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保护要点及防治措施一、公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是生态保护措施落实的关键。(一)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1、长期影响:(1)道路的廊道与分隔效应: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采取建立“生物走廊”;(2)迫近效应:是一种间接影响,对自然保护区的珍稀资源的保护造成巨大威胁,出现路通山空鸟兽尽的现象。(3)诱导效应:交通建设后,间接地造成城镇景观代替农村景观或自然景观的巨变。(4)水文影响:改变地表径流的固有态势,从而造成冲、淤、涝、渍等局部影响。(5)土地利用的影响:交通占地会减少本已不多的耕地,加剧对剩余耕地的压力。(6)生态敏感地
2、区的影响:交通运输路线长,会穿越各种生态系统,其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特殊的、敏感的生态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天然森林、水源保护区、特殊地址地貌及生态脆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等。(7)景观影响:一是切割连续的自然景观,使其空间连续性被破坏;二是占领和破坏重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区域景观资源受到影响;三是新景观影响系统的视觉环境,使沿线居民的景观环境受到影响;2、短期影响:指在施工期间及前后12年的短期时间内。主要表现在:(1)施工车辆碾压草原,造成草死沙扬,或车道成沟,逐渐形成沟壑;(2)为开辟施工辅道和作业场地,要清除地表植被,有可能影响珍稀物种的生长也会加剧水土流失;(3)筑路工人,偷闲
3、行猎,会使公路沿线动物受威胁;(4)筑路改变地表排水,会使低地积水;(6)高填深挖,可能影响地下水脉,造成泉流涸断,继而影响人畜饮水,或改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从而使植被类型发生变化。(二)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1、工程疏浚、抛泥、吹填施工:(1)悬浮物增加对施工水域近岸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造成水域内局部水质浑浊,影响游泳生物的生存环境;(2)底质破坏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改变了生物的原有栖息环境,在后期会出现有其它附着生物为主的新的生物群落。(3)施工过程中的运输及其它作业会对附近水域或施工水域造成污染,二、公路工程项目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及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一)公路工程对水土保持的影响1、破坏地
4、表植被,产生新的裸露面,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条件;2、改变局部地貌和土壤结构,加剧水土流失;3、取土、弃土、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4、临时工程和临时设施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5、路面排水处理不当,引起坡面直至下游冲刷而带来的水土流失;6、疏浚土陆域回填处置不当,产生水土流失。(二)公路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1、排水系统:完善路基排水、排洪设施;2、路基防护措施:做好坡面防护、防冲刷防护;3、路堑边坡防护措施:框架、锚索(杆)植草等;4、水土保持临时防护(包含施工便道、弃土渣场):临时覆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三、公路工程项目噪声及振动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一)、噪声及振动污染来源1、交通运输噪声;2、
5、工业生产噪声;3、建筑施工噪声;4、生活噪声;5、机械设施施工(加工)振动;(二)、噪声及振动污染的危害1、损伤听力;2、造成神经衰弱;3、对视力产生影响;4、使人胃功能紊乱;5、干扰内分泌;6、干扰睡眠、交谈、工作、思考;7、对人体心理的影响;8、对动物的影响;9、对建筑物、仪器设备的危害。(三)、噪声及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1、声源控制: 降低噪音,尽可能采用低噪音设备。 2、传播途径的控制隔声:应用隔声结构,阻碍噪音向空气中传播。 3、减震降噪:自震动引起的噪音,可通过降低机械震动减少噪音。如改变震动源与其它刚性结构的连接方式等。 4、个人的防护: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可以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
6、用品,减少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5、严格控制人为噪声:不得高声喊叫、乱吹口哨,限制高音喇叭使用,最大限度减少噪音。 6、控制好作业时间,一般晚上10点到次日6点停止噪音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并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 7、施工现场噪声限制: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 12523-90)的要求,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制,尤其是夜间禁止大桩作业。四、公路工程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一) 公路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1、 施工物料流失及取、弃土场冲蚀的影响:由于建筑材料的堆放不当、运输的洒落、各种临时防护不到位都将对水体进行污染。 2、施工人员
