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后疫情时代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赵艺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667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疫情时代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赵艺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后疫情时代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赵艺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后疫情时代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赵艺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师 2023 年第 06 期摘要:微课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资源,以其短小精炼、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越来越被教师所关注。将微课应用于小说阅读教学,既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又顺应了后疫情时代下“双线”融合的授课模式。文章就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现状展开探讨,从应用途径、内容设置和评价反思等多方面分析其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微课小说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F061.3;I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193-03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线上线下融合的授课模式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突破与转

2、变。微课以其精炼短小的特点被教育界所关注,它突破了时空限制,聚焦知识点,充分调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课应用于小说阅读教学,既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又顺应了双线融合的授课模式。合理应用微课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步入小说情境,品味文本,形成独特的阅读感受。但在实际小说阅读教学中,微课存在应用途径单一、体系化建构欠缺、评价反思不足等问题,微课的优势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本文将结合后疫情时代下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探讨微课的有效应用,以求为一线教师提供策略参考。一、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后疫情时代下,微课可以为小说阅读教学提供全新动力,能够有效满足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教学需求,吸引学

3、生注意力,充实教学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1.激发阅读兴趣,调动课堂氛围。随着信息化发展,网络成为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削弱了传统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惰性,难以专注、缺乏思考成为越来越多中学生的阅读通病。此外,在“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和网络信息丰富的背景下,以往固定模式的传统课堂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学生期待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过程,渴望生动有趣的课堂。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微课资源的使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动画和音频的加入极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满足学生对生动课堂的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

4、学生在小说阅读中思考。生动有趣的微课资源应用于传统阅读课堂能迅速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课堂互动中,从而提高小说阅读教学效率。2.创设阅读情境,充实教学内容。对比单一的幻灯片课件,微课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结合成一段精彩的视频,使静态文字转换为动态画面,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教师将阅读背景、阅读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或课中观看,利用声像功能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刺激,再现逼真的阅读情境,带给学生直观感受。在创设小说阅读情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微课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教学效果实现质的飞跃。相较于传统板书教学,后疫情时代不论线上或线下授课,将微

5、课应用于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板书书写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能以更生动的形式加强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使其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重难点,大幅度提升认知效率。在原本相同的学习时间内,微课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信息,拓展了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出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势。3.凸显学生主体,满足个性需求。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形成规范的学习氛围,但教师无法兼顾每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微课则可以满足个体差异化需求,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强调“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1。微课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反复播放,同一个基础知

6、识点、同一篇小说可以有不同的讲解方式,讲解内容也十分丰富,涉及到小说基础知识、作者背景、文本解读、课外延伸阅读等。这种模式尤其适合后疫情时代的线上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时间和需求灵活选择并反复播放,满足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达到停课不停学的目的。二、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后疫情时代“双线”授课模式的逐步开展,不少教师开始尝试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应用微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多方面不足。1.教师认知片面,存在滥用现象。即使在教育信息化大发展背景下,部分教师对微课的认知仍模糊不清,将微课片面化地概括为课堂中播放的视频。有些教师将教学所用的 PPT 课件配音录屏

7、形成一段视频,有的甚至只有简单的图片转换并无讲解。这些视频并不能体现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和生动形象的特点,冗长乏味的堆砌也未能结合小说阅读教学实际,反而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深入理解小说内容。除此之外,由于疫情期间单向传播的线上教学模式使课堂互动性和生动性大打折扣,不少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氛围,选择在一节课中多次播放微课,然而滥用微课阻碍了学生对小说文本的自主阅读和理解,影响了学生对内容的深度感知,减少了自主解读小说的锻炼机会,不利于阅读能力提升。2.应用途径单一,教学模式陈旧。依据微课网站和各类大赛发布的优秀作品分析,目前微课多为教授类型,以课堂教学片段为主,更像是将课件视频化后的课堂实录

8、,因此微课在实际教学中可应用的途径也较为单一。不论线上或线下教学,大多数教师仅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微课,极少考虑在课前或课后利用微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大多数教师将微课视频作为课堂中的辅助工具,集中于朗读指导和小说作者介绍等环节,应用途径单一、呆板。虽然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了解小说相关背景,但如此千篇一律的微课应用形式和一成不变的小说阅读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出微课的最大价值,实际教学效果一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说鉴赏能力难以提高。3.内容繁杂分散,缺乏体系化建构。目前我国各地市举办了多场微课大赛,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层出不穷,但微课资源仍停留在比赛阶段,尤其针对小说阅

9、读教学的微课资源十分有限。部分教师是为了参与比赛而制作微课,在实际教学中也是为了丰富课堂形式而心血来潮地使用微课,由此产生的微课内容繁杂分散,缺乏体系化建构。以中国微课后疫情时代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赵艺璇蒋红艳产学研经济193经济师 2023 年第 06 期网和浙江微课网为例,两个网站都发布了千条以上的语文微课资源,浙江微课网根据科目和学段进行了分组,按初高中阶段检索“小说”后共显示 12 个相关资源。中国微课网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点内容进行主题划分,按知识点检索后显示初中阶段“小说阅读”相关资源仅 7个,而高中阶段相关资源仅 6 个。由此可见,虽然现有微课资源内容繁杂,各网站有基于学

