,构建深度课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延伸发散,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内涵,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在挖掘教材价值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立足主题,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优秀文化思想,感受到这些文化思想的重要价值,以此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这些文化思想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将传统文化思想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思想理解现实世界,解决现实问题,

8、形成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内在品质。最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联想,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文化内涵,用情绪感知文化情怀,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锻炼的学生创造性思维。3.2 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成长为具有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体系中的精华。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以优质的文化精华帮助学生感知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创设优秀传统文化情境,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文化自信

9、。以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创设以节日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情境。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自己都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着怎样的风俗习惯。这样的讨论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沟通过程中了解更多传统节日,拓展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传统节日的氛围。在传统节日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从而树立文化自信。3.3 依托文化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了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可依托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例如,在教

10、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对史记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进行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所遭遇的种种磨难。随后,再引出教材中将相和的故事,讲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再对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的人物特点及相关事迹进行介绍。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产生对史记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侧重讲解两位主人公身上的优良品质,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3.4 潜移默化,加强语文实践语文的学习过程,既是对学习方式搭建的过程,也是文化素养培育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开展趣味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汉字听写大会”“古诗

11、文朗诵”“填词大赛”等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书本去学习语文知识,略显单调枯燥,教师可以组织课内外相关趣味学习活动,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双促进、双提高。教师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时要分阶段进行,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最终把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心中,融入他们的平时生活中。教师不能只进行汉字的读、写传授,而是要让小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5 渗透传统节日内容,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索欲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许多典故、习俗和优秀的民族特性。在小学语文教

12、学中合理渗透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探索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基于教炫动漫素质教育 123 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统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重阳节的由来,了解“茱萸”是什么,并将查阅好的资料整合为演示文稿,在课上轮流展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展示情况予以评价和补充。如此,有助于学生课前了解重阳节祈福、敬老等文化习俗。“茱萸”有喜庆、吉祥的寓意。教师可以以此向学生解释作者通过“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的对家中亲友

13、的思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珍惜与亲友相处的时光,尊老、敬老。3.6 教师主动转变角色传统中,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评判者的角色。然而,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转变,成为“四者”。一是引导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和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学习设计者。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适合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三是促进者。教师应该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其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

14、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四是反思者。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取学生的反馈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根据需要相应调整。3.7 引入传统文化古诗文吟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入传统文化古诗文的吟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传统文化古诗文吟诵是指通过学习、理解和背诵经典的古代诗文作品,让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审美价值,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感和修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统文化古诗文吟诵的内容,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唐诗选:孤篇名篇如

15、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是经典中的经典,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宋词选:例如蝶恋花、水调歌头等,通过对爱情、自然景观等主题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词的婉约和细腻之美。古文选:选取一些经典的古代散文短篇,如齐民要术、论语等,通过阅读和吟诵,让学生了解古代智慧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儿童文学:选取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小石潭记、草房子等,让学生通过吟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孩子成长的关怀和独特见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古诗文的吟诵活动:教师示范吟诵: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如何正确吟诵古诗文,包括语调、节奏、抑扬顿挫等方面的表现。分段吟诵:针对较长的古诗文作品,可以将其分段,让学生逐

16、段吟诵,掌握每一部分的语感和意境。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吟诵同一篇古诗文,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协调能力。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古诗文中的人物,通过表演的方式吟诵,增强他们对情感和形象的理解与表达。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索,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结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中能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衔接点,通过灵活运用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拓展等教学环节,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借助线上平台的方式,拓宽文化教育渠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核心素养,成长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1 孙丽敏,冷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及策略研究 J.新课程,2018(10).2 霍敏,袁正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0).3 李登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J.新课程,2018(12).本文系济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重点课题经典吟诵融入校本课程体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2NG020)的结题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