7、和机械污水点源排放的影响:生活营地生活污水排放、机械设备清洗、修理。 3、工地试验室污水的影响:试验后的废弃物经雨水浸淋后污染。(二)公路工程污水处理的基本措施 1、废水处理的技术方法 污水处理分为三级:一级是物理处理法,二级是生物处理法;一、二级处理法都包含常规和强化处理两种。三级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过程。 2、生活污水的处理(1)生活污水一级处理常用工艺:旱厕和化粪池(2)生活污水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改良式化粪池(3)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工艺:组合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五、公路工程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防治的措施(一)公路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
8、尘、拌和扬尘 2、沥青烟气对环境的影响:沥青混合料拌和时产生的、沥青摊铺时产生的。(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1、车辆及机械尾气(1)加强汽车维护修理,保证汽车正常、安全运行;(2)加强对施工机械维护修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2、运输扬尘(1)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按规定车速行驶;(2)科学选择运输路线;(3)运输道路应及时洒水,保持路面湿润;(4)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土、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时禁止超载,并盖蓬布,如有洒落,应派专人立即清除。3、沥青混凝土扬尘及沥青烟气(1)沥青摊铺时污染物影响距离一般在50m之内。沥青摊铺和拌和场操作人员应配备
9、口罩,实行轮班制,并定期体检。4、灰土拌和、水泥混凝土拌和扬尘(1)灰土和水泥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采用先进的拌和装置。(2)封闭装罐运输。(3)尽量减少拌和场。拌和场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4)拌和场为操作人员配备口罩,实行轮班制,并定期体检。5、堆场扬尘(1)粉状建材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2)遇恶劣天气加蓬覆盖。(3)控制堆存量并及时利用,必要时设栅栏,或作洒水防尘。六、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保护(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要点和总体要求在施工准备阶段,环保人员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熟悉工程资料,掌握工程整体情况,包括工程环境影响区域。在此阶段,环保人员认真
10、熟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及相应的批复、工程设计文件中的环境保护篇章、施工合同中的环境保护条款、工程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等。 环保人员还应对照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文件了解工程附近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对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要点做到心中有数。 (2)建立环保工作网络,项目部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3)在开展施工临时用地环境保护工作时,统一的技术工作要求应该做到: A、熟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文件,同时实地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可能涉及的生态敏感点进行识别和确认。 B、临时用地的规划、布置,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11、,规划施工便道、便桥、取土场、弃土场、生活区、水池等建设用地。避免因选址不慎,造成对环境的人为干扰。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环境保护技术工作要点 1、施工临时用地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及环境保护要点 1)对生态敏感点的环境保护要点选址对生态敏感点的影响包括:特殊生态系统、特殊生境和珍稀濒危动物等;水源地、水源林等区域生命保障系统;脆弱生态系统或各种自然灾害防治区域或目标等。 为避免因选址不慎造成的生态影响,基本采用避让的措施。环保人员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熟悉工程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文件,同时实地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可能涉及的生态敏感点进行识别和确认。(2) 对各种生态敏感点,应明确其边