10、科阶段和主题内容的系统化梳理,但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重叠或缺失的问题,驳杂的资源中针对小说阅读教学的微课存在严重不足,能被教师选取并应用于实际教学的更是少之又少。4.评价反思不足,辅助效果欠佳。微课作为小说阅读教学的补充资源,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局限性,提高教学效率。但目前微课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内容和形式还未达到系统化,学习效果也并不能直观显示。面对不同的小说篇目、微课内容和应用形式,微课的使用效果都会有所差别。且由于学生学习经验、年龄、兴趣的不同,教师精心设计并使用的微课效果面对不同的学生主体时也会有所差异。不少教师对微课的利用仅停留于使用阶段,并未关注微课使用后对小说阅读教学的实际辅

11、助效果与教师预期是否一致。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微课应用于小说阅读教学后的反馈信息,并很少对评价作出反思和调整,这使微课的应用流于形式,仅仅从视听角度活跃了课堂氛围,而对小说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收效甚微。三、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微课与小说阅读教学的结合是一大良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和提升了教学效率。但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也面临着重重挑战,教师要突破限制,探索微课科学、高效地应用于小说阅读教学势在必行。1.明确应用原则,提高教学效率。想要避免教师片面认知和滥用微课的现象,发挥微课对小说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作用,实现最佳教学效果,需要明确以下两点应用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个性化

12、需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师将微课应用于小说阅读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情,结合学生学习经验、学习兴趣和需求,利用问题作为微课的切入点,解答学生在小说理解方面的疑惑,以满足不同学生主体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第二,适时适度地应用微课。如果教师为了达到紧跟课改“潮流”或活跃课堂的目的,一味地把微课不加甄别地强加于小说阅读教学中,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实际教学也收效甚微。教师应强化微课使用观念,在满足小说阅读教学需求和学生接受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使用微课,避免滥用现象,保证微课效果的有效性。2.拓展应用途径,培养阅读习惯。微课的应用途径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

13、后不同环节巧用微课,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课前利用微课辅助学生预习。微课资源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特点能在课前预习环节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文体知识、作者背景、阅读策略等内容,明确小说学习目标,激发阅读兴趣,有计划地阅读小说和预习新知。并且微课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使在线上居家教学期间,也能传送给每位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小说预习途径。第二,课中利用微课完成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小说阅读情境,并对微课中的讲解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养成勤思考的阅读习惯。此外适时应用微课还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当学生学习状

14、态沉闷、不积极时,教师可以一改传统小说阅读教学中口头过渡的方式,通过播放微课优化过渡环节,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进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中。第三,课后利用微课巩固课堂知识。小说阅读教学中,课后梳理小说脉络和知识结构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微课突破时空限制,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巩固旧知识的不同需求。教师根据课内学习过的知识点发布微课,帮助学生课后回顾,查缺补漏。教师还可以发布相关主题或作者背景来拓展微课,学生按需观看,改变传统刷题的作业模式。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解答个性或共性问题,提升小说阅读教学效果。3.丰富内容设置,强化阅读能力。针对当前微课内容驳杂但缺乏体系化建构的问题,教师在选择

15、微课时可以丰富内容设置,针对不同知识类型选择不同内容的微课,以便强化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第一,介绍背景信息。要想深刻理解小说内容并把握小说主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述或课件展示的方式进行讲解,枯燥的讲解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利用微课资源将作者和写作背景以视听形式直观展示给学生,加强了学生的代入感,为小说情感的把握奠定基础。第二,补充文体知识。语文考试中涉及小说的题型多为对文本理解的考查,受此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将侧重点集中于文本解读。但文体知识对提升阅读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利用微课为学生补充小说、诗歌、散文及戏剧等各种文体的特点、表达

16、方式、表现手法等知识。有了小说文体知识的铺垫,提升阅读能力也就水到渠成。第三,提供阅读策略。除了解文体知识外,掌握阅读策略也至关重要。策略型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小说,对学生养成小说阅读习惯、激发小说阅读兴趣和提高小说阅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应用策略型微课,如中国微课网中郑裕婧教师的高段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整体感、徐晓云教师的 阅读方法指导 等资源,为学生阅读小说提供方法指导。第四,突破文本重难点。教学中对小说文本解读的重难点常集中于主旨把握、情感分析、特定段落理解、人物形象梳理等,这对中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针对某一重难点进行解答。中国微

17、课网肖丽丹教师在解读 故乡 的微课中,着眼于通过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形象,不断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加深理解,达到强化小说阅读能力的目标。第五,延伸课内教材。小说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内,除了教材选文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使课内教材延伸,围绕某一主题或作家,将教材知识进行拓展,从而推动学生整本书阅读和群文阅读,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将学习效果最大化。4.重视评价反馈,提升鉴赏水平。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收集事实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教师应关注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评价反馈,及时调整,以帮助学生提升小说鉴赏水平。第一,注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