12、界以及相应的保护价值,告知各施工班组,以尽量避让。(3) 对于施工区域可能存在的生态敏感点,应通过设置提示牌等宣传方式提醒施工班组以及施工人员,防止人为干扰。(4) 通过日常巡视,对各种生态敏感点附近的临时用地情况进行检查。2)对土地利用的环境保护要点公路施工时临时占地通常涉及耕地、林地、牧草地或临近这些用地,另外,还有可能临近河流等水域或居民点。环保人员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 熟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文件,同时实地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识别和确认。(2) 根据实际的土地利用情况,对临时用地的选址向监理及建设方提出限制性要求,并对实际的选址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施工
13、区域临近城镇或农村的居民点时,应尽可能租用当地的民居作为施工生活区。若无现成的房屋可以租用,应尽可能避开农、林等生产用地。对临时借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具体应按照临时用地审批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划定,以便控制对临时借用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3) 占用农、林等生产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对临时用地,应会同监理方对现场初始地貌、地表植被等自然特征进行客观的文字描述和完整的影像记录,建立档案,以作为将来恢复的依据和参考。(4) 向各施工班组就临时防护工作提出要求重点应关注临时防护设施的选择以及实施的时间(如生态防护),并通过巡视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对于施
14、工营地边界土可能出现的土质开挖面,应有临时防护设施;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宜采用生态防护措施,可以开挖的同时进行复绿,选择的植物类型应当是抗逆性强且多年生的乡土物种;若错过了当年的植物萌发和栽培季节,应在来年进行复绿。在复绿前的土壤裸露期间,宜采用人工遮挡物对土壤裸露面进行遮盖,以防止土壤的自然侵蚀。在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应有防止土壤侵蚀的工程防护措施,以防止土壤的自然侵蚀。3)对社会环境的环境保护要点施工产生的扬尘、噪声、振动等对人们的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环保人员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各施工班组应关注的社会区域,以及相应的防治扬尘和噪声、振动的措施,并通过巡视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4)对陆生生物的环境保
15、护要点(1) 识别施工区域周边动、植物分布情况,对强光、噪声、振动、扬尘等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通过巡视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2) 对于植物的砍伐,应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砍伐数量和面积。(3) 临时发现的古树明木,不得随意砍伐,应调整施工临时用地选址或者就地保护;如施工临时用地无法避免损害,则应报告林业部门,并协助林业部门对涉及的古树名木进行移栽。5)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要点生活区污水及施工废水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桩基施工产生的漏油及泥浆水影响水体水质,噪声和振动干扰水生动物,影响洄游鱼类正常洄游。施工前应做到:识别施工区域周边水生动植物的分布情况,了解
16、洄游性鱼类的种类和洄游通道、季节,对工程施工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通过巡视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6)对表层土壤的环境保护要点 地表清理及土方工程将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造成永久性破坏,此外,表层土壤的剥离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施工前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 在施工前应明确清理及开挖对象和范围要求施工班组方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施工区域外围的植被。(2) 要求地表清理物应有专门的场地用以处置,不得随意丢弃、(3) 对于剥离的表层土,应予以保存,既可用于其他地面的土地改良,也可用于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在表层土的再利用之前,要求并协助施工班组设置专门的场地用于堆置和保存,并
17、配置相应的防雨和排水设施。 2、临时施工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及环保要点 临时施工道路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影响主要是对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扬尘等的影响,例如临时施工道路的开辟和修筑以及运输车辆的行动会破坏地表植被,包括耕地、用地、林地以及牧草地等。 施工前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 临时施工道路的开辟和修筑以及运输车辆的行驶会破坏地表植被,包括耕地、园地、林地以及牧草地等。为此,应规划好临时施工道路的路线走向,以减少植被破坏为首要原则,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若无现成道路可利用,则应严格控制施工道路修筑边界,路线走向必须绕开各种生态敏感点(区)。(2) 对于施工道路边界土可能出现的土质裸露边坡,应有临时防
18、护设施;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宜采用生态防护措施,可在施工道路修建的同时进行复绿;在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应有防止土壤侵蚀的工程防护措施以防止土壤的自然侵蚀。(3) 施工便道属临时性质,载货汽车来往频繁,容易损坏,应及时修补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专职人员,随时保持运行状态良好,减少扬尘污染。(4) 运输车俩行驶产生的扬尘影响植物(作物)正常的繁殖和发育过程。应通过路面硬化处理、洒水抑制扬尘的发生,路面应保持湿润,对施工车辆要求限速行驶在主要环境敏感点附近,行驶时速应控制在15km/h。施工废气、粉尘排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5) 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
19、规定的施工场界排放标准(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的限值为白天75 dB(A),夜间55dB(A)。居民区附近禁止施工便道的作业,必要时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才能夜间作业。(6) 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临时占用土地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对现场初始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自然特征应有客观的文字描述和完整的影像记录,以作为将来进行恢复的依据和参考。3、临时材料堆放场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及环保要点临时材料堆放场的环境潜在影响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为符合材料的堆置要求,料场的选址多位于地势较平坦的地域,通常涉及林地、牧草地或临近这些用地。此外,物料的散失和飘散污染也会影响环境。 施工前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
20、) 对临时借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具体应按照临时用地审批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划定,以便控制对临时借地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若对农、林等生产用地的占用无法避免,则在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对现场初始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自然特征正应有客观的文字描述和完整的影像记录,作为将来进行恢复的依据和参考。(2) 水泥、石灰、矿粉等堆置和洒落会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破坏土壤的结构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理化环境,从而降低土壤肥力。因此,水泥、石灰、矿粉要在指定地点堆置,并且应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控制其扬尘;存放点地面应做硬化处理,硬化处理前应剥离地表熟土,并集中保存。施工结束
21、后,应去除硬化地面,将保存的熟土回填,并恢复初始地表植被。对于堆置点附近可能被污染的土壤应进行改良,恢复其肥力。(3) 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场要防止物料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防止雨水浸湿,水流引起物料流失。(4) 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堆放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5) 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土物料用篷布遮盖严密。(6) 多风天气(或大风来临前)应注意对物料加以覆盖,减少扬尘。(7) 石灰石、电石、雷管、炸药不得露天堆放,炸药应有专门的仓库。4、拌和场和预制场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及环保要点拌和场和预制场潜在环境影响表 序 号活 动 内 容潜
22、在 影 响1拌和场、砂石场、轧石场1.扬尘;2.废水;3.噪声;4.固体废弃物2预制场1.废水;2.噪声;3.固体废弃物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可参考前节(施工临时用地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内容。施工应做好如下保护措施:(1) 稳定土拌和场、水泥混凝土拌和场、沥青混凝土拌和场等各种拌和场以及砂石场、轧石场等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设置隔离栅、沉淀池。对临时借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以便控制对临时借地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 若对农、林等生产用地的占用无法避免,至少要避免对生态敏感点(区)的影响,且在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2) 场地平整将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表层土壤