18、价指在教学过程中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整个过程中的发展作为评价依据。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非像做习题、背诵默写等形式能直观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等环节中,关注微课的应用状况,通过师生交流、提问探究和习题解答等不同形式,及时检验微课对小说阅读教(下转第 196 页)产学研经济194经济师 2023 年第 06 期(上接第 194 页)学的辅助效果,目的在于把握微课在小说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掌握学情,查缺补漏,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小说鉴赏水平。第二,及时准确反馈评价。教师在播放微课时通过观察学生的专注情况和情绪反应,在小说鉴赏过程中通过微

19、课涉及的内容与学生互动交流,能迅速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课堂状态和书面作业完成情况,为及时准确反馈评价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依据。这样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将教师的反馈和期望转化为自身学习动力,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真正提升小说鉴赏水平的最终目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探索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资源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等方面的优势”3。后疫情时代,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下,教师充分利用微课开展小说阅读教学,丰富内容设置,拓展应用途径,在反思中发挥微课价值,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

20、生阅读素养健康成长。微课与小说阅读教学的结合必将为后疫情时代的教学贡献其独有的力量。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改项目“疫情期间线上系统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及对今后教学改革的启示以文学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20JY2-30)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2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45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5.(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

21、佳木斯154007)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赵艺璇(1997),女,山西省太原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通讯作者,蒋红艳(1970),女,黑龙江省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研究。(责编:若佳)1.思政建设认知。思政建设后,调查问卷显示,对思政建设的知晓率上升至 91%(182 人),其中,19 级学生对思政的知晓率为 94%(47 人),20 级学生知晓率为 90%(152 人)。在思政建设的认知方向上,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仅 7%(15 人)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加强预防医学生思政教育。同时,在思政建设后,学

22、生对思政建设的认知深度大大加强,90%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对预防专业未来就业关系重大。但仍有部分学生(10%)认为思政教育工作不会对今后医疗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其中 20 级的学生占大多数(87%)。本次思政建设前后学生对思政建设认知的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2.思政建设实践情况。本次思政建设实践,全部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教育活动参与度显著提升,除思政课堂外,学生思政活动参与度为 100%。同时,加强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思政教育的评价较为满意(91%)。本次思政建设前后学生对思政建设实践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3.思政建设效果。思政建设开展后,学生的医学

23、素养大大提高,91%(103 人)的学生愿意利用专业知识为社区做公益服务活动,深刻意识到医者的责任,90%(45 人)的 19 级学生及85%(147 人)的 20 级学生选择,在国家发生公共卫生灾难面前会挺身而出,服务人民。本次思政建设前后学生对思政建设效果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三、讨论在国家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团队在学校提高预防医学招生规模和专业教学的同时,将对 19 级和 20级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建设,19 学生比 20 级学生对思政建设的理解更明确一些,可能跟 19 级学生多一些学习和教育有关系。经过 3 个月的思想政治建设活动,预防医学学生的思想素质

24、得到很大提升,也体现在学生之前的学习中,偏弱于思想政治建设的教育。学生活动可以多一些思想政治建设相关主题,这样也能够有利于学生提高思想素质,潜移默化地提升预防医学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成高素质、全方位为人民服务的医学人才。新冠疫情爆发后肇庆医专新一届预防医学学生人数增加,为国家培养更多地预防医学方面的人才,但还未对预防医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没有进行评估,思想政治建设还没在学生中自发形成,通过这次思想政治建设实践,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素养明显提升。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多鼓励学生通过团体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活动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省能力,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意识。在面对以

25、后的疾病防控工作和卫生服务时,能够积极主动承担责任,面对压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积极响应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在国家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以及广东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筹建的要求下,研究团队在学校提高预防医学招生规模和专业教学的同时,对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全方位为人民服务的医学人才是有意义且必要的。四、结论本次对本校预防医学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收效显著,基本达到思想政治建设实践设计要求。还应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学生思想素质。参考文献:1 刘媛,曾琦斐.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健

26、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3 王素梅,何炜.以健康为中心促进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J.中国社区医师,2018,v.34(19):186-187.4 任涛,李曼,宋菁,等.2016 年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06):625-627.5 王海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现状及展望J.养生保健指南,2019(26):351.(作者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60)(责编:赵毅)思政 建设前(%)思 政建 设后(%)思政 建设 知晓率 34%94%思政 建设 与专业 关系 知晓 率 45%93%思政 建设 与就业 关系 知晓 率 59%90%主动参与思政课堂以为的思政活 动 29%100%主动 参与 社区公 益服 务 46%91%主动 参与 公共卫 生事 件救 援 43.2%86.4%表 1思政建设前后,主要研究指标对比产学研经济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