23、的剥离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对于剥离和开挖的土壤,应予以保存,既可用于其他地面的土地改良,也可用于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在土壤的再利用之前,应有专门的场地用于堆置和保存。(3) 水泥、沥青、石灰、矿粉等堆置和洒落会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破坏土壤的结构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理化环境,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水泥、石灰、矿粉要在指定地点堆置,并且应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控制其扬尘;存放点地面应做硬化处理,硬化处理前应剥离地表熟土,并集中保存。施工结束后,应去除硬化地而,将保存的熟土回填,并恢复初始地表植被。对于堆置点附近可能被污染的土壤应进行改良,恢复其肥力。(4) 拌和场和预制场地向周围环境排
24、放噪声应当符合施工场界排放标准(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白天70dB(A),夜间55dB(A)。拌和楼的声源位置较高,声级又强,一般屏障等治理措施很难达标,简易可行的办法就是远离,因此对拌和场的选址应严格把关。拌和场、预制场、砂石场及轧石场距离当地村庄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同时避免对环境敏感点的粉尘和噪声影响。(5) 大型拌和场(预制场)应做除尘处理;砂石料场应及时洒水;砂石装卸时应尽量降低落差。施工人员应配有防尘用具,以保护工人健康。小型临时拌和场地应离敏感点,并应尽量避开下风向有人群的地段。(6) 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后排放。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建筑工地洒水
25、防尘。(7) 混凝土搅拌车应定点清洗,设置临时沉淀池对清洗水沉淀处理后方能外排。有条件者,也可采取废水回收处理后循环使用。(8) 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剂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9) 夜间施工,强光照射会干扰植被和动物的生活节律,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的死亡以及动物生理紊乱而影响其种群繁衍。在附近有保护物种的情况下,应缩短夜间施工时间,必要时,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高于光源的挡光墙。(10) 在堆土场、灰土拌和场的周围设土工布围栏,既防止泥土、灰料等进入水体,雨季又可拦截泥沙。土工布围栏的做法是,用宽65cm的土工布,每3m设置直径
26、5cm的立柱,土工布固定在立柱土,并将15cm压埋在地下。5、取、弃土场对环境的影响因素、环保要点及防治措施施工前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 熟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时结合实地踏勘,对取、弃土场选址和范围进行识别和确认。 取土场(采石场)的选址及开挖面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当地水土保持及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建设所需土石材料应采取集中料场取料,切忌随意布置小料场造成山坡遍体鳞伤,对山坡及其植被肆意破坏,既影响环境面貌,也容易产生塌方滑坡。取土场(采石场)的开挖面设置应慎重,以避免产生色差,破坏山体轮廓线,造成视觉污染。 弃土(渣)场若选址不合理,则有可能导致河道淤塞而阻碍行洪、滑坡、地基下陷,压埋植被
27、以及损毁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并破坏景观。环评和水保报告书对弃土(渣)场的选址合理性有明确的论述,应现场进行认定,并根据工程设计图纸明确弃土(渣)场的范围。弃土(渣)应在指定范围内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堆置。 若采用商品石料,应在采购合同中提出对临时料场的环保要求。 取土区、弃土场禁止选用森林、草地和湿地,应按照设计或有关文件规定的界限和要求施工,绝不能任意选址或扩大范围。(2) 对于剥离的表层土,应予以保存,既可用于其他地面的土地改良,也可用于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在表层土的再利用之前,要求并协助施工班组设置专门的场地用于堆置和保存,并配置相应的防雨和排水设施。(3) 对可恢复的临时用地,应
28、会同建设方对现场初始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等自然特征进行客观的文字描述和完整的影像记录,建立档案,以作为将来恢复的依据和参考。(4) 向施工班组就临时防护工作提出要求,重点应关注临时防护设施的选择以及实施的时间(如生态防护),并通过巡视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5) 对于砂石料冲洗废水应明确要求施工班组设置沉淀池,废水必须进行沉淀后排放。6、生活、办公区及试验室对环境的影响因素、环保要点及防治措施项目序 号活 动 内 容潜 在 影 响食堂1油锅炉1.漏油;2.噪声;3.油烟2油烟机1.油烟;2.噪声3排污1.污水;2.废物4冰箱1.有害气体办公室1办公用品废弃1.废物宿舍1生活垃圾1.废物;2.
29、有害气体;3.电池2生活用水1.污水3厕所1.水污染;2.土壤污染停车场1车辆1.有害气体;2.污水;3.噪声供电设施1发电机1.噪声;2.燃油废气1) 生活、办公区及工地试验室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工地试验室对环境的影响因素表序号活 动 内 容潜 在 影 响1 材料抗压试验;材料抗拉试验;材料混合击实 1.压力机排放噪声;2.电动油示产生噪声;3.击实仪生产噪声2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水泥试件制作;试件养护;试件切割 1.振动台产生噪声;2.智能养护室控制仪产生噪声;3.切割机产生噪声;4.废弃物;5.粉尘;6.废水3 混凝土取芯 1.取芯机产生噪声;2.废弃物4 集料筛分;集料磨耗试验;
30、1.摇筛机产生噪声;2.磨耗机产生噪声;3.废弃物;4.集料粉尘5 集料磨光值试验1.加速磨光机产生噪声;2.废弃物6密度试验1.放射源2)妥善处理生活垃圾环保人员应明确在每个施工营地设置垃圾箱和垃圾临时堆放点,并有专人负责清理并集中处理垃圾。生活垃圾堆放点应单独分类集中堆积。堆放点应无直通沟道与邻地相通。不得向垃圾点内排放生活污水。垃圾箱和垃圾临时堆放点地面应做硬化处理,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电池必须由相关单位回收处理。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可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在偏远地区,可考虑就近填埋,一般情况下,应将营地内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至附近的弃渣场填埋;若所在地区
31、生态环境敏感,则应将垃圾运离敏感区域后再行处置。为防止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垃圾箱和垃圾运输车均应采用封闭式。对于土述要求的落实情况,环保人员在日常巡视中予以监督。3)修建临时性污水处理设施为收集与处理由临时驻地的住房、办公室、其他建筑物和流动性设施排放的污水,应要求建设方在合适的地点修建容量适当的临时污水处理池,建有化粪池或其他能满足要求的系统并予以管理、维护。环保人员应熟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同时结合实地踏勘,对项目所在区域所涉及水域的保护目标和保护范围进行识别和确认,并通过文字和图件的形式明确告知项目部所有人员及施工班组,污水不得排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所规定的
32、I、ll类水域;排入其他水域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不符合时要进行水质处理,如油污水应进行隔油处理。在明确土述要求后,环保人员应在日常巡视中予以监督。4)噪声控制生活区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噪声源是备用的柴油发电机,有条件时应做消声处理。试验室各种机械设备如电动抗折试验机、震击式振筛机、混凝土震动台等噪声源产生的噪声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环保人员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应将生活、办公及试验区设置在离开噪声敏感点以外的区域。5)厨房油烟处理厨房应设置排风系统。如果厨房附近有村民,应采取如下措施:较大的通风管道安装消声器或采取管壁阻尼减振;管道穿墙(或支撑)处应采用避振喉(或
33、避振吊钩);加装油烟净化器净化油烟,并以高于周围建筑的高度排放;油烟净化器应安装在室内。七、 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要点及防治措施(一) 路基、路面工程环境保护要点路基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并与永久性排水系统相结合,避免积水及冲刷边坡,取土场和弃土场应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中产生的振动、噪声、扬尘应减小到最低限度。1)地表清理及结构物拆除环保要点 路基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了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平衡失调,如植被丢失、景观破坏等。地表清理将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产生永久性的损害;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地表清理及结构物拆除施工潜在
34、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序 号活 动 内 容潜 在 影 响1清除草丛、树木等植被1.生态破坏;2.水土流失2清淤1.水土流失3结构物拆除1.扬尘;2.噪声;3.景观损害4场地内积水处理1.水污染;2.病媒传播5废弃物处理1.废弃物流失;2. 病媒传播(1) 在清除表层淤泥、杂草前,应明确清理对象和范围,不应当仅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被。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杂草等进行砍伐或移植清理,并对清理出来的含有植物根系的地表土和腐殖土集中妥善存放在就近的界桩边界之处,并统一运至弃土场,严禁填埋在路基填筑范围之内以致路基下沉,清除物中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应尽快运至经审批
35、的水土保持方案所确定的弃土(渣)场,不得随意丢弃。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树根挖除深度以正好挖出为宜。对于挖出的表土,应在施工区域附近选择地形平坦的地点集中堆置,将来可用于沿线绿化和地表恢复。堆置期间应有防雨设施覆盖,并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冲刷和水土流失。不用于原地面恢复的,可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2)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旧桥梁、旧涵洞、旧路面和其他障碍物的拆除,若周围30m、范围内有居民点的,在拆除时,宜整体大部件吊装移除,以减少粉尘排放,并且在拆除前应对被拆体充分洒水,保持湿润并对正常排水作出妥善安排。拆除的
36、废弃物应及时清运,以防造成二次污染。2)路基开挖环保要点 路基开挖会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将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土壤的剥离与开挖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 路基开挖施工潜在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序 号活 动 内 容潜 在 影 响1土石方开挖1.生态破坏;2.水土流失;3.噪声;4.扬尘;5.景观损害2挖掘机、装载机作业1.噪声;2.漏油;3.扬尘;3土石方运输1.沿路洒落;2.随意丢弃4运输车辆1.噪声;2.扬尘(1) 土石方开挖应将土石方开挖范围严格控制在施工红线范围内,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施工红线范围之外的植被和土壤。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光缆、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的保护。
37、路基开挖,应有相应的土石方调配方案,开挖出的土石方要尽可能加以利用。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得乱挖和超挖,若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勘探的地质资料不符,特别是土质较设计松散时,应修改施工方案或要求。变更挖方边坡设计,以保证坡面稳定。施工过程中如果修建平台后边坡仍然不能稳定或大雨后可能坍塌时,应考虑修建石砌护坡,在边坡土植草皮或砌筑挡土墙。在雨水充沛地区,应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产生边坡崩塌、滑坡。对于施工取土,需做到边开采、边平整、边绿化,同时要做好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对于公路两侧取土,要做好规划,应有利于荒地改造。挖、填方工程量过大的路段应避免雨季施工带来的严重水土流失。如不能避开雨季施工,应
38、尽量减小施工面坡度,并做到填料的随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雨水冲刷侵蚀。开挖回填时应做好临时排水系统,雨季来临前应将开挖回填和弃方边坡处理完毕。在有雨水地面径流汇集处、临时土堆周围以及其他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开挖路基时,应设置沉淀池,其作用是雨水流经时流速减慢使泥沙下沉,防止水土流失。沉淀池沿路线长度视需要设置,沉淀池可用挖掘机在路基旁开挖出0. 5-1m、深、20-30m大小的凹地,并在沉淀池的出水一侧设置土工布围栏,使泥沙再次受到拦截。当路基建成、排水涵管铺设完毕后,推平沉淀池。(2)弃方处置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弃方的数量、调运方案、弃方位置及堆方形式、坡脚加固处理、排水系统的布置
39、等相关安排。弃土堆应堆置整齐、稳定,排水通畅,避免对周围的建筑物、排水及其他任何设施产生干扰和破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开挖中挖出的未被利用的剩余材料、清理场地的杂物和废料,以及不适合做路堤填料的材料,不得任意废弃,都应运送至设计图纸所示的地点(弃渣场)堆放。沿溪及沿山坡和设计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必须严格在指定的弃渣场弃方。 弃方运输过程中应加以覆盖,并严格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将因运输对沿路土壤造成的干扰和植被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运输路线经过住宅区、学校等敏感点时,应注意调整作业时间,避免交通噪声干扰人民生活。改河、改渠、改道开挖出的土石方除可利用外,应按弃方妥善处理。(3)爆破施
40、工凡不能采用机械或人工直接开挖的石方,才可采用爆破法开挖。如施工场地附近有村庄时,应尽可能以机械开挖代替爆破,夜间禁止开山爆破。石方爆破作业应查明空中缆线、地下管线的位置,确定爆破作业的危险区域,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受到危害和损失。在危险区的边界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建立警戒线,显示爆破时间的警戒信号,在危险的入口或附近应设置标志,并派人看守,严禁人员在爆破时进入危险区。施工时可采用“先试后爆”的施工方案,安排一至两次试爆,根据现场爆破影响试验实际监测结果观察,来决定是否减少最大起爆药量。受保护区域附近进行爆破作业时,应预先作爆破效果分析,包括飞石、地震波的影响范围,采取
41、减振等保护措施,以免破坏保护对象。即使采用减弱松动爆破都无法保证安全时,可采用人工开凿、化学爆破或控制爆破。敏感点附近禁止开山放炮,确需放炮作业的,应先检查被保护建筑是否属于危房,适当加固,并加以阻挡和防护,防止飞石,并减小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应特别注意避免对特殊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避免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石方开挖,应充分重视挖方边坡稳定。在地形、地质、开挖断面适合时应采取预裂、光面爆破技术开挖边坡,以减少对山体的扰动,保持边坡稳定。石方爆破作业应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减小爆破振动影响。路堑开挖前先挖截水沟,挖至高程后及时砌筑护坡、排水沟、急流槽等设施,并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坡面崩塌造成的不必
42、要的水土流失。在山地或森林等野生动物分布较集中的区域,爆破前宜采用人工手段对爆破区内可能存在的野生动物进行驱赶,避免其因爆破造成意外死亡。爆破施工宜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噪声和粉尘污染:不用导爆索起爆网路,在地表空间不应有裸露导爆索;不用裸露爆破;严格控制单位耗药量、单孔药量和一次起爆药量;实施毫秒爆破;保证填塞质量和长度;加强覆盖。复杂环境条件下,噪声控制由安全评估确定。(4)边坡修整边坡开挖后出露的块石及植物根系应尽量予以保留,以减少开挖面土壤的散落,开挖面的坡度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设置,以免造成坍塌或加剧水土流失。合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时间和程序,分段施土,尽量减少工作面。在土方工程完成后,应立即
43、开始护坡、挡土墙、路基边坡植草、铺砌排水沟等工程。完成一段后再进行下一段施工。及时开始边坡的护坡工程和绿化植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这种综合治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路堑边坡塌滑造成的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控制好坡度。拟设挡土墙的路堑,为及时防护,可采取纵向分段挖掘法,以便同时分段修筑挡土墙。拟设防护工程的边坡,当防护工程不能紧跟开挖施工时,应暂时留下一定厚度的保护层或放缓坡度,待防护工程施工时再刷坡挖足。雨水充沛地区,应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5)噪声控制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最高不得超过80dB(A),。为保护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对居
44、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应加以限制。3)路基填筑环保要点路基填筑应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边坡冲刷,确保路基稳定。施工机械引起的振动、噪声、扬尘,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 路基填筑施工潜在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序 号活 动 内 容潜 在 影 响 1借方作业1.噪声;2.漏油;3.扬尘;2土石方运输1.沿路洒落;2.随意丢弃3运输车辆1.噪声;2.尾气;3.扬尘4压路机、夯实机械等1.噪声;2.漏油;5履带式设备行驶1.道路和场地破坏6施工设备、车辆等维修保养1.机油洒弃;2.零配件丢弃;3.包装物丢弃7土工格栅等铺设1.边料丢弃(1)保持通行道路湿度,避免扬尘污染周边空气
45、环境。应严防施工机械漏油,以避免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运料车辆应加盖篷布,按照指定路线行驶,在已建成通行的道路上行驶,应保持原有道路整洁畅通。(2)填方工程量大的路段应避开雨季施工,以免雨季施工带来严重水土流失。在雨季来临之前,应将开挖回填土方的边坡排水设施处理好,并防止路基施工中发生污染农田事件。如不能避开雨季施工,应尽量减小施工面坡度,并做到施工用料的随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雨水冲刷侵蚀。(3)雨季施工时,应及时掌握气象预报资料,以便按降雨时间和特点实施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等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路堤填土后应立即平整顶面并碾压密实,保证适当的排水横坡,下边坡防护前应挖设临时急流槽并用塑料布铺底,雨季时用沙袋或草席压住坡面进行暂时防护,防止护坡面的水土流失。(4)山区公路路基施工要先做初步挡护再进行开挖或填土,防止土石进入河流或谷地影响水质和泄洪,路基挖填工序结束后再重新按设计要求修建挡墙。(6)借方土料场使用前,应将表土剥离并集中堆置,配以防雨排水设施(同挖方的表土处置)。(7)填筑路基时,应分层碾压并分层检查压实度,要求填土层压实度达到要求后方